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亲爱的,后会无期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真正有深度有内涵的导演,拍的是电影,也是一种情怀。韩-寒,显然就属于后者,一个还不太成熟不太会用电影表现自己情怀的后者。
其实,对于新人导演来说,能先拍好电影就不错了,真的不需要去整什么情怀,但《后会无期》这部电影就有点情怀过头了,略微显得有点矫揉造作,虽然时时闪烁幽默的智慧,但给人的感觉,却有点空旷和萧条。
这部电影的海报其实就是个苍茫的世界,主题曲的海报也是一条笔直的大道;电影场景是空旷萧条的世界,主题歌是萧条世界背后历经沧桑的80后所寻找的共鸣。
《后会无期》里的男人们,看不上儿女情长,他们的世界是星辰大海。他们在旅途中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然后时间划过他们苍老的皮肤,他们傲然前行,好像一个不惧一切的旅行者。
主题似乎很有深度,但说是这么说,出成书也挺有意境的,拍成电影就是另外一个感觉了。
小说中可以将一切片段化的描述去“领会精神”,电影的片段化却只能造成结构松散;小说中只要有一个可以抓住的意识层面就足以展开自我的头脑风暴,电影的意识则潜藏在人物之中,他没有表现,那就是没有。你扒开眼皮往里看,除了眼白——还是没有。
《后会无期》的电影弥漫着一种盲目的萧条,这种萧条不仅来自荒凉黯淡的自然,更在每个角色的身上得到延伸。
杜星河看过两遍这部电影后,大概可以猜到这部电影想要描绘的概念,三个并肩前行的兄弟,最痴(可以理解为童真吧)的被遗留,被崇拜的继续前进——就像这人生一样,把纯真留在过去,带着一点张狂一点维稳一点茫然无措行走在人生的路上。追寻自己的目标。当然,这些是大致猜到的,因为电影表现的不过尔尔。
半途还加入了一条狗,承担了本片几乎所有“好萌哦”的融化观众镜头。这在杜星河看来完全是为了平衡电影中过度压抑阴沉的男性荷尔蒙味道,为俘虏女性观众而特别准备的。
当然《后会无期》中也有女性角色,但她们几乎与男主角一样,面无表情苦大仇深嘴角抽动内心有戏。她们的出现是为了引出人生的情怀,比如大城市的寻梦、幼年信仰的变革、爱情的崩塌,但她们也几乎都只停留在原地,给男人以当头棒喝,然后“嗖”地一下消失。只有男人是有车的,他们一直前进。带着一张“使命感”的脸。但车这个载体消失,两个人的关系也走到了尽头,只能自己前行去迎接未知的旅程。车没有了,旅程也就基本结束了,温水煮青蛙的将就被现实终结,这电影改编下做个广告片也一样毫无违和感,精神世界就是这么的匮乏。
《后会无期》作为一部公路片。若以旅程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变化的角度去看的话,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他们只是盲目地前行,遇到一些人,听到一些大道理,还得装自己的逼。
他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内心的冲突从而何来?未来要去向何处?电影几乎都没做出解释,其对人物的关注程度还不如楼下晒暖的大妈见陌生人盘问的仔细。
最后陈柏-霖犀利哥变身文艺小青年,头发绑上了范儿也起来了,你说这是蜕变吗?那这个蜕变是从什么时候起的?我觉得这只是他个人性格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为他说他既然选择了就坚持到底,后来他也确实开了车,找回了自己的妞,写了自己要写的故事。旅行本身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成为了一本书的大纲。就好像《后会无期》这部电影一样,它想给你讲情怀,其实就只是按图填空的“鸡汤梗”大集合而已。
这不得不让杜星河想起之前韩-寒写过的一个段子。说的365小说中有的人到后半段莫名其妙就消失了。有人说这是在说人生无常,有些人有些事只出现一下就难觅芳踪,他说不是啊只是写书的战线太长,写着写着作者就忘了。那个时候的韩-寒还是有些张狂的。有人跟他说情怀他都自作幽默的加以调侃,如今到这个岁数的他倒是拾回了当初别人说的“人生无常”开始反复咀嚼,但是怎么说呢,有些道理不是遇见个人说了就能讲明白的。话说得再好听,讲不好,q-q签名而已。
