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哈士奇(上)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清早,洛阳县衙门前,就聚集了许多人。
自大隋开国以来,首次外交冲突事件的噱头,的确是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昨日事件发生后,洛阳人就开始对事件的处理结果,做出了许多判断。其中不泛一些耆老儒生们,摇头晃脑的诉说着关于这件事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出奇相似,无非是大隋乃天朝上国,自当胸怀广阔,以仁德来教化海外蛮夷……等等强调。
如此一来,倒使得许多人,对雄大海的结局报以不乐观的态度。
当然也会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明明是那些倭奴国人的牲口在路上伤了人,雄大海上前阻止,才和倭奴使者的护卫发生冲突。再者说,明明是倭奴国的人先动手,打不过雄大海才致死,凭什么要雄大海偿命。难道说,我大隋朝的子民,就不值钱吗?
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但却不知该如何反驳那些儒生口中的‘仁德教化’。
总之,这件事的确让很多人产生了兴趣,以至于一大清早,县衙门口就人满为患。
郑言庆并没有去旁观,而是在县衙附近找了一家比较偏僻安静的小茶肆中坐下。
其实也算不得茶肆,准确的说,是一家小吃店。
卖些蒸饼、汤饼之类的食品。许多客人并不会在这里吃东西,而是买来打包带走。所以,小茶肆的环境倒还算安静,言庆给毛小念要了一碗汤饼,自己则坐在茶棚下,看着过往的人群,听听茶肆老板和那些客人之间,看似随意的谈话。
他能做的,都已经做过了。
虽说他去县衙,或许可以引起一些关注,但却无法改变一个正五品县令的主张。
与其去那里凑热闹,到不如坐在这茶肆中听听人们的闲聊。
郑世安雄大锤,还有一些老街坊们却放不下心来,全都凑到县衙门口旁听结果。
用雄大锤的话说:“大黑子看见我们,至少不会太害怕!”
“少爷,您怎么不吃东西?”
郑言庆正在听老板和买蒸饼的客人之间对话,被毛小念问起,轻声回答说:“我这会儿不太饿,你快点吃。估计县衙那边的判决不会太久,过一会儿可能就结束了。”
毛小念很想和言庆多说几句,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断决了,县令大人断决了!”
就在这时候,一个少年匆匆跑过来,气喘吁吁的说:“爹,县令大人做出断决了!”
“是问斩,还是怎样?”
不仅仅是茶肆的老板感兴趣,许多买东西的客人,以及在茶肆里用饭的客人都对此感兴趣。
“你们绝对想不到……嘿嘿,是监三年。”
“啊?”一个客人似乎有些失望,“这都出了人命,居然只给了一个监三年?太轻了吧!”
这家伙,属于那种典型的唯恐天下不乱。
郑言庆眉头一皱,看了看那家伙,心中顿爵有些不快:难不成,非要雄大海死了,才甘心吗?
有客人说:“你这厮怎么如此说话?倭奴国人差点伤了我大隋子民,雄大海也是为救人才起了冲突。听你这口气,是不是觉得我大隋子民的性命比不得倭奴国人?”
“我可没这么说……”
“你们别吵,听小六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挤在洛阳县衙外看热闹,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这件事漠不关心。事实上,历经三百年动荡之后,大隋朝迎来了一个锦绣时代。新洛城的营建,以及大运河的开掘,固然有劳民伤财的说法,但比起连年征战,这算不得什么。
也许正是因为从那个黑暗的年代中走出来,生活在底层的百姓,较之那些老学究们,更容易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为一个海外蛮夷,一群三寸丁就要让我大隋子民偿命,对许多平民而言,恐怕并不容易接受。所以,有人急切的询问伙计。
名叫小六的伙计得意洋洋,“谒者台的诉状中说,雄大海是甩刀杀人。而且雄大海在堂上也没有否认他杀了人,县令大人就认为,既然是甩刀杀人,当属无意。既然是无意,那按照开皇律,雄大海就不该被处斩,所以只判了个监三年。”
郑言庆从口袋里摸出了五枚铜钱,放在食案上。
“小念,我们走吧。”
他已经不需要再听下去了。一切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雄大海甚至被免去了杖三十的处罚,再也没有什么,能比这样一个结果圆满了……而且从市井小民的口中,言庆多多少少也了解到,洛阳人对这样的结果还没有什么意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司隶台按察刑案,有时候就是从民意出发,对一些有争议的判决进行重新审判。
既然洛阳人没有意见,就看倭奴国人是什么情况。
若倭奴国也对判决表达不出什么异议的话,司隶台就不会过问此事,事情也就算过去了。等三年后,雄大海从狱中出来的时候,照样还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
郑言庆很怕在这件事上出现反复。
一旦司隶台要发还重审此案,不仅仅是对雄大海有英雄,对雄家上下也是一种折磨。
可倭奴国人会是什么态度呢?
