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中华启航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001章 中华启航
就个人而言,袁世凯是这场革命的最大得利者(第二位自然是秦时竹),他不仅因为革命得以东山再起,而且因革命风风光光地成了临时政府的大总统。他是幸运的,许许多多因素成就了袁世凯“大总统”,他的幸运是既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说必然是因为他的能力以及手段,说是偶然,是因为秦时竹等人其实也掌握了克制他的手段,只是为了大局隐忍不发而已。
1912,时势选择了袁世凯。
希望天下和平安定,是老百姓的常态心理。为了更好的明天,他们愿意忍受一下,甚至做出某种牺牲,但一旦他们以为目的达到后,他们对和平安定的渴望会变得更加强烈。
“排满”是触发辛亥革命的重要因素。“驱逐鞑虏”成了同盟会政纲的头一条,说明占国民大多数的汉人,既对清廷*不满,更恨它是“异族”统治,可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人普遍接受的仅仅是狭义的民族主义而已。
事实上,辛亥革命唤醒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的愤青正是在这个环境中成长起来,中国努力寻求自己在国际上的位置,却没有相应的实力作为依托,政治家对自己国家的弱点是洞悉无疑的,因而一再的卑躬屈膝,这是患了“软骨症”的表现,而民众呢,却茫茫然不知所措,动不动“四万万民众团结起来”,自信心极度膨胀,这恰恰又是得了“臆想症”。要治理一个常态社会已经不易,何况治理的是一个扭曲的社会,岂不更是难上加难?!
辛亥革命还在进行当中,人们最关心和最担心的是皇帝不肯退位、能不能退位。在他们看来。只要皇帝退了位,一切都好办了,从此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一个敏锐的外国记者观察到:“根据我的判断,中年地中国人对目前的叛乱并不十分热心……我认识的一位先生今天对我说:‘只要皇帝肯退位,则天下太平。’我问他,‘如果他不这样做呢?’我的朋友面带愁容说,‘那么会出好些乱子’。”
退位诏书一下,许多人顿时松了一口气。在他们心中,“异族”统治已经结束,其他便无关紧要了。“以后都咱汉人之间的事,啥事都好说”。他们把“共和”仅仅理解为汉人当家作主。那么袁世凯也好,孙中山也罢,谁当大总统他们都觉得无所谓,只要不打仗,天下太平就可以。这种一味的和平心态。不仅下层有,上层也有;不仅百姓有,军队也有;不仅南方有,北方也有。社会的心理趋向,到了谁也扭转不了的地步。
秦时竹地松手与隐忍不发与这种社会心态有很大关系。在穿越者眼里,辛亥革命只不过是一个序幕,但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把这个当成了全部。所以史诗般的辛亥革命在这出波澜壮阔的演出中,仅仅唱出了“退位”这一次强音就戛然而止了。秦时竹是这次演出的忠实参与者。一个优秀的导演,一个优秀的演员,这种价值是被世人所公认的,但他还是一个优秀地编剧,这里的成功就没有为多数人所看到。当然,也难怪,这个编剧是建立在凭空多出100多年的基础上,以他超越时代的目光来参、导、编演这一巨作。其中的火候与功力自然无可匹敌。
南京临时政府地精英人物,在当时看来,也不是一流政治家,起码不是一流的权术家。他们对袁世凯并不了解(只有秦时竹等人比袁世凯更了解袁世凯自己),听到过一些不利于他的传说,内心深处颇为犹豫。清帝退位,人们对袁世凯依然不是很放心,但大势所趋。原来的犹豫心理变成了侥幸心理。“……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地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可能不好……”用温情脉脉的希望能让狼不吃羊?用劝告和鼓励能让狼改吃草?要对付狼,只有打断它的牙齿!
