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田地置换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孙享福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弟子们,蓝莓物是可以插迁增植的,不让他们经历这些挫败,懊恼,后悔,内疚之类的情绪,肯定起不到现在的效果,在吃过他带来的吃食之后,大家就干劲十足再度投入了劳动之中,直到天黑,孙享福才带着弟子们回到天上居的别墅休息。
“都督,王公子派人送了东西过来,说是给您的厚礼。”
在别墅门口才下了马车,孙享福便接到了护卫呈上来的一个信封,回屋之后,打开来瞧了瞧,顿时,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送礼是一门艺术,并不是说你送的越贵越好,得看收礼那个人的需求。
王旭或许不是一个很会送礼的人,但他背后的王氏族老会,以及他爹王睿,都是极善揣摩人心的。
所以,这封信,虽然就是王旭此前对孙享福承诺的厚礼,却并没有给孙享福任何实际的利益,因为他们知道,孙享福不缺钱。
信里面只说了一些关于王氏未来的行动计划,这些计划,对于整个北地的发展,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所以,本来打算跟弟子们一起吃饭的孙享福,不得不带着这封信,去找李世民商议。
还是在孙享福自己的书房里,李世民坐在主位上,孙享福在他对面的太师椅上喝着茶,脸上,有点小得意的模样。
“这些世家子的头脑若都用在治国兴邦上,何愁我大唐不强盛。”
李世民虽然是用抱怨的语气说出的这句话,但孙享福还是听出了里面几分愉悦的味道。
因为,王旭在这封信的开头,首先就说了,他王家打算出钱为皇帝在善阳修建一座行宫,当然,名义上,这些钱,是善阳的百姓为了感谢皇帝,自发的捐助的,为的,就是皇帝能够多来善阳看他们,这事如果运作的好,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皇帝受百姓爱戴的舆论。
而且,这座行宫的规模还不会小,建造起来,至少会花费个十几万贯,要知道,以善阳的物价,十几万贯,可以买一百多套天上居的别墅了。
李世民这辈子,可还从来没有收到过高达十几万贯的贿赂,所以,即便是他极力想要隐藏,心里那股子兴奋劲,也不自觉的表现在他的脸上。
再之后,王家打算用自己在各地,尤其是关中的田产,来置换北地的田产,而且,要价并不高,关中上好的熟田换关外草原上的荒地,一亩换两亩,这可以说是在给朝廷让了大利。
不过,从他们这个提议,孙享福和李世民都可以看出他们更深层次的目的。
他们看死了北地发展对于朝廷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只要在北地大量的置业,皇帝就不会动他们,而且还会优待他们。
同时,他们也从今年北地田地里的产出看出了些端倪,这里的土地,确实比关中要肥沃的多,虽然一年只能种一季农作物,但是开好了田地之后,他们打理田地的用工量也会减少一半。
按照都护府推出来的新政,他们只需要从春耕开始的时候,跟雇工签订半年的劳工协议,就能把一年农耕事务全部忙活过来,等于是抛弃了一切累赘,只取最高利润。
这是一种很高明的手段,孙享福不需要细想也知道,一旦他们的这套想法得以施行,王家的生产成本将会大降,产出收获将会大增,他们只需要保留一两万家兵做长工,就能维持数百万亩田地的生产。
王家名下数十万的农奴,他们全部答应放良,如无意外的话,他们还会大量接受这些放良的农奴花钱买断自己的协议期。
他们是吃定了孙享福,或者说朝廷,不会让他们在北地的田地里颗粒无收,一定会保障他们在农忙时的用工,因为只有他们的田地里能够产出,朝廷在北地的计算,才算成功。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仅支持了朝廷的新政,还能更加的优化自身,所以,就是李世民,也不得不夸一句,他们脑子太好使了。
“那陛下的意思,是答应他们?”孙享福假模假式的问道,其实他用屁股想,也知道李世民不会拒绝。
“当然答应,不仅要答应,还要让他们立即执行,给其余的几家做榜样。”李世民强调道。
“那臣马上就约王旭出来谈一谈。”
孙享福汇报完了自己的工作,就要走,却又被李世民叫住了,道,“朕稍后会有恩旨到你府上,不是封你的,是封你的子女的。另外,你那两个小妾,伺候韦妃和杨妃还算尽心,朕会给她们一个七品诰命的身份。”
好吧,李世民终于知道不能让人白干活的道理了,孙享福莫名的生出了一丝感动的情绪,不是他在乎这些封赏什么的,是感动,李世民在这方面终于知道进步了。
历史上的他,可真不像某些穿越小说一样,把官位爵位轻易的就撒出去一大堆的大方人,
封那么多国公,县公什么的,也是因为他得位不正,为了坐稳那个位置,做出来的政治妥协,在他这一朝,把官员编制和钱财,管的都特别紧,偌大一个国家,中枢只有六百多名官员而已。
拜谢过李世民之后,孙享福马上给王旭下了帖子,不多时,两人就在桑拿馆的包间里聊上了。
“王公子的厚礼可真是厚,厚的让本督都无法拒绝了。”
“正明兄说笑了,难道,皇帝看到了那封信,会不封赏你吗?”
