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果你读正史,你丝毫看不出是朱元璋命令廖永忠杀掉韩林儿的。不过有两条证据间接证明就是朱元璋下的命令:第一,廖永忠是朱元璋的奴才,唯朱元璋马首是瞻,他绝没有擅自做主的胆量和智慧;第二,廖永忠回应天后当着许多大臣的面说韩林儿是落水而亡,这是连三岁孩子都欺骗不了的,可朱元璋居然相信了。
小明王一死,朱元璋再无任何心理压力。1367年正月,朱元璋改元,称1367年为吴元年。紧接着,对张士诚的最后一战开始。
天日照尔不照我
张士诚领导的苏州保卫战坚持了十个月,当徐达兵团在1366年最后一个月扫荡苏州外围防御时,张士诚在苏州城内一筹莫展。1367年春节,这是张士诚自出生以来度过的最难过的春节。最近这几年,他过的春节都很沉闷,这一次,不但沉闷,而且极度的压抑。因为朱元璋已经打到他家门口来,而且把他的家围了个水泄不通。
徐达兵团是第一波攻城部队,他首先在苏州城外构筑长围,然后搭起木塔、筑起比苏州城城墙还高的土楼,于是可以俯瞰苏州城。徐达攻城兵团的火器配备充足,火铳和襄阳炮日夜喷出蓝色的火舌,十二个时辰不停地攻击。襄阳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恐怖的武器,可以发射重达一百四十公斤的炮弹。南宋末年,蒙古人进攻襄阳,屡攻不下,最后动用了襄阳炮,一炮就把襄阳城炸出个大窟窿,襄阳守军立即投降,所以有“一炮定襄阳”的说法。
徐达兵团把这种恐怖的武器都用上,说明朱元璋并未小瞧张士诚,即使他小瞧张士诚,也没有小瞧苏州城。苏州城经过张士诚几年来的苦心经营而坚固异常,在徐达兵团猛攻了三个月后,依旧完好无损。徐达兵团伤亡巨大,但很少有士兵能摸上苏州城城墙。
徐达用襄阳炮对付张士诚的同时,张士诚也针锋相对,他在城中制作飞炮,将用油燃烧起来的巨石发射到城外,每次发射出去一颗这种“炮弹”,都能听到徐达兵团里炸窝似的号叫。
徐达攻城兵团受阻,朱元璋在应天城急得抓耳挠腮。他找刘伯温商量,刘伯温说:“张士诚已是强弩之末,现在有质量的抵抗完全是回光返照,我们根本不用担心,要担心的是军队的伤亡。不应该让徐达再继续这种持续不断的攻击了,我们要劝降张士诚。”
朱元璋明知道这不是办法,但为了少死点人,还是照办了。劝降书自然是刘伯温书写,他劝告张士诚,不要逆潮流而动,要有点眼光,学习一下北宋初期吴越国的钱镠投降北宋皇帝赵匡胤的光辉事迹,献出城池,投降朱元璋。刘伯温向张士诚保证,只要放下武器,献出城池,将来的富贵还是有的。
张士诚收到信后,看完,就撕得粉碎。他说:“老子就是被乱箭穿身,也不投降朱秃子。”
朱元璋对刘伯温说:“盐贩子还很有骨气。”
刘伯温说:“要让徐达将军注意,张士诚可能会突围。”
关于从围城中突围,这是每个在城中被围困多时的人的一种本能。徐达在继续围困了四个月后,他和张士诚在1367年阴历七月的关系恰好就是那句:围在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但两人的理想实现起来都很困难。
