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讨伐王匡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却说关东联军,自董卓劫掠少帝西逃,赵迁在晋阳令立天子之后,便无法适从,众人在接到刘辩分封之后,便各自领本部人马回到属地。
只有河内太守王匡未有受到加封,心中自知是赵迁从中作梗,不由得心中愤懑。
恰好此时,董卓遣少帝使者到来,宣读圣旨,封其为讨逆将军、山阳侯,王匡不禁大喜,前往河内屯兵。
其余诸侯各自散去,更有兖州刺史刘岱为了些许军粮,与桥瑁发生冲突,并将其斩杀。
自此,声势浩大的讨董联盟土崩瓦解,诸侯之间并没有因为这次联盟而关系亲密,反而各有嫌隙,大打出手。
并州晋阳城,大将军府,赵迁将文武召集起来,进行例会。
“如今天子继其位,百官居其所,然四海未平,天下不宁,西有董贼觊觎,吾欲以天子之名,兴兵讨之!”赵迁说道。
短暂的安静之后,荀彧起身谏道:“吾闻深根固本者,方能制天下,主公虽有一州之地,然此时与董卓力拼,不智也。”
赵迁点点头,说道:“请文若先生教我。”
荀彧轻捋胡须,道:“此时若兴兵伐董卓,多留兵则无用,少留兵,则河内王匡恐乘隙寇之,则晋阳不保,若不既克董卓,则主公无安身之所也。”
“文若之言甚是,然军士终日坐守于此,终非良策。”赵迁皱眉道。
荀攸起身说道:“启禀主公,吾闻得近日黄巾余党何仪、黄劭等,在汝南、颍川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粮食。此等贼逆,弹指可破,破而取其粮,以资军士,朝廷喜、百姓悦、军粮足,此一举三得。”
赵迁听后大喜,说道:“好,就依公达之言,出兵讨伐汝南、颍川之黄巾余党。”
田丰眉头一皱,说道:“主公,若至汝南,需经河内,那河内太守王匡与主公有隙,前些时日又未受新帝加封,而怀恨主公,恐不借路。”
赵迁微微一笑,说道:“本将军巴不得那王匡阻吾大军,若如此,吾便趁机将河内收回。”
“主公明见,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且又近晋阳,必先取之,以为晋阳屏障。”荀彧说道。
荆飞也上前一步说道:“主公,吾飞讯营军士早已探得,彼王匡已受伪帝册封为讨逆将军、山阳侯,正可以此讨之!”
赵迁点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那王匡怎么说之前也是讨董联盟的一路诸侯,若贸然进兵讨之,恐袁绍相助,不若先礼后兵,使袁绍不能助之。”
“主公何以先礼后兵?”田丰问道。
赵迁道:“命季才书信一封,送给王匡,言王师过路,使其提供军马、钱粮,不得有误。”
“大哥,那王匡怎能会提供军马、钱粮?”张飞很是肯定的说道。
赵迁微微一笑,说道:“若王匡不与,则本将军便可奉天子诏讨伐与他,那时袁绍也不能相助。”
对于赵迁的计策,众人无有不从,于是,赵迁留赵云、赵风兄弟二人守晋阳,又派人送钱粮至雁门,犒赏张辽。
随后,先命杨俊写好书信,送往河内,同时,赵迁点起一万大军,起兵伐贼。
不几日,王匡接到赵迁的书信,既怒又惊。
怒的是赵迁又来讨要军马、钱粮,前些时日,因为卫仲道的事,王匡已经将大量的军马、钱粮送往了晋阳,如今没够多长时日,怎能再拿得出来。
惊的是赵迁率一万大军前来,而王匡前番在讨伐董卓时,被吕布杀了十之七八,留在河内的五千精兵,更是被赵迁全歼,如今王匡手下,用于一战的兵士不足一万。
“太守大人,大将军赵迁的军队不日即到,为今之计奈何?”河内从事问道。
王匡叹了口气,说道:“赶紧修书给袁本初,求他发兵来救。”
从事答应下来,赶紧写信,派人送往洛阳袁绍那里。
袁绍在洛阳接到王匡的求救信后,召集谋士,将信件遍视,问道:“河内太守求救,可发兵救之否?”
