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五王对调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高颎知道,这个时候必须争取了。虽然皇太孙是太子之子,可这个太孙并不完全站在太子一边的。因此,他也上阵了。
“陛下,臣以为,当由太子挂帅,统帅三军。”
“太子?”杨坚惊讶。
“陛下,此次临阵换帅虽属无奈,可也确实会对军心造成不良影响。虽然皇太孙也足以担任大帅,但臣以为,若是由皇太子亲自挂帅,则当更好。原本因换帅所动荡的军心,将会因为皇太孙亲自统帅三军而士气高涨。”高颎直指皇太子挂帅的好处。
皇太子挂帅当然不错,不过杨坚担心的是杨勇敢不敢上阵。之前选帅的时候,杨勇就怂了。现在,他敢上吗?
“为国效力,这是太子的荣耀。”高颎道。
杨坚想了想,“召诸国王进宫入见。”
大隋有国王爵位的并不多,在世的仅有九位。杨坚曾封四位兄弟为亲王,滕整蔡卫四王,不过四王都已经过世,如今四王都是杨坚的侄子袭爵,并没有什么出色的人物。剩下六王,其中四个是杨坚的儿子,杨坚五子,一母同胞,长子为太子,剩下四子为王,秦晋蜀汉四王。此外,还有两位皇孙封王,分别是如今已经成为皇太孙的易风曾被封为赵王,另一个则是晋王嫡长子原河南王杨昭如今为韩王。
易风如今为皇太孙,高于亲王一等。因此如今大隋只有九位亲王。
皇帝召见,一位皇太子一位皇太孙,加上九位亲王很快赶来。
杨坚先是当着诸王和重臣们的面训斥了杨广识人不明的过失。然后直接宣布让杨广暂时回府闭门思过同时也算是避嫌。在案件查清之前,杨广要一直暂居京师晋王府邸内,不得与外交通,扬州总管之职依然由皇帝的从弟河间王杨弘代理。而北伐元帅之职,也就此换人。
杨广听着这个结果,面如死灰。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转眼间就落得了如此结果。一个莫名其妙的刺案。结果却让他跌入深渊。他想要争辨,可一见皇帝那副不耐烦的样子。一时间所有的话语都堵在了喉咙间说不出来了。
殿中的杨广失意无比,可却有人高兴万分。最高兴的属于杨勇,或者说最喜形于色的就是杨勇了,甚至没有半点掩饰的打算。望向杨广的目光充满了得意和张狂,看的龙椅上的杨坚暗中直摇头。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就凭他这份心志,他如何能将大隋王朝交给他来继承。除了杨勇外,杨谅也很高兴,杨秀嘴角也微有得色,倒是易风,虽然心里也十分惊喜,可脸上却是没有表现出半点高兴来。几位皇子中。倒只有秦王杨俊没有幸灾乐祸的表情,反倒是微微皱眉。经历过上次的中毒事件,本来就只安于享受的杨俊。对于这种权利之争更淡了。
倒是韩王杨昭,听到父亲突然落到这结果,不由骇然,脸色苍白,嘴巴抖动着想要为父求情,可却被杨广用眼色狠狠的止住。只能无奈而又苦涩的站在那里。
易风心里对于杨广眼下的处境倒是蛮高兴的,他对于杨广其实真没什么感情。心里更多的是忌惮。特别是经历了册立太孙之后,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更是急速的破裂。易风如今和杨广还维持着那副微妙的合作关系,那也不过是他知道自己更不容于太子。不论是太子还是晋王,都是容不下他的。他只能玩着危险游戏,在两边中寻找着平衡,利用他们为自己寻求暂时的安全。因此对于这两人之间的争斗,其实易风哪一边也不支持,他更多的是想让两人多维持一些平衡,他们之间的这种对峙平衡,能让易风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壮大。他明白,真正能保护自己的也只有自己。不论太子还是晋王一旦两边决出最终胜负,下一个倒霉的就将是自己了。