徐达在猛攻了三个月后,不再进行轰动性的攻击,而只是围困。苏州人和杭州人一样,都喜欢有质量的生活,所以平时没有积攒。徐达围困苏州七个月后,苏州人就发现通货膨胀了。普通百姓已经买不起粮食,况且,即使买得起,已没有粮食可卖,百姓开始吃稻草和老鼠。但老鼠这种东西捉起来是很难的,未经过专业训练,不可能捉得到。有养猫的人家,此时喜出望外,问题是,猫也要吃东西,所以很多猫只给主人带了点老鼠皮毛。有需求自然就有供应,一批专业人士开始在苏州城里捉老鼠,一只老鼠的价格比十石米还要贵。
这是1367年阴历七月的事。张士诚丝毫未感到通货膨胀带来的危害,他召集他的那群知识分子,大摆筵席,仿佛苏州城根本没被围困,仿佛他依然生活在从前的天堂里。如果不是徐达兵团偶尔向城里发射一枚炮弹,激起许多人的惨呼,张士诚真以为苏州还是从前的苏州,根本就没有战事。徐达兵团的炮兵们每天都会例行公事似的在固定的时间向苏州城里发射炮弹,炮兵们平时就互相倚靠着看向苏州城。他们聊天,聊苏州城里的美女,聊苏州城里的山珍海味,聊苏州城里冒出热气的澡堂子。那些澡堂子就处在繁花茂叶中,洗澡的时候能闻到花香,听到鸟语,和大自然一体。他们还聊到苏州城里的财宝,那可是能堆积成一座山的,要比应天城中的钟山还要大还要高。他们最后说:“妈的,咱们在这里过的简直不是人的日子,身上长满了虱子,几个月不刷牙,吃的米饭中有臭水沟的味道。”
人人都认为别人比自己幸福,其实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张士诚的宴会上,虽然鸡鸭鱼肉不停地放在盘子里端上来,虽然美酒像水一样被浪费着,虽然歌照唱,舞照跳,但张士诚的世界一点都不美好。他隐约感觉到了一些不对。
他在视察苏州城时,发现街道两旁已有死尸,发现最阴暗的臭水沟里连老鼠的毛都见不到。他还发现,城外徐达兵团的后勤补给线上川流不息。他看着面黄肌瘦的士兵,不禁流下眼泪来。只有善良如张士诚这样的人才不会干出吃人的卑劣勾当来,苏州百姓都知道,张王是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最慈悲的人。张士诚完全可以把死掉的百姓,甚至是活着的百姓推到大锅里当军粮,但他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个慈悲的人,所以,当他流泪时,老天也哭了。苏州城下起了毛毛雨,很快就打湿他的脸,这个时候,你就分不清他脸上哪些是雨水哪些是泪水了。
必须要突破困局!张士诚心里发誓。
1367年阴历七月的一天凌晨,阴雨绵绵。张士诚命令他的特种部队“十条龙”突围。“十条龙”特种部队是张士诚的卫队,接近两万人。这支特种部队,就是当年张士诚在高邮城被元政府主力围困时使用的那支奇兵。在元政府不战而溃后,张士诚追击敌人时,这支部队发挥了虎入羊群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力。不过,张士诚这人有点小家子气,出色的作战部队都是在实战中训练出来的,可张士诚始终把这支部队当成是古玩,呵护备至,几乎很少让他们上战场。于是,这支部队就在主人的关怀备至下成了废物。
张士诚带领这支废物突击部队出城时,迎头撞上了朱元璋另一员猛将常遇春的围城部队,双方一行接触,张士诚的“十条龙”立即溃败,惨败时发出了排山倒海般的声音。
张士诚本人被他慌不择路而逃的“十条龙”挤下战马,掉到水里,如果不是他机灵得很,恐怕已被淹死。他身边的几个特种部队成员把他拖进了城里,张士诚坐在椅子上,大口地喘着气,脸色惨白,浑身湿透,如水鬼附体。