两人心领神会的对视了一眼,便不就这个问题纠结,而是谈起了正事。
“你王家在关中有数十万亩地,真的舍得全部置换?”
“当然,那些田地需打理起来,需要大量的人力,产出,却未必及的上关外这些田地,我王家将田地置换过来,只赚不赔,为何不换?”
关中的田地在孙享福的努力下,差不多可以实现一年两季种植,呃单论一季的产量,是不如关外这些田地的,如果能得到关外一倍数量的田地,那么,产出来说,就比原先大的多。
另外,由于在关外只种一季,那么,他们在人力上面的投入,就能减少一半,毕竟,在关中种植两季作物,差不多要农夫用一整年不断的劳作,而等雇工制度实行了以后,王家却是可以灵活的操作。
族老会的人恐怕已经帮打算好了,将自家的农奴全部转换成为雇工之后,每年只需要他们在农忙的时间为王家劳作半年,另外的半年,王家不会白养着他们,放他们自己出去找工作,王家适当的收取他们一些买断这半年工期的费用就好。
如此一来,他们给皇帝建行宫的那点钱,真算不得什么,十几万贯而已,他们上百万亩田地,一年赠产出来的价值,就不止这些了。
孙享福想透了这些点,笑道,“呵呵,你们王家倒是好算计,如此一来的话,便宜岂不是都让你们王家占去了?”
“可不能这样说,合作则两利的事情。关中的田地对皇帝来说有用,一旦我王家给朝廷做出了表率,引得其它几家也跟着动起来的话,那么朝廷这次至少可以在关中回收数百万亩良田,族老们知道皇帝和你的心思,想把这些少数民族吸纳同化,那么,你们还有什么办法,比把他们迁到拥有数百万汉民百姓的关中好呢?”
闻言,孙享福也不得不佩服王氏的那些族老,他们真是把自己和李世民的心思摸的透透的,朝廷用关外的这些荒地把王家的良田置换到手上之后,就需要大量的人来耕种,毕竟,王家在关中掌握的田地,都是上好的熟田,退耕可惜了。
而用什么人来耕种这些土地呢?最好莫过于少数民族了。大唐可不止有不太懂得耕种的游牧民族,还有很多原本就世代耕种的少数民族。
像楚地,就有土家,苗族,五溪蛮等,蜀中,以及西北边疆的党项,羌族,还有大唐新纳入版图的,玉门关往西数千里之地,也有不少少数民族和部落是以耕种为主,逐渐的将他们迁到繁华的汉人居住区,同化他们,似乎是个很不错的选择,王家的族老,已经替他们想到了这一点。
“这置换田地的策略确实很靠谱,但能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却还只是你们族老会的估计。
这么的吧!如果真的如同你们预料的一样,其它几家也跟风找朝廷置换土地的话,只要你们王家能够在雇工协议上,给那些农奴一些优待,这事,就算成了。
如果只是你们一家动了,其它几家却没有动作,那么,我需要你们王氏族老会的智者,帮忙出谋划策,让其它几家也同意跟朝廷置换土地。
把这件事情办成了,你们王家在关内的田地,将可以换到定襄城周边的土地,意思你懂的。”
孙享福说完,王旭的眼神立马一亮,他知道,北地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发展定襄城,而且,三年以后,那一场全世界性的运动大会,将在定襄城召开,届时,定襄那边的行情,只怕比善阳还火热,能把土地置换到定襄城周边,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如此,明日我便开始找人运作帮皇帝修建行宫的事情,至于置换田地的事情,正明兄认为什么时候公布合适,什么时候交割,我王家都没问题。”
“那便在行宫开始修建之后,再对外公布吧,反正也得等你们把关内的田地收割之后,才能办理实际交割,你们尽快将能够置换的田亩数统计一下,这次置换,除了关中的田地,洛阳,荆襄,甚至是蜀中和江南的田地,也都可以报过来置换,本督特许你最高置换五百万亩。”
孙享福知道王家在全国各地至少有十几万倾田地,以这个时代一倾大约五十亩来算,也就是说,王家,有至少七八百万亩地,孙享福一次过允许他置换五百万亩,差不多就是让王家把一大部分的田地都置换到北方关外来了。
尤其是孙享福刚才还提到了‘江南’两个字,这就由不得王旭不动心了,王浩虽然被王睿剥夺了家族内的权利力,却仍然有王氏嫡子的身份在,如果将他的整个根基之地都剥夺,那么,他就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
孙享福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弟子们,蓝莓物是可以插迁增植的,不让他们经历这些挫败,懊恼,后悔,内疚之类的情绪,肯定起不到现在的效果,在吃过他带来的吃食之后,大家就干劲十足再度投入了劳动之中,直到天黑,孙享福才带着弟子们回到天上居的别墅休息。
