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厚与黑(四)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若是比管辖权的话,杨猛确实比吴文镕多了三省的兵权,但这个兵权只是团练而已,至多可以在五省之地协饷而已,算含金量的话,杨猛这个五省团练,比之湖广总督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但杨老三这话说了出来,吴文镕也不得不好好的思量一下,万一这杨老三负气离开武汉三镇,对湖北来说,就是折了双臂,与杨老三置气,损失太大。
南北的长毛贼一动,朝廷那边就有了谕令,吴文镕率军守湖北,骆秉章和曾涤生守湖南,朝廷并没有调派杨老三的意思。
细细的一想之后,吴文镕的心里也有了计较,怕是杨老三之前的风头太盛了,朝廷有心要打压杨老三一下。
想来自己就是说动了杨老三去黄州,朝廷那边弄不好还有掣肘的手段,不败之将,而且还是一员汉将,不怎么受控制的汉将,对朝廷来说非是福事。
杨老三和曾涤生同为团练大臣,而且这曾涤生任职的时间还比杨老三长那么几个月,曾涤生寸功未立,杨老三已经有了杀散岳州大营,收复武汉三镇的功绩,若是杨老三这次再挫了长毛贼的西征之势,那数遍大清,武功上谁能匹敌?
如今的带兵大将,东有向荣、琦善、胜保,北有僧格林沁,西有杨老三与曾涤生,这六人之中,僧格林沁的名头最大,但至今寸功未立不说,还让长毛贼在北方肆虐。
向荣、琦善,更不必说,跟着看戏是好手,打仗?这事儿谁知道呢?
胜保!自打湖口一败之后,出兵数次。次次败北,虽说这厮笔杆子耍的好,但在江南之地,却落了不怎么好听。兼着无比晦气的诨号:败保!
曾涤生这个书生。看来这次被朝廷寄予了厚望,朝廷的意思不难理解。扶曾涤生压杨老三,看来他吴文镕也是过分的关注湖北的事情,忘了朝廷这一节了。
“既如此,那湖北的防务就交给杨军门了。崇伦辅助,我自提大军,去黄州布防!”
有些时候,话赶话赶出话,这思路也是一样,杨老三若不是如此的跋扈嚣张,吴文镕也想不到朝廷这茬。现在想来,自己找杨老三过来议事,就是天大的谬误。
若真带着杨老三在黄州立了不世之功,那比丢了湖北。对他吴文镕的危害都要大得多,想明白了朝廷的意思,吴文镕也不再坚持了。
有杨老三坐镇武汉三镇,自己能调派的兵员也多一些,两三万官军,加上湖南曾涤生的湘勇,还有湖南各地的绿营兵,打一打长毛,虽说难胜,但大几万人马,想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这他妈还像人话,早说不就好了!你吴部堂放心,杨三不死,武汉三镇不失!”
这期间吴文镕悟通了什么,杨猛清楚,无非是官场二字而已,吴文镕手里的谕令,杨猛早就知道了,这事儿不是别人的手笔,正是军机首辅祁寯藻的巧妙高。
四色棍那边早就有心调杨猛去九江或是安庆一带,战事顺利的话,让杨猛去天京围城,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这个时候祁寯藻这位老成之臣发话了。
由头也是杨猛的军功,杨猛起的虽晚,但却有搏天下第一武将声威的苗头,这对满清朝廷没多少好处的,里面道理,四色棍自然门清,祁寯藻稍一提点,四色棍也就顺水推舟的搁置他杨猛了。
局势糜烂成这个鬼样子,还有心耍官场那一套平衡的手法,杨猛也只能叹一句,大清委实是地大物博啊!
或许祁寯藻那是想的深沉、老成之谋,但如今是什么时候,正是太平军最巅峰的时候,仗打的一塌糊涂,到想起瓜分胜利果实了。
前世满清能平太平军,除了一个地大物博,还能怎么说?
这也是暗中指出了读书人,这一阶层的实力,朝廷虽说无能,但并不代表读书人都是无能的,瞧曾涤生的样子,压根儿就不是个知兵的人,他若是坐镇也就罢了,让他做主领兵打仗,这样都能胜,只能说明读书人隐藏的潜力是巨大的。
“这样最好!”