这就好比:当别人跟你谈论情怀时,你双耳不闻的沉浸在自己的青春之中;而当你抬起头想和人聊聊情怀时,却发现空有一肚子大道理却已经没有人愿意和你唠了。
虽然这部电影毛病很多,但杜星河仍旧觉得,这部片子要远爆《某时代》好几条街,只是欠缺了导演的经验而已。
这片子的片尾曲《平凡之路》,杜星河早在穿越前就听过了,现在真正看到这部电影后,杜星河又从电影中发现了一首改编非常经典的主题曲《后会无期》。这首歌的原曲是史琪特?戴维丝的《the-end-of-the-world(世界末日)》,原版便很经典,后来被很多艺人改编过,也被很多人唱过,杜星河听过邓=紫=棋的这个版本后,他觉得这应该是他听过的《the-end-of-the-world》改编的最好的一个版本了。韩-寒出手重新谱词,果然不同凡响。
虽然不是一个圈子的人,但天才身上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相信假以时日,这家伙如果一直走导演的路的话,未来一定会给人越来越多的惊喜,而不是像另一个导演,只会给人越来越多的呕吐物。
看过《后会无期》后,见华光之狼还远没转醒的意思,杜星河又照了一部真正的国产诚意之作来看。其实这段时间好莱坞那边爆出了很多不错的大片,但杜星河都并不是很感兴趣,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对国产片的兴趣就远超了进口大片,国产的电影只要是诚意之作。他都会很用心的去支持去欣赏,对于国外的电影,反倒没那么热情了。
他之后看的这部《亲爱的》,其实刚穿过来时也零光片羽的看了看,但那时因为华光之狼在电影院一直泡妞,后来中途还走了,他没看完整。很吊的慌。于是这时从华光之狼的记忆库中搜索,还算这家伙有良心,之后在自己投影仪上又认真看了一遍这部可以说是2014年最催泪的影片,这遍看,华光之狼被这个位面的国情给震撼了,也被这个位面的国语电影给震了!
在看过还不那么成熟的《后会无期》后。再看这部陈=可辛的诚意之作,杜星河心中也有种被泪弹砸中的触动。
如果这个位面能够多一些这样的题材,以电影撬动(也许是敲动)现实,即便剧作不够完美剧情不够触动又如何呢?国内的影院里可以放映这样的片子,大牌的演员可以比较没顾忌(片酬和得奖压力)的出演这样的片子,即使没有商业立足点又如何?何况这部电影中黄=渤和郝=蕾的演技已经无法用喜欢或者很棒来置评。
杜星河在意识中观看这部电影,仍旧哭了。即使一直有种隔靴搔痒之感。
说回电影的话,这真的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题材,现实中,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多得是,田文军和鲁晓娟这样的父母。
孩子并非一个超大版的钱包,而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你的延续,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活下去的意义所在。
每每感受到这点,杜星河都有种心中隐隐作痛的感觉,因为他也曾让自己的父母失去过活下去的意义。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死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丢失带来的巨大空洞感和绝望感。
这部影片,从演员们精湛的演技里,让那些没有体会过这种感觉的人触摸到丢失孩子为人父母的疼痛和绝望。
这并不是一部讲失踪儿童父母痛苦或宣传打拐的电影,导演的立足点应是在伦理和法律的冲突上。
事实上。这是一个很讨巧的点,也是在打拐背后隐藏的更大更深的关注点。
