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军情网(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打内战,或许杨猛找不到合适的由头,但对外作战,由头很多,从二十年前的庚子一役两千万两的赔款说起,到如今变乱江南的太平天国,都是可以与洋鬼子挂上钩的。
两千万两的赔款,在老百姓的耳中就是一个天价,而朝廷为平定太平天国,所支出的军费,以及战乱之中损失的钱粮,也是一个巨大而恐怖的数目。
老百姓生活困苦,朝廷的税赋极重,有了这两大由头,老百姓的愤恨,也就会从大清朝廷身上,暂时转移到英法洋夷,或是其他洋鬼子身上。
百姓是精明的也是愚蠢的,当大部分人都有吃有穿的时候,这样的视线转移很有用也很有效,但这也只是暂时的。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朝廷的税赋也将变本加厉,当税赋再次变得不可承受的时候,如今发起对外战争的大清朝廷也就到了落幕的时候了!
之前彭蕴章组织了再进的翰林们,对这些进行了包装,杨猛选了几十份很能鼓舞人心,增加百姓仇恨外洋情绪的文章,连同以四色棍的名义起草的举国之力、一致对外的檄文,发到了大清所辖的所有地方。
从江南到漠北,从东南沿海到西南边疆,除了在云贵川藏,这样的檄文是以杨家的名义发出的,其他地界,都是以大清朝廷的名义发布的。
如今大清直接控制的地域,行政还算是清明的,肃贪加上杨家的地方政权,可以很好的执行军机处所发布的政令。
即使大清所属的府道州县,扭曲了这些政令,杨家所属的地方政权。也会在乡镇村寨这一层级,将变相扭曲的政令,纠正过来。
政令可以及时准确的传达并执行下去。让整个大清,成为了一部可怕的战争机器。江南、西南、西北、华中、华南、华北,这些地方聚集了大清绝大多数的百姓,数亿人为了保粮,固河修渠,这样的工程进度也是极为可怖的。
根据杨家底层政权的反馈,杨猛预计除西北之外明年大部分地区的庄稼,都不会受旱灾水灾的影响,没了大面积旱灾水灾。即使粮食略有不足,加上些别的东西,总归是饿不死人的。
若是西门子、诺贝尔等人,能顺利的带回化肥的大规模生产方法,那大清粮食的自给,一两年之内,就能勉强办到。
欧洲的种植技术,米利坚的种植庄园模式,西山和明湖也在慢慢的整理之中,云贵川藏所属的西南一带的大牲口。也在陆续的往外走,尚算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足以在三五年之内。让整个大清的牲畜数量,连年翻番,三五年之后,待这些大牲畜可以用于耕作了,那可以节省出来的人力也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量。
勉强可以连通鲁豫甘陕的黄河水道,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货物的流转,以及减少运输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若是西北、华北、华中平原一带的铁路网能建成的话。可以节省的人力数量,也是可怖的。
用水渠、化肥保粮增产。用牲畜、运河、铁路节省人力,那整个大清。可以闲置出来的壮劳力,将是以千万来计数的,矿场、工厂、军队,都不足以消耗掉这批壮劳力,那杨猛也就有了对外大举移民的基础。
但是,这些都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即将到来的京津一战的胜利,一旦京津一战败了,后果也是极为恐怖的,有了沙俄佣兵的参与,一旦此战败了,不仅京津不报,直鲁热河也难保,东三省更是沙俄的囊中之物。
这次战争,英法俄三国或许觉得自己投入了足够的筹码,杨猛这边何尝不是呢?与南方相比,北方更不容易受到攻击,杨猛选择在北方开战,一是地利、二是天时、三是人和,但有了这些,杨猛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一旦此战失败,北方不保,相对于北方,更容易被攻陷的南方也就不保了,京津一战,如果一败涂地的话,那大清就是第二个印度,属国一样的殖民地啊!
四万万百姓也是财富啊!几年十几年下来,大清还会剩下多少人?英吉利又会用大清百姓的生命,创造多少财富呢?
京津一战绝不能败,一旦败了,杨猛是没有退路可走的,死再多的人,杨猛也要保证京津一战不败!