张士诚在苏州城里惊魂未定时,徐达早已把他突围的消息传到了应天。朱元璋失声说:“想不到他还敢突围。”刘伯温说:“小心,他还会再次突围的。”
张士诚像是和刘伯温心有灵犀一样,十天后,他用行动验证了刘伯温的预测,这次突围很见成效。张士诚选择的突破口和上次一样,任何人都没有想过,他会重蹈栽跟头的地方,这可能是张士诚唯一一次智慧的体现。他的突围部队一出城门,马上分为左中右三支,他则带领中路直插常遇春的大本营。常遇春吓了一跳,他想不到张士诚选的又是他。张士诚这一次的突围,质量奇佳。常遇春的左路和右路很快就被撕开,中路也抵抗不住,节节败退。张士诚两眼放光,这是他自和朱元璋交战以来最痛快的一战,他叫喊着,脸上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喜气。这是他自高邮之战以来最扬眉吐气的一次,然而,他的厄运之神突然在他马前一晃,向他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他大惊失色,忽然听到了苏州城上鸣金收兵的锣声。他怔住了,这是万劫不复的一瞬,他的突围部队只是稍微延缓了一下,常遇春缓过神来,趁张士诚愣怔的刹那,下令反攻。
张士诚的突围部队在半个时辰取得的辉煌成果,又在几分钟内失去了。他被驱赶着狼狈地逃回城中,他的弟弟张士信急忙跑来嘘寒问暖,说:“我看到你们打得太累了,所以才想让你们回来歇息一下。”
张士诚仰天长叹,说:“真是天亡我也。”对于张士诚来说,老天爷最瞎眼的就是让他和张士信有血缘关系。张士信的愚蠢无知使张士诚丧失了生的良机,他站在苏州城望下去,再也看不到他突围的任何机会了。
1367年阴历十月,苏州城里连老鼠都没有了,由于饥饿和恐慌,张士诚兵团的士气跌入低谷。徐达收到了朱元璋的命令:可以总攻。
黎明一场大雨,把苏州城洗刷得分外明朗干净。就在黎明前的夜晚,张士诚回想往事,他希望高邮奇迹能再一次降临,不过黎明那场大雨变成淅淅沥沥的小雨,徐达兵团总攻的呐喊声传来时,张士诚彻底脱卸了这一理想的包袱。他对妻子刘女士说:“我兵败将死,你怎么办?”
刘氏的脸上带着颤抖的微笑,看了一眼张士诚,然后不露声色地说:“君勿忧,我必不负君。”说完,这位女中英豪抱起两个幼子,走上高台,要人搬来柴火,命令张士诚的其他小老婆一齐登上高台,刘女士先自杀,自杀前,命令点燃柴火。
张士诚在熊熊火光中泪水横流。他没有听到一句哭声,也没有听到一句怨言。一个男人要有多大的魅力才能让他所有的老婆都心甘情愿为他赴死,这是个谜。
他抽出宝剑,横在脖子上,目光呆滞。这时,徐达兵团已突破外城,正猛攻内城。他心里说,这宝剑真他妈的凉。他身边的忠诚卫士说:“我们还有几万人,可以打巷战。长矛对火炮,短刀对长矛,匕首对短刀,赤手空拳对匕首,牙齿也可以成为武器。”
这名忠诚卫士说这话的时候,苏州城里的巷战已经展开。张士诚长叹,说:“如果我们反抗到底,朱秃子大怒之下屠城,百姓何辜。你们投降吧!”
傍晚,雨停了,太阳出来,吱呀吱呀地响。张士诚站在他宫殿的楼上,看着远处踏着正步走来的敌兵,他想要跳下去,一死了之。但随之赶来的他最亲密的战友、投降分子李伯升涕泪滂沱地劝他:“不要做傻事,您是英雄,还怕不保一命吗!”