历史从来不缺乏明眼的旁观人,1912年,有位在东北的美国记者这么写道:“……很多人都以为袁世凯才是这个新生国家的政治代表,我的看法却是未必……秦时竹……这个东北地最高主宰比袁世凯更有能力,更有手段,也更加年轻,在他身上,我看出了中国新生的希望……虽然我对他在大好情形下不继续在军事上对北京施加压力而迷惑不解,但短短三个月,他的实力就从沈阳一地扩张为五个省,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有人可能会以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作为对比……但就我所知,他既没有洪的骄纵,也没有洪的奢华,十多年来,他从一个‘义勇军’首领成长为举足轻重地人物,依然忠实于他唯一地妻子(袁世凯有十几个妻子,在中国这是合法的),居住在一间并不气魄地屋子里(虽然他掌握着中国最庞大的工业资源),中国人固有的陋习,如赌博、酗酒、吸食鸦片,在他身上都毫无踪影,唯一的旧时代特征就是他也和别人一样留过辫子(革命的第一天他就剪除了),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出身和具体来历仍然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中国人有英雄莫问出处的传统,我试图探个究竟的努力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不得不中途放弃了,这是我目前最大的遗憾……”
“我采访过他,问他:‘……秦先生,明明你的军队在战斗力上占据优势,为什么不继续打过去,自己做大总统?……他笑笑,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告诉我,中国老百姓都希望在推翻帝制后立即天下和平,作为政治家他要考虑国民的感受,不能由着性子来……我们和袁世凯或者清廷之间的战争,说白了是中国人之间的内战,我不希望看见同胞们的血流遍原野……林肯总统不是在你们美国内战结束后说要宽宏大量地对待每一个人嘛,我没有他的能力,但他的气度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我很惊讶,他居然懂得这么多,我犹豫着要不要告诉他林肯总统在剧院遭暗杀的事情,谁知道他却说,……林肯总统在内战中犯了很多错误,但他唯一没有任何错误的是就是这句‘要宽宏大量地对待每一个人’的话,剧院里的那颗子弹让他成为了悲剧性的英雄,但我相信,他永远活在美国人民的心中,我很羡慕美国人民有这么好的总统,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中国也有同样优秀的总统……”这位记者写道,“我的眼眶湿润了,在整个中国都在追寻谁是中国的华盛顿的时,谁都在追寻做华盛顿时,秦时竹却提出了要一位林肯……”
“后来我们还谈到了中国的发展,秦先生告诉我,并希望通过我吸引广大的美国实业家前往中国投资,他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情可以跨越广阔的太平洋……”
这位记者的通讯稿在《time》杂志刊登出来,大幅标题是“一颗冉冉升起的中国政治新星:秦时竹――他想要一个林肯式的总统……”文章在美国激起了的极大反响,华侨纷纷对东北刮目相看,在他们的心中,孙中山是一个言过其实的革命家,一个过于兴奋的理想主义者,他已完成了他的任务,中国的将来,就寄托在象秦时竹这样的后起之秀身上……
2月13日,《退位诏书》颁布后的第二天,沈阳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人民日报》记载:“……天空晴明,五色旗和五星旗在迎风招展,市内张灯结彩,欢庆革命成功……
下午时分,民众进行了盛大的游行……走在最前面的是各校的学生,他们手中挥舞着‘革命万岁’、‘共和万岁’的标语和横幅……然后是兵工厂的工人,革命期间,为了前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生产枪支、弹药供应前线,保证了革命的顺利进行……接着是警察……然后是议会议员……最后是都督府卫队和政府成员,秦都督骑在马上,微笑着向各界民众致意,民众也报以热烈的掌声……等最后飞机出现时,庆祝气氛达到了最高氵朝,飞机从低空飞过,抛下花花绿绿的传单,全部是庆祝革命的祝词……
晚上,在城中校场,点燃了五颜六色的烟花,将夜空装扮地甚为美丽,整个沈阳,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第001章 中华启航
就个人而言,袁世凯是这场革命的最大得利者(第二位自然是秦时竹),他不仅因为革命得以东山再起,而且因革命风风光光地成了临时政府的大总统。他是幸运的,许许多多因素成就了袁世凯“大总统”,他的幸运是既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说必然是因为他的能力以及手段,说是偶然,是因为秦时竹等人其实也掌握了克制他的手段,只是为了大局隐忍不发而已。
1912,时势选择了袁世凯。
希望天下和平安定,是老百姓的常态心理。为了更好的明天,他们愿意忍受一下,甚至做出某种牺牲,但一旦他们以为目的达到后,他们对和平安定的渴望会变得更加强烈。
“排满”是触发辛亥革命的重要因素。“驱逐鞑虏”成了同盟会政纲的头一条,说明占国民大多数的汉人,既对清廷*不满,更恨它是“异族”统治,可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人普遍接受的仅仅是狭义的民族主义而已。
事实上,辛亥革命唤醒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的愤青正是在这个环境中成长起来,中国努力寻求自己在国际上的位置,却没有相应的实力作为依托,政治家对自己国家的弱点是洞悉无疑的,因而一再的卑躬屈膝,这是患了“软骨症”的表现,而民众呢,却茫茫然不知所措,动不动“四万万民众团结起来”,自信心极度膨胀,这恰恰又是得了“臆想症”。要治理一个常态社会已经不易,何况治理的是一个扭曲的社会,岂不更是难上加难?!