胜利或许有难度,但用人口填出一个不败之局,杨猛还是有十足把握的。
天时地利人和,在京津一带,杨猛都是占有的,这是国战,杨猛之前的手段也用上了,人和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天时,开战之时,必将是京津一带最为寒冷的时候,即使欧洲人习惯了寒冷,但寒冷条件下作战,即使是精锐的老兵,也难以发挥出相应的战力,杨猛这边的新军和民团,虽然都是新兵,虽说也会受寒冷的影响,但寒冷可以拉低双方的兵员素质差距,在兵员素质上强过经历过战争的欧洲老兵,杨猛之前也没有这样的想法。
只要韦驼子的新军,能在初战之中,站住了脚跟,那此战即使不利,也是个烂摊子,大清与英法俄四方的烂摊子,而战争在京津一带拖延下去,最终胜利的只能是大清了。
地利,一是杨猛这边对京津一带地形的熟悉,大清的闭关锁国,也就有这一点好处了,对于大清的地形,英法俄或许有些了解,但那都是外围的,一旦深入京津之后,那里的地形就需要提前侦察了,临时侦察,细致是保证不了的,不细致就有漏洞,有漏洞就是弱点就是战机。
这第二就是交通的便利,大运河可以连通直鲁直到江南、西南,有了驳船有了大运河,江南、西南一带的兵力,之多半月时间,就能投入战斗。有了大运河,杨猛就能源源不断的从江南、西南,调集兵力、征集粮食。这大运河是京津一战绝对主力的后勤通道。
西北一带,也是连通京津的。还有蒙古、东三省,几乎全国之力,都能聚集于京津一带,就地利来说,英法打的是局部战争,而杨猛打的是国战,这对战争来说,无疑是胜利的有利保证。
天时、地利、人和。杨猛都占了,但这些对他来说,还是有些不足够的,大清,再怎么说也是落后的,虽然有了优于英法联军的德莱赛后装枪,但对于火器和枪械的应用,即便是久经磨砺的新军,也是落后于欧美各国的。
欧美的火枪、火炮已经使用了数百年,之间没有间断过。而从前明到大清,康雍乾三世,对于火器的运用却是以扼杀为主的。在欧洲,或许小孩子也知道怎么使用火枪,但在大清,在京师外面的五大营之中,许多士兵,对于火枪依旧陌生,在他们眼里,火枪还是不若大刀片的,这就是差距。运用上的差距。
一旦战争开始,许多时候。对于火器的灵活运用,将决定一场局部战争的胜败。一败再败,杨猛就要丢了北方,对于火器的熟悉程度,杨猛这一方无疑是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
大兵团作战,无论是英法联军还是峨罗斯的佣兵,经历过无数战争的他们,已经熟悉了大兵团作战,而如今的新军,大兵团作战还是在沙盘之上进行的。
将领的素质之间的差距,或许可以用沙盘推演来拉近,但兵员对于大兵团作战的不熟悉,无疑也是杨猛一方极大的弱点。
再就是海陆配合了,若是英法联军能够突入内陆,能够意识到海河的重要性,在冬季筑坝拦河虽说是个对策,但河坝还是可以被摧毁的,枯水期的海河,也很难弄一场足以毁灭战舰的大洪水,若是英法联军依凭海河,来一个水陆联合作战的话,那就是很难抵挡的了。
可以快速移动的水上炮台,可以相互配合的陆地兵团,一旦,英法联军选对了战法,战争对杨猛一方来说,就是极为艰难的。
双方各有优劣,但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还有一个,那就是情报,对于国内的情报,杨猛无疑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但在国外,即使是秦子祺的阴影、孙伯青的血影、帕特里克的商业调查团,加在一起也没有英法两国的情报网那么大的范围。
虽说大清不必在意国际局势如何变化,但战争之中国际局势的变化,对战争还是有极大影响的,若是英法策动了欧美与大清开战,那杨猛一方就要被彻底孤立了,而且以一国之力与半个世界开战,即便是大清的人口世界第一,这样的战争,也是几乎没有胜算可言的。
作为情报组织,国内的影子规模有些大的离谱了,这几年随着杨家的不断发展,影子的人数到底有多少,杨猛也不清楚,几十万肯定是有的,弄不好就是百万以上,这么一个庞大的谍报机构,耗费倒是小事儿,管见是他的危害。
虽说之前杨猛一刀砍掉了影子和国内阴影的战斗力,但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东西,影子的人数太多了,装备上刀枪,这就是一支战斗力啊!
