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法域双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给英法俄三国定下了谈判的基调,杨猛没有立刻回京,而是到了直隶总督曾涤生的府邸,这次京津之战,湘勇来的晚了一些,填坑之事没有成功,但以后的战事有的是,葬送一支湘勇,对杨猛来说也不算难事儿。
湘勇可取,但湘勇之中的哥老会不可取,有这么一个会党存在于军中,谁知道以后哥老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与其留下隐患,不如葬送掉他们,军中的会党,无论什么时候,杨猛都不会给他们生存的土壤。
“杨国公,京津一战逼得英法请和,可喜可贺啊!”
对上这半师的杨国公,曾涤生的话语之间也多少有些酸涩,偌大的太平天国,杨老三伸伸手,就打的七零八落,如今的天京城,已经成了鬼蜮,临来直隶之时,曾涤生也去天京看过,惨不忍睹啊!
这杨老三玩弄人心的本事,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恐怕日后这大清再无拜上帝教的存在了,经此一事,洋教想要在大清发展,难入登天啊!
天京城已经摒弃了人性,若是信洋教,就是没有人性的畜生之类,即使有人要信洋教,恐怕也是过街老鼠之辈呐!
“听曾夫子的话音,倒是有些酸涩,不知杨某这洋务做的可好?”
有些事儿,或许别人不知道,但杨猛知道,这些事儿是瞒不过曾涤生的,心里明白说话糊涂,这儒生藏拙的本事,曾涤生倒是炉火纯青。
“不敢!没有国公倡洋务,哪有如今朝廷的不世武勋呢?”
“得了!别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近日藏边法域的两*王,携中原高僧入京。你曾夫子有什么说法没有?”
如今有湘勇做后盾的曾涤生已经算是杨猛的政敌了,虽说杨猛控制了朝廷,但在野的曾涤生手里。潜力有多大,恐怕他自己都不清楚。
“国公又有什么惊世之举?”
“蒙古!西北!东三省!”
“疆域太大。人手不足呐!”
“天下读书人何其多也?蒙古藏边东三省,也容纳不了呢!”
“国公要涤生做什么?”
“举旗!”
“涤生力弱,怕是难当大任!”
“江山终是江山,你难当大任,这蒙古西北东三省,就有许多地域要裂出去,如今要是让他们裂土封王,以后就不是咱们的江山了!
如今英法两国虽然兵败请和。但五大园林的二十万万的损失他们不想赔偿,废约之事他们首鼠两端,接下来的疆域怕是要不安宁了。
曾夫子,若是西北、蒙古出了叛乱,如何应付?凭湘楚二军?还是凭京师的民团?
湘楚二军可以调派,若是调派京师的民团,京师不保,若是不理会西北蒙古的叛乱,丢城失地啊!
西北、蒙古没了,身为疆臣不说面对帝君之事。你如何面对这天下的百姓呢?
若此时读书人不发力,那还要儒教做什么?不如废了科举,禁了六经!”
杨猛与曾涤生。都主动的避过了一些棘手的话题,朝廷对于西北蒙古东三省三地的控制力不是很强,东三省还稍强一些,但西北和蒙古就差的多了。
若是让杨猛评价一下西北与蒙古,那版图内的属国,应该是很贴切的,对于西北和蒙古,朝廷不是不想控制而是无力控制,一是因为交通二是因为当地的势力。
杨猛这次命令法域双王入京师。目的就是与蒙古诸王分庭抗礼,寺庙经济是蒙古草原的支柱之一。他的影响力一点也不小于蒙古诸王在草原的影响力,宗教就该为国家政权服务。而法域双王,如今就是杨猛手里的工具,单凭寺庙和军队,收拾西北和蒙古并不稳妥,儒教这东西,是凝聚人心的利器,草原一带并不崇儒,将儒教与佛教结合,从宗教、行政上影响西北与蒙古,最多两代人,西北与蒙古跟中原就一般无二了。
“既然国公把话都说到如此境地了,需要涤生做什么,国公吩咐就好!”
自己的软肋被杨老三死死的拿住了,如今这位杨国公的势力,遍布大清,再加上坐镇京师的杨国公,废科举禁六经之事,皇帝说不得还真会答应。
洋务之利,曾涤生已经看过了,这些年,曾涤生对于洋务也有了一个极深的了解,洋务之中有许多颠覆性的东西,一旦这位杨国公谋求别的道路,对儒教来说影响甚深。
“简单,组织儒生,将佛教变为儒教,辅助朝廷一统南北东西!”
