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存在即合理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为了修好这座人类历史上上第一座跨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陈旭可以说把自己在后世所了解的所有关于桥梁的知识都搬出来了,足足讲解了近两个小时,最后感觉口干舌燥都有些头昏眼花了才停下来。
“眼下要做首要任务就是勘测和设计,然后根据大桥的体量预算要用到的钢筋、水泥和砂石,还有就是工期和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所以这件事就先拜托给张院长,先带人去沿河寻找一个最合适的位置,把修建这座大桥所需要的一切都做一个统筹的预算,桥的长度,引桥的长度,桥墩的位置和高度,需要用来搭建模板用到的竹木绳网草垫等,反正所有的东西必须先做一个完整的规划。”
“对了,最近安排人手先在城南大门通往货运码头的这段路用混凝土先浇筑修建一条宽一丈的水泥路面,厚度一尺就行了,这段路长度不过两里,数日间就能完成,注意我上次提到的问题,为了应对热胀冷缩效应,每隔数丈远必须预留浇筑缝隙,路基也要修建平整……”
“侯爷,为何修桥之前要先修好这条路,难道是要运送修桥的物资吗?”一个工匠忍不住问。
“不,这是要让皇帝和满朝大臣看到水泥的效果,没有足够的效果打动他们,这座桥梁全靠我们科学院可修不起来,这消耗的水泥、砂石、钢铁都是一笔天文数字,各自都是至少数十上百万斤的量,而且还涉及到水泥厂、钢铁厂以及砂石的筛选和运送,因此这是一个许多行业相互配合的超级大工程,牵扯到的人数不下万人,因此这条路先修好,让所有人看到水泥这种化泥成石的神奇效果,然后我相信一切都会迎刃而解,而我们最后要做的就是工程指挥,当然,修建这条路还可以先积累混凝土搅拌的经验,毕竟这么大一座桥梁不可能一次浇筑成功,必须分段分块完成,因此要保证混凝土比例的一致,所以诸位一定要严格执行我说的工程质量标准,不要因为疏忽导致将来大桥修到一半垮塌或者修建结束不久就垮塌,花费了如此多的钱财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根据大秦律令,诸位包括我在内都要受到重处,监工和匠工都会被斩首,所以一切都要把工程质量摆在第一位……”
虽然陈旭对于修桥垮塌的后果进行了非常严重的预判,但这并没有吓到科学院的所有匠吏和匠工,几乎所有人都要求参加渭河大桥的修建,就连汤廷这个研究玻璃的都踊跃无比,弄的陈旭非常的不理解,最后他还是把这件直接丢给张苍,又密切交代了赵擎一番,让他统筹安排人手配合张苍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
这座渭河大桥一旦修建成功,秦始皇必然会全力支持水泥和钢铁产业大规模的发展,只有更快的加快铁质农具的推广,这样精耕细作的农业才能更快发展,让交通更加便利,商业也才能更快的发展,只有农商并举才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
而这座大桥虽然在后世看来只不过是一条小河上的一座不起眼的水泥桥罢了,但在眼下所有人看来,那就是一座堪称奇迹的大桥。
而且在这个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没有铲车和挖掘机的时代,所有工程都全靠人工堆出来,一沙一石都来之不易,恐怕光是筛选沙石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何况还要烧制如此多的水泥,假如要用十万斤水泥,合计二十五吨,那么沙子石子分别要用到水泥的二倍和六倍的样子,这是在修建用泳池和水塔的时候匠工在陈旭的指导下反复试验配比出来,比较节省水泥,而干透之后混凝土强度也非常高,那么砂子和石子分别就是三十七吨和七十五吨的样子。
剩下的大头就是粗细不等的钢筋,眼下钢筋都是低碳钢,抗拉性能也不错,虽然采用了热拔方式,但因为没有大型和安全运转钢铁汁水的设备和方法,因此制造的钢筋长度最长的不过五丈,因此使用中浪费比较严重,这座大桥估计至少要用到数十吨的钢筋。
虽然这些在有修桥的打算开始陈旭就已经大致在心里计算过了,但眼下正式立项准备修建大桥,顿时觉得有些心底惴惴不安,数十吨钢材看似不多,但在这个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时代,全靠工奴用手和锄头开采矿石,然后一筐一筐背出矿坑,然后一车差不多三百公斤送到炼铁厂,其中还要耗费大量的煤石,一炉也不过能够冶炼两百多公斤,而且生铁还需要二次冶炼除碳变成低碳钢铁增加韧性,然后还要用人力马车上千里运送到咸阳来,这其中不知道又要累死多少人,又会有多少人生病受伤……
妈个鸡的,老子是不是最近吃饱了撑的!