张士诚惨笑,整理下衣冠,走下楼来,夕阳的余晖从苏州城飘走了,他望向夕阳,解下腰中的宝剑,微笑着面对正小跑而来的徐达。
徐达把他押上船,迅速送往应天。张士诚在船里不吃不喝,连眼都不眨。看守时刻要碰他一下,才知道他是死还是活着。
张士诚从来没有这样忧郁过,从来没有这样孤独过。当朱元璋来见他时,发现他已没有任何活人的特点,朱元璋对张士诚这个已经腐烂的大活人深感惊讶。张士诚没有看他一眼,让他吃了闭门羹。可不知为什么,他离开时,又派了李善长来劝降张士诚。
张士诚使出浑身的力气破口大骂,险些把李善长骂得发了病。如果不是他绝食导致力气很小,他肯定要揍李善长一顿。
朱元璋气得像炮仗一样爆了起来,下令处死张士诚。在处死他之前,他又下令给张士诚一顿军棍。
张士诚临死前,保持的是一种冷漠的贵族气质。他自己都惊讶,人的潜力真是无限的。自己的出身那么低贱,却在他最恶心的敌人面前表现出了他从不曾有过的气质。
他对朱元璋说的唯一一句话,也是他最后一句话:“天日照尔不照我。”意思是老天爷一直在眷顾你,却不眷顾我。其实,这句话应该是陈友谅的台词。只有陈友谅最有资格、最有能力说这句话。
从能力上来说,张士诚根本不是朱元璋的对手,只有陈友谅是。但张士诚却有着一股傲气,虽然这股傲气只是在他临死前最宝贵的几天时间里出现在他身上的,也正因此,就更弥足珍贵。
一个真英雄,在他厌恶的敌人面前,就要有这种傲气。从这点而言,张士诚是货真价实的英雄。
宜大展兵威
张士诚的不在人间,使朱元璋再无敌手。刘、朱模式的历史已到尾声。不过,这一尾声持续的时间很长。
张士诚壮烈的两个月后,刘伯温被朱元璋任命为监察院副院长(御史中丞)。这个礼物和刘伯温所建下的功勋极不成正比,不过,刘伯温什么都没有说,欣然接受了。很多人会发现,官职的高低刺激不了刘伯温的神经,他是个“心不动”的人,想让他心动,要颇费功夫。
不过在朱元璋看来,刘伯温做不了宰相,因为他性情太刚,他也做不了副宰相,因为副宰相就是宰相旁边的一片绿叶,刘伯温做不了绿叶,世界上没有哪一片绿叶能如刘伯温那样,稍一释放生命的力量,就如最娇艳的花一样引人注目。刘伯温黑白分明的性格,恰好可以做御史,御史负责监督百官,弹劾百官。可问题是,朱元璋居然让刘伯温做了个御史院的二把手,而刘伯温的顶头上司居然是军人出身的汤和。虽然朱元璋说汤和是个文武兼备的人,可没有人相信汤和的文能比过刘伯温。况且,御史这一职务本身就是文臣的特权。也许,正是因为当时全国还未全解放,朱元璋为了给武将以激励,才让汤和坐在御史大夫座位上的。或许,刘伯温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什么都没有说,人们几乎连他急促的一声叹息都没有发现。
那个时候,没有人会为刘伯温在官职上的不公正操心,因为应天城中所有人都在忙碌着。新的城池已经初具规模,朱元璋的将军们骑着高头大马,背后跟着英姿飒爽的士兵到前线去为朱元璋争夺最后的地盘。文臣们在光线充足的办公室里制定各种制度规章,为朱元璋不久后建立的新中国作着真心实意的准备。即使是老天也在为朱元璋即将建立的新中国而锦上添花。入冬以来,应天城始终温暖如春。鸟儿唧唧喳喳地在城市上空掠过,春天才开始有的花香在1367年的冬天就已经沁入心脾了。
刘伯温说,他很少见到应天城如此好的天气。他说:“也许中国的春天真的来了。”朱元璋说:“人人都喜欢和煦的春光,可必须要经历秋冬的肃杀。没有秋冬的肃杀,就不可能有明媚的春光。”
