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京争位,各地灾荒,北平无恙,朱棣狂喜!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赈灾,杨朱棣的美名。
那么赈灾必然是用燕王府的人。
现在燕王府也没别的人了。
于是赈灾的任务,燕王妃便安排给了李逍的头上。
再者说,任务安排给李逍,也不会有中饱私囊的情况。
李逍穿盔带甲,领着燕军一卫从粮仓取了粮食,浩浩荡荡的护送粮食来到了宛平县城。
“我的天,
竟然有这么多灾民么.”
李逍站在宛平县城墙之上,放眼望去,城墙之下已经聚集了数千灾民,远方还有密密麻麻的人群往这边涌来。
这是李逍第一次,亲眼见证逃荒的场面,很是震撼。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离开扎根的家园,
踏上逃荒的道路。
他回想自己的来到这个世界的经历,
优渥的生活差点让他忘记自己还身处古代。
那些逃荒的百姓们,原本还推着大车小车,拉着全部家当,
想要到达目的地换口粮食。
可到了这里,那些东西早就扔了,
只剩下孑然一身,穿着破衣徒步前进。
拉车的牲口也早就饿死在路上,分而食之。
他们已经走了数城,却没有一城愿意打开城门放这些灾民进去,
因此他们便朝着北平逃来,听说北平前段时间各地都有粮食运来。
队伍中,一名年迈的老者跌跌撞撞地前行,
他顶着白发,手扶着拐杖,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裹,步履阑珊。
这份包裹里装着一家人仅剩的粮食和财物,
老人紧紧地抱着它,
生怕在途中将它丢失。
年轻的母亲紧紧地抱着瘦弱的孩子,脸上早已失去了血色。
孩子一边哭泣,一边用她的小手抹去母亲脸上的泪水。母亲则用微弱的声音哄着孩子
这一幕幕,看着令人揪心不已。
李逍能看出来,这些人已经差不多极限了,若是北平若是放着不管,大部分都会饿死。
“逍郎,开仓放粮吧。”
朱凝云看着眼前无数灾民,心情十分沉重,她眼眶微微泛红,看向李逍轻声说道。
“嗯。”
李逍点点头,挥手:“开仓,放粮!”
南京城,皇宫。
今天是大明太子朱标入棺的日子。
太子朱标的陵墓正加快建设当中,不日便可入陵。
朱元璋将陵墓定在明孝陵的东面,一座“帝陵”,为明东陵。
同时,朱元璋还将祭祀标准定到了最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封建时代,祭祀是与军事并列的头等大事。
对于这个最爱的儿子,
朱元璋也给朱标定下了最高级的祭祀规格。
定下每年“九大祭,一素祭”这个规格。
高过朱元璋自己的“三大祭、五素祭”,高过后来明朝所有的皇帝,可以见得朱元璋对朱标的喜爱。
此时,朱元璋坐在殿前,这些日子他已经将眼泪给流干了,眼窝显得格外深陷。
各地的藩王都回了京,待众人见朱标最后一面后就将入棺。
此时,朱标的几个儿子先是不停地哭泣。
特别是朱允炆,趴在地上嚎啕大哭。
“爹啊,您走的这么早,没了你,儿子怎么活啊”
朱允炆哭的眼泪鼻涕一大把,最后直接哭昏了过去。
这一招可是十分奏效,朱元璋关心的过去将他扶了起来,随后安排人将他抬下去休息。
一旁的朱允熥暗道不妙。
他本来也想使出这招,没想到慢人一步。
待一众亲儿子哭完后。
朱允熥只好抽着鼻子,朝着殿外走去。
与此同时,殿外的朱棣目光则是一直用余光打量着朱允熥。
作为朱标的嫡子,他将是自己争皇位的最重要的对手。
“允熥!”
这时,站在殿外的蓝玉招了招手。
蓝玉作为外戚,是排在作为亲兄弟的朱棣后面。
但他却大步就走到朱棣前面,将朱允熥拥入怀中。
随后,常遇春之子邓国公常升也走了过来,安抚了一下朱允熥的情绪。
“舅姥爷、二舅.”
朱允熥眼睛鼻涕一大把,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母亲去得早,如今父亲也去了,以后没人关心我了.”
“傻孩子!”
蓝玉摸了摸朱允熥的脑袋道:“你还有我这个舅姥爷,还有这么多舅舅,娘亲舅大,我们这些个舅舅都会疼你。”
说着,他左右看了一眼,目光特意还在朱棣身上扫过,“要是哪个不长眼的敢给伱脸色看,我们收拾他!”
