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理人欲朱扒灰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今天的朝会上,风云变幻实在是太快,让人有些反应不过来。
先是温体仁出班上奏,说是要求查一下大明全国上下的社学,到底有多少社学,有多少先生,又有多少孩童是上不起社学读不起书的。
接着就是施凤来神助攻,表示国子监有些士子不愿意科举,甘做春泥一般的教书先生,这是好事儿,说明陛下的文治教化很到位,要求崇祯皇帝给这些士子嘉奖,并且要求建立大明京师师范学院,以这些国子监的监生为底子,广收落第不中而又愿意教书的书生,再派这些书生去各地的社学教授蒙童。
这可是好事儿,毕竟这是光大明教,宣扬圣人教化的大好事儿,这个得支持。
只是等群臣都纷纷附议,表示了自己一定尽力支持,皇帝也应该表个态的时候,崇祯皇帝再一次表现出了自己的不按套路出牌:“此乃继往圣之学,开万世之基的好事儿,朕当然是支持的。”
看人看脸,听话听音,朝堂上的大臣们哪一个不是人精?听崇祯这话就知道后边儿肯定还有甚么要说的,果不其然,崇祯接下来的话,就让这些大臣们感觉到一阵蛋蛋的忧伤:“朕闻,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崇祯的话一出口,大臣们就知道要糟。谁他娘的还研究射、御和数啊,除了真对数有兴趣的,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研究礼、乐、书就够了。
说到射,让这些正人君子们在小娘子的身上搞甚么射倒是没问题,射箭就算了;至于御,驾车是不可能驾车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驾车,毕竟是有身份的人么,搞个御下之道甚么的就已经很累了好不好,还驾车?
至于数,那些甚么鸡兔同笼啊,井深绳长啊,还有甚么韩信点兵一类的问题,想想脑袋都疼,哪儿有子曰诗云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意思?算了算了,谁愿意研究谁去研究好了。
可是崇祯大爷既然开口了,那么这家伙肯定是想要重新把这六艺给弄起来——这是不让俺们好过的节奏!这个不能忍!
只是有人不爽,有的人可就爽了。比如施凤来这样儿的,怎么看鲁儒一系和朱熹的徒子徒孙们都不太顺眼的施凤来觉得这皇帝太给力了,一下子就打中了这两个废物的命门——要不就是整天光他娘的死读书,抱着上古三代那点儿破事儿不放,要么就是绝人欲存天理。
可是绝人欲也行,你他娘的倒是绝啊,你还自己扒上灰了!彼其娘之,自己不要脸,但是却立了牌坊后告诉别人必须要脸,哪儿有这样儿的操蛋玩意啊,专坑别人不是?
就算是之前商议社学之事时,崇祯并没有向温体仁和施凤来透露一点儿的口风,但是不待其他的大臣们出班反对,施凤来就当先出班奏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孩童之时所受影响,将伴随这些蒙童一生的时间,故而从小接触君子六艺,乃是为他们以后的人生打算。”
温体仁却是不太爽,老子这个首辅还没被拿下呢,你丫的先出来抢宠爱了不是?这个更不能忍!本来还打算装个傻不表态的温体仁这下子站不住了,当下决定也卖了队友,先讨皇帝欢心才是最重要的:“启奏陛下,臣以为,读书者,不可读死书,更不可死读书。汉、唐所以强,乃是因为汉唐之时的读书人,出可为将,入可为相,都是文武双全,并非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自故宋始,因其得国不正之因,故而厚待于士子,使得士子骄纵,以至于个个手无缚鸡之力,我朝也承宋、元之制,亦是厚待士子。”
眼见朝堂上的大臣向自己和施凤来投过来想要杀人的目光,温体仁却微微一笑,根本就不在意:“民间有语,惯子如杀子,臣深以为然也。士子们个个手无缚鸡之力,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以至于传出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笑话。臣以为,当于天下县学及州府之中,重立君子六艺,不合格者,不可参加春闱,更不可为官。”
你买个了表!朝堂上的大臣们齐齐暗骂一声,不仅望向温体仁的目光开始不善,便是偷偷望向崇祯的目光之中,亦是多有哀怨之意——您至于这么和首辅大人串通一气来坑人么!
