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先握枪杆子,再耍笔杆子,才好办事!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一十四章 先握枪杆子,再耍笔杆子,才好办事!
“只要我大明存在这个世间一天,这样的建国阅兵大典就必须要进行下去,朕要让全天下人,现在的,将来的大明百姓都知晓,让每一个人都记住,我大明是哪一天建的国,更要让天下人都明白,我大明能今日赫赫之威,除了仁义教化,更要有强悍勇猛的大明悍卒,才能保得我大明江山社稷的安泰。”朱祁镇大手有力的朝着那城门楼下挥了挥,顿时又惹来了如洪如涛的万岁之声,这倒是让朱祁镇不禁有些飘飘然,虽然人不可能真个万岁,就算是想学老王八活上千年也不可能。
可是,这种受到了热烈的欢呼与拥戴的感觉,实在是爽,让朱祁镇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后世的超级明星一般,站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之上,接受那些疯狂的追星族的欢呼与呐喊,还有崇拜。
“陛下圣明,的的确确是该让天下百姓都知晓,我大明何时立国,因何而得天下。”石亨也站了起来,大声地答道,“每年奉正月乙亥,将会成为我大明朝的建国之日,谓之……国庆节。”朱祁镇小心翼翼地把这个名称给说了出来,却没有看到这些人有任何古怪的反应,倒都是一脸的认同之色。这让朱祁镇不由得一愣,难道这个年代也有国庆节这么高新科技的节日称呼不成?
这个时候,身为礼部尚书的胡濙抚着长须连连颔首不已:“陛下圣明,国庆一说,西晋之时便已有之,老臣记得,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每有新帝登基,登基之日,便是国庆之期也。”
“……然陛下仁孝,以此节庆,以铭记太祖皇帝,实在是令臣等拜服。”礼部尚书胡濙啰啰嗦嗦地引经据典说了一大堆之后,话锋一转,把朱祁镇把这国庆节的日期固定在了正月乙亥这一天的举动,当成是宣扬儒家悌孝理念,仁、义、礼、智、信五常的绝佳标歌。
听着那些城门楼子上的过百官员那马屁犹如不要钱的推荐票一般朝着自己猛砸过来,朱祁镇不由得有一种晕呼呼的成就感,自己还真是误打误撞,又给自己刷了一回声望,这样的声望,自然是越多越好。
要知道,自己现如今军功有了,至少那些边镇总兵都随着自己在草原上打了大半年的仗,怎么也得算是自己的手下铁杆了,可以说,自己已经在军方内部,扎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还有那些与军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勋贵跟自己的关系也同样十分的密切。
--------------------
而唯一让自己最为忌惮和觉得难搞的就是大明的文官集团。对于这些大部份都已经读书读坏了脑子,成天张口孔子曰,闭口孟子云,做事拿着书本来当典范要求别人,可是自己却吃喝玩乐,纵情声色的玩意儿还真不少。
想想那位被后世称为名臣的张居正。惩治别人腐败、反对别人搞特权,自己却也大搞特权。例如,在他当政之初,曾制定过一个官员外出住招待所的规定,即《给驿条例》。规定官员非公外出、奔丧,不得住官立的驿站。因公外出不得超用车马,不得借出差旅游会友,不得利用职权沿途索礼受礼,不得向乡里进行摊派。
这些规定,今日仍值得借鉴。开始张居正确实是带头执行。他父亲过生日,派仆人骑驴回家送礼,特吩咐不得住驿站。但后来他回乡葬父,坐的是三十二抬的特制大轿,沿途地方官员郊迎郊送,还要呈上奠金,担负护卫任务的是比国家正规军装备还要精良的特殊卫队,弄得上下议论纷纷。
他反对别人受贿,而自己受贿却十分惊人。张居正做官前,家中只有田数十亩,他死后被抄家时,没收的财物折合近二十万两白银,另有良田八十万亩。,有说八百万亩,这可能是有些浮夸了,不过取其一成,那也是八十万亩这个了不得的数字。真伪待考,但是肯定少也少不了多少。身为一品大员,他的月俸不过87石米,即使他不吃不喝,一生薪俸加起来,也只有两万两白银。其他那些来路不明的财富,自然是受贿而来的。
另外还有一位同样是名臣的徐阶,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累官吏部尚书。在嘉靖四十一年六月,在政坛上击败有名的奸臣严嵩,嵩籍没家产。
