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高仙芝升官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一十章 高仙芝升官
天宝九年的仲夏渐渐到了尾声,可也到了最艰难的日子,压迫人的暑热,热气横立在大地上,空气也变得透明流动,朱雀大街上行人稀少,连要饭的人都不想出来了.
傍晚,明德门前几个守城的士兵懒洋洋地倚靠在城墙根,不时从桶里舀一瓢水浇在自己身上,
“娘的,老子命苦,连井水也变得滚烫!”一名士兵低低地骂道:“那些官老爷可以穿皮裘抱小娇娘取暖,老子却得呆在这毒日头下,还穿这么厚重的盔甲.”
“六郎,你这话说得怪异,大暑天哪有穿皮裘取暖的?”
他身旁的一名黑胖士兵‘嗤!’地一笑,用胳膊肘拐了一拐伍长,低声嘲讽道:“我看六郎是热昏了,尽说胡话.”
伍长是个近四十岁的老兵,他嘴一撇,不屑地道:“你懂个屁,六郎说的是杨国忠,人家用冰砌墙,当然是穿皮裘抱女人.”
嘴上说着,却看见十几个黑瘦的唐军牵着马远远走来,身上的军服褴褛,那些马和他们一样瘦,脚步沉重,不停地喷着鼻息,伍长慢慢站了起来,脸上肃然起敬.
守城的唐军纷纷站起来,默默地看着这伙衣裳褴褛的唐军走进了城门,那胖士兵碰的了个钉子,心中正有气,见这十几个人不象人、鬼不象鬼的唐军走进过去,不由冲他们的背影‘呸!’了一声,“穿得这么破烂,却跑到长安来丢脸!”
伍长大步上前,狠狠地抽了他一个头皮,骂道:“混蛋!这是安西的边军,人家在打仗,你却躲在这里纳凉,亏你有脸说.”
这十几名唐军正是跋涉万里,进京送奏折的武行素一行,他们日夜奔驰,一路换马,仅一个月时间便赶到了长安.
李清嘱咐他们去见高力士,可此时正是天已黑,高力士尚在宫中未归,十几名唐军皆已疲惫之极,纷纷倒在高力士府前的几棵大树下沉沉睡去.
一直到次日天麻麻亮时,高力士的马车才终于返回府中,他这些日子也累得疲惫不堪,既要代李隆基批阅奏折,又要侍侯这位主子风花雪月,应付他为讨好贵妃而层出不穷的点子,昨日晚上,花二十万贯做成的冰宫轰然倒塌,压死了十几个太监宫女,他处理了整整一夜.
高力士在马车里昏昏欲睡,忽然被一阵吵嚷声惊醒,他吃力地坐直身子,透过车帘向外看去,只见大蓉树下横七竖八躺着十几名士兵,几名家人正在轰他们走.
“算了!由他们去,安静点不行吗?”高力士挥了挥手,“快些进府!”
这时,台阶上一名门房跑了下来,站在马车前禀报道:“老爷!他们是安西军,说是有大事找您”
‘安西军找我!’高力士念头一转,立刻醒悟,‘难道是李清不成?’
“问问他们有什么事?”
片刻,武行素被带上前,他在马车前行了军礼,从怀里取出李清的奏折,双手递了上去,“这是我家李都督给大将军的.”
高力士取过奏折,却没有看它,他再一次打量这些士兵,见他们已经纷纷从地上爬起,个个军服破烂,脸庞黑瘦,高力士眼中不由露出惊讶之色,“你们是从石国来的?”
“是!” 武行素躬身再行了一礼,“都督说事情紧急,我们不敢耽误,日夜兼程而来.”
“我知道了!”
从石国到长安何止万里,高力士心中忽然有一丝感动,他回头对家人道:“这些都是我大唐的梁柱,将他们领进府去,给他们好好吃饭、休息.”