“嗯。”朱允熥点了点头。
“听你舅姥爷的,有我们在,不敢有人欺负你。”
常升说道:“先让允熥先回去休息吧,别伤心过度,哭坏了身体。”
“你过来。”蓝玉招呼了宫女。
让其将朱允熥先带走,随后才退回了队伍后面。
周围的一众藩王都不言语,脑子清楚的人都知道,朱棣此番来,不停在朝中运作,不只是来吊唁,也是来争储君之位的。
兄终弟及,秦王、晋王、燕王几人都有机会。
但秦王在封地作恶多端,被朱元璋斥责为“不晓人事,蠢如禽兽“,早就得到了朱元璋的厌恶,当藩王被招回京,他是第一个。
要不是太子朱标曾经给秦王求情,现在秦王可能就被朱元璋一直软禁在皇宫,不允许就藩。
秦王朱樉本人也是自知是没有机会的。
然后就是晋王朱棡。
朱棡仪表堂堂而且文武双全,朱元璋是比较喜欢的。
同为攘夷九大塞王之一,晋王和燕王的实力相当,而且常常针锋相对。
朱元璋认识到这个情况后,将藩地设立在燕地附近的太原,形成掎角之势。
两人都有实力,对外可联手抗敌,对内,如果有异动,另外一人可立刻节制,此外,形成掎角之势的还有宁王朱权。
不过,晋王虽然和燕王实力相当,且丝毫不惧燕王,但他却没有想当皇帝的心思,原因同秦王有类似。
晋王的原本的性子也是极为暴躁,在封地多次纵人行凶。
终于有一次,朱元璋忍不住了让人把晋王废为庶人,押到南京城来审问,原因是有人举报他私藏兵马意图造反。
后来经过一番调查,没有查出造反的迹象,再加上太子朱标求情,朱元璋很快就将其放走了,并恢复爵位。
经过此事之后,朱棡算是吓到了,吓得魂不守舍。
回封地后,性子立刻就变了,变成了一个温文尔雅的王爷。
而且从此以后,他对朱元璋有种天然的惧怕感。
有了这个经历,他知道自己是不可能有机会的。
所以眼下唯有一人的机会最大,那就是朱棣。
朱棣就藩以后,对外战功赫赫,对内封地的百姓也是爱戴有加,声名远扬。
这就是娶一个好媳妇的结果,朱棣其实自己也是个暴脾气,那些名声,大多是徐妙云默默耕耘出来的。
但在现在这一时刻,这些名声就显得格外重要。
能治理一番之地使其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自然也是有能治理一国的能力的。
其他皇子都没什么动静,安分守己,纷纷保持中立。
其实大部分皇子认为,朱棣当上皇帝反而对他们有利。
毕竟是都是一个大学堂出来的,兄弟之间还是有感情,至少比侄子感情深。
但他们可不能随便站队,不站队,就没事情。
无论是谁当上了皇帝,他们王爷还是照做。
因此晋王朱棡现在看到朱棣也是客客气气,万一这个弟弟以后当上了皇帝,还是要仰仗。
朱棣自然是对朱棡既往不咎,和和气气。
眼下朝中运作的,与大臣们联络的也只有两拨人了。
一波是燕王朱棣。
另外一波人是支持朱允熥的蓝家、常家。
蓝家和常家支持朱允熥,他们是朱允熥的娘家人。
只要朱允熥继位登基,那么对于蓝家和常家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结局,两家将会经久不衰,权势滔天。
另外有一波臣子则是支持朱棣,认为朱棣本就是圣上嫡子,本身就有这个资格的。
而且朱棣在封地多有作为,声名远扬,本事不一般。
而若是让皇孙当储君,主幼国疑,不利于江山社稷。
当然,这种站队,也是为了自己以后的利益,扶持一人当上储君、皇帝的功劳,那可是升官发财的大好机会。
现在,朝廷的两派官员纷纷都在酝酿大招,等待太子丧事处理完之后,就要以“国不可一日无储君”为由,开始搞事情了。
然而,两边斗得火热。
却没有人关注到一个人叫朱允炆的庶长子
“众皇子前来吊唁”
这时,一名太监在殿外传呼。
紧接着,所有皇子纷纷上前,朝着殿堂进去,开始了演技表演。
朱棣走得最前面,其他皇子见状也没有争抢,慢了半步。
朱棣刚进门,眼泪就滚落出来了,随后一个箭步就跪在了地上,开始嚎啕大哭。
“大哥!你怎么说走就走了啊。”
“我真没想到,失去亲人,失去哥哥是这么一件痛苦的事情啊.我晚上做梦都在想你啊大哥”
“我从小就是你带大的,跟着你学习,你鼓励我、支持我、激励我,教导我的每一个画面,还在弟弟的脑海。”
“走过人生的每一步,都跟你有关.你跟我最亲啊大哥大哥你走了,弟弟怎么办啊”
朱棣跪地嚎啕大哭,悲伤至极,捶胸顿足。
其他皇子们也不甘示弱,纷纷跪在地上大哭,鼻涕眼泪一大把,不过显然比朱棣差了一大截。
朱棣这绝对是提前演练过的,哭的死去活来,哭的捶腿顿足,而且看起来,没有一丝作态,完全是真情实意。
因为本来就是真情流露嘛。
朱棣说的那些也都是实话!