杨猛为什么不说读书人呢?为什么要说儒生呢?这些曾涤生心里有数,只怕是没有相当功底的读书人做不了儒生的,但如此篡改交易,怕是有许多的不妥之处。
这中原的许多教派,都是与儒教结合不假,但藏边、西北、蒙古却是花开数朵,这么做只怕会惹起变乱呐!
“公爷的想法不错!可……”
“看看这个,带上老九与我入京!”
将黄帝衍生说递给了曾涤生,杨猛也不想多说什么,有些事儿读书人比他杨猛懂得多,该怎么做,有了这黄帝衍生说,就有了框架。
至于拉曾老九入京,杨猛则是防着变生肘腋,没了曾老九的湘勇,只是湘勇而已,有了曾老九的湘勇,就是曾涤生的靠山,如今京津的战事虽说停歇了,但局势却比打仗的时候更为紧张,若是曾老九在津口一带摆了自己一道,那大势就没了!
“好吧……”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曾涤生知道如今京津说了算的就是这位杨国公了,拧劲儿,他曾涤生不是对手。
一行人坐上了火车,杨猛可以清楚的看到曾涤生眼中的忧虑,不知这位是忧心火车呢?还是忧心以后大清的局势呢?
到了京师,给曾涤生兄弟安排了宅子之后。法域双王的队伍,也乘坐驳船入京了,这只队伍的人数在千人左右。里面的人员杂乱的很,杨家的影子、儒生。藏边与中原的僧人,但无论是出自哪里的人马,都是一副僧人的打扮,待蒙古诸王进京之后,就该是他们入蒙的时间了。
“陛下,法域双王与直隶总督曾涤生都到了,是不是该见一见了?”
东暖阁之外,曾涤生等人肃然而立。寄所托之内杨猛的声音,直接传到了东暖阁之中。
“这些事儿三哥处理就好,朕要养身,如今的朝廷势头正旺,朕的身体才是国之大事!”
一场大病之后,四色棍的心态又有改变,躺在御塌之上不能行不能动不能吃不能喝,对他来说是最大的折磨,如今杨三哥只要说陛下的龙体为重,一切事情。四色棍都不理会的。
“陛下,事涉蒙古与西北,还是该抚慰一下众人的。”
“嗯!那朕就见见他们?应该的!”
春日的寒风还有些料峭。但东暖阁之中是没有风的,听了这番对话之后,曾涤生正好瞧见了,一股恶风卷起冬日枯叶的景象,定睛一看之后,曾涤生不由的打了几个寒战,变天之兆啊!
“两位法王请安坐!曾涤生吧?江南那边你做的不错,以后好好的听杨三哥的吩咐,朕如今要养身。大事小情以杨三哥的主意为尊!跪安吧!”
直隶总督、疆臣之首、文帅第一,在皇帝面前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或许是因为对曾涤生的恶感,四色棍存心打压。或许是因为对杨三哥的信重,面对朝廷的股肱之臣,四色棍这个皇帝几句话就算打发了。
“臣遵旨!臣任由杨国公驱策!臣告退!”
曾涤生胸中的千言万语,都被皇帝的冷淡打消了干净,面对这样的皇帝,他还能说什么?他说什么能有用呢?
“就该如此!下去吧!两位法王,不知蒙古之事谋划的如何了?”
挥退了曾涤生,四色棍转头望向了两位年纪幼小的法王,距新选法王不过十年,如今的法域双王,不过十岁左右,这话与其是问法王的,倒不如说是问他们身边的扈从。
“蒙古之事,国公爷已然安排妥当,法域诸王尽归陛下驱策!陛下的龙体为重,近日国公爷安排了千僧法会为陛下龙体祈福,陛下万寿无疆!”
一个文质彬彬的密宗僧人,给了四色棍很完美的答复,这位的出身倒与徐子渭差不许多,满腹经纶心思不正,有了他调理法域双王,杨猛也放心。
“还是杨三哥体己呐!你们尽管做事,朝廷是不会亏待你们的,朕有些倦了……”
因为刚刚用药的缘故,四色棍的精气神,并没有恢复如初,如今这几天正是关键的时候,杨猛也不想让四色棍过于操劳,说了几句注意龙体的话之后,杨猛带着法域双王与养心殿之外的曾涤生汇合了。
“三爷,我等下去安排法事了!”