崇祯却是毫不在意下面大臣们的表现,朕可是早就对朱熹这老家伙不爽了:“朕近日翻看史书,却是发现了一桩非常有意思的事儿,还望诸位爱卿可以为朕解惑。”
不管下面朝臣们的脸色到底如何,崇祯只是淡淡地开口道:“朕近日闲来无事,便读到了一首《卜算子》,其文为‘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是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由此,朕便对这庆元党案颇感好奇,遍翻故宋之史书而亦不明,朕望诸卿有以教朕。罢了,今日咱们君臣便好好说一说‘扒灰’这事儿,免得朱子枉受其冤。”
老早就准备拿着这事儿怼朱熹这老东西了!反正现在要重新开立社学了,这可是他娘的好机会,此时不怼,更待何时?
只是后世网上的段子终究只是段子,靠不得数,装逼一时爽,打脸会更爽,崇祯这句话一开口,不待别人出班反驳,向来唯唯诺诺的礼部尚书孟绍虞先行出班奏道:“启奏陛下,所谓扒灰者,乃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指偷媳之事。”
只是孟绍虞的脸色怎么看,都怎么透着一股子的古怪:“故宋庆元二年十二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子‘引诱尼姑二人以为宠妾’以及‘家妇不夫而孕’,并其余不忠、贪腐等事。”
看着孟绍虞的脸色如此古怪,崇祯心下也生起了一股子警惕——难道说老子又让世的那些键盘侯给忽悠瘸了?
果不其然,就听孟绍虞接着道:“朱子在给故宋宁宗皇帝的辩罪折子中,对于纳尼为妾一事,并未否认,然则对于‘扒灰’一事,并未自承其罪,想来是是必有隐情。”
这意思很明显,就是您老人家不学无术,今个儿就让咱礼部尚书来教教您这个皇帝:“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故而朱子要求存天下,绝人欲,乃是顺应天道,杜绝私欲,不可为一己私欲,而损君子德行。”
不待孟绍虞再接着说出其他的理论,施凤来却是出班奏道:“臣启奏陛下,臣以为孟大人所言有误。”
崇祯嗯了一声,问道:“理越辩越明之,话越说越透。这数百年的疑案,终究是要盖棺定论的。”
施凤来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朱子提倡了存天理,然则自己则纳二尼为妾,此非君子之行。其‘家妇无夫而孕’一事,虽然未见于朱子自承其过的折子之中,然则朱子并未否认,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若无其事,则故宋御史大夫沈继祖之事实属诬告,其罪大矣。然则最终是朱子遭流放,可见必有其事。”
孟绍虞眼见施凤来如此不要脸的直接甩锅,当下便辩驳道:“启奏陛下,朱子便是连纳了两位尼姑为妾之事都敢自承其过,若真有扒灰一事,又如何不敢承认?想来是以讹传讹罢了。”
对于理学并不怎么了解的崇祯实际上所知道的,都是后世的键盘侠的那一套甚么绝人欲存天理之类的,向来便没把朱熹这事儿放在心上。如今听到施凤来和孟绍虞的一番辩驳,崇祯心下却是大呼涨见识了,古人真他娘的会玩敢玩。把尼姑纳回家当小妾,你这不是跟如来佛祖抢妹子?不怕要下十八层地狱?
施凤来却反对道:“以讹传讹?只怕孟大人说传的以讹传讹,指的是东坡先生与半山先生之事吧?”
尼玛,这事儿还扯上了苏东坡?半山先生又是谁?看样子应该是前宋的吧?历史小白的崇祯现在很想搬个小马扎,再准备点儿花生瓜子矿泉水看戏!
施凤来不管孟绍虞的脸色不太好看,只自顾自地说道:“青纱帐里一琵琶,纵有阳春不敢弹。假如公公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
哟哟哟,这小词儿写的,真鸡儿骚。这苏东坡还有这么风流的往事呢?
施凤来却道:“东坡先生中年丧妻,其妻自然便是王氏,让东坡先生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然其子苏迈苏维康,文学优赡,政事精敏,鞭朴不得已而加之,民不忍欺,后人仰之,于传言之中的东坡先生的傻儿子又如何沾得上边儿?”
孟绍虞道:“不错,下官要说的,正是此事。便是半山先生之传言,亦是与东坡先生之事如此一辙,想来便是以讹传讹之故。”
施凤来却是嘿然一笑,说道:“东坡先生与半山先生之事,自然是以讹传讹,不足为信,只是朱子这事儿么,却未必是以讹传讹之论了。”
“扒灰者,所犯乃是人伦大防,纵然朱子是故宋宁宗皇帝的先生,又如何敢在自辩折子中自承其罪?若是认了,可不是理学被打为伪学那么简单的事儿了。再者,朱子所上的自辩折子中是怎么说的?深省昨非,细寻今是。”
“如此模棱两可,态度暧昧之语出现于自辩折子中,本身便已经很是说明了问题,如此,还不够么?”