最近杨广的势力扩张极速,对太子党接连取得几个关键性的胜利,平衡已经打破了。按这种局势发展下去,北伐一结束,估计就是换储之时,那个时候杨勇一倒,接着自己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现在杨广突然被翻盘,原本已经倾斜向杨广的天平又开始重新向太子一面倾斜,双方实力再次趋于平衡,这对易风来说自然也是最有利的局面。他真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遇刺,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不过这个时候,还不是高兴的时候。
易风出列,向杨坚道:“陛下,孙臣相信晋王,晋王绝不可能派人行刺孙臣。还请陛下也能够相信晋王,还晋王清白。北伐之事,孙臣以为依然由晋王统帅为上。”
易风一番话,可谓有些石破天惊,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时候他居然会向着杨广说话。要知道,杨广可是易风遇刺案最大的嫌疑,此外,一直以来朝野都有皇帝欲换储的打算,新太子自然就要晋王杨广。如今易风是皇太孙,这个第二储君的地位是建立在皇太子的储君地位上的,如果杨勇被废,那他的太孙自然也就不保。不管怎么说,皇太孙都应当跟太子站一边,和晋王是对头才是。
杨坚意外的望着孙子,对这个孙子不由高看几分。
“朕也相信晋王是清白的,现在让他在京休养,也是对他的爱护,是暂时的避嫌而已。”杨坚对易风解释了几句,然后问:“如今北伐帅位空缺,你可有人选举荐?”
易风回道:“北伐统帅之位,事关重大,此非孙臣可以干预之事,还请陛下与重臣们一起商议选择。”
北伐元帅之位十分重要,如果可以,易风当然也是想要坐上去的。不过他有自知之明。能够得到东路元帅的位置,他已经相当满足了。贪多嚼不烂,冒然想要争取北伐大帅之位。这几乎没有可能的。也许第一次选帅时,太子一党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帅位的重要性,那么现在,相信谁都不会轻视了。就跟他刚才向杨坚为杨广说情一样,易风对眼下的事情已经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这个突然刮起的风暴,太强烈了,杨广都顶不住。他自然就更不行了。他很清楚的知道这次杨广不死也得脱层皮,但杨广也绝不会被这一棒子给彻底打趴下。因此他刚才突然为杨广证明清白求情。其实只是在皇帝面前表个姿态而已。他说不说情,杨广这关都不会这么轻易的过去。但明知道说了没用,反而还要说出来,自然是为了在皇帝和杨广的面前得一个好印象。毕竟他在皇帝心里的印象很重要,而以后肯定还得继续跟杨广合作,这次事件后杨广受到打击,杨勇势力抬头,他也必须调整下和杨广的关系,可不能任由杨广眼下被干倒。杨广是他对付杨勇的最好利箭和盾牌,在他没有足够的实力前,这个盾牌可不能丢掉了。
至于替杨广说话,会不会引得太子党的敌视。他倒真没太在乎,有得必有失嘛。再说了,为杨广说两句好听的话。太子高颎们也不可能就因此把他划到杨广一党里头去。
“刚刚越国公举荐你接任北伐元帅,你可愿意?”杨坚又问。
“回陛下,孙臣自知资历极浅,威望不足,实不敢贪功担下此重任,将军国大事视为儿戏。”
“如果朕也打算让你接任北伐帅位呢?”
“孙臣感激陛下之信任。然孙臣不敢接此重任,怕辜负陛下厚望。请陛下慎重考虑。”
杨坚欣慰的笑了笑,如果杨林真的二话不说就接下此重任,那杨坚肯定不会真的同意的。现在他这般慎重,反倒让杨坚真的开始考虑让杨林来挂这个帅了。不过照例,他还是往太子望去,问道:“太子可愿担此重任,挂帅北伐?”
杨勇心里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京城里呆的舒服无比,诸多美人环绕,美酒佳肴,享受无比。为什么要吃这个苦跑到北方边疆去打仗?可刚才一进殿,柳述就已经趁他刚进来时,悄悄的跟他说了几句话,让他一会无论如何,也要争取到这个北伐统帅之职。刚才高颎又转头对着他连连示意,因此这会皇帝问了起来,他只得心不甘情不愿的上前点头应下。
杨坚微微意外,杨勇居然点头同意?
