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小说网 > 大明春色 > 第四百八十九章 山清水秀

第四百八十九章 山清水秀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雷填耿浩等人、护送着靖江王的夫人和王子,从府城北门出。他们打算先北上湖广布政使司,见过平汉大将军张辅、禀报广西的情状之后,再去京师。

    京官跑了,广西三司衙门官员的态度,明显开始变化了。有心人可以从称呼等细处感受到这样的改变,以前大伙儿都是称“叛王”、“叛军”,但现在提起压境的大军,一般是说汉王、汉王军,甚至还有称伐罪军的人……

    八月下旬,汉王中路军率先抵达了桂林府的南门。

    人道是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即便是广西布政使司最大的城池附近,也能看见四面都是青山和绿水。

    晴朗的秋日天空额外干净,飘着朵朵白云。古朴的城楼、楼阁、浮屠,与秀丽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仿佛没有一点雕琢的迹象;便好似这样的山水风景,天然就应该搭配如此东方古典建筑和文化。

    已经戒严的府城城门,在沉重而难听的“嘎吱”木头摩|擦声中,缓缓地洞开了。城外的军队人群里响起了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欢呼之声。

    朱高煦坐在马背上,望着那城门,晒成古铜色的脸上渐渐露出了微笑。

    大业尚未成功,隐隐的压力还藏在心底,但是眼前的目标,朱高煦无疑认为完成得非常完美!人生或许有做不完的事,当走完了其中一步,何不让自己稍稍松一口气?

    亲兵精骑开路,汉王的大旗开始向城门进发。朱高煦身披重甲,紧随其后。

    许多官员走出了城门,上前来迎接。待前面的骑兵过去了,朱高煦便策马来到道旁、翻身下马,他对那些鞠躬侍立在路边的官员说道:“本王便是朱高煦。”

    当前的几个红袍官员相互对视了片刻,正欲下跪行礼。朱高煦眼疾手快,上前便拖住了一个官的小臂,说道:“且慢!”

    众官暂且停了下来,用畏惧而复杂地眼神望着朱高煦。

    朱高煦道:“大明太祖皇帝是我爷爷,但我不是天子,不能逾制了。我也不是征服者,这天下本就是大明的天下。”

    他稍微一停顿,口气十分友善,“诸位同僚不必有屈服的想法,你们还是大明朝的官员,只不过重新审视了真相,果断弃暗投明,实在可喜可贺!又因诸位爱民如子,以百姓为重,不愿这锦绣桂林惨遭兵祸,这是值得称道的德行啊!”

    大伙儿听到这里,一时间沉重的气氛渐渐开始变淡。终于有个红袍官员大声道:“汉王殿下英明神武,体察下情,国家有幸,百姓之福!”

    顷刻之间大伙儿纷纷附和起来,“汉王文德武功,仁义无双,下官等悔不能早日投之……”“下官等无日不在期待正义之师,今日汉王终于临幸本府,同僚敢不开城恭迎……”

    朱高煦听到这么多夸奖的话,脸已笑烂了。身边的王斌、侯海等人也是面有笑意。

    “哎呀,不敢当、不敢当。”朱高煦抱拳回礼道,“一会儿汉王府长史的官员会下安民榜,诸位同僚叫衙役帮着张贴、告示官民,我伐罪军军纪严明,严禁将士袭扰平民;叫大伙儿都各司其职,安心办各自的事。”

    众人又是一阵称颂,直道城中百姓有幸。

    朱高煦忽然问道:“我的贤侄靖江王何在?”

    一个官员拱手道:“回英明神武百战百胜仁义厚德的汉王殿下垂问,靖江王身体有恙不能成行,吩咐下官等向汉王殿下请罪。”

    “知道了。”朱高煦挥了一下手,“一起进城罢!”

    于是大军入城,大街上很快开始敲锣打鼓奏响礼乐。鸣鞭之后,城楼上还有人念起了歌功颂德的文章。

    三司官员已经在府前街附近、为汉王准备好了一座幽美的园林宅邸。朱高煦也不挑拣,当即确定作为汉王府行营;他等亲兵检查完毕之后,便径直住了进去……

    除了少数边疆藩王,大部分地方藩王都没有实权,不能干涉官府的军政事务;但像靖江王这种人物,在两广地区名声极大,他的态度还是很重要的。

    朱高煦到了行营之后,发现宅邸里很多东西没被拿走,大概是因为桂林府的官员准备房屋时、比较仓促。朱高煦也不客气,叫人砸开库房取了一枚人参,便派侯海作为使者,拿着人参礼物去靖江王府视疾。