而且这么庞大的数量,杨猛也不可能如臂使指的指挥影子,如今国内的大局已定,影子的部分职责,杨家在底层的政权也能代劳,大批削减影子,也就成了杨猛的必选。
影子的人,几十万之中,总要有些人才的,散去或是并入新军,并不能消除影子的影响力,万一在底下有了一个不受控制,而且涉及到军政双方的势力,即使是杨猛,也很难在以后清剿他们,堵不如疏,与其让影子的这些精英,藏入阴影之中,不如,继续让他们在明面战斗,这样也是好控制的。
杨猛的下一步是要建立国外的军情网络,这样一来,影子的精英被调到国外,即使出事儿,也不是家门里面的事情了,对国内没有影响,杨猛才不去管影子祸害的是谁呢!
肢解影子建立军情网,对战争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如今从欧洲到远东的航路,大概可以说是两条,一条是经好望角的全程海路,另一条,就是里海、红海以及三百里埃及陆路的,未来苏伊士航道了。
苏伊士运河,如今并没有开掘,但是即使经过这三百里将近四百里的陆路,也能大大减少,欧洲到远东的时间,在杨猛看来,英法联军的许多战略动作,都是极为明显的,只要在这两处设置好了眼线,英法在战略上的调整,通过这两条航路上的战舰、商船就能大概的推测出来。
建立一张可以覆盖这两处航道,并且能实时传递消息的情报网络也就成了重中之重,若是再加上暗影、血影和商业调查团,这个情报网覆盖整个欧洲大陆也是有可能的。
还有一个搜集情报的对象,就是米利坚了,米利坚的内战,杨猛等待了许久,至今还没打起来,无疑是个遗憾,但是对即将开始的京津之战来说,这没有开打的米利坚内战,无疑是个极大的变数,也是杨猛一方极大的优势所在。
如今英法联军的后勤,基本就是依靠米利坚而生的,一旦米利坚发生内战,那英法联军的补给线也就断了,若是米利坚的内战能在英法两国不知情的前提下开打,那这个对杨猛来说,就是可以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了。(未完待续)
打内战,或许杨猛找不到合适的由头,但对外作战,由头很多,从二十年前的庚子一役两千万两的赔款说起,到如今变乱江南的太平天国,都是可以与洋鬼子挂上钩的。
两千万两的赔款,在老百姓的耳中就是一个天价,而朝廷为平定太平天国,所支出的军费,以及战乱之中损失的钱粮,也是一个巨大而恐怖的数目。
老百姓生活困苦,朝廷的税赋极重,有了这两大由头,老百姓的愤恨,也就会从大清朝廷身上,暂时转移到英法洋夷,或是其他洋鬼子身上。
百姓是精明的也是愚蠢的,当大部分人都有吃有穿的时候,这样的视线转移很有用也很有效,但这也只是暂时的。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朝廷的税赋也将变本加厉,当税赋再次变得不可承受的时候,如今发起对外战争的大清朝廷也就到了落幕的时候了!