一想起修一座桥要耗费如此多的材料,还要耗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陈旭就有些头皮发炸,感觉自己在造孽,还不如在家泡在泳池里吃着冰粉看着一群湿身的小侍女悠闲玩耍自在。
张苍成为了渭河大桥工程指挥部的总工,又开始召集科学院精通水利和架桥修路的匠工和匠吏开始筹备工程勘测队,而且还让赵擎联络工部、少府和内史府署衙派遣官吏协同处理乱七八糟的事情。
而陈旭安排完修桥的事之后,坐上马车摇摇晃晃去了报馆。
前几日内史府通报,嫪毐在城西七八里外的那处别院已经完全修缮完毕,撰史馆和书局的办公场所包括办公桌椅也全部都准备齐全,眼下只需要招贤纳士把人员召集起来就可以正式开工了。
其实比之撰史馆和书局更早完工的是印刷厂,位置也是在嫪毐的别院西侧。
那里原来是马厩所在地,但占地却异常宽敞,陈旭去看过两次,感觉起码可以同时饲养至少五百匹马,虽然过去了二十年,许多地方已经垮塌破败不堪,但还是看得出来那是一种怎样的壮观气势,简直就像是一座军营的马场一样。
如此嚣张跋扈,难怪会死!
陈旭当时看着那占地足有数十亩的马厩感慨不已,但最近自己城外的别院修好之后,他看了一下自家的马厩,也感觉有些心惊胆战,皇帝数次赏赐下来,自家也已经有了两百多匹马,马厩也有二十亩,而且自家还有皇帝家都没有的自来水和游泳池……
于是陈旭最近变得有些小心翼翼,害怕听见皇帝的召唤。
不过还好,皇帝没有来找他的麻烦,甚至见面还是一如既往的温和,没有要把他拉出去用五架马车拉一下的打算。
眼下撰史馆、书局和印刷厂都已经筹备完毕,那么就可以大量召集百家门徒开始编撰史书,整理诗书和先贤典籍。
来到报馆,陈平和付安等一群报馆高层领导把陈旭迎到办公室坐下,奉上香茶之后陈平才问:“侯爷您好几天都没来了,今天是不是有事情吩咐?”
“嗯,上次让你准备的那篇招贤榜文写好没有?”陈旭点头。
“就是撰史馆和书局那个吧,已经写完了,我拿给您看看!”陈平从抽屉里面拿出来两张麻浆纸递给陈旭。
“不错,就是这个样子!”陈旭挨着仔细看了一下还给陈平,“尽快把这份招贤榜文刊登到最新一期的报纸上通传出去,撰史馆和书局已经弄好,眼下只差人了。”
“侯爷,这两个署衙召集下来,恐怕有上千人之多,每年耗费的钱粮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不能像报馆一样挣钱,内史府恐怕养不起……”陈平非常担忧的说。
“撰史馆本来做的就是传承后世的举措,有正本清源的功劳,该朝廷供养,但书局之中编撰的有些书籍都是诸子百家的典籍,属于百家门徒的传承,自然由他们自己编撰整理校对,但如果想印刷出来通传天下,那就需要自己掏钱了!”
“侯爷是说书局编撰出来的书籍都要编撰人自己掏钱才能印刷?”所有人都有些懵逼的看着陈旭。
“然!”陈旭微微点头,“比如你是儒家孟子一脉,你编撰整理了孟子的学说,书局负责审核和审定之后收集入库,但如何通传天下让别人看得见就得自己想办法,你可以刻在竹简上,也可以抄写在麻浆纸上,但这种方法肯定很慢,如果花一些钱交给印刷厂,十天半个月就能给他印刷装订数百上千甚至上万册,你说他愿不愿意?”