朱棣就是朱标给带大的,教导大的。
朱标对朱棣的感情是最好的一个。
因为朱元璋为了促进兄弟之间的感情,年长的皇子领着年幼的皇子学习。
而太子朱标就是领着朱棣,朱棣则是领着湘王朱柏。
这一哭,惹得朱元璋也有些伤心了,看着老四悲伤的表情,心道标儿在世的时候,的确是最喜欢老四,哎
哭了有半个时辰,众皇子眼泪都哭干了,朱棣还在哭。
无奈,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拉着朱棣,安慰道:
“四弟,好了,大哥在天有灵,也不希望你悲伤过度伤了身子,回去歇息吧。”
“不,我不走,我要在这里陪着大哥,一直陪着大哥。”
朱棣摸了摸眼泪大哭。
朱元璋见状,朝着众皇子挥了挥手,示意将朱棣给拉下去。
于是一众弟弟也纷纷拉着朱棣。
“四哥,您哭的太伤心了,这样下去会哭坏身体的,你还要给父皇驻守边疆,身体可不能坏了。”
“对啊四哥,下去歇息吧.”
“四哥,我来搀扶你,大哥看到你如此为他伤心,也会难过的”
一众皇子将朱棣拉出了大殿,喊太监送回了去歇息去了。
毕竟嚎嚎大哭半个时辰,那可是相当费体力的,没点体力还真办不成这事儿。
亲兄弟吊唁结束后,就该轮到这些亲侄子了。
于是乎,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还有一大众侄子纷纷进了殿。
这些侄子辈就跟朱标没什么太多感情。
大多数侄子在封地出生,甚至都没见过朱标这个大伯。
进大殿之前,朱高煦偷偷从口袋拿出来一个紫色、球状的东西,掰开。
在自己的眼睛前还有朱高炽、朱高燧的眼睛前晃悠了一下。
随后,那眼泪哗啦啦的就流了出来。
因此这三人还没进殿,眼泪就滚落下来了。
“二哥,这是什么啊,辣眼睛。”
“小点声,辣眼睛就好,使劲哭,好好表现.”
等进了殿,那刺激的感觉还有后劲,眼泪滚得跟快了。
没错,这玩意就是洋葱。
临走之前,朱高煦问姐夫,到时候吊唁大伯哭不出来咋办?
姐夫李逍拿出了一个球,说哭不出来,就将这个掰开,在眼睛前晃一晃,保证眼泪直滚。
因此,灵堂中,侄子辈朱高炽三人表现的最好。
那眼泪可是真的啊。
正哭着,
有个五岁的小孩这时候居然哈哈笑了出来。
朱元璋立刻不高兴了,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看向朱高炽三人,就觉得这三人挺不错的,重感情。
侄子辈吊唁完后,后面就是外戚,朝廷的重要官员。
到了晚上才结束。
这晚上,才是重头戏。
官员们纷纷回府,去掉丧服换上不显眼的衣服,在夜色之中穿插
原本朝堂上只有一党,那就是太子党。
以往朝代太子党势力过大,就会引来皇帝的猜忌,再拉一个党派,与太子党持衡,以免皇帝还没入土,权柄就没了。
历史上这样的事件很多,唐朝的李渊就是鲜明的案例。
但在明朝却没有这个现象,太子党如何势大,朱元璋都不会管,恐怕朱标想要继位,朱元璋都会立马让位。
只可惜,这个太子朱标当了几十年的太子,一天皇帝没当,人就没了。
太子一没,太子党自然瓦解,纷纷另谋出路。
此时,某个府邸之中,灯火通明。
围坐了许多朝廷官员,燕王朱棣就在其中。
这些都是与他熟络的,拉拢过来的官员,他目光扫视全场,发现人都来的差不多了,不过少了一个好友。
朱棣问道:“铁铉怎没来?”
因为上次立功,擢升为吏部侍郎吕震说道:“铁铉这个人顽古不化,不来也罢,以免坏了王爷的大事。”
这个吕震就是上次李逍帮的那个老头,得了燕王府的恩,扯上了关系,立马就站队燕王了。
朱棣微微皱眉,铁铉不来也就罢了。
自家人魏国公徐辉祖也没来,只有现任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的小舅子徐增寿过来了,这是令朱棣十分不爽快的。
洪武二十三年,徐增寿奉命跟从朱棣出征胡寇乃儿不花,立下功劳,因此跟朱棣十分亲近。
但毕竟不是世子,没有爵位,说话分量不够,官职也不够,连朝堂都进不去。
良久,朱棣颔首:“不来就算了,能来这里的,都是本王的心腹,本王定然不会亏待尔等。”
接着,一众人开始商议,如何在早朝上提及储君之事。
谈论了一个时辰后,这时,户部侍郎夏原吉匆忙从外面进来,“燕王,喜事!”
朱棣露出喜色,急忙问道:“有何喜事?”
“刚得到消息。”
夏原吉笑着开口道:“去年各地干旱,庄家欠收,各地灾荒之地赈灾不力,现在爆发了,多处百姓无米下锅集体逃荒”
吕震打断道:“百姓吃不上饭,这叫什么喜事?”
夏原吉面露悲痛,叹了口气,“对百姓来说的确不是喜事”
说着他拱了拱手,接着道:“多府的百姓都遭难,唯有北平相安无事,最重要的是,北平附近几府的灾民朝着北平而去,燕王,您的女婿李逍在北平开仓放粮赈灾,平息了灾民。灾荒之地近日又下了雨,李逍发放稻种,提供简易车马,帮助这些灾民回家重建家园。”
说完,他对着燕王深深鞠了一躬:“燕王有此良婿,真乃大明百姓之福!”