这话刘伯温早就说过:“元王朝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全是因为对官员的约束不严,法律太轻。”实际上,元王朝的法律太随意,连成文法典都没有,纯粹的人治。朱元璋可不想自己即将建立的王朝是这样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在他的命令和暗示下,唐宋法典不但死灰复燃,而且还添枝加叶,几乎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法网。
刘伯温提出自己的意见:“网太密,水无大鱼;法太密,则国家就没有清白的百姓。所有的刑名条目是否真有存在的必要,必须要仔细斟酌。”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意见表示赞同,倒不是因为他有慈悲的情怀,而是当时他的吴王国还未解放全中国,法律太严苛,恐怕会失去解放区的人心,使元统区的人因恐惧他的法律而顽强抵抗。
如果你读正史,你丝毫看不出是朱元璋命令廖永忠杀掉韩林儿的。不过有两条证据间接证明就是朱元璋下的命令:第一,廖永忠是朱元璋的奴才,唯朱元璋马首是瞻,他绝没有擅自做主的胆量和智慧;第二,廖永忠回应天后当着许多大臣的面说韩林儿是落水而亡,这是连三岁孩子都欺骗不了的,可朱元璋居然相信了。
小明王一死,朱元璋再无任何心理压力。1367年正月,朱元璋改元,称1367年为吴元年。紧接着,对张士诚的最后一战开始。
天日照尔不照我
张士诚领导的苏州保卫战坚持了十个月,当徐达兵团在1366年最后一个月扫荡苏州外围防御时,张士诚在苏州城内一筹莫展。1367年春节,这是张士诚自出生以来度过的最难过的春节。最近这几年,他过的春节都很沉闷,这一次,不但沉闷,而且极度的压抑。因为朱元璋已经打到他家门口来,而且把他的家围了个水泄不通。
徐达兵团是第一波攻城部队,他首先在苏州城外构筑长围,然后搭起木塔、筑起比苏州城城墙还高的土楼,于是可以俯瞰苏州城。徐达攻城兵团的火器配备充足,火铳和襄阳炮日夜喷出蓝色的火舌,十二个时辰不停地攻击。襄阳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恐怖的武器,可以发射重达一百四十公斤的炮弹。南宋末年,蒙古人进攻襄阳,屡攻不下,最后动用了襄阳炮,一炮就把襄阳城炸出个大窟窿,襄阳守军立即投降,所以有“一炮定襄阳”的说法。
徐达兵团把这种恐怖的武器都用上,说明朱元璋并未小瞧张士诚,即使他小瞧张士诚,也没有小瞧苏州城。苏州城经过张士诚几年来的苦心经营而坚固异常,在徐达兵团猛攻了三个月后,依旧完好无损。徐达兵团伤亡巨大,但很少有士兵能摸上苏州城城墙。
徐达用襄阳炮对付张士诚的同时,张士诚也针锋相对,他在城中制作飞炮,将用油燃烧起来的巨石发射到城外,每次发射出去一颗这种“炮弹”,都能听到徐达兵团里炸窝似的号叫。
徐达攻城兵团受阻,朱元璋在应天城急得抓耳挠腮。他找刘伯温商量,刘伯温说:“张士诚已是强弩之末,现在有质量的抵抗完全是回光返照,我们根本不用担心,要担心的是军队的伤亡。不应该让徐达再继续这种持续不断的攻击了,我们要劝降张士诚。”
朱元璋明知道这不是办法,但为了少死点人,还是照办了。劝降书自然是刘伯温书写,他劝告张士诚,不要逆潮流而动,要有点眼光,学习一下北宋初期吴越国的钱镠投降北宋皇帝赵匡胤的光辉事迹,献出城池,投降朱元璋。刘伯温向张士诚保证,只要放下武器,献出城池,将来的富贵还是有的。
张士诚收到信后,看完,就撕得粉碎。他说:“老子就是被乱箭穿身,也不投降朱秃子。”
朱元璋对刘伯温说:“盐贩子还很有骨气。”
刘伯温说:“要让徐达将军注意,张士诚可能会突围。”