离婚夫妻面对孩子丢失所引发两个家庭的动荡,人=贩=子的妻子是否有领养孤儿的权利,生二胎是否对丢失孩子的背叛。为生二胎给丢失小孩开死亡证明的法理冲突,丢失孩子对人贩子养母的感情,找回孩子重新与亲生父母建立感情和联系,得不到法=律援=助的农村妇女、善钻法律漏洞的律师与法律的冲突,无生殖能力的丈夫把责任推给妻子,司法的灰色地带,人=贩=子妻子的怀孕,以及埋的副线教师母亲和罪犯女儿,包括你看到的法庭跟一般想象中威严庄严的人法庭也不太一样。这些冲突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和冲突本身都振聋发聩。
有法律问题(打拐法的不健全),也有伦理问题,更多的是法律和伦理的冲突,这个内核是非常多好莱坞电影的内核,其意义自不必说,陈-可-辛导演是个文化导演,他和他的编剧思考得很多也很深。人们也能看到这种思考产生的表达野心。
不过可惜的也在于此,太多想说的,反倒并不是都能说的好的。
影片用了差不多一半篇幅讲丢孩子和找孩子的事情,但正如导演所说,剧情真正开始其实是在找到孩子之后。
作为电影来说,这里面的冲突才是有意思和有力量的。但是塞进去的东西太多,显得太仓促了。所以在镜头结束在赵薇饰演的李红琴在医院里因为怀孕而痛哭时,大部分人的反应是,啊,结束了!而有些人的反应却是,才以为刚开始。
很多人知道这个结束的意味,但不认可。
影片提出了非常多的问题,也试图做了一点探索,但并没有提供导演和编剧的思索。
只是泛泛带过,然后终结在一种奇妙的荒谬感。
诚然,这个设计很精彩,但这样一个主题的片子落点放在人-贩-子老婆的怀孕上,无论如何都算是一种有意识的玩弄技巧。
哪怕是结束在孩子带着一口安-徽普通话开始新生活上也好啊。
毕竟,这是一部曾用名为“亲爱的小孩”或者“打拐”的片子。
莫要为戏剧冲突走得太远而忘记最初想表达的东西。
至于编剧,细节处自是动人。包括黄-渤诉说后来发现有人骗也是好的。包括片头在繁杂的网线里找红绳找网线的特意设计,包括小孩子去看溜冰那种小孩对另一个世界的渴望甚至贫富差距,包括小孩学方言的细节(之前郝-蕾一直希望小孩讲普通话黄-渤认为陕-西人的小孩就该讲陕-西话,最后找回来的小孩却讲一口安-徽普通话),包括张-译守在黄-渤家门口,被黄-渤发现时闭上眼睛装睡然后给黄-渤发的那条短信。
至于这部片子中的演员,必须要用更大的篇幅来容纳一些溢美之词。
黄=渤对郝蕾饰演的鲁晓娟。有一句评价:“只是我认命,你不认命。”
太准确!
郝=蕾的美始终有一种不认命的决绝和凄婉。
记得她下楼的时候,黄-渤问她,“你说孩子被拐之后多久才叫她妈妈的呢?”她回头看了一眼,千言万语在这一眼,愤怒。悲伤,绝望,痛苦,怨憎,和无奈,终于她什么也没说地转身下楼。
记得她在那个互助大会上,面对张-译说。“请鲁晓娟分享一下。”一阵沉默。沉默是最难演的,而且在片子的开头,她是一个那么渴望说话会争论的女人,在这里她沉默了。很难得的一段留白,没有周围人多余的面部特写和台词(虽然对于没给特写这一点也蛮奇怪的),但是空气中存在的那种张力,直到郝-蕾突然出声而崩裂。她哭着说,“对不起。是我把孩子弄丢的。”能够看到她嘴唇颤抖,缓慢地蹲下去。这种内疚感,联想到她之前在派出所打黄-渤耳光的一场,能够深深理解这种因为内疚而带来的巨大折磨,这才是她不吃不喝拒绝丈夫性-要求的真实原因,她无法原谅自己甚至无法直面自己的错误。而这一刻,她的爆发。才是她痛苦的真正爆发。
还有黄-渤痛哭那场,她拦住想要上前的张-译,自然,无声。了然地看了黄-渤一眼,将心中的情绪都慢慢地压了下去。
影片动人的,都是这些细节,感情,都在眉眼之间。看起来,举动都平常,细细想,却是大恸。
黄-渤的亮点,如果要一一记录,那就更多了。他含蓄的演技,实在令人欣喜,在鲁晓娟蹲在地上抱住双臂痛哭的时候,他并没有像国产连续剧一样抱住她(像大团圆一样的温情),而是站在旁边,看着她,想要靠近,又并没有靠近,眼睛湿润,嘴唇颤抖,心里即便已经千山万水,然而终究什么都不能说什么也不要做,那种节制而隐忍的演绎,于无声处更见情深。
他突然的爆发更是精彩,找回儿子之后派出所的一场哭戏,虽然也是慢慢地蹲下来,但是和郝=蕾细腻的哭戏不同,黄=渤的痛哭是震撼的,翻江倒海的,这种在巨大绝望之后重获希望的冲击,在压抑了三年之后,都在这场痛哭里了。黄=渤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偶像包袱的人,所以他哭得很难看,涕泪横流,但是你看着看着,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落下了眼泪。
