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小说网 > 帝国崛起 > 第三百七十章吴直跑城

第三百七十章吴直跑城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七十章吴直跑城

    勇气,对一个民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说,则是麻烦。

    好战必亡,那么亡战呢?大概没有哪个文官会去想这个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屁股坐在哪的问题。明朝,走到崇祯年间,有人说只要有时间,不难演变出新的资产阶级。历史无法假设,如何解决明末的问题,课题太大。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需要一场彻底的变革。

    站在陈燮的立场看这个问题,同样会非常的头疼,挽救大明的危亡局面,在陈燮看来不难做到,但是要改变大明的现状,则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课题。

    “老子没那么多耐心啊!”无奈的陈燮,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顺义,济尔哈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断的催问来自阿济格的消息。自打斥候带回来登州营出现在北直隶的战场这一消息后,济尔哈朗就果断的做出了决定,收缩城内,等待汇合。手下的三万人马,真满人八旗不过一万,两万汉军旗。这些汉军旗,在满人得势的时候,他们的忠心没问题,但是一旦满人失势,那就不好说了。为了自身利益,可以投降满人,就可以反叛满人。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忠诚这个东西,在很多时候是由主子的自身实力来决定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不乏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豪杰,但是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正是因为少,所以才如银河中最耀眼的星星,照亮了历史长河。

    香河的消息终于传来了,这样一场大战,不可能隐瞒消息。济尔哈朗得到的消息。已经是战斗结束两天之后。阿济格败退了,登州营以少胜多,斩首一万余。缴获无数,战果辉煌。这样的消息。真是不难打听到。

    紧张的阿济格接到消息的瞬间,济尔哈朗竟然浑身轻松了下来。就像一个惶惶不可终日的逃犯,被警察抓到的瞬间。在海州,他战败了,从此无法直腰做人。现在,阿济格也败了,这说明不是他个人的无能。

    “传令,丢下一切笨重的东西。全军往东运动,汇合主力。济尔哈朗的命令,自然遭致了不少质疑,麾下的满人将领不服。济尔哈朗冷静的告诉部下:“阿济格败了,得赶紧跑。”

    虽然还有少数人不肯去相信这个消息,但是多数人选择了服从,立刻收拾值钱的细软,火速撤离顺义。临走的时候,麾下有人建议杀人放火,被济尔哈朗制止道:“忘记海州了么?”

    提到海州。所有满人都满怀怒火,但也仅仅是怒火。更深一层的是畏惧。

    登州营整补完毕,陈燮率部北上。何显率骑兵先走一步。何显赶到顺义外围的时候,清军已经全部离开。斥候探知消息,再三确定清军逃跑后,何显才进入了城内。抛下抢掠战的济尔哈朗,在蓟州汇合了阿济格。

    两军相见,阿济格劈头盖脸的怒骂:“为何不南下夹击登州营?”如果是之前,济尔哈朗面对这样的质疑,铁定是装着没听到。但是这一次,济尔哈朗毫不犹豫的反驳:“我只有三万人。如果我南下了,先遭遇登州营的人肯定是我。我也没想到。你会败。”

    这话属于*裸的打脸,阿济格气的满脸涨红。但是无法反驳。宝坻方向两股清军汇合,满人八旗兵力多达二万,蒙古兵三万,汉军旗两万余,接近八万的兵力,登州营才多少人?这个数学题不难做,仅仅是一战下来,满人伤亡不算太大,不过三千。但是整个清国,有多少个三千精锐来消耗?不能说阿济格畏战,实在是消耗不起。香河一战,清军的精气神都打没了,激战一日,给对手造成的伤亡不值一提,自身的伤亡则过万。

    还有一点,阿济格正常的行军路线,应该是走平谷北上,为何出现在蓟州一带?这一点,大家心照不宣。阿济格确实有抛下济尔哈朗的打算,但是这话不能明说。阿济格不说破,济尔哈朗也不会点破,回到了沈阳,这个事情还有机会算后账。建奴的内斗,比大明一点都不差,甚至更加的残酷和血腥。

    怎么来的,怎么回去。从喜峰口等长城关隘撤回关外,这一趟清军所获不过一些金银和牲口,迫切需要的粮食和人口,能带回去的很少。几天前在北直隶横行无忌的清军,灰溜溜的逃回了关外。登州营的骑兵追的不算快,算是目送清军撤退。

    倒不是何显畏战不前,这一路骑兵收拾了好几支接到消息比较迟,还在小股流窜的清军。

    京师还在戒严,登州营的出现,就像一阵强心剂,刺激了京师百姓的心脏。满城上下,都在期盼登州营能带回来好消息。连续几日,都在期盼和等待之中煎熬。

    寻常百姓关注问题的角度,往往比较直接。街头巷尾,茶坊酒肆,都在谈论登州营的事情。百姓谈的热烈的时候,总有一两个“知情者”出来讲古。

    “当今二年,陈总兵不过是个团练大使,带着两千家丁就来勤王。别人怕建奴,都躲在城里不出来。他老人家不,带着家丁一路打,……。”

