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本色英雄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是,我是个温和派的主张,所以弄出了一个中立派来。”易之向于伯英阐述着他的看法,“毕竟,在我看来,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激进派,他们的主张都有点过分了。这个世界上总不应该是非此即彼的,所以,我想要给大家指出另一条路,而不是让大家做一道选项指向两个极端的选择题。”
“另一条路?”于伯英慢慢撇着茶沫子,鼻端嗅着茶水的清香,好像只是无意义地重复了一遍易之的话语。
但易之却急急地解释道:“我曾经听过一句话,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无论是激进派还是保守派,不都是因为有前人指出来才有了他们的道路吗?那现在中立派为什么不可以有自己的道路呢?”
于伯英嗤笑一声,“我又没说不可以。就是我说了,难道你就不去做了?”
“呃……”易之有点尴尬,但是这几天下来,他已经习惯了于伯英的说话方式。这样的语气里其实并没有恶意,只是人听着觉得怪怪的而已,多习惯习惯自然就不会太当一回事了。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句话倒是有点意思。不是你小子现在能写得出来的。只是可惜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人都被你小子认识了,结果最后还被直接赶了出来。要是我,肯定就赖在家里不走了,能学到一点是一点。”于伯英又开始捻胡子了,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不过就你那浅薄的学问,也难怪会被赶出来了。和那么多多少算得上有本事的人在一起,根本就是鸡立鹤群,着实不能看。”
大实话,易之是个什么人?虽然他每每都说自己曾经认识的某某如何如何,作为借口来说原来世界的知识,但是那些个某某根本就不是当初的他能够接触的。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抬高了自己的格调。所以面对于伯英的话,易之只是干笑,半点不敢反驳。反正,就让所有人都以为他是犯了错之后被某个隐居的家族赶出来的就好了。不必要自找麻烦。
于伯英还继续说着:“倒是这篇文章,完成得还不错。难为你从最开始东一句西一段乱七八糟的样子,把这叫马克思的主张的哲学给整理出来了。”
有点小骄傲,易之稍微挺了挺腰板。
“不过这么重要的东西,你当初为什么不背清楚,非要到这种时候再来回忆还记不起来呢?”
本来已经挺直的腰弯了下去。
“只是,如果是想要和那两派斗鸡眼的争一争,这就够了。”于伯英点了点桌子上在这几天时间里反复修改过不知道多少遍的稿纸,“这几天也辛苦你在这儿陪我这个糟老头子瞎混了。”
“您别这么说,如果不是有您在旁边看着,我觉得这篇文章估计到现在还是零零散散几句话。”当下恭维于伯英,易之知道自己说的是实话,如果没有于伯英在旁边看着,这篇讨论马哲的东西绝对写不出来。而且,易之自己是只记得最干瘪的理论文字的,对于这些理论文字的阐述性解释,从原本的德国哲学原有的理论中的衍伸,全都是于伯英在旁边看着才能完成的。有自知之明,易之不会以为自己一个人也能完成这么详实丰富,具有强烈说服力的文章。不仅仅是充满了对于伯英的崇拜,更有感谢。
也不再谦虚地说并不是自己的功劳,于伯英哈哈一笑,算作是默认,因为他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小子,不,你是叫做易之对吧?”
易之一愣,“对,没错。”他是完全没想到眼前这位大牛居然会知道他的名字。
“我看过你的文章,不过,勉勉强强能看进眼的就两篇。”于伯英慢悠悠地说。
哟呵?竟然还有两篇能被这位大佬看进眼?后来就知道于伯英到底是什么人的易之颇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忍不住追问道:“是哪两篇?”
“唔,《致射阳先生的一封信》算是一篇。那篇才是骂得好,骂得漂亮!”于伯英的手用力拍着椅子的扶手,“现在一群人非要什么鬼扯的学术著作,我当年可没写过这些东西,这一辈子总共也不过写了两三首诗,几篇文章。要照他们这么说,我还不是文坛的人了!什么文坛,哪有什么文坛!一群人瞎写还以为自己是什么人物了!”
眨眨眼,易之没说话,看样子,对于那些硬性的要求,如于伯英这样真正的大前辈也是充满了不快的情绪。
“还有一篇,就是那个什么,什么《红楼梦》了。”
这个倒是可以料到。到目前为止,易之自己最受欢迎,影响力最大,持反对意见最少的作品就是这部占了曹公书的名字的改编版《红楼梦》了。喜欢看才子佳人的能看诸多姑娘和宝玉的故事,喜欢看天下大势的人能看见背景中时代的变化和进程,附庸风雅的人能和其他人有共同语言。这才是老少咸宜,大家都喜欢。
“宝钗啊……宝钗。”念叨着薛宝钗的名字,于伯英一副回忆的模样,“我当年是见过这么一个宝钗的,只可惜天意弄人,有情人本愿比翼,谁知云中两分张,哎……”
老先生想当年,追忆旧时情缘?本来还以为于伯英喜欢这篇《红楼梦》是中间对于时代的分析,毕竟他们之前易之在讨论诸多扯都扯不清楚的哲学问题,易之下意识觉得于伯英是个喜好比较正经的人。但是这三俗的是怎么回事?
