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东北小强高句丽(三)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可是现在的高句丽已经不是当年落后弱小的萁子朝鲜可比。冯弘最终自己掉了脑袋,白白地送给高句丽几万户来自中原的人口,也让长寿王时期的高句丽人口增加到了九万户,从此高句丽的可战之兵终于可以出动到几万人的数量了,比起以前几千人规模的那种村长打架级别,那是提高得不知到哪里去。
出使南朝的冯盎祖父因此变成了南漂一族,最后被打发到岭南与蛮夷为伍,高句丽却也趁此良机吞并了整个辽东半岛。
长寿王很清楚北魏的强大,没有冲动到和新生的北魏政权一较高下的地步,转而继续向南方收拾百济,经过长期的战争夺取了百济最重要的汉江流域一带,百济的势力退缩到了沿海地区,自此成为朝鲜半岛三国中最弱的一方。
长寿王去世以后,高句丽的这轮扩张告一段落,这次扩张中,高句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利用了中原大乱的良机,一举夺取了整个辽东半岛,向南也控制了朝鲜半岛上的汉江流域,成为了东北地区无可争议的一大强国。
当时的中原,无论南朝还是北朝,都向高句丽派出使者,承认了他们对于辽东和朝鲜半岛的统治权。
可惜花无百日红,长寿王之后,一连几任的高句丽王都是无能之辈,国家后来还陷入了内乱之中,甚至连名义上臣服于高句丽的百济与新罗也开始蠢蠢欲动,结成了同盟,共同对付高句丽,夺回了汉江流域。
可是这一过程就相当于朝鲜版的三国演义,百济在战争中出力最多,结果汉江流域却反而落到了新罗之手。
百济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新百联盟破裂,三国之间连年混战,总体上来说,高句丽仍然是瘦死骆驼比马大。是朝鲜三国中最强的一极,占据着萨水以北,辽水以东的广大地区,连强悍的游牧民族契丹和靺鞨(女真的前身。音勿吉)也都是高句丽的仆从部落,有战事时都要派兵助战。
一直到了开皇十年的时候,高句丽的婴阳王高元继位,此人也就是现在的高丽国王,自隋朝建立以来。历代高句丽王都继续奉行对隋朝的恭顺政策,每年进贡的使者从来没有断过,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一直持续到隋朝开皇九年的灭陈之战。
婴阳王高元刚继位时就目睹了强大的南陈在隋军的全线攻击下,是如何地不堪一击,迅速崩溃的。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憾,于是开始广积粮草,扩充军队,准备抵御隋军的入侵,而隋朝派向高句丽回访的使者,都被高句丽人安排在空无一人的馆舍里。不让他们上街察看高句丽的风土人情,象防贼一样地防着,每次一递完国书就匆匆地把使者打发回去。
不仅如此,两个月前,高句丽的边将向着隋朝的营州(辽西一带)发动了试探性的攻击,虽然这次攻击被营州刺史韦世冲(曾任南宁州总管的那位,也是个打仗有两把刷子,但喜欢纵兵掳掠的主儿)很轻松地击退,但高句丽敢于越国辽水,主动进攻隋朝。却是几百年来的第一次。
王世充一口讲到这里,心中也开始渐渐地明白,高句丽只怕也是听到了什么隋朝即将与突厥全面大战的风声,纵观这个国家的发家史。一向是趁着中原内乱或者是与北方的游牧帝国大战,无力分兵东顾的时候,趁机蚕食山海关外的地盘,这一次看起来又是想故伎重演了。
杨坚应该是从这个看似寻常的边境冲突中看出了高句丽的野心,决心在与突厥决战前先狠狠地收拾一下这个东北小强,让它在与突厥的大战中不敢打什么歪心思。一言以蔽之,这是一着保障侧翼的战略布局。
杨坚一边听着,一边不停地抚着自己的胡子,而高熲等人也是目中光芒闪烁不定,看得出他们也是在利用这个时机对杨坚的心思进行着揣测,等到王世充说完后,杨坚点了点头:“王员外,你可知道现在高句丽的实力如何?”
王世充迅速地在心里计算了一下,开口道:“长寿王高琏时期的九万户是他们近两百年前的人口了,这两百年来高句丽一直占据着辽东半岛,又夺取了汉江流域,国内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或者是灾荒。
臣在经商之时,跟高句丽商人也有些往来,听说高句丽现在的人口应该已有四五十万户,顶得上我国的一个大州了,带甲之士也不下十万,若是全面总动员的话,加上契丹和靺鞨前来助战的骑兵,可以出动步骑二十万,再也不是汉武帝时期那个随便征个五万刑徒就能灭的软杮子。”
杨坚转向了高熲:“高仆射,以你打听的情报,王员外说的是否准确呢?”