“愿意是愿意,但恐怕会让许多人心生不满,有钱的可以印,没钱的怎么办?”陈平小心翼翼的问。
“天道自然,适者生存,存在即合理,从古至今发生过多少事,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又有多少先贤书籍,但其中许多早已遗失在时光的长河之中无法寻找,我眼下做的事,就是把这些正在陆续消亡的书籍都整理汇编保留下来,至于这本书被大众的认同和接受度到底有多大就需要诸子百家和爱好者自己去传播……”
“只有那些最能代表广泛民意的书籍,才会被传播的更加广泛,而对于那些言辞生僻而且寓意晦涩的书籍,自然会少有人去涉猎研读,很多道理都是在争辩之中总结出来的,这些流传很广认知度很高的书,在大量的阅读和争辩之中会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书籍很多,一百种书同样都印刷一百套,可能有的完全不够卖,有的可能只能卖出去十多套,还有的甚至一套都卖不出去,这就是书籍内容的认同度问题,我们不能强行把书塞给别人去读……”
“所有的书出来之后只能凭借大家的喜好自己去选择,对于耕种、畜牧、养殖、医药、治病等涉及到民生问题书籍,书局会根据需要印刷售卖甚至是免费发放,但对于大家门派的书,书局只承担编撰和修订审阅的部分,如果想要大量印刷售卖或者免费发放,就只能由百家门徒自己凑钱购买书号,印刷厂才给印刷……”
“书籍和传承一样,不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潮流,自然只会被抛弃,但不管什么书,我们都尽量把他保留下来,或许再过数百年上千年,这些现在并不被人接受和认知的书籍或者理论或许会变的非常有用,这才是我创办书局的最大意图,先贤传承一个都不能少,本着不丢弃不放弃的原则,无论认为好坏的书籍都先全部了整理保留下来,至于对错或者有没有用,百年千年之后时间会证明一切……”
为了修好这座人类历史上上第一座跨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陈旭可以说把自己在后世所了解的所有关于桥梁的知识都搬出来了,足足讲解了近两个小时,最后感觉口干舌燥都有些头昏眼花了才停下来。
“眼下要做首要任务就是勘测和设计,然后根据大桥的体量预算要用到的钢筋、水泥和砂石,还有就是工期和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所以这件事就先拜托给张院长,先带人去沿河寻找一个最合适的位置,把修建这座大桥所需要的一切都做一个统筹的预算,桥的长度,引桥的长度,桥墩的位置和高度,需要用来搭建模板用到的竹木绳网草垫等,反正所有的东西必须先做一个完整的规划。”
“对了,最近安排人手先在城南大门通往货运码头的这段路用混凝土先浇筑修建一条宽一丈的水泥路面,厚度一尺就行了,这段路长度不过两里,数日间就能完成,注意我上次提到的问题,为了应对热胀冷缩效应,每隔数丈远必须预留浇筑缝隙,路基也要修建平整……”
“侯爷,为何修桥之前要先修好这条路,难道是要运送修桥的物资吗?”一个工匠忍不住问。
“不,这是要让皇帝和满朝大臣看到水泥的效果,没有足够的效果打动他们,这座桥梁全靠我们科学院可修不起来,这消耗的水泥、砂石、钢铁都是一笔天文数字,各自都是至少数十上百万斤的量,而且还涉及到水泥厂、钢铁厂以及砂石的筛选和运送,因此这是一个许多行业相互配合的超级大工程,牵扯到的人数不下万人,因此这条路先修好,让所有人看到水泥这种化泥成石的神奇效果,然后我相信一切都会迎刃而解,而我们最后要做的就是工程指挥,当然,修建这条路还可以先积累混凝土搅拌的经验,毕竟这么大一座桥梁不可能一次浇筑成功,必须分段分块完成,因此要保证混凝土比例的一致,所以诸位一定要严格执行我说的工程质量标准,不要因为疏忽导致将来大桥修到一半垮塌或者修建结束不久就垮塌,花费了如此多的钱财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根据大秦律令,诸位包括我在内都要受到重处,监工和匠工都会被斩首,所以一切都要把工程质量摆在第一位……”
