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当家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操办栓儿的生日宴,不是什么大事,皇后告病之前基本就有了思路,余下的无非就是些庆典当日的琐细功夫,有周嬷嬷帮忙辅助,并没闹出什么乱子,顺顺当当地也就办了下来。徐循就是出个人,具体的事情全都吩咐周嬷嬷去做,有身份压着,也出不了什么刁奴欺主的事儿。
等栓儿的生日过了以后,皇后的病却依旧不见好,还是没有什么精神,风寒虽痊愈了,常发眩晕,按刘太医的意见,都不能起身,只好老躺着吃药调理。这病似乎已经转为慢性,宫里也就启动了所谓的侍疾机制。
这宫里的正经主子,宫里是绝对不会冷落的。哪怕当年胡皇后已经是摇摇欲坠,没有什么威严了,那也得她自己先不要人去请安,坤宁宫里才会安静下来,不然,平时三日一次的请安以外,日常有人要显露孝心、殷勤的,都会不请自来,到屋里虔诚地坐一坐,好像宰相府门前候见的官员们一样,就算一无所求,只是为了打好关系,也有大把人愿意花这个时间来下功夫。
徐循这里,碍于当年的先例,倒是没有什么外宫的客人,她自己是求仁得仁,只觉得清静。太后那边,是她自己先支持胡皇后搞觐见管制,j□j日一次大请安,皇后会把所有人都带去清宁宫里,除此以外,要到清宁宫得她自己发话。当时这个制度主要是为了遏制孙贵妃——以太后身份,也根本都不会正眼搭理妃位以下的宫嫔,不过后来后位上换了人,两宫关系趋于冷淡,例牌请安太后时常都不出现,老人家又要清静,似乎也没有恢复自由请安制度的意思,还是照例,她看上谁过去陪伴了,就直接让人相召,把主动权握在了自己手上,几次小病,也是回绝了任何宫外人过去侍疾刷孝顺分的请求,皇后这一病,也是几年来宫里第一次重提侍疾制度了。
太后、皇帝、皇后生病时,除了身边的亲信宫人以外,妃嫔也得过去侍候,在很多时候这甚至是一种殊荣,起码也体现了帝后对你服务质量的信任和许可——既然是荣誉,估计在最开始的那几年里可能还不规范,但之后就肯定少不得也要跟着头衔往下均分,徐循咨询过钱嬷嬷,按仁孝皇后最后那段日子的惯例,一般都是一个妃子领着自己宫里的嫔位,一天过去服侍个两三个时辰。然后转过头,这妃子身上就能贴个‘侍疾甚诚’的标签了,刷声望的手段和官场也差不了多少,这亦是仁孝皇后雨露均分、调理后宫之策。
当然了,在那宫里,也没什么事是要她们做的,基本就是在那个房间里待着就行了,皇后的一举一动,自然有可心人服侍,妃子们帮着打打下手、端茶倒水那也就够了。就算比不上在自己宫里逍遥自在,甚至心底还巴不得皇后娘娘早点去世,谁让她是皇后呢,该做的事还是得做,这就是身份压人的妙用。
徐循倒没打算照搬这个制度,毕竟现在宫里就俩妃子,何仙仙还得照料莠子,如果就两人轮班,她岂不是隔天就得离开个老半日的,再说她自己对隔天要去和孙皇后打照面也毫无兴趣。这个侍疾的名声,她倒宁可不要了,谁想刷声望那就给谁去。——当然,相信除了她和何惠妃以外,还是有不少人对这种事很是热心的,她也没兴趣挡了别人的路。
“如今娘娘渐已痊愈,病势日轻,”当着病人的面总是要说点好的,“倒似乎不必每日里大批人过来吵闹,不如众人编成一队,每日双人轮换,如此每日都有人来,您也不觉得寂寞,又不嫌吵闹,倒是两全其美了。”
徐循过来探她,皇后自然接见,她这一次是真的病了,往常的精气神余下不足一成,脸色苍白而无血丝,斜靠在枕上有气无力,听了徐循的话,要想一想,才道,“也罢,那就这样吧,听凭贵妃安排了。”
徐循真心实意地道,“我是左支右绌、纰漏百出,只盼娘娘快些痊愈,重接宫务。”
换句话说,也就是她一点都不想管宫务,盼着皇后快点往回接手。至于别的谦词,那都可以当成耳旁风了。
皇后本来半闭着的眼便慢慢地睁了开来,她似笑非笑地瞅了瞅徐循,又不禁轻轻地叹了口气,才道,“我信你。”
也许是人在病中,昔日她身上那从不曾消褪的精细劲儿——那股当家作主的风范,此刻是消散到了最低点,皇后话刚说完,忍不住又叹了口气,才转移话题,问道,“今年这个年该如何安排,你心里可有数了?”
