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最后的战斗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林萧没有再跟几位太妃废话,以前他和欧阳嫣还是尊重她们的,然而当一切疑问揭晓,他反而不想搭理他们了。说来几位大侠也帮了他们不少,所以他不会为难她们。
东宫的幕僚也不是吃素的,宫里侍卫里哪些是皇帝的人,不到两天就查出来了,又用了几天完全清理干净。整个宫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皇帝身边的人也战战兢兢,时时注意有哪些人来探望,准备随时禀报太子。
朝堂更是乌烟瘴气,有些老臣是绝对忠于皇帝的,哪怕他为自己种蛊,哪怕他调动守皇陵的军队,甚至藏匿端皇人,他们仍然觉得皇帝这么做是有苦衷的,陛下如今身子在慢慢变好,当将朝中之事禀报于他,请他定夺。
“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尚在,老臣们能商量着处理朝中事一日,却不可日日如此。”老臣们哭哭啼啼有些恨不得去撞墙。
三皇子和七皇子一声不吭,恨不得朝上更乱一些,林萧实在头疼。下朝后五皇子跟着他去东宫蹭饭,一路走也一路在感慨。
“朝上这些事,肯定有三哥和老七的功劳。”
“能怎么办呢?”林萧叹了口气,“没想到要好名声这么难,老三不是省油的灯,我估计鼓动太妃也有他的分。”
“太妃那边可以不理,但那些老臣却是个麻烦事。不是说先皇看好你吗,有没有什么证据?”
证据?其实按林萧来说,他是太子,是储君,坐上高位顺理成章,但五绪先生说了,要想留好名声,就得是朝臣们三催四请他再登基。但如今的局面如此胶着,想让大臣们请他登基,不知要到猴年马月。
然而时机都是自己创造的,皇帝即使得了林萧的保证,身体也越来越差,七皇子频繁出入皇帝寝宫,三皇子请安也越来越勤。之前皇帝拉拢他们他们不敢应,还是害怕太子对他们出招,甚至对皇帝出招。如今太子的保证似乎传了出去,他们又聚到皇帝身边,指望皇帝突然拟个遗旨,废了太子扶他们上位。
“朕,正有此意。”皇帝喘了口气,“只是,以什么名义呢?”他目光有些涣散,定定地看着七皇子。“小七啊,朕之前给了你机会,你却怕惹火上身不愿帮朕,如今想朕无缘无故废太子……”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
“父皇,要名义还不简单么?”七皇子仍然不愿意放弃。
皇帝长叹口气,“罢了,朕再想想,你先退下吧。”
七皇子十分不服气,想了想又有些无可奈何,只得愤愤离开,只让人盯紧了皇帝寝宫。他手上也有了些人,但却无军队相助,之前本想从兵部下手,却并没有成功。也不知道三皇子会怎么出手。
三皇子的首选自然也是皇帝,但他手段要高明许多。
“许是儿臣消息有误,据说当日在大理寺公堂,五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都知道那个侍卫是谁,那是白衣族的小公子,为解父皇蛊毒而来。”
皇帝一愣,“当真?”
“儿臣也只是听说。父皇知道儿臣手里是有些专门收集消息的江湖人的,他们很少出差错,但也不是没有。太子殿下一番好意,儿臣本不该说的,只是父皇身子尚好,有许多事他们即使当时保密,但救了父皇后也该禀明的,大约是太忙了,就由儿臣禀报父皇好了。”三皇子一脸正气。
皇帝气得不行,他本以为五部尚书至少有三部是向着自己的,哪只五部都被太子收买了,没有一部站在自己身边。呵!说什么忠心耿耿?不过是谁给的利益多罢了。他如今身子不适,大约也好不了了,这群人这就另择良木了。这就是现实啊……
皇帝身边的郭公公觉得陛下脸色不对,又一时没什么反应,不由有些着急。
“殿下,快宣太医!陛下,陛下……”
三皇子完全没反应过来,直到郭公公摇醒他,他跌跌撞撞跑出去吩咐人请太医,心里才终于想明白发生什么了。出大事了,他这是被坑了!皇帝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刚巧在他来探望时出事,好计谋,他这是直接出局了。
皇帝接着昏迷,且病情越来越重,现在一天有大半天时间都在昏迷。三皇子被禁足,因为就是那么巧,他刚去探望皇帝他的病情就加重了。他虽然有部署,但群龙无首,部署再好又有什么用?