果然,再纤尘不染的人物,也有点不得不说的故事吗?
易之偷偷腹诽,却又觉得,或许这才是那句话的现实——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如于伯英这样的人,何尝有隐藏自己的一面的,言谈举止坦坦荡荡,毫无遮掩,所以才会说这些话,浑然不觉尴尬,自在如此吧。
咂摸了一会儿,于伯英终于回过神来,方才对易之说:“行了,我也没有别的什么要交代的,你天天在图书馆呆着,估计也腻了,自己回去先把这文章发了吧。然后赶紧地继续写《红楼梦》,我还等着看下面的故事呢。”
易之笑了笑,“那我就先回去了。之后,我能来拜访您吗?”
“我还能打断你的腿不让你来不成?”于伯英不耐烦地说,摆了摆手,却是答应了易之拜见的请求。
这下,找到了一位足够教导自己的先生的易之,才带着文稿施施然从图书馆离开。
不过是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他的收获有些超乎寻常的多,不仅仅是完成了之前想要写出来的马哲的理论,更结识了如于伯英这样真正让他崇敬的人物。就在这么被指导着写东西的几天时间里,易之就感觉自己学到了太多太多。
正因为知道自己的进步来自于何方,他才会想要继续跟着点于伯英。即使不能拜师什么的,多学到一点,也是他自己的东西。
走出图书馆,重新站到阳光下的时候,易之感受到属于阳光带来的温暖逐渐侵蚀他的身体。
而真正的光明,不属于现实世界的光明,则会从他手上的那份文稿开始,照耀这个已经成为了他家乡的国家,这个成为他归处的世界。
作者有话要说:注:康德逝世于公元1804年2月12日,于伯英说是1月,是因为大明的历法,纪念是唐尧纪年,月份暂时是按照农历来算的,1804年2月2日是正月初一。
再,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5月5日,所以现在距离他出生还有十几年呢。
这个好像是90章的注解,忘记放上来了。抱歉。
第三章字数稍微少一点……呃别介意。
“是,我是个温和派的主张,所以弄出了一个中立派来。”易之向于伯英阐述着他的看法,“毕竟,在我看来,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激进派,他们的主张都有点过分了。这个世界上总不应该是非此即彼的,所以,我想要给大家指出另一条路,而不是让大家做一道选项指向两个极端的选择题。”
“另一条路?”于伯英慢慢撇着茶沫子,鼻端嗅着茶水的清香,好像只是无意义地重复了一遍易之的话语。
但易之却急急地解释道:“我曾经听过一句话,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无论是激进派还是保守派,不都是因为有前人指出来才有了他们的道路吗?那现在中立派为什么不可以有自己的道路呢?”
于伯英嗤笑一声,“我又没说不可以。就是我说了,难道你就不去做了?”
“呃……”易之有点尴尬,但是这几天下来,他已经习惯了于伯英的说话方式。这样的语气里其实并没有恶意,只是人听着觉得怪怪的而已,多习惯习惯自然就不会太当一回事了。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句话倒是有点意思。不是你小子现在能写得出来的。只是可惜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人都被你小子认识了,结果最后还被直接赶了出来。要是我,肯定就赖在家里不走了,能学到一点是一点。”于伯英又开始捻胡子了,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不过就你那浅薄的学问,也难怪会被赶出来了。和那么多多少算得上有本事的人在一起,根本就是鸡立鹤群,着实不能看。”
大实话,易之是个什么人?虽然他每每都说自己曾经认识的某某如何如何,作为借口来说原来世界的知识,但是那些个某某根本就不是当初的他能够接触的。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抬高了自己的格调。所以面对于伯英的话,易之只是干笑,半点不敢反驳。反正,就让所有人都以为他是犯了错之后被某个隐居的家族赶出来的就好了。不必要自找麻烦。
于伯英还继续说着:“倒是这篇文章,完成得还不错。难为你从最开始东一句西一段乱七八糟的样子,把这叫马克思的主张的哲学给整理出来了。”
有点小骄傲,易之稍微挺了挺腰板。
“不过这么重要的东西,你当初为什么不背清楚,非要到这种时候再来回忆还记不起来呢?”