关于从围城中突围,这是每个在城中被围困多时的人的一种本能。徐达在继续围困了四个月后,他和张士诚在1367年阴历七月的关系恰好就是那句:围在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但两人的理想实现起来都很困难。
徐达在猛攻了三个月后,不再进行轰动性的攻击,而只是围困。苏州人和杭州人一样,都喜欢有质量的生活,所以平时没有积攒。徐达围困苏州七个月后,苏州人就发现通货膨胀了。普通百姓已经买不起粮食,况且,即使买得起,已没有粮食可卖,百姓开始吃稻草和老鼠。但老鼠这种东西捉起来是很难的,未经过专业训练,不可能捉得到。有养猫的人家,此时喜出望外,问题是,猫也要吃东西,所以很多猫只给主人带了点老鼠皮毛。有需求自然就有供应,一批专业人士开始在苏州城里捉老鼠,一只老鼠的价格比十石米还要贵。
这是1367年阴历七月的事。张士诚丝毫未感到通货膨胀带来的危害,他召集他的那群知识分子,大摆筵席,仿佛苏州城根本没被围困,仿佛他依然生活在从前的天堂里。如果不是徐达兵团偶尔向城里发射一枚炮弹,激起许多人的惨呼,张士诚真以为苏州还是从前的苏州,根本就没有战事。徐达兵团的炮兵们每天都会例行公事似的在固定的时间向苏州城里发射炮弹,炮兵们平时就互相倚靠着看向苏州城。他们聊天,聊苏州城里的美女,聊苏州城里的山珍海味,聊苏州城里冒出热气的澡堂子。那些澡堂子就处在繁花茂叶中,洗澡的时候能闻到花香,听到鸟语,和大自然一体。他们还聊到苏州城里的财宝,那可是能堆积成一座山的,要比应天城中的钟山还要大还要高。他们最后说:“妈的,咱们在这里过的简直不是人的日子,身上长满了虱子,几个月不刷牙,吃的米饭中有臭水沟的味道。”
人人都认为别人比自己幸福,其实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张士诚的宴会上,虽然鸡鸭鱼肉不停地放在盘子里端上来,虽然美酒像水一样被浪费着,虽然歌照唱,舞照跳,但张士诚的世界一点都不美好。他隐约感觉到了一些不对。
他在视察苏州城时,发现街道两旁已有死尸,发现最阴暗的臭水沟里连老鼠的毛都见不到。他还发现,城外徐达兵团的后勤补给线上川流不息。他看着面黄肌瘦的士兵,不禁流下眼泪来。只有善良如张士诚这样的人才不会干出吃人的卑劣勾当来,苏州百姓都知道,张王是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最慈悲的人。张士诚完全可以把死掉的百姓,甚至是活着的百姓推到大锅里当军粮,但他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个慈悲的人,所以,当他流泪时,老天也哭了。苏州城下起了毛毛雨,很快就打湿他的脸,这个时候,你就分不清他脸上哪些是雨水哪些是泪水了。
必须要突破困局!张士诚心里发誓。
1367年阴历七月的一天凌晨,阴雨绵绵。张士诚命令他的特种部队“十条龙”突围。“十条龙”特种部队是张士诚的卫队,接近两万人。这支特种部队,就是当年张士诚在高邮城被元政府主力围困时使用的那支奇兵。在元政府不战而溃后,张士诚追击敌人时,这支部队发挥了虎入羊群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力。不过,张士诚这人有点小家子气,出色的作战部队都是在实战中训练出来的,可张士诚始终把这支部队当成是古玩,呵护备至,几乎很少让他们上战场。于是,这支部队就在主人的关怀备至下成了废物。