这时高颎出列:“老臣愿意随太子出征,协助殿下统领大军。”
杨坚皱眉沉思,许久不言,殿中一片安静。
许久之后,杨坚终于开口。
“以太子杨勇为北伐行军元帅、尚书左仆射高颎为北伐行军长史,上柱国贺若弼为中路行军元帅、柱国韩僧寿为中路副帅。尚书右仆射杨素为西路行军元帅,上柱国史万岁为西路行军副帅。皇太孙杨林为东路行军元帅,兵部尚书苏孝慈为行军长史,治书侍御史刘行本为行军司马,清漳王杨雄为东路副帅。其余原任北伐诸路各将领职位不变。另由内史令柳述接替左仆射高颎为北伐诸军后勤辎重粮草总调度!”
北伐行营的上层架构几乎完全改变,杨勇取代杨广成为北伐元帅。东西两路元帅不变,依然是易风和杨素,但史万岁从东路副帅调任为西路杨素的副帅,东路另一副帅贺若弼则调到中路担任行军元帅之职,又调了太子一党的大将,原上柱国韩擒虎的弟弟韩僧寿为东路副帅。易风的两位原副帅史万岁和贺若弼调离东路,而将清漳王杨雄提升为东路副帅。虽然其余的将领说是不变,但最上层的主要将领却换了一多半。原来是晋王党全面统领北伐,仅有预备军的东路是太子一党。可现在,却一朝变天,北伐军最上层几乎尽是太子一党,虽然杨素依然是西路元帅,可副帅却安插了国朝名将史万岁,这可不是一个好相与的,摆明了就是去分杨素兵权的。
好在易风对于这些倒是并不太在意,本来他就没想过自己能成为北伐诸军元帅,只要自己能保住东路元帅就好了。管他是不是预备部队,重要的是担任了东路元帅后,他对于幽州诸州府的控制能更加有利。
不过最后的结果还反而比原来更好了,史万岁和贺若弼这两个军中威望极高的大将,不再担任他的副帅,也算是给了他许多方便,要不然到时肯定还得有冲突。自己的东路几乎没有变化,反调走了两尊大神,这算是个意外的好消息了。
至于太子挂帅,对于北伐战事是否有影响,易风倒不觉得会有什么影响。哪怕杨勇取代杨广为帅了,可杨勇根本就不是打仗的人,就算他挂帅,也仅仅是挂帅而已。这样的人没本事,但也不会胡乱瞎指挥。更何况还有高颎和贺若弼、韩僧寿这一文二武的大隋名将坐镇,基本上不用太过担心。挂名的元帅换了,可真正指挥作战的大将依然是本朝名符其实的那些大将,最精锐的一批名将。
到在他最期待的,还是早点离开这京师。呆的越久,越让他觉得这京师太过邪门,简直就如龙潭虎穴,呆的越久,意外越多。刚经历了一场刺杀,又刚目睹了太子党神奇的逆风翻盘后,易风真的对京师很有些怕了,这鬼地方,谁知道哪天自己就阴沟里翻船了。到现在,他还不知道究竟是哪个派刺客行刺了他。
特科等情报机构已经派出了大量在京畿的人员,可到现在,对于行刺他的幕后人物,依然是一无所知。
就当易风以后尘埃落定时,杨坚突然又开口了。
“晋王杨广改授并州总管、秦王杨俊改授扬州总管、蜀王杨秀改授秦州总管、汉王杨谅改授荆州总管、韩王杨昭改授益州总管。”
五王对调,大隋六大总管府五个大总管对调,唯有易风所辖幽州府没有变动。当然,杨广暂时不能到并州就任,并州总管一职由河间王杨弘检校代理。
这个旨意一出,可谓是满殿皆惊,在此之前,谁都没有听说过半点五镇对调的消息。(未完待续)
高颎知道,这个时候必须争取了。虽然皇太孙是太子之子,可这个太孙并不完全站在太子一边的。因此,他也上阵了。
“陛下,臣以为,当由太子挂帅,统帅三军。”
“太子?”杨坚惊讶。
“陛下,此次临阵换帅虽属无奈,可也确实会对军心造成不良影响。虽然皇太孙也足以担任大帅,但臣以为,若是由皇太子亲自挂帅,则当更好。原本因换帅所动荡的军心,将会因为皇太孙亲自统帅三军而士气高涨。”高颎直指皇太子挂帅的好处。
皇太子挂帅当然不错,不过杨坚担心的是杨勇敢不敢上阵。之前选帅的时候,杨勇就怂了。现在,他敢上吗?