郑言庆也无法去影响,只能在一旁,默默的关注此事……
“小念,爷爷他们现在应该去了县牢,你过去和他们汇合吧。”
言庆在街口跨上了青驴,对毛小念吩咐了一声。他没有骑玉蹄俊进城,经过昨日莫名其妙的冲突,让言庆也不得不小心一些。青驴小青不如玉蹄俊,但贵在性子柔顺,不会去招惹是非。
毛小念说:“少爷,您不回去吗?”
“我要走一趟大同市。洛浦先生前几天派人过来送信,说是淘来了几部汉魏碑帖。
你也知道,再过一个月,就是杜大哥的生日。他去长安县上任时,我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礼物送他。他喜欢碑帖,我过去看看,若有合适的,就送给杜大哥。”
“那,小婢陪您一起去吧。”
毛小念的口吻中,带着一丝丝期盼之意。
郑言庆摇摇头,“不用了,你先回去吧。爷爷他们的年纪都大了,昨夜估计也没有休息好,更需要你随行照顾。”
毛小念心里有些失望,不过脸上并没有表露出来。
她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这里距离县牢并不远,沿着上春门大街过一个里坊,就是县牢所在,所以无需担心什么。
言庆骑着青驴,走在深秋时节的日光中。
有些萧瑟,但阳光暖暖的,照在身上也很舒服。县衙位于洛水以北,言庆要到大同市,必须要经过洛水,走很久才行。这也是他不愿意让毛小念跟着的原因。
那么远的路,他骑着驴,毛小念难道走着吗?
从端门外的天津桥通过,郑言庆看了一眼天津桥下的那块告示牌。依旧有许多人驻足告示牌前,不时的还能听见人群中有人阴阳顿挫的诵读着他写的三国演义。
言庆笑了笑,催着小青走了。
外界对他这部三国演义的评价,他如何能够不知道?他还知道,许多人说他江郎才尽,甚至往他身上泼脏水……呵呵,这也正是他所希望的事情。文坛大盗这种事情还是少做为妙。三年苦读,他倒是掌握了诗词歌赋的一些技巧,但并不代表他能做出如早先那样流传千古的诗篇。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别做这种事。
一方面是不好意思,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件事。
大业二年,也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隋炀帝杨广启用了薛道衡为秘书监,引起了郑言庆的关注。薛道衡,是河东汾阴薛氏族人,也是当世大家。开皇年间,他因被人弹劾结党,而被隋文帝发配岭南。当时杨广还坐镇江都,对薛道衡的才华,素来仰慕。于是密令人前往长安,请薛道衡取道扬州。到时候他可以把薛道衡留下来,然后再禀报他老子,让薛道衡做他的幕僚,就无需再前往岭南。
说起来,杨广也是好意,爱惜薛道衡的才华。
可薛道衡也不知道是哪一根筋出了问题,关键时刻偏偏来了书生气。明明就快要到江都了,却突然间又改道江陵,绕过江都南下,狠狠的给了杨广一记耳光。
这件事,让杨广记恨在心。
不过杨广登基后,念薛道衡才学出众,还是重又启用了他。
哪知薛道衡一到长安,就奉上了一篇名为《高祖文皇帝颂》的文章。杨广看罢之后,恼羞成怒,曾私下里与大臣苏威说:“道衡至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
鱼藻,是诗经里的一篇文章。
据诗序里讲解,这首诗是通过歌颂周武王,而讥讽周幽王。
杨广那是何等自负的性情,如何能接受这样的羞辱?且不管薛道衡是不是真的在讽刺他,这根刺只要在杨广心中生出,那薛道衡……事实上,薛道衡后来的确是被杨广杀了。至于原因,则是他妄议朝政。想薛道衡也是朝中大臣,如何就不能议论朝政呢?反正这种事情,皇帝老儿说你有罪,你没有罪也会变得有罪。
郑言庆依稀记得,史书中曾留下这样一段记录:薛道衡死后,杨广曾说过:看你还能做出‘空梁落燕泥’的诗句吗?
别让杨广盯上了自己,到最后来一句:看你还能做‘士甘焚死不公侯’吗?
所以,言庆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出了三国演义。一方面既可以让人保持对他的关注,另一方面又有自污其名的效果。这种一举两得的事情,他又何乐而不为?
————————————————————————
公众章节的最后一次更新,还请大家在上架后,一如既往的支持!