张士诚带领这支废物突击部队出城时,迎头撞上了朱元璋另一员猛将常遇春的围城部队,双方一行接触,张士诚的“十条龙”立即溃败,惨败时发出了排山倒海般的声音。
张士诚本人被他慌不择路而逃的“十条龙”挤下战马,掉到水里,如果不是他机灵得很,恐怕已被淹死。他身边的几个特种部队成员把他拖进了城里,张士诚坐在椅子上,大口地喘着气,脸色惨白,浑身湿透,如水鬼附体。
张士诚在苏州城里惊魂未定时,徐达早已把他突围的消息传到了应天。朱元璋失声说:“想不到他还敢突围。”刘伯温说:“小心,他还会再次突围的。”
张士诚像是和刘伯温心有灵犀一样,十天后,他用行动验证了刘伯温的预测,这次突围很见成效。张士诚选择的突破口和上次一样,任何人都没有想过,他会重蹈栽跟头的地方,这可能是张士诚唯一一次智慧的体现。他的突围部队一出城门,马上分为左中右三支,他则带领中路直插常遇春的大本营。常遇春吓了一跳,他想不到张士诚选的又是他。张士诚这一次的突围,质量奇佳。常遇春的左路和右路很快就被撕开,中路也抵抗不住,节节败退。张士诚两眼放光,这是他自和朱元璋交战以来最痛快的一战,他叫喊着,脸上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喜气。这是他自高邮之战以来最扬眉吐气的一次,然而,他的厄运之神突然在他马前一晃,向他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他大惊失色,忽然听到了苏州城上鸣金收兵的锣声。他怔住了,这是万劫不复的一瞬,他的突围部队只是稍微延缓了一下,常遇春缓过神来,趁张士诚愣怔的刹那,下令反攻。
张士诚的突围部队在半个时辰取得的辉煌成果,又在几分钟内失去了。他被驱赶着狼狈地逃回城中,他的弟弟张士信急忙跑来嘘寒问暖,说:“我看到你们打得太累了,所以才想让你们回来歇息一下。”
张士诚仰天长叹,说:“真是天亡我也。”对于张士诚来说,老天爷最瞎眼的就是让他和张士信有血缘关系。张士信的愚蠢无知使张士诚丧失了生的良机,他站在苏州城望下去,再也看不到他突围的任何机会了。
1367年阴历十月,苏州城里连老鼠都没有了,由于饥饿和恐慌,张士诚兵团的士气跌入低谷。徐达收到了朱元璋的命令:可以总攻。
黎明一场大雨,把苏州城洗刷得分外明朗干净。就在黎明前的夜晚,张士诚回想往事,他希望高邮奇迹能再一次降临,不过黎明那场大雨变成淅淅沥沥的小雨,徐达兵团总攻的呐喊声传来时,张士诚彻底脱卸了这一理想的包袱。他对妻子刘女士说:“我兵败将死,你怎么办?”
刘氏的脸上带着颤抖的微笑,看了一眼张士诚,然后不露声色地说:“君勿忧,我必不负君。”说完,这位女中英豪抱起两个幼子,走上高台,要人搬来柴火,命令张士诚的其他小老婆一齐登上高台,刘女士先自杀,自杀前,命令点燃柴火。
张士诚在熊熊火光中泪水横流。他没有听到一句哭声,也没有听到一句怨言。一个男人要有多大的魅力才能让他所有的老婆都心甘情愿为他赴死,这是个谜。
他抽出宝剑,横在脖子上,目光呆滞。这时,徐达兵团已突破外城,正猛攻内城。他心里说,这宝剑真他妈的凉。他身边的忠诚卫士说:“我们还有几万人,可以打巷战。长矛对火炮,短刀对长矛,匕首对短刀,赤手空拳对匕首,牙齿也可以成为武器。”
这名忠诚卫士说这话的时候,苏州城里的巷战已经展开。张士诚长叹,说:“如果我们反抗到底,朱秃子大怒之下屠城,百姓何辜。你们投降吧!”
傍晚,雨停了,太阳出来,吱呀吱呀地响。张士诚站在他宫殿的楼上,看着远处踏着正步走来的敌兵,他想要跳下去,一死了之。但随之赶来的他最亲密的战友、投降分子李伯升涕泪滂沱地劝他:“不要做傻事,您是英雄,还怕不保一命吗!”
