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杨广还都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世充勾了勾嘴角,说道:“听说这回只要斩首立功的,被录事参军记录在案的人,都可以无官者直升六品官,就算不是实官,也会发给相当于六品的爵位,也亏得这样的重赏,才让杨广渡过了这回雁门之围,不过杨广的家底我清楚,别说现在的乱世他已经拿不出这笔钱了,就算拿得出,以他这小气的个性,宁予友邦,不给子民,也是绝对不肯花的。”
魏征点了点头:“主公是不是又有什么主意了?”
王世充笑道:“是的,这回如果赏格不兑现,那杨广得罪的就不是普通的府兵了,而是他身边最亲近的骁果禁卫,要是连骁果军都对杨广失去了信任,那杨广的小命,就随时可取啦。玄成,我已经想到了好办法,能让杨广既驱逐萧禹,又失信于骁果,两样一起来,他的这个皇位,坐不了多久了。”
魏征勾了勾嘴角,正要再说话,却只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二人收住了对话,看向来者,只见一个绿衣御史骑着马飞奔而来,而几个骑兵护卫,紧紧地跟着他,他看着这个御史背上背着的黄色绢帛,沉声道:“来者何人?”
那御史翻身下马,沉声道:“圣谕,江都郡丞,右羽卫将军王世充,即刻随本使前往东都面圣!”
王世充微微一笑,在箭楼上就跪了下来:“臣王世充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东都,两仪殿,杨广终于换回了一身轻便透气的黄色丝绸龙袍,靠在他的大椅之上,这个高背翡翠椅,还是宇文恺活着的时候为他打造的,这种高背靠椅,能让原来习惯了席地而坐或者盘膝而坐的杨广,觉得更加地舒服,翠玉的清凉,顺着他的脖颈处游走于他全身的经脉之中,这让杨广说不出地舒服,可是一想到在雁门所受的屈辱与不快,他的脸色又阴沉了下来。
王世充垂首而立,一身紫袍文官的打扮,站在大案的前面,三个聋哑卫士站在杨广的身后,六只眼睛炯炯有神,直视王世充。
杨广缓缓地睁开了眼睛,长长地叹了口气:“王爱卿,这回朕很后悔没有把你带在身边,若是有你在,又怎么会有雁门之围呢?”
王世充摇了摇头,诚惶诚恐地说道:“陛下,这回是突厥人狼子野心,早有谋划,事先就连宇文大将军和裴尚书都没有听到半点风声,四十万大军,调度竟然如此顺利,情报隐藏得如此之好,就是换了微臣前往,也是没有办法啊。”
杨广坐直了身子,眼中冷芒一闪,刺得王世充也是神色一凛:“好了,王爱卿,这回朕可不想听你的漂亮话,以前朕就是听这些奉承话太多,对局势的判断,都飘飘然了,为什么在这次突厥来袭之前,没有一个人敢跟朕说征高句丽不合军心民心的事?为什么连你号称直言敢谏的王世充,也没有跟朕提过?”
王世充抬起头,正色道:“因为在微臣看来,征高句丽是必须要进行的事情,本就不应该半途而废,我****大隋,泱泱大国,若是连一个小小的高句丽都不能臣服,又怎么可能让四夷畏威而怀德呢?”
杨广勾了勾嘴角:“可是,这回连突厥都看出了大隋的虚弱,竟然敢提四十万大军袭击朕,朕在雁门孤立无援的时候,你可知道朕的心中,有多悲凉吗?”
王世充摇了摇头,朗声道:“陛下,恕臣斗胆直言,并不是说我们打高句丽才引得突厥起了叛心,恰恰是因为我们不打高句丽,突厥人才会有这心思的,所以微臣坚持以为,高句丽,必须要坚持继续打下去,打到他们灭国,投降为止!”
杨广的双眼一亮,急问道:“此话怎讲?”
