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二章 受降(下)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此外,高智升被封为黔国公,滇东八府节度使。杨义贞被封为忠顺侯,滇西六府节度使……大理加上国都,一共十六府,原本就是十四府归高、杨两家,剩下的大理城和缮阐府归段家。看起来,天朝很清楚大理的形势,也没兴趣改变什么。
其下各路诸侯,亦皆有册封,自是人人欢喜……
另外,为了表彰明月公主的卓越贡献,依然破格册封为公主,封号‘妙香’。
除此之外,朝廷只字未提派遣流官、征税等事宜,这让一直惴惴的大理诸侯,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其实一直以来,他们最担心的,不过是在归于大宋之后,自身利益会受到损害。但现在结果出来了,除了大理皇帝降为滇王,他们的皇帝变成了大宋官家外,其余还是击鼓买糖、各干各行,朝廷并未有插手之意,反而颇有封赏。
他们并不在乎谁做皇帝,只要自己还能当土皇帝就成。何况大理与汴京远隔千山万水,是地地道道的天高皇帝远,以后的日子反而更逍遥。
想通了这一节,大理诸侯的抵触之心冰融雪消。在随后的宴会上,他们反过来向天朝上官大表忠诚,纷纷表示愿意随王珪进京觐见官家,以彰为大宋永筑藩篱的决心。
明月公主……哦不,妙香公主冷眼看着这些人的表演,心里却满是冷笑,一群蠢才。还没意识到宋朝的真面目么?等着被人家小火慢炖了吧。
但她没有兴趣提醒这些忘恩负义的势利小人,因为她更担心段家自身的命运:
这一仗看起来,好似是段家赢了,但实际上,唯一的赢家只有宋朝。他们几乎是不费一兵一卒,便成为这片土地名义上的主人,并驻扎了军队保卫他们的成果。
而大理三家。在宋朝人的拨弄之下,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也都没有丧失三足鼎立的资格。
对段家来说。失去了大理皇帝的头衔,在大理国内的影响力将更加惨不忍睹。但段思廉成为大宋滇王,将自己和家族置身于宋朝人的保护之下。至少再不用担心朝不保夕,随时被权臣篡位了。
对杨家来说,尽管在宋朝人的威慑下,不得不有条件投降,但在宋朝人的偏袒之下,杨家的实力并未削弱太甚,只消几年休养生息,就能复原……多方打探,段明月才知道,原来杨家的军师杨世铎。曾经在停战之前,秘密前往东川,与宋军高层会晤,肯定得到了保全杨氏的承诺,才会宣布投降的。
至于高家。应该是最郁闷的一家,因为段杨两家同族相残,本就是高智升苦心设计出来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戏码。为的是大大削弱白族的力量,彻底控制大理国的政局。
然而因为宋朝横插一杠,使段杨两家并未殊死相搏,至少损失都可以接受。
后来高家退而求其次。希望让宋军远离战场,使大理退回到战前的状态。为此,他们背上了为‘六万宋军’提供军粮的沉重负担,但杨家出乎意料的向宋朝投降,使高家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这仍然改变不了,高家是三方中最强一方的事实。
总而言之,局面又退回到了战前,唯一不同的是,现在三方博弈,必须要考虑宋朝的态度和利益了……
如何在新局面下,捍卫自家的利益,乃至咸鱼翻生,是三家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但想来想去,似乎除了讨好宋朝,使其站在自己这边,助己方攫取最大利益,没有别的办法。
这其中,高家人已经走在了前面……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高家供着宋朝官兵吃喝拉撒,日后他们若有什么小动作,只要不太过分,宋朝人肯定是睁一眼闭一眼的。
想到三家都要挖空心思讨好宋朝,段明月心头就浮现出,那张可恶的俊脸。她敢打赌,这肯定是宋朝人最想看到的局面,而他们之前的翻云覆雨,也就是为了这个结果。
明明对他恨之入骨,却还要虚与委蛇,这真是最让人不能接受的。
‘我怎么成了交际花?但又能怎么办?谁让我生在不争气的段家呢?’段明月深吸口气,调整好情绪,准备过去继续与陈恪秀甜蜜。
但竞争已经开始,她发现高智升抢在自己前面,在那里和陈恪把酒言欢……这么长时间下来,大理上层已经明白,王珪虽然是正使,但素来不拿主意,真正说了算的,还是这‘死而复生’的陈状元。
在表达了对他遇刺的歉疚之情后,高智升将一个尖锐的问题,拐弯抹角的抛给了陈恪:‘我们高家付出了那么多,怎么能跟造反投降的杨家,一样的待遇呢?’