. 一个时辰后,一辆马车从东驶来,悄悄地停在了高力士府第的后门,一名戴着竹笠中年男子飞快地下了马车,早已守侯在门前的管家立刻将他领了进去 “阿翁,你找我吗?”中年男子闪身进了书房,他取下竹笠,赫然就是被废的前太子李亨,或许是没有当太子时的患得患失,他精神却好了很多,只是脸色依旧和从前一般惨白.
他被封为东闲王,依旧住在原来的忠王府,刚开始时他不得随意外出,有专人监视他的一言一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隆基对他的监管也渐渐松了,李亨每月也能偶然偷偷外出了一两次,逛逛旧时街巷,品品酒楼茶馆,成了名副其实的闲王.
今天天刚亮,高力士突然派人来请他,说有急事相商,李亨不敢怠慢,偷偷溜了出来,此刻他平日的悠闲已经荡然无存,表情异常严肃,目光锐利,俨如从前的太子李亨.
“我知道王爷出来不易,咱们长话短说!”
高力士笑容可掬,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方才回到座位上,不紧不慢地道:“我找你其实是为广平王之事.”
“俶儿?”李亨一惊,李俶是他能否踏入大明宫,登上太上皇宝座的唯一希望,可千万别出什么事情.
正如李清在废太子时的猜想,李隆基至今也没有立新的东宫,时间是一切事务的试金石,在永王和庆王长时间未能入主东宫后,李隆基的其他儿子也纷纷将目光瞄向了那个令他们神往的殿堂,作为废太子李亨,在他悠闲的背后,也从未放弃过希望.
他的儿子,父皇曾经最看重的皇长孙,又得到高力士全力支持,未必没有入主东宫的可能,为了不连累他,这两年来,他也仅仅见过儿子三次.
高力士见他吃惊,不由微微笑道:“王爷不要吃惊,并没有什么坏事,相反是件好事.”
他沉吟片刻,忽然抬起头望着李亨道:“我今天接到一个奏折,思量了很久,我觉得有件事应该告诉你.”
高力士站起身在房间里走了几步,他注视着墙上的‘松下弈棋图’,半天才缓缓道:“支持广平王入主东宫,我也是受了一个人的影响,他和我一直是此事上的联盟,有时候他的作用甚至还超过了我.”
高力士忽然转过身,眼睛里流露出神秘的笑意,“你猜猜看,此人是谁?”
李亨愕然,比高力士还要有用,会是谁,贵妃娘娘吗?还是李林甫?
“王爷是想不到的.”高力士笑着摆了摆手,“不妨想想天宝四年的上元夜,那一回东宫多了一位太子舍人.”
“李清!”
李亨恍然大悟,随即惊喜的目光又黯淡下来,他轻轻地摇了摇头,李清支持儿子又能怎样,他的能量太小.
高力士见李亨的脸上露出失望之色,自然明白他的心思,高力士也不说破,只淡淡笑道:“我想让广平王去一趟石国,历练一年,不知王爷可舍得?”
‘当!’清脆的钟声在兴庆宫上空回荡,这是皇上午睡已醒来,当值的太监和宫女立刻忙碌起来,端汤奉茶,个个疾步匆匆.
李隆基长长地伸了个懒腰,房间里清凉的微风使他的午睡分外香甜,一觉醒来只觉得神清气爽、精神格外抖擞.
屋外虽然是烈日炎炎,但房间内壁又砌了层冰墙,再加上通风良好,使人感觉到清风习习、凉爽如春,李隆基走到窗前,却意外地发现桌上有一份奏折,他笑了笑,想必是高力士遇到了无法决定的大事.
这是他最满意高力士的地方,有所为有所不为,小事自决或批转中书省共议,大事向自己禀报,孰重孰轻,捏拿得恰到火候.