王世充正色道:“突厥在启民可汗的时候一向恭顺,就是在我们一征高句丽时,始毕可汗也答应发兵来援,虽然最后没有成行,但起码是不敢公开地跟大隋作对的,他就是看到了我们三次征伐高句丽未竟全功,这才起了歹心,以为我们大隋软弱可欺,所以才定下毒计,想要偷袭天子。”
杨广咬牙切齿地说道:“若不是天下大乱,各路兵马不至,朕又怎么会起了这个心思,去借什么突厥兵征高句丽呢!”
王世充点了点头:“国内确实是有些盗匪,但还不至于江山不稳,经过这两年的奋战,光是微臣消灭的叛军前后相加就有三四十万,其他的如山东的张须陀,河北杨义臣,关中屈突通,还有并州的李渊等将军,战绩也不在微臣之下,经过这样的打击,各地的反贼已经渐渐地给平定了下去,至少,是不能在原来起兵闹事的地方呆下去了,成为流寇,这就注定了不成大器,迟早要给各地官军所灭。”
杨广微微一愣:“流寇不是最让朝廷头疼的吗?怎么王爱卿说来,如此轻松?”
王世充微微一笑:“如果是朝廷权威不在,军力不强,各地州郡给流寇一攻就破,开仓放粮,那可以让反贼们很快地集结起大军,就象杨玄感那样,他能在旬月之内有十万之众,他的那个贵族身份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他在洛阳开仓放粮了。才会有大量的民众投奔。”
杨广冷冷地“哼”了一声,声音里透出一股子杀气:“看起来天下人还是太多了,才会给各路反贼所利用,朕看不需要这么多人嘛。”
王世充的心中一凛,杨广这话即使让他听来,也毛骨悚然,作为君王,说出这样的话,实在是够******的了,这让杨广再次刷新了他心中的下限,不过他的脸上却挂着笑容:“陛下所言极是,天下承平已久,人口众多,粮食不够吃了,这才会有这次的动乱,与陛下征高句丽本无关系,象前代的汉朝,到了人口达一千万户左右的时候,不也是天下大乱,改朝换代吗?他们当时也没打高句丽吧。”(未完待续。)
王世充勾了勾嘴角,说道:“听说这回只要斩首立功的,被录事参军记录在案的人,都可以无官者直升六品官,就算不是实官,也会发给相当于六品的爵位,也亏得这样的重赏,才让杨广渡过了这回雁门之围,不过杨广的家底我清楚,别说现在的乱世他已经拿不出这笔钱了,就算拿得出,以他这小气的个性,宁予友邦,不给子民,也是绝对不肯花的。”
魏征点了点头:“主公是不是又有什么主意了?”
王世充笑道:“是的,这回如果赏格不兑现,那杨广得罪的就不是普通的府兵了,而是他身边最亲近的骁果禁卫,要是连骁果军都对杨广失去了信任,那杨广的小命,就随时可取啦。玄成,我已经想到了好办法,能让杨广既驱逐萧禹,又失信于骁果,两样一起来,他的这个皇位,坐不了多久了。”
魏征勾了勾嘴角,正要再说话,却只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二人收住了对话,看向来者,只见一个绿衣御史骑着马飞奔而来,而几个骑兵护卫,紧紧地跟着他,他看着这个御史背上背着的黄色绢帛,沉声道:“来者何人?”
那御史翻身下马,沉声道:“圣谕,江都郡丞,右羽卫将军王世充,即刻随本使前往东都面圣!”
王世充微微一笑,在箭楼上就跪了下来:“臣王世充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东都,两仪殿,杨广终于换回了一身轻便透气的黄色丝绸龙袍,靠在他的大椅之上,这个高背翡翠椅,还是宇文恺活着的时候为他打造的,这种高背靠椅,能让原来习惯了席地而坐或者盘膝而坐的杨广,觉得更加地舒服,翠玉的清凉,顺着他的脖颈处游走于他全身的经脉之中,这让杨广说不出地舒服,可是一想到在雁门所受的屈辱与不快,他的脸色又阴沉了下来。
王世充垂首而立,一身紫袍文官的打扮,站在大案的前面,三个聋哑卫士站在杨广的身后,六只眼睛炯炯有神,直视王世充。
杨广缓缓地睁开了眼睛,长长地叹了口气:“王爱卿,这回朕很后悔没有把你带在身边,若是有你在,又怎么会有雁门之围呢?”