谋害皇帝,多大的罪!幸好太子没有赶尽杀绝,皇帝只是昏了,还没死。
就连七皇子都没想到三皇子这么快就败了,他只能更加谨慎,先把三皇子的力量接管过来。然而他想得太简单,三皇子手里的人,根本不甩他。
林萧能这么快让三皇子出局,连他都没想到。事实上他只是没把曾神医的诊断公布出来而已,但太医定是知道的,居然都没提醒。皇帝不能受刺激,不能情绪起伏太大,他受一次刺激昏迷一次,寿命也会逐渐减少。三皇子此举不仅让自己禁足,还减了皇帝的命,更震慑了七皇子,让他行事更加方便,他都要怀疑三皇子是不是在故意帮他了。
朝上紧着要皇帝上朝的老臣也没什么话说了,病重成那样能上朝就怪了。能怪谁呢?三皇子已经被禁足,七皇子也随时去探望,唯太子知道皇帝不待见他,每日只在殿外请安,所以根本不可能刺激到皇帝。七皇子那边若要深究,如果再把他关起来,那不就是太子的天下了?
事实上大部分朝臣已经默认了这种结果,也对太子的行事能力十分赞赏,有些甚至迫不及待开始的上折子请太子殿下坐上高位理政。
这些折子都被林萧推了,但他已经不知不觉担起了朝上的重任,大臣们也习惯了每一道折子最后由太子拍板。
皇帝偶尔醒来,面色惨白,也不怎么说话了,似乎已经对现实认命。某日他似乎精神了许多,让郭公公请太子过去。
林萧没有再跟几位太妃废话,以前他和欧阳嫣还是尊重她们的,然而当一切疑问揭晓,他反而不想搭理他们了。说来几位大侠也帮了他们不少,所以他不会为难她们。
东宫的幕僚也不是吃素的,宫里侍卫里哪些是皇帝的人,不到两天就查出来了,又用了几天完全清理干净。整个宫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皇帝身边的人也战战兢兢,时时注意有哪些人来探望,准备随时禀报太子。
朝堂更是乌烟瘴气,有些老臣是绝对忠于皇帝的,哪怕他为自己种蛊,哪怕他调动守皇陵的军队,甚至藏匿端皇人,他们仍然觉得皇帝这么做是有苦衷的,陛下如今身子在慢慢变好,当将朝中之事禀报于他,请他定夺。
“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尚在,老臣们能商量着处理朝中事一日,却不可日日如此。”老臣们哭哭啼啼有些恨不得去撞墙。
三皇子和七皇子一声不吭,恨不得朝上更乱一些,林萧实在头疼。下朝后五皇子跟着他去东宫蹭饭,一路走也一路在感慨。
“朝上这些事,肯定有三哥和老七的功劳。”
“能怎么办呢?”林萧叹了口气,“没想到要好名声这么难,老三不是省油的灯,我估计鼓动太妃也有他的分。”
“太妃那边可以不理,但那些老臣却是个麻烦事。不是说先皇看好你吗,有没有什么证据?”