之前彭蕴章组织了再进的翰林们,对这些进行了包装,杨猛选了几十份很能鼓舞人心,增加百姓仇恨外洋情绪的文章,连同以四色棍的名义起草的举国之力、一致对外的檄文,发到了大清所辖的所有地方。
从江南到漠北,从东南沿海到西南边疆,除了在云贵川藏,这样的檄文是以杨家的名义发出的,其他地界,都是以大清朝廷的名义发布的。
如今大清直接控制的地域,行政还算是清明的,肃贪加上杨家的地方政权,可以很好的执行军机处所发布的政令。
即使大清所属的府道州县,扭曲了这些政令,杨家所属的地方政权。也会在乡镇村寨这一层级,将变相扭曲的政令,纠正过来。
政令可以及时准确的传达并执行下去。让整个大清,成为了一部可怕的战争机器。江南、西南、西北、华中、华南、华北,这些地方聚集了大清绝大多数的百姓,数亿人为了保粮,固河修渠,这样的工程进度也是极为可怖的。
根据杨家底层政权的反馈,杨猛预计除西北之外明年大部分地区的庄稼,都不会受旱灾水灾的影响,没了大面积旱灾水灾。即使粮食略有不足,加上些别的东西,总归是饿不死人的。
若是西门子、诺贝尔等人,能顺利的带回化肥的大规模生产方法,那大清粮食的自给,一两年之内,就能勉强办到。
欧洲的种植技术,米利坚的种植庄园模式,西山和明湖也在慢慢的整理之中,云贵川藏所属的西南一带的大牲口。也在陆续的往外走,尚算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足以在三五年之内。让整个大清的牲畜数量,连年翻番,三五年之后,待这些大牲畜可以用于耕作了,那可以节省出来的人力也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量。
勉强可以连通鲁豫甘陕的黄河水道,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货物的流转,以及减少运输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若是西北、华北、华中平原一带的铁路网能建成的话。可以节省的人力数量,也是可怖的。
用水渠、化肥保粮增产。用牲畜、运河、铁路节省人力,那整个大清。可以闲置出来的壮劳力,将是以千万来计数的,矿场、工厂、军队,都不足以消耗掉这批壮劳力,那杨猛也就有了对外大举移民的基础。
但是,这些都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即将到来的京津一战的胜利,一旦京津一战败了,后果也是极为恐怖的,有了沙俄佣兵的参与,一旦此战败了,不仅京津不报,直鲁热河也难保,东三省更是沙俄的囊中之物。
这次战争,英法俄三国或许觉得自己投入了足够的筹码,杨猛这边何尝不是呢?与南方相比,北方更不容易受到攻击,杨猛选择在北方开战,一是地利、二是天时、三是人和,但有了这些,杨猛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一旦此战失败,北方不保,相对于北方,更容易被攻陷的南方也就不保了,京津一战,如果一败涂地的话,那大清就是第二个印度,属国一样的殖民地啊!
四万万百姓也是财富啊!几年十几年下来,大清还会剩下多少人?英吉利又会用大清百姓的生命,创造多少财富呢?
京津一战绝不能败,一旦败了,杨猛是没有退路可走的,死再多的人,杨猛也要保证京津一战不败!
胜利或许有难度,但用人口填出一个不败之局,杨猛还是有十足把握的。
天时地利人和,在京津一带,杨猛都是占有的,这是国战,杨猛之前的手段也用上了,人和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天时,开战之时,必将是京津一带最为寒冷的时候,即使欧洲人习惯了寒冷,但寒冷条件下作战,即使是精锐的老兵,也难以发挥出相应的战力,杨猛这边的新军和民团,虽然都是新兵,虽说也会受寒冷的影响,但寒冷可以拉低双方的兵员素质差距,在兵员素质上强过经历过战争的欧洲老兵,杨猛之前也没有这样的想法。
只要韦驼子的新军,能在初战之中,站住了脚跟,那此战即使不利,也是个烂摊子,大清与英法俄四方的烂摊子,而战争在京津一带拖延下去,最终胜利的只能是大清了。
地利,一是杨猛这边对京津一带地形的熟悉,大清的闭关锁国,也就有这一点好处了,对于大清的地形,英法俄或许有些了解,但那都是外围的,一旦深入京津之后,那里的地形就需要提前侦察了,临时侦察,细致是保证不了的,不细致就有漏洞,有漏洞就是弱点就是战机。
这第二就是交通的便利,大运河可以连通直鲁直到江南、西南,有了驳船有了大运河,江南、西南一带的兵力,之多半月时间,就能投入战斗。有了大运河,杨猛就能源源不断的从江南、西南,调集兵力、征集粮食。这大运河是京津一战绝对主力的后勤通道。
西北一带,也是连通京津的。还有蒙古、东三省,几乎全国之力,都能聚集于京津一带,就地利来说,英法打的是局部战争,而杨猛打的是国战,这对战争来说,无疑是胜利的有利保证。
