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宜城之战上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甲申之变后,京师倾覆,时吴三桂拥辽军四万人,高第拥关门之兵一万,乡勇三万众,两人身边还有大量放弃关外土地,一起随着军队撤入关内的辽地官绅、百姓。
他们被困在永平府一隅之地,钱不足以养兵,粮不足以养民,处于顺、清两大势力的夹击之间,想要继续效忠大明,已经不太现实。
吴三桂,高第能做的也就是在顺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时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兄吴三凤早已降清,这就使得吴三桂与清廷之间,存在一股暧昧关系。
明、清在辽东拉锯二十多年,军队之间存在着血仇,但这么多年之中,又不断有曾经的同袍,投降了清军,转过来与明军作战。
不仅是吴三桂,辽镇上下,在面对这些旧时同袍,亲属时,也同样存在一层暧昧关系。
奴首便利用这层关系,先后命人至书招降,但此时吴三桂回旋余地尚大,便没有接受,但也没有断绝往来,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甲申之后,同吴三桂一起参与过辽东战事的唐通、白广恩迅速归降大顺,并且获得高位,大顺朝颇有一统天下之势,吴三桂看见比他兵力还要少的唐通都能跻身大顺新贵之列,心里遂即动意。
对于辽镇而言,满清毕竟是异族,而大顺则同文同种,比较容易接受,出面招降的唐通,又“盛夸自成礼贤,啖以父子封候”,这对吴三桂吸引甚大,遂即于高第一起接受大顺招降。
三月间,吴三桂、高第前往北京,接受李自成的召见,沿途张贴告示“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可见吴三桂是真心要归降大顺。
如果事情进展顺利,今后的历史可能就会改写,基本没有满清什么事儿,但就在吴军行至河北玉田县时,一个匆匆从北京逃出的吴府下人,却改变了历史。
历史上,对于吴三桂突然改变主意,有三种说法,其一,张怡《謏闻续笔》记载,“吴三桂闻其父大将军襄为所系,锁饷二十万,乃惊曰:此诱我,剪所忌尔。乃摔兵还。”
其二,彭孙贻《平寇志》记载,“吴三桂遇父襄苍头与一姬连骑东奔,惊问之,苍头与姬私通,乘乱窃逃,诡对三桂曰:老将军被收,一门皆为齿,独与姬得脱,东归报将军,将军速为计。”
其三,便是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冲冠一怒为红颜”。
三种情况无法考证,但吴三桂投顺,本就是为了扩张自己的利益,只是北京传来的消息,让他心声疑虑,怀疑李自成要对他不利,才临时改变了决定。
有人说,吴三桂投清,是因为家人被杀,爱妾被强占,借兵为崇祯报仇,将吴三桂描绘成一个,有情有义,又心怀故国的悲情英雄,但作者则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为自身利益考虑的军阀而已。
他在怀疑李自成将对他不利之时,立马夺回山海关,而是人都知道,仅靠山海关一地,根本不能与大顺抗衡,所以他在夺关之初,就已经决定投降清廷。
吴三桂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做出这么快的应变,下这么大的决心,也足见他与清廷之间的关系,本就十分不凡。
李自成统率大军前往山海关时,身边带着其父吴襄,以及大明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晋王,想要靠着父子亲情,君臣之义来使吴三桂回心转意,但吴三桂却任然坚持降清。
这会儿,吴襄可还没死了,可见吴三桂根本不怎么在乎家人的性命,何况陈圆圆一个小妾呼?
