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九树槽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五章九树槽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涂玉泉就被朱成英从床上叫起来烧火煮猪食,他自己就做早饭。等他们出发的时候太阳已经出来了,红红的太阳,洒下缕缕金光,让天空中的云都披上一层霞光,为太阳下的山川、房屋和农田都穿上一层金色纱衣。今天必定是个大热天。
涂玉泉走在朱成英前面,朱成英背着背篓走在后面。路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却又有些不一样。现在的路还比较宽,公路还没有修,这条路算是大路,很多人都走这条路去九树槽赶场,现在还早,路上的行人并不多;由于现在还没有“退耕还林”,家家户户都很少烧煤炭,大多都是到山上砍柴烧,并且割草垫猪圈,所以路两旁的山坡上的柴窠窠都很矮,不时还能看到割过草后□□的草皮;远处不时传来“叮当。。。叮当”的铜铃铛声,那边山上有人在放牛,顺带着还就着晨露的湿气割草;不少勤快的庄稼汉在田里,趁着早上天气凉快,卯足劲的薅草,等到天气热起来在回去吃早饭。
朱成英一路走来,就不停的和人打招呼:“姨爹,你在这儿薅草啊?”
那人便抬起头来,用肩上的汗帕子在脸上抹了把汗,然后笑眯眯的答应:“是嘛,姨妈,你去赶场啊,早嘛!”
然后朱成英便笑呵呵的回:“不早哒,早晨凉快,早些去哒好早些回来。”说话间只是放慢脚步,并不做停留。
涂玉泉觉得自己应该是认识那个人的,那人的老婆应该也姓朱,毕竟在这一块儿,姓朱的人很多,最早的祖先也是很亲的,慢慢的发展至今,大家虽然一个姓氏,但事实上却没有多亲密的关系,只是见了面,嘴上功夫还是依然到家,而“姨妈”则是依着双方的子女称呼的。
越接近九树槽的时候,从各条路汇集起来的赶场的人也就却来越多。大多数大人都背着背篓,或拿着扁担,有的有东西要去场上卖,有的需要到场上去买东西,于是便有了场街。
涂玉泉一路无话,而朱成英却一路打不完的招呼,说不完的话:说了挣钱难,又说花销大;说了肥料贵,又说粮食便宜。。。他们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到了。
九树槽原本也是一个小村子,只是因为之前这里设立了供销社,这里就慢慢成了场镇。现在的街道还没有向后世那样延伸到上面,新农村也没有建立,除了供销社那栋外观看起来相对很漂亮的二层水泥板房子之外,其他的还有几家青砖房子,余下大多数都还是盖着瓦片的土墙房子。街道也不是后世那样的水泥地,而是泥巴的原貌,估计下雨的时候到处都是泥水。总共的商店也只有十来家,不过还有不少摆摊的,做各种各样的生意。
街上已经有不少人了,朱成英刚刚在街头那个收鸡蛋的贩子那儿卖了二十个鸡蛋,一角五分一个,一共才卖了三块钱。朱成英本来嫌便宜,不想卖,但是那个贩子说热天里鸡蛋也多,销路不好,又容易醒,给不了高价,朱成英又看着其他几个人都卖了鸡蛋,也只好卖了,还叨叨着:“冬天里倒是可以卖到两角到两角五一个,可惜冬天里鸡蛋少。。。”
朱成英带着涂玉泉找到街边上一个剪头发的师傅那里时,那个师傅正拿着一把手动的推子给一个中年男人剃头发,那男人脖子上围着一块白色的大布,把整个身子都遮住了。他直跟理发师傅说:“您给我留短些,热天里头发短些凉快些。”
涂玉泉想,其实不光是凉快些吧,留短些,下次剪头发隔得就久些,一年里就能少剪几次头发,便能省点钱罢,贫穷的农村人谁都会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那个师傅叫他们等一下,招呼朱成英坐在旁边。只有一个空木凳子,朱成英坐了,涂玉泉只好站在旁边看着。理发的师傅看起来也就五十来岁,正熟练的干活。他左手拿着一把缺了几颗齿的胶梳子,右手拿着推子,推完一下,就拿梳子梳一下,再推,很快就将那个人的头发推得差不多了——真的留得很短,完全能看见青白的头皮了。然后用一把软毛刷子,应该是头发做的吧,沾了了些一个小木盒子里的肥皂水,涂了那人一下巴、发际,还有嘴唇上边长着凌乱的胡子的地方也涂了。再从放在地上的一个帆布包里拿了把刮胡刀,细细的把涂了肥皂水的地方都刮了一边,刮完了,再把刮胡刀上沾的胡子、容貌和肥皂水用手抹掉,就又放到包里了。他浇了一点凳子上的小木盆里之前那人洗头的水洗了下手,再向后甩了一下,喊坐在凳子上的人洗头。那人站起身走到木盆旁,弯下腰,自己拿里面那块很旧、看着还比较干净的帕子给自己淋水洗头。等他洗完后,理发的师傅就拿肥皂搓了一把帕子,拧干后泼了水,顺便用帕子擦了下手。
那男人直起身后就摸了下脑袋,笑呵呵的说:“这哈凉快哒。”又问这理发师傅:“张师傅,好多钱?”