虽然身子不好,但皇后看来还不打算放弃手中的权柄,徐循顿了顿,如实道,“现在才刚十一月中,还没开始想呢,娘娘要有什么念头,可打发人来和我说,我自去回老娘娘。”
虽然皇后没什么反应,但皇后榻边的周嬷嬷却忍不住是瞅了徐循一眼,徐循不动声色,当没看到,又问道,“是了,这排班侍疾,需要把罗嫔也排进来吗?”
皇后犹豫了一下,摇头道,“不必了,太子身边不能乏人照顾,还是让罗嫔专心看管栓儿吧。”
顿了顿,她又免了徐循和何仙仙的份儿,“你身边有壮儿,点点,而且还要管宫,仙仙身边那个莠子也让人费心思,就都不必来了,余下人换班轮值,也足够照顾我的啦。”
徐循免不得客气几句,见皇后心意已定,也不再坚持,能不来肯定是不来的好,相信皇后也不愿老看到她的脸在坤宁宫里晃来晃去。
就算关系再差,但现在徐循接了差事,就不能不和皇后发生接触,好在即使皇后生病,看来性情也还没乱。双方的对话终究是保持了表面上的和气,不过,徐循并无意多聊家常,见事情已经说完,便站起身告辞离去。皇后这里闭目小憩了一会,自然也有人忙着给她熬药,又为她捶腿揉肩,将她伺候得舒舒服服的。
也许是这一阵休憩,使皇后恢复了一些精力,吃过药,她有了些聊天的兴致,“还算是心口如一。”
她说得是谁,周嬷嬷了然得很,但对皇后的评价,她有些不赞同——这还叫心口如一?才接手宫务,就有点独揽大权自把自为的意思了,皇后娘娘不过是问上一句而已,立刻就用个不知道给堵回来了。摆明了,她管宫期间,宫务如何,全盘肯定出自贵妃自己的脑子,绝不需要皇后的一点意见……
她有些怒气,更多的也是心疼,“娘娘,刘太医都说了,您这病就是用心太过惹出来的,现在可还想着别人做什么,只管好生安养吧。皇爷来看您时,不都说了,让您只管安心养病,万事有他呢……”
的确,要说这病还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它终于带回了皇爷的几分心思,现在的皇爷,倒比皇后娘娘还好着的时候过来得更勤快了,不但对皇后娘娘多是宽慰的言语,甚至还赏赐了皇后娘家不少土地。在周嬷嬷来看,虽然往后再侍寝,再生育的可能,已经低得可以忽略不计了,但当年青梅竹马一路上来,这里面的情分,毕竟还是压过所有宠妃、宠嫔。徐贵妃虽没亲弟弟,可族里难道就没有近支堂亲了么?到现在除了她本家以外,别的族人都在南京老家住着,没有能上京的,就可见皇爷心里,毕竟还是有杆秤的。
见皇后悠悠地叹了口气,闭目不再说话,周嬷嬷眼珠子一转,又道,“您如今这个样子,老奴也不放心在外奔波,这宫务,既然贵妃娘娘想管,不如索性就全交给她了——”
话才说到一半,皇后便睁开眼,冷冷地扫了她一扫,“你当除了你以外,这宫里就没有嬷嬷管过宫务了?六局一司里的女史,还有一多半,是清宁宫的老交情呢。”