户部关系到百姓民生,夏原吉此人是个心系百姓的官员。
他跟随燕王并不是祈求得荣华富贵。
而是觉得太子朱标薨逝,从所有人当中看,燕王的确是最适合的人选,于国于家有利。
随着话音落下。
在场的官员都是一惊,随后大喜。
果然是喜事,正在这节骨眼的关头,任何一件事情都能改变圣上的心意,跟别提这关系民生的大事!
“好,好啊!凭借此事,我等在朝堂之上,可以大做文章。”
“的确如此,圣上最注重百姓,百姓遇难,燕王府却心系百姓,解决灾荒,助其回乡,此乃大善也!”
“这郡马李逍深得燕王的宅心仁厚,都是燕王的教导,家风使然啊!”
“张侍郎,过几日我等就可以在朝廷之上,将此时汇报”
众官员喜上眉梢,开始纷纷议论,如何在这件事上做文章,讨得圣上欢喜。
“好,太好了!没想到女婿远在北平,也能助力本王!姚大师说的没错,果然能为燕王府带来鸿运。”
听到这个消息的朱棣,也是狂喜不已。
这件事情,起码能为自己添加两成的胜算!
不过朱棣对北平的情况是非常熟悉的,心道哪来的这么多粮食啊定然是李逍和燕王妃商议后动用的军粮。
“算了算了,女婿也不是鲁莽之辈,定然有法子解决,上次的军粮之危,不也是他的雪花白盐解决的么.”
朱棣没想那么多,还是眼前的事情最为重要,他看向众人,哈哈一笑道:“几日后上朝,该如何以此事做文章,大家再作商议.”
与此同时。
蓝玉府邸。
同样也聚集了一批跟蓝玉亲近的官员。
正在如何商议对付朱棣一党,推朱允熥上台。
在他们看来,朱允熥作为太子朱标的嫡子,是最有机会的。
当然,也要防止变故,提防朱棣使使坏。
蓝玉知道,若是朱棣成为储君,他估计就要真的成为‘凉’国公了,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更何况朱棣的女婿和儿子害死了他儿子,这个仇必报,他早在牢狱中的时候,就给燕王准备了一份大礼!
就在众人商议之时,户部的一个主薄进来,汇报道:“国公大人,刚有消息传来,关系到燕王。”
蓝玉露出笑意,道:“快说,为我等出谋划策,待我侄儿上位,你就是户部尚书。”
户部主薄点点头,接着道:“各地灾民逃荒唯有北平平安,还接济了其他地方的灾民”
同为户部的官员,消息是想通的,只不过各为其主,因此蓝玉也得到了消息。
“又是这个李逍,他奶奶的,等死吧!”
听到这个消息后,蓝玉顿感不妙。
这举措,对燕王太有利了,给燕王带来爱民如子的美名。
就这件事情,众官员展开了讨论。
很快,门外来一侍卫,走进来附耳对蓝玉说一些什么。
听完之后,蓝玉哈哈大笑起来,大笑道:
“各位稍安勿躁,本公刚得到消息,这李逍在北平,动用的是军粮,他这是将北平的边防军务当做儿戏,我等可以拿此做文章!”
闻言,众官员露出喜色。
朝堂之上就是抓住对方的破绽,任何一点破绽,都能成为攻击对方的武器!
而这时,一名夜不归也在暗中得到了蓝玉的讨论。
接着,夜不归就将这个蓝玉的策略消息带给了燕王
明争暗斗,无所不用其极。
这就是朝廷之间的斗争。
与此同时。
就在双方抖的火热的时候。
却有一个漏网之鱼,也在暗中酝酿。
东宫某一处房间,朱允炆之子,吕氏拱手:
“求两位大人,助我儿一臂之力。”
吕氏没什么根基,他明明是太子妃,儿子却是庶子,在宫中能够依仗的人几乎没有,也就只有眼前两人。
“太子妃,我等一定竭尽全力。”
兼翰林学士兼朱允炆的老师黄子澄和兵部主事齐泰,一同拱手道。
“两位先生可有把握?”
吕氏一喜,问道。
结果,两人纷纷摇头。
齐泰提议道:“朝中有一人中立,可用!”
朱允炆急忙问道:“这是是谁?”
齐泰回答:“铁铉。此人性子及直,连圣上偶尔都会私下传召他,询问朝中之事。”
朱允炆微微皱眉:“铁铉不是跟我四叔燕王交好吗?”
齐泰道:“虽然不能拉拢,但却可以利用不过,即便加上铁铉,依旧难以成事啊.我们几人人微言轻.”
“有了!”
黄子澄心生一计,道:“我们二人不能成事,但只要再有一人,绝对能够成事,此人名方孝孺,有经天纬地之才。更是守孝十年,是至孝之人!”
说完黄子澄看向朱允炆道:“还请皇孙寻找时机,招此人入朝。”
“竟有如此大才!”
朱允炆点了点头,欣喜道:“好,都听老师的。若能助我成为储君,将来我必定奉几位为上卿!”
