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痛心疾首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切都很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人群中多了一只叫朱平安的家伙!
袁炜在前往西苑的路上,只要一想到朱平安要一同前往西苑,就像在吃山珍海味的时候不小心吞了一只苍蝇似的!
不过,也好,是时候秀他一脸了!让他明白下自己的定位,省的以为自己写了几篇东拼西凑的食物派诗词就自以为是了!
袁炜打定了主意,这次斋醮一定要再写一篇轰动全场的青词!
朱平安就没那么多心事了,有的只是好奇,好奇嘉靖帝的斋樵是个什么样子的,多大的规模,好奇斋樵如何举行。走在去西苑的路上,朱平安小声的跟张四维交换着彼此的观点,不知不觉就到了西苑。
此刻西苑烟雾缭绕,不知道这一日西苑焚烧炉多少根香烛,估计得用车载斗量来算吧。幸好大明空气质量好,不然这样焚香又得增加pm2.5指数。
西苑执勤的各种侍卫军士全都在武器兵刃上缠了一根杏黄布条,以向上天明志为善不杀生,西苑里面布置的有点像是寺庙道观似的,道尊像,香炉,各种符篆等等,如果是第一次来的话,肯定会误以为来到了道观。
李默将朱平安他们领到西苑,交由一位中年道士打扮的人后,便自顾自去了内阁值班的平庐,李默对斋樵这一套,从骨子里看不上眼。
现在严党当道,法纪松弛,圣上修仙炼丹十多年不上朝了,国家大事千件万件,又怎么是修仙能解决的了的吗?!如果修仙真的能得道成仙的话,那被圣上当作老师对待的上一任天师邵元节又怎么会逝去呢。邵元节都免不了挂掉,圣上又费个什么劲呢。真不明白,圣上如此聪慧。即便不上朝也能将朝政紧握手中,可是为什么却看不透这么浅薄的道理呢!
李默在心里叹息了数次。摇着头回到了自己值班的平庐,关上窗户,对于外面的斋樵等事,眼不见心不烦。
“诸位大人还请稍等片刻,师尊正与圣上商讨斋樵之事。”中年道士一挥佛尘向朱平安等人说道,示意朱平安等人先稍等片刻。
朱平安注意到这位中年道士的道袍上的八卦图案还有其他线条,全都是用金丝勾勒的,真是奢侈。这么一件道袍至少得用好几两金子才能做成!
在中年道士说话的时候,三清殿内嘉靖帝和陶仲文已经定好了本次斋樵的各种细节,陶仲文已经从八卦垫上起身向嘉靖帝行礼了。
“如此便有劳陶师了。”嘉靖帝也从八卦垫上起身。
嘉靖帝对陶仲文非常礼遇,甚至如果严嵩在此看到这一幕的话,肯定都会吃醋的。嘉靖帝竟然用“师”来称呼陶仲文,嘉靖帝对严嵩也不过只是称呼严嵩的字而已。
另外,严嵩要见嘉靖帝的话还得请示通禀,这陶仲文见嘉靖帝可以直接进,通禀都不用,而且每次进来嘉靖帝都会赐坐。
这种礼遇程度。本朝几乎再也没有第二人了。
朱平安在外面等候的时候也观察了一下法坛的布置,哦,确切的说应该是“道场”。在道场的周围还有不少身着金丝勾勒道袍的道士,他们手里持着各种法器,杏黄幡、朝简、如意、玉册、玉印、宝剑、令旗、令箭、令牌等等,这些法器全都金光闪闪的,凡是用到金属的地方全都是用黄金做的!
看着这一幕,朱平安几乎都忍不住想要敲他们几个闷棍了!
这么多黄金,这一场斋樵仪式得花多少钱啊,大明百姓的血汗全都用来做这了?!花在老百姓身上多好!
而且,还不止这!
道场非常宽阔。一共建了九个法坛,其中有一个是主法坛。其他八个法坛要小一些,法坛是用土木构筑的高台。用来沟通上天的,其中主法坛差不多有七八米高,上面还摆放了香炉、烛台、花瓶、香简等供器,以及幢幡、符简、章表、法水、手炉等物,零零散散足足有近百样之多!