虽然病弱,以至于气弱语虚,但这番话,思路是清晰无比,说得周嬷嬷一阵凛然,她思忖片刻,忙承认错误,“是老奴一时性子起来,想得左了。”
顿了顿,又留神道,“奴婢一定诚心侍奉贵妃娘娘,佐理宫务,请娘娘安心。”
皇后方才点了点头,“明日起,你按时过去吧,我这里得闲过来请个安便是了,宫里细务,你无需担心,自有伍嬷嬷做主。”
伍嬷嬷也是皇后娘娘的教养嬷嬷,一样是跟随她多年,且同周嬷嬷还是干亲,两人的养女和养子结作了对食,抬举她来管细务,周嬷嬷心里自是一暖,也体会到了皇后的用心:虽说为娘娘肝脑涂地,都是该当的,但娘娘也从不曾让她的忠心遭到冷遇。
翌日起来,她便果然直接到永安宫里听用,顺带着也把皇后宫中由她掌管的几本册子都搬来了,等徐贵妃吃过早饭召见她时,便回报道,“从眼下到年前,宫中循例有若干事务,需娘娘裁决,此是节庆,按常例,还有若干事务需由娘娘发落。”
节庆事务比较多,其中每年都有的就是熬腊八粥,堆砌冰山雕刻灯笼,请门神,安排祭灶送灶神灶马、分赐各宫唐花、分节日特别的份例,还有就是发放补子,以及给各宫体面宫人以及妃嫔们安排做新衣,当然各种吉祥物事的打造和分发也少不得贵妃娘娘做决定。
至于日常事务,年前要分一次应季的份例,到年尾,宫正司的记录也要调阅查看,以示赏罚分明之意,另外皇子皇女们,莠子按例请医用药也不必说了,余下阿黄、圆圆都是有嬷嬷跟着教规矩的,阿黄且也在嬷嬷的教导下开始习字,有学习自然就要有考试,堂堂公主总不能只是粗通文墨……虽然听起来都不是很大,似乎可以随心所欲,但事实上,除了前朝皇城那些宦官以外,后宫的宫女、宦者加在一起,也有两千多人。任何一个小问题,扩大到两千多人这个范畴,那都不会再是小问题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不是亲身打理过,都不会知道这里头的玄机。
周嬷嬷尽本分,一一地给徐循解说了她要打理的诸项事务,但却绝不会尽力到把里头的讲究都给平白说出来,她也是存了一定的希望,想看看贵妃的笑话。说完了这些,便又补充道,“还有女学,因忙过年,现在先搁置了,只怕年后老娘娘还要提起来的,娘娘若要看卷宗,奴婢便回坤宁宫取去。”
仅仅是这些事,徐循便听得好一阵无聊,几乎有弃卷离去的冲动,眼看周嬷嬷神色自如,竟未蕴含多少得色,更不由是暗暗叹了口气:只怕周嬷嬷都还没虚张声势,甚至还是隐瞒了一些难点,只等着自己栽跟头呢。她要考量的事,只会比这些更多,不会比这些少的。
“从前这些事,多数都是六局一司在管吧,怎么如今事事都要我们来过问了?”她不免就问了一句。
周嬷嬷神色平静,“六局一司的晓事女官,人口逐一凋零,老娘娘道,此事也不可皆付与内宦,免得宦者势大难治,宫人还要看他们脸色过活,因此谕旨都由皇后娘娘打理。”
还真是折腾人不手软啊,徐循除了苦笑,还能有什么表情?想了想又问道,“那这些事情里,往年都有多少是要时时往清宁宫回报的?”