此后一片石之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着为先帝报仇的旗号,还声称“终生不与明朝为敌”,那就更是笑谈。
吴三桂心里若是有明朝,金声恒反正的时候,他不反,李成栋反正的时候,他不反,姜襄反正的时候,他不反,李定国两阙名王的时候他不反,永历帝给他写那么多信时,他不反,偏偏等到大明以亡,大清入关三十年了才反,他不过就是一个军阀而已。
吴三桂投清,还是看重了多尔衮那句“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
献关之事,历史上多提吴三桂,却很少提及高第,吴三桂那时为辽东总兵,平西伯,手上四万辽军,高第为关门总兵,手中亦有兵马一万,乡勇三万,实力也并不算太弱。
两人一起献关,但待遇却天差地别,吴三桂做了平西王,他仍命为山海关总兵,九月清世祖福临入关,高第率部谒驾,之后调任守河南开归,但依然还是总兵。
这几年来,无论是明朝还是清廷,爵位都变得有些不太值钱,清军南侵时,仅江北四镇,就投降了四十多员总兵,真是总兵多如狗,总督满地走,这让高第异常失落。
这次阿济格攻打湖广,将他从开归调到帐下听用,他见到吴三桂已然成为汉贼第一人,心中难免更加挫败。
高第见他与吴三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就连手下士卒都颇有怨言,使得高第升起来争强好胜之感。
他自觉与吴三桂没有什么差距,凭什么吴三桂能够封王,而他就只能做绿营总兵呢?
恰好此时阿济格命他南下劫掠,抓捕百姓攻城,他遂即欣然前往。
劫掠可是一个好活计,起初高第不仅完成了阿济格之命,俘获了数万百姓送到清营,他本人也得到了阿济格的奖赏,而且手下人马也在劫掠中获得了无限的好处,但随着一支明朝军队进驻承天府城,百姓纷纷南逃,或者入城避祸,却使得他再难有什么收获。
前些日,阿济格已经派人来催,之前抓捕的百姓,在攻城之中死伤殆尽,让他立马在送几万人去襄阳。
这时在乡野之间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人烟,高第根本无法抓捕数万百姓,送去清营,情急之下,他只得领兵攻击承天府,但没想到守将十分厉害,他进攻几次都以失败告终,这让他十分苦恼,但又没有办法,只能在宜城里喝着闷酒。
这天清晨,高第正搂着劫来的女子喝酒,有外围巡哨士兵却跑来报告高第,南面数里外发现一支一千人左右的明军,高第闻讯不禁将酒杯往桌上重重一拍,又将怀里的女子狠狠推到一旁,怒道:“匹夫欺我太甚!本将不去打他,居然自己找上门来,真是岂有此理。”
(感谢熙宁十年秋的月票,书名的灵感来自你哟,感谢悦冻窝芯的打赏)
甲申之变后,京师倾覆,时吴三桂拥辽军四万人,高第拥关门之兵一万,乡勇三万众,两人身边还有大量放弃关外土地,一起随着军队撤入关内的辽地官绅、百姓。
他们被困在永平府一隅之地,钱不足以养兵,粮不足以养民,处于顺、清两大势力的夹击之间,想要继续效忠大明,已经不太现实。
吴三桂,高第能做的也就是在顺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时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兄吴三凤早已降清,这就使得吴三桂与清廷之间,存在一股暧昧关系。
明、清在辽东拉锯二十多年,军队之间存在着血仇,但这么多年之中,又不断有曾经的同袍,投降了清军,转过来与明军作战。
不仅是吴三桂,辽镇上下,在面对这些旧时同袍,亲属时,也同样存在一层暧昧关系。
奴首便利用这层关系,先后命人至书招降,但此时吴三桂回旋余地尚大,便没有接受,但也没有断绝往来,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甲申之后,同吴三桂一起参与过辽东战事的唐通、白广恩迅速归降大顺,并且获得高位,大顺朝颇有一统天下之势,吴三桂看见比他兵力还要少的唐通都能跻身大顺新贵之列,心里遂即动意。
对于辽镇而言,满清毕竟是异族,而大顺则同文同种,比较容易接受,出面招降的唐通,又“盛夸自成礼贤,啖以父子封候”,这对吴三桂吸引甚大,遂即于高第一起接受大顺招降。
三月间,吴三桂、高第前往北京,接受李自成的召见,沿途张贴告示“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可见吴三桂是真心要归降大顺。
如果事情进展顺利,今后的历史可能就会改写,基本没有满清什么事儿,但就在吴军行至河北玉田县时,一个匆匆从北京逃出的吴府下人,却改变了历史。