已经撕破了脸,吴文镕当然不会和颜悦色了,说了一句送客的话,杨猛也知机,掉头就离开了总督府。
四色棍和军机们的谋划是不错,让带兵的汉臣们相互制衡,可江南之地,带兵的几个汉员,向荣基本是个废物,统湖北兵员的吴文镕,纠合的那些绿营兵,比向荣的军马还差,摆摆架势还凑活,真正要论打仗的话,怕是拿着棍子的百姓,都比他们强不少,湖南的骆秉章也不消说,湖南的绿营精锐,怕是都在提督鲍起豹手里,人数也只有几千,守长沙都难,出城打仗,怕是鲍起豹也没那个胆子。
剩下的曾涤生,如今也有些浮躁,闹不好上去也得吃败仗,湘军的陆勇,对太平军来说,算是劲敌,但新建的水勇,怎么说呢?怕也是废物之流。
再有一个就是岳州的左宗棠了,岳州营是杨猛训练出来的,有多大本事杨猛清楚,守岳州,这些人马足够了,曾天养的三万太平军,就是齐聚岳州城下,怕是要讨不到好处。
左宗棠出岳州,那情形就不好说了,岳州营,能打出去的兵,也就两三千,算上自己留在岳州的新军,拢起来也不过四千数,现在左宗棠想偃太平军之锋,人数上还多少差了一些。
自己这边的情形,比左宗棠还稍差一些,武汉三镇与岳州相比,重要的多,若是太平军分兵的话,打岳州,五千人就差不多,打武汉三镇,怕是最少万余人。
一旦让太平军打到武汉三镇,守城就变得麻烦了,主动出击,八千练勇两千新军,加上翻江龙,倒是能和太平军争一争。但结果如何,杨猛也不敢打包票的。
但武汉三镇必须要守住,胜也得是个惨胜,不然朝廷那边又要打自己的主意了。应对太平军的西征。立功的只能是曾涤生、左宗棠与自己,剩下那些。只是太平军立功的对象而已。
回府的路上,杨猛想了想西征的局面,回到府中之后,他开口问的却不是西征而是北伐。
“雅月。说一下北伐部队,林吉李的局面。”
“爷,自怀庆撤围之后,太平军自垣曲西进入山西,经平阳、洪洞、黎城之后,东入直隶,兵锋已经到了临洛关。
临洛关的守备不济。怕是要被攻克,若是太平军沿临洛关北上的话,京师那边就危险了!”
古雅月说的这些还真不是杨猛想听的,他要听的是太平军的补给。林吉李三人的队伍,是太平军的精锐,只要有了补给,无论是流动作战,还是固守待援,都能牵制朝廷大量的精力。
虽说林吉李三人是个必败之局,但杨猛还不想让三人过早的溃败。林吉李三人的大军,清一色的全是南方人,怕是再打一段时间,就要在天气上吃大亏了。
一旦入冬,衣着单薄的太平军想要在短时间之内,筹备两万多人的冬衣,很难,很难!一旦战事持续到了冬季,僧格林沁的京营和蒙古骑兵,就有了用武之地。
“他们的补给如何?”
“勉强饿不死而已!”
古雅月一句话,就说出了林吉李三人的窘境,虽说一路打到了临洛关,但三人的大军,也在崩溃的边缘徘徊啊!