李隆基的目光落在了奏折的署名上:安西、北庭两镇安抚使李清,他心下一惊,‘难道西域出事了吗?’李隆基当即坐下,急不可耐地打开了奏折....... 兴庆宫回荡的钟声也惊醒了在偏殿小憩的高力士,他胡乱地洗了把脸,急匆匆地向李隆基的寝宫赶去,刚到门口,却见房间里传出‘砰!’一声剧响,几个太监吓得闭上了眼睛.
“皇上在发火,阿翁快去吧!”一名老太监从里面跑出,吓得两腿发抖,上下牙关直打颤,“皇上命我去召相国.”
高力士心中有些惶惶然,他知道李隆基会为那本奏折生气,却没想到他会发火到这种程度,高力士弯腰捡起摔成两半的砚台,叹息地摇摇头,这可是楚州进贡的极品鸡血石,百年才见这一方,雕成了龙砚,这么一摔就没了.
他回头从一名宫女手中接过玉碗,小心翼翼地捧着它走到李隆基面前,低声道:“陛下,这是贵妃娘娘亲手给你调制的雪泥,吃一点降降火吧!”
听到‘贵妃’二字,李隆基的怒火略略消去,他阴沉着脸接过玉碗,用小金匙舀了一块凝脂般的雪泥放进嘴里,半天才长长地吐了口闷气.
“高仙芝太张狂,朕实在忍无可忍!”
“目无君上之人,早晚必乱,与其使之坐大,不如早早图之.”
李隆基诧异地停住了金勺,高力士从不肯在政局上轻言得失,今天可是破例了.
“这是大将军的意见么?”
高力士低头道:“老奴怎会随便参与朝政,实在是因为今天皇上的盛怒是这两年少见,老奴也是有感而发.”
“朕何尝不知,为此朕还专门派了监军.”说到此,李隆基不由恨声道:“边令诚每次开战都称病不去,石国发生这么大的事,也不见他的报告,不用说,这狗贼定是吃了高仙芝的贿赂,,还不知有多少事情在欺瞒于朕.”
说到欺瞒,李隆基刚刚平息的火又窜了上来,他想起了前些日子吐火罗叶护的一份上表,称吐火罗诸国年年都派使者到龟兹,一直视大唐为宗主国,大食威胁日重,请大唐出兵共同抵抗大食.
李隆基从这份上表中才得知,西域小国竟视到龟兹为觐见,换而言之,朝见高仙芝就等于朝见了他李隆基,而边令诚也未说过这件事,这才是他今天发怒之根.
‘咚!’李隆基手中的玉碗再一次砸在桌案上,“去!拿朕的金牌警召边令诚回来.”
高力士惶恐地接过金牌刚要走,李隆基又忽然叫住了他,“算了,等一等再说.”
叫边令诚回来是小事,但如果惊动了高仙芝,那才是大事.
李隆基慢慢坐到椅子上,望着窗外树枝上的一只蝉发呆,高力士见他眼光闪烁不定,知道李隆基心里斗争正剧,便低声道:“其实安西还有李侍郎在,皇上不必忧虑.”
李隆基叹了口气,他担忧的就是这个,一山不容二虎,本想二人互相牵制,现在却变成二虎相争,死一个不要紧,就怕影响了大唐的西域稳定,这也是他当初考虑不周所致,有心将高仙芝调回来,可他又担心李清压不住高仙芝的旧部.
这时,一名太监在门口禀报,李相国来了.
李林甫正好有紧急大事要求见李隆基,由于财政吃紧,盐铁监将盐价调到每斗一百五十文,结果引发各地盐商闹事,以扬州最为严重,已经死伤多人.
李林甫却在半路遇到了宣旨的太监,他听说李隆基盛怒,立刻将他准备上奏的折子派人送回家去.
他想上奏的就是这次盐商闹事的根源,朝廷严重的财政问题,主要原因是宫里的开支月月增加,现在才是八月,但宫里的开支已经突破五百万贯,仅仅一个降暑费,去年是二十万贯,可今年就达一百万贯,这样下去,还有秋猎、冬巡,到年底时能控制在八百万贯内就是万幸了,大唐一年的各种税赋加在一起也不过二千万贯,可宫里的开支就去了近一半,还要负担军费,这样下去,地方上只能不吃不喝了.