恩,差不多有三十万字了吧……^_^
清早,洛阳县衙门前,就聚集了许多人。
自大隋开国以来,首次外交冲突事件的噱头,的确是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昨日事件发生后,洛阳人就开始对事件的处理结果,做出了许多判断。其中不泛一些耆老儒生们,摇头晃脑的诉说着关于这件事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出奇相似,无非是大隋乃天朝上国,自当胸怀广阔,以仁德来教化海外蛮夷……等等强调。
如此一来,倒使得许多人,对雄大海的结局报以不乐观的态度。
当然也会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明明是那些倭奴国人的牲口在路上伤了人,雄大海上前阻止,才和倭奴使者的护卫发生冲突。再者说,明明是倭奴国的人先动手,打不过雄大海才致死,凭什么要雄大海偿命。难道说,我大隋朝的子民,就不值钱吗?
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但却不知该如何反驳那些儒生口中的‘仁德教化’。
总之,这件事的确让很多人产生了兴趣,以至于一大清早,县衙门口就人满为患。
郑言庆并没有去旁观,而是在县衙附近找了一家比较偏僻安静的小茶肆中坐下。
其实也算不得茶肆,准确的说,是一家小吃店。
卖些蒸饼、汤饼之类的食品。许多客人并不会在这里吃东西,而是买来打包带走。所以,小茶肆的环境倒还算安静,言庆给毛小念要了一碗汤饼,自己则坐在茶棚下,看着过往的人群,听听茶肆老板和那些客人之间,看似随意的谈话。
他能做的,都已经做过了。
虽说他去县衙,或许可以引起一些关注,但却无法改变一个正五品县令的主张。
与其去那里凑热闹,到不如坐在这茶肆中听听人们的闲聊。
郑世安雄大锤,还有一些老街坊们却放不下心来,全都凑到县衙门口旁听结果。
用雄大锤的话说:“大黑子看见我们,至少不会太害怕!”
“少爷,您怎么不吃东西?”
郑言庆正在听老板和买蒸饼的客人之间对话,被毛小念问起,轻声回答说:“我这会儿不太饿,你快点吃。估计县衙那边的判决不会太久,过一会儿可能就结束了。”
毛小念很想和言庆多说几句,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断决了,县令大人断决了!”
就在这时候,一个少年匆匆跑过来,气喘吁吁的说:“爹,县令大人做出断决了!”
“是问斩,还是怎样?”
不仅仅是茶肆的老板感兴趣,许多买东西的客人,以及在茶肆里用饭的客人都对此感兴趣。
“你们绝对想不到……嘿嘿,是监三年。”
“啊?”一个客人似乎有些失望,“这都出了人命,居然只给了一个监三年?太轻了吧!”
这家伙,属于那种典型的唯恐天下不乱。
郑言庆眉头一皱,看了看那家伙,心中顿爵有些不快:难不成,非要雄大海死了,才甘心吗?
有客人说:“你这厮怎么如此说话?倭奴国人差点伤了我大隋子民,雄大海也是为救人才起了冲突。听你这口气,是不是觉得我大隋子民的性命比不得倭奴国人?”
“我可没这么说……”
“你们别吵,听小六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挤在洛阳县衙外看热闹,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这件事漠不关心。事实上,历经三百年动荡之后,大隋朝迎来了一个锦绣时代。新洛城的营建,以及大运河的开掘,固然有劳民伤财的说法,但比起连年征战,这算不得什么。
也许正是因为从那个黑暗的年代中走出来,生活在底层的百姓,较之那些老学究们,更容易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为一个海外蛮夷,一群三寸丁就要让我大隋子民偿命,对许多平民而言,恐怕并不容易接受。所以,有人急切的询问伙计。
名叫小六的伙计得意洋洋,“谒者台的诉状中说,雄大海是甩刀杀人。而且雄大海在堂上也没有否认他杀了人,县令大人就认为,既然是甩刀杀人,当属无意。既然是无意,那按照开皇律,雄大海就不该被处斩,所以只判了个监三年。”
郑言庆从口袋里摸出了五枚铜钱,放在食案上。
“小念,我们走吧。”
他已经不需要再听下去了。一切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雄大海甚至被免去了杖三十的处罚,再也没有什么,能比这样一个结果圆满了……而且从市井小民的口中,言庆多多少少也了解到,洛阳人对这样的结果还没有什么意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司隶台按察刑案,有时候就是从民意出发,对一些有争议的判决进行重新审判。
既然洛阳人没有意见,就看倭奴国人是什么情况。
若倭奴国也对判决表达不出什么异议的话,司隶台就不会过问此事,事情也就算过去了。等三年后,雄大海从狱中出来的时候,照样还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
郑言庆很怕在这件事上出现反复。
一旦司隶台要发还重审此案,不仅仅是对雄大海有英雄,对雄家上下也是一种折磨。
可倭奴国人会是什么态度呢?