“都督,王公子派人送了东西过来,说是给您的厚礼。”
在别墅门口才下了马车,孙享福便接到了护卫呈上来的一个信封,回屋之后,打开来瞧了瞧,顿时,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送礼是一门艺术,并不是说你送的越贵越好,得看收礼那个人的需求。
王旭或许不是一个很会送礼的人,但他背后的王氏族老会,以及他爹王睿,都是极善揣摩人心的。
所以,这封信,虽然就是王旭此前对孙享福承诺的厚礼,却并没有给孙享福任何实际的利益,因为他们知道,孙享福不缺钱。
信里面只说了一些关于王氏未来的行动计划,这些计划,对于整个北地的发展,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所以,本来打算跟弟子们一起吃饭的孙享福,不得不带着这封信,去找李世民商议。
还是在孙享福自己的书房里,李世民坐在主位上,孙享福在他对面的太师椅上喝着茶,脸上,有点小得意的模样。
“这些世家子的头脑若都用在治国兴邦上,何愁我大唐不强盛。”
李世民虽然是用抱怨的语气说出的这句话,但孙享福还是听出了里面几分愉悦的味道。
因为,王旭在这封信的开头,首先就说了,他王家打算出钱为皇帝在善阳修建一座行宫,当然,名义上,这些钱,是善阳的百姓为了感谢皇帝,自发的捐助的,为的,就是皇帝能够多来善阳看他们,这事如果运作的好,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皇帝受百姓爱戴的舆论。
而且,这座行宫的规模还不会小,建造起来,至少会花费个十几万贯,要知道,以善阳的物价,十几万贯,可以买一百多套天上居的别墅了。
李世民这辈子,可还从来没有收到过高达十几万贯的贿赂,所以,即便是他极力想要隐藏,心里那股子兴奋劲,也不自觉的表现在他的脸上。
再之后,王家打算用自己在各地,尤其是关中的田产,来置换北地的田产,而且,要价并不高,关中上好的熟田换关外草原上的荒地,一亩换两亩,这可以说是在给朝廷让了大利。
不过,从他们这个提议,孙享福和李世民都可以看出他们更深层次的目的。
他们看死了北地发展对于朝廷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只要在北地大量的置业,皇帝就不会动他们,而且还会优待他们。
同时,他们也从今年北地田地里的产出看出了些端倪,这里的土地,确实比关中要肥沃的多,虽然一年只能种一季农作物,但是开好了田地之后,他们打理田地的用工量也会减少一半。
按照都护府推出来的新政,他们只需要从春耕开始的时候,跟雇工签订半年的劳工协议,就能把一年农耕事务全部忙活过来,等于是抛弃了一切累赘,只取最高利润。
这是一种很高明的手段,孙享福不需要细想也知道,一旦他们的这套想法得以施行,王家的生产成本将会大降,产出收获将会大增,他们只需要保留一两万家兵做长工,就能维持数百万亩田地的生产。
王家名下数十万的农奴,他们全部答应放良,如无意外的话,他们还会大量接受这些放良的农奴花钱买断自己的协议期。
他们是吃定了孙享福,或者说朝廷,不会让他们在北地的田地里颗粒无收,一定会保障他们在农忙时的用工,因为只有他们的田地里能够产出,朝廷在北地的计算,才算成功。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仅支持了朝廷的新政,还能更加的优化自身,所以,就是李世民,也不得不夸一句,他们脑子太好使了。
“那陛下的意思,是答应他们?”孙享福假模假式的问道,其实他用屁股想,也知道李世民不会拒绝。
“当然答应,不仅要答应,还要让他们立即执行,给其余的几家做榜样。”李世民强调道。
“那臣马上就约王旭出来谈一谈。”
孙享福汇报完了自己的工作,就要走,却又被李世民叫住了,道,“朕稍后会有恩旨到你府上,不是封你的,是封你的子女的。另外,你那两个小妾,伺候韦妃和杨妃还算尽心,朕会给她们一个七品诰命的身份。”
好吧,李世民终于知道不能让人白干活的道理了,孙享福莫名的生出了一丝感动的情绪,不是他在乎这些封赏什么的,是感动,李世民在这方面终于知道进步了。
历史上的他,可真不像某些穿越小说一样,把官位爵位轻易的就撒出去一大堆的大方人,
封那么多国公,县公什么的,也是因为他得位不正,为了坐稳那个位置,做出来的政治妥协,在他这一朝,把官员编制和钱财,管的都特别紧,偌大一个国家,中枢只有六百多名官员而已。
拜谢过李世民之后,孙享福马上给王旭下了帖子,不多时,两人就在桑拿馆的包间里聊上了。
“王公子的厚礼可真是厚,厚的让本督都无法拒绝了。”
“正明兄说笑了,难道,皇帝看到了那封信,会不封赏你吗?”