沮授看后说道:“明公如今在洛阳,赵迁在晋阳,中间乃是河内,吾以为,河内可为屏障,不可放之不管。”
郭图连忙起身谏道:“明公不可发兵,那王匡与赵迁乃是私仇,明公掺入其中,无益啊!”
审配也点头道:“赵迁兵精将猛,兼有并州及河间之地,又新立天子,兵锋正盛,不可力敌啊!”
“况且董卓在侧,恐乘隙来攻,则洛阳不在。”逢纪也说道。
袁绍看着手下的众谋士又是各持己见,不由得有些犹豫,不知道该听从谁的意见了。
沮授长叹一声,说道:“明公若是担心与赵迁冲突,可派一支兵马前往孟津,以示形势,即表明了态度,又能防止董卓的窥伺,一举两得。”
其他几个谋士听到不用与赵迁开战,纷纷点头同意,而袁绍见众谋士终于达成了意见,便命颜良率精兵五千,前往孟津屯兵。
长安的董卓听闻赵迁出兵后,急忙召唤李儒,商议是否该出兵取晋阳。
李儒将军报仔细的看了看之后,摇头道:“赵云乃是一员虎将,虎牢关前战吕侯,虽然以多胜少,但若坚守城池,恐急切攻之不下,若此时袁绍来攻,则长安危矣。”
长时间的奢靡生活,早已腐化了董卓的心,此时听李儒说,进兵无益,也就不再坚持,只是嘱咐盯紧赵迁及关东诸侯的动向,随时禀报。
就这样,袁绍隔岸观虎斗,董卓按兵不出,赵迁的大军路过山阳,直抵河内,列阵于城外。
王匡站在城墙之上,看着密密麻麻的赵迁的军队,不由得脸色发白,颤巍巍的喝道:“赵迁,为何伐吾!”
赵迁冷笑一声,策马上前一步,朗声道:“王匡,汝本为讨董盟军,为何此时却投靠董贼!”
王匡一惊,叫道:“胡说八道,吾何时投靠董贼?”
赵迁摇手一指,道:“汝将旗之上,是何字样?”
王匡转头一看旁边的将旗,首先正中乃是一个大大的“王”字,在其左侧,立书“山阳侯”,上方横书“讨逆将军”。
王匡心中一惊,心中暗道不妙!
却说关东联军,自董卓劫掠少帝西逃,赵迁在晋阳令立天子之后,便无法适从,众人在接到刘辩分封之后,便各自领本部人马回到属地。
只有河内太守王匡未有受到加封,心中自知是赵迁从中作梗,不由得心中愤懑。
恰好此时,董卓遣少帝使者到来,宣读圣旨,封其为讨逆将军、山阳侯,王匡不禁大喜,前往河内屯兵。
其余诸侯各自散去,更有兖州刺史刘岱为了些许军粮,与桥瑁发生冲突,并将其斩杀。
自此,声势浩大的讨董联盟土崩瓦解,诸侯之间并没有因为这次联盟而关系亲密,反而各有嫌隙,大打出手。
并州晋阳城,大将军府,赵迁将文武召集起来,进行例会。
“如今天子继其位,百官居其所,然四海未平,天下不宁,西有董贼觊觎,吾欲以天子之名,兴兵讨之!”赵迁说道。
短暂的安静之后,荀彧起身谏道:“吾闻深根固本者,方能制天下,主公虽有一州之地,然此时与董卓力拼,不智也。”
赵迁点点头,说道:“请文若先生教我。”
荀彧轻捋胡须,道:“此时若兴兵伐董卓,多留兵则无用,少留兵,则河内王匡恐乘隙寇之,则晋阳不保,若不既克董卓,则主公无安身之所也。”
“文若之言甚是,然军士终日坐守于此,终非良策。”赵迁皱眉道。
荀攸起身说道:“启禀主公,吾闻得近日黄巾余党何仪、黄劭等,在汝南、颍川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粮食。此等贼逆,弹指可破,破而取其粮,以资军士,朝廷喜、百姓悦、军粮足,此一举三得。”
赵迁听后大喜,说道:“好,就依公达之言,出兵讨伐汝南、颍川之黄巾余党。”
田丰眉头一皱,说道:“主公,若至汝南,需经河内,那河内太守王匡与主公有隙,前些时日又未受新帝加封,而怀恨主公,恐不借路。”
赵迁微微一笑,说道:“本将军巴不得那王匡阻吾大军,若如此,吾便趁机将河内收回。”
“主公明见,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且又近晋阳,必先取之,以为晋阳屏障。”荀彧说道。
荆飞也上前一步说道:“主公,吾飞讯营军士早已探得,彼王匡已受伪帝册封为讨逆将军、山阳侯,正可以此讨之!”