黄=渤和郝=蕾,本是非常不搭的一对,从气质上来说,郝=蕾若是清宫没落后妃,黄=渤便是那市井中拉黄包车的,甚至都不如黄=渤和志玲姐姐和谐。但是看过影片后,杜星河却非常喜爱他们这一对夫妻。这样感谢导演的选人,让观众感受到了这种演技登对带来的酣畅淋漓感(多一句嘴,俩人都是好戏之人,而且都是属于特别认真演戏认真到魔障的人)。
两个人的对手戏都很家常,绝无大喊大叫用力过度的演出,但功底正在这种力量的把握。也不用一一叙述。就说一场,田文军在店里,房东来赶人,一阵挣扎无果,房东走开,黄=渤抬头,一眼看到顾晓娟一身黑衣坐在街边。两人对视一眼,说句作的话,真是一眼万年。而印象最深的是,顾晓娟走进店里,问,“你睡得好吗?”黄=渤说,“睡不着。真希望不睡。”顾晓娟递给他一瓶药,“吃了这个能睡个好觉,要是好用告诉我。”从头到尾俩人没有对视过,言语中也无情感起伏。但是两句平淡台词,自然的动作,我相信。他们是真的相爱过。
真正难得的并非演戏,也非复原生活,而是提炼生活的日常,却升华为戏剧中的表现,让观者映照出生活和自我。
这片子的演员阵容绝对算是黄金阵容了,几乎是可以即使是为了演员就让人买票的阵容。黄=渤和郝=蕾自不必说,赵=薇也是一线中演技有口碑的。张雨=绮虽然还没成大器,但举手投足都透出晶光来,张=译也是个认真演戏的人,虽然刚上大荧幕不久,比起另几位还是有点电视剧范儿,但有非常值得期待的未来,佟=大=为演这种角色驾轻就熟,导演爱他。基本上都给他合适的角色,他也没掉链子,其余几个人,包括顾晓娟丈夫、警察、两个小演员、四川工友,都可圈可点。
值得庆幸的是,陈=可=辛并没有浪费这个阵容(多少导演和片方浪费了好演员,常常让人们走出影院。吐槽无力,可惜了这演员阵容),陈-可辛几乎让每个人发挥了自己的潜力。
不过赵=薇在片中的角色却稍微有点值得商榷,不得不说。这应该是赵=薇从影以来比较大甚至是最大的角色挑战了,农村妇女,面目污迹不可辨,一口方言,没文化。看评论,也说她贡献了从影以来最大突破演技。杜星河一向敬佩敢于抛弃偶像包袱可劲儿糟蹋自己的演员,赵-薇在这部电影中也真是演技和认真并在。
但是,总觉得这并不是个适合她的角色。虽然她已经努力作践自己,但还是没有那种糙的质感。毕竟,有很多人都会先入为主,总会在“小燕子”或者“姚木兰”的那张脸面前跳脱,她独特的念白方式和嗓音,即使在安-徽方言面前也无法改变。
有一场戏,她穿着很土的衣服拖着行李从地铁站出来,她的打扮和这个繁华的城市格格不入。不知道多少人回想起,那部《姐姐妹妹闯北-京》,每当变幻时,便知时光远,摄像老师残忍地给了一个脸部特写。
赵=薇给人的这种感觉,更让杜星河要小心了,出道时如果选错了路,那真可能影响人一辈子,小燕子档次造就了赵-薇,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毁了赵=薇。因为知道现在,有很多人对她的第一直观感受还是小燕子,许多人看她的表演,仍旧会想到小燕子……唉,一声叹息。
这片子还有个值得一提的人是张雨-绮,这部戏,她从头至尾没几句台词,但气场强大。第一次出场一袭白衣女神儿范儿十足,而且是那种圣女贞德般的女神范儿。张雨-绮最难得的是,把没台词都演出了戏。
张-译的表演也很棒,他有一场戏,在田文军孩子的生日宴,说出妻子怀孕,然后走掉的一场,他一边走一边仰头,眼泪流下来。这部戏很多哭戏,但这一场,真是滋味难辨。
这样的电影,真是值得人去电影院去支持一下,虽然当下这个时代,很少有人愿意去电影院找虐的,但这种诚意之作,实在让人无法拒绝。
如果人们因为这部片子,对路上乞讨的孩子多看一眼,在网络或者电线杆上看到寻人启事多看一眼,少那么一点点的恶,多那么一星儿的善,那这部片子的功德就更大了。
杜星河看过这部电影后,心中的感恸久久都无法平复,他认真记录了这部电影的每一处细节,等去到另外一个位面,他要努力尝试将这部片子改编成适合另外那个位面社会环境的电影,要知道,另外一个位面社会水平虽然要更高一个层次,但拐-卖儿童这种事情也是存在的,如果能用电影反应出一些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那这种功德可比让人们一笑而过有意义多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真正有深度有内涵的导演,拍的是电影,也是一种情怀。韩-寒,显然就属于后者,一个还不太成熟不太会用电影表现自己情怀的后者。