作为宰相,李林甫也整日为财政吃紧忧心忡忡,但他却没有张九龄、姚崇等人的直言敢谏,面对严峻的形势,他最终还是在国家兴亡和个人得失之间选择了后者,使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再加上后期杨国忠的无能,最后安史之乱爆发.
李隆基自然不关心财政用度,在他看来,钱不够用就加盐价,或者是扩大专卖的范围,年初时将铁、茶、酒都纳入了专卖范畴,六月天快热时,又将硝石列入专卖,这却是李清惹的祸,他的硝石制冰法已经是常识,用冰降温早成为度夏的首选.
李隆基关心的是他的帝位,他的天子尊严,他叫李林甫来,就是想和他商量如何处理高仙芝.
李林甫匆匆地看完李清的奏折,不由倒吸一口冷气,高仙芝竟敢如此大胆,擅自处死国王,纵兵洗劫拓折城,而且他本人还倾囊了石国的宝库.
虽然李隆基没有表态,但他既然将这奏折给自己看,就表明他要动高仙芝了,否则大可一笑了之.
作为皇帝,很多事情不能对大臣说出口,必须要下面的臣子去意会、去揣摩,一方面可以威慑臣子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能保住皇帝的体面,总不能恶某某人,就大喊推出午门斩了,这录史者的笔可在呢!后世的朱元璋出身草莽,不懂得这些,才最后在史上落下个残暴的把柄.
否则尽可学学武则天,弄几个酷吏出手,最后再杀之谢天下,李隆基也是这样,用李林甫替他除异己,最后李林甫死后再鞭尸以博取天下的感恩.
李林甫是揣摩圣意的高手,他心念在迅速转动,立刻想到李隆基这一定是投鼠忌器,怕高仙芝一怒反了,所以才要自己出面,既然要自己出面,那就不是想杀他.
“陛下,臣的意思最好让高仙芝进京述职,再授之予高官,养在京中,这样也安了他手下的心.”
“述职?”李隆基走了两步,忽然淡淡道:“述职要到明年初,还早呢!”
李林甫眼珠一转,立刻有了办法,他笑道:“再过一些日子就是贵妃娘娘的寿辰吗?臣恳请陛下命各边将献俘,高仙芝攻打小勃律、朅师国有大功,可事先封赏,再命其进京谢恩!”
李林甫的办法正是拿住了高仙芝的死穴,他在天宝六年攻打小勃律抓获的国王、吐蕃公主、后来的朅师国王都关押在龟兹,如果进京献俘,这等风光荣耀之事,他怎能让给别人,再加上封高仙芝显爵,必然会亲自前来谢恩受赏,那时再养他在京,便可万无一失.
李隆基笑了,“你这个宰相花花点子倒不少,朕可没有你想得那么远.”
他微微点头,算是口头答应了李林甫给贵妃娘娘过寿辰的请求,剩下的事就是他去操办了.
李隆基忽然回身高声道:“传朕旨意,高仙芝破敌有大功于社稷,加封其为开府仪同三司、密云郡公,赏钱五千万,绢一千匹,并特准荫其子二人.”
待李林甫走后,李隆基沉思良久,高仙芝进京之事算是解决了,可李清和他关系僵冷,他又怎么可能将军权交给李清,这也是个值得商榷之事 高力士在一旁却微笑不语,他就是李隆基的蛔虫,这个问题早就替他想好了答案,李隆基若有所感,抬头向高力士望去,忽然抚掌笑道:“朕倒把你忘了,你说说看,怎么替朕解开这个结?”
“老奴以为,石国之事大伤胡人之心,非皇子出面不能安抚,但皇子出面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陛下不妨让皇长孙出使西域,安抚安西军和西域各国.”