虽然陈旭对于修桥垮塌的后果进行了非常严重的预判,但这并没有吓到科学院的所有匠吏和匠工,几乎所有人都要求参加渭河大桥的修建,就连汤廷这个研究玻璃的都踊跃无比,弄的陈旭非常的不理解,最后他还是把这件直接丢给张苍,又密切交代了赵擎一番,让他统筹安排人手配合张苍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
这座渭河大桥一旦修建成功,秦始皇必然会全力支持水泥和钢铁产业大规模的发展,只有更快的加快铁质农具的推广,这样精耕细作的农业才能更快发展,让交通更加便利,商业也才能更快的发展,只有农商并举才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
而这座大桥虽然在后世看来只不过是一条小河上的一座不起眼的水泥桥罢了,但在眼下所有人看来,那就是一座堪称奇迹的大桥。
而且在这个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没有铲车和挖掘机的时代,所有工程都全靠人工堆出来,一沙一石都来之不易,恐怕光是筛选沙石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何况还要烧制如此多的水泥,假如要用十万斤水泥,合计二十五吨,那么沙子石子分别要用到水泥的二倍和六倍的样子,这是在修建用泳池和水塔的时候匠工在陈旭的指导下反复试验配比出来,比较节省水泥,而干透之后混凝土强度也非常高,那么砂子和石子分别就是三十七吨和七十五吨的样子。
剩下的大头就是粗细不等的钢筋,眼下钢筋都是低碳钢,抗拉性能也不错,虽然采用了热拔方式,但因为没有大型和安全运转钢铁汁水的设备和方法,因此制造的钢筋长度最长的不过五丈,因此使用中浪费比较严重,这座大桥估计至少要用到数十吨的钢筋。
虽然这些在有修桥的打算开始陈旭就已经大致在心里计算过了,但眼下正式立项准备修建大桥,顿时觉得有些心底惴惴不安,数十吨钢材看似不多,但在这个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时代,全靠工奴用手和锄头开采矿石,然后一筐一筐背出矿坑,然后一车差不多三百公斤送到炼铁厂,其中还要耗费大量的煤石,一炉也不过能够冶炼两百多公斤,而且生铁还需要二次冶炼除碳变成低碳钢铁增加韧性,然后还要用人力马车上千里运送到咸阳来,这其中不知道又要累死多少人,又会有多少人生病受伤……
妈个鸡的,老子是不是最近吃饱了撑的!
一想起修一座桥要耗费如此多的材料,还要耗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陈旭就有些头皮发炸,感觉自己在造孽,还不如在家泡在泳池里吃着冰粉看着一群湿身的小侍女悠闲玩耍自在。
张苍成为了渭河大桥工程指挥部的总工,又开始召集科学院精通水利和架桥修路的匠工和匠吏开始筹备工程勘测队,而且还让赵擎联络工部、少府和内史府署衙派遣官吏协同处理乱七八糟的事情。
而陈旭安排完修桥的事之后,坐上马车摇摇晃晃去了报馆。
前几日内史府通报,嫪毐在城西七八里外的那处别院已经完全修缮完毕,撰史馆和书局的办公场所包括办公桌椅也全部都准备齐全,眼下只需要招贤纳士把人员召集起来就可以正式开工了。
其实比之撰史馆和书局更早完工的是印刷厂,位置也是在嫪毐的别院西侧。
那里原来是马厩所在地,但占地却异常宽敞,陈旭去看过两次,感觉起码可以同时饲养至少五百匹马,虽然过去了二十年,许多地方已经垮塌破败不堪,但还是看得出来那是一种怎样的壮观气势,简直就像是一座军营的马场一样。
如此嚣张跋扈,难怪会死!