嘉靖四十二年徐阶任首辅,先后引用高拱、张居正等入阁。嘉靖四十四年又曾力救户部主事海瑞,免其一死。世宗朱厚熜去世后,徐阶起草遗诏,力除弊政,停止一切斋醮、土木、珠宝、织作,因言事获罪的大臣全部平反。徐阶执政时期,为民办了许多事,减轻百姓负担,并着力纠正严嵩担任首辅期间的乱政、怠政现象,朝野称之为“名相”。
可就是这样一个名相,罢官致仕后,其子弟横暴乡里,占夺土地达二十四万亩。一向富有贪名的严嵩,其田产仅是徐阶的十五分之一。
在后世,朱祁镇在看到了这两位兄台的事迹之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大明的这些大臣们,有才干的,肯定不少,可是啊,这些有才干的大臣们,捞钱的本事,也还真是小不了,至少,连贪官捞钱的本事都比不上他们,就可见一斑。
在后世,朱祁镇可是看过许许多多关于大明朝文官集团的评价,有说好的,也有说坏的,可是综合来分析,用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话来说,就是大明朝的后期,这些文官,办实事的少,当搅屎棍的多。
而且,文官治理民生,很容易与那些随着大明经济生产生活发展而飞速成长起来的商贾之士结成利益伙伴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海运虽然不如宋朝发达,可也十分繁荣。可是一旦朝庭想要罢漕运改海运,朝中的大臣们就会跳出来,激烈的表达了他们的反对和抗议,甚至于会阳奉阳违,使得明朝的数次改漕运为海运的计划皆尽搁浅。
为什么呢?大明的帝都位于京师,距离最近的天津港,不到四百里路途,而大明的粮赋重地,是在江南,而江南之地,海贸发达,良港众多,水道通畅,若是想把税赋集中于海港,然后转以大船海运,也份外的便捷,更何况,大明的船舶技术之发达,足可以算得上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
用巨舰来进行海运转运大明的税赋,不论是从便捷还是从用工方面,海运所消耗的各种费用,远远的低于河运。可为什么那些大臣们纷纷反对呢?怕就是智商低下的二百五也能看出其中肯定有什么猫腻。说最简单的一个词,就可以解释那些大臣们的行为举止:利益。
--------------------
但是现如今,朱祁镇初掌皇权,却不能太过激进,并且,还需要获得这些大臣们的好感和拥戴,至少,许多的事情,朱祁镇都可以慢慢的来,反正不着急,待以后,朱祁镇把稳了大明的政权,等自己完全地把握住了枪杆子,有了枪杆子,才能去控制笔杆子。到了那时候,再来慢慢的收拾这些弊政。
不管如何,必须培养出更多愿意忠诚于自己,忠诚于大明帝国的铁杆军人和官员,这才是朱祁镇下一步最需要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只有走好了这一步,大明未来的方向,朱祁镇才能有把握去掌控方向。
这一天,引起了京中百姓们强烈的兴趣和议论,别说是他们,就算是国子监的学子们也差不了多少,当日,全国子监的学子们也都到达了承天门一带去观看了这一庆典。
而朱祁镇的所作所为,其实更容易搏得这些年轻的,热血未冷的学子们的好感,或者说对于他们而言,朱祁镇这样的英武果敢的人,才应该是大明帝国的皇帝。
至于那位朱祁钰,早已经在他这两年多执政的岁月里,已经被朱祁镇暗中的布置,给弄得名声都快臭大街了,特别是他为了图谋太子之位而暗害朱见深,以及为了让百官同意其更替太子的旨意,甚至于拿出来贿赂百官。
这些丑闻,其实已经让朱祁钰的声望已经跌到了谷底,而朱祁镇呢,却是裹挟着宣府的胜绩,以及荡平草原,使得昔日大明的劲敌臣服于脚下,这样的功绩,回归帝位,这样的人,至少在这些年轻人的心中,远远比那朱祁钰更适合成为大明的主宰者。
不过这一切,都还需要继续发酵,还需要时机。
所以,朱祁镇很清楚,自己必须要有耐心,想要用暴烈的手段来做的话,谁也不知道会死多少人。而这,正不是朱祁镇所愿意看到的,更何况于那样的变革所流的血太多了,谁也不知道,会不会遗留下什么后遣症。
“陛下,前面,就是于谦于大人的府邸了。”就在这个时候,身边的钱钟纵马上前来,凑到了朱祁镇的耳边小声地道,朱祁镇这才回过了神来。扬起了眉头轻笑道:“好,朕今天,就去见见这位病卧于府,不能理事的兵部尚书……”
--------------------
第三百一十四章 先握枪杆子,再耍笔杆子,才好办事!
