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三章 人人觊觎的功劳簿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明朝在地方设置镇守太监,始于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命太监王景弘守备南京,至宣德年间,各省普遍设置镇守中官,成为明代地方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宣德以后,镇守中官逐渐形成三种类型:南京等处守备太监、诸边镇守中官、各省镇守中官。这其中,各省镇守中官的主要职责是安民,拥有监督文武官吏,调遣卫所官军镇压人民反抗、弹压土豪大户、缉捕在逃人犯,应地方治安的需要而向中央建议增削行政、军事设置,协调本省文武官员及司、府、县机构的公务,招抚流失人口等职权。
当然,镇守中官的权力不是绝对的,虽然他们有权监督、弹劾所在地区的文武官员,还可举荐、请留甚至“奏罢”地方长吏,却没有升迁罢黜官员的权力,也没有考察官吏的职责;有权监军、随军出征,甚至根据需要调遣所在卫所在卫所官军,却不可单独领兵及擅提军职。
因此,沈溪虽然虽然受到两位镇守太监监督,但彼此并没有管辖权,沈溪又是皇帝近臣,完全可以不必理会他们。但生在大明,置身官场,很多事不能随心所欲,沈溪必须对一些潜规则妥协,只有等他有一天大权独揽之时,或许才能把这些弊端逐渐摒除。
沉吟半响,沈溪道:“此次出征缴获不少,计有黄金一千余两,白银九千余两,另有财货无数,我可以拿出半数金银交与李将军,一应事宜将军可自行处置。”
沈溪不会主动给镇守太监送礼,如果被人知道名声就会臭大街。李彻愿意送就送,反正他一介武夫,与太监结交也不会有人说什么。沈溪会自行把功劳簿拟好,上报朝廷,绝对不会经过镇守太监之手。
军功的厘定要等到年后朝廷的正式批文下达,再赏赐到个人,而犒赏的钱粮财货却可以在年前由沈溪和李彻商定后给出,具体用度便在剩下在册的那部分缴获中支出。
初步的计划是:跟船官兵每人派发六两银子补助,而之前驻扎在广海卫的前军和后军每名官兵三两银子补助,同时会分发米粮和绢布。至于是否赏赐田地,赏赐多少,只能等年后朝廷对于军功嘉奖的批复下达后再行决定。
李彻没走,布政使司和广州知府衙门又派人来给沈溪送“剿匪大捷”的贺词,同时送达的还有大量慰问品,这是地方行政机构对将士打胜仗后的一种奖励,不需要报请朝廷批复,可以直接赏赐给官兵。
沈溪当晚要出城参加庆功宴,不能在城里逗留太久,此外他还要急着回去看老婆孩子,便让人把这些慰问品先送去军中,主要是猪、羊等牲畜和酒水、瓜果蔬菜等,正好晚上可以用来犒劳三军将士。
沈溪进到内堂,把大红的官常服换下来,正要换上一身便装回家,亲卫进来通禀有人找。沈溪有些诧异,来到大厅,一眼就看到一个他很不照面的人。
来者站在屋子中央,见到沈溪后,立即恭敬地向他拱手行礼,不是别人,正是老相识江栎唯。
半年没见,沈溪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乡见故知”的感觉,带着一点厌恶,也有一点同情。
江栎唯乃是堂堂的锦衣卫镇抚,为了查案竟然在粤省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盘桓半年之久,要知道现在的两广并未得到完全开发,比之江南和中原腹地差远了,只需看那沧桑的模样便知道这半年过的是何等清苦的日子。
见礼之后,江栎唯恭贺道:“沈中丞出师功成,可喜可贺。想来回京后,沈中丞又可加官进爵。”
沈溪笑道:“承江镇抚美言,不过不是出师功成,这剿灭匪寇之事任重道远,此番出征并未遭遇倭寇,只能算是初战告捷,硬仗还在后面呢。”
江栎唯愣了愣,他能领会沈溪说的二者间的区别。
出师功成,意思是沈溪已经完成差事,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等着回京受赏,以后不用再做什么事;而初战告捷,则意味着沈溪还会继续派兵剿灭匪寇,现在只是沈溪剿灭海盗和倭寇路上一个小起点。
此时江栎唯不由带着几分羡慕和嫉妒,就算他人在广州府,还属于天子亲军,却没资格领兵出征,看着沈溪获得天大的功劳,可以等朝廷赏赐,来年还可以继续出征获取更大的功劳,而他自己却只能遵照上司指示调查官员的罪行,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觉得很窝火。
但没办法,谁叫他只是个武进士,而非文进士?