其实,对于新人导演来说,能先拍好电影就不错了,真的不需要去整什么情怀,但《后会无期》这部电影就有点情怀过头了,略微显得有点矫揉造作,虽然时时闪烁幽默的智慧,但给人的感觉,却有点空旷和萧条。
这部电影的海报其实就是个苍茫的世界,主题曲的海报也是一条笔直的大道;电影场景是空旷萧条的世界,主题歌是萧条世界背后历经沧桑的80后所寻找的共鸣。
《后会无期》里的男人们,看不上儿女情长,他们的世界是星辰大海。他们在旅途中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然后时间划过他们苍老的皮肤,他们傲然前行,好像一个不惧一切的旅行者。
主题似乎很有深度,但说是这么说,出成书也挺有意境的,拍成电影就是另外一个感觉了。
小说中可以将一切片段化的描述去“领会精神”,电影的片段化却只能造成结构松散;小说中只要有一个可以抓住的意识层面就足以展开自我的头脑风暴,电影的意识则潜藏在人物之中,他没有表现,那就是没有。你扒开眼皮往里看,除了眼白——还是没有。
《后会无期》的电影弥漫着一种盲目的萧条,这种萧条不仅来自荒凉黯淡的自然,更在每个角色的身上得到延伸。
杜星河看过两遍这部电影后,大概可以猜到这部电影想要描绘的概念,三个并肩前行的兄弟,最痴(可以理解为童真吧)的被遗留,被崇拜的继续前进——就像这人生一样,把纯真留在过去,带着一点张狂一点维稳一点茫然无措行走在人生的路上。追寻自己的目标。当然,这些是大致猜到的,因为电影表现的不过尔尔。
半途还加入了一条狗,承担了本片几乎所有“好萌哦”的融化观众镜头。这在杜星河看来完全是为了平衡电影中过度压抑阴沉的男性荷尔蒙味道,为俘虏女性观众而特别准备的。
当然《后会无期》中也有女性角色,但她们几乎与男主角一样,面无表情苦大仇深嘴角抽动内心有戏。她们的出现是为了引出人生的情怀,比如大城市的寻梦、幼年信仰的变革、爱情的崩塌,但她们也几乎都只停留在原地,给男人以当头棒喝,然后“嗖”地一下消失。只有男人是有车的,他们一直前进。带着一张“使命感”的脸。但车这个载体消失,两个人的关系也走到了尽头,只能自己前行去迎接未知的旅程。车没有了,旅程也就基本结束了,温水煮青蛙的将就被现实终结,这电影改编下做个广告片也一样毫无违和感,精神世界就是这么的匮乏。
《后会无期》作为一部公路片。若以旅程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变化的角度去看的话,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他们只是盲目地前行,遇到一些人,听到一些大道理,还得装自己的逼。
他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内心的冲突从而何来?未来要去向何处?电影几乎都没做出解释,其对人物的关注程度还不如楼下晒暖的大妈见陌生人盘问的仔细。
最后陈柏-霖犀利哥变身文艺小青年,头发绑上了范儿也起来了,你说这是蜕变吗?那这个蜕变是从什么时候起的?我觉得这只是他个人性格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为他说他既然选择了就坚持到底,后来他也确实开了车,找回了自己的妞,写了自己要写的故事。旅行本身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成为了一本书的大纲。就好像《后会无期》这部电影一样,它想给你讲情怀,其实就只是按图填空的“鸡汤梗”大集合而已。
这不得不让杜星河想起之前韩-寒写过的一个段子。说的365小说中有的人到后半段莫名其妙就消失了。有人说这是在说人生无常,有些人有些事只出现一下就难觅芳踪,他说不是啊只是写书的战线太长,写着写着作者就忘了。那个时候的韩-寒还是有些张狂的。有人跟他说情怀他都自作幽默的加以调侃,如今到这个岁数的他倒是拾回了当初别人说的“人生无常”开始反复咀嚼,但是怎么说呢,有些道理不是遇见个人说了就能讲明白的。话说得再好听,讲不好,q-q签名而已。
