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宋氏再孕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丁氏口中的七儿大哥,并不是董赟一母同胞的兄长,而是她的大堂哥董昌,今年二十有二,已娶妻,有一子。相较于家中其他兄长,已能独当一面,此番下江南接堂妹,也是受命于祖父。董太医一年未见孙女,思念异常,借自己六十大寿,要将孙女接回来。
董赟听丁氏这么说,眼睛顿时一亮。离家一年,董赟着实想家了,这会听大哥要来接她,心中自然欢喜,只不好当着外祖母和舅母们面表现的太过明显。
——
隔三日,紫竹依言带了王大娘来胡家,恳请董赟给王大娘复诊一次。
连喝三副药,王大娘觉得身子舒坦了许多,董赟观王大娘气短,说话声低,喉中仍时有轻度孝鸣,咳出的痰清稀,又问她几句,知她素日常白日流虚汗,怕风,易感风寒,倦怠无力。观其舌,色淡苔白,按其脉细而弱。
“姑娘,我娘怎么样?”
董赟刚收回搭在王大娘腕上的三指,紫竹便急着问道。
“王大娘这是患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故而上逆,加之几日前吸入花粉,引犯宿疾,才会如此。”
董赟不紧不慢,为她一一道来。
“那姑娘可有好法子治?”紫竹紧接着追问。
“此乃宿疾,想治愈不太可能。”见紫竹面上一阵失落,泫然欲泣,董赟忙接着道,“治愈不太可能,却还是有法子让王大娘少犯宿疾的,现在王大娘正处于哮病缓解时期,我先给她开张方子,将养一段时日,再看随后症状随证加减药物。”
说罢,董赟提笔为王大娘写方,党参、炒白术各三钱,淮山药、苡仁、白茯苓、法半夏、橘皮、五味子各二钱,思及王大娘常白日虚汗,又加炙黄芪、浮小麦二钱。
阁下笔,董赟起身,将方子递给紫竹,叮嘱道,“先抓十五副,煎煮方法和原先相同,早晚各一次,平日里注意保暖。这个季节花粉随风而扬,为防止再诱发宿疾,王大娘平日劳作时不妨戴上口罩。”
“口罩是何物?”王大娘闻所未闻。
“我将它画出给你看。”此问题,董赟不欲多做解释,而是提笔将口罩的样板图画出,“大娘用麻布缝制即可,后面两条长布带系于脑后固定,这样即可防止再吸入花粉。”
王大娘不胜感激,她这病情每年开春都发作上几次,影响劳作不说,身体也忍受着痛处,如今有了这个法子,王大娘如获至宝,回去之后便照着样图缝制了口罩,劳作时就栓在头上。
胡家作坊的工人见王大娘每日都要在面上罩一层麻布,奇怪不已。每当有人问及,王大娘就将董赟说的话说一遍与他们听,久了,作坊里带口罩的人多了起来,他们虽无哮病,只每日与青檀皮作伴,呼吸之间全是毛絮,也不舒服。
如此,半月过去,王大娘身体一日比一日好了起来,加之劳作时牢记戴口罩,竟是再未发作,自是欢喜异常,就差没将胡家表姑娘供养起来感激了。
这日,天光晴好,万里无云,胡家内宅尽头,竹林深处,景色更是大好,各花芬芳妖娆,蝴蝶翩跹而上,或有几只在空中舞动,最终在藤椅扶手上落脚,向靠坐在藤椅上的人扑动翅膀,缓慢而优雅。
董家大爷来信,不日便到泾县。董赟捧着大哥的来信,洋洋洒洒写了三张纸,信里全是对小妹的思念,言语之间宠溺流露。董赟一读再读,想着与家人团聚,实在是迫不及待了。
正闭眼小憩间,小院门口一阵响动,董赟睁开眼。是紫竹领了王大娘进来,王大娘手里还拎了个小竹篮,她一见董赟,便笑眯眯道,“姑娘,篮子里有几只我家母鸡下的蛋,还有我在山上采的香椿芽,都是自家的东西,不值钱,只土鸡蛋最是有营养,香椿树又是刚冒了芽,两个放在一起炒,最是新鲜,我家也没有其他好的东西感激姑娘,姑娘别嫌弃。”
董赟哪有嫌弃之理,忙接了过来,连连感谢,“等下就送到厨房,晚上让厨子炒出来给我们尝尝鲜,话说回来,我还没怎么吃过这个东西哩。”
香椿芽一年就这么一次,实乃季节性食物,在乡下还好,随处可见,在城中却是极少,物以稀为贵。董赟在上京时,老太爷素来节俭,家中仆人少,饭菜也朴素,香椿芽在城中又是比肉还贵的食材,董家饭桌上就从未出现此物。
