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超级雷达技术!你们不重视,我们还不能重视?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正文卷第四百二十四章超级雷达技术!你们不重视,我们还不能重视?横向反重力场,已经停止研究很长时间了。
一则是因为横向反重力场,可制造的强度接近95%,应用上的技术强度也在90%左右。
二则是,横向反重力无法拓展其他研究。
主要是因为横向反重力场是朝着四周扩散的,其原理就像是一下被捏爆的橘子,汁水都朝着四周喷射而出。
这样就能制造出强度很高的反重力场。
但因为场力是朝着四周扩散的,就覆盖了材料本身,实验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比如,无法施加磁场进行强压缩。
横向反重力场的应用价值很高,研发出来被应用制造反重力磁悬浮列车上,后来又设计制造了空舰系列飞行器。
“从理论上来说,横向反重力场也可以制造强湮灭力场,甚至效果也会很不错。”
王浩找到了何毅认真说道,“因为场力强度足够高。在常规环境下,反重力场和强湮灭力场是一起存在的。”
“横向反重力场外层也有非常厚的强湮灭力场,只不过覆盖范围太大、强度太低,检测不到。”
何毅点头问道,“横向反重力场原理上相对简单,是扩散式分布,没办法用螺旋磁场进行挤压吧?”
王浩笑道,“湮灭科技的钟经理来了,他刚才说了个好办法,是在场力内部放置磁场发生设备。”
“我觉得这个想法可以。”
“内部的磁场比不上外部强压缩,但对于强湮灭力场,肯定能起到一定的收拢效果。”
何毅愣了一下,“钟经理?是他们技术部的经理吗?湮灭科技公司那边还有这种人才?”
“额~~”
王浩说道,“就是钟民革,总经理。他说的是在强湮灭力场内放置磁场发生设备……”
何毅忍不住咧咧嘴。
强湮灭力场内?
这个钟经理还真是个‘人才’,一般人也真想不到能这么做,强湮灭力场内的电路都会烧毁,还强磁发生?
放置磁铁吗?
王浩还是帮着解释了一句,“钟民革是做商务管理的,不懂技术也正常,术业有专攻啊。”
“不过他说的,倒是让我想到了横向反重力场。”
“我们可以在横向反重力场内部放置磁场发生装置,试着收拢强湮灭力场,不说多少强度,即便只能形成外层的叠加力场也好。”
“有什么用?”
何毅下意识的问了一句,随后就猛然瞪大了眼睛。
他想到了!
“叠加力场也可以湮灭电磁波、削弱能量强度,对雷达信号起到直接干扰、屏蔽作用,如果飞行器能在外层有叠加力场作用……”
“就等于隐行了!”
“而且是非常强大的隐形,理论上来说,任何以电波形式的探测手段都没有效果。”
何毅说着深吸了一口气。
隐形并不是新技术。
世界上有多款战斗机都具有隐形效果,隐形技术最简单就是在外层涂抹一层高效吸收电波的物质,造成雷达无法进行追踪效果。
但是,只靠涂吸收电波的物质也是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的,还要在飞机的气动布局上做修改,要使飞机的平面反射面积尽量的小,同时还要对发动机的红外辐射做简化处理。
等等。
隐形战斗机要从很多方面下手才能达到隐形的效果。
但是,隐形战斗机也不是完全隐形,战斗机的背部并不隐形,就可以被“高空预警机”发现。
另外,隐形战斗机对于长波雷达是无效的,打开雷达或者发射导弹攻击的时候,同样会失去隐形的效果。
如果是在飞行器外层制造一层叠加力场,因为其对于电磁波的强大削弱效果,就能做到对任何电波形式雷达探测的隐形,也可以在隐形的过程中直接发射导弹攻击。
当然,叠加力场带来的隐形效果也有缺点。
比如,飞行器自身的雷达也会受到影响,开启后也无法收到信号反馈,但对比其他隐形手段实在强出太多了。
王浩和何毅讨论一番,都觉得可以研究一下。
然后就开始召集人手了。
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项目,就只是在横向反重力场内添加磁场发生装置,难度就在于磁场发生装置的设计上。
所以王浩找到了汤建军。
汤建军还在湮灭力场实验组,他收到消息说让去一下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顿时感觉非常的激动。
核聚变!
一定是核聚变!”
王院士终于下定决心了!
汤建军当即乘车来到了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见到王浩以后用力抓住他的手,“王院士,你终于要开始研究核聚变了!”