孟绍虞却是一时哑口无言,这他娘的事儿就在那儿摆着,想要洗白,还真不是那么好洗。羞恼之下,有意抡着王八拳去教施凤来这老东西做人,可是想想上一次朝臣们在朝堂上大打出手的后果,再想想那个被杖毙的御史,孟绍虞最终还是没敢动手。
崇祯却是大失所望,原本以为这些理学弟子会搬出来甚么证据去怼施凤来呢,结果这样儿就哑了?没电了?掉链子啊。
崇祯失望不已,正想开口,施凤来却是抢先道:“启奏陛下,《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朱子学问虽够,然则不修其身,不修其身,便不足正其德,不正其德,便不足治其国。便是朱子本人的自辩折子中,亦直承其过,自认理学为伪学,臣以为,朱子德行不修,不足以为万世师。”
艹恁娘!你施凤来这是要断名教的根啊!朝臣心中无不大骂,只是不等有人出来反驳,却又听施凤来接着道:“圣人之学,原本为治国之学,朱子之学,乃是修身之学,不足以为治国之本。且自身德行不修,如何以德服天下人?”
早就有意拉偏架怼朱熹的崇祯自然是高兴的很,儒学是个好东西,可是总抗不住有些混账念歪经啊,早就看着理学不爽的崇祯当下开口道:“今日之事,却是让朕想起了衍圣公之事。”
卧槽!崇祯的话一出口,朝臣的心里又是齐齐的卧槽了一声,今儿个这事儿没好!
“衍圣公乃圣人之后,却是曲解圣人之意,罔顾圣人遗泽,非人子之所谓。便是朱子,倡导了绝人欲,然则自己却又纳了两位尼姑。由此可见,人无完人。”
“圣人之言,原本微言大义,可是千百年来,又出现了春秋注我,与我注春秋之别,任谁读了圣人学说,都会有一番自己的理解,有好的,自然也就有坏的。”
“朕欲重注五经四书,以为正本,刊行天下。”
今天的朝会上,风云变幻实在是太快,让人有些反应不过来。
先是温体仁出班上奏,说是要求查一下大明全国上下的社学,到底有多少社学,有多少先生,又有多少孩童是上不起社学读不起书的。
接着就是施凤来神助攻,表示国子监有些士子不愿意科举,甘做春泥一般的教书先生,这是好事儿,说明陛下的文治教化很到位,要求崇祯皇帝给这些士子嘉奖,并且要求建立大明京师师范学院,以这些国子监的监生为底子,广收落第不中而又愿意教书的书生,再派这些书生去各地的社学教授蒙童。
这可是好事儿,毕竟这是光大明教,宣扬圣人教化的大好事儿,这个得支持。
只是等群臣都纷纷附议,表示了自己一定尽力支持,皇帝也应该表个态的时候,崇祯皇帝再一次表现出了自己的不按套路出牌:“此乃继往圣之学,开万世之基的好事儿,朕当然是支持的。”
看人看脸,听话听音,朝堂上的大臣们哪一个不是人精?听崇祯这话就知道后边儿肯定还有甚么要说的,果不其然,崇祯接下来的话,就让这些大臣们感觉到一阵蛋蛋的忧伤:“朕闻,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崇祯的话一出口,大臣们就知道要糟。谁他娘的还研究射、御和数啊,除了真对数有兴趣的,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研究礼、乐、书就够了。
说到射,让这些正人君子们在小娘子的身上搞甚么射倒是没问题,射箭就算了;至于御,驾车是不可能驾车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驾车,毕竟是有身份的人么,搞个御下之道甚么的就已经很累了好不好,还驾车?
至于数,那些甚么鸡兔同笼啊,井深绳长啊,还有甚么韩信点兵一类的问题,想想脑袋都疼,哪儿有子曰诗云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意思?算了算了,谁愿意研究谁去研究好了。
可是崇祯大爷既然开口了,那么这家伙肯定是想要重新把这六艺给弄起来——这是不让俺们好过的节奏!这个不能忍!