张师傅微笑着回答:“还是老样子,五角钱。”
那男人便从烟盒里抽出五角钱递给张师傅:“劳为哒哟!”(多谢了)
“嗨,那没有,收啊钱,见啊尽。呵呵。”然后摸出裤子荷包里的一叠零钱,把五角的夹在中间。然后又从炊壶里倒了半盆水,招呼涂玉泉洗头。
给涂玉泉剪头发时真用的剪刀,因为涂玉泉头发太长,推子用不了,所以他左手拿梳子比着,右手用剪刀剪梳子上面的头发,最后才用推子把发际边上的头发推短了些。根据朱成英的要求,涂玉泉的头发也留得很短,不过比之前的那位大叔好多了。涂玉泉没有长胡子,张师傅只是拿刮胡刀把发际的那些绒毛刮掉了。前世今生,涂玉泉第一次用到了刮胡刀,那生怕被割一条口子却又还不能躲开的感觉,真不怎么样。
洗过后,涂玉泉立即感觉一阵凉快,只是,有一些碎头发从脖子掉进衣服里面去了,很是扎人。涂玉泉站起身,提着衣服抖了几下,又跳了几下,才好了点。
朱成英给了钱,涂玉泉也跟张师傅道了谢,两人才起身走。
之后涂玉泉又跟着朱成英上下逛了一趟,整个街上有好几个布匹摊,朱成英问了价钱,选了一个比较便宜的摊摊买了几尺蓝色料子布,和几尺白棉布。其实涂玉泉很想买的确良做衬衫,但是的确良相对贵了不少,朱成英一问价就连连摇头,涂玉泉也没好开这个口。
最后他们走进一个看起来比较大的门面里面,里面买东西的人很多,卖货的人看起来很忙碌的样子。朱成英请那个女人拿一下洗衣粉,那人过了好半天才拿来,朱成英问了价,付了钱后,又问起钢笔,请她拿来看一下。那女人一下就不耐烦了,气冲冲的质问:“你不晓得一哈说呀,没看到别个忙得很呐?”然后在后面的货架上翻了半天,才拿了一个盒子,摔在柜台上:“要哪支?”
涂玉泉本来很不满意,但看朱成英没有说话,似乎见怪不怪的样子,他也不想发作,还是说:“娘娘(liangliang,阿姨的意思),麻烦给我拿一张纸来,我试一下。”
那女的一下又不耐烦了:“试么里试,哪支都是新的,都是一样的,五块钱一支,你买得就买,买不得就滚!”
这时朱成英也听不下去了:“嘿,这个卖货的,你啷个恁个说话呢?我们在你这儿买货还对不起你啊?把你得罪得很呐,你要恁个说我们?”