“我们什么时候申报项目?现在怎么安排?我都听指挥!”
“——?”
王浩愣了一下,很干脆的把手抽回去,还嫌弃的甩了几下,纠正道,“汤院士,不是核聚变……”
“不是?”
汤建军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就没了精神,“不是核聚变,找我干什么!”
“做个小研究。”
王浩道,“这个研究需要你的帮助。”
“说说吧。”
汤建军语气有气无力。
王浩就和何毅一起说了一下,何毅还重点提到了技术的重要作用。
汤建军顿时来了兴趣,“你们的意思是,这项技术能让空舰飞行器做到隐形?”
“对。”
“好吧,那我参与。”
汤建军确定了参与以后,还不忘继续问核聚变的研究,“不过,王院士,你可要先和我说说核聚变,到底什么时候做这个研究?”
“其实我也想做核聚变的研究,但现在基础还没打好。如果要确定项目……等技术成熟以后吧。”
王浩犹豫着给了个答案。
汤建军听罢眼睛都亮了,他理解的‘技术成熟’就是完善核聚变的容器,也就是制造出以金属超导材料为基础的F射线。
F射线发生装置,就是核聚变的完美容器。
现在他们以金属超导材料为基础,制造出的直流反重力场强度已经达到%,若是向乾生所说的‘新技术’能行,直流反重力强度就能超过15%,也就能顶替高压混合材料。
这就达到了目标。
实际上,王浩所说的‘技术成熟’,可不仅仅是‘容器技术’,即便是‘反应容器’已经有了,还需要在‘容器’内做核试验收集数据。
首先还是依靠内部进行核裂变反应。
这样一则能继续研究F射线发生技术,二则也可以为进行更强烈核聚变反应打好基础。
另外,材料也非常重要。
‘容器’可不止是强湮灭力场薄层,还需要外层的抗高热、高压性能的材料,强湮灭力场不可能吸收所有的能量,大部分能量还是要转化为功率的,正常应该设置在中间层,起到阻拦高热传递的作用。
内层,还是要有抗高热的材料或设计。
此外能量传输上也需要抗高热、抗湮灭力场作用的材料,两个方向入手都必须研究升阶材料才能达到标准。
‘技术成熟’的另一部分,就是升阶材料的研发。
有了容器技术和材料两方面的基础支持,到时候,再去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绝对是事半功倍。
就像是超导储能技术、超导电池的研发,只要不存在难以跨越的技术难关,研究制造就不需要太长时间。
……
研究,正式开始。
王浩召集人手成立了十几人的研发小组,他担任研发小组的负责人,汤建军则是研发组的特邀专家兼任副组长。
这代表了对于汤建军的重视。
虽然汤建军有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实际上,放在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要担任技术组长也不容易。
因为,人才太多了。
何毅是研究中心的主任,参与了一系列湮灭力场技术研究,还以此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绝对要比汤建军有地位。
研究中心还有好多其他的人才。
比如,材料组的赵家盛,原来就是超导材料领域的顶尖学者,在科学技术大学担任三级教授,能算的上是‘储备院士’。
黄宏军,量子物理方向的学者,代表国内专家团参与过欧洲粒子对撞实验,并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后来加入研究中心的学者,每一个都有一定的名气,各自领域的能力水平并不比人差。
不过,汤建军是专业对口。
他是核磁专家。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也有核磁专家,但磁力设计研究方向上,就赶不上汤建军专业了。
汤建军研究了十几年的托卡马克装置,对于电磁、磁场领域的设计,不是一般学者能够相比的。
在成立了研究小组后,王浩也建立了科研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横向反重力场内置磁场发生设备制造强湮灭力场。】
【灵感值:0。】
“A级,还不错。”
“这个研究相对容易,只是布置磁场,能建立任务说明研究是可以完成的,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设计了。”
王浩带着思考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会议的核心就是说明研究内容,让几个核磁领域的专家去讨论内置磁场的设计方案。
后续,再慢慢改善、修正。