赈灾,杨朱棣的美名。
那么赈灾必然是用燕王府的人。
现在燕王府也没别的人了。
于是赈灾的任务,燕王妃便安排给了李逍的头上。
再者说,任务安排给李逍,也不会有中饱私囊的情况。
李逍穿盔带甲,领着燕军一卫从粮仓取了粮食,浩浩荡荡的护送粮食来到了宛平县城。
“我的天,
竟然有这么多灾民么.”
李逍站在宛平县城墙之上,放眼望去,城墙之下已经聚集了数千灾民,远方还有密密麻麻的人群往这边涌来。
这是李逍第一次,亲眼见证逃荒的场面,很是震撼。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离开扎根的家园,
踏上逃荒的道路。
他回想自己的来到这个世界的经历,
优渥的生活差点让他忘记自己还身处古代。
那些逃荒的百姓们,原本还推着大车小车,拉着全部家当,
想要到达目的地换口粮食。
可到了这里,那些东西早就扔了,
只剩下孑然一身,穿着破衣徒步前进。
拉车的牲口也早就饿死在路上,分而食之。
他们已经走了数城,却没有一城愿意打开城门放这些灾民进去,
因此他们便朝着北平逃来,听说北平前段时间各地都有粮食运来。
队伍中,一名年迈的老者跌跌撞撞地前行,
他顶着白发,手扶着拐杖,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裹,步履阑珊。
这份包裹里装着一家人仅剩的粮食和财物,
老人紧紧地抱着它,
生怕在途中将它丢失。
年轻的母亲紧紧地抱着瘦弱的孩子,脸上早已失去了血色。
孩子一边哭泣,一边用她的小手抹去母亲脸上的泪水。母亲则用微弱的声音哄着孩子
这一幕幕,看着令人揪心不已。
李逍能看出来,这些人已经差不多极限了,若是北平若是放着不管,大部分都会饿死。
“逍郎,开仓放粮吧。”
朱凝云看着眼前无数灾民,心情十分沉重,她眼眶微微泛红,看向李逍轻声说道。
“嗯。”
李逍点点头,挥手:“开仓,放粮!”
南京城,皇宫。
今天是大明太子朱标入棺的日子。
太子朱标的陵墓正加快建设当中,不日便可入陵。
朱元璋将陵墓定在明孝陵的东面,一座“帝陵”,为明东陵。
同时,朱元璋还将祭祀标准定到了最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封建时代,祭祀是与军事并列的头等大事。
对于这个最爱的儿子,
朱元璋也给朱标定下了最高级的祭祀规格。
定下每年“九大祭,一素祭”这个规格。
高过朱元璋自己的“三大祭、五素祭”,高过后来明朝所有的皇帝,可以见得朱元璋对朱标的喜爱。
此时,朱元璋坐在殿前,这些日子他已经将眼泪给流干了,眼窝显得格外深陷。
各地的藩王都回了京,待众人见朱标最后一面后就将入棺。
此时,朱标的几个儿子先是不停地哭泣。
特别是朱允炆,趴在地上嚎啕大哭。
“爹啊,您走的这么早,没了你,儿子怎么活啊”
朱允炆哭的眼泪鼻涕一大把,最后直接哭昏了过去。
这一招可是十分奏效,朱元璋关心的过去将他扶了起来,随后安排人将他抬下去休息。
一旁的朱允熥暗道不妙。
他本来也想使出这招,没想到慢人一步。
待一众亲儿子哭完后。
朱允熥只好抽着鼻子,朝着殿外走去。
与此同时,殿外的朱棣目光则是一直用余光打量着朱允熥。
作为朱标的嫡子,他将是自己争皇位的最重要的对手。
“允熥!”
这时,站在殿外的蓝玉招了招手。
蓝玉作为外戚,是排在作为亲兄弟的朱棣后面。
但他却大步就走到朱棣前面,将朱允熥拥入怀中。
随后,常遇春之子邓国公常升也走了过来,安抚了一下朱允熥的情绪。
“舅姥爷、二舅.”
朱允熥眼睛鼻涕一大把,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母亲去得早,如今父亲也去了,以后没人关心我了.”
“傻孩子!”
蓝玉摸了摸朱允熥的脑袋道:“你还有我这个舅姥爷,还有这么多舅舅,娘亲舅大,我们这些个舅舅都会疼你。”
说着,他左右看了一眼,目光特意还在朱棣身上扫过,“要是哪个不长眼的敢给伱脸色看,我们收拾他!”