“哦……去吧!带着这俩小伢子多玩一玩,瞧瞧京师的繁华!”
这一幕看在曾涤生的眼里,更是让人心寒,这杨老三这些年究竟做了什么?以后他又要做什么呢?
“曾夫子,黄帝衍生说可看完了?对于蒙古之事,你可有了定计?”
“陛下有言,涤生但凭公爷驱策!”
如今这局势,曾涤生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对抗这杨老三,人家手握数十万大军,江南西南,怕是已经易主。
三湘来的消息很不好,三湘大地虽说还有官府,但底下的乡村,却完全被杨家给把持了,作为湘勇之首脑,曾涤生想要探知这些东西,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三湘之人还是认可他曾涤生的。
“呵呵……这话说的,跟老子是个小人似的,明说吧!保国护教,你曾夫子只能选其一。
之前老子也认为儒教一无是处,但这些年走下来,老子却发现儒教与百姓结合之深,却是无法撼动的,无论是宗族还是亲情,都融入了太多儒教的东西。
朝政朽坏,或许只是一部分读书人,读歪书的原因吧?儒教的走向如何?还需要斟酌,中西结合之路,是必走之路,老子读书不多,不知道何为儒教,这些事儿就需要一个掌舵之人。
若是你曾涤生想保国,那老子就另选旁人,若你曾涤生想要护教,咱们也有护教的说法!曾夫子你怎么说?”
杨猛的话也是实话,华夏的凝聚力是什么?追根溯源就是儒教,百姓的宗族亲情、一言一行,近两千年来深受儒教的影响,破坏儒教说白了就是破坏这份凝聚力。
当然儒教也并非是至宝,好坏参半而已,想要用儒教推动一国的发展,变革也是不可或缺的,儒教的变革用外人就会走形,只有用曾涤生这样的人,才能保证这种变革不走形,或许曾涤生也会走很多弯路,但他杨猛与曾涤生联手,这样的弯路,恐怕也不会太多。
“是与不是公爷都说明白了,涤生选择护教!”(未完待续)
给英法俄三国定下了谈判的基调,杨猛没有立刻回京,而是到了直隶总督曾涤生的府邸,这次京津之战,湘勇来的晚了一些,填坑之事没有成功,但以后的战事有的是,葬送一支湘勇,对杨猛来说也不算难事儿。
湘勇可取,但湘勇之中的哥老会不可取,有这么一个会党存在于军中,谁知道以后哥老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与其留下隐患,不如葬送掉他们,军中的会党,无论什么时候,杨猛都不会给他们生存的土壤。
“杨国公,京津一战逼得英法请和,可喜可贺啊!”
对上这半师的杨国公,曾涤生的话语之间也多少有些酸涩,偌大的太平天国,杨老三伸伸手,就打的七零八落,如今的天京城,已经成了鬼蜮,临来直隶之时,曾涤生也去天京看过,惨不忍睹啊!
这杨老三玩弄人心的本事,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恐怕日后这大清再无拜上帝教的存在了,经此一事,洋教想要在大清发展,难入登天啊!
天京城已经摒弃了人性,若是信洋教,就是没有人性的畜生之类,即使有人要信洋教,恐怕也是过街老鼠之辈呐!
“听曾夫子的话音,倒是有些酸涩,不知杨某这洋务做的可好?”
有些事儿,或许别人不知道,但杨猛知道,这些事儿是瞒不过曾涤生的,心里明白说话糊涂,这儒生藏拙的本事,曾涤生倒是炉火纯青。
“不敢!没有国公倡洋务,哪有如今朝廷的不世武勋呢?”
“得了!别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近日藏边法域的两*王,携中原高僧入京。你曾夫子有什么说法没有?”
如今有湘勇做后盾的曾涤生已经算是杨猛的政敌了,虽说杨猛控制了朝廷,但在野的曾涤生手里。潜力有多大,恐怕他自己都不清楚。
“国公又有什么惊世之举?”
“蒙古!西北!东三省!”
“疆域太大。人手不足呐!”
“天下读书人何其多也?蒙古藏边东三省,也容纳不了呢!”
“国公要涤生做什么?”
“举旗!”
“涤生力弱,怕是难当大任!”