证据?其实按林萧来说,他是太子,是储君,坐上高位顺理成章,但五绪先生说了,要想留好名声,就得是朝臣们三催四请他再登基。但如今的局面如此胶着,想让大臣们请他登基,不知要到猴年马月。
然而时机都是自己创造的,皇帝即使得了林萧的保证,身体也越来越差,七皇子频繁出入皇帝寝宫,三皇子请安也越来越勤。之前皇帝拉拢他们他们不敢应,还是害怕太子对他们出招,甚至对皇帝出招。如今太子的保证似乎传了出去,他们又聚到皇帝身边,指望皇帝突然拟个遗旨,废了太子扶他们上位。
“朕,正有此意。”皇帝喘了口气,“只是,以什么名义呢?”他目光有些涣散,定定地看着七皇子。“小七啊,朕之前给了你机会,你却怕惹火上身不愿帮朕,如今想朕无缘无故废太子……”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
“父皇,要名义还不简单么?”七皇子仍然不愿意放弃。
皇帝长叹口气,“罢了,朕再想想,你先退下吧。”
七皇子十分不服气,想了想又有些无可奈何,只得愤愤离开,只让人盯紧了皇帝寝宫。他手上也有了些人,但却无军队相助,之前本想从兵部下手,却并没有成功。也不知道三皇子会怎么出手。
三皇子的首选自然也是皇帝,但他手段要高明许多。
“许是儿臣消息有误,据说当日在大理寺公堂,五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都知道那个侍卫是谁,那是白衣族的小公子,为解父皇蛊毒而来。”
皇帝一愣,“当真?”
“儿臣也只是听说。父皇知道儿臣手里是有些专门收集消息的江湖人的,他们很少出差错,但也不是没有。太子殿下一番好意,儿臣本不该说的,只是父皇身子尚好,有许多事他们即使当时保密,但救了父皇后也该禀明的,大约是太忙了,就由儿臣禀报父皇好了。”三皇子一脸正气。
皇帝气得不行,他本以为五部尚书至少有三部是向着自己的,哪只五部都被太子收买了,没有一部站在自己身边。呵!说什么忠心耿耿?不过是谁给的利益多罢了。他如今身子不适,大约也好不了了,这群人这就另择良木了。这就是现实啊……
皇帝身边的郭公公觉得陛下脸色不对,又一时没什么反应,不由有些着急。
“殿下,快宣太医!陛下,陛下……”
三皇子完全没反应过来,直到郭公公摇醒他,他跌跌撞撞跑出去吩咐人请太医,心里才终于想明白发生什么了。出大事了,他这是被坑了!皇帝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刚巧在他来探望时出事,好计谋,他这是直接出局了。
皇帝接着昏迷,且病情越来越重,现在一天有大半天时间都在昏迷。三皇子被禁足,因为就是那么巧,他刚去探望皇帝他的病情就加重了。他虽然有部署,但群龙无首,部署再好又有什么用?
谋害皇帝,多大的罪!幸好太子没有赶尽杀绝,皇帝只是昏了,还没死。
就连七皇子都没想到三皇子这么快就败了,他只能更加谨慎,先把三皇子的力量接管过来。然而他想得太简单,三皇子手里的人,根本不甩他。
林萧能这么快让三皇子出局,连他都没想到。事实上他只是没把曾神医的诊断公布出来而已,但太医定是知道的,居然都没提醒。皇帝不能受刺激,不能情绪起伏太大,他受一次刺激昏迷一次,寿命也会逐渐减少。三皇子此举不仅让自己禁足,还减了皇帝的命,更震慑了七皇子,让他行事更加方便,他都要怀疑三皇子是不是在故意帮他了。
朝上紧着要皇帝上朝的老臣也没什么话说了,病重成那样能上朝就怪了。能怪谁呢?三皇子已经被禁足,七皇子也随时去探望,唯太子知道皇帝不待见他,每日只在殿外请安,所以根本不可能刺激到皇帝。七皇子那边若要深究,如果再把他关起来,那不就是太子的天下了?
事实上大部分朝臣已经默认了这种结果,也对太子的行事能力十分赞赏,有些甚至迫不及待开始的上折子请太子殿下坐上高位理政。
这些折子都被林萧推了,但他已经不知不觉担起了朝上的重任,大臣们也习惯了每一道折子最后由太子拍板。
皇帝偶尔醒来,面色惨白,也不怎么说话了,似乎已经对现实认命。某日他似乎精神了许多,让郭公公请太子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