高熲神情严肃,说道:“陛下,不仅如此,从辽西的营州出发,渡辽水,出柳城,过白狼塞,进入高句丽的腹地,一直到辽东城下,足有一千余里,基本上没有道路,全是在荒野之中,若逢雨季,则会变成大片泽国,后勤补给会出大问题,如果东莱出发,渡海攻击高句丽的话,海上风急浪大,十有八九会遇上风暴,片板不还,所以臣以为,高句丽实力强大,非三十万大军征伐不可,而且后勤的补给会出大问题,还是威逼高句丽王遣使称臣的好,勿要轻动刀兵。”
杨坚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悦,正要开口,杨素却高声道:“臣以为,高仆射的看法似有不妥,高句丽是必须要狠狠教训一顿的。”
杨坚“哦”了一声:“爱卿请说说理由。”
杨素不慌不忙地说道:“说到底了还是生活方式的原因,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生,除非想要入主中原,不然就是占了汉人的耕地,也不能拿来放牧,最后还是得退回。就算他们想入主中原,也会象原来的鲜卑人一样,最终被我们汉人同化。
反过来我们汉人也很难去占领北方的草原,同样是因为生活方式的原因,就算象长孙晟一直提议的那样建城开田,一步步地把长城外推到大漠一线,那也需要上百年的不断经营,没那么容易的。
所以对付北方的草原狼,其实现在这种以夷制夷,扶持一下听我们话的首领。这种羁縻策略是最好的,成本也最低
但高句丽不一样,他们同样是用中原的制度,农耕为本。
陛下,刚才王员外说得很好,只要中原一出乱子,他们就会趁机蚕食汉土,与草原狼那种抢了人口后退回大漠的强盗打法不一样,他们不仅要人,还要土地,辽东之地就是这样逐渐给他们吞下去的。
所以对我们汉人来说,无论是匈奴、鲜卑还是突厥都是可以控制的癣芥之患,而这高句丽是想稳扎稳打,一举灭我华夏的心腹大患,绝对不能让他们发展起来。
就算是我们今天的汉家天下,当年也不过是从中原河南和关中一带慢慢发展起来的,从夏到周,几千年的时间不断地吞并周围的弱小部落,将之融合,才成了我们今天这么大的国家。
这次他们进攻辽西就是一次试探,时机也正好选在我朝准备大战突厥的时候。如果现在我朝的反应软弱了,或者是将来败于突厥之手,那高句丽就很可能会真的起大军,趁机夺取辽西的土地。一旦营州失守,高句丽就象对辽东那样,对此地大批移民,我朝再想夺回来就费力了。”(未完待续。)
可是现在的高句丽已经不是当年落后弱小的萁子朝鲜可比。冯弘最终自己掉了脑袋,白白地送给高句丽几万户来自中原的人口,也让长寿王时期的高句丽人口增加到了九万户,从此高句丽的可战之兵终于可以出动到几万人的数量了,比起以前几千人规模的那种村长打架级别,那是提高得不知到哪里去。
出使南朝的冯盎祖父因此变成了南漂一族,最后被打发到岭南与蛮夷为伍,高句丽却也趁此良机吞并了整个辽东半岛。
长寿王很清楚北魏的强大,没有冲动到和新生的北魏政权一较高下的地步,转而继续向南方收拾百济,经过长期的战争夺取了百济最重要的汉江流域一带,百济的势力退缩到了沿海地区,自此成为朝鲜半岛三国中最弱的一方。
长寿王去世以后,高句丽的这轮扩张告一段落,这次扩张中,高句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利用了中原大乱的良机,一举夺取了整个辽东半岛,向南也控制了朝鲜半岛上的汉江流域,成为了东北地区无可争议的一大强国。
当时的中原,无论南朝还是北朝,都向高句丽派出使者,承认了他们对于辽东和朝鲜半岛的统治权。
可惜花无百日红,长寿王之后,一连几任的高句丽王都是无能之辈,国家后来还陷入了内乱之中,甚至连名义上臣服于高句丽的百济与新罗也开始蠢蠢欲动,结成了同盟,共同对付高句丽,夺回了汉江流域。
可是这一过程就相当于朝鲜版的三国演义,百济在战争中出力最多,结果汉江流域却反而落到了新罗之手。
百济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新百联盟破裂,三国之间连年混战,总体上来说,高句丽仍然是瘦死骆驼比马大。是朝鲜三国中最强的一极,占据着萨水以北,辽水以东的广大地区,连强悍的游牧民族契丹和靺鞨(女真的前身。音勿吉)也都是高句丽的仆从部落,有战事时都要派兵助战。
一直到了开皇十年的时候,高句丽的婴阳王高元继位,此人也就是现在的高丽国王,自隋朝建立以来。历代高句丽王都继续奉行对隋朝的恭顺政策,每年进贡的使者从来没有断过,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一直持续到隋朝开皇九年的灭陈之战。