郑言庆也无法去影响,只能在一旁,默默的关注此事……
“小念,爷爷他们现在应该去了县牢,你过去和他们汇合吧。”
言庆在街口跨上了青驴,对毛小念吩咐了一声。他没有骑玉蹄俊进城,经过昨日莫名其妙的冲突,让言庆也不得不小心一些。青驴小青不如玉蹄俊,但贵在性子柔顺,不会去招惹是非。
毛小念说:“少爷,您不回去吗?”
“我要走一趟大同市。洛浦先生前几天派人过来送信,说是淘来了几部汉魏碑帖。
你也知道,再过一个月,就是杜大哥的生日。他去长安县上任时,我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礼物送他。他喜欢碑帖,我过去看看,若有合适的,就送给杜大哥。”
“那,小婢陪您一起去吧。”
毛小念的口吻中,带着一丝丝期盼之意。
郑言庆摇摇头,“不用了,你先回去吧。爷爷他们的年纪都大了,昨夜估计也没有休息好,更需要你随行照顾。”
毛小念心里有些失望,不过脸上并没有表露出来。
她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这里距离县牢并不远,沿着上春门大街过一个里坊,就是县牢所在,所以无需担心什么。
言庆骑着青驴,走在深秋时节的日光中。
有些萧瑟,但阳光暖暖的,照在身上也很舒服。县衙位于洛水以北,言庆要到大同市,必须要经过洛水,走很久才行。这也是他不愿意让毛小念跟着的原因。
那么远的路,他骑着驴,毛小念难道走着吗?
从端门外的天津桥通过,郑言庆看了一眼天津桥下的那块告示牌。依旧有许多人驻足告示牌前,不时的还能听见人群中有人阴阳顿挫的诵读着他写的三国演义。
言庆笑了笑,催着小青走了。
外界对他这部三国演义的评价,他如何能够不知道?他还知道,许多人说他江郎才尽,甚至往他身上泼脏水……呵呵,这也正是他所希望的事情。文坛大盗这种事情还是少做为妙。三年苦读,他倒是掌握了诗词歌赋的一些技巧,但并不代表他能做出如早先那样流传千古的诗篇。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别做这种事。
一方面是不好意思,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件事。
大业二年,也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隋炀帝杨广启用了薛道衡为秘书监,引起了郑言庆的关注。薛道衡,是河东汾阴薛氏族人,也是当世大家。开皇年间,他因被人弹劾结党,而被隋文帝发配岭南。当时杨广还坐镇江都,对薛道衡的才华,素来仰慕。于是密令人前往长安,请薛道衡取道扬州。到时候他可以把薛道衡留下来,然后再禀报他老子,让薛道衡做他的幕僚,就无需再前往岭南。
说起来,杨广也是好意,爱惜薛道衡的才华。
可薛道衡也不知道是哪一根筋出了问题,关键时刻偏偏来了书生气。明明就快要到江都了,却突然间又改道江陵,绕过江都南下,狠狠的给了杨广一记耳光。
这件事,让杨广记恨在心。
不过杨广登基后,念薛道衡才学出众,还是重又启用了他。
哪知薛道衡一到长安,就奉上了一篇名为《高祖文皇帝颂》的文章。杨广看罢之后,恼羞成怒,曾私下里与大臣苏威说:“道衡至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
鱼藻,是诗经里的一篇文章。
据诗序里讲解,这首诗是通过歌颂周武王,而讥讽周幽王。
杨广那是何等自负的性情,如何能接受这样的羞辱?且不管薛道衡是不是真的在讽刺他,这根刺只要在杨广心中生出,那薛道衡……事实上,薛道衡后来的确是被杨广杀了。至于原因,则是他妄议朝政。想薛道衡也是朝中大臣,如何就不能议论朝政呢?反正这种事情,皇帝老儿说你有罪,你没有罪也会变得有罪。
郑言庆依稀记得,史书中曾留下这样一段记录:薛道衡死后,杨广曾说过:看你还能做出‘空梁落燕泥’的诗句吗?
别让杨广盯上了自己,到最后来一句:看你还能做‘士甘焚死不公侯’吗?
所以,言庆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出了三国演义。一方面既可以让人保持对他的关注,另一方面又有自污其名的效果。这种一举两得的事情,他又何乐而不为?
————————————————————————
公众章节的最后一次更新,还请大家在上架后,一如既往的支持!
恩,差不多有三十万字了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