第三百一十章 高仙芝升官
天宝九年的仲夏渐渐到了尾声,可也到了最艰难的日子,压迫人的暑热,热气横立在大地上,空气也变得透明流动,朱雀大街上行人稀少,连要饭的人都不想出来了.
傍晚,明德门前几个守城的士兵懒洋洋地倚靠在城墙根,不时从桶里舀一瓢水浇在自己身上,
“娘的,老子命苦,连井水也变得滚烫!”一名士兵低低地骂道:“那些官老爷可以穿皮裘抱小娇娘取暖,老子却得呆在这毒日头下,还穿这么厚重的盔甲.”
“六郎,你这话说得怪异,大暑天哪有穿皮裘取暖的?”
他身旁的一名黑胖士兵‘嗤!’地一笑,用胳膊肘拐了一拐伍长,低声嘲讽道:“我看六郎是热昏了,尽说胡话.”
伍长是个近四十岁的老兵,他嘴一撇,不屑地道:“你懂个屁,六郎说的是杨国忠,人家用冰砌墙,当然是穿皮裘抱女人.”
嘴上说着,却看见十几个黑瘦的唐军牵着马远远走来,身上的军服褴褛,那些马和他们一样瘦,脚步沉重,不停地喷着鼻息,伍长慢慢站了起来,脸上肃然起敬.
守城的唐军纷纷站起来,默默地看着这伙衣裳褴褛的唐军走进了城门,那胖士兵碰的了个钉子,心中正有气,见这十几个人不象人、鬼不象鬼的唐军走进过去,不由冲他们的背影‘呸!’了一声,“穿得这么破烂,却跑到长安来丢脸!”
伍长大步上前,狠狠地抽了他一个头皮,骂道:“混蛋!这是安西的边军,人家在打仗,你却躲在这里纳凉,亏你有脸说.”
这十几名唐军正是跋涉万里,进京送奏折的武行素一行,他们日夜奔驰,一路换马,仅一个月时间便赶到了长安.
李清嘱咐他们去见高力士,可此时正是天已黑,高力士尚在宫中未归,十几名唐军皆已疲惫之极,纷纷倒在高力士府前的几棵大树下沉沉睡去.
一直到次日天麻麻亮时,高力士的马车才终于返回府中,他这些日子也累得疲惫不堪,既要代李隆基批阅奏折,又要侍侯这位主子风花雪月,应付他为讨好贵妃而层出不穷的点子,昨日晚上,花二十万贯做成的冰宫轰然倒塌,压死了十几个太监宫女,他处理了整整一夜.
高力士在马车里昏昏欲睡,忽然被一阵吵嚷声惊醒,他吃力地坐直身子,透过车帘向外看去,只见大蓉树下横七竖八躺着十几名士兵,几名家人正在轰他们走.
“算了!由他们去,安静点不行吗?”高力士挥了挥手,“快些进府!”
这时,台阶上一名门房跑了下来,站在马车前禀报道:“老爷!他们是安西军,说是有大事找您”
‘安西军找我!’高力士念头一转,立刻醒悟,‘难道是李清不成?’
“问问他们有什么事?”
片刻,武行素被带上前,他在马车前行了军礼,从怀里取出李清的奏折,双手递了上去,“这是我家李都督给大将军的.”
高力士取过奏折,却没有看它,他再一次打量这些士兵,见他们已经纷纷从地上爬起,个个军服破烂,脸庞黑瘦,高力士眼中不由露出惊讶之色,“你们是从石国来的?”
“是!” 武行素躬身再行了一礼,“都督说事情紧急,我们不敢耽误,日夜兼程而来.”
“我知道了!”
从石国到长安何止万里,高力士心中忽然有一丝感动,他回头对家人道:“这些都是我大唐的梁柱,将他们领进府去,给他们好好吃饭、休息.”