“芷晴!让直隶一带的理教人员,趁尚未入冬,到各处的当铺赎买两万人的冬衣,让广州的泰辰,准备十万人三个月的粮草,这些物资一律囤积于天津、霸州以南,沧州以北的乡镇。”
西征是可以控制的,北伐是必败的,补给困难的林吉李想要,给京畿之地足够的威胁,需要的东西,也简单,一是粮食二是过冬的棉衣。
大量的新制冬衣,怕是难免被朝廷盯上,当铺是个不错的选择,直隶一带,一个当铺之中,怎么也得有个几十上百件的棉衣,想要收集两万人的冬衣,花费也就几千两而已。
有了冬衣,有了几个月的粮食,只要能送到三人的手里,怕是北伐这一仗,怎么也能打到来年的开春。
朝廷那边有了林吉李三人的压力,对南方局势的关注,就会弱一些,很可能向荣、琦善的南北大营,也会被调派到北方,那样一来,南方军力空虚,自己和曾涤生、左宗棠,发展的空间,会更大一些。
打仗,说的明确一点,无非还是为了政治服务的,杨秀清组织的北伐军如是,朝廷堵截太平军的大队人马也是如此。
林吉李三人,若是真攻下了京畿,恐怕真就是天下大乱了,而官军,接连的败北,也在考验着天下读书人的心智。
一旦满清朝廷,实在是不堪扶助了,这天下的读书人,也会跟丢破鞋一样,放弃满清朝廷的。
而杨猛要做的也大抵如是,维持这种僵局,为自己的发展,留出足够的时间,起码在自己控制五大湖区最重要的两个之前,他是不会让林吉李的队伍,轻易溃散的。
五大湖区,最重要的两个就是洞庭湖与鄱阳湖,洞庭湖差不多已经到手了,位于九江口的鄱阳湖,就是杨猛的下一个目标。
至于巢湖、太湖、洪泽湖,则是要看机会的,这五大湖区到手,杨猛手里的粮食产区就差不多能够满足需求了,若是地盘再度扩大,粮食依旧还是个不小的难题。
西征北伐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一旦两路大军失败,战事也会进入最惨烈的时期,趁僵持的时候,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地盘,才是王道啊!
北方一直是满清最重视的地方,江南对清廷来说,只是财税之地,北方则是根基之地,果然,林吉李三人的兵锋,一入直隶,朝廷那边就紧张起来了。
北方的兵员,虽说比南方充足,但大部分兵员是要拱卫京畿的,自打长毛贼的兵锋,到了直隶,僧格林沁手里的兵员就越来越少了,而且僧格林沁的头上,也多了一位管事的王爷,奉命大将军惠亲王绵愉,就成了僧格林沁的顶头上司。
涉及到朝廷的生死,南方也成了可以随意放弃的地方,僧格林沁要兵,朝廷只能从南方抽调了,拱卫京畿之地,还是满臣用的放心,笔杆子耍的利落的败保,也就成了钦差大臣,带着南北两大营的精锐,开始了自南而北追击。
南北大营的精锐被抽调一空,同样身为钦差大臣的向荣和琦善,只能选择固守了,一场北伐,倒是给太平军谋得了攻取南方的大好时机。
若是比管辖权的话,杨猛确实比吴文镕多了三省的兵权,但这个兵权只是团练而已,至多可以在五省之地协饷而已,算含金量的话,杨猛这个五省团练,比之湖广总督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但杨老三这话说了出来,吴文镕也不得不好好的思量一下,万一这杨老三负气离开武汉三镇,对湖北来说,就是折了双臂,与杨老三置气,损失太大。
南北的长毛贼一动,朝廷那边就有了谕令,吴文镕率军守湖北,骆秉章和曾涤生守湖南,朝廷并没有调派杨老三的意思。
细细的一想之后,吴文镕的心里也有了计较,怕是杨老三之前的风头太盛了,朝廷有心要打压杨老三一下。
想来自己就是说动了杨老三去黄州,朝廷那边弄不好还有掣肘的手段,不败之将,而且还是一员汉将,不怎么受控制的汉将,对朝廷来说非是福事。
杨老三和曾涤生同为团练大臣,而且这曾涤生任职的时间还比杨老三长那么几个月,曾涤生寸功未立,杨老三已经有了杀散岳州大营,收复武汉三镇的功绩,若是杨老三这次再挫了长毛贼的西征之势,那数遍大清,武功上谁能匹敌?
如今的带兵大将,东有向荣、琦善、胜保,北有僧格林沁,西有杨老三与曾涤生,这六人之中,僧格林沁的名头最大,但至今寸功未立不说,还让长毛贼在北方肆虐。
向荣、琦善,更不必说,跟着看戏是好手,打仗?这事儿谁知道呢?
胜保!自打湖口一败之后,出兵数次。次次败北,虽说这厮笔杆子耍的好,但在江南之地,却落了不怎么好听。兼着无比晦气的诨号:败保!
曾涤生这个书生。看来这次被朝廷寄予了厚望,朝廷的意思不难理解。扶曾涤生压杨老三,看来他吴文镕也是过分的关注湖北的事情,忘了朝廷这一节了。
“既如此,那湖北的防务就交给杨军门了。崇伦辅助,我自提大军,去黄州布防!”