“江山终是江山,你难当大任,这蒙古西北东三省,就有许多地域要裂出去,如今要是让他们裂土封王,以后就不是咱们的江山了!
如今英法两国虽然兵败请和。但五大园林的二十万万的损失他们不想赔偿,废约之事他们首鼠两端,接下来的疆域怕是要不安宁了。
曾夫子,若是西北、蒙古出了叛乱,如何应付?凭湘楚二军?还是凭京师的民团?
湘楚二军可以调派,若是调派京师的民团,京师不保,若是不理会西北蒙古的叛乱,丢城失地啊!
西北、蒙古没了,身为疆臣不说面对帝君之事。你如何面对这天下的百姓呢?
若此时读书人不发力,那还要儒教做什么?不如废了科举,禁了六经!”
杨猛与曾涤生。都主动的避过了一些棘手的话题,朝廷对于西北蒙古东三省三地的控制力不是很强,东三省还稍强一些,但西北和蒙古就差的多了。
若是让杨猛评价一下西北与蒙古,那版图内的属国,应该是很贴切的,对于西北和蒙古,朝廷不是不想控制而是无力控制,一是因为交通二是因为当地的势力。
杨猛这次命令法域双王入京师。目的就是与蒙古诸王分庭抗礼,寺庙经济是蒙古草原的支柱之一。他的影响力一点也不小于蒙古诸王在草原的影响力,宗教就该为国家政权服务。而法域双王,如今就是杨猛手里的工具,单凭寺庙和军队,收拾西北和蒙古并不稳妥,儒教这东西,是凝聚人心的利器,草原一带并不崇儒,将儒教与佛教结合,从宗教、行政上影响西北与蒙古,最多两代人,西北与蒙古跟中原就一般无二了。
“既然国公把话都说到如此境地了,需要涤生做什么,国公吩咐就好!”
自己的软肋被杨老三死死的拿住了,如今这位杨国公的势力,遍布大清,再加上坐镇京师的杨国公,废科举禁六经之事,皇帝说不得还真会答应。
洋务之利,曾涤生已经看过了,这些年,曾涤生对于洋务也有了一个极深的了解,洋务之中有许多颠覆性的东西,一旦这位杨国公谋求别的道路,对儒教来说影响甚深。
“简单,组织儒生,将佛教变为儒教,辅助朝廷一统南北东西!”
杨猛为什么不说读书人呢?为什么要说儒生呢?这些曾涤生心里有数,只怕是没有相当功底的读书人做不了儒生的,但如此篡改交易,怕是有许多的不妥之处。
这中原的许多教派,都是与儒教结合不假,但藏边、西北、蒙古却是花开数朵,这么做只怕会惹起变乱呐!
“公爷的想法不错!可……”
“看看这个,带上老九与我入京!”
将黄帝衍生说递给了曾涤生,杨猛也不想多说什么,有些事儿读书人比他杨猛懂得多,该怎么做,有了这黄帝衍生说,就有了框架。
至于拉曾老九入京,杨猛则是防着变生肘腋,没了曾老九的湘勇,只是湘勇而已,有了曾老九的湘勇,就是曾涤生的靠山,如今京津的战事虽说停歇了,但局势却比打仗的时候更为紧张,若是曾老九在津口一带摆了自己一道,那大势就没了!
“好吧……”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曾涤生知道如今京津说了算的就是这位杨国公了,拧劲儿,他曾涤生不是对手。
一行人坐上了火车,杨猛可以清楚的看到曾涤生眼中的忧虑,不知这位是忧心火车呢?还是忧心以后大清的局势呢?
到了京师,给曾涤生兄弟安排了宅子之后。法域双王的队伍,也乘坐驳船入京了,这只队伍的人数在千人左右。里面的人员杂乱的很,杨家的影子、儒生。藏边与中原的僧人,但无论是出自哪里的人马,都是一副僧人的打扮,待蒙古诸王进京之后,就该是他们入蒙的时间了。
“陛下,法域双王与直隶总督曾涤生都到了,是不是该见一见了?”
东暖阁之外,曾涤生等人肃然而立。寄所托之内杨猛的声音,直接传到了东暖阁之中。
“这些事儿三哥处理就好,朕要养身,如今的朝廷势头正旺,朕的身体才是国之大事!”