赵迁点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那王匡怎么说之前也是讨董联盟的一路诸侯,若贸然进兵讨之,恐袁绍相助,不若先礼后兵,使袁绍不能助之。”
“主公何以先礼后兵?”田丰问道。
赵迁道:“命季才书信一封,送给王匡,言王师过路,使其提供军马、钱粮,不得有误。”
“大哥,那王匡怎能会提供军马、钱粮?”张飞很是肯定的说道。
赵迁微微一笑,说道:“若王匡不与,则本将军便可奉天子诏讨伐与他,那时袁绍也不能相助。”
对于赵迁的计策,众人无有不从,于是,赵迁留赵云、赵风兄弟二人守晋阳,又派人送钱粮至雁门,犒赏张辽。
随后,先命杨俊写好书信,送往河内,同时,赵迁点起一万大军,起兵伐贼。
不几日,王匡接到赵迁的书信,既怒又惊。
怒的是赵迁又来讨要军马、钱粮,前些时日,因为卫仲道的事,王匡已经将大量的军马、钱粮送往了晋阳,如今没够多长时日,怎能再拿得出来。
惊的是赵迁率一万大军前来,而王匡前番在讨伐董卓时,被吕布杀了十之七八,留在河内的五千精兵,更是被赵迁全歼,如今王匡手下,用于一战的兵士不足一万。
“太守大人,大将军赵迁的军队不日即到,为今之计奈何?”河内从事问道。
王匡叹了口气,说道:“赶紧修书给袁本初,求他发兵来救。”
从事答应下来,赶紧写信,派人送往洛阳袁绍那里。
袁绍在洛阳接到王匡的求救信后,召集谋士,将信件遍视,问道:“河内太守求救,可发兵救之否?”
沮授看后说道:“明公如今在洛阳,赵迁在晋阳,中间乃是河内,吾以为,河内可为屏障,不可放之不管。”
郭图连忙起身谏道:“明公不可发兵,那王匡与赵迁乃是私仇,明公掺入其中,无益啊!”
审配也点头道:“赵迁兵精将猛,兼有并州及河间之地,又新立天子,兵锋正盛,不可力敌啊!”
“况且董卓在侧,恐乘隙来攻,则洛阳不在。”逢纪也说道。
袁绍看着手下的众谋士又是各持己见,不由得有些犹豫,不知道该听从谁的意见了。
沮授长叹一声,说道:“明公若是担心与赵迁冲突,可派一支兵马前往孟津,以示形势,即表明了态度,又能防止董卓的窥伺,一举两得。”
其他几个谋士听到不用与赵迁开战,纷纷点头同意,而袁绍见众谋士终于达成了意见,便命颜良率精兵五千,前往孟津屯兵。
长安的董卓听闻赵迁出兵后,急忙召唤李儒,商议是否该出兵取晋阳。
李儒将军报仔细的看了看之后,摇头道:“赵云乃是一员虎将,虎牢关前战吕侯,虽然以多胜少,但若坚守城池,恐急切攻之不下,若此时袁绍来攻,则长安危矣。”
长时间的奢靡生活,早已腐化了董卓的心,此时听李儒说,进兵无益,也就不再坚持,只是嘱咐盯紧赵迁及关东诸侯的动向,随时禀报。
就这样,袁绍隔岸观虎斗,董卓按兵不出,赵迁的大军路过山阳,直抵河内,列阵于城外。
王匡站在城墙之上,看着密密麻麻的赵迁的军队,不由得脸色发白,颤巍巍的喝道:“赵迁,为何伐吾!”
赵迁冷笑一声,策马上前一步,朗声道:“王匡,汝本为讨董盟军,为何此时却投靠董贼!”
王匡一惊,叫道:“胡说八道,吾何时投靠董贼?”
赵迁摇手一指,道:“汝将旗之上,是何字样?”
王匡转头一看旁边的将旗,首先正中乃是一个大大的“王”字,在其左侧,立书“山阳侯”,上方横书“讨逆将军”。
王匡心中一惊,心中暗道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