有些时候,话赶话赶出话,这思路也是一样,杨老三若不是如此的跋扈嚣张,吴文镕也想不到朝廷这茬。现在想来,自己找杨老三过来议事,就是天大的谬误。
若真带着杨老三在黄州立了不世之功,那比丢了湖北。对他吴文镕的危害都要大得多,想明白了朝廷的意思,吴文镕也不再坚持了。
有杨老三坐镇武汉三镇,自己能调派的兵员也多一些,两三万官军,加上湖南曾涤生的湘勇,还有湖南各地的绿营兵,打一打长毛,虽说难胜,但大几万人马,想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这他妈还像人话,早说不就好了!你吴部堂放心,杨三不死,武汉三镇不失!”
这期间吴文镕悟通了什么,杨猛清楚,无非是官场二字而已,吴文镕手里的谕令,杨猛早就知道了,这事儿不是别人的手笔,正是军机首辅祁寯藻的巧妙高。
四色棍那边早就有心调杨猛去九江或是安庆一带,战事顺利的话,让杨猛去天京围城,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这个时候祁寯藻这位老成之臣发话了。
由头也是杨猛的军功,杨猛起的虽晚,但却有搏天下第一武将声威的苗头,这对满清朝廷没多少好处的,里面道理,四色棍自然门清,祁寯藻稍一提点,四色棍也就顺水推舟的搁置他杨猛了。
局势糜烂成这个鬼样子,还有心耍官场那一套平衡的手法,杨猛也只能叹一句,大清委实是地大物博啊!
或许祁寯藻那是想的深沉、老成之谋,但如今是什么时候,正是太平军最巅峰的时候,仗打的一塌糊涂,到想起瓜分胜利果实了。
前世满清能平太平军,除了一个地大物博,还能怎么说?
这也是暗中指出了读书人,这一阶层的实力,朝廷虽说无能,但并不代表读书人都是无能的,瞧曾涤生的样子,压根儿就不是个知兵的人,他若是坐镇也就罢了,让他做主领兵打仗,这样都能胜,只能说明读书人隐藏的潜力是巨大的。
“这样最好!”
已经撕破了脸,吴文镕当然不会和颜悦色了,说了一句送客的话,杨猛也知机,掉头就离开了总督府。
四色棍和军机们的谋划是不错,让带兵的汉臣们相互制衡,可江南之地,带兵的几个汉员,向荣基本是个废物,统湖北兵员的吴文镕,纠合的那些绿营兵,比向荣的军马还差,摆摆架势还凑活,真正要论打仗的话,怕是拿着棍子的百姓,都比他们强不少,湖南的骆秉章也不消说,湖南的绿营精锐,怕是都在提督鲍起豹手里,人数也只有几千,守长沙都难,出城打仗,怕是鲍起豹也没那个胆子。
剩下的曾涤生,如今也有些浮躁,闹不好上去也得吃败仗,湘军的陆勇,对太平军来说,算是劲敌,但新建的水勇,怎么说呢?怕也是废物之流。
再有一个就是岳州的左宗棠了,岳州营是杨猛训练出来的,有多大本事杨猛清楚,守岳州,这些人马足够了,曾天养的三万太平军,就是齐聚岳州城下,怕是要讨不到好处。
左宗棠出岳州,那情形就不好说了,岳州营,能打出去的兵,也就两三千,算上自己留在岳州的新军,拢起来也不过四千数,现在左宗棠想偃太平军之锋,人数上还多少差了一些。
自己这边的情形,比左宗棠还稍差一些,武汉三镇与岳州相比,重要的多,若是太平军分兵的话,打岳州,五千人就差不多,打武汉三镇,怕是最少万余人。
一旦让太平军打到武汉三镇,守城就变得麻烦了,主动出击,八千练勇两千新军,加上翻江龙,倒是能和太平军争一争。但结果如何,杨猛也不敢打包票的。
但武汉三镇必须要守住,胜也得是个惨胜,不然朝廷那边又要打自己的主意了。应对太平军的西征。立功的只能是曾涤生、左宗棠与自己,剩下那些。只是太平军立功的对象而已。
回府的路上,杨猛想了想西征的局面,回到府中之后,他开口问的却不是西征而是北伐。
“雅月。说一下北伐部队,林吉李的局面。”
“爷,自怀庆撤围之后,太平军自垣曲西进入山西,经平阳、洪洞、黎城之后,东入直隶,兵锋已经到了临洛关。
临洛关的守备不济。怕是要被攻克,若是太平军沿临洛关北上的话,京师那边就危险了!”