一场大病之后,四色棍的心态又有改变,躺在御塌之上不能行不能动不能吃不能喝,对他来说是最大的折磨,如今杨三哥只要说陛下的龙体为重,一切事情。四色棍都不理会的。
“陛下,事涉蒙古与西北,还是该抚慰一下众人的。”
“嗯!那朕就见见他们?应该的!”
春日的寒风还有些料峭。但东暖阁之中是没有风的,听了这番对话之后,曾涤生正好瞧见了,一股恶风卷起冬日枯叶的景象,定睛一看之后,曾涤生不由的打了几个寒战,变天之兆啊!
“两位法王请安坐!曾涤生吧?江南那边你做的不错,以后好好的听杨三哥的吩咐,朕如今要养身。大事小情以杨三哥的主意为尊!跪安吧!”
直隶总督、疆臣之首、文帅第一,在皇帝面前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或许是因为对曾涤生的恶感,四色棍存心打压。或许是因为对杨三哥的信重,面对朝廷的股肱之臣,四色棍这个皇帝几句话就算打发了。
“臣遵旨!臣任由杨国公驱策!臣告退!”
曾涤生胸中的千言万语,都被皇帝的冷淡打消了干净,面对这样的皇帝,他还能说什么?他说什么能有用呢?
“就该如此!下去吧!两位法王,不知蒙古之事谋划的如何了?”
挥退了曾涤生,四色棍转头望向了两位年纪幼小的法王,距新选法王不过十年,如今的法域双王,不过十岁左右,这话与其是问法王的,倒不如说是问他们身边的扈从。
“蒙古之事,国公爷已然安排妥当,法域诸王尽归陛下驱策!陛下的龙体为重,近日国公爷安排了千僧法会为陛下龙体祈福,陛下万寿无疆!”
一个文质彬彬的密宗僧人,给了四色棍很完美的答复,这位的出身倒与徐子渭差不许多,满腹经纶心思不正,有了他调理法域双王,杨猛也放心。
“还是杨三哥体己呐!你们尽管做事,朝廷是不会亏待你们的,朕有些倦了……”
因为刚刚用药的缘故,四色棍的精气神,并没有恢复如初,如今这几天正是关键的时候,杨猛也不想让四色棍过于操劳,说了几句注意龙体的话之后,杨猛带着法域双王与养心殿之外的曾涤生汇合了。
“三爷,我等下去安排法事了!”
“哦……去吧!带着这俩小伢子多玩一玩,瞧瞧京师的繁华!”
这一幕看在曾涤生的眼里,更是让人心寒,这杨老三这些年究竟做了什么?以后他又要做什么呢?
“曾夫子,黄帝衍生说可看完了?对于蒙古之事,你可有了定计?”
“陛下有言,涤生但凭公爷驱策!”
如今这局势,曾涤生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对抗这杨老三,人家手握数十万大军,江南西南,怕是已经易主。
三湘来的消息很不好,三湘大地虽说还有官府,但底下的乡村,却完全被杨家给把持了,作为湘勇之首脑,曾涤生想要探知这些东西,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三湘之人还是认可他曾涤生的。
“呵呵……这话说的,跟老子是个小人似的,明说吧!保国护教,你曾夫子只能选其一。
之前老子也认为儒教一无是处,但这些年走下来,老子却发现儒教与百姓结合之深,却是无法撼动的,无论是宗族还是亲情,都融入了太多儒教的东西。
朝政朽坏,或许只是一部分读书人,读歪书的原因吧?儒教的走向如何?还需要斟酌,中西结合之路,是必走之路,老子读书不多,不知道何为儒教,这些事儿就需要一个掌舵之人。
若是你曾涤生想保国,那老子就另选旁人,若你曾涤生想要护教,咱们也有护教的说法!曾夫子你怎么说?”
杨猛的话也是实话,华夏的凝聚力是什么?追根溯源就是儒教,百姓的宗族亲情、一言一行,近两千年来深受儒教的影响,破坏儒教说白了就是破坏这份凝聚力。
当然儒教也并非是至宝,好坏参半而已,想要用儒教推动一国的发展,变革也是不可或缺的,儒教的变革用外人就会走形,只有用曾涤生这样的人,才能保证这种变革不走形,或许曾涤生也会走很多弯路,但他杨猛与曾涤生联手,这样的弯路,恐怕也不会太多。
“是与不是公爷都说明白了,涤生选择护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