这就是研究方向。
新的研究核心是汤建军以及其他核磁领域的专家。
王浩只要把握大方向就好了,他要做的事情是让大家一起讨论,并找出设计的问题再去修正,只要能完善磁场发生设备的设计,就可以让相关的工厂去制造,再去实验就可以完成了。
在不断的设计研究过程中,灵感值也不断的提升。
短短的三天时间,只是召开了一次设计讨论会议,任务灵感值就已经达到了‘47’点。
“A级任务,现在来说,确实很容易。”
“人才太多了。”
后者是关键。
回顾最初做A级研发任务的时候,想要完成研究可不容易,需要给学生授课获得灵感值,需要的时间也不确定。
现在一起做研究的都是顶尖的专家、极为优秀的人才,让大家一起讨论就很容易获得‘正确反馈’,磁场设计本身不存在无法跨越的技术难题,研究自然就是非常顺利。
王浩的工作也相对清闲,他还抽出时间参加了航空集团组织的一阶能量波研究会议。
这个会议已经参加过一次。
那时雷达电子设备研究所才只刚开会讨论实现‘一阶短波雷达’的可能性,他和沈会明还作为特邀专家发言。
沈会明利用激发辐射实验发现了一阶绿光。
理论上来说,存在一阶绿光就肯定存在其他的一阶电磁波,而激发‘一阶短频波’对于雷达探测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能拥有激发‘一阶短频脉冲波’技术,就能制造出超越现有雷达体系的超级雷达,发射的雷达波不会被反雷达技术干扰,雷达信息战中就会直接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已经有了提升。
沈会明被雷达研究所邀请参与‘一阶短频波’的项目,并担任了研发组的负责人。
好多雷达领域的专家都认为,‘一阶短频波’属于‘未来项目’,也就是为未来科技打基础,而不是真正要研究出的‘一阶短频波’。
这就和汤建军的托卡马克装置项目一样。
所有人都知道托卡马克装置项目和可控核聚变相关,但都不认为他的研究能实现控制核聚变,只是为未来科技研发做技术积累而已。
但是,沈会明的成果却很突出。
在一个多月前,沈会明利用含有一阶铁的导体材料,成功激发出了一种能量明显超越普通强度的中频电波。
虽然没有做具体的实验进行检测,但从能量强度上来看,中频电波很可能是一种一阶波。
会议上。
王浩听着沈会明的报告,再查看雷达所送来的资料,预估了一下得出个不确定的答案,“可能是在普通和一阶之间。”
“这个强度数值有些偏低,但比常规又要很多。”
“如果实验没有误差,很可能是激发的不稳定造成的,也就是说,有的波段达到了一阶,有的波段则没有。”
“一起去检测,就造成了数据偏低。”
张树清教授坐在王浩旁边,他是雷达所的负责人之一,听罢问道,“我们对于一阶波能量不是很了解。王院士,像是这样的电波,能通过强湮灭力场吗?”
“和强度有关,还是有一部分会被湮灭。”
王浩道,“不过,张教授,中频电波穿透力不强吧?”他的意思是无法作为雷达信号来使用。
张树清点头道,“所以我们还在研究。其实我们内部也有争议,这个研究就是……耗费的经费太多了。”
他苦笑着,“最主要是一阶铁,还有相关的金属导体材料,实在太贵了!”
“你们这个项目有多少经费?”王浩好奇的问道。
“二千万不到。”
张树清说着赞叹道,“听起来经费不少,但一阶铁太贵,即便是材料公司那边特供,我们给个成本费也花了上千万。”
“够便宜了……”
王浩用力扯着嘴角,问道,“为什么不增加经费?沈教授这个研究很重要啊!”
“我倒是支持,但是所里的项目太多了,而且有些是直研项目,和军方合作的。”张树清解释道,“沈教授确实很优秀,但他的小组人少,大部分经费都是投入到购买材料上,所里反对的人很多。”
他说着叹了口气,“毕竟,短期想要应用很难啊,就是技术积累。”
“那可不一定。”
王浩道,“现在有了中频电波,也许下一次就能研究出短频电波,可以直接应用制造雷达。不需要那种非常完善的技术,只需要固定区域,能发射、能接收,就足够了。”
“啊?那有什么用?”张树清疑惑问道。
王浩轻轻一笑,说道,“我有个小研究,和这个技术能配合一起用。所以沈教授这个研究,我是绝对支持的。”
“不然这样,你们所不给经费,让沈教授带着小组去我们那里,西海大学也有电子信息实验室……”
“——?”
张树清忽然产生一种浓烈的危机感,他赶忙摆手道,“不行,那不行。沈教授肯定留这里,我们好不容易把他请过来的。”
“也不一定啊,科学家可不分地域。反正做这项研究,都是航空集团出资……”
“那也不行!”
“你们不重视,我们还不能重视?张教授,这就不讲理了吧?”
“不是,这个,王院士……”
张树清听的都快哭了。
他快恨死了所里反对给沈会明研究增加经费的人,现在好了,王院士直接过来挖角了!