除了法坛,道场上还有九九八十一个香炉,这每一个香炉都足足有半人高,上面插着足足有婴儿手臂粗细的一米多长的道香,烟雾缭绕,气味中还有数种药材香料的味道,可见这焚香的价格也绝对是价值不菲。
真是浪费!
把这斋樵所花的钱给老百姓做点实事多好!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烧了!浪费了!
这斋樵规模越是恢弘,朱平安就越是心疼。
在朱平安痛心疾首的时候,听到一阵无量天尊的声音,然后便遥遥的看见一位白须飘飘、鹤发童颜的老道士穿着杏黄道袍缓缓而来,在道场的道士全都向着老道远远行礼,并有数位地位较高的中年道士迎了上去,听候老道士的吩咐。
虽然距离远,但是朱平安也差不多看清了老道的长相,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几乎是书里面经常描述的老神仙的样子,白须飘飘,精神矍铄。
这般神棍风采,跟朱平安在秦淮河畔遇到的那位赠送朱平安两本书的那位老神棍有得一比了。
不过可以确认的是,这位陶天师并非朱平安上次在秦淮河畔遇到的哪位老道!这位陶天师年纪显得更大一些,身上的气势也更足一些。
哎,好好的在深山里修你的道,念你的经呗!我大明可经不起你们这样折腾!说起来,大明这座高楼大山在百余年后倾覆,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在皇宫里的道士也“出”了一份力!
朱平安远远的看着陶天师,暗暗撇了撇嘴!
远处的陶天师在吩咐完后,便翩翩去了另外一处宫殿,大约是分享沐浴,准备斋樵了吧。
几位聆听陶天师吩咐的道士在回来后,便引领着朱平安等人上了法坛,一个道士搭配一个翰林,两人负责一座法坛,去法坛上面书写青词、牌匾、对联等等。
袁炜应该是斋樵的常客了,这些道士也都认识,有位大约是大师兄模样的道士领着袁炜上了最大的那座主坛。
于是,登上最高最*坛的袁炜看了下不远处登上小法坛的朱平安,露出了骄傲的神色!(未完待续。)
一切都很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人群中多了一只叫朱平安的家伙!
袁炜在前往西苑的路上,只要一想到朱平安要一同前往西苑,就像在吃山珍海味的时候不小心吞了一只苍蝇似的!
不过,也好,是时候秀他一脸了!让他明白下自己的定位,省的以为自己写了几篇东拼西凑的食物派诗词就自以为是了!
袁炜打定了主意,这次斋醮一定要再写一篇轰动全场的青词!
朱平安就没那么多心事了,有的只是好奇,好奇嘉靖帝的斋樵是个什么样子的,多大的规模,好奇斋樵如何举行。走在去西苑的路上,朱平安小声的跟张四维交换着彼此的观点,不知不觉就到了西苑。
此刻西苑烟雾缭绕,不知道这一日西苑焚烧炉多少根香烛,估计得用车载斗量来算吧。幸好大明空气质量好,不然这样焚香又得增加pm2.5指数。
西苑执勤的各种侍卫军士全都在武器兵刃上缠了一根杏黄布条,以向上天明志为善不杀生,西苑里面布置的有点像是寺庙道观似的,道尊像,香炉,各种符篆等等,如果是第一次来的话,肯定会误以为来到了道观。
李默将朱平安他们领到西苑,交由一位中年道士打扮的人后,便自顾自去了内阁值班的平庐,李默对斋樵这一套,从骨子里看不上眼。
现在严党当道,法纪松弛,圣上修仙炼丹十多年不上朝了,国家大事千件万件,又怎么是修仙能解决的了的吗?!如果修仙真的能得道成仙的话,那被圣上当作老师对待的上一任天师邵元节又怎么会逝去呢。邵元节都免不了挂掉,圣上又费个什么劲呢。真不明白,圣上如此聪慧。即便不上朝也能将朝政紧握手中,可是为什么却看不透这么浅薄的道理呢!
