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第140章 战场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吴畏终于还是没有和蓝晓田一起回通化去,而是准备带队返回辽阳城。
他这样做倒不是舍不得曾经并肩战斗过的三十一师官兵,无论这个师的高级军官们有什么问题,三十一师的基层官兵们都用自己的鲜血和勇气洗刷掉了曾经战败的耻辱。
蓝晓田说得对,吴畏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不可能继续带特务营,甚至二十八师都不太可能放得下他,除非王启年给他让位子。
一个中校营长还能说得过去,要是再闹个少将团长就成笑话了。
吴畏虽然舍不得一手建成的特务营,也知道铁打营盘流水兵的道理,辽阳城中曾经与自己并肩作战的那些人注定了会和自己擦肩而过,各奔东西。
所以他选择回辽阳,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应该回到哪里去,给所有人一个交待,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
蓝晓田听了他的理由后就没有再作劝说。他听说了一点吴畏在辽阳城下的做法。自己一个人进行了战略推演之后,很惊讶的发现吴畏的做法虽然看起来冷酷残暴,却是唯一有可能以一支临时拼凑起来,士气低落、缺乏指挥的弱旅抵抗住来势汹汹的日军的办法。
事实也证明吴畏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以严苛的军法限制了士兵的逃亡,逼迫他们以命博命。又以残酷的手段清扫战场附近的村屯,驱除地方百姓,使得日军无法就地得到补给。最终用无数士兵和平民的鲜血与生命阻挡住了日军的脚步。
蓝晓田身为一名高级军官,自然知道战争这种事其实就是想方设法壮大自己削弱敌人,但是像吴畏这样连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和手下士兵都算计进去的办法,急切间他还真不一定想得出来,想出来也不一定能够做得到。
但是吴畏不但想到了,他也做到了,虽然这里面有特务营坚决贯彻吴畏命令的原因,但是蓝晓田仍然忍不住要想,如果自己换成吴畏,能不能比他做得更好。答案显而易见,他做不到。
吴畏的做法对参战双方的伤害都是巨大的,制定这样的战法,不但需要精密的计算,还需要冷酷的心灵,蓝晓田很怀疑吴畏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更加担心吴畏在这次大胜之后,走上完全把战争当作纯粹数字游戏的指挥风格这条路。
所以当吴畏说他要回到辽阳去面对自己造成的后果时,蓝晓田的心里隐隐松了一口气,同时又有些遗憾。吴畏能做出及时的反省,证明他不会变成战争疯子,但是同样的,国防军也很可能失去了一位不败军神。
所谓过犹不及,蓝晓田知道吴畏大年初一夜袭日军朝鲜住屯军指挥部后,在撤退的时候为了赶时间抢救伤员,把自己的小队暴露在日军的火力之下,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那之后吴畏一直在自责。
当时王启年和蓝晓田都没有对吴畏的指挥方式发表意见。
爱兵如子和慈不掌兵并不是两个互相矛盾的说法,而是指不同场合下对待士兵的态度,如果吴畏真的能够完全区分这两种态度适用的地方,那么显然前途不可估量。
第一师团的残部没那么容易肃清,江团长的警卫团散开了在鸭绿江边搜索,也抽不出兵力护送吴畏。
好在吴畏自己也有兵,而且论起实力来只强不弱,蓝晓田也不用担心吴畏返程的安全问题。
经过一夜的休整后,吴畏终于带着自己收拢的七百多辽阳守军踏上了返回的道路。
为了感谢吴畏没和自己抢功,江团长把缴获的大量牲畜和车辆都送给了吴畏,让疲惫的士兵们可以不用一路再走回去。
骑兵团的蒙古团长倒是有点舍不得就这么和吴畏分手,不过他可没办法像吴畏这样潇洒的拍拍屁股说走就走,不带走一个俘虏。
骑兵团这么老远跑过来,不捞点好处回去也对不起手下的兄弟们。
所以骑兵团长除了派一个连的骑兵护送吴畏外,还亲自赶回来和吴畏告别,千叮咛万嘱咐,让吴畏在辽阳城里等着自己回去好好喝上一口。
等到吴畏好不容易告别了怀着各种心思和自己套近乎的军官们,带着自己的士兵们开始返程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了。
