第六零六章 荆蜀归汉,天下一统 上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话说黄忠的儿子黄叙被治好,黄忠向李陵效忠,李陵得到这位年轻的大将十分高兴,于是带着从荆州被心甘情愿“拐”来的蔡妍,这位蔡家大小姐继续向西南而行,目的地直指以后刘备发家之地益州,也就是原本历史上蜀汉地盘。
这地盘可不小,即使熟悉三国的人也可能不知道它的疆域超出如今的中国。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
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
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掌控曹魏的司马家族所灭。
当然此汉非彼汉,这是刘备打的大汉名号,而李陵要做的是将荆蜀收归当今大汉朝手中,进而实现天下一统,汉朝中兴,并且是根据后世经验,革除各种弊端的大复兴。
不过益州老大刘焉,可不会束手就擒,这家伙比董卓死的还晚,到194年才嗝屁,如今他的儿子刘璋还没有即位。
刘焉初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后因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聚敛,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于是刘焉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
郄俭为黄巾军所杀,刘焉进入益州,派张鲁盘踞汉中,张鲁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从此益州与中央道路不通。刘焉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由此可以看出刘焉的不臣之心,不是昭然若揭而是明目张胆。而且就是这家伙,是弄得大汉朝天下大乱的始作俑者。
汉朝,是中国古代国运最长久的一个封建王朝,两汉共计405年的国运,远远超过了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
然而,再长的国运,也有终结的时候。到了汉灵帝时期,汉朝因为宦官和外戚争权夺利,加之皇帝本人骄奢淫逸,甚至公开买官卖官,导致国力衰败、危机四伏。发生于184年的黄巾起义,更是给了汉朝沉重的打击。
令人欣慰的是,汉朝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几乎每一次发生内忧外患后,统治者都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查漏补缺,继续苟延残喘。汉灵帝并不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但他最终还是幸运地平定了黄巾起义。
汉灵帝做梦都没有想到,黄巾起义没有做到的事情——摧毁汉朝基业,却被一个汉室宗亲做到了。
这个汉室宗亲叫刘焉。刘焉,字君郎。他是汉景帝第四子、鲁恭王刘余的后裔。刘焉年轻时因为汉室宗亲身份,得以担任郎中一职。
后因老师祝恬去世而离职,在阳城山讲学教授。又因“贤良方正”,被推举到朝廷做官,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在汉灵帝时期,刘焉耳闻目睹朝政混乱、王室衰微的状况,甚为担忧。他注意到,在平定黄巾起义时,各地刺史、太守获得了由朝廷授予的军权,独揽地方军政大权,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朝廷,怎么办呢?
188年,刘焉向汉灵帝提出了一个建议,“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刘焉借口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所以,要任用清廉的朝廷重臣担任州牧,到地方去镇守,安定天下。
汉灵帝也对刺史、太守等人权力过大感到忧虑不安,听到刘焉的建议后,觉得很有道理,批准了。这就是著名的“废史立牧”政策。
没想到,“废史立牧”政策的确抑制了刺史、太守等人的权力,但他们的权力并没有收到朝廷来,而是造成了一股更大的割据力量——州牧。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各路诸侯,如袁绍、曹操、袁术、刘表、刘备、吕布等,几乎都是从州牧起家,或者有担任州牧的经历。
如果说,刺史、太守等人还能够受到朝廷控制,而州牧就基本上不听朝廷的话了。以至于到了后来,曹操居然敢公然绑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长达24年之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朝四百年基业的毁灭,三国割据局面的形成,都是拜刘焉“废史立牧”这四个字建议所赐。
就连提出“废史立牧”建议的刘焉本人,也成为这个政策的受益者。当时,他自告奋勇充任交州牧。走到半路上时,听到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心里一股激灵,马上向朝廷打报告,申请去做益州牧。结果朝廷照准,任命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封为阳城侯。
在那以后,刘焉父子在益州苦心经营20多年,将益州变成了他们的独立王国。当中原陷入连年战乱的混乱状况时,唯独益州独善其身,基本上没有遭到战乱影响,成为一片难得的“桃花源”,连诸葛亮都忍不住赞为“民殷国富”,向刘备提出夺取益州的战略建议。
于是,212年,刘备和刘璋反目成仇,大举进攻益州。经过两年多恶战,终于迫使刘璋投降。214年,刘备成了新的益州牧。7年后的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立国号为“汉”,年号“章武”。
正如侍中董扶所预言,益州果然有了天子之气。只不过,这天子不是刘焉,也不是刘璋,而是外来的刘备——假如刘焉地下得知,该作何感想?