涂玉泉一看阵势不对,两人吵起来,他们肯定是讨不到便宜的,这种吵法,又没有人会来说句公道话,输了赢了都只那么回事,只能气到自己。于是赶紧拉着朱成英,说:“又不是只有这一家有钢笔,我们到其他地方去买。”
朱成英还不想走,一副非要争个赢的架势,涂玉泉只好使劲拉她:“这个人不讲道理,我们跟她说不清,莫张她的。”
涂玉泉拉着朱成英走到门外的时候,那个女的还在说一些不堪入耳的话,店里的其他人都转过头来看着他们,朱成英看着就来气,又回过头去骂了那女的几句。
涂玉泉只好拉着朱成英,一边走,一边劝:“莫跟这种人两个计较,怄到个人哒划不来。我们在其他摊摊上去看一哈。”朱成英还在气愤地抱怨着,不过涂玉泉也没再劝,她自己一会儿消了气就好了。
他可是看得很清楚,那个女人因为那边买衣服的那个女人给的价太低,不知为什么,没有发火,却转过身把气撒到他们母子身上。没有谁天生就是受气包,今天不跟跟那个人争执,是因为没意义,争赢了也没好处,但是,欠他的,他一定会讨回来!涂玉泉回过头朝那家店子冷冷地看了一眼。
最后涂玉泉在一个卖零碎小物件的小摊摊上买了一支钢笔,质量说不得好,但是笔尖写起来很滑,用起来一顺手,才花了一块五。
回去的路上,朱成英总算是好了点,但还是没有完全消气。本来天又热,就更惹人烦躁。涂玉泉很有眼色的把朱成英背上的背篓接到自己背上,也不太重。
一路上,涂玉泉仔细回忆了一下,大热天,街上没有却没有卖冰糕雪糕的,卖布匹的人倒是不少,但卖成衣的却只有和朱成英吵架的那一家,卖得也贵,所以大家都愿意扯布去请裁缝做。
涂玉泉想要在暑假赚点钱,可照现在看来,没有冰柜,卖雪糕是不太可能了,卖衣服倒是很可行。上辈子涂晓燕的妈就是做行的,她耳濡目染,也知道些行情和经验。这些农村人最爱的就是便宜,只要便宜,就不愁销路。而便宜货只要到批发市场去找,肯定是有的。只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没有本钱。涂玉泉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搞钱。可是,还没试,他就可以肯定,向朱成英要本钱是没戏的。其一,现在既不是秋天卖粮食的季节,而在外挣钱的涂大军也没有回来,朱成英手里根本没多少钱。其二,即使朱成英手里有钱,也不会拿给他去折腾。朱成英和涂大军都是本分保守的农民,祖祖辈辈都以种田为生,他们只会相信田里能出粮食,踏实勤恳能不饿肚子,墨守成规的他们根本不敢把钱拿出去做生意。其三,涂玉泉虽然快十三岁了,但也才小学毕业,在大人眼里,不过是个半大的小孩头子,哪里敢放手让他出去跑,涂玉泉估计他连县城都去不了。这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寸步难行,涂玉泉还真是切身体会了一把。
第五章九树槽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涂玉泉就被朱成英从床上叫起来烧火煮猪食,他自己就做早饭。等他们出发的时候太阳已经出来了,红红的太阳,洒下缕缕金光,让天空中的云都披上一层霞光,为太阳下的山川、房屋和农田都穿上一层金色纱衣。今天必定是个大热天。
涂玉泉走在朱成英前面,朱成英背着背篓走在后面。路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却又有些不一样。现在的路还比较宽,公路还没有修,这条路算是大路,很多人都走这条路去九树槽赶场,现在还早,路上的行人并不多;由于现在还没有“退耕还林”,家家户户都很少烧煤炭,大多都是到山上砍柴烧,并且割草垫猪圈,所以路两旁的山坡上的柴窠窠都很矮,不时还能看到割过草后□□的草皮;远处不时传来“叮当。。。叮当”的铜铃铛声,那边山上有人在放牛,顺带着还就着晨露的湿气割草;不少勤快的庄稼汉在田里,趁着早上天气凉快,卯足劲的薅草,等到天气热起来在回去吃早饭。
朱成英一路走来,就不停的和人打招呼:“姨爹,你在这儿薅草啊?”
那人便抬起头来,用肩上的汗帕子在脸上抹了把汗,然后笑眯眯的答应:“是嘛,姨妈,你去赶场啊,早嘛!”