原话要婉转许多,但就是这个意思。
“怎么能说是一样的待遇呢?一个是国公,一个是侯爵……”陈恪笑道:“差别大着哩。”
“大人……”高智升的面色不太好看了:“寒家可是负担着大宋六万大军的粮草啊!”
“老相国不说,朝廷也知道高家的劳苦功高。”陈恪正起脸色、点点头道:“放心,大宋朝不会让功臣寒心。说吧,高家想得到什么回报,我能办到的一定办,办不到的也会就尽力请示。”
“有大人这句话,寒家苦点也值了。”高智升这才露出笑容道:“老朽所求只有一件事,便是恳请朝廷派遣官员,到高家的领地来的担任民政官,并在未来适当的时候,如内地州郡一般,向朝廷交税。”
“哦?”陈恪颇为意外的笑道:“怎么都是人家避之不及的事情?”
“那是他们短视。”高智升笑道:“既然归附了大宋,自然要名副其实。光想着沾朝廷好处,却不想为朝廷付出,算什么宋朝人?”
高智升这一手实在厉害,陈恪明显感觉到,身边的官员对他的好感顿增。就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大理第一智者,果然名不虚传。
事实上,高智升已经通过宋军的一连串的动作,察觉到大宋打算扎根滇东的想法。这时候,高家所能有的态度,无疑分三种,一是,和大宋对着干,让宋人站不住脚;二是不管不问,任其发展;三是积极合作,从中得利。
在目前的局势下,选第一种的是蠢材,选第二种的是庸才。但第三种,又不是谁都敢选的。因为一个弄不好,就会给大宋做了嫁衣裳。
但高智升没有这层顾虑,因为他所辖的乌蛮三十七部,仍保持着彪悍不驯的特性,不像白族那样,基本被汉化了。所以他笃定不论到什么时候,宋朝人都不会踢开高家的。
他请大宋派遣民政官,表示愿意纳税,实乃一招止血的妙棋。深谙权谋之道的人,能从表象中看到本质,高智升已经发现,其实宋朝人后来的一系列举动,看似坑了段家。但实际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们真正要削弱的是高家。
这不难理解,维持三家均势,无外乎‘损有余而补不足’罢了。高家自然不能任由宋朝损下去,可跟大宋对抗只能让人从中渔利,所以高智升干脆,让滇东真正变成宋朝的一部分……至少在宋人看来,是这样的……宋人自然没理由算计高家了。
而且宋朝官员成了滇东的民政官,为了自己的政绩考虑,自然会不遗余力的向朝廷要资源,发挥聪明才智来建设滇东。将来官员们高升,面貌一新的滇东却不会走!
‘高家不愧是做百年老店的,好一手借鸡下蛋。’陈恪暗暗赞叹,心道:‘这高智升实乃一代人杰,不过那杨世铎也不差,要是杨义贞能亲之信之,将来两家的龙争虎斗可就热闹了。’
“没问题,相国忠心可嘉,下官一定尽力帮你争取!”回过神来,他朝高智升举杯笑道。
“多谢大人!”高智升面露欢欣,举杯一饮而尽道:“听闻大人计划修通从大理到广西的水路?”
“六万张嘴要吃饭,也不能总靠相国接济啊。”陈恪笑着点头道:“还是快快修好通路正办。”
“唉,大人又见外了。”高智升一脸不悦道:“有我高家一口干的,就不会让大军吃稀的。”
“知道高家忠诚慷慨。”陈恪面现感激道:“但是大理山多地少,平时还好说,一旦遇上灾年,老百姓都吃不饱,哪还有力气奉养军队?修通了这条水道,不只能给大军补给,还能运来内地的粮食,运出大理的特产,对滇东也是意义重大啊。”
“让大人这么一说,这条运河是非修不可了!”高智升重重点头道:“大工程需要民夫,滇东多了没有,十万八万的壮丁还是抽得出!大人若有需要,只管说一声,咱们自带干粮!”