. 一个时辰后,一辆马车从东驶来,悄悄地停在了高力士府第的后门,一名戴着竹笠中年男子飞快地下了马车,早已守侯在门前的管家立刻将他领了进去 “阿翁,你找我吗?”中年男子闪身进了书房,他取下竹笠,赫然就是被废的前太子李亨,或许是没有当太子时的患得患失,他精神却好了很多,只是脸色依旧和从前一般惨白.
他被封为东闲王,依旧住在原来的忠王府,刚开始时他不得随意外出,有专人监视他的一言一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隆基对他的监管也渐渐松了,李亨每月也能偶然偷偷外出了一两次,逛逛旧时街巷,品品酒楼茶馆,成了名副其实的闲王.
今天天刚亮,高力士突然派人来请他,说有急事相商,李亨不敢怠慢,偷偷溜了出来,此刻他平日的悠闲已经荡然无存,表情异常严肃,目光锐利,俨如从前的太子李亨.
“我知道王爷出来不易,咱们长话短说!”
高力士笑容可掬,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方才回到座位上,不紧不慢地道:“我找你其实是为广平王之事.”
“俶儿?”李亨一惊,李俶是他能否踏入大明宫,登上太上皇宝座的唯一希望,可千万别出什么事情.
正如李清在废太子时的猜想,李隆基至今也没有立新的东宫,时间是一切事务的试金石,在永王和庆王长时间未能入主东宫后,李隆基的其他儿子也纷纷将目光瞄向了那个令他们神往的殿堂,作为废太子李亨,在他悠闲的背后,也从未放弃过希望.
他的儿子,父皇曾经最看重的皇长孙,又得到高力士全力支持,未必没有入主东宫的可能,为了不连累他,这两年来,他也仅仅见过儿子三次.
高力士见他吃惊,不由微微笑道:“王爷不要吃惊,并没有什么坏事,相反是件好事.”
他沉吟片刻,忽然抬起头望着李亨道:“我今天接到一个奏折,思量了很久,我觉得有件事应该告诉你.”
高力士站起身在房间里走了几步,他注视着墙上的‘松下弈棋图’,半天才缓缓道:“支持广平王入主东宫,我也是受了一个人的影响,他和我一直是此事上的联盟,有时候他的作用甚至还超过了我.”
高力士忽然转过身,眼睛里流露出神秘的笑意,“你猜猜看,此人是谁?”
李亨愕然,比高力士还要有用,会是谁,贵妃娘娘吗?还是李林甫?
“王爷是想不到的.”高力士笑着摆了摆手,“不妨想想天宝四年的上元夜,那一回东宫多了一位太子舍人.”
“李清!”
李亨恍然大悟,随即惊喜的目光又黯淡下来,他轻轻地摇了摇头,李清支持儿子又能怎样,他的能量太小.
高力士见李亨的脸上露出失望之色,自然明白他的心思,高力士也不说破,只淡淡笑道:“我想让广平王去一趟石国,历练一年,不知王爷可舍得?”
‘当!’清脆的钟声在兴庆宫上空回荡,这是皇上午睡已醒来,当值的太监和宫女立刻忙碌起来,端汤奉茶,个个疾步匆匆.
李隆基长长地伸了个懒腰,房间里清凉的微风使他的午睡分外香甜,一觉醒来只觉得神清气爽、精神格外抖擞.
屋外虽然是烈日炎炎,但房间内壁又砌了层冰墙,再加上通风良好,使人感觉到清风习习、凉爽如春,李隆基走到窗前,却意外地发现桌上有一份奏折,他笑了笑,想必是高力士遇到了无法决定的大事.
这是他最满意高力士的地方,有所为有所不为,小事自决或批转中书省共议,大事向自己禀报,孰重孰轻,捏拿得恰到火候.