王世充摇了摇头,诚惶诚恐地说道:“陛下,这回是突厥人狼子野心,早有谋划,事先就连宇文大将军和裴尚书都没有听到半点风声,四十万大军,调度竟然如此顺利,情报隐藏得如此之好,就是换了微臣前往,也是没有办法啊。”
杨广坐直了身子,眼中冷芒一闪,刺得王世充也是神色一凛:“好了,王爱卿,这回朕可不想听你的漂亮话,以前朕就是听这些奉承话太多,对局势的判断,都飘飘然了,为什么在这次突厥来袭之前,没有一个人敢跟朕说征高句丽不合军心民心的事?为什么连你号称直言敢谏的王世充,也没有跟朕提过?”
王世充抬起头,正色道:“因为在微臣看来,征高句丽是必须要进行的事情,本就不应该半途而废,我****大隋,泱泱大国,若是连一个小小的高句丽都不能臣服,又怎么可能让四夷畏威而怀德呢?”
杨广勾了勾嘴角:“可是,这回连突厥都看出了大隋的虚弱,竟然敢提四十万大军袭击朕,朕在雁门孤立无援的时候,你可知道朕的心中,有多悲凉吗?”
王世充摇了摇头,朗声道:“陛下,恕臣斗胆直言,并不是说我们打高句丽才引得突厥起了叛心,恰恰是因为我们不打高句丽,突厥人才会有这心思的,所以微臣坚持以为,高句丽,必须要坚持继续打下去,打到他们灭国,投降为止!”
杨广的双眼一亮,急问道:“此话怎讲?”
王世充正色道:“突厥在启民可汗的时候一向恭顺,就是在我们一征高句丽时,始毕可汗也答应发兵来援,虽然最后没有成行,但起码是不敢公开地跟大隋作对的,他就是看到了我们三次征伐高句丽未竟全功,这才起了歹心,以为我们大隋软弱可欺,所以才定下毒计,想要偷袭天子。”
杨广咬牙切齿地说道:“若不是天下大乱,各路兵马不至,朕又怎么会起了这个心思,去借什么突厥兵征高句丽呢!”
王世充点了点头:“国内确实是有些盗匪,但还不至于江山不稳,经过这两年的奋战,光是微臣消灭的叛军前后相加就有三四十万,其他的如山东的张须陀,河北杨义臣,关中屈突通,还有并州的李渊等将军,战绩也不在微臣之下,经过这样的打击,各地的反贼已经渐渐地给平定了下去,至少,是不能在原来起兵闹事的地方呆下去了,成为流寇,这就注定了不成大器,迟早要给各地官军所灭。”
杨广微微一愣:“流寇不是最让朝廷头疼的吗?怎么王爱卿说来,如此轻松?”
王世充微微一笑:“如果是朝廷权威不在,军力不强,各地州郡给流寇一攻就破,开仓放粮,那可以让反贼们很快地集结起大军,就象杨玄感那样,他能在旬月之内有十万之众,他的那个贵族身份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他在洛阳开仓放粮了。才会有大量的民众投奔。”
杨广冷冷地“哼”了一声,声音里透出一股子杀气:“看起来天下人还是太多了,才会给各路反贼所利用,朕看不需要这么多人嘛。”
王世充的心中一凛,杨广这话即使让他听来,也毛骨悚然,作为君王,说出这样的话,实在是够******的了,这让杨广再次刷新了他心中的下限,不过他的脸上却挂着笑容:“陛下所言极是,天下承平已久,人口众多,粮食不够吃了,这才会有这次的动乱,与陛下征高句丽本无关系,象前代的汉朝,到了人口达一千万户左右的时候,不也是天下大乱,改朝换代吗?他们当时也没打高句丽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