陈旭当时看着那占地足有数十亩的马厩感慨不已,但最近自己城外的别院修好之后,他看了一下自家的马厩,也感觉有些心惊胆战,皇帝数次赏赐下来,自家也已经有了两百多匹马,马厩也有二十亩,而且自家还有皇帝家都没有的自来水和游泳池……
于是陈旭最近变得有些小心翼翼,害怕听见皇帝的召唤。
不过还好,皇帝没有来找他的麻烦,甚至见面还是一如既往的温和,没有要把他拉出去用五架马车拉一下的打算。
眼下撰史馆、书局和印刷厂都已经筹备完毕,那么就可以大量召集百家门徒开始编撰史书,整理诗书和先贤典籍。
来到报馆,陈平和付安等一群报馆高层领导把陈旭迎到办公室坐下,奉上香茶之后陈平才问:“侯爷您好几天都没来了,今天是不是有事情吩咐?”
“嗯,上次让你准备的那篇招贤榜文写好没有?”陈旭点头。
“就是撰史馆和书局那个吧,已经写完了,我拿给您看看!”陈平从抽屉里面拿出来两张麻浆纸递给陈旭。
“不错,就是这个样子!”陈旭挨着仔细看了一下还给陈平,“尽快把这份招贤榜文刊登到最新一期的报纸上通传出去,撰史馆和书局已经弄好,眼下只差人了。”
“侯爷,这两个署衙召集下来,恐怕有上千人之多,每年耗费的钱粮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不能像报馆一样挣钱,内史府恐怕养不起……”陈平非常担忧的说。
“撰史馆本来做的就是传承后世的举措,有正本清源的功劳,该朝廷供养,但书局之中编撰的有些书籍都是诸子百家的典籍,属于百家门徒的传承,自然由他们自己编撰整理校对,但如果想印刷出来通传天下,那就需要自己掏钱了!”
“侯爷是说书局编撰出来的书籍都要编撰人自己掏钱才能印刷?”所有人都有些懵逼的看着陈旭。
“然!”陈旭微微点头,“比如你是儒家孟子一脉,你编撰整理了孟子的学说,书局负责审核和审定之后收集入库,但如何通传天下让别人看得见就得自己想办法,你可以刻在竹简上,也可以抄写在麻浆纸上,但这种方法肯定很慢,如果花一些钱交给印刷厂,十天半个月就能给他印刷装订数百上千甚至上万册,你说他愿不愿意?”
“愿意是愿意,但恐怕会让许多人心生不满,有钱的可以印,没钱的怎么办?”陈平小心翼翼的问。
“天道自然,适者生存,存在即合理,从古至今发生过多少事,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又有多少先贤书籍,但其中许多早已遗失在时光的长河之中无法寻找,我眼下做的事,就是把这些正在陆续消亡的书籍都整理汇编保留下来,至于这本书被大众的认同和接受度到底有多大就需要诸子百家和爱好者自己去传播……”
“只有那些最能代表广泛民意的书籍,才会被传播的更加广泛,而对于那些言辞生僻而且寓意晦涩的书籍,自然会少有人去涉猎研读,很多道理都是在争辩之中总结出来的,这些流传很广认知度很高的书,在大量的阅读和争辩之中会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书籍很多,一百种书同样都印刷一百套,可能有的完全不够卖,有的可能只能卖出去十多套,还有的甚至一套都卖不出去,这就是书籍内容的认同度问题,我们不能强行把书塞给别人去读……”
“所有的书出来之后只能凭借大家的喜好自己去选择,对于耕种、畜牧、养殖、医药、治病等涉及到民生问题书籍,书局会根据需要印刷售卖甚至是免费发放,但对于大家门派的书,书局只承担编撰和修订审阅的部分,如果想要大量印刷售卖或者免费发放,就只能由百家门徒自己凑钱购买书号,印刷厂才给印刷……”
“书籍和传承一样,不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潮流,自然只会被抛弃,但不管什么书,我们都尽量把他保留下来,或许再过数百年上千年,这些现在并不被人接受和认知的书籍或者理论或许会变的非常有用,这才是我创办书局的最大意图,先贤传承一个都不能少,本着不丢弃不放弃的原则,无论认为好坏的书籍都先全部了整理保留下来,至于对错或者有没有用,百年千年之后时间会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