沈溪考取状元后,做了许多让弘治皇帝和马文升、刘大夏乃至大学士谢迁等朝中重臣欣赏的事情,在马文升、刘大夏等人心目中,只有文官才跟他们一条心,江栎唯再有本事,也只是个粗俗的武夫,稍微提拔一下,也是为了使其更勤快地干活。
沈溪见江栎唯沉默不语,好似在酝酿什么阴谋诡计,不由笑道:“江镇抚已回过京城?”
“并未归去。”
江栎唯回过神来,恭敬地回道,“朝廷有差事派在下于粤省地方彻查,年底后,即将归去,又适逢沈中丞功成归来,便前来道贺。”
说是道贺,其实是想在剿匪这件事上分润功劳,他知道沈溪不会在功劳簿上提到他的名字,但他回京之后,却可以在这上面做文章……我护送沈督抚到地方,顺带在粤省办案时,沈督抚派兵把广州府到雷州府之间的海盗给铲平,期间我曾去见过他,给他提出一些建议。
这是为了方便他将来晋升时,在履历表上增加一笔,如果能找到比刘大夏更合适的靠山,靠山再为他活动的时候,也会把此事提出来,职司衙门不会调查他到底有没有实际的功劳,只是为了对朝廷和百官有个交待。
沈溪暗叹:“我出海打仗,累死累活,你过来站着跟我说上两句话,就把功劳分去一些,还是你这官当得轻松写意啊。”
心里不屑,但沈溪还是笑了笑,说道:“再次谢谢江镇抚护送本官到地方履任!”
江栎唯对沈溪的“感激”非常欣慰,当即行礼:“在下就不打搅沈中丞了,这就回去准备,几日后离开广州府。若沈中丞有何事转告刘尚书,在下或可代劳。”
你当我缺心眼,让你转达?
沈溪笑着婉拒,目送江栎唯离开,这才把脸上的笑容抹去……真是流年不利,出门撞见鬼了!
正想到官驿门口看看人群散去没,突然后堂冲出个人来,走路声音很大,没有一点女孩子的矜持,见到沈溪咧嘴一笑,道:“老爷,回来啦?夫人让我来看看,如果老爷忙完了,让我赶车送老爷回去。”正是朱山。
这次朱起和朱山父女都没跟船,不过朱山的兄长朱鸿倒是一路任劳任怨,一改沈溪之前对他的恶劣印象。
总的来说,朱鸿只是少了点见识,再是为人有点浑,别的倒还好。
“走吧。”
沈溪招呼一声,来到后院,朱起和朱鸿父子正在田垄边说话,见到沈溪,朱起老怀安慰,过来向沈溪行礼道谢。
沈溪道:“不用谢我,朱老爹有个好儿子,朱鸿这次随军,立下功劳,亲自砍了一名海盗,还在攻打城寨时建立功勋,功劳簿上我会给他记上一笔。”
朱起笑得一脸横皱,道:“老爷说的哪里话,犬子能跟您出征,是他的福气,他若是做的不好,您只管打骂便是,不敢求功劳。”
沈溪皱眉,瞧这话说的,好像朱起要把朱鸿过继给他当儿子似的。
“论功请赏还是有必要的,不过朱鸿并非军职,之后我会以督抚标下之名申报朝廷,若朝廷体谅,或晋为军职,以军功颁赏。”沈溪提醒道。
按照规矩,若是在册官兵战场上杀敌,会按照军职赏赐,但督抚衙门征募的人员,并不在军册,若上阵杀敌,同样会有功勋,只是赏赐会少一些,可以视情况把朱鸿转调为军户,或者直接以田地、财货、钱粮来冲抵功劳。
总的来说,大明的军功体系还是比较完备的。
朱山在旁边听沈溪跟朱起对话,有些不满:“爹,夫人说了,让老爷早些回去,不能再耽搁了。”
被女儿催促,朱起有些尴尬,当即让开一条路,做了个请的手势:“老爷,马车停在后门外面,请您回府。”
*************
PS:第三更到!