这就好比:当别人跟你谈论情怀时,你双耳不闻的沉浸在自己的青春之中;而当你抬起头想和人聊聊情怀时,却发现空有一肚子大道理却已经没有人愿意和你唠了。
虽然这部电影毛病很多,但杜星河仍旧觉得,这部片子要远爆《某时代》好几条街,只是欠缺了导演的经验而已。
这片子的片尾曲《平凡之路》,杜星河早在穿越前就听过了,现在真正看到这部电影后,杜星河又从电影中发现了一首改编非常经典的主题曲《后会无期》。这首歌的原曲是史琪特?戴维丝的《the-end-of-the-world(世界末日)》,原版便很经典,后来被很多艺人改编过,也被很多人唱过,杜星河听过邓=紫=棋的这个版本后,他觉得这应该是他听过的《the-end-of-the-world》改编的最好的一个版本了。韩-寒出手重新谱词,果然不同凡响。
虽然不是一个圈子的人,但天才身上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相信假以时日,这家伙如果一直走导演的路的话,未来一定会给人越来越多的惊喜,而不是像另一个导演,只会给人越来越多的呕吐物。
看过《后会无期》后,见华光之狼还远没转醒的意思,杜星河又照了一部真正的国产诚意之作来看。其实这段时间好莱坞那边爆出了很多不错的大片,但杜星河都并不是很感兴趣,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对国产片的兴趣就远超了进口大片,国产的电影只要是诚意之作。他都会很用心的去支持去欣赏,对于国外的电影,反倒没那么热情了。
他之后看的这部《亲爱的》,其实刚穿过来时也零光片羽的看了看,但那时因为华光之狼在电影院一直泡妞,后来中途还走了,他没看完整。很吊的慌。于是这时从华光之狼的记忆库中搜索,还算这家伙有良心,之后在自己投影仪上又认真看了一遍这部可以说是2014年最催泪的影片,这遍看,华光之狼被这个位面的国情给震撼了,也被这个位面的国语电影给震了!
在看过还不那么成熟的《后会无期》后。再看这部陈=可辛的诚意之作,杜星河心中也有种被泪弹砸中的触动。
如果这个位面能够多一些这样的题材,以电影撬动(也许是敲动)现实,即便剧作不够完美剧情不够触动又如何呢?国内的影院里可以放映这样的片子,大牌的演员可以比较没顾忌(片酬和得奖压力)的出演这样的片子,即使没有商业立足点又如何?何况这部电影中黄=渤和郝=蕾的演技已经无法用喜欢或者很棒来置评。
杜星河在意识中观看这部电影,仍旧哭了。即使一直有种隔靴搔痒之感。
说回电影的话,这真的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题材,现实中,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多得是,田文军和鲁晓娟这样的父母。
孩子并非一个超大版的钱包,而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你的延续,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活下去的意义所在。
每每感受到这点,杜星河都有种心中隐隐作痛的感觉,因为他也曾让自己的父母失去过活下去的意义。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死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丢失带来的巨大空洞感和绝望感。
这部影片,从演员们精湛的演技里,让那些没有体会过这种感觉的人触摸到丢失孩子为人父母的疼痛和绝望。
这并不是一部讲失踪儿童父母痛苦或宣传打拐的电影,导演的立足点应是在伦理和法律的冲突上。
事实上。这是一个很讨巧的点,也是在打拐背后隐藏的更大更深的关注点。
离婚夫妻面对孩子丢失所引发两个家庭的动荡,人=贩=子的妻子是否有领养孤儿的权利,生二胎是否对丢失孩子的背叛。为生二胎给丢失小孩开死亡证明的法理冲突,丢失孩子对人贩子养母的感情,找回孩子重新与亲生父母建立感情和联系,得不到法=律援=助的农村妇女、善钻法律漏洞的律师与法律的冲突,无生殖能力的丈夫把责任推给妻子,司法的灰色地带,人=贩=子妻子的怀孕,以及埋的副线教师母亲和罪犯女儿,包括你看到的法庭跟一般想象中威严庄严的人法庭也不太一样。这些冲突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和冲突本身都振聋发聩。