“只要我大明存在这个世间一天,这样的建国阅兵大典就必须要进行下去,朕要让全天下人,现在的,将来的大明百姓都知晓,让每一个人都记住,我大明是哪一天建的国,更要让天下人都明白,我大明能今日赫赫之威,除了仁义教化,更要有强悍勇猛的大明悍卒,才能保得我大明江山社稷的安泰。”朱祁镇大手有力的朝着那城门楼下挥了挥,顿时又惹来了如洪如涛的万岁之声,这倒是让朱祁镇不禁有些飘飘然,虽然人不可能真个万岁,就算是想学老王八活上千年也不可能。
可是,这种受到了热烈的欢呼与拥戴的感觉,实在是爽,让朱祁镇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后世的超级明星一般,站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之上,接受那些疯狂的追星族的欢呼与呐喊,还有崇拜。
“陛下圣明,的的确确是该让天下百姓都知晓,我大明何时立国,因何而得天下。”石亨也站了起来,大声地答道,“每年奉正月乙亥,将会成为我大明朝的建国之日,谓之……国庆节。”朱祁镇小心翼翼地把这个名称给说了出来,却没有看到这些人有任何古怪的反应,倒都是一脸的认同之色。这让朱祁镇不由得一愣,难道这个年代也有国庆节这么高新科技的节日称呼不成?
这个时候,身为礼部尚书的胡濙抚着长须连连颔首不已:“陛下圣明,国庆一说,西晋之时便已有之,老臣记得,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每有新帝登基,登基之日,便是国庆之期也。”
“……然陛下仁孝,以此节庆,以铭记太祖皇帝,实在是令臣等拜服。”礼部尚书胡濙啰啰嗦嗦地引经据典说了一大堆之后,话锋一转,把朱祁镇把这国庆节的日期固定在了正月乙亥这一天的举动,当成是宣扬儒家悌孝理念,仁、义、礼、智、信五常的绝佳标歌。
听着那些城门楼子上的过百官员那马屁犹如不要钱的推荐票一般朝着自己猛砸过来,朱祁镇不由得有一种晕呼呼的成就感,自己还真是误打误撞,又给自己刷了一回声望,这样的声望,自然是越多越好。
要知道,自己现如今军功有了,至少那些边镇总兵都随着自己在草原上打了大半年的仗,怎么也得算是自己的手下铁杆了,可以说,自己已经在军方内部,扎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还有那些与军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勋贵跟自己的关系也同样十分的密切。
--------------------
而唯一让自己最为忌惮和觉得难搞的就是大明的文官集团。对于这些大部份都已经读书读坏了脑子,成天张口孔子曰,闭口孟子云,做事拿着书本来当典范要求别人,可是自己却吃喝玩乐,纵情声色的玩意儿还真不少。
想想那位被后世称为名臣的张居正。惩治别人腐败、反对别人搞特权,自己却也大搞特权。例如,在他当政之初,曾制定过一个官员外出住招待所的规定,即《给驿条例》。规定官员非公外出、奔丧,不得住官立的驿站。因公外出不得超用车马,不得借出差旅游会友,不得利用职权沿途索礼受礼,不得向乡里进行摊派。
这些规定,今日仍值得借鉴。开始张居正确实是带头执行。他父亲过生日,派仆人骑驴回家送礼,特吩咐不得住驿站。但后来他回乡葬父,坐的是三十二抬的特制大轿,沿途地方官员郊迎郊送,还要呈上奠金,担负护卫任务的是比国家正规军装备还要精良的特殊卫队,弄得上下议论纷纷。
他反对别人受贿,而自己受贿却十分惊人。张居正做官前,家中只有田数十亩,他死后被抄家时,没收的财物折合近二十万两白银,另有良田八十万亩。,有说八百万亩,这可能是有些浮夸了,不过取其一成,那也是八十万亩这个了不得的数字。真伪待考,但是肯定少也少不了多少。身为一品大员,他的月俸不过87石米,即使他不吃不喝,一生薪俸加起来,也只有两万两白银。其他那些来路不明的财富,自然是受贿而来的。
另外还有一位同样是名臣的徐阶,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累官吏部尚书。在嘉靖四十一年六月,在政坛上击败有名的奸臣严嵩,嵩籍没家产。