然后朱成英便笑呵呵的回:“不早哒,早晨凉快,早些去哒好早些回来。”说话间只是放慢脚步,并不做停留。
涂玉泉觉得自己应该是认识那个人的,那人的老婆应该也姓朱,毕竟在这一块儿,姓朱的人很多,最早的祖先也是很亲的,慢慢的发展至今,大家虽然一个姓氏,但事实上却没有多亲密的关系,只是见了面,嘴上功夫还是依然到家,而“姨妈”则是依着双方的子女称呼的。
越接近九树槽的时候,从各条路汇集起来的赶场的人也就却来越多。大多数大人都背着背篓,或拿着扁担,有的有东西要去场上卖,有的需要到场上去买东西,于是便有了场街。
涂玉泉一路无话,而朱成英却一路打不完的招呼,说不完的话:说了挣钱难,又说花销大;说了肥料贵,又说粮食便宜。。。他们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到了。
九树槽原本也是一个小村子,只是因为之前这里设立了供销社,这里就慢慢成了场镇。现在的街道还没有向后世那样延伸到上面,新农村也没有建立,除了供销社那栋外观看起来相对很漂亮的二层水泥板房子之外,其他的还有几家青砖房子,余下大多数都还是盖着瓦片的土墙房子。街道也不是后世那样的水泥地,而是泥巴的原貌,估计下雨的时候到处都是泥水。总共的商店也只有十来家,不过还有不少摆摊的,做各种各样的生意。
街上已经有不少人了,朱成英刚刚在街头那个收鸡蛋的贩子那儿卖了二十个鸡蛋,一角五分一个,一共才卖了三块钱。朱成英本来嫌便宜,不想卖,但是那个贩子说热天里鸡蛋也多,销路不好,又容易醒,给不了高价,朱成英又看着其他几个人都卖了鸡蛋,也只好卖了,还叨叨着:“冬天里倒是可以卖到两角到两角五一个,可惜冬天里鸡蛋少。。。”
朱成英带着涂玉泉找到街边上一个剪头发的师傅那里时,那个师傅正拿着一把手动的推子给一个中年男人剃头发,那男人脖子上围着一块白色的大布,把整个身子都遮住了。他直跟理发师傅说:“您给我留短些,热天里头发短些凉快些。”
涂玉泉想,其实不光是凉快些吧,留短些,下次剪头发隔得就久些,一年里就能少剪几次头发,便能省点钱罢,贫穷的农村人谁都会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那个师傅叫他们等一下,招呼朱成英坐在旁边。只有一个空木凳子,朱成英坐了,涂玉泉只好站在旁边看着。理发的师傅看起来也就五十来岁,正熟练的干活。他左手拿着一把缺了几颗齿的胶梳子,右手拿着推子,推完一下,就拿梳子梳一下,再推,很快就将那个人的头发推得差不多了——真的留得很短,完全能看见青白的头皮了。然后用一把软毛刷子,应该是头发做的吧,沾了了些一个小木盒子里的肥皂水,涂了那人一下巴、发际,还有嘴唇上边长着凌乱的胡子的地方也涂了。再从放在地上的一个帆布包里拿了把刮胡刀,细细的把涂了肥皂水的地方都刮了一边,刮完了,再把刮胡刀上沾的胡子、容貌和肥皂水用手抹掉,就又放到包里了。他浇了一点凳子上的小木盆里之前那人洗头的水洗了下手,再向后甩了一下,喊坐在凳子上的人洗头。那人站起身走到木盆旁,弯下腰,自己拿里面那块很旧、看着还比较干净的帕子给自己淋水洗头。等他洗完后,理发的师傅就拿肥皂搓了一把帕子,拧干后泼了水,顺便用帕子擦了下手。
那男人直起身后就摸了下脑袋,笑呵呵的说:“这哈凉快哒。”又问这理发师傅:“张师傅,好多钱?”
张师傅微笑着回答:“还是老样子,五角钱。”
那男人便从烟盒里抽出五角钱递给张师傅:“劳为哒哟!”(多谢了)
“嗨,那没有,收啊钱,见啊尽。呵呵。”然后摸出裤子荷包里的一叠零钱,把五角的夹在中间。然后又从炊壶里倒了半盆水,招呼涂玉泉洗头。
给涂玉泉剪头发时真用的剪刀,因为涂玉泉头发太长,推子用不了,所以他左手拿梳子比着,右手用剪刀剪梳子上面的头发,最后才用推子把发际边上的头发推短了些。根据朱成英的要求,涂玉泉的头发也留得很短,不过比之前的那位大叔好多了。涂玉泉没有长胡子,张师傅只是拿刮胡刀把发际的那些绒毛刮掉了。前世今生,涂玉泉第一次用到了刮胡刀,那生怕被割一条口子却又还不能躲开的感觉,真不怎么样。
洗过后,涂玉泉立即感觉一阵凉快,只是,有一些碎头发从脖子掉进衣服里面去了,很是扎人。涂玉泉站起身,提着衣服抖了几下,又跳了几下,才好了点。
朱成英给了钱,涂玉泉也跟张师傅道了谢,两人才起身走。
之后涂玉泉又跟着朱成英上下逛了一趟,整个街上有好几个布匹摊,朱成英问了价钱,选了一个比较便宜的摊摊买了几尺蓝色料子布,和几尺白棉布。其实涂玉泉很想买的确良做衬衫,但是的确良相对贵了不少,朱成英一问价就连连摇头,涂玉泉也没好开这个口。
最后他们走进一个看起来比较大的门面里面,里面买东西的人很多,卖货的人看起来很忙碌的样子。朱成英请那个女人拿一下洗衣粉,那人过了好半天才拿来,朱成英问了价,付了钱后,又问起钢笔,请她拿来看一下。那女人一下就不耐烦了,气冲冲的质问:“你不晓得一哈说呀,没看到别个忙得很呐?”然后在后面的货架上翻了半天,才拿了一个盒子,摔在柜台上:“要哪支?”