话说黄忠的儿子黄叙被治好,黄忠向李陵效忠,李陵得到这位年轻的大将十分高兴,于是带着从荆州被心甘情愿“拐”来的蔡妍,这位蔡家大小姐继续向西南而行,目的地直指以后刘备发家之地益州,也就是原本历史上蜀汉地盘。
这地盘可不小,即使熟悉三国的人也可能不知道它的疆域超出如今的中国。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
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
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掌控曹魏的司马家族所灭。
当然此汉非彼汉,这是刘备打的大汉名号,而李陵要做的是将荆蜀收归当今大汉朝手中,进而实现天下一统,汉朝中兴,并且是根据后世经验,革除各种弊端的大复兴。
不过益州老大刘焉,可不会束手就擒,这家伙比董卓死的还晚,到194年才嗝屁,如今他的儿子刘璋还没有即位。
刘焉初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后因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聚敛,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于是刘焉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
郄俭为黄巾军所杀,刘焉进入益州,派张鲁盘踞汉中,张鲁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从此益州与中央道路不通。刘焉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由此可以看出刘焉的不臣之心,不是昭然若揭而是明目张胆。而且就是这家伙,是弄得大汉朝天下大乱的始作俑者。
汉朝,是中国古代国运最长久的一个封建王朝,两汉共计405年的国运,远远超过了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
然而,再长的国运,也有终结的时候。到了汉灵帝时期,汉朝因为宦官和外戚争权夺利,加之皇帝本人骄奢淫逸,甚至公开买官卖官,导致国力衰败、危机四伏。发生于184年的黄巾起义,更是给了汉朝沉重的打击。
令人欣慰的是,汉朝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几乎每一次发生内忧外患后,统治者都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查漏补缺,继续苟延残喘。汉灵帝并不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但他最终还是幸运地平定了黄巾起义。
汉灵帝做梦都没有想到,黄巾起义没有做到的事情——摧毁汉朝基业,却被一个汉室宗亲做到了。
这个汉室宗亲叫刘焉。刘焉,字君郎。他是汉景帝第四子、鲁恭王刘余的后裔。刘焉年轻时因为汉室宗亲身份,得以担任郎中一职。
后因老师祝恬去世而离职,在阳城山讲学教授。又因“贤良方正”,被推举到朝廷做官,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在汉灵帝时期,刘焉耳闻目睹朝政混乱、王室衰微的状况,甚为担忧。他注意到,在平定黄巾起义时,各地刺史、太守获得了由朝廷授予的军权,独揽地方军政大权,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朝廷,怎么办呢?
188年,刘焉向汉灵帝提出了一个建议,“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刘焉借口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所以,要任用清廉的朝廷重臣担任州牧,到地方去镇守,安定天下。
汉灵帝也对刺史、太守等人权力过大感到忧虑不安,听到刘焉的建议后,觉得很有道理,批准了。这就是著名的“废史立牧”政策。
没想到,“废史立牧”政策的确抑制了刺史、太守等人的权力,但他们的权力并没有收到朝廷来,而是造成了一股更大的割据力量——州牧。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各路诸侯,如袁绍、曹操、袁术、刘表、刘备、吕布等,几乎都是从州牧起家,或者有担任州牧的经历。
如果说,刺史、太守等人还能够受到朝廷控制,而州牧就基本上不听朝廷的话了。以至于到了后来,曹操居然敢公然绑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长达24年之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朝四百年基业的毁灭,三国割据局面的形成,都是拜刘焉“废史立牧”这四个字建议所赐。
就连提出“废史立牧”建议的刘焉本人,也成为这个政策的受益者。当时,他自告奋勇充任交州牧。走到半路上时,听到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心里一股激灵,马上向朝廷打报告,申请去做益州牧。结果朝廷照准,任命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封为阳城侯。
在那以后,刘焉父子在益州苦心经营20多年,将益州变成了他们的独立王国。当中原陷入连年战乱的混乱状况时,唯独益州独善其身,基本上没有遭到战乱影响,成为一片难得的“桃花源”,连诸葛亮都忍不住赞为“民殷国富”,向刘备提出夺取益州的战略建议。
于是,212年,刘备和刘璋反目成仇,大举进攻益州。经过两年多恶战,终于迫使刘璋投降。214年,刘备成了新的益州牧。7年后的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立国号为“汉”,年号“章武”。
正如侍中董扶所预言,益州果然有了天子之气。只不过,这天子不是刘焉,也不是刘璋,而是外来的刘备——假如刘焉地下得知,该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