有法律问题(打拐法的不健全),也有伦理问题,更多的是法律和伦理的冲突,这个内核是非常多好莱坞电影的内核,其意义自不必说,陈-可-辛导演是个文化导演,他和他的编剧思考得很多也很深。人们也能看到这种思考产生的表达野心。
不过可惜的也在于此,太多想说的,反倒并不是都能说的好的。
影片用了差不多一半篇幅讲丢孩子和找孩子的事情,但正如导演所说,剧情真正开始其实是在找到孩子之后。
作为电影来说,这里面的冲突才是有意思和有力量的。但是塞进去的东西太多,显得太仓促了。所以在镜头结束在赵薇饰演的李红琴在医院里因为怀孕而痛哭时,大部分人的反应是,啊,结束了!而有些人的反应却是,才以为刚开始。
很多人知道这个结束的意味,但不认可。
影片提出了非常多的问题,也试图做了一点探索,但并没有提供导演和编剧的思索。
只是泛泛带过,然后终结在一种奇妙的荒谬感。
诚然,这个设计很精彩,但这样一个主题的片子落点放在人-贩-子老婆的怀孕上,无论如何都算是一种有意识的玩弄技巧。
哪怕是结束在孩子带着一口安-徽普通话开始新生活上也好啊。
毕竟,这是一部曾用名为“亲爱的小孩”或者“打拐”的片子。
莫要为戏剧冲突走得太远而忘记最初想表达的东西。
至于编剧,细节处自是动人。包括黄-渤诉说后来发现有人骗也是好的。包括片头在繁杂的网线里找红绳找网线的特意设计,包括小孩子去看溜冰那种小孩对另一个世界的渴望甚至贫富差距,包括小孩学方言的细节(之前郝-蕾一直希望小孩讲普通话黄-渤认为陕-西人的小孩就该讲陕-西话,最后找回来的小孩却讲一口安-徽普通话),包括张-译守在黄-渤家门口,被黄-渤发现时闭上眼睛装睡然后给黄-渤发的那条短信。
至于这部片子中的演员,必须要用更大的篇幅来容纳一些溢美之词。
黄=渤对郝蕾饰演的鲁晓娟。有一句评价:“只是我认命,你不认命。”
太准确!
郝=蕾的美始终有一种不认命的决绝和凄婉。
记得她下楼的时候,黄-渤问她,“你说孩子被拐之后多久才叫她妈妈的呢?”她回头看了一眼,千言万语在这一眼,愤怒。悲伤,绝望,痛苦,怨憎,和无奈,终于她什么也没说地转身下楼。
记得她在那个互助大会上,面对张-译说。“请鲁晓娟分享一下。”一阵沉默。沉默是最难演的,而且在片子的开头,她是一个那么渴望说话会争论的女人,在这里她沉默了。很难得的一段留白,没有周围人多余的面部特写和台词(虽然对于没给特写这一点也蛮奇怪的),但是空气中存在的那种张力,直到郝-蕾突然出声而崩裂。她哭着说,“对不起。是我把孩子弄丢的。”能够看到她嘴唇颤抖,缓慢地蹲下去。这种内疚感,联想到她之前在派出所打黄-渤耳光的一场,能够深深理解这种因为内疚而带来的巨大折磨,这才是她不吃不喝拒绝丈夫性-要求的真实原因,她无法原谅自己甚至无法直面自己的错误。而这一刻,她的爆发。才是她痛苦的真正爆发。
还有黄-渤痛哭那场,她拦住想要上前的张-译,自然,无声。了然地看了黄-渤一眼,将心中的情绪都慢慢地压了下去。
影片动人的,都是这些细节,感情,都在眉眼之间。看起来,举动都平常,细细想,却是大恸。
黄-渤的亮点,如果要一一记录,那就更多了。他含蓄的演技,实在令人欣喜,在鲁晓娟蹲在地上抱住双臂痛哭的时候,他并没有像国产连续剧一样抱住她(像大团圆一样的温情),而是站在旁边,看着她,想要靠近,又并没有靠近,眼睛湿润,嘴唇颤抖,心里即便已经千山万水,然而终究什么都不能说什么也不要做,那种节制而隐忍的演绎,于无声处更见情深。
他突然的爆发更是精彩,找回儿子之后派出所的一场哭戏,虽然也是慢慢地蹲下来,但是和郝=蕾细腻的哭戏不同,黄=渤的痛哭是震撼的,翻江倒海的,这种在巨大绝望之后重获希望的冲击,在压抑了三年之后,都在这场痛哭里了。黄=渤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偶像包袱的人,所以他哭得很难看,涕泪横流,但是你看着看着,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落下了眼泪。