张士诚惨笑,整理下衣冠,走下楼来,夕阳的余晖从苏州城飘走了,他望向夕阳,解下腰中的宝剑,微笑着面对正小跑而来的徐达。
徐达把他押上船,迅速送往应天。张士诚在船里不吃不喝,连眼都不眨。看守时刻要碰他一下,才知道他是死还是活着。
张士诚从来没有这样忧郁过,从来没有这样孤独过。当朱元璋来见他时,发现他已没有任何活人的特点,朱元璋对张士诚这个已经腐烂的大活人深感惊讶。张士诚没有看他一眼,让他吃了闭门羹。可不知为什么,他离开时,又派了李善长来劝降张士诚。
张士诚使出浑身的力气破口大骂,险些把李善长骂得发了病。如果不是他绝食导致力气很小,他肯定要揍李善长一顿。
朱元璋气得像炮仗一样爆了起来,下令处死张士诚。在处死他之前,他又下令给张士诚一顿军棍。
张士诚临死前,保持的是一种冷漠的贵族气质。他自己都惊讶,人的潜力真是无限的。自己的出身那么低贱,却在他最恶心的敌人面前表现出了他从不曾有过的气质。
他对朱元璋说的唯一一句话,也是他最后一句话:“天日照尔不照我。”意思是老天爷一直在眷顾你,却不眷顾我。其实,这句话应该是陈友谅的台词。只有陈友谅最有资格、最有能力说这句话。
从能力上来说,张士诚根本不是朱元璋的对手,只有陈友谅是。但张士诚却有着一股傲气,虽然这股傲气只是在他临死前最宝贵的几天时间里出现在他身上的,也正因此,就更弥足珍贵。
一个真英雄,在他厌恶的敌人面前,就要有这种傲气。从这点而言,张士诚是货真价实的英雄。
宜大展兵威
张士诚的不在人间,使朱元璋再无敌手。刘、朱模式的历史已到尾声。不过,这一尾声持续的时间很长。
张士诚壮烈的两个月后,刘伯温被朱元璋任命为监察院副院长(御史中丞)。这个礼物和刘伯温所建下的功勋极不成正比,不过,刘伯温什么都没有说,欣然接受了。很多人会发现,官职的高低刺激不了刘伯温的神经,他是个“心不动”的人,想让他心动,要颇费功夫。
不过在朱元璋看来,刘伯温做不了宰相,因为他性情太刚,他也做不了副宰相,因为副宰相就是宰相旁边的一片绿叶,刘伯温做不了绿叶,世界上没有哪一片绿叶能如刘伯温那样,稍一释放生命的力量,就如最娇艳的花一样引人注目。刘伯温黑白分明的性格,恰好可以做御史,御史负责监督百官,弹劾百官。可问题是,朱元璋居然让刘伯温做了个御史院的二把手,而刘伯温的顶头上司居然是军人出身的汤和。虽然朱元璋说汤和是个文武兼备的人,可没有人相信汤和的文能比过刘伯温。况且,御史这一职务本身就是文臣的特权。也许,正是因为当时全国还未全解放,朱元璋为了给武将以激励,才让汤和坐在御史大夫座位上的。或许,刘伯温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什么都没有说,人们几乎连他急促的一声叹息都没有发现。
那个时候,没有人会为刘伯温在官职上的不公正操心,因为应天城中所有人都在忙碌着。新的城池已经初具规模,朱元璋的将军们骑着高头大马,背后跟着英姿飒爽的士兵到前线去为朱元璋争夺最后的地盘。文臣们在光线充足的办公室里制定各种制度规章,为朱元璋不久后建立的新中国作着真心实意的准备。即使是老天也在为朱元璋即将建立的新中国而锦上添花。入冬以来,应天城始终温暖如春。鸟儿唧唧喳喳地在城市上空掠过,春天才开始有的花香在1367年的冬天就已经沁入心脾了。
刘伯温说,他很少见到应天城如此好的天气。他说:“也许中国的春天真的来了。”朱元璋说:“人人都喜欢和煦的春光,可必须要经历秋冬的肃杀。没有秋冬的肃杀,就不可能有明媚的春光。”
这话刘伯温早就说过:“元王朝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全是因为对官员的约束不严,法律太轻。”实际上,元王朝的法律太随意,连成文法典都没有,纯粹的人治。朱元璋可不想自己即将建立的王朝是这样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在他的命令和暗示下,唐宋法典不但死灰复燃,而且还添枝加叶,几乎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法网。
刘伯温提出自己的意见:“网太密,水无大鱼;法太密,则国家就没有清白的百姓。所有的刑名条目是否真有存在的必要,必须要仔细斟酌。”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意见表示赞同,倒不是因为他有慈悲的情怀,而是当时他的吴王国还未解放全中国,法律太严苛,恐怕会失去解放区的人心,使元统区的人因恐惧他的法律而顽强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