“为国效力,这是太子的荣耀。”高颎道。
杨坚想了想,“召诸国王进宫入见。”
大隋有国王爵位的并不多,在世的仅有九位。杨坚曾封四位兄弟为亲王,滕整蔡卫四王,不过四王都已经过世,如今四王都是杨坚的侄子袭爵,并没有什么出色的人物。剩下六王,其中四个是杨坚的儿子,杨坚五子,一母同胞,长子为太子,剩下四子为王,秦晋蜀汉四王。此外,还有两位皇孙封王,分别是如今已经成为皇太孙的易风曾被封为赵王,另一个则是晋王嫡长子原河南王杨昭如今为韩王。
易风如今为皇太孙,高于亲王一等。因此如今大隋只有九位亲王。
皇帝召见,一位皇太子一位皇太孙,加上九位亲王很快赶来。
杨坚先是当着诸王和重臣们的面训斥了杨广识人不明的过失。然后直接宣布让杨广暂时回府闭门思过同时也算是避嫌。在案件查清之前,杨广要一直暂居京师晋王府邸内,不得与外交通,扬州总管之职依然由皇帝的从弟河间王杨弘代理。而北伐元帅之职,也就此换人。
杨广听着这个结果,面如死灰。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转眼间就落得了如此结果。一个莫名其妙的刺案。结果却让他跌入深渊。他想要争辨,可一见皇帝那副不耐烦的样子。一时间所有的话语都堵在了喉咙间说不出来了。
殿中的杨广失意无比,可却有人高兴万分。最高兴的属于杨勇,或者说最喜形于色的就是杨勇了,甚至没有半点掩饰的打算。望向杨广的目光充满了得意和张狂,看的龙椅上的杨坚暗中直摇头。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就凭他这份心志,他如何能将大隋王朝交给他来继承。除了杨勇外,杨谅也很高兴,杨秀嘴角也微有得色,倒是易风,虽然心里也十分惊喜,可脸上却是没有表现出半点高兴来。几位皇子中。倒只有秦王杨俊没有幸灾乐祸的表情,反倒是微微皱眉。经历过上次的中毒事件,本来就只安于享受的杨俊。对于这种权利之争更淡了。
倒是韩王杨昭,听到父亲突然落到这结果,不由骇然,脸色苍白,嘴巴抖动着想要为父求情,可却被杨广用眼色狠狠的止住。只能无奈而又苦涩的站在那里。
易风心里对于杨广眼下的处境倒是蛮高兴的,他对于杨广其实真没什么感情。心里更多的是忌惮。特别是经历了册立太孙之后,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更是急速的破裂。易风如今和杨广还维持着那副微妙的合作关系,那也不过是他知道自己更不容于太子。不论是太子还是晋王,都是容不下他的。他只能玩着危险游戏,在两边中寻找着平衡,利用他们为自己寻求暂时的安全。因此对于这两人之间的争斗,其实易风哪一边也不支持,他更多的是想让两人多维持一些平衡,他们之间的这种对峙平衡,能让易风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壮大。他明白,真正能保护自己的也只有自己。不论太子还是晋王一旦两边决出最终胜负,下一个倒霉的就将是自己了。
最近杨广的势力扩张极速,对太子党接连取得几个关键性的胜利,平衡已经打破了。按这种局势发展下去,北伐一结束,估计就是换储之时,那个时候杨勇一倒,接着自己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现在杨广突然被翻盘,原本已经倾斜向杨广的天平又开始重新向太子一面倾斜,双方实力再次趋于平衡,这对易风来说自然也是最有利的局面。他真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遇刺,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不过这个时候,还不是高兴的时候。