“嗯。”朱允熥点了点头。
“听你舅姥爷的,有我们在,不敢有人欺负你。”
常升说道:“先让允熥先回去休息吧,别伤心过度,哭坏了身体。”
“你过来。”蓝玉招呼了宫女。
让其将朱允熥先带走,随后才退回了队伍后面。
周围的一众藩王都不言语,脑子清楚的人都知道,朱棣此番来,不停在朝中运作,不只是来吊唁,也是来争储君之位的。
兄终弟及,秦王、晋王、燕王几人都有机会。
但秦王在封地作恶多端,被朱元璋斥责为“不晓人事,蠢如禽兽“,早就得到了朱元璋的厌恶,当藩王被招回京,他是第一个。
要不是太子朱标曾经给秦王求情,现在秦王可能就被朱元璋一直软禁在皇宫,不允许就藩。
秦王朱樉本人也是自知是没有机会的。
然后就是晋王朱棡。
朱棡仪表堂堂而且文武双全,朱元璋是比较喜欢的。
同为攘夷九大塞王之一,晋王和燕王的实力相当,而且常常针锋相对。
朱元璋认识到这个情况后,将藩地设立在燕地附近的太原,形成掎角之势。
两人都有实力,对外可联手抗敌,对内,如果有异动,另外一人可立刻节制,此外,形成掎角之势的还有宁王朱权。
不过,晋王虽然和燕王实力相当,且丝毫不惧燕王,但他却没有想当皇帝的心思,原因同秦王有类似。
晋王的原本的性子也是极为暴躁,在封地多次纵人行凶。
终于有一次,朱元璋忍不住了让人把晋王废为庶人,押到南京城来审问,原因是有人举报他私藏兵马意图造反。
后来经过一番调查,没有查出造反的迹象,再加上太子朱标求情,朱元璋很快就将其放走了,并恢复爵位。
经过此事之后,朱棡算是吓到了,吓得魂不守舍。
回封地后,性子立刻就变了,变成了一个温文尔雅的王爷。
而且从此以后,他对朱元璋有种天然的惧怕感。
有了这个经历,他知道自己是不可能有机会的。
所以眼下唯有一人的机会最大,那就是朱棣。
朱棣就藩以后,对外战功赫赫,对内封地的百姓也是爱戴有加,声名远扬。
这就是娶一个好媳妇的结果,朱棣其实自己也是个暴脾气,那些名声,大多是徐妙云默默耕耘出来的。
但在现在这一时刻,这些名声就显得格外重要。
能治理一番之地使其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自然也是有能治理一国的能力的。
其他皇子都没什么动静,安分守己,纷纷保持中立。
其实大部分皇子认为,朱棣当上皇帝反而对他们有利。
毕竟是都是一个大学堂出来的,兄弟之间还是有感情,至少比侄子感情深。
但他们可不能随便站队,不站队,就没事情。
无论是谁当上了皇帝,他们王爷还是照做。
因此晋王朱棡现在看到朱棣也是客客气气,万一这个弟弟以后当上了皇帝,还是要仰仗。
朱棣自然是对朱棡既往不咎,和和气气。
眼下朝中运作的,与大臣们联络的也只有两拨人了。
一波是燕王朱棣。
另外一波人是支持朱允熥的蓝家、常家。
蓝家和常家支持朱允熥,他们是朱允熥的娘家人。
只要朱允熥继位登基,那么对于蓝家和常家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结局,两家将会经久不衰,权势滔天。
另外有一波臣子则是支持朱棣,认为朱棣本就是圣上嫡子,本身就有这个资格的。
而且朱棣在封地多有作为,声名远扬,本事不一般。
而若是让皇孙当储君,主幼国疑,不利于江山社稷。
当然,这种站队,也是为了自己以后的利益,扶持一人当上储君、皇帝的功劳,那可是升官发财的大好机会。
现在,朝廷的两派官员纷纷都在酝酿大招,等待太子丧事处理完之后,就要以“国不可一日无储君”为由,开始搞事情了。
然而,两边斗得火热。
却没有人关注到一个人叫朱允炆的庶长子
“众皇子前来吊唁”
这时,一名太监在殿外传呼。
紧接着,所有皇子纷纷上前,朝着殿堂进去,开始了演技表演。
朱棣走得最前面,其他皇子见状也没有争抢,慢了半步。
朱棣刚进门,眼泪就滚落出来了,随后一个箭步就跪在了地上,开始嚎啕大哭。
“大哥!你怎么说走就走了啊。”
“我真没想到,失去亲人,失去哥哥是这么一件痛苦的事情啊.我晚上做梦都在想你啊大哥”
“我从小就是你带大的,跟着你学习,你鼓励我、支持我、激励我,教导我的每一个画面,还在弟弟的脑海。”
“走过人生的每一步,都跟你有关.你跟我最亲啊大哥大哥你走了,弟弟怎么办啊”
朱棣跪地嚎啕大哭,悲伤至极,捶胸顿足。
其他皇子们也不甘示弱,纷纷跪在地上大哭,鼻涕眼泪一大把,不过显然比朱棣差了一大截。
朱棣这绝对是提前演练过的,哭的死去活来,哭的捶腿顿足,而且看起来,没有一丝作态,完全是真情实意。
因为本来就是真情流露嘛。
朱棣说的那些也都是实话!