天时、地利、人和。杨猛都占了,但这些对他来说,还是有些不足够的,大清,再怎么说也是落后的,虽然有了优于英法联军的德莱赛后装枪,但对于火器和枪械的应用,即便是久经磨砺的新军,也是落后于欧美各国的。
欧美的火枪、火炮已经使用了数百年,之间没有间断过。而从前明到大清,康雍乾三世,对于火器的运用却是以扼杀为主的。在欧洲,或许小孩子也知道怎么使用火枪,但在大清,在京师外面的五大营之中,许多士兵,对于火枪依旧陌生,在他们眼里,火枪还是不若大刀片的,这就是差距。运用上的差距。
一旦战争开始,许多时候。对于火器的灵活运用,将决定一场局部战争的胜败。一败再败,杨猛就要丢了北方,对于火器的熟悉程度,杨猛这一方无疑是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
大兵团作战,无论是英法联军还是峨罗斯的佣兵,经历过无数战争的他们,已经熟悉了大兵团作战,而如今的新军,大兵团作战还是在沙盘之上进行的。
将领的素质之间的差距,或许可以用沙盘推演来拉近,但兵员对于大兵团作战的不熟悉,无疑也是杨猛一方极大的弱点。
再就是海陆配合了,若是英法联军能够突入内陆,能够意识到海河的重要性,在冬季筑坝拦河虽说是个对策,但河坝还是可以被摧毁的,枯水期的海河,也很难弄一场足以毁灭战舰的大洪水,若是英法联军依凭海河,来一个水陆联合作战的话,那就是很难抵挡的了。
可以快速移动的水上炮台,可以相互配合的陆地兵团,一旦,英法联军选对了战法,战争对杨猛一方来说,就是极为艰难的。
双方各有优劣,但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还有一个,那就是情报,对于国内的情报,杨猛无疑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但在国外,即使是秦子祺的阴影、孙伯青的血影、帕特里克的商业调查团,加在一起也没有英法两国的情报网那么大的范围。
虽说大清不必在意国际局势如何变化,但战争之中国际局势的变化,对战争还是有极大影响的,若是英法策动了欧美与大清开战,那杨猛一方就要被彻底孤立了,而且以一国之力与半个世界开战,即便是大清的人口世界第一,这样的战争,也是几乎没有胜算可言的。
作为情报组织,国内的影子规模有些大的离谱了,这几年随着杨家的不断发展,影子的人数到底有多少,杨猛也不清楚,几十万肯定是有的,弄不好就是百万以上,这么一个庞大的谍报机构,耗费倒是小事儿,管见是他的危害。
虽说之前杨猛一刀砍掉了影子和国内阴影的战斗力,但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东西,影子的人数太多了,装备上刀枪,这就是一支战斗力啊!
而且这么庞大的数量,杨猛也不可能如臂使指的指挥影子,如今国内的大局已定,影子的部分职责,杨家在底层的政权也能代劳,大批削减影子,也就成了杨猛的必选。
影子的人,几十万之中,总要有些人才的,散去或是并入新军,并不能消除影子的影响力,万一在底下有了一个不受控制,而且涉及到军政双方的势力,即使是杨猛,也很难在以后清剿他们,堵不如疏,与其让影子的这些精英,藏入阴影之中,不如,继续让他们在明面战斗,这样也是好控制的。
杨猛的下一步是要建立国外的军情网络,这样一来,影子的精英被调到国外,即使出事儿,也不是家门里面的事情了,对国内没有影响,杨猛才不去管影子祸害的是谁呢!
肢解影子建立军情网,对战争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如今从欧洲到远东的航路,大概可以说是两条,一条是经好望角的全程海路,另一条,就是里海、红海以及三百里埃及陆路的,未来苏伊士航道了。
苏伊士运河,如今并没有开掘,但是即使经过这三百里将近四百里的陆路,也能大大减少,欧洲到远东的时间,在杨猛看来,英法联军的许多战略动作,都是极为明显的,只要在这两处设置好了眼线,英法在战略上的调整,通过这两条航路上的战舰、商船就能大概的推测出来。
建立一张可以覆盖这两处航道,并且能实时传递消息的情报网络也就成了重中之重,若是再加上暗影、血影和商业调查团,这个情报网覆盖整个欧洲大陆也是有可能的。
还有一个搜集情报的对象,就是米利坚了,米利坚的内战,杨猛等待了许久,至今还没打起来,无疑是个遗憾,但是对即将开始的京津之战来说,这没有开打的米利坚内战,无疑是个极大的变数,也是杨猛一方极大的优势所在。
如今英法联军的后勤,基本就是依靠米利坚而生的,一旦米利坚发生内战,那英法联军的补给线也就断了,若是米利坚的内战能在英法两国不知情的前提下开打,那这个对杨猛来说,就是可以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