易风出列,向杨坚道:“陛下,孙臣相信晋王,晋王绝不可能派人行刺孙臣。还请陛下也能够相信晋王,还晋王清白。北伐之事,孙臣以为依然由晋王统帅为上。”
易风一番话,可谓有些石破天惊,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时候他居然会向着杨广说话。要知道,杨广可是易风遇刺案最大的嫌疑,此外,一直以来朝野都有皇帝欲换储的打算,新太子自然就要晋王杨广。如今易风是皇太孙,这个第二储君的地位是建立在皇太子的储君地位上的,如果杨勇被废,那他的太孙自然也就不保。不管怎么说,皇太孙都应当跟太子站一边,和晋王是对头才是。
杨坚意外的望着孙子,对这个孙子不由高看几分。
“朕也相信晋王是清白的,现在让他在京休养,也是对他的爱护,是暂时的避嫌而已。”杨坚对易风解释了几句,然后问:“如今北伐帅位空缺,你可有人选举荐?”
易风回道:“北伐统帅之位,事关重大,此非孙臣可以干预之事,还请陛下与重臣们一起商议选择。”
北伐元帅之位十分重要,如果可以,易风当然也是想要坐上去的。不过他有自知之明。能够得到东路元帅的位置,他已经相当满足了。贪多嚼不烂,冒然想要争取北伐大帅之位。这几乎没有可能的。也许第一次选帅时,太子一党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帅位的重要性,那么现在,相信谁都不会轻视了。就跟他刚才向杨坚为杨广说情一样,易风对眼下的事情已经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这个突然刮起的风暴,太强烈了,杨广都顶不住。他自然就更不行了。他很清楚的知道这次杨广不死也得脱层皮,但杨广也绝不会被这一棒子给彻底打趴下。因此他刚才突然为杨广证明清白求情。其实只是在皇帝面前表个姿态而已。他说不说情,杨广这关都不会这么轻易的过去。但明知道说了没用,反而还要说出来,自然是为了在皇帝和杨广的面前得一个好印象。毕竟他在皇帝心里的印象很重要,而以后肯定还得继续跟杨广合作,这次事件后杨广受到打击,杨勇势力抬头,他也必须调整下和杨广的关系,可不能任由杨广眼下被干倒。杨广是他对付杨勇的最好利箭和盾牌,在他没有足够的实力前,这个盾牌可不能丢掉了。
至于替杨广说话,会不会引得太子党的敌视。他倒真没太在乎,有得必有失嘛。再说了,为杨广说两句好听的话。太子高颎们也不可能就因此把他划到杨广一党里头去。
“刚刚越国公举荐你接任北伐元帅,你可愿意?”杨坚又问。
“回陛下,孙臣自知资历极浅,威望不足,实不敢贪功担下此重任,将军国大事视为儿戏。”
“如果朕也打算让你接任北伐帅位呢?”
“孙臣感激陛下之信任。然孙臣不敢接此重任,怕辜负陛下厚望。请陛下慎重考虑。”
杨坚欣慰的笑了笑,如果杨林真的二话不说就接下此重任,那杨坚肯定不会真的同意的。现在他这般慎重,反倒让杨坚真的开始考虑让杨林来挂这个帅了。不过照例,他还是往太子望去,问道:“太子可愿担此重任,挂帅北伐?”
杨勇心里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京城里呆的舒服无比,诸多美人环绕,美酒佳肴,享受无比。为什么要吃这个苦跑到北方边疆去打仗?可刚才一进殿,柳述就已经趁他刚进来时,悄悄的跟他说了几句话,让他一会无论如何,也要争取到这个北伐统帅之职。刚才高颎又转头对着他连连示意,因此这会皇帝问了起来,他只得心不甘情不愿的上前点头应下。
杨坚微微意外,杨勇居然点头同意?