只是有人不爽,有的人可就爽了。比如施凤来这样儿的,怎么看鲁儒一系和朱熹的徒子徒孙们都不太顺眼的施凤来觉得这皇帝太给力了,一下子就打中了这两个废物的命门——要不就是整天光他娘的死读书,抱着上古三代那点儿破事儿不放,要么就是绝人欲存天理。
可是绝人欲也行,你他娘的倒是绝啊,你还自己扒上灰了!彼其娘之,自己不要脸,但是却立了牌坊后告诉别人必须要脸,哪儿有这样儿的操蛋玩意啊,专坑别人不是?
就算是之前商议社学之事时,崇祯并没有向温体仁和施凤来透露一点儿的口风,但是不待其他的大臣们出班反对,施凤来就当先出班奏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孩童之时所受影响,将伴随这些蒙童一生的时间,故而从小接触君子六艺,乃是为他们以后的人生打算。”
温体仁却是不太爽,老子这个首辅还没被拿下呢,你丫的先出来抢宠爱了不是?这个更不能忍!本来还打算装个傻不表态的温体仁这下子站不住了,当下决定也卖了队友,先讨皇帝欢心才是最重要的:“启奏陛下,臣以为,读书者,不可读死书,更不可死读书。汉、唐所以强,乃是因为汉唐之时的读书人,出可为将,入可为相,都是文武双全,并非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自故宋始,因其得国不正之因,故而厚待于士子,使得士子骄纵,以至于个个手无缚鸡之力,我朝也承宋、元之制,亦是厚待士子。”
眼见朝堂上的大臣向自己和施凤来投过来想要杀人的目光,温体仁却微微一笑,根本就不在意:“民间有语,惯子如杀子,臣深以为然也。士子们个个手无缚鸡之力,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以至于传出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笑话。臣以为,当于天下县学及州府之中,重立君子六艺,不合格者,不可参加春闱,更不可为官。”
你买个了表!朝堂上的大臣们齐齐暗骂一声,不仅望向温体仁的目光开始不善,便是偷偷望向崇祯的目光之中,亦是多有哀怨之意——您至于这么和首辅大人串通一气来坑人么!
崇祯却是毫不在意下面大臣们的表现,朕可是早就对朱熹这老家伙不爽了:“朕近日翻看史书,却是发现了一桩非常有意思的事儿,还望诸位爱卿可以为朕解惑。”
不管下面朝臣们的脸色到底如何,崇祯只是淡淡地开口道:“朕近日闲来无事,便读到了一首《卜算子》,其文为‘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是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由此,朕便对这庆元党案颇感好奇,遍翻故宋之史书而亦不明,朕望诸卿有以教朕。罢了,今日咱们君臣便好好说一说‘扒灰’这事儿,免得朱子枉受其冤。”
老早就准备拿着这事儿怼朱熹这老东西了!反正现在要重新开立社学了,这可是他娘的好机会,此时不怼,更待何时?
只是后世网上的段子终究只是段子,靠不得数,装逼一时爽,打脸会更爽,崇祯这句话一开口,不待别人出班反驳,向来唯唯诺诺的礼部尚书孟绍虞先行出班奏道:“启奏陛下,所谓扒灰者,乃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指偷媳之事。”
只是孟绍虞的脸色怎么看,都怎么透着一股子的古怪:“故宋庆元二年十二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子‘引诱尼姑二人以为宠妾’以及‘家妇不夫而孕’,并其余不忠、贪腐等事。”
看着孟绍虞的脸色如此古怪,崇祯心下也生起了一股子警惕——难道说老子又让世的那些键盘侯给忽悠瘸了?
果不其然,就听孟绍虞接着道:“朱子在给故宋宁宗皇帝的辩罪折子中,对于纳尼为妾一事,并未否认,然则对于‘扒灰’一事,并未自承其罪,想来是是必有隐情。”
这意思很明显,就是您老人家不学无术,今个儿就让咱礼部尚书来教教您这个皇帝:“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故而朱子要求存天下,绝人欲,乃是顺应天道,杜绝私欲,不可为一己私欲,而损君子德行。”
不待孟绍虞再接着说出其他的理论,施凤来却是出班奏道:“臣启奏陛下,臣以为孟大人所言有误。”
崇祯嗯了一声,问道:“理越辩越明之,话越说越透。这数百年的疑案,终究是要盖棺定论的。”
施凤来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朱子提倡了存天理,然则自己则纳二尼为妾,此非君子之行。其‘家妇无夫而孕’一事,虽然未见于朱子自承其过的折子之中,然则朱子并未否认,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若无其事,则故宋御史大夫沈继祖之事实属诬告,其罪大矣。然则最终是朱子遭流放,可见必有其事。”
孟绍虞眼见施凤来如此不要脸的直接甩锅,当下便辩驳道:“启奏陛下,朱子便是连纳了两位尼姑为妾之事都敢自承其过,若真有扒灰一事,又如何不敢承认?想来是以讹传讹罢了。”
对于理学并不怎么了解的崇祯实际上所知道的,都是后世的键盘侠的那一套甚么绝人欲存天理之类的,向来便没把朱熹这事儿放在心上。如今听到施凤来和孟绍虞的一番辩驳,崇祯心下却是大呼涨见识了,古人真他娘的会玩敢玩。把尼姑纳回家当小妾,你这不是跟如来佛祖抢妹子?不怕要下十八层地狱?