嘉靖四十二年徐阶任首辅,先后引用高拱、张居正等入阁。嘉靖四十四年又曾力救户部主事海瑞,免其一死。世宗朱厚熜去世后,徐阶起草遗诏,力除弊政,停止一切斋醮、土木、珠宝、织作,因言事获罪的大臣全部平反。徐阶执政时期,为民办了许多事,减轻百姓负担,并着力纠正严嵩担任首辅期间的乱政、怠政现象,朝野称之为“名相”。
可就是这样一个名相,罢官致仕后,其子弟横暴乡里,占夺土地达二十四万亩。一向富有贪名的严嵩,其田产仅是徐阶的十五分之一。
在后世,朱祁镇在看到了这两位兄台的事迹之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大明的这些大臣们,有才干的,肯定不少,可是啊,这些有才干的大臣们,捞钱的本事,也还真是小不了,至少,连贪官捞钱的本事都比不上他们,就可见一斑。
在后世,朱祁镇可是看过许许多多关于大明朝文官集团的评价,有说好的,也有说坏的,可是综合来分析,用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话来说,就是大明朝的后期,这些文官,办实事的少,当搅屎棍的多。
而且,文官治理民生,很容易与那些随着大明经济生产生活发展而飞速成长起来的商贾之士结成利益伙伴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海运虽然不如宋朝发达,可也十分繁荣。可是一旦朝庭想要罢漕运改海运,朝中的大臣们就会跳出来,激烈的表达了他们的反对和抗议,甚至于会阳奉阳违,使得明朝的数次改漕运为海运的计划皆尽搁浅。
为什么呢?大明的帝都位于京师,距离最近的天津港,不到四百里路途,而大明的粮赋重地,是在江南,而江南之地,海贸发达,良港众多,水道通畅,若是想把税赋集中于海港,然后转以大船海运,也份外的便捷,更何况,大明的船舶技术之发达,足可以算得上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
用巨舰来进行海运转运大明的税赋,不论是从便捷还是从用工方面,海运所消耗的各种费用,远远的低于河运。可为什么那些大臣们纷纷反对呢?怕就是智商低下的二百五也能看出其中肯定有什么猫腻。说最简单的一个词,就可以解释那些大臣们的行为举止:利益。
--------------------
但是现如今,朱祁镇初掌皇权,却不能太过激进,并且,还需要获得这些大臣们的好感和拥戴,至少,许多的事情,朱祁镇都可以慢慢的来,反正不着急,待以后,朱祁镇把稳了大明的政权,等自己完全地把握住了枪杆子,有了枪杆子,才能去控制笔杆子。到了那时候,再来慢慢的收拾这些弊政。
不管如何,必须培养出更多愿意忠诚于自己,忠诚于大明帝国的铁杆军人和官员,这才是朱祁镇下一步最需要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只有走好了这一步,大明未来的方向,朱祁镇才能有把握去掌控方向。
这一天,引起了京中百姓们强烈的兴趣和议论,别说是他们,就算是国子监的学子们也差不了多少,当日,全国子监的学子们也都到达了承天门一带去观看了这一庆典。
而朱祁镇的所作所为,其实更容易搏得这些年轻的,热血未冷的学子们的好感,或者说对于他们而言,朱祁镇这样的英武果敢的人,才应该是大明帝国的皇帝。
至于那位朱祁钰,早已经在他这两年多执政的岁月里,已经被朱祁镇暗中的布置,给弄得名声都快臭大街了,特别是他为了图谋太子之位而暗害朱见深,以及为了让百官同意其更替太子的旨意,甚至于拿出来贿赂百官。
这些丑闻,其实已经让朱祁钰的声望已经跌到了谷底,而朱祁镇呢,却是裹挟着宣府的胜绩,以及荡平草原,使得昔日大明的劲敌臣服于脚下,这样的功绩,回归帝位,这样的人,至少在这些年轻人的心中,远远比那朱祁钰更适合成为大明的主宰者。
不过这一切,都还需要继续发酵,还需要时机。
所以,朱祁镇很清楚,自己必须要有耐心,想要用暴烈的手段来做的话,谁也不知道会死多少人。而这,正不是朱祁镇所愿意看到的,更何况于那样的变革所流的血太多了,谁也不知道,会不会遗留下什么后遣症。
“陛下,前面,就是于谦于大人的府邸了。”就在这个时候,身边的钱钟纵马上前来,凑到了朱祁镇的耳边小声地道,朱祁镇这才回过了神来。扬起了眉头轻笑道:“好,朕今天,就去见见这位病卧于府,不能理事的兵部尚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