“多谢相国!”陈恪心头升起一丝明悟,这高家家主就像变色龙一样,总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出最佳的生存策略。
高家有这样的人领着,谁也整不倒。
此外,高智升被封为黔国公,滇东八府节度使。杨义贞被封为忠顺侯,滇西六府节度使……大理加上国都,一共十六府,原本就是十四府归高、杨两家,剩下的大理城和缮阐府归段家。看起来,天朝很清楚大理的形势,也没兴趣改变什么。
其下各路诸侯,亦皆有册封,自是人人欢喜……
另外,为了表彰明月公主的卓越贡献,依然破格册封为公主,封号‘妙香’。
除此之外,朝廷只字未提派遣流官、征税等事宜,这让一直惴惴的大理诸侯,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其实一直以来,他们最担心的,不过是在归于大宋之后,自身利益会受到损害。但现在结果出来了,除了大理皇帝降为滇王,他们的皇帝变成了大宋官家外,其余还是击鼓买糖、各干各行,朝廷并未有插手之意,反而颇有封赏。
他们并不在乎谁做皇帝,只要自己还能当土皇帝就成。何况大理与汴京远隔千山万水,是地地道道的天高皇帝远,以后的日子反而更逍遥。
想通了这一节,大理诸侯的抵触之心冰融雪消。在随后的宴会上,他们反过来向天朝上官大表忠诚,纷纷表示愿意随王珪进京觐见官家,以彰为大宋永筑藩篱的决心。
明月公主……哦不,妙香公主冷眼看着这些人的表演,心里却满是冷笑,一群蠢才。还没意识到宋朝的真面目么?等着被人家小火慢炖了吧。
但她没有兴趣提醒这些忘恩负义的势利小人,因为她更担心段家自身的命运:
这一仗看起来,好似是段家赢了,但实际上,唯一的赢家只有宋朝。他们几乎是不费一兵一卒,便成为这片土地名义上的主人,并驻扎了军队保卫他们的成果。
而大理三家。在宋朝人的拨弄之下,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也都没有丧失三足鼎立的资格。
对段家来说。失去了大理皇帝的头衔,在大理国内的影响力将更加惨不忍睹。但段思廉成为大宋滇王,将自己和家族置身于宋朝人的保护之下。至少再不用担心朝不保夕,随时被权臣篡位了。
对杨家来说,尽管在宋朝人的威慑下,不得不有条件投降,但在宋朝人的偏袒之下,杨家的实力并未削弱太甚,只消几年休养生息,就能复原……多方打探,段明月才知道,原来杨家的军师杨世铎。曾经在停战之前,秘密前往东川,与宋军高层会晤,肯定得到了保全杨氏的承诺,才会宣布投降的。
至于高家。应该是最郁闷的一家,因为段杨两家同族相残,本就是高智升苦心设计出来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戏码。为的是大大削弱白族的力量,彻底控制大理国的政局。
然而因为宋朝横插一杠,使段杨两家并未殊死相搏,至少损失都可以接受。
后来高家退而求其次。希望让宋军远离战场,使大理退回到战前的状态。为此,他们背上了为‘六万宋军’提供军粮的沉重负担,但杨家出乎意料的向宋朝投降,使高家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这仍然改变不了,高家是三方中最强一方的事实。
总而言之,局面又退回到了战前,唯一不同的是,现在三方博弈,必须要考虑宋朝的态度和利益了……
如何在新局面下,捍卫自家的利益,乃至咸鱼翻生,是三家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但想来想去,似乎除了讨好宋朝,使其站在自己这边,助己方攫取最大利益,没有别的办法。
这其中,高家人已经走在了前面……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高家供着宋朝官兵吃喝拉撒,日后他们若有什么小动作,只要不太过分,宋朝人肯定是睁一眼闭一眼的。
想到三家都要挖空心思讨好宋朝,段明月心头就浮现出,那张可恶的俊脸。她敢打赌,这肯定是宋朝人最想看到的局面,而他们之前的翻云覆雨,也就是为了这个结果。
明明对他恨之入骨,却还要虚与委蛇,这真是最让人不能接受的。
‘我怎么成了交际花?但又能怎么办?谁让我生在不争气的段家呢?’段明月深吸口气,调整好情绪,准备过去继续与陈恪秀甜蜜。
但竞争已经开始,她发现高智升抢在自己前面,在那里和陈恪把酒言欢……这么长时间下来,大理上层已经明白,王珪虽然是正使,但素来不拿主意,真正说了算的,还是这‘死而复生’的陈状元。
在表达了对他遇刺的歉疚之情后,高智升将一个尖锐的问题,拐弯抹角的抛给了陈恪:‘我们高家付出了那么多,怎么能跟造反投降的杨家,一样的待遇呢?’