婴阳王高元刚继位时就目睹了强大的南陈在隋军的全线攻击下,是如何地不堪一击,迅速崩溃的。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憾,于是开始广积粮草,扩充军队,准备抵御隋军的入侵,而隋朝派向高句丽回访的使者,都被高句丽人安排在空无一人的馆舍里。不让他们上街察看高句丽的风土人情,象防贼一样地防着,每次一递完国书就匆匆地把使者打发回去。
不仅如此,两个月前,高句丽的边将向着隋朝的营州(辽西一带)发动了试探性的攻击,虽然这次攻击被营州刺史韦世冲(曾任南宁州总管的那位,也是个打仗有两把刷子,但喜欢纵兵掳掠的主儿)很轻松地击退,但高句丽敢于越国辽水,主动进攻隋朝。却是几百年来的第一次。
王世充一口讲到这里,心中也开始渐渐地明白,高句丽只怕也是听到了什么隋朝即将与突厥全面大战的风声,纵观这个国家的发家史。一向是趁着中原内乱或者是与北方的游牧帝国大战,无力分兵东顾的时候,趁机蚕食山海关外的地盘,这一次看起来又是想故伎重演了。
杨坚应该是从这个看似寻常的边境冲突中看出了高句丽的野心,决心在与突厥决战前先狠狠地收拾一下这个东北小强,让它在与突厥的大战中不敢打什么歪心思。一言以蔽之,这是一着保障侧翼的战略布局。
杨坚一边听着,一边不停地抚着自己的胡子,而高熲等人也是目中光芒闪烁不定,看得出他们也是在利用这个时机对杨坚的心思进行着揣测,等到王世充说完后,杨坚点了点头:“王员外,你可知道现在高句丽的实力如何?”
王世充迅速地在心里计算了一下,开口道:“长寿王高琏时期的九万户是他们近两百年前的人口了,这两百年来高句丽一直占据着辽东半岛,又夺取了汉江流域,国内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或者是灾荒。
臣在经商之时,跟高句丽商人也有些往来,听说高句丽现在的人口应该已有四五十万户,顶得上我国的一个大州了,带甲之士也不下十万,若是全面总动员的话,加上契丹和靺鞨前来助战的骑兵,可以出动步骑二十万,再也不是汉武帝时期那个随便征个五万刑徒就能灭的软杮子。”
杨坚转向了高熲:“高仆射,以你打听的情报,王员外说的是否准确呢?”
高熲神情严肃,说道:“陛下,不仅如此,从辽西的营州出发,渡辽水,出柳城,过白狼塞,进入高句丽的腹地,一直到辽东城下,足有一千余里,基本上没有道路,全是在荒野之中,若逢雨季,则会变成大片泽国,后勤补给会出大问题,如果东莱出发,渡海攻击高句丽的话,海上风急浪大,十有八九会遇上风暴,片板不还,所以臣以为,高句丽实力强大,非三十万大军征伐不可,而且后勤的补给会出大问题,还是威逼高句丽王遣使称臣的好,勿要轻动刀兵。”
杨坚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悦,正要开口,杨素却高声道:“臣以为,高仆射的看法似有不妥,高句丽是必须要狠狠教训一顿的。”
杨坚“哦”了一声:“爱卿请说说理由。”
杨素不慌不忙地说道:“说到底了还是生活方式的原因,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生,除非想要入主中原,不然就是占了汉人的耕地,也不能拿来放牧,最后还是得退回。就算他们想入主中原,也会象原来的鲜卑人一样,最终被我们汉人同化。
反过来我们汉人也很难去占领北方的草原,同样是因为生活方式的原因,就算象长孙晟一直提议的那样建城开田,一步步地把长城外推到大漠一线,那也需要上百年的不断经营,没那么容易的。
所以对付北方的草原狼,其实现在这种以夷制夷,扶持一下听我们话的首领。这种羁縻策略是最好的,成本也最低
但高句丽不一样,他们同样是用中原的制度,农耕为本。
陛下,刚才王员外说得很好,只要中原一出乱子,他们就会趁机蚕食汉土,与草原狼那种抢了人口后退回大漠的强盗打法不一样,他们不仅要人,还要土地,辽东之地就是这样逐渐给他们吞下去的。
所以对我们汉人来说,无论是匈奴、鲜卑还是突厥都是可以控制的癣芥之患,而这高句丽是想稳扎稳打,一举灭我华夏的心腹大患,绝对不能让他们发展起来。
就算是我们今天的汉家天下,当年也不过是从中原河南和关中一带慢慢发展起来的,从夏到周,几千年的时间不断地吞并周围的弱小部落,将之融合,才成了我们今天这么大的国家。
这次他们进攻辽西就是一次试探,时机也正好选在我朝准备大战突厥的时候。如果现在我朝的反应软弱了,或者是将来败于突厥之手,那高句丽就很可能会真的起大军,趁机夺取辽西的土地。一旦营州失守,高句丽就象对辽东那样,对此地大批移民,我朝再想夺回来就费力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