眼看十月了,天子求保底月票鼓励,谢谢啦!(未完待续。)
明朝在地方设置镇守太监,始于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命太监王景弘守备南京,至宣德年间,各省普遍设置镇守中官,成为明代地方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宣德以后,镇守中官逐渐形成三种类型:南京等处守备太监、诸边镇守中官、各省镇守中官。这其中,各省镇守中官的主要职责是安民,拥有监督文武官吏,调遣卫所官军镇压人民反抗、弹压土豪大户、缉捕在逃人犯,应地方治安的需要而向中央建议增削行政、军事设置,协调本省文武官员及司、府、县机构的公务,招抚流失人口等职权。
当然,镇守中官的权力不是绝对的,虽然他们有权监督、弹劾所在地区的文武官员,还可举荐、请留甚至“奏罢”地方长吏,却没有升迁罢黜官员的权力,也没有考察官吏的职责;有权监军、随军出征,甚至根据需要调遣所在卫所在卫所官军,却不可单独领兵及擅提军职。
因此,沈溪虽然虽然受到两位镇守太监监督,但彼此并没有管辖权,沈溪又是皇帝近臣,完全可以不必理会他们。但生在大明,置身官场,很多事不能随心所欲,沈溪必须对一些潜规则妥协,只有等他有一天大权独揽之时,或许才能把这些弊端逐渐摒除。
沉吟半响,沈溪道:“此次出征缴获不少,计有黄金一千余两,白银九千余两,另有财货无数,我可以拿出半数金银交与李将军,一应事宜将军可自行处置。”
沈溪不会主动给镇守太监送礼,如果被人知道名声就会臭大街。李彻愿意送就送,反正他一介武夫,与太监结交也不会有人说什么。沈溪会自行把功劳簿拟好,上报朝廷,绝对不会经过镇守太监之手。
军功的厘定要等到年后朝廷的正式批文下达,再赏赐到个人,而犒赏的钱粮财货却可以在年前由沈溪和李彻商定后给出,具体用度便在剩下在册的那部分缴获中支出。
初步的计划是:跟船官兵每人派发六两银子补助,而之前驻扎在广海卫的前军和后军每名官兵三两银子补助,同时会分发米粮和绢布。至于是否赏赐田地,赏赐多少,只能等年后朝廷对于军功嘉奖的批复下达后再行决定。
李彻没走,布政使司和广州知府衙门又派人来给沈溪送“剿匪大捷”的贺词,同时送达的还有大量慰问品,这是地方行政机构对将士打胜仗后的一种奖励,不需要报请朝廷批复,可以直接赏赐给官兵。
沈溪当晚要出城参加庆功宴,不能在城里逗留太久,此外他还要急着回去看老婆孩子,便让人把这些慰问品先送去军中,主要是猪、羊等牲畜和酒水、瓜果蔬菜等,正好晚上可以用来犒劳三军将士。
沈溪进到内堂,把大红的官常服换下来,正要换上一身便装回家,亲卫进来通禀有人找。沈溪有些诧异,来到大厅,一眼就看到一个他很不照面的人。
来者站在屋子中央,见到沈溪后,立即恭敬地向他拱手行礼,不是别人,正是老相识江栎唯。
半年没见,沈溪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乡见故知”的感觉,带着一点厌恶,也有一点同情。
江栎唯乃是堂堂的锦衣卫镇抚,为了查案竟然在粤省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盘桓半年之久,要知道现在的两广并未得到完全开发,比之江南和中原腹地差远了,只需看那沧桑的模样便知道这半年过的是何等清苦的日子。
见礼之后,江栎唯恭贺道:“沈中丞出师功成,可喜可贺。想来回京后,沈中丞又可加官进爵。”
沈溪笑道:“承江镇抚美言,不过不是出师功成,这剿灭匪寇之事任重道远,此番出征并未遭遇倭寇,只能算是初战告捷,硬仗还在后面呢。”
江栎唯愣了愣,他能领会沈溪说的二者间的区别。
出师功成,意思是沈溪已经完成差事,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等着回京受赏,以后不用再做什么事;而初战告捷,则意味着沈溪还会继续派兵剿灭匪寇,现在只是沈溪剿灭海盗和倭寇路上一个小起点。
此时江栎唯不由带着几分羡慕和嫉妒,就算他人在广州府,还属于天子亲军,却没资格领兵出征,看着沈溪获得天大的功劳,可以等朝廷赏赐,来年还可以继续出征获取更大的功劳,而他自己却只能遵照上司指示调查官员的罪行,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觉得很窝火。
但没办法,谁叫他只是个武进士,而非文进士?