历史上,对于吴三桂突然改变主意,有三种说法,其一,张怡《謏闻续笔》记载,“吴三桂闻其父大将军襄为所系,锁饷二十万,乃惊曰:此诱我,剪所忌尔。乃摔兵还。”
其二,彭孙贻《平寇志》记载,“吴三桂遇父襄苍头与一姬连骑东奔,惊问之,苍头与姬私通,乘乱窃逃,诡对三桂曰:老将军被收,一门皆为齿,独与姬得脱,东归报将军,将军速为计。”
其三,便是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冲冠一怒为红颜”。
三种情况无法考证,但吴三桂投顺,本就是为了扩张自己的利益,只是北京传来的消息,让他心声疑虑,怀疑李自成要对他不利,才临时改变了决定。
有人说,吴三桂投清,是因为家人被杀,爱妾被强占,借兵为崇祯报仇,将吴三桂描绘成一个,有情有义,又心怀故国的悲情英雄,但作者则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为自身利益考虑的军阀而已。
他在怀疑李自成将对他不利之时,立马夺回山海关,而是人都知道,仅靠山海关一地,根本不能与大顺抗衡,所以他在夺关之初,就已经决定投降清廷。
吴三桂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做出这么快的应变,下这么大的决心,也足见他与清廷之间的关系,本就十分不凡。
李自成统率大军前往山海关时,身边带着其父吴襄,以及大明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晋王,想要靠着父子亲情,君臣之义来使吴三桂回心转意,但吴三桂却任然坚持降清。
这会儿,吴襄可还没死了,可见吴三桂根本不怎么在乎家人的性命,何况陈圆圆一个小妾呼?
此后一片石之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着为先帝报仇的旗号,还声称“终生不与明朝为敌”,那就更是笑谈。
吴三桂心里若是有明朝,金声恒反正的时候,他不反,李成栋反正的时候,他不反,姜襄反正的时候,他不反,李定国两阙名王的时候他不反,永历帝给他写那么多信时,他不反,偏偏等到大明以亡,大清入关三十年了才反,他不过就是一个军阀而已。
吴三桂投清,还是看重了多尔衮那句“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
献关之事,历史上多提吴三桂,却很少提及高第,吴三桂那时为辽东总兵,平西伯,手上四万辽军,高第为关门总兵,手中亦有兵马一万,乡勇三万,实力也并不算太弱。
两人一起献关,但待遇却天差地别,吴三桂做了平西王,他仍命为山海关总兵,九月清世祖福临入关,高第率部谒驾,之后调任守河南开归,但依然还是总兵。
这几年来,无论是明朝还是清廷,爵位都变得有些不太值钱,清军南侵时,仅江北四镇,就投降了四十多员总兵,真是总兵多如狗,总督满地走,这让高第异常失落。
这次阿济格攻打湖广,将他从开归调到帐下听用,他见到吴三桂已然成为汉贼第一人,心中难免更加挫败。
高第见他与吴三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就连手下士卒都颇有怨言,使得高第升起来争强好胜之感。
他自觉与吴三桂没有什么差距,凭什么吴三桂能够封王,而他就只能做绿营总兵呢?
恰好此时阿济格命他南下劫掠,抓捕百姓攻城,他遂即欣然前往。
劫掠可是一个好活计,起初高第不仅完成了阿济格之命,俘获了数万百姓送到清营,他本人也得到了阿济格的奖赏,而且手下人马也在劫掠中获得了无限的好处,但随着一支明朝军队进驻承天府城,百姓纷纷南逃,或者入城避祸,却使得他再难有什么收获。
前些日,阿济格已经派人来催,之前抓捕的百姓,在攻城之中死伤殆尽,让他立马在送几万人去襄阳。
这时在乡野之间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人烟,高第根本无法抓捕数万百姓,送去清营,情急之下,他只得领兵攻击承天府,但没想到守将十分厉害,他进攻几次都以失败告终,这让他十分苦恼,但又没有办法,只能在宜城里喝着闷酒。
这天清晨,高第正搂着劫来的女子喝酒,有外围巡哨士兵却跑来报告高第,南面数里外发现一支一千人左右的明军,高第闻讯不禁将酒杯往桌上重重一拍,又将怀里的女子狠狠推到一旁,怒道:“匹夫欺我太甚!本将不去打他,居然自己找上门来,真是岂有此理。”
(感谢熙宁十年秋的月票,书名的灵感来自你哟,感谢悦冻窝芯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