怎么办!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正文卷第四百二十四章超级雷达技术!你们不重视,我们还不能重视?横向反重力场,已经停止研究很长时间了。
一则是因为横向反重力场,可制造的强度接近95%,应用上的技术强度也在90%左右。
二则是,横向反重力无法拓展其他研究。
主要是因为横向反重力场是朝着四周扩散的,其原理就像是一下被捏爆的橘子,汁水都朝着四周喷射而出。
这样就能制造出强度很高的反重力场。
但因为场力是朝着四周扩散的,就覆盖了材料本身,实验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比如,无法施加磁场进行强压缩。
横向反重力场的应用价值很高,研发出来被应用制造反重力磁悬浮列车上,后来又设计制造了空舰系列飞行器。
“从理论上来说,横向反重力场也可以制造强湮灭力场,甚至效果也会很不错。”
王浩找到了何毅认真说道,“因为场力强度足够高。在常规环境下,反重力场和强湮灭力场是一起存在的。”
“横向反重力场外层也有非常厚的强湮灭力场,只不过覆盖范围太大、强度太低,检测不到。”
何毅点头问道,“横向反重力场原理上相对简单,是扩散式分布,没办法用螺旋磁场进行挤压吧?”
王浩笑道,“湮灭科技的钟经理来了,他刚才说了个好办法,是在场力内部放置磁场发生设备。”
“我觉得这个想法可以。”
“内部的磁场比不上外部强压缩,但对于强湮灭力场,肯定能起到一定的收拢效果。”
何毅愣了一下,“钟经理?是他们技术部的经理吗?湮灭科技公司那边还有这种人才?”
“额~~”
王浩说道,“就是钟民革,总经理。他说的是在强湮灭力场内放置磁场发生设备……”
何毅忍不住咧咧嘴。
强湮灭力场内?
这个钟经理还真是个‘人才’,一般人也真想不到能这么做,强湮灭力场内的电路都会烧毁,还强磁发生?
放置磁铁吗?
王浩还是帮着解释了一句,“钟民革是做商务管理的,不懂技术也正常,术业有专攻啊。”
“不过他说的,倒是让我想到了横向反重力场。”
“我们可以在横向反重力场内部放置磁场发生装置,试着收拢强湮灭力场,不说多少强度,即便只能形成外层的叠加力场也好。”
“有什么用?”
何毅下意识的问了一句,随后就猛然瞪大了眼睛。
他想到了!
“叠加力场也可以湮灭电磁波、削弱能量强度,对雷达信号起到直接干扰、屏蔽作用,如果飞行器能在外层有叠加力场作用……”
“就等于隐行了!”
“而且是非常强大的隐形,理论上来说,任何以电波形式的探测手段都没有效果。”
何毅说着深吸了一口气。
隐形并不是新技术。
世界上有多款战斗机都具有隐形效果,隐形技术最简单就是在外层涂抹一层高效吸收电波的物质,造成雷达无法进行追踪效果。
但是,只靠涂吸收电波的物质也是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的,还要在飞机的气动布局上做修改,要使飞机的平面反射面积尽量的小,同时还要对发动机的红外辐射做简化处理。
等等。
隐形战斗机要从很多方面下手才能达到隐形的效果。
但是,隐形战斗机也不是完全隐形,战斗机的背部并不隐形,就可以被“高空预警机”发现。
另外,隐形战斗机对于长波雷达是无效的,打开雷达或者发射导弹攻击的时候,同样会失去隐形的效果。
如果是在飞行器外层制造一层叠加力场,因为其对于电磁波的强大削弱效果,就能做到对任何电波形式雷达探测的隐形,也可以在隐形的过程中直接发射导弹攻击。
当然,叠加力场带来的隐形效果也有缺点。
比如,飞行器自身的雷达也会受到影响,开启后也无法收到信号反馈,但对比其他隐形手段实在强出太多了。
王浩和何毅讨论一番,都觉得可以研究一下。
然后就开始召集人手了。
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项目,就只是在横向反重力场内添加磁场发生装置,难度就在于磁场发生装置的设计上。
所以王浩找到了汤建军。
汤建军还在湮灭力场实验组,他收到消息说让去一下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顿时感觉非常的激动。
核聚变!
一定是核聚变!”
王院士终于下定决心了!
汤建军当即乘车来到了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见到王浩以后用力抓住他的手,“王院士,你终于要开始研究核聚变了!”
“我们什么时候申报项目?现在怎么安排?我都听指挥!”