辛亥革命还在进行当中,人们最关心和最担心的是皇帝不肯退位、能不能退位。在他们看来。只要皇帝退了位,一切都好办了,从此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一个敏锐的外国记者观察到:“根据我的判断,中年地中国人对目前的叛乱并不十分热心……我认识的一位先生今天对我说:‘只要皇帝肯退位,则天下太平。’我问他,‘如果他不这样做呢?’我的朋友面带愁容说,‘那么会出好些乱子’。”
退位诏书一下,许多人顿时松了一口气。在他们心中,“异族”统治已经结束,其他便无关紧要了。“以后都咱汉人之间的事,啥事都好说”。他们把“共和”仅仅理解为汉人当家作主。那么袁世凯也好,孙中山也罢,谁当大总统他们都觉得无所谓,只要不打仗,天下太平就可以。这种一味的和平心态。不仅下层有,上层也有;不仅百姓有,军队也有;不仅南方有,北方也有。社会的心理趋向,到了谁也扭转不了的地步。
秦时竹地松手与隐忍不发与这种社会心态有很大关系。在穿越者眼里,辛亥革命只不过是一个序幕,但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把这个当成了全部。所以史诗般的辛亥革命在这出波澜壮阔的演出中,仅仅唱出了“退位”这一次强音就戛然而止了。秦时竹是这次演出的忠实参与者。一个优秀的导演,一个优秀的演员,这种价值是被世人所公认的,但他还是一个优秀地编剧,这里的成功就没有为多数人所看到。当然,也难怪,这个编剧是建立在凭空多出100多年的基础上,以他超越时代的目光来参、导、编演这一巨作。其中的火候与功力自然无可匹敌。
南京临时政府地精英人物,在当时看来,也不是一流政治家,起码不是一流的权术家。他们对袁世凯并不了解(只有秦时竹等人比袁世凯更了解袁世凯自己),听到过一些不利于他的传说,内心深处颇为犹豫。清帝退位,人们对袁世凯依然不是很放心,但大势所趋。原来的犹豫心理变成了侥幸心理。“……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地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可能不好……”用温情脉脉的希望能让狼不吃羊?用劝告和鼓励能让狼改吃草?要对付狼,只有打断它的牙齿!
历史从来不缺乏明眼的旁观人,1912年,有位在东北的美国记者这么写道:“……很多人都以为袁世凯才是这个新生国家的政治代表,我的看法却是未必……秦时竹……这个东北地最高主宰比袁世凯更有能力,更有手段,也更加年轻,在他身上,我看出了中国新生的希望……虽然我对他在大好情形下不继续在军事上对北京施加压力而迷惑不解,但短短三个月,他的实力就从沈阳一地扩张为五个省,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有人可能会以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作为对比……但就我所知,他既没有洪的骄纵,也没有洪的奢华,十多年来,他从一个‘义勇军’首领成长为举足轻重地人物,依然忠实于他唯一地妻子(袁世凯有十几个妻子,在中国这是合法的),居住在一间并不气魄地屋子里(虽然他掌握着中国最庞大的工业资源),中国人固有的陋习,如赌博、酗酒、吸食鸦片,在他身上都毫无踪影,唯一的旧时代特征就是他也和别人一样留过辫子(革命的第一天他就剪除了),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出身和具体来历仍然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中国人有英雄莫问出处的传统,我试图探个究竟的努力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不得不中途放弃了,这是我目前最大的遗憾……”
“我采访过他,问他:‘……秦先生,明明你的军队在战斗力上占据优势,为什么不继续打过去,自己做大总统?……他笑笑,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告诉我,中国老百姓都希望在推翻帝制后立即天下和平,作为政治家他要考虑国民的感受,不能由着性子来……我们和袁世凯或者清廷之间的战争,说白了是中国人之间的内战,我不希望看见同胞们的血流遍原野……林肯总统不是在你们美国内战结束后说要宽宏大量地对待每一个人嘛,我没有他的能力,但他的气度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我很惊讶,他居然懂得这么多,我犹豫着要不要告诉他林肯总统在剧院遭暗杀的事情,谁知道他却说,……林肯总统在内战中犯了很多错误,但他唯一没有任何错误的是就是这句‘要宽宏大量地对待每一个人’的话,剧院里的那颗子弹让他成为了悲剧性的英雄,但我相信,他永远活在美国人民的心中,我很羡慕美国人民有这么好的总统,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中国也有同样优秀的总统……”这位记者写道,“我的眼眶湿润了,在整个中国都在追寻谁是中国的华盛顿的时,谁都在追寻做华盛顿时,秦时竹却提出了要一位林肯……”
“后来我们还谈到了中国的发展,秦先生告诉我,并希望通过我吸引广大的美国实业家前往中国投资,他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情可以跨越广阔的太平洋……”
这位记者的通讯稿在《time》杂志刊登出来,大幅标题是“一颗冉冉升起的中国政治新星:秦时竹――他想要一个林肯式的总统……”文章在美国激起了的极大反响,华侨纷纷对东北刮目相看,在他们的心中,孙中山是一个言过其实的革命家,一个过于兴奋的理想主义者,他已完成了他的任务,中国的将来,就寄托在象秦时竹这样的后起之秀身上……
2月13日,《退位诏书》颁布后的第二天,沈阳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人民日报》记载:“……天空晴明,五色旗和五星旗在迎风招展,市内张灯结彩,欢庆革命成功……
下午时分,民众进行了盛大的游行……走在最前面的是各校的学生,他们手中挥舞着‘革命万岁’、‘共和万岁’的标语和横幅……然后是兵工厂的工人,革命期间,为了前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生产枪支、弹药供应前线,保证了革命的顺利进行……接着是警察……然后是议会议员……最后是都督府卫队和政府成员,秦都督骑在马上,微笑着向各界民众致意,民众也报以热烈的掌声……等最后飞机出现时,庆祝气氛达到了最高氵朝,飞机从低空飞过,抛下花花绿绿的传单,全部是庆祝革命的祝词……
晚上,在城中校场,点燃了五颜六色的烟花,将夜空装扮地甚为美丽,整个沈阳,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