原话要婉转许多,但就是这个意思。
“怎么能说是一样的待遇呢?一个是国公,一个是侯爵……”陈恪笑道:“差别大着哩。”
“大人……”高智升的面色不太好看了:“寒家可是负担着大宋六万大军的粮草啊!”
“老相国不说,朝廷也知道高家的劳苦功高。”陈恪正起脸色、点点头道:“放心,大宋朝不会让功臣寒心。说吧,高家想得到什么回报,我能办到的一定办,办不到的也会就尽力请示。”
“有大人这句话,寒家苦点也值了。”高智升这才露出笑容道:“老朽所求只有一件事,便是恳请朝廷派遣官员,到高家的领地来的担任民政官,并在未来适当的时候,如内地州郡一般,向朝廷交税。”
“哦?”陈恪颇为意外的笑道:“怎么都是人家避之不及的事情?”
“那是他们短视。”高智升笑道:“既然归附了大宋,自然要名副其实。光想着沾朝廷好处,却不想为朝廷付出,算什么宋朝人?”
高智升这一手实在厉害,陈恪明显感觉到,身边的官员对他的好感顿增。就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大理第一智者,果然名不虚传。
事实上,高智升已经通过宋军的一连串的动作,察觉到大宋打算扎根滇东的想法。这时候,高家所能有的态度,无疑分三种,一是,和大宋对着干,让宋人站不住脚;二是不管不问,任其发展;三是积极合作,从中得利。
在目前的局势下,选第一种的是蠢材,选第二种的是庸才。但第三种,又不是谁都敢选的。因为一个弄不好,就会给大宋做了嫁衣裳。
但高智升没有这层顾虑,因为他所辖的乌蛮三十七部,仍保持着彪悍不驯的特性,不像白族那样,基本被汉化了。所以他笃定不论到什么时候,宋朝人都不会踢开高家的。
他请大宋派遣民政官,表示愿意纳税,实乃一招止血的妙棋。深谙权谋之道的人,能从表象中看到本质,高智升已经发现,其实宋朝人后来的一系列举动,看似坑了段家。但实际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们真正要削弱的是高家。
这不难理解,维持三家均势,无外乎‘损有余而补不足’罢了。高家自然不能任由宋朝损下去,可跟大宋对抗只能让人从中渔利,所以高智升干脆,让滇东真正变成宋朝的一部分……至少在宋人看来,是这样的……宋人自然没理由算计高家了。
而且宋朝官员成了滇东的民政官,为了自己的政绩考虑,自然会不遗余力的向朝廷要资源,发挥聪明才智来建设滇东。将来官员们高升,面貌一新的滇东却不会走!
‘高家不愧是做百年老店的,好一手借鸡下蛋。’陈恪暗暗赞叹,心道:‘这高智升实乃一代人杰,不过那杨世铎也不差,要是杨义贞能亲之信之,将来两家的龙争虎斗可就热闹了。’
“没问题,相国忠心可嘉,下官一定尽力帮你争取!”回过神来,他朝高智升举杯笑道。
“多谢大人!”高智升面露欢欣,举杯一饮而尽道:“听闻大人计划修通从大理到广西的水路?”
“六万张嘴要吃饭,也不能总靠相国接济啊。”陈恪笑着点头道:“还是快快修好通路正办。”
“唉,大人又见外了。”高智升一脸不悦道:“有我高家一口干的,就不会让大军吃稀的。”
“知道高家忠诚慷慨。”陈恪面现感激道:“但是大理山多地少,平时还好说,一旦遇上灾年,老百姓都吃不饱,哪还有力气奉养军队?修通了这条水道,不只能给大军补给,还能运来内地的粮食,运出大理的特产,对滇东也是意义重大啊。”
“让大人这么一说,这条运河是非修不可了!”高智升重重点头道:“大工程需要民夫,滇东多了没有,十万八万的壮丁还是抽得出!大人若有需要,只管说一声,咱们自带干粮!”
“多谢相国!”陈恪心头升起一丝明悟,这高家家主就像变色龙一样,总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出最佳的生存策略。
高家有这样的人领着,谁也整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