李默在心里叹息了数次。摇着头回到了自己值班的平庐,关上窗户,对于外面的斋樵等事,眼不见心不烦。
“诸位大人还请稍等片刻,师尊正与圣上商讨斋樵之事。”中年道士一挥佛尘向朱平安等人说道,示意朱平安等人先稍等片刻。
朱平安注意到这位中年道士的道袍上的八卦图案还有其他线条,全都是用金丝勾勒的,真是奢侈。这么一件道袍至少得用好几两金子才能做成!
在中年道士说话的时候,三清殿内嘉靖帝和陶仲文已经定好了本次斋樵的各种细节,陶仲文已经从八卦垫上起身向嘉靖帝行礼了。
“如此便有劳陶师了。”嘉靖帝也从八卦垫上起身。
嘉靖帝对陶仲文非常礼遇,甚至如果严嵩在此看到这一幕的话,肯定都会吃醋的。嘉靖帝竟然用“师”来称呼陶仲文,嘉靖帝对严嵩也不过只是称呼严嵩的字而已。
另外,严嵩要见嘉靖帝的话还得请示通禀,这陶仲文见嘉靖帝可以直接进,通禀都不用,而且每次进来嘉靖帝都会赐坐。
这种礼遇程度。本朝几乎再也没有第二人了。
朱平安在外面等候的时候也观察了一下法坛的布置,哦,确切的说应该是“道场”。在道场的周围还有不少身着金丝勾勒道袍的道士,他们手里持着各种法器,杏黄幡、朝简、如意、玉册、玉印、宝剑、令旗、令箭、令牌等等,这些法器全都金光闪闪的,凡是用到金属的地方全都是用黄金做的!
看着这一幕,朱平安几乎都忍不住想要敲他们几个闷棍了!
这么多黄金,这一场斋樵仪式得花多少钱啊,大明百姓的血汗全都用来做这了?!花在老百姓身上多好!
而且,还不止这!
道场非常宽阔。一共建了九个法坛,其中有一个是主法坛。其他八个法坛要小一些,法坛是用土木构筑的高台。用来沟通上天的,其中主法坛差不多有七八米高,上面还摆放了香炉、烛台、花瓶、香简等供器,以及幢幡、符简、章表、法水、手炉等物,零零散散足足有近百样之多!
除了法坛,道场上还有九九八十一个香炉,这每一个香炉都足足有半人高,上面插着足足有婴儿手臂粗细的一米多长的道香,烟雾缭绕,气味中还有数种药材香料的味道,可见这焚香的价格也绝对是价值不菲。
真是浪费!
把这斋樵所花的钱给老百姓做点实事多好!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烧了!浪费了!
这斋樵规模越是恢弘,朱平安就越是心疼。
在朱平安痛心疾首的时候,听到一阵无量天尊的声音,然后便遥遥的看见一位白须飘飘、鹤发童颜的老道士穿着杏黄道袍缓缓而来,在道场的道士全都向着老道远远行礼,并有数位地位较高的中年道士迎了上去,听候老道士的吩咐。
虽然距离远,但是朱平安也差不多看清了老道的长相,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几乎是书里面经常描述的老神仙的样子,白须飘飘,精神矍铄。
这般神棍风采,跟朱平安在秦淮河畔遇到的那位赠送朱平安两本书的那位老神棍有得一比了。
不过可以确认的是,这位陶天师并非朱平安上次在秦淮河畔遇到的哪位老道!这位陶天师年纪显得更大一些,身上的气势也更足一些。
哎,好好的在深山里修你的道,念你的经呗!我大明可经不起你们这样折腾!说起来,大明这座高楼大山在百余年后倾覆,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在皇宫里的道士也“出”了一份力!
朱平安远远的看着陶天师,暗暗撇了撇嘴!
远处的陶天师在吩咐完后,便翩翩去了另外一处宫殿,大约是分享沐浴,准备斋樵了吧。
几位聆听陶天师吩咐的道士在回来后,便引领着朱平安等人上了法坛,一个道士搭配一个翰林,两人负责一座法坛,去法坛上面书写青词、牌匾、对联等等。
袁炜应该是斋樵的常客了,这些道士也都认识,有位大约是大师兄模样的道士领着袁炜上了最大的那座主坛。
于是,登上最高最*坛的袁炜看了下不远处登上小法坛的朱平安,露出了骄傲的神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