朱棣就是朱标给带大的,教导大的。
朱标对朱棣的感情是最好的一个。
因为朱元璋为了促进兄弟之间的感情,年长的皇子领着年幼的皇子学习。
而太子朱标就是领着朱棣,朱棣则是领着湘王朱柏。
这一哭,惹得朱元璋也有些伤心了,看着老四悲伤的表情,心道标儿在世的时候,的确是最喜欢老四,哎
哭了有半个时辰,众皇子眼泪都哭干了,朱棣还在哭。
无奈,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拉着朱棣,安慰道:
“四弟,好了,大哥在天有灵,也不希望你悲伤过度伤了身子,回去歇息吧。”
“不,我不走,我要在这里陪着大哥,一直陪着大哥。”
朱棣摸了摸眼泪大哭。
朱元璋见状,朝着众皇子挥了挥手,示意将朱棣给拉下去。
于是一众弟弟也纷纷拉着朱棣。
“四哥,您哭的太伤心了,这样下去会哭坏身体的,你还要给父皇驻守边疆,身体可不能坏了。”
“对啊四哥,下去歇息吧.”
“四哥,我来搀扶你,大哥看到你如此为他伤心,也会难过的”
一众皇子将朱棣拉出了大殿,喊太监送回了去歇息去了。
毕竟嚎嚎大哭半个时辰,那可是相当费体力的,没点体力还真办不成这事儿。
亲兄弟吊唁结束后,就该轮到这些亲侄子了。
于是乎,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还有一大众侄子纷纷进了殿。
这些侄子辈就跟朱标没什么太多感情。
大多数侄子在封地出生,甚至都没见过朱标这个大伯。
进大殿之前,朱高煦偷偷从口袋拿出来一个紫色、球状的东西,掰开。
在自己的眼睛前还有朱高炽、朱高燧的眼睛前晃悠了一下。
随后,那眼泪哗啦啦的就流了出来。
因此这三人还没进殿,眼泪就滚落下来了。
“二哥,这是什么啊,辣眼睛。”
“小点声,辣眼睛就好,使劲哭,好好表现.”
等进了殿,那刺激的感觉还有后劲,眼泪滚得跟快了。
没错,这玩意就是洋葱。
临走之前,朱高煦问姐夫,到时候吊唁大伯哭不出来咋办?
姐夫李逍拿出了一个球,说哭不出来,就将这个掰开,在眼睛前晃一晃,保证眼泪直滚。
因此,灵堂中,侄子辈朱高炽三人表现的最好。
那眼泪可是真的啊。
正哭着,
有个五岁的小孩这时候居然哈哈笑了出来。
朱元璋立刻不高兴了,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看向朱高炽三人,就觉得这三人挺不错的,重感情。
侄子辈吊唁完后,后面就是外戚,朝廷的重要官员。
到了晚上才结束。
这晚上,才是重头戏。
官员们纷纷回府,去掉丧服换上不显眼的衣服,在夜色之中穿插
原本朝堂上只有一党,那就是太子党。
以往朝代太子党势力过大,就会引来皇帝的猜忌,再拉一个党派,与太子党持衡,以免皇帝还没入土,权柄就没了。
历史上这样的事件很多,唐朝的李渊就是鲜明的案例。
但在明朝却没有这个现象,太子党如何势大,朱元璋都不会管,恐怕朱标想要继位,朱元璋都会立马让位。
只可惜,这个太子朱标当了几十年的太子,一天皇帝没当,人就没了。
太子一没,太子党自然瓦解,纷纷另谋出路。
此时,某个府邸之中,灯火通明。
围坐了许多朝廷官员,燕王朱棣就在其中。
这些都是与他熟络的,拉拢过来的官员,他目光扫视全场,发现人都来的差不多了,不过少了一个好友。
朱棣问道:“铁铉怎没来?”
因为上次立功,擢升为吏部侍郎吕震说道:“铁铉这个人顽古不化,不来也罢,以免坏了王爷的大事。”
这个吕震就是上次李逍帮的那个老头,得了燕王府的恩,扯上了关系,立马就站队燕王了。
朱棣微微皱眉,铁铉不来也就罢了。
自家人魏国公徐辉祖也没来,只有现任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的小舅子徐增寿过来了,这是令朱棣十分不爽快的。
洪武二十三年,徐增寿奉命跟从朱棣出征胡寇乃儿不花,立下功劳,因此跟朱棣十分亲近。
但毕竟不是世子,没有爵位,说话分量不够,官职也不够,连朝堂都进不去。
良久,朱棣颔首:“不来就算了,能来这里的,都是本王的心腹,本王定然不会亏待尔等。”
接着,一众人开始商议,如何在早朝上提及储君之事。
谈论了一个时辰后,这时,户部侍郎夏原吉匆忙从外面进来,“燕王,喜事!”
朱棣露出喜色,急忙问道:“有何喜事?”
“刚得到消息。”
夏原吉笑着开口道:“去年各地干旱,庄家欠收,各地灾荒之地赈灾不力,现在爆发了,多处百姓无米下锅集体逃荒”
吕震打断道:“百姓吃不上饭,这叫什么喜事?”
夏原吉面露悲痛,叹了口气,“对百姓来说的确不是喜事”
说着他拱了拱手,接着道:“多府的百姓都遭难,唯有北平相安无事,最重要的是,北平附近几府的灾民朝着北平而去,燕王,您的女婿李逍在北平开仓放粮赈灾,平息了灾民。灾荒之地近日又下了雨,李逍发放稻种,提供简易车马,帮助这些灾民回家重建家园。”
说完,他对着燕王深深鞠了一躬:“燕王有此良婿,真乃大明百姓之福!”