李隆基的目光落在了奏折的署名上:安西、北庭两镇安抚使李清,他心下一惊,‘难道西域出事了吗?’李隆基当即坐下,急不可耐地打开了奏折....... 兴庆宫回荡的钟声也惊醒了在偏殿小憩的高力士,他胡乱地洗了把脸,急匆匆地向李隆基的寝宫赶去,刚到门口,却见房间里传出‘砰!’一声剧响,几个太监吓得闭上了眼睛.
“皇上在发火,阿翁快去吧!”一名老太监从里面跑出,吓得两腿发抖,上下牙关直打颤,“皇上命我去召相国.”
高力士心中有些惶惶然,他知道李隆基会为那本奏折生气,却没想到他会发火到这种程度,高力士弯腰捡起摔成两半的砚台,叹息地摇摇头,这可是楚州进贡的极品鸡血石,百年才见这一方,雕成了龙砚,这么一摔就没了.
他回头从一名宫女手中接过玉碗,小心翼翼地捧着它走到李隆基面前,低声道:“陛下,这是贵妃娘娘亲手给你调制的雪泥,吃一点降降火吧!”
听到‘贵妃’二字,李隆基的怒火略略消去,他阴沉着脸接过玉碗,用小金匙舀了一块凝脂般的雪泥放进嘴里,半天才长长地吐了口闷气.
“高仙芝太张狂,朕实在忍无可忍!”
“目无君上之人,早晚必乱,与其使之坐大,不如早早图之.”
李隆基诧异地停住了金勺,高力士从不肯在政局上轻言得失,今天可是破例了.
“这是大将军的意见么?”
高力士低头道:“老奴怎会随便参与朝政,实在是因为今天皇上的盛怒是这两年少见,老奴也是有感而发.”
“朕何尝不知,为此朕还专门派了监军.”说到此,李隆基不由恨声道:“边令诚每次开战都称病不去,石国发生这么大的事,也不见他的报告,不用说,这狗贼定是吃了高仙芝的贿赂,,还不知有多少事情在欺瞒于朕.”
说到欺瞒,李隆基刚刚平息的火又窜了上来,他想起了前些日子吐火罗叶护的一份上表,称吐火罗诸国年年都派使者到龟兹,一直视大唐为宗主国,大食威胁日重,请大唐出兵共同抵抗大食.
李隆基从这份上表中才得知,西域小国竟视到龟兹为觐见,换而言之,朝见高仙芝就等于朝见了他李隆基,而边令诚也未说过这件事,这才是他今天发怒之根.
‘咚!’李隆基手中的玉碗再一次砸在桌案上,“去!拿朕的金牌警召边令诚回来.”
高力士惶恐地接过金牌刚要走,李隆基又忽然叫住了他,“算了,等一等再说.”
叫边令诚回来是小事,但如果惊动了高仙芝,那才是大事.
李隆基慢慢坐到椅子上,望着窗外树枝上的一只蝉发呆,高力士见他眼光闪烁不定,知道李隆基心里斗争正剧,便低声道:“其实安西还有李侍郎在,皇上不必忧虑.”
李隆基叹了口气,他担忧的就是这个,一山不容二虎,本想二人互相牵制,现在却变成二虎相争,死一个不要紧,就怕影响了大唐的西域稳定,这也是他当初考虑不周所致,有心将高仙芝调回来,可他又担心李清压不住高仙芝的旧部.
这时,一名太监在门口禀报,李相国来了.
李林甫正好有紧急大事要求见李隆基,由于财政吃紧,盐铁监将盐价调到每斗一百五十文,结果引发各地盐商闹事,以扬州最为严重,已经死伤多人.
李林甫却在半路遇到了宣旨的太监,他听说李隆基盛怒,立刻将他准备上奏的折子派人送回家去.
他想上奏的就是这次盐商闹事的根源,朝廷严重的财政问题,主要原因是宫里的开支月月增加,现在才是八月,但宫里的开支已经突破五百万贯,仅仅一个降暑费,去年是二十万贯,可今年就达一百万贯,这样下去,还有秋猎、冬巡,到年底时能控制在八百万贯内就是万幸了,大唐一年的各种税赋加在一起也不过二千万贯,可宫里的开支就去了近一半,还要负担军费,这样下去,地方上只能不吃不喝了.