因为家中节俭,老太爷又秉着济世救人为本,董赟的爹爹更是如此,不论达官贵人亦或平民百姓,皆同等对待,有这样的家风,董家兄妹七个自小便养成了随性的习惯,平日里并不端着身份,尤其是董家七姑娘,被家人宠养的好,性子散漫中又带着一丝娇憨。
她来泾县这一年,和桃园镇上的居民相处极好,加上她常为他们免费看诊,久了,镇上的人都知道胡家有个菩萨心肠的表姑娘,遇到个头疼脑热的,都会去敲胡家后院的门,给他们开门一定是表姑娘身边的紫竹,大家只要托紫竹相告,无论再晚,胡家表姑娘都会过来帮忙,从不厌烦。
和王大娘闲聊了一会,提及董赟要回上京的事,王大娘指着自己的女儿紫竹道,“姑娘若是不嫌弃,就将紫竹带去供姑娘使唤吧。”
董赟摆手道,“不可不可,王大娘只有这么一个女儿,紫竹若是跟我回上京了,日后谁来照顾你?”
董赟听紫竹说过,她爹走的早,她原本还有个兄弟,小时染上天花夭折了,只剩下她和王大娘相依为命。
“无事,除了哮病让我苦恼,我身子健朗的很,胡家大爷待我们这些工人极好,紫竹跟姑娘去上京能见些世面,也算是她的造化了。”王大娘道。
董赟看向紫竹,紫竹道,“姑娘,紫竹愿意跟着您一块去上京,姑娘您能带我去吗?”
董赟笑了,“当然可以,我跟外祖母说一下便可。”
——
千盼万盼,终于将董家大哥盼到,待听得小厮来报,董赟欢快的迎了出去,像只小鸟一样飞扑到董昌怀里,大哥大哥的叫不停。
对这个小妹,董昌也是想念的紧,将她推离了怀中,忍不住上下打量她,“快让大哥看看有没有长高,嗯,高了,漂亮了。”
今日董赟特意换上了女儿装,草青色暗金绣缠枝菊纹镶金菊叶边上裳,白色泥金缠枝菊纹裙,带了一套珍珠头面,俏丽中带着娇憨,直叫人看了挪不开眼。
胡家大媳妇丁氏亦赶在董赟后头,出来迎接了,“大哥儿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
董昌松开小妹,忙道,“劳舅母挂心了,外甥一路还算顺畅。”
“好孩子,快进来吧。”
董赟一路挽着大哥的手臂,缠着他问了好些问题,“祖父祖母可好?爹娘可好?大伯伯母可好?还有还有,川哥儿长高了没有?”
董昌耐心的一一回答小妹的话,末了又加了一句,“我出门接你时,你大嫂刚被诊出有孕。”
已为人父的董昌,提及自己的子嗣,满是喜悦。
“真的?”董赟张了张嘴,开心道,“希望大嫂给我生个侄女。”
董昌失笑,“但愿如此,川哥儿太皮了,我也想要个女儿。”
兄妹两如此期待女娃也是有缘由的,打从董老太爷开始,董家便一直是阳盛阴衰,且不说董老太爷无女儿,只有两个儿子。便是董家两兄弟为董家开枝散叶了,长子一连生了四个儿子,无女。次子又是连着生了两个儿子。
就在老太爷绝望这辈子无女儿、孙女缘时,次子终于给他生了个小孙女出来,也就是董家小女郎董赟。
现在到了董昌这一辈,兄妹几个,只他一人先成家,娶的是监察御史宋大人家的长女,小夫妻两恩爱异常,宋氏在第二年为董家诞下重孙,董老太爷欢喜之余,又有些忧愁,想着要是再给他生个重孙女就好了。
这是宋氏在董家的第三年,被诊出有孕,老太爷重燃了希望,董家上下重燃了希望,皆和董赟一个想法。
要是这胎是个女娃娃就好了。
丁氏口中的七儿大哥,并不是董赟一母同胞的兄长,而是她的大堂哥董昌,今年二十有二,已娶妻,有一子。相较于家中其他兄长,已能独当一面,此番下江南接堂妹,也是受命于祖父。董太医一年未见孙女,思念异常,借自己六十大寿,要将孙女接回来。
董赟听丁氏这么说,眼睛顿时一亮。离家一年,董赟着实想家了,这会听大哥要来接她,心中自然欢喜,只不好当着外祖母和舅母们面表现的太过明显。
——
隔三日,紫竹依言带了王大娘来胡家,恳请董赟给王大娘复诊一次。
连喝三副药,王大娘觉得身子舒坦了许多,董赟观王大娘气短,说话声低,喉中仍时有轻度孝鸣,咳出的痰清稀,又问她几句,知她素日常白日流虚汗,怕风,易感风寒,倦怠无力。观其舌,色淡苔白,按其脉细而弱。
“姑娘,我娘怎么样?”