户部关系到百姓民生,夏原吉此人是个心系百姓的官员。
他跟随燕王并不是祈求得荣华富贵。
而是觉得太子朱标薨逝,从所有人当中看,燕王的确是最适合的人选,于国于家有利。
随着话音落下。
在场的官员都是一惊,随后大喜。
果然是喜事,正在这节骨眼的关头,任何一件事情都能改变圣上的心意,跟别提这关系民生的大事!
“好,好啊!凭借此事,我等在朝堂之上,可以大做文章。”
“的确如此,圣上最注重百姓,百姓遇难,燕王府却心系百姓,解决灾荒,助其回乡,此乃大善也!”
“这郡马李逍深得燕王的宅心仁厚,都是燕王的教导,家风使然啊!”
“张侍郎,过几日我等就可以在朝廷之上,将此时汇报”
众官员喜上眉梢,开始纷纷议论,如何在这件事上做文章,讨得圣上欢喜。
“好,太好了!没想到女婿远在北平,也能助力本王!姚大师说的没错,果然能为燕王府带来鸿运。”
听到这个消息的朱棣,也是狂喜不已。
这件事情,起码能为自己添加两成的胜算!
不过朱棣对北平的情况是非常熟悉的,心道哪来的这么多粮食啊定然是李逍和燕王妃商议后动用的军粮。
“算了算了,女婿也不是鲁莽之辈,定然有法子解决,上次的军粮之危,不也是他的雪花白盐解决的么.”
朱棣没想那么多,还是眼前的事情最为重要,他看向众人,哈哈一笑道:“几日后上朝,该如何以此事做文章,大家再作商议.”
与此同时。
蓝玉府邸。
同样也聚集了一批跟蓝玉亲近的官员。
正在如何商议对付朱棣一党,推朱允熥上台。
在他们看来,朱允熥作为太子朱标的嫡子,是最有机会的。
当然,也要防止变故,提防朱棣使使坏。
蓝玉知道,若是朱棣成为储君,他估计就要真的成为‘凉’国公了,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更何况朱棣的女婿和儿子害死了他儿子,这个仇必报,他早在牢狱中的时候,就给燕王准备了一份大礼!
就在众人商议之时,户部的一个主薄进来,汇报道:“国公大人,刚有消息传来,关系到燕王。”
蓝玉露出笑意,道:“快说,为我等出谋划策,待我侄儿上位,你就是户部尚书。”
户部主薄点点头,接着道:“各地灾民逃荒唯有北平平安,还接济了其他地方的灾民”
同为户部的官员,消息是想通的,只不过各为其主,因此蓝玉也得到了消息。
“又是这个李逍,他奶奶的,等死吧!”
听到这个消息后,蓝玉顿感不妙。
这举措,对燕王太有利了,给燕王带来爱民如子的美名。
就这件事情,众官员展开了讨论。
很快,门外来一侍卫,走进来附耳对蓝玉说一些什么。
听完之后,蓝玉哈哈大笑起来,大笑道:
“各位稍安勿躁,本公刚得到消息,这李逍在北平,动用的是军粮,他这是将北平的边防军务当做儿戏,我等可以拿此做文章!”
闻言,众官员露出喜色。
朝堂之上就是抓住对方的破绽,任何一点破绽,都能成为攻击对方的武器!
而这时,一名夜不归也在暗中得到了蓝玉的讨论。
接着,夜不归就将这个蓝玉的策略消息带给了燕王
明争暗斗,无所不用其极。
这就是朝廷之间的斗争。
与此同时。
就在双方抖的火热的时候。
却有一个漏网之鱼,也在暗中酝酿。
东宫某一处房间,朱允炆之子,吕氏拱手:
“求两位大人,助我儿一臂之力。”
吕氏没什么根基,他明明是太子妃,儿子却是庶子,在宫中能够依仗的人几乎没有,也就只有眼前两人。
“太子妃,我等一定竭尽全力。”
兼翰林学士兼朱允炆的老师黄子澄和兵部主事齐泰,一同拱手道。
“两位先生可有把握?”
吕氏一喜,问道。
结果,两人纷纷摇头。
齐泰提议道:“朝中有一人中立,可用!”
朱允炆急忙问道:“这是是谁?”
齐泰回答:“铁铉。此人性子及直,连圣上偶尔都会私下传召他,询问朝中之事。”
朱允炆微微皱眉:“铁铉不是跟我四叔燕王交好吗?”
齐泰道:“虽然不能拉拢,但却可以利用不过,即便加上铁铉,依旧难以成事啊.我们几人人微言轻.”
“有了!”
黄子澄心生一计,道:“我们二人不能成事,但只要再有一人,绝对能够成事,此人名方孝孺,有经天纬地之才。更是守孝十年,是至孝之人!”
说完黄子澄看向朱允炆道:“还请皇孙寻找时机,招此人入朝。”
“竟有如此大才!”
朱允炆点了点头,欣喜道:“好,都听老师的。若能助我成为储君,将来我必定奉几位为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