“——?”
王浩愣了一下,很干脆的把手抽回去,还嫌弃的甩了几下,纠正道,“汤院士,不是核聚变……”
“不是?”
汤建军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就没了精神,“不是核聚变,找我干什么!”
“做个小研究。”
王浩道,“这个研究需要你的帮助。”
“说说吧。”
汤建军语气有气无力。
王浩就和何毅一起说了一下,何毅还重点提到了技术的重要作用。
汤建军顿时来了兴趣,“你们的意思是,这项技术能让空舰飞行器做到隐形?”
“对。”
“好吧,那我参与。”
汤建军确定了参与以后,还不忘继续问核聚变的研究,“不过,王院士,你可要先和我说说核聚变,到底什么时候做这个研究?”
“其实我也想做核聚变的研究,但现在基础还没打好。如果要确定项目……等技术成熟以后吧。”
王浩犹豫着给了个答案。
汤建军听罢眼睛都亮了,他理解的‘技术成熟’就是完善核聚变的容器,也就是制造出以金属超导材料为基础的F射线。
F射线发生装置,就是核聚变的完美容器。
现在他们以金属超导材料为基础,制造出的直流反重力场强度已经达到%,若是向乾生所说的‘新技术’能行,直流反重力强度就能超过15%,也就能顶替高压混合材料。
这就达到了目标。
实际上,王浩所说的‘技术成熟’,可不仅仅是‘容器技术’,即便是‘反应容器’已经有了,还需要在‘容器’内做核试验收集数据。
首先还是依靠内部进行核裂变反应。
这样一则能继续研究F射线发生技术,二则也可以为进行更强烈核聚变反应打好基础。
另外,材料也非常重要。
‘容器’可不止是强湮灭力场薄层,还需要外层的抗高热、高压性能的材料,强湮灭力场不可能吸收所有的能量,大部分能量还是要转化为功率的,正常应该设置在中间层,起到阻拦高热传递的作用。
内层,还是要有抗高热的材料或设计。
此外能量传输上也需要抗高热、抗湮灭力场作用的材料,两个方向入手都必须研究升阶材料才能达到标准。
‘技术成熟’的另一部分,就是升阶材料的研发。
有了容器技术和材料两方面的基础支持,到时候,再去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绝对是事半功倍。
就像是超导储能技术、超导电池的研发,只要不存在难以跨越的技术难关,研究制造就不需要太长时间。
……
研究,正式开始。
王浩召集人手成立了十几人的研发小组,他担任研发小组的负责人,汤建军则是研发组的特邀专家兼任副组长。
这代表了对于汤建军的重视。
虽然汤建军有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实际上,放在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要担任技术组长也不容易。
因为,人才太多了。
何毅是研究中心的主任,参与了一系列湮灭力场技术研究,还以此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绝对要比汤建军有地位。
研究中心还有好多其他的人才。
比如,材料组的赵家盛,原来就是超导材料领域的顶尖学者,在科学技术大学担任三级教授,能算的上是‘储备院士’。
黄宏军,量子物理方向的学者,代表国内专家团参与过欧洲粒子对撞实验,并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后来加入研究中心的学者,每一个都有一定的名气,各自领域的能力水平并不比人差。
不过,汤建军是专业对口。
他是核磁专家。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也有核磁专家,但磁力设计研究方向上,就赶不上汤建军专业了。
汤建军研究了十几年的托卡马克装置,对于电磁、磁场领域的设计,不是一般学者能够相比的。
在成立了研究小组后,王浩也建立了科研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横向反重力场内置磁场发生设备制造强湮灭力场。】
【灵感值:0。】
“A级,还不错。”
“这个研究相对容易,只是布置磁场,能建立任务说明研究是可以完成的,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设计了。”
王浩带着思考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会议的核心就是说明研究内容,让几个核磁领域的专家去讨论内置磁场的设计方案。
后续,再慢慢改善、修正。
这就是研究方向。
新的研究核心是汤建军以及其他核磁领域的专家。