有了大量的畜力车辆,还有从日军那里缴获的给养,吴畏倒也用不着急着赶路,带着士兵们慢慢走回去,一路上也好继续收拢士兵,整理建制。
吴畏在辽阳先是收容了三十一师的溃兵,然后又接收了大量的民兵,手里的士兵来源五花八门,但是自始至终,他使用的都是特务营的四连建制,保证了指挥体系的顺畅。
即使是战况最激烈的时候,吴畏手下的四个连都没有被打乱过。
但是从辽阳城下反攻开始,他的这四个连的体系就彻底完蛋了。
因为各连开始反击的位置不同,中间遇到的阻击力度也不一样,进度自然也都不同。击溃了日军阻截的防线后,整个反击过程就变成了一场马拉松比赛,被打掉了斗志的日军一门心思跑,跑到鸭绿江边就能回家,也没人再有心思组织防御。
对于国防军这边来说,则是追上就是胜利。
于是中日两军不约而同的埋头赛跑,自然建制都跑乱了。高速追击中,也没办法整理建制。
并不是所有士兵都能跑完全程,有相当多的士兵在追击中就累倒了,有人摔个跟斗都能睡着,更有一些士兵没有牺牲在辽阳城下的战场上,却累死在了追击日军的道路上。
所以吴畏带人一路行来,除了不断收容掉队的士兵外,还找到了很多战士的遗体。
这些牺牲的战士有相当一部分身上没有明显的伤痕,死因就是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突然停止运动,导致的猝死。
随着归队的士兵越来越多,战士们的遗体也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在日军步兵第一联队最后的阻击阵地上,国防军战士们的尸骨成片的躺倒在阵地前方,很多战士牺牲时还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当时二连在突破日军防线后,急着追击日军,也没有时间打扫战场,这个时候看到从前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们倒在了最后一战的战场上,很多人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哭声感染了更多的人,大家想起这一战的惨烈和战友们付出的牺牲,刚刚取得胜利后的喜悦顿时消祢干净,取而代之的是大战之后失去战友的悲伤。
吴畏终于还是没有和蓝晓田一起回通化去,而是准备带队返回辽阳城。
他这样做倒不是舍不得曾经并肩战斗过的三十一师官兵,无论这个师的高级军官们有什么问题,三十一师的基层官兵们都用自己的鲜血和勇气洗刷掉了曾经战败的耻辱。
蓝晓田说得对,吴畏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不可能继续带特务营,甚至二十八师都不太可能放得下他,除非王启年给他让位子。
一个中校营长还能说得过去,要是再闹个少将团长就成笑话了。
吴畏虽然舍不得一手建成的特务营,也知道铁打营盘流水兵的道理,辽阳城中曾经与自己并肩作战的那些人注定了会和自己擦肩而过,各奔东西。
所以他选择回辽阳,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应该回到哪里去,给所有人一个交待,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
蓝晓田听了他的理由后就没有再作劝说。他听说了一点吴畏在辽阳城下的做法。自己一个人进行了战略推演之后,很惊讶的发现吴畏的做法虽然看起来冷酷残暴,却是唯一有可能以一支临时拼凑起来,士气低落、缺乏指挥的弱旅抵抗住来势汹汹的日军的办法。
事实也证明吴畏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以严苛的军法限制了士兵的逃亡,逼迫他们以命博命。又以残酷的手段清扫战场附近的村屯,驱除地方百姓,使得日军无法就地得到补给。最终用无数士兵和平民的鲜血与生命阻挡住了日军的脚步。
蓝晓田身为一名高级军官,自然知道战争这种事其实就是想方设法壮大自己削弱敌人,但是像吴畏这样连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和手下士兵都算计进去的办法,急切间他还真不一定想得出来,想出来也不一定能够做得到。
但是吴畏不但想到了,他也做到了,虽然这里面有特务营坚决贯彻吴畏命令的原因,但是蓝晓田仍然忍不住要想,如果自己换成吴畏,能不能比他做得更好。答案显而易见,他做不到。