本来已经挺直的腰弯了下去。
“只是,如果是想要和那两派斗鸡眼的争一争,这就够了。”于伯英点了点桌子上在这几天时间里反复修改过不知道多少遍的稿纸,“这几天也辛苦你在这儿陪我这个糟老头子瞎混了。”
“您别这么说,如果不是有您在旁边看着,我觉得这篇文章估计到现在还是零零散散几句话。”当下恭维于伯英,易之知道自己说的是实话,如果没有于伯英在旁边看着,这篇讨论马哲的东西绝对写不出来。而且,易之自己是只记得最干瘪的理论文字的,对于这些理论文字的阐述性解释,从原本的德国哲学原有的理论中的衍伸,全都是于伯英在旁边看着才能完成的。有自知之明,易之不会以为自己一个人也能完成这么详实丰富,具有强烈说服力的文章。不仅仅是充满了对于伯英的崇拜,更有感谢。
也不再谦虚地说并不是自己的功劳,于伯英哈哈一笑,算作是默认,因为他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小子,不,你是叫做易之对吧?”
易之一愣,“对,没错。”他是完全没想到眼前这位大牛居然会知道他的名字。
“我看过你的文章,不过,勉勉强强能看进眼的就两篇。”于伯英慢悠悠地说。
哟呵?竟然还有两篇能被这位大佬看进眼?后来就知道于伯英到底是什么人的易之颇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忍不住追问道:“是哪两篇?”
“唔,《致射阳先生的一封信》算是一篇。那篇才是骂得好,骂得漂亮!”于伯英的手用力拍着椅子的扶手,“现在一群人非要什么鬼扯的学术著作,我当年可没写过这些东西,这一辈子总共也不过写了两三首诗,几篇文章。要照他们这么说,我还不是文坛的人了!什么文坛,哪有什么文坛!一群人瞎写还以为自己是什么人物了!”
眨眨眼,易之没说话,看样子,对于那些硬性的要求,如于伯英这样真正的大前辈也是充满了不快的情绪。
“还有一篇,就是那个什么,什么《红楼梦》了。”
这个倒是可以料到。到目前为止,易之自己最受欢迎,影响力最大,持反对意见最少的作品就是这部占了曹公书的名字的改编版《红楼梦》了。喜欢看才子佳人的能看诸多姑娘和宝玉的故事,喜欢看天下大势的人能看见背景中时代的变化和进程,附庸风雅的人能和其他人有共同语言。这才是老少咸宜,大家都喜欢。
“宝钗啊……宝钗。”念叨着薛宝钗的名字,于伯英一副回忆的模样,“我当年是见过这么一个宝钗的,只可惜天意弄人,有情人本愿比翼,谁知云中两分张,哎……”
老先生想当年,追忆旧时情缘?本来还以为于伯英喜欢这篇《红楼梦》是中间对于时代的分析,毕竟他们之前易之在讨论诸多扯都扯不清楚的哲学问题,易之下意识觉得于伯英是个喜好比较正经的人。但是这三俗的是怎么回事?
果然,再纤尘不染的人物,也有点不得不说的故事吗?
易之偷偷腹诽,却又觉得,或许这才是那句话的现实——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如于伯英这样的人,何尝有隐藏自己的一面的,言谈举止坦坦荡荡,毫无遮掩,所以才会说这些话,浑然不觉尴尬,自在如此吧。
咂摸了一会儿,于伯英终于回过神来,方才对易之说:“行了,我也没有别的什么要交代的,你天天在图书馆呆着,估计也腻了,自己回去先把这文章发了吧。然后赶紧地继续写《红楼梦》,我还等着看下面的故事呢。”
易之笑了笑,“那我就先回去了。之后,我能来拜访您吗?”
“我还能打断你的腿不让你来不成?”于伯英不耐烦地说,摆了摆手,却是答应了易之拜见的请求。
这下,找到了一位足够教导自己的先生的易之,才带着文稿施施然从图书馆离开。
不过是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他的收获有些超乎寻常的多,不仅仅是完成了之前想要写出来的马哲的理论,更结识了如于伯英这样真正让他崇敬的人物。就在这么被指导着写东西的几天时间里,易之就感觉自己学到了太多太多。
正因为知道自己的进步来自于何方,他才会想要继续跟着点于伯英。即使不能拜师什么的,多学到一点,也是他自己的东西。
走出图书馆,重新站到阳光下的时候,易之感受到属于阳光带来的温暖逐渐侵蚀他的身体。
而真正的光明,不属于现实世界的光明,则会从他手上的那份文稿开始,照耀这个已经成为了他家乡的国家,这个成为他归处的世界。
作者有话要说:注:康德逝世于公元1804年2月12日,于伯英说是1月,是因为大明的历法,纪念是唐尧纪年,月份暂时是按照农历来算的,1804年2月2日是正月初一。
再,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5月5日,所以现在距离他出生还有十几年呢。
这个好像是90章的注解,忘记放上来了。抱歉。
第三章字数稍微少一点……呃别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