王浩只要把握大方向就好了,他要做的事情是让大家一起讨论,并找出设计的问题再去修正,只要能完善磁场发生设备的设计,就可以让相关的工厂去制造,再去实验就可以完成了。
在不断的设计研究过程中,灵感值也不断的提升。
短短的三天时间,只是召开了一次设计讨论会议,任务灵感值就已经达到了‘47’点。
“A级任务,现在来说,确实很容易。”
“人才太多了。”
后者是关键。
回顾最初做A级研发任务的时候,想要完成研究可不容易,需要给学生授课获得灵感值,需要的时间也不确定。
现在一起做研究的都是顶尖的专家、极为优秀的人才,让大家一起讨论就很容易获得‘正确反馈’,磁场设计本身不存在无法跨越的技术难题,研究自然就是非常顺利。
王浩的工作也相对清闲,他还抽出时间参加了航空集团组织的一阶能量波研究会议。
这个会议已经参加过一次。
那时雷达电子设备研究所才只刚开会讨论实现‘一阶短波雷达’的可能性,他和沈会明还作为特邀专家发言。
沈会明利用激发辐射实验发现了一阶绿光。
理论上来说,存在一阶绿光就肯定存在其他的一阶电磁波,而激发‘一阶短频波’对于雷达探测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能拥有激发‘一阶短频脉冲波’技术,就能制造出超越现有雷达体系的超级雷达,发射的雷达波不会被反雷达技术干扰,雷达信息战中就会直接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已经有了提升。
沈会明被雷达研究所邀请参与‘一阶短频波’的项目,并担任了研发组的负责人。
好多雷达领域的专家都认为,‘一阶短频波’属于‘未来项目’,也就是为未来科技打基础,而不是真正要研究出的‘一阶短频波’。
这就和汤建军的托卡马克装置项目一样。
所有人都知道托卡马克装置项目和可控核聚变相关,但都不认为他的研究能实现控制核聚变,只是为未来科技研发做技术积累而已。
但是,沈会明的成果却很突出。
在一个多月前,沈会明利用含有一阶铁的导体材料,成功激发出了一种能量明显超越普通强度的中频电波。
虽然没有做具体的实验进行检测,但从能量强度上来看,中频电波很可能是一种一阶波。
会议上。
王浩听着沈会明的报告,再查看雷达所送来的资料,预估了一下得出个不确定的答案,“可能是在普通和一阶之间。”
“这个强度数值有些偏低,但比常规又要很多。”
“如果实验没有误差,很可能是激发的不稳定造成的,也就是说,有的波段达到了一阶,有的波段则没有。”
“一起去检测,就造成了数据偏低。”
张树清教授坐在王浩旁边,他是雷达所的负责人之一,听罢问道,“我们对于一阶波能量不是很了解。王院士,像是这样的电波,能通过强湮灭力场吗?”
“和强度有关,还是有一部分会被湮灭。”
王浩道,“不过,张教授,中频电波穿透力不强吧?”他的意思是无法作为雷达信号来使用。
张树清点头道,“所以我们还在研究。其实我们内部也有争议,这个研究就是……耗费的经费太多了。”
他苦笑着,“最主要是一阶铁,还有相关的金属导体材料,实在太贵了!”
“你们这个项目有多少经费?”王浩好奇的问道。
“二千万不到。”
张树清说着赞叹道,“听起来经费不少,但一阶铁太贵,即便是材料公司那边特供,我们给个成本费也花了上千万。”
“够便宜了……”
王浩用力扯着嘴角,问道,“为什么不增加经费?沈教授这个研究很重要啊!”
“我倒是支持,但是所里的项目太多了,而且有些是直研项目,和军方合作的。”张树清解释道,“沈教授确实很优秀,但他的小组人少,大部分经费都是投入到购买材料上,所里反对的人很多。”
他说着叹了口气,“毕竟,短期想要应用很难啊,就是技术积累。”
“那可不一定。”
王浩道,“现在有了中频电波,也许下一次就能研究出短频电波,可以直接应用制造雷达。不需要那种非常完善的技术,只需要固定区域,能发射、能接收,就足够了。”
“啊?那有什么用?”张树清疑惑问道。
王浩轻轻一笑,说道,“我有个小研究,和这个技术能配合一起用。所以沈教授这个研究,我是绝对支持的。”
“不然这样,你们所不给经费,让沈教授带着小组去我们那里,西海大学也有电子信息实验室……”
“——?”
张树清忽然产生一种浓烈的危机感,他赶忙摆手道,“不行,那不行。沈教授肯定留这里,我们好不容易把他请过来的。”
“也不一定啊,科学家可不分地域。反正做这项研究,都是航空集团出资……”
“那也不行!”
“你们不重视,我们还不能重视?张教授,这就不讲理了吧?”
“不是,这个,王院士……”
张树清听的都快哭了。
他快恨死了所里反对给沈会明研究增加经费的人,现在好了,王院士直接过来挖角了!
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