吴畏的做法对参战双方的伤害都是巨大的,制定这样的战法,不但需要精密的计算,还需要冷酷的心灵,蓝晓田很怀疑吴畏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更加担心吴畏在这次大胜之后,走上完全把战争当作纯粹数字游戏的指挥风格这条路。
所以当吴畏说他要回到辽阳去面对自己造成的后果时,蓝晓田的心里隐隐松了一口气,同时又有些遗憾。吴畏能做出及时的反省,证明他不会变成战争疯子,但是同样的,国防军也很可能失去了一位不败军神。
所谓过犹不及,蓝晓田知道吴畏大年初一夜袭日军朝鲜住屯军指挥部后,在撤退的时候为了赶时间抢救伤员,把自己的小队暴露在日军的火力之下,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那之后吴畏一直在自责。
当时王启年和蓝晓田都没有对吴畏的指挥方式发表意见。
爱兵如子和慈不掌兵并不是两个互相矛盾的说法,而是指不同场合下对待士兵的态度,如果吴畏真的能够完全区分这两种态度适用的地方,那么显然前途不可估量。
第一师团的残部没那么容易肃清,江团长的警卫团散开了在鸭绿江边搜索,也抽不出兵力护送吴畏。
好在吴畏自己也有兵,而且论起实力来只强不弱,蓝晓田也不用担心吴畏返程的安全问题。
经过一夜的休整后,吴畏终于带着自己收拢的七百多辽阳守军踏上了返回的道路。
为了感谢吴畏没和自己抢功,江团长把缴获的大量牲畜和车辆都送给了吴畏,让疲惫的士兵们可以不用一路再走回去。
骑兵团的蒙古团长倒是有点舍不得就这么和吴畏分手,不过他可没办法像吴畏这样潇洒的拍拍屁股说走就走,不带走一个俘虏。
骑兵团这么老远跑过来,不捞点好处回去也对不起手下的兄弟们。
所以骑兵团长除了派一个连的骑兵护送吴畏外,还亲自赶回来和吴畏告别,千叮咛万嘱咐,让吴畏在辽阳城里等着自己回去好好喝上一口。
等到吴畏好不容易告别了怀着各种心思和自己套近乎的军官们,带着自己的士兵们开始返程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了。
有了大量的畜力车辆,还有从日军那里缴获的给养,吴畏倒也用不着急着赶路,带着士兵们慢慢走回去,一路上也好继续收拢士兵,整理建制。
吴畏在辽阳先是收容了三十一师的溃兵,然后又接收了大量的民兵,手里的士兵来源五花八门,但是自始至终,他使用的都是特务营的四连建制,保证了指挥体系的顺畅。
即使是战况最激烈的时候,吴畏手下的四个连都没有被打乱过。
但是从辽阳城下反攻开始,他的这四个连的体系就彻底完蛋了。
因为各连开始反击的位置不同,中间遇到的阻击力度也不一样,进度自然也都不同。击溃了日军阻截的防线后,整个反击过程就变成了一场马拉松比赛,被打掉了斗志的日军一门心思跑,跑到鸭绿江边就能回家,也没人再有心思组织防御。
对于国防军这边来说,则是追上就是胜利。
于是中日两军不约而同的埋头赛跑,自然建制都跑乱了。高速追击中,也没办法整理建制。
并不是所有士兵都能跑完全程,有相当多的士兵在追击中就累倒了,有人摔个跟斗都能睡着,更有一些士兵没有牺牲在辽阳城下的战场上,却累死在了追击日军的道路上。
所以吴畏带人一路行来,除了不断收容掉队的士兵外,还找到了很多战士的遗体。
这些牺牲的战士有相当一部分身上没有明显的伤痕,死因就是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突然停止运动,导致的猝死。
随着归队的士兵越来越多,战士们的遗体也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在日军步兵第一联队最后的阻击阵地上,国防军战士们的尸骨成片的躺倒在阵地前方,很多战士牺牲时还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当时二连在突破日军防线后,急着追击日军,也没有时间打扫战场,这个时候看到从前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们倒在了最后一战的战场上,很多人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哭声感染了更多的人,大家想起这一战的惨烈和战友们付出的牺牲,刚刚取得胜利后的喜悦顿时消祢干净,取而代之的是大战之后失去战友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