“日常琐事,老娘娘例不过问,只是偶然提起几句。”周嬷嬷面无表情,“四时八节的宫宴庆赏,便时常来人询问,娘娘遂常主动往清宁宫回话。”
四时八节加起来就是十二,宫里各种各样花样繁多的庆祝活动,只有比这个多,不会比这个少,也就是说皇后大概每个月都要在婆婆的压力下操办一到两场小型庆祝活动……徐循忽然好佩服她的精力,在如此重担下,居然还支持了一年之多。
“我虽暂代宫务,但终究只是帮手,萧规曹随,一切按旧例来办吧。”她立刻下了决定,“周嬷嬷昔年跟随娘娘身边,想必也是办老了事的,凡事就由你先拟定了主意,一切以娘娘前些年的做法为主,拟定了报给我,我们两人商议过了,再往下措办去。”
一事不烦二主,她索性把大部分活计都推给周嬷嬷,“昨日在坤宁宫里,听娘娘口气,如今已经要开始忙活年事了,周嬷嬷先把这些事前后顺序都写一写给我看,咱们再逐一发落下去。”
周嬷嬷完全没想到徐贵妃居然真的毫无准备,万事都付与她,这和她昨天的猜测完全南辕北辙,她呆了一会儿,才忙道,“奴婢一人思虑太浅,只怕会有所疏漏——”
她毕竟是皇后心腹,徐循怎么也得防上一手,不然把年给过砸了,她自己都没脸见人,她颔首道,“是,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你先想,我这里打发人去请尚宫同老娘娘身边的乔姑姑,大家一道参赞一番,这个年怕也就能顺顺当当地过下来了。”
虽然已经是尽量高估了徐贵妃的本事,但她这话一出,周嬷嬷心底依然不禁就是一沉: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难怪她昨日根本毫无计划,原来根本早有腹稿,打的是这互相制衡的主意,自己那飘渺的愿望,看来是要落空了,徐贵妃不愧是能把皇爷心思笼络过去的能人,只怕这千头万绪的年事,未必能难得倒她。
她甚至有一种极为不祥的预感——其实这都不能说是预感了,根本就是确定的预计:如果年后娘娘还不能痊愈的话,只怕这兴办女学一事,虽然硬骨头是娘娘啃的,难关是娘娘铺过去的,但到最后,却要让徐贵妃喝了头汤……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了,之后应该都能保证日更,就是时间会飘渺点。
过节的时候就是如此,相信大家能理解
操办栓儿的生日宴,不是什么大事,皇后告病之前基本就有了思路,余下的无非就是些庆典当日的琐细功夫,有周嬷嬷帮忙辅助,并没闹出什么乱子,顺顺当当地也就办了下来。徐循就是出个人,具体的事情全都吩咐周嬷嬷去做,有身份压着,也出不了什么刁奴欺主的事儿。
等栓儿的生日过了以后,皇后的病却依旧不见好,还是没有什么精神,风寒虽痊愈了,常发眩晕,按刘太医的意见,都不能起身,只好老躺着吃药调理。这病似乎已经转为慢性,宫里也就启动了所谓的侍疾机制。
这宫里的正经主子,宫里是绝对不会冷落的。哪怕当年胡皇后已经是摇摇欲坠,没有什么威严了,那也得她自己先不要人去请安,坤宁宫里才会安静下来,不然,平时三日一次的请安以外,日常有人要显露孝心、殷勤的,都会不请自来,到屋里虔诚地坐一坐,好像宰相府门前候见的官员们一样,就算一无所求,只是为了打好关系,也有大把人愿意花这个时间来下功夫。