董赟刚收回搭在王大娘腕上的三指,紫竹便急着问道。
“王大娘这是患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故而上逆,加之几日前吸入花粉,引犯宿疾,才会如此。”
董赟不紧不慢,为她一一道来。
“那姑娘可有好法子治?”紫竹紧接着追问。
“此乃宿疾,想治愈不太可能。”见紫竹面上一阵失落,泫然欲泣,董赟忙接着道,“治愈不太可能,却还是有法子让王大娘少犯宿疾的,现在王大娘正处于哮病缓解时期,我先给她开张方子,将养一段时日,再看随后症状随证加减药物。”
说罢,董赟提笔为王大娘写方,党参、炒白术各三钱,淮山药、苡仁、白茯苓、法半夏、橘皮、五味子各二钱,思及王大娘常白日虚汗,又加炙黄芪、浮小麦二钱。
阁下笔,董赟起身,将方子递给紫竹,叮嘱道,“先抓十五副,煎煮方法和原先相同,早晚各一次,平日里注意保暖。这个季节花粉随风而扬,为防止再诱发宿疾,王大娘平日劳作时不妨戴上口罩。”
“口罩是何物?”王大娘闻所未闻。
“我将它画出给你看。”此问题,董赟不欲多做解释,而是提笔将口罩的样板图画出,“大娘用麻布缝制即可,后面两条长布带系于脑后固定,这样即可防止再吸入花粉。”
王大娘不胜感激,她这病情每年开春都发作上几次,影响劳作不说,身体也忍受着痛处,如今有了这个法子,王大娘如获至宝,回去之后便照着样图缝制了口罩,劳作时就栓在头上。
胡家作坊的工人见王大娘每日都要在面上罩一层麻布,奇怪不已。每当有人问及,王大娘就将董赟说的话说一遍与他们听,久了,作坊里带口罩的人多了起来,他们虽无哮病,只每日与青檀皮作伴,呼吸之间全是毛絮,也不舒服。
如此,半月过去,王大娘身体一日比一日好了起来,加之劳作时牢记戴口罩,竟是再未发作,自是欢喜异常,就差没将胡家表姑娘供养起来感激了。
这日,天光晴好,万里无云,胡家内宅尽头,竹林深处,景色更是大好,各花芬芳妖娆,蝴蝶翩跹而上,或有几只在空中舞动,最终在藤椅扶手上落脚,向靠坐在藤椅上的人扑动翅膀,缓慢而优雅。
董家大爷来信,不日便到泾县。董赟捧着大哥的来信,洋洋洒洒写了三张纸,信里全是对小妹的思念,言语之间宠溺流露。董赟一读再读,想着与家人团聚,实在是迫不及待了。
正闭眼小憩间,小院门口一阵响动,董赟睁开眼。是紫竹领了王大娘进来,王大娘手里还拎了个小竹篮,她一见董赟,便笑眯眯道,“姑娘,篮子里有几只我家母鸡下的蛋,还有我在山上采的香椿芽,都是自家的东西,不值钱,只土鸡蛋最是有营养,香椿树又是刚冒了芽,两个放在一起炒,最是新鲜,我家也没有其他好的东西感激姑娘,姑娘别嫌弃。”
董赟哪有嫌弃之理,忙接了过来,连连感谢,“等下就送到厨房,晚上让厨子炒出来给我们尝尝鲜,话说回来,我还没怎么吃过这个东西哩。”
香椿芽一年就这么一次,实乃季节性食物,在乡下还好,随处可见,在城中却是极少,物以稀为贵。董赟在上京时,老太爷素来节俭,家中仆人少,饭菜也朴素,香椿芽在城中又是比肉还贵的食材,董家饭桌上就从未出现此物。