古雅月说的这些还真不是杨猛想听的,他要听的是太平军的补给。林吉李三人的队伍,是太平军的精锐,只要有了补给,无论是流动作战,还是固守待援,都能牵制朝廷大量的精力。
虽说林吉李三人是个必败之局,但杨猛还不想让三人过早的溃败。林吉李三人的大军,清一色的全是南方人,怕是再打一段时间,就要在天气上吃大亏了。
一旦入冬,衣着单薄的太平军想要在短时间之内,筹备两万多人的冬衣,很难,很难!一旦战事持续到了冬季,僧格林沁的京营和蒙古骑兵,就有了用武之地。
“他们的补给如何?”
“勉强饿不死而已!”
古雅月一句话,就说出了林吉李三人的窘境,虽说一路打到了临洛关,但三人的大军,也在崩溃的边缘徘徊啊!
“芷晴!让直隶一带的理教人员,趁尚未入冬,到各处的当铺赎买两万人的冬衣,让广州的泰辰,准备十万人三个月的粮草,这些物资一律囤积于天津、霸州以南,沧州以北的乡镇。”
西征是可以控制的,北伐是必败的,补给困难的林吉李想要,给京畿之地足够的威胁,需要的东西,也简单,一是粮食二是过冬的棉衣。
大量的新制冬衣,怕是难免被朝廷盯上,当铺是个不错的选择,直隶一带,一个当铺之中,怎么也得有个几十上百件的棉衣,想要收集两万人的冬衣,花费也就几千两而已。
有了冬衣,有了几个月的粮食,只要能送到三人的手里,怕是北伐这一仗,怎么也能打到来年的开春。
朝廷那边有了林吉李三人的压力,对南方局势的关注,就会弱一些,很可能向荣、琦善的南北大营,也会被调派到北方,那样一来,南方军力空虚,自己和曾涤生、左宗棠,发展的空间,会更大一些。
打仗,说的明确一点,无非还是为了政治服务的,杨秀清组织的北伐军如是,朝廷堵截太平军的大队人马也是如此。
林吉李三人,若是真攻下了京畿,恐怕真就是天下大乱了,而官军,接连的败北,也在考验着天下读书人的心智。
一旦满清朝廷,实在是不堪扶助了,这天下的读书人,也会跟丢破鞋一样,放弃满清朝廷的。
而杨猛要做的也大抵如是,维持这种僵局,为自己的发展,留出足够的时间,起码在自己控制五大湖区最重要的两个之前,他是不会让林吉李的队伍,轻易溃散的。
五大湖区,最重要的两个就是洞庭湖与鄱阳湖,洞庭湖差不多已经到手了,位于九江口的鄱阳湖,就是杨猛的下一个目标。
至于巢湖、太湖、洪泽湖,则是要看机会的,这五大湖区到手,杨猛手里的粮食产区就差不多能够满足需求了,若是地盘再度扩大,粮食依旧还是个不小的难题。
西征北伐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一旦两路大军失败,战事也会进入最惨烈的时期,趁僵持的时候,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地盘,才是王道啊!
北方一直是满清最重视的地方,江南对清廷来说,只是财税之地,北方则是根基之地,果然,林吉李三人的兵锋,一入直隶,朝廷那边就紧张起来了。
北方的兵员,虽说比南方充足,但大部分兵员是要拱卫京畿的,自打长毛贼的兵锋,到了直隶,僧格林沁手里的兵员就越来越少了,而且僧格林沁的头上,也多了一位管事的王爷,奉命大将军惠亲王绵愉,就成了僧格林沁的顶头上司。
涉及到朝廷的生死,南方也成了可以随意放弃的地方,僧格林沁要兵,朝廷只能从南方抽调了,拱卫京畿之地,还是满臣用的放心,笔杆子耍的利落的败保,也就成了钦差大臣,带着南北两大营的精锐,开始了自南而北追击。
南北大营的精锐被抽调一空,同样身为钦差大臣的向荣和琦善,只能选择固守了,一场北伐,倒是给太平军谋得了攻取南方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