    下午侯海就回来了,他到前院书房里单独面见了朱高煦。

    侯海禀报道:“王爷,那靖江王真的有病!下官被允许见到他的时候,观之,其印堂发黑,肤色苍白无血色有腐朽之气,其神态举止都不像是装病。下官又问了王府上的郎中,皆称靖江王数月前便病了,王府上的人都可以佐证,且久病不愈。”

    朱高煦听罢点了点头:“不是装病就好。”

    侯海又道:“靖江王见面便说,他无意与叔父汉王过不去,若叔父在桂林府有用得上的地方,只管吩咐便是。又叫下官回来带话,他想邀请您到王府上一叙。”

    朱高煦越听越满意。他在战场上艰苦度日许久,最近几天,才感觉诸事暂时比较顺心。

    “不过……”侯海上前两步,躬身道,“下官听说靖江王有二子,便找北司在桂林府的一个奸谍打听了一番,原来靖江王提前把长子送走了,只有次子还留在王府。”

    朱高煦一副恍然的表情,发出“嗯……”的一个声音。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踱步一会儿,走到了门口,因寻思着甚么而许久没有吭声。

    他抬头一望,便看见了独秀峰的山影。独秀峰被靖江王府囊括在内,使得那座王府显得额外特别。

    “叫人准备一下,我这就去拜访靖江王。”朱高煦忽然转身道。

    侯海小心地提醒道:“那靖江王府不会出啥事儿罢?”

    朱高煦道:“靖江王只是不想押错了宝,不会有甚么事的。我几万精兵驻在城内,谁敢妄动?叫上王斌,带一队侍卫随行。”

    “下官遵命。”侯海拜道。

    最近两年朱高煦亲自领军,经常住草棚破屋,随时拔营出行,很多亲王的仪仗礼仪早已荒疏。不过也好,这时他没一会儿就准备妥当了,所谓准备无非便是换身衣裳而已。

    靖江王在法礼上属于郡王,但靖江王府很明显不是郡王的规格……朱高煦也当过郡王,以前那高阳郡王府完全不是一回事!

    朱高煦从南门楼入靖江王府,此门名字是端礼门、和汉王府的南门楼名字一模一样。

    入得王府,观其占地之广、房屋之多,完全不输朱高煦在云南的亲王府;各种殿宇规模与亲王府差距不大,但靖江王府内有山有水,还有很多别致的亭台楼阁……朱高煦不得不承认,他的汉王府似乎是最差的亲王府。

    一个姓萧的长史带着一些官吏宫人,前来迎接。一行人把朱高煦引进端礼门,到了承运殿。

    好在靖江王朱赞仪没有躺在床上见朱高煦,他被两个宫女搀扶着,站在大殿台基上的门外,作势要挣扎着下来。

    朱高煦快走了一段路,上前扶住靖江王,说道:“贤侄当心!我本来不想叨扰贤侄养病,可难得来一次桂林,不见面总会有些遗憾。”

    靖江王赞仪吃力地说道:“叔父,晚辈礼数荒疏啊。”

    “不必客气,都是自家人。”朱高煦恬着脸道。只见眼前这个汉子,看起来比朱高煦还老、实际年龄也似乎大一点,但辈分上他还是晚辈。

    朱高煦又道:“其实咱们叔侄是见过的。”

    “啊?”靖江王显然是忘记了。

    朱高煦道:“洪武末,贤侄奉太祖皇帝诏命,游历各地,拜会各藩国亲戚,曾到过北平。不过当时主要是我父皇出面接待你,你怕不记得我了。”

    靖江王恍然道:“对,对了!”

    本来是亲戚,结果只见过一面、就让靖江王十分激动。俩人的距离似乎拉近了不少。

    “外面风大,贤侄要将息病体。”朱高煦道。

    靖江王道:“叔父请。”

    靖江王被人搀扶着进去,又请朱高煦在上位入座;那里并排摆着两把椅子,靖江王却没有过来平起平坐、他有气无力地靠坐在下首的一把椅子上。

    靖江王上气不接下气地喘了一会儿,歇了一阵才开口道:“晚辈最羡慕的,不是叔父能征善战威震天下,却是您身强力壮。如今我这身子骨,纵是有荣华富贵、妻妾成群,又有何用……”

    朱高煦好言道:“贤侄好生静养,定能痊愈。”

    寒暄之间,便有一个宦官弯着腰走了进来。宦官在靖江王耳边说了一句话,靖江王听罢说道:“叫李夫人带佐敏进来,拜见他的叔公。”

    “是。”宦官退走。

    不一会儿,门外便出现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牵着个小孩儿。女子大约便是靖江王所称的“李夫人”、藩王府有封号的妾,小孩儿应是他的次子朱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