徐循这里,碍于当年的先例,倒是没有什么外宫的客人,她自己是求仁得仁,只觉得清静。太后那边,是她自己先支持胡皇后搞觐见管制,j□j日一次大请安,皇后会把所有人都带去清宁宫里,除此以外,要到清宁宫得她自己发话。当时这个制度主要是为了遏制孙贵妃——以太后身份,也根本都不会正眼搭理妃位以下的宫嫔,不过后来后位上换了人,两宫关系趋于冷淡,例牌请安太后时常都不出现,老人家又要清静,似乎也没有恢复自由请安制度的意思,还是照例,她看上谁过去陪伴了,就直接让人相召,把主动权握在了自己手上,几次小病,也是回绝了任何宫外人过去侍疾刷孝顺分的请求,皇后这一病,也是几年来宫里第一次重提侍疾制度了。
太后、皇帝、皇后生病时,除了身边的亲信宫人以外,妃嫔也得过去侍候,在很多时候这甚至是一种殊荣,起码也体现了帝后对你服务质量的信任和许可——既然是荣誉,估计在最开始的那几年里可能还不规范,但之后就肯定少不得也要跟着头衔往下均分,徐循咨询过钱嬷嬷,按仁孝皇后最后那段日子的惯例,一般都是一个妃子领着自己宫里的嫔位,一天过去服侍个两三个时辰。然后转过头,这妃子身上就能贴个‘侍疾甚诚’的标签了,刷声望的手段和官场也差不了多少,这亦是仁孝皇后雨露均分、调理后宫之策。
当然了,在那宫里,也没什么事是要她们做的,基本就是在那个房间里待着就行了,皇后的一举一动,自然有可心人服侍,妃子们帮着打打下手、端茶倒水那也就够了。就算比不上在自己宫里逍遥自在,甚至心底还巴不得皇后娘娘早点去世,谁让她是皇后呢,该做的事还是得做,这就是身份压人的妙用。
徐循倒没打算照搬这个制度,毕竟现在宫里就俩妃子,何仙仙还得照料莠子,如果就两人轮班,她岂不是隔天就得离开个老半日的,再说她自己对隔天要去和孙皇后打照面也毫无兴趣。这个侍疾的名声,她倒宁可不要了,谁想刷声望那就给谁去。——当然,相信除了她和何惠妃以外,还是有不少人对这种事很是热心的,她也没兴趣挡了别人的路。
“如今娘娘渐已痊愈,病势日轻,”当着病人的面总是要说点好的,“倒似乎不必每日里大批人过来吵闹,不如众人编成一队,每日双人轮换,如此每日都有人来,您也不觉得寂寞,又不嫌吵闹,倒是两全其美了。”
徐循过来探她,皇后自然接见,她这一次是真的病了,往常的精气神余下不足一成,脸色苍白而无血丝,斜靠在枕上有气无力,听了徐循的话,要想一想,才道,“也罢,那就这样吧,听凭贵妃安排了。”
徐循真心实意地道,“我是左支右绌、纰漏百出,只盼娘娘快些痊愈,重接宫务。”
换句话说,也就是她一点都不想管宫务,盼着皇后快点往回接手。至于别的谦词,那都可以当成耳旁风了。
皇后本来半闭着的眼便慢慢地睁了开来,她似笑非笑地瞅了瞅徐循,又不禁轻轻地叹了口气,才道,“我信你。”
也许是人在病中,昔日她身上那从不曾消褪的精细劲儿——那股当家作主的风范,此刻是消散到了最低点,皇后话刚说完,忍不住又叹了口气,才转移话题,问道,“今年这个年该如何安排,你心里可有数了?”
虽然身子不好,但皇后看来还不打算放弃手中的权柄,徐循顿了顿,如实道,“现在才刚十一月中,还没开始想呢,娘娘要有什么念头,可打发人来和我说,我自去回老娘娘。”
虽然皇后没什么反应,但皇后榻边的周嬷嬷却忍不住是瞅了徐循一眼,徐循不动声色,当没看到,又问道,“是了,这排班侍疾,需要把罗嫔也排进来吗?”