黄=渤和郝=蕾,本是非常不搭的一对,从气质上来说,郝=蕾若是清宫没落后妃,黄=渤便是那市井中拉黄包车的,甚至都不如黄=渤和志玲姐姐和谐。但是看过影片后,杜星河却非常喜爱他们这一对夫妻。这样感谢导演的选人,让观众感受到了这种演技登对带来的酣畅淋漓感(多一句嘴,俩人都是好戏之人,而且都是属于特别认真演戏认真到魔障的人)。
两个人的对手戏都很家常,绝无大喊大叫用力过度的演出,但功底正在这种力量的把握。也不用一一叙述。就说一场,田文军在店里,房东来赶人,一阵挣扎无果,房东走开,黄=渤抬头,一眼看到顾晓娟一身黑衣坐在街边。两人对视一眼,说句作的话,真是一眼万年。而印象最深的是,顾晓娟走进店里,问,“你睡得好吗?”黄=渤说,“睡不着。真希望不睡。”顾晓娟递给他一瓶药,“吃了这个能睡个好觉,要是好用告诉我。”从头到尾俩人没有对视过,言语中也无情感起伏。但是两句平淡台词,自然的动作,我相信。他们是真的相爱过。
真正难得的并非演戏,也非复原生活,而是提炼生活的日常,却升华为戏剧中的表现,让观者映照出生活和自我。
这片子的演员阵容绝对算是黄金阵容了,几乎是可以即使是为了演员就让人买票的阵容。黄=渤和郝=蕾自不必说,赵=薇也是一线中演技有口碑的。张雨=绮虽然还没成大器,但举手投足都透出晶光来,张=译也是个认真演戏的人,虽然刚上大荧幕不久,比起另几位还是有点电视剧范儿,但有非常值得期待的未来,佟=大=为演这种角色驾轻就熟,导演爱他。基本上都给他合适的角色,他也没掉链子,其余几个人,包括顾晓娟丈夫、警察、两个小演员、四川工友,都可圈可点。
值得庆幸的是,陈=可=辛并没有浪费这个阵容(多少导演和片方浪费了好演员,常常让人们走出影院。吐槽无力,可惜了这演员阵容),陈-可辛几乎让每个人发挥了自己的潜力。
不过赵=薇在片中的角色却稍微有点值得商榷,不得不说。这应该是赵=薇从影以来比较大甚至是最大的角色挑战了,农村妇女,面目污迹不可辨,一口方言,没文化。看评论,也说她贡献了从影以来最大突破演技。杜星河一向敬佩敢于抛弃偶像包袱可劲儿糟蹋自己的演员,赵-薇在这部电影中也真是演技和认真并在。
但是,总觉得这并不是个适合她的角色。虽然她已经努力作践自己,但还是没有那种糙的质感。毕竟,有很多人都会先入为主,总会在“小燕子”或者“姚木兰”的那张脸面前跳脱,她独特的念白方式和嗓音,即使在安-徽方言面前也无法改变。
有一场戏,她穿着很土的衣服拖着行李从地铁站出来,她的打扮和这个繁华的城市格格不入。不知道多少人回想起,那部《姐姐妹妹闯北-京》,每当变幻时,便知时光远,摄像老师残忍地给了一个脸部特写。
赵=薇给人的这种感觉,更让杜星河要小心了,出道时如果选错了路,那真可能影响人一辈子,小燕子档次造就了赵-薇,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毁了赵=薇。因为知道现在,有很多人对她的第一直观感受还是小燕子,许多人看她的表演,仍旧会想到小燕子……唉,一声叹息。
这片子还有个值得一提的人是张雨-绮,这部戏,她从头至尾没几句台词,但气场强大。第一次出场一袭白衣女神儿范儿十足,而且是那种圣女贞德般的女神范儿。张雨-绮最难得的是,把没台词都演出了戏。
张-译的表演也很棒,他有一场戏,在田文军孩子的生日宴,说出妻子怀孕,然后走掉的一场,他一边走一边仰头,眼泪流下来。这部戏很多哭戏,但这一场,真是滋味难辨。
这样的电影,真是值得人去电影院去支持一下,虽然当下这个时代,很少有人愿意去电影院找虐的,但这种诚意之作,实在让人无法拒绝。
如果人们因为这部片子,对路上乞讨的孩子多看一眼,在网络或者电线杆上看到寻人启事多看一眼,少那么一点点的恶,多那么一星儿的善,那这部片子的功德就更大了。
杜星河看过这部电影后,心中的感恸久久都无法平复,他认真记录了这部电影的每一处细节,等去到另外一个位面,他要努力尝试将这部片子改编成适合另外那个位面社会环境的电影,要知道,另外一个位面社会水平虽然要更高一个层次,但拐-卖儿童这种事情也是存在的,如果能用电影反应出一些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那这种功德可比让人们一笑而过有意义多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