作为宰相,李林甫也整日为财政吃紧忧心忡忡,但他却没有张九龄、姚崇等人的直言敢谏,面对严峻的形势,他最终还是在国家兴亡和个人得失之间选择了后者,使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再加上后期杨国忠的无能,最后安史之乱爆发.
李隆基自然不关心财政用度,在他看来,钱不够用就加盐价,或者是扩大专卖的范围,年初时将铁、茶、酒都纳入了专卖范畴,六月天快热时,又将硝石列入专卖,这却是李清惹的祸,他的硝石制冰法已经是常识,用冰降温早成为度夏的首选.
李隆基关心的是他的帝位,他的天子尊严,他叫李林甫来,就是想和他商量如何处理高仙芝.
李林甫匆匆地看完李清的奏折,不由倒吸一口冷气,高仙芝竟敢如此大胆,擅自处死国王,纵兵洗劫拓折城,而且他本人还倾囊了石国的宝库.
虽然李隆基没有表态,但他既然将这奏折给自己看,就表明他要动高仙芝了,否则大可一笑了之.
作为皇帝,很多事情不能对大臣说出口,必须要下面的臣子去意会、去揣摩,一方面可以威慑臣子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能保住皇帝的体面,总不能恶某某人,就大喊推出午门斩了,这录史者的笔可在呢!后世的朱元璋出身草莽,不懂得这些,才最后在史上落下个残暴的把柄.
否则尽可学学武则天,弄几个酷吏出手,最后再杀之谢天下,李隆基也是这样,用李林甫替他除异己,最后李林甫死后再鞭尸以博取天下的感恩.
李林甫是揣摩圣意的高手,他心念在迅速转动,立刻想到李隆基这一定是投鼠忌器,怕高仙芝一怒反了,所以才要自己出面,既然要自己出面,那就不是想杀他.
“陛下,臣的意思最好让高仙芝进京述职,再授之予高官,养在京中,这样也安了他手下的心.”
“述职?”李隆基走了两步,忽然淡淡道:“述职要到明年初,还早呢!”
李林甫眼珠一转,立刻有了办法,他笑道:“再过一些日子就是贵妃娘娘的寿辰吗?臣恳请陛下命各边将献俘,高仙芝攻打小勃律、朅师国有大功,可事先封赏,再命其进京谢恩!”
李林甫的办法正是拿住了高仙芝的死穴,他在天宝六年攻打小勃律抓获的国王、吐蕃公主、后来的朅师国王都关押在龟兹,如果进京献俘,这等风光荣耀之事,他怎能让给别人,再加上封高仙芝显爵,必然会亲自前来谢恩受赏,那时再养他在京,便可万无一失.
李隆基笑了,“你这个宰相花花点子倒不少,朕可没有你想得那么远.”
他微微点头,算是口头答应了李林甫给贵妃娘娘过寿辰的请求,剩下的事就是他去操办了.
李隆基忽然回身高声道:“传朕旨意,高仙芝破敌有大功于社稷,加封其为开府仪同三司、密云郡公,赏钱五千万,绢一千匹,并特准荫其子二人.”
待李林甫走后,李隆基沉思良久,高仙芝进京之事算是解决了,可李清和他关系僵冷,他又怎么可能将军权交给李清,这也是个值得商榷之事 高力士在一旁却微笑不语,他就是李隆基的蛔虫,这个问题早就替他想好了答案,李隆基若有所感,抬头向高力士望去,忽然抚掌笑道:“朕倒把你忘了,你说说看,怎么替朕解开这个结?”
“老奴以为,石国之事大伤胡人之心,非皇子出面不能安抚,但皇子出面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陛下不妨让皇长孙出使西域,安抚安西军和西域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