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曹操谋士看待黄盖投降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然曹操自己已经做出了判断和决定,但为了显示他不独断专行、刚愎自用,还是要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另一方面,黄盖投靠过来也是个喜讯,理应让大家分享一下喜悦。
第二日一大早,曹操便把程昱、贾诩、荀攸几个谋士叫到了中军大帐。
“这个,孔夫子说得好,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舌端,下士杀人怀石盘!我的那篇《