皇后犹豫了一下,摇头道,“不必了,太子身边不能乏人照顾,还是让罗嫔专心看管栓儿吧。”
顿了顿,她又免了徐循和何仙仙的份儿,“你身边有壮儿,点点,而且还要管宫,仙仙身边那个莠子也让人费心思,就都不必来了,余下人换班轮值,也足够照顾我的啦。”
徐循免不得客气几句,见皇后心意已定,也不再坚持,能不来肯定是不来的好,相信皇后也不愿老看到她的脸在坤宁宫里晃来晃去。
就算关系再差,但现在徐循接了差事,就不能不和皇后发生接触,好在即使皇后生病,看来性情也还没乱。双方的对话终究是保持了表面上的和气,不过,徐循并无意多聊家常,见事情已经说完,便站起身告辞离去。皇后这里闭目小憩了一会,自然也有人忙着给她熬药,又为她捶腿揉肩,将她伺候得舒舒服服的。
也许是这一阵休憩,使皇后恢复了一些精力,吃过药,她有了些聊天的兴致,“还算是心口如一。”
她说得是谁,周嬷嬷了然得很,但对皇后的评价,她有些不赞同——这还叫心口如一?才接手宫务,就有点独揽大权自把自为的意思了,皇后娘娘不过是问上一句而已,立刻就用个不知道给堵回来了。摆明了,她管宫期间,宫务如何,全盘肯定出自贵妃自己的脑子,绝不需要皇后的一点意见……
她有些怒气,更多的也是心疼,“娘娘,刘太医都说了,您这病就是用心太过惹出来的,现在可还想着别人做什么,只管好生安养吧。皇爷来看您时,不都说了,让您只管安心养病,万事有他呢……”
的确,要说这病还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它终于带回了皇爷的几分心思,现在的皇爷,倒比皇后娘娘还好着的时候过来得更勤快了,不但对皇后娘娘多是宽慰的言语,甚至还赏赐了皇后娘家不少土地。在周嬷嬷来看,虽然往后再侍寝,再生育的可能,已经低得可以忽略不计了,但当年青梅竹马一路上来,这里面的情分,毕竟还是压过所有宠妃、宠嫔。徐贵妃虽没亲弟弟,可族里难道就没有近支堂亲了么?到现在除了她本家以外,别的族人都在南京老家住着,没有能上京的,就可见皇爷心里,毕竟还是有杆秤的。
见皇后悠悠地叹了口气,闭目不再说话,周嬷嬷眼珠子一转,又道,“您如今这个样子,老奴也不放心在外奔波,这宫务,既然贵妃娘娘想管,不如索性就全交给她了——”
话才说到一半,皇后便睁开眼,冷冷地扫了她一扫,“你当除了你以外,这宫里就没有嬷嬷管过宫务了?六局一司里的女史,还有一多半,是清宁宫的老交情呢。”
虽然病弱,以至于气弱语虚,但这番话,思路是清晰无比,说得周嬷嬷一阵凛然,她思忖片刻,忙承认错误,“是老奴一时性子起来,想得左了。”
顿了顿,又留神道,“奴婢一定诚心侍奉贵妃娘娘,佐理宫务,请娘娘安心。”
皇后方才点了点头,“明日起,你按时过去吧,我这里得闲过来请个安便是了,宫里细务,你无需担心,自有伍嬷嬷做主。”
伍嬷嬷也是皇后娘娘的教养嬷嬷,一样是跟随她多年,且同周嬷嬷还是干亲,两人的养女和养子结作了对食,抬举她来管细务,周嬷嬷心里自是一暖,也体会到了皇后的用心:虽说为娘娘肝脑涂地,都是该当的,但娘娘也从不曾让她的忠心遭到冷遇。
翌日起来,她便果然直接到永安宫里听用,顺带着也把皇后宫中由她掌管的几本册子都搬来了,等徐贵妃吃过早饭召见她时,便回报道,“从眼下到年前,宫中循例有若干事务,需娘娘裁决,此是节庆,按常例,还有若干事务需由娘娘发落。”
节庆事务比较多,其中每年都有的就是熬腊八粥,堆砌冰山雕刻灯笼,请门神,安排祭灶送灶神灶马、分赐各宫唐花、分节日特别的份例,还有就是发放补子,以及给各宫体面宫人以及妃嫔们安排做新衣,当然各种吉祥物事的打造和分发也少不得贵妃娘娘做决定。