施凤来却反对道:“以讹传讹?只怕孟大人说传的以讹传讹,指的是东坡先生与半山先生之事吧?”
尼玛,这事儿还扯上了苏东坡?半山先生又是谁?看样子应该是前宋的吧?历史小白的崇祯现在很想搬个小马扎,再准备点儿花生瓜子矿泉水看戏!
施凤来不管孟绍虞的脸色不太好看,只自顾自地说道:“青纱帐里一琵琶,纵有阳春不敢弹。假如公公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
哟哟哟,这小词儿写的,真鸡儿骚。这苏东坡还有这么风流的往事呢?
施凤来却道:“东坡先生中年丧妻,其妻自然便是王氏,让东坡先生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然其子苏迈苏维康,文学优赡,政事精敏,鞭朴不得已而加之,民不忍欺,后人仰之,于传言之中的东坡先生的傻儿子又如何沾得上边儿?”
孟绍虞道:“不错,下官要说的,正是此事。便是半山先生之传言,亦是与东坡先生之事如此一辙,想来便是以讹传讹之故。”
施凤来却是嘿然一笑,说道:“东坡先生与半山先生之事,自然是以讹传讹,不足为信,只是朱子这事儿么,却未必是以讹传讹之论了。”
“扒灰者,所犯乃是人伦大防,纵然朱子是故宋宁宗皇帝的先生,又如何敢在自辩折子中自承其罪?若是认了,可不是理学被打为伪学那么简单的事儿了。再者,朱子所上的自辩折子中是怎么说的?深省昨非,细寻今是。”
“如此模棱两可,态度暧昧之语出现于自辩折子中,本身便已经很是说明了问题,如此,还不够么?”
孟绍虞却是一时哑口无言,这他娘的事儿就在那儿摆着,想要洗白,还真不是那么好洗。羞恼之下,有意抡着王八拳去教施凤来这老东西做人,可是想想上一次朝臣们在朝堂上大打出手的后果,再想想那个被杖毙的御史,孟绍虞最终还是没敢动手。
崇祯却是大失所望,原本以为这些理学弟子会搬出来甚么证据去怼施凤来呢,结果这样儿就哑了?没电了?掉链子啊。
崇祯失望不已,正想开口,施凤来却是抢先道:“启奏陛下,《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朱子学问虽够,然则不修其身,不修其身,便不足正其德,不正其德,便不足治其国。便是朱子本人的自辩折子中,亦直承其过,自认理学为伪学,臣以为,朱子德行不修,不足以为万世师。”
艹恁娘!你施凤来这是要断名教的根啊!朝臣心中无不大骂,只是不等有人出来反驳,却又听施凤来接着道:“圣人之学,原本为治国之学,朱子之学,乃是修身之学,不足以为治国之本。且自身德行不修,如何以德服天下人?”
早就有意拉偏架怼朱熹的崇祯自然是高兴的很,儒学是个好东西,可是总抗不住有些混账念歪经啊,早就看着理学不爽的崇祯当下开口道:“今日之事,却是让朕想起了衍圣公之事。”
卧槽!崇祯的话一出口,朝臣的心里又是齐齐的卧槽了一声,今儿个这事儿没好!
“衍圣公乃圣人之后,却是曲解圣人之意,罔顾圣人遗泽,非人子之所谓。便是朱子,倡导了绝人欲,然则自己却又纳了两位尼姑。由此可见,人无完人。”
“圣人之言,原本微言大义,可是千百年来,又出现了春秋注我,与我注春秋之别,任谁读了圣人学说,都会有一番自己的理解,有好的,自然也就有坏的。”
“朕欲重注五经四书,以为正本,刊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