沈溪考取状元后,做了许多让弘治皇帝和马文升、刘大夏乃至大学士谢迁等朝中重臣欣赏的事情,在马文升、刘大夏等人心目中,只有文官才跟他们一条心,江栎唯再有本事,也只是个粗俗的武夫,稍微提拔一下,也是为了使其更勤快地干活。
沈溪见江栎唯沉默不语,好似在酝酿什么阴谋诡计,不由笑道:“江镇抚已回过京城?”
“并未归去。”
江栎唯回过神来,恭敬地回道,“朝廷有差事派在下于粤省地方彻查,年底后,即将归去,又适逢沈中丞功成归来,便前来道贺。”
说是道贺,其实是想在剿匪这件事上分润功劳,他知道沈溪不会在功劳簿上提到他的名字,但他回京之后,却可以在这上面做文章……我护送沈督抚到地方,顺带在粤省办案时,沈督抚派兵把广州府到雷州府之间的海盗给铲平,期间我曾去见过他,给他提出一些建议。
这是为了方便他将来晋升时,在履历表上增加一笔,如果能找到比刘大夏更合适的靠山,靠山再为他活动的时候,也会把此事提出来,职司衙门不会调查他到底有没有实际的功劳,只是为了对朝廷和百官有个交待。
沈溪暗叹:“我出海打仗,累死累活,你过来站着跟我说上两句话,就把功劳分去一些,还是你这官当得轻松写意啊。”
心里不屑,但沈溪还是笑了笑,说道:“再次谢谢江镇抚护送本官到地方履任!”
江栎唯对沈溪的“感激”非常欣慰,当即行礼:“在下就不打搅沈中丞了,这就回去准备,几日后离开广州府。若沈中丞有何事转告刘尚书,在下或可代劳。”
你当我缺心眼,让你转达?
沈溪笑着婉拒,目送江栎唯离开,这才把脸上的笑容抹去……真是流年不利,出门撞见鬼了!
正想到官驿门口看看人群散去没,突然后堂冲出个人来,走路声音很大,没有一点女孩子的矜持,见到沈溪咧嘴一笑,道:“老爷,回来啦?夫人让我来看看,如果老爷忙完了,让我赶车送老爷回去。”正是朱山。
这次朱起和朱山父女都没跟船,不过朱山的兄长朱鸿倒是一路任劳任怨,一改沈溪之前对他的恶劣印象。
总的来说,朱鸿只是少了点见识,再是为人有点浑,别的倒还好。
“走吧。”
沈溪招呼一声,来到后院,朱起和朱鸿父子正在田垄边说话,见到沈溪,朱起老怀安慰,过来向沈溪行礼道谢。
沈溪道:“不用谢我,朱老爹有个好儿子,朱鸿这次随军,立下功劳,亲自砍了一名海盗,还在攻打城寨时建立功勋,功劳簿上我会给他记上一笔。”
朱起笑得一脸横皱,道:“老爷说的哪里话,犬子能跟您出征,是他的福气,他若是做的不好,您只管打骂便是,不敢求功劳。”
沈溪皱眉,瞧这话说的,好像朱起要把朱鸿过继给他当儿子似的。
“论功请赏还是有必要的,不过朱鸿并非军职,之后我会以督抚标下之名申报朝廷,若朝廷体谅,或晋为军职,以军功颁赏。”沈溪提醒道。
按照规矩,若是在册官兵战场上杀敌,会按照军职赏赐,但督抚衙门征募的人员,并不在军册,若上阵杀敌,同样会有功勋,只是赏赐会少一些,可以视情况把朱鸿转调为军户,或者直接以田地、财货、钱粮来冲抵功劳。
总的来说,大明的军功体系还是比较完备的。
朱山在旁边听沈溪跟朱起对话,有些不满:“爹,夫人说了,让老爷早些回去,不能再耽搁了。”
被女儿催促,朱起有些尴尬,当即让开一条路,做了个请的手势:“老爷,马车停在后门外面,请您回府。”
*************
PS:第三更到!
眼看十月了,天子求保底月票鼓励,谢谢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