涂玉泉本来很不满意,但看朱成英没有说话,似乎见怪不怪的样子,他也不想发作,还是说:“娘娘(liangliang,阿姨的意思),麻烦给我拿一张纸来,我试一下。”
那女的一下又不耐烦了:“试么里试,哪支都是新的,都是一样的,五块钱一支,你买得就买,买不得就滚!”
这时朱成英也听不下去了:“嘿,这个卖货的,你啷个恁个说话呢?我们在你这儿买货还对不起你啊?把你得罪得很呐,你要恁个说我们?”
涂玉泉一看阵势不对,两人吵起来,他们肯定是讨不到便宜的,这种吵法,又没有人会来说句公道话,输了赢了都只那么回事,只能气到自己。于是赶紧拉着朱成英,说:“又不是只有这一家有钢笔,我们到其他地方去买。”
朱成英还不想走,一副非要争个赢的架势,涂玉泉只好使劲拉她:“这个人不讲道理,我们跟她说不清,莫张她的。”
涂玉泉拉着朱成英走到门外的时候,那个女的还在说一些不堪入耳的话,店里的其他人都转过头来看着他们,朱成英看着就来气,又回过头去骂了那女的几句。
涂玉泉只好拉着朱成英,一边走,一边劝:“莫跟这种人两个计较,怄到个人哒划不来。我们在其他摊摊上去看一哈。”朱成英还在气愤地抱怨着,不过涂玉泉也没再劝,她自己一会儿消了气就好了。
他可是看得很清楚,那个女人因为那边买衣服的那个女人给的价太低,不知为什么,没有发火,却转过身把气撒到他们母子身上。没有谁天生就是受气包,今天不跟跟那个人争执,是因为没意义,争赢了也没好处,但是,欠他的,他一定会讨回来!涂玉泉回过头朝那家店子冷冷地看了一眼。
最后涂玉泉在一个卖零碎小物件的小摊摊上买了一支钢笔,质量说不得好,但是笔尖写起来很滑,用起来一顺手,才花了一块五。
回去的路上,朱成英总算是好了点,但还是没有完全消气。本来天又热,就更惹人烦躁。涂玉泉很有眼色的把朱成英背上的背篓接到自己背上,也不太重。
一路上,涂玉泉仔细回忆了一下,大热天,街上没有却没有卖冰糕雪糕的,卖布匹的人倒是不少,但卖成衣的却只有和朱成英吵架的那一家,卖得也贵,所以大家都愿意扯布去请裁缝做。
涂玉泉想要在暑假赚点钱,可照现在看来,没有冰柜,卖雪糕是不太可能了,卖衣服倒是很可行。上辈子涂晓燕的妈就是做行的,她耳濡目染,也知道些行情和经验。这些农村人最爱的就是便宜,只要便宜,就不愁销路。而便宜货只要到批发市场去找,肯定是有的。只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没有本钱。涂玉泉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搞钱。可是,还没试,他就可以肯定,向朱成英要本钱是没戏的。其一,现在既不是秋天卖粮食的季节,而在外挣钱的涂大军也没有回来,朱成英手里根本没多少钱。其二,即使朱成英手里有钱,也不会拿给他去折腾。朱成英和涂大军都是本分保守的农民,祖祖辈辈都以种田为生,他们只会相信田里能出粮食,踏实勤恳能不饿肚子,墨守成规的他们根本不敢把钱拿出去做生意。其三,涂玉泉虽然快十三岁了,但也才小学毕业,在大人眼里,不过是个半大的小孩头子,哪里敢放手让他出去跑,涂玉泉估计他连县城都去不了。这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寸步难行,涂玉泉还真是切身体会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