这时高颎出列:“老臣愿意随太子出征,协助殿下统领大军。”
杨坚皱眉沉思,许久不言,殿中一片安静。
许久之后,杨坚终于开口。
“以太子杨勇为北伐行军元帅、尚书左仆射高颎为北伐行军长史,上柱国贺若弼为中路行军元帅、柱国韩僧寿为中路副帅。尚书右仆射杨素为西路行军元帅,上柱国史万岁为西路行军副帅。皇太孙杨林为东路行军元帅,兵部尚书苏孝慈为行军长史,治书侍御史刘行本为行军司马,清漳王杨雄为东路副帅。其余原任北伐诸路各将领职位不变。另由内史令柳述接替左仆射高颎为北伐诸军后勤辎重粮草总调度!”
北伐行营的上层架构几乎完全改变,杨勇取代杨广成为北伐元帅。东西两路元帅不变,依然是易风和杨素,但史万岁从东路副帅调任为西路杨素的副帅,东路另一副帅贺若弼则调到中路担任行军元帅之职,又调了太子一党的大将,原上柱国韩擒虎的弟弟韩僧寿为东路副帅。易风的两位原副帅史万岁和贺若弼调离东路,而将清漳王杨雄提升为东路副帅。虽然其余的将领说是不变,但最上层的主要将领却换了一多半。原来是晋王党全面统领北伐,仅有预备军的东路是太子一党。可现在,却一朝变天,北伐军最上层几乎尽是太子一党,虽然杨素依然是西路元帅,可副帅却安插了国朝名将史万岁,这可不是一个好相与的,摆明了就是去分杨素兵权的。
好在易风对于这些倒是并不太在意,本来他就没想过自己能成为北伐诸军元帅,只要自己能保住东路元帅就好了。管他是不是预备部队,重要的是担任了东路元帅后,他对于幽州诸州府的控制能更加有利。
不过最后的结果还反而比原来更好了,史万岁和贺若弼这两个军中威望极高的大将,不再担任他的副帅,也算是给了他许多方便,要不然到时肯定还得有冲突。自己的东路几乎没有变化,反调走了两尊大神,这算是个意外的好消息了。
至于太子挂帅,对于北伐战事是否有影响,易风倒不觉得会有什么影响。哪怕杨勇取代杨广为帅了,可杨勇根本就不是打仗的人,就算他挂帅,也仅仅是挂帅而已。这样的人没本事,但也不会胡乱瞎指挥。更何况还有高颎和贺若弼、韩僧寿这一文二武的大隋名将坐镇,基本上不用太过担心。挂名的元帅换了,可真正指挥作战的大将依然是本朝名符其实的那些大将,最精锐的一批名将。
到在他最期待的,还是早点离开这京师。呆的越久,越让他觉得这京师太过邪门,简直就如龙潭虎穴,呆的越久,意外越多。刚经历了一场刺杀,又刚目睹了太子党神奇的逆风翻盘后,易风真的对京师很有些怕了,这鬼地方,谁知道哪天自己就阴沟里翻船了。到现在,他还不知道究竟是哪个派刺客行刺了他。
特科等情报机构已经派出了大量在京畿的人员,可到现在,对于行刺他的幕后人物,依然是一无所知。
就当易风以后尘埃落定时,杨坚突然又开口了。
“晋王杨广改授并州总管、秦王杨俊改授扬州总管、蜀王杨秀改授秦州总管、汉王杨谅改授荆州总管、韩王杨昭改授益州总管。”
五王对调,大隋六大总管府五个大总管对调,唯有易风所辖幽州府没有变动。当然,杨广暂时不能到并州就任,并州总管一职由河间王杨弘检校代理。
这个旨意一出,可谓是满殿皆惊,在此之前,谁都没有听说过半点五镇对调的消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