两人心领神会的对视了一眼,便不就这个问题纠结,而是谈起了正事。
“你王家在关中有数十万亩地,真的舍得全部置换?”
“当然,那些田地需打理起来,需要大量的人力,产出,却未必及的上关外这些田地,我王家将田地置换过来,只赚不赔,为何不换?”
关中的田地在孙享福的努力下,差不多可以实现一年两季种植,呃单论一季的产量,是不如关外这些田地的,如果能得到关外一倍数量的田地,那么,产出来说,就比原先大的多。
另外,由于在关外只种一季,那么,他们在人力上面的投入,就能减少一半,毕竟,在关中种植两季作物,差不多要农夫用一整年不断的劳作,而等雇工制度实行了以后,王家却是可以灵活的操作。
族老会的人恐怕已经帮打算好了,将自家的农奴全部转换成为雇工之后,每年只需要他们在农忙的时间为王家劳作半年,另外的半年,王家不会白养着他们,放他们自己出去找工作,王家适当的收取他们一些买断这半年工期的费用就好。
如此一来,他们给皇帝建行宫的那点钱,真算不得什么,十几万贯而已,他们上百万亩田地,一年赠产出来的价值,就不止这些了。
孙享福想透了这些点,笑道,“呵呵,你们王家倒是好算计,如此一来的话,便宜岂不是都让你们王家占去了?”
“可不能这样说,合作则两利的事情。关中的田地对皇帝来说有用,一旦我王家给朝廷做出了表率,引得其它几家也跟着动起来的话,那么朝廷这次至少可以在关中回收数百万亩良田,族老们知道皇帝和你的心思,想把这些少数民族吸纳同化,那么,你们还有什么办法,比把他们迁到拥有数百万汉民百姓的关中好呢?”
闻言,孙享福也不得不佩服王氏的那些族老,他们真是把自己和李世民的心思摸的透透的,朝廷用关外的这些荒地把王家的良田置换到手上之后,就需要大量的人来耕种,毕竟,王家在关中掌握的田地,都是上好的熟田,退耕可惜了。
而用什么人来耕种这些土地呢?最好莫过于少数民族了。大唐可不止有不太懂得耕种的游牧民族,还有很多原本就世代耕种的少数民族。
像楚地,就有土家,苗族,五溪蛮等,蜀中,以及西北边疆的党项,羌族,还有大唐新纳入版图的,玉门关往西数千里之地,也有不少少数民族和部落是以耕种为主,逐渐的将他们迁到繁华的汉人居住区,同化他们,似乎是个很不错的选择,王家的族老,已经替他们想到了这一点。
“这置换田地的策略确实很靠谱,但能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却还只是你们族老会的估计。
这么的吧!如果真的如同你们预料的一样,其它几家也跟风找朝廷置换土地的话,只要你们王家能够在雇工协议上,给那些农奴一些优待,这事,就算成了。
如果只是你们一家动了,其它几家却没有动作,那么,我需要你们王氏族老会的智者,帮忙出谋划策,让其它几家也同意跟朝廷置换土地。
把这件事情办成了,你们王家在关内的田地,将可以换到定襄城周边的土地,意思你懂的。”
孙享福说完,王旭的眼神立马一亮,他知道,北地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发展定襄城,而且,三年以后,那一场全世界性的运动大会,将在定襄城召开,届时,定襄那边的行情,只怕比善阳还火热,能把土地置换到定襄城周边,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如此,明日我便开始找人运作帮皇帝修建行宫的事情,至于置换田地的事情,正明兄认为什么时候公布合适,什么时候交割,我王家都没问题。”
“那便在行宫开始修建之后,再对外公布吧,反正也得等你们把关内的田地收割之后,才能办理实际交割,你们尽快将能够置换的田亩数统计一下,这次置换,除了关中的田地,洛阳,荆襄,甚至是蜀中和江南的田地,也都可以报过来置换,本督特许你最高置换五百万亩。”
孙享福知道王家在全国各地至少有十几万倾田地,以这个时代一倾大约五十亩来算,也就是说,王家,有至少七八百万亩地,孙享福一次过允许他置换五百万亩,差不多就是让王家把一大部分的田地都置换到北方关外来了。
尤其是孙享福刚才还提到了‘江南’两个字,这就由不得王旭不动心了,王浩虽然被王睿剥夺了家族内的权利力,却仍然有王氏嫡子的身份在,如果将他的整个根基之地都剥夺,那么,他就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