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小说网 > 崇祯本纪 > 第一二二章:少年队引发的风暴(求票、求收藏)

第一二二章:少年队引发的风暴(求票、求收藏)

作者:喜马拉雅听风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面对憨憨的张狗娃,郑平分外的想念牛金星。

    要是牛二在就好了,有那小子的邪路子,肯定能改了这帮小子的坏毛病。

    “报告。”一个少年飞快的跑到了郑平面前。

    “报告队长,遵化方向,有信使来了。”少年飞快的禀报。

    “密语核对过吗?”郑平严肃的问道。

    “报告队长,都核对过了。”少年干脆的回答。

    “很好。李铁柱,你去把信使带过来吧。”

    郑平看李铁柱远去,转头对身边队列中的少年小声下令:“传下去,全队原地稍息。”

    随着郑平的口令,行进中的整队少年,迅速在路边停了下来。因为口令是稍息,停下来的少年们依然维持着队列不散。

    看到全队的反应速度,郑平满意的点了点头。“这还像点样子。”

    没有大声的传令,只靠手口相传,全队200人,能在10息内原地停止,没有任何混乱出现。

    嗯,这项标准已经达到信王训练大纲的要求了。

    信使跟随李铁柱飞速的跑到郑平面前,见面就是一个抬手礼。

    单从这个敬礼动作,郑平就能看出,信使也是王府少年队出身。

    全大明应该只有信王府的少年队,在使用这种手指耳边的特殊抬手礼。(没办法,朱由检前世对军礼的印象实在太深了)

    “报告,乙字队信使李平向您报到。”信使干脆利落报出自己所属单位,并把一封信笺递上。

    “乙字队,那不是牛二带的队吗?他也来了?”郑平一边接信,一边随口问道。

    年前少年队拆分,郑平带甲子队去了颜神镇,牛二带乙字队去了水利工地,丙字队留在信王府内。

    看面前信使迷惑的样子,郑平不再多问。方才话一出口,郑平就觉察不太好。要知道,牛金星才是牛二的大号。

    牛金星自获信王殿下赐名后,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喊他牛二。大概除了当初同期的20个同伴,应该没人知道他叫过那么土的名字吧?

    “牛二,哦,牛金星。要是你的小名不小心传开了,可不怨我。”郑平心虚的暗暗念叨。

    信使带来的信件依照约定的密码,被迅速翻译出来。信的内容很简单:甲字队不进遵化,直接前往喜峰口驻扎。

    郑平的心愿落空了,牛金星没有来遵化。乙字队的信使也不是从遵化赶来,而是自京城飞马赶来,只是跑到了他们前面而已。

    郑平不知道,他所帅的200甲字队少年,千里迢迢的从颜神镇走向遵化,短短10几天的行军,竟然在京城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风暴。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甲字队太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军队了。

    甲字队行进途中的种种表现,若说他们只是一队庄园护卫,那也得有人信才行啊!

    不说别的,单只甲字队的整齐划一,令行禁止就已让人大跌眼镜了。更不用说,日行近百里,队形还丝毫不乱,这不是精锐是什么?就是当年的戚家军也没有如此严整的队列啊!

    青天白日、大明腹地、京畿近处竟然出现这样一支精锐兵马,还是向京城方向快速行进;在这个政争激烈的时间段,不得不让人充满遐想啊!

    更何况,因为这只小队伍,京城翰林院庶吉士崔子忠,竟然还敲响了登闻鼓。

    登闻鼓啊!

    大明朝制:登闻鼓一响,不是有大冤就是有大变(谋逆)。

    更牛的是:按洪武祖训,登闻鼓一响,天子无论在哪里、无论在做什么事都必须停下,立即升朝问事。

    就冲这一点,就知道事情闹的到底有多大。

    天启皇帝朱由校被登闻鼓声从长春宫召出,他是一肚子的怨气。他才把胜利号研究出点头绪就被人打断,朱由校当然非常的不爽。

    魏公公更不爽,朝廷现在都在他的控制之下,怎么会突然出来这么一个愣头青?愣头青还敲响了登闻鼓,谁知道他会说出些什么来?

    不会是东林党人在破釜沉舟吧?

    魏公公的脸色阴的几乎能滴出水来。

    朝廷的其他大佬也是一肚子的不高兴,谁也不会喜欢没任何防备的突发事件。

    庶吉士崔子忠上殿时,他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充满怨气的低气压场景。

    崔子忠,27岁,天启二年进士。

    崔子忠中进士的成绩不算太好,只名列三甲第九十七名。

    不过,由于崔子忠是少见的实学派学生,又对朝廷的各种政务都有不错的见解,这才被选进翰林院授予了庶吉士。

    面对满朝充斥着怨气的低气压,庶吉士崔子忠一点都不惧。他知道,只要登闻鼓响了,大殿上就不再会有人打断他的说话。他就是说的再荒诞不经,朝堂的诸位大佬也只能忍着气听他说完。

    登闻鼓的关系实在太大了。

    要不是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崔子忠也不想去敲登闻鼓。

    青州有支精锐向京城进发的传闻,崔子忠很早就听说了。

    青州精锐的传闻,外界传的非常离谱。什么戚爷爷的精兵还魂,什么衡王(青州的藩王)起兵要清君侧,什么乱七八糟的传闻都有。最离谱的还有说三国青州兵转世的说法。反正那段时间说什么的都有。

    崔子忠的老家就在济南,他很容易的就拿到了第一手的资料。

    其实根本就没什么精锐大军存在,不过是1、200个少年在官道上列队行进罢了。

    不过,这些少年却实是有出奇之处。一是少年们的队列排序极好,行走再远队形也不会散;二是少年们行进速度极快,一日能走近百里。

    沿途曾有好事之徒,专门跟随那些少年行走。据他们亲眼所见,少年们竟然能一日行进近百里而队形不散。

    想想,能把少年们训练成这样的法子,那是何等的了得。

    大明的庶吉士在翰林院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研究各种政务。

    崔子忠在翰林院研究的东西却有些偏门,他不像其他人在研究怎么养望、怎么快速升官。

    崔子忠在翰林院研究辽东战例。他总觉得大明朝廷最大的敌人就是后金。

    崔子忠在数年的研究中发现,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大明对后金的会战,竟然就没有一次胜利。几次会战大明都大败亏输,三大征残存的老兵,前前后后也都已消耗殆尽。大明对后金现在竟然不能野战?这绝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辽东终归还是要靠进攻、靠野战才能拿得回来。

    朝廷现在采用的孙阁老(孙承宗)的辽东战略,归根到底也还是要靠野战才能解决问题。

    就算退一万步,在辽东大明只守城,那也要有援军存在吧?

    “外无必救之兵,内无必守之城。”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吧?

    单纯的死守城池,城池早晚都会被攻破。

    这更是尽人皆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