    “话说登州营总兵陈思华,身高八尺,腰围也是八尺,铁塔一般的身段,眼睛如铜铃,拳头这个大个。陈总兵善使的兵器换做八角紫金锤,这么大个一对,一支重两百三十斤……。”

    “听说了没有,登州营抵达京师已经断粮三日,朝廷没银子,皇上自己不吃不喝,挤出来五万两银子,交给户部去采办粮草,结果你们猜怎么着?嘿嘿,五万两银子啊,变成了一堆牲口都不吃的东西,发霉的高粱米,里头还夹着泥土石块,嘿嘿……。”

    各种传言漫天飞舞,民间舆论指向内阁,指向户部。老百姓想问题简单直接,皇帝拿出银子来,给登州营买粮食,仁至义尽了。皇帝肯定是没错的,有错的都是奸臣。以前嘛,这个思路未必靠谱,但是这一次,这个思路无限接近事实了。

    连续五日,类似的消息传遍了京师,民间舆情如同沸水,即将顶翻锅盖的当口。平时没事喜欢抓百姓胡说的东厂和锦衣卫,这一次都意外的安分。大好的发财机会,愣是没抓一个人回去勒索一番,如此不敬业,真是令人发指。

    广渠门,一个箩筐,把吴直给吊上城头,吴公公哆哆嗦嗦的出来,声嘶力竭的喊了一嗓子:“香河大捷,登州营阵斩过万,建奴北遁,京师转危为安!”

    喊完这一嗓子,别人都在发愣的时候,吴直一手拎着袍子,小步快跑下了城墙。看过京剧段子徐策跑城没有?就那样,一边跑一边喊:“香河大捷,登州营阵斩过万。”沙哑的公鸭嗓子,这一刻却异常的有穿透力,在京城的上空,飘出去很远。惊起一片白鸽!

    跑着跑着,吴直跑不动了,嗓子也喊哑了,弯着腰喘息一阵,继续再跑。噗通,吴直趴地上了,挣扎着要爬起来,但是却一点力气都没有,只能无力的把手伸向皇城的方向,在众目睽睽之下,声嘶力竭:“万岁爷,香河大捷,香河大捷啊!”

    这一路跑的,吴直满头是汗,跌了一跤,额头上也碰破了,挣扎在地上爬了一阵,浑身是土,脏兮兮的。可是这一伸手的瞬间,打动了无数的围观百姓。

    几个“闲人”立刻冲了出来,为首的大喊一嗓子:“来,抬着这位公公走!好叫大家都知道,大明的京师不乏热血男儿!”

    一群壮汉,抬着吴直往前走,一边走一边喊:“香河大捷,登州营阵斩过万……。”

    就这么着,穿过一条一条的街道,在无数人的目送之下,吴直被抬到了皇城门口。

    皇城之内,皇极殿,朱由检正在暴怒,大殿上跪下了一片文武官员。口沫横飞的朱由检,正在怒骂:“户部没银子,朕体恤,拨了内帑。可是你们怎么敢?怎么就敢?陈思华从两千里外走到京师,为了勤王,最后饿着肚子赶过来了,就这还救了良乡县城。你们这贪的不是朕的内帑,是在喝登州营将士的血。说,你们对的住谁?就这样,还有人有脸站出来,为那些狗东西求情,大明养士二百年,你们就这样回报?……。”

    骂着骂着,朱由检没了力气,一手扶着龙椅,弯着腰喘息。看着一群跪地的大臣,朱由检内心泛起的却是无尽的无奈。登州营还在饿着肚子打仗,每每想到这里,朱由检心如烈火。

    一阵微风吹来,闷热的大殿内,带来一丝凉风,也带来了隐隐的喊声:“香河大捷!……。”朱由检闻声,努力的竖起耳朵,想要抓住着飘忽的声音。目光中迸发出热烈,抬手指着大殿之外道:“来人,去看看,朕好像听到有人在喊什么。”

    大臣们纷纷抬头,惊讶的回望。这时候户部尚书候徇站出来,举着笏板道:“陛下,臣也听到了,好像是阵斩过万。”又有一名大臣道:“陛下,臣听到了登州营。”

    朝臣们一时间骚动了起来,纷纷回望。这时候朱由检也不管什么礼数了,期盼的看着大殿的门口。心里暗暗的祈祷:“陈思华,朕知道,你不会叫朕失望的,一定不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