因为家中节俭,老太爷又秉着济世救人为本,董赟的爹爹更是如此,不论达官贵人亦或平民百姓,皆同等对待,有这样的家风,董家兄妹七个自小便养成了随性的习惯,平日里并不端着身份,尤其是董家七姑娘,被家人宠养的好,性子散漫中又带着一丝娇憨。
她来泾县这一年,和桃园镇上的居民相处极好,加上她常为他们免费看诊,久了,镇上的人都知道胡家有个菩萨心肠的表姑娘,遇到个头疼脑热的,都会去敲胡家后院的门,给他们开门一定是表姑娘身边的紫竹,大家只要托紫竹相告,无论再晚,胡家表姑娘都会过来帮忙,从不厌烦。
和王大娘闲聊了一会,提及董赟要回上京的事,王大娘指着自己的女儿紫竹道,“姑娘若是不嫌弃,就将紫竹带去供姑娘使唤吧。”
董赟摆手道,“不可不可,王大娘只有这么一个女儿,紫竹若是跟我回上京了,日后谁来照顾你?”
董赟听紫竹说过,她爹走的早,她原本还有个兄弟,小时染上天花夭折了,只剩下她和王大娘相依为命。
“无事,除了哮病让我苦恼,我身子健朗的很,胡家大爷待我们这些工人极好,紫竹跟姑娘去上京能见些世面,也算是她的造化了。”王大娘道。
董赟看向紫竹,紫竹道,“姑娘,紫竹愿意跟着您一块去上京,姑娘您能带我去吗?”
董赟笑了,“当然可以,我跟外祖母说一下便可。”
——
千盼万盼,终于将董家大哥盼到,待听得小厮来报,董赟欢快的迎了出去,像只小鸟一样飞扑到董昌怀里,大哥大哥的叫不停。
对这个小妹,董昌也是想念的紧,将她推离了怀中,忍不住上下打量她,“快让大哥看看有没有长高,嗯,高了,漂亮了。”
今日董赟特意换上了女儿装,草青色暗金绣缠枝菊纹镶金菊叶边上裳,白色泥金缠枝菊纹裙,带了一套珍珠头面,俏丽中带着娇憨,直叫人看了挪不开眼。
胡家大媳妇丁氏亦赶在董赟后头,出来迎接了,“大哥儿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
董昌松开小妹,忙道,“劳舅母挂心了,外甥一路还算顺畅。”
“好孩子,快进来吧。”
董赟一路挽着大哥的手臂,缠着他问了好些问题,“祖父祖母可好?爹娘可好?大伯伯母可好?还有还有,川哥儿长高了没有?”
董昌耐心的一一回答小妹的话,末了又加了一句,“我出门接你时,你大嫂刚被诊出有孕。”
已为人父的董昌,提及自己的子嗣,满是喜悦。
“真的?”董赟张了张嘴,开心道,“希望大嫂给我生个侄女。”
董昌失笑,“但愿如此,川哥儿太皮了,我也想要个女儿。”
兄妹两如此期待女娃也是有缘由的,打从董老太爷开始,董家便一直是阳盛阴衰,且不说董老太爷无女儿,只有两个儿子。便是董家两兄弟为董家开枝散叶了,长子一连生了四个儿子,无女。次子又是连着生了两个儿子。
就在老太爷绝望这辈子无女儿、孙女缘时,次子终于给他生了个小孙女出来,也就是董家小女郎董赟。
现在到了董昌这一辈,兄妹几个,只他一人先成家,娶的是监察御史宋大人家的长女,小夫妻两恩爱异常,宋氏在第二年为董家诞下重孙,董老太爷欢喜之余,又有些忧愁,想着要是再给他生个重孙女就好了。
这是宋氏在董家的第三年,被诊出有孕,老太爷重燃了希望,董家上下重燃了希望,皆和董赟一个想法。
要是这胎是个女娃娃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