至于日常事务,年前要分一次应季的份例,到年尾,宫正司的记录也要调阅查看,以示赏罚分明之意,另外皇子皇女们,莠子按例请医用药也不必说了,余下阿黄、圆圆都是有嬷嬷跟着教规矩的,阿黄且也在嬷嬷的教导下开始习字,有学习自然就要有考试,堂堂公主总不能只是粗通文墨……虽然听起来都不是很大,似乎可以随心所欲,但事实上,除了前朝皇城那些宦官以外,后宫的宫女、宦者加在一起,也有两千多人。任何一个小问题,扩大到两千多人这个范畴,那都不会再是小问题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不是亲身打理过,都不会知道这里头的玄机。
周嬷嬷尽本分,一一地给徐循解说了她要打理的诸项事务,但却绝不会尽力到把里头的讲究都给平白说出来,她也是存了一定的希望,想看看贵妃的笑话。说完了这些,便又补充道,“还有女学,因忙过年,现在先搁置了,只怕年后老娘娘还要提起来的,娘娘若要看卷宗,奴婢便回坤宁宫取去。”
仅仅是这些事,徐循便听得好一阵无聊,几乎有弃卷离去的冲动,眼看周嬷嬷神色自如,竟未蕴含多少得色,更不由是暗暗叹了口气:只怕周嬷嬷都还没虚张声势,甚至还是隐瞒了一些难点,只等着自己栽跟头呢。她要考量的事,只会比这些更多,不会比这些少的。
“从前这些事,多数都是六局一司在管吧,怎么如今事事都要我们来过问了?”她不免就问了一句。
周嬷嬷神色平静,“六局一司的晓事女官,人口逐一凋零,老娘娘道,此事也不可皆付与内宦,免得宦者势大难治,宫人还要看他们脸色过活,因此谕旨都由皇后娘娘打理。”
还真是折腾人不手软啊,徐循除了苦笑,还能有什么表情?想了想又问道,“那这些事情里,往年都有多少是要时时往清宁宫回报的?”
“日常琐事,老娘娘例不过问,只是偶然提起几句。”周嬷嬷面无表情,“四时八节的宫宴庆赏,便时常来人询问,娘娘遂常主动往清宁宫回话。”
四时八节加起来就是十二,宫里各种各样花样繁多的庆祝活动,只有比这个多,不会比这个少,也就是说皇后大概每个月都要在婆婆的压力下操办一到两场小型庆祝活动……徐循忽然好佩服她的精力,在如此重担下,居然还支持了一年之多。
“我虽暂代宫务,但终究只是帮手,萧规曹随,一切按旧例来办吧。”她立刻下了决定,“周嬷嬷昔年跟随娘娘身边,想必也是办老了事的,凡事就由你先拟定了主意,一切以娘娘前些年的做法为主,拟定了报给我,我们两人商议过了,再往下措办去。”
一事不烦二主,她索性把大部分活计都推给周嬷嬷,“昨日在坤宁宫里,听娘娘口气,如今已经要开始忙活年事了,周嬷嬷先把这些事前后顺序都写一写给我看,咱们再逐一发落下去。”
周嬷嬷完全没想到徐贵妃居然真的毫无准备,万事都付与她,这和她昨天的猜测完全南辕北辙,她呆了一会儿,才忙道,“奴婢一人思虑太浅,只怕会有所疏漏——”
她毕竟是皇后心腹,徐循怎么也得防上一手,不然把年给过砸了,她自己都没脸见人,她颔首道,“是,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你先想,我这里打发人去请尚宫同老娘娘身边的乔姑姑,大家一道参赞一番,这个年怕也就能顺顺当当地过下来了。”
虽然已经是尽量高估了徐贵妃的本事,但她这话一出,周嬷嬷心底依然不禁就是一沉: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难怪她昨日根本毫无计划,原来根本早有腹稿,打的是这互相制衡的主意,自己那飘渺的愿望,看来是要落空了,徐贵妃不愧是能把皇爷心思笼络过去的能人,只怕这千头万绪的年事,未必能难得倒她。
她甚至有一种极为不祥的预感——其实这都不能说是预感了,根本就是确定的预计:如果年后娘娘还不能痊愈的话,只怕这兴办女学一事,虽然硬骨头是娘娘啃的,难关是娘娘铺过去的,但到最后,却要让徐贵妃喝了头汤……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了,之后应该都能保证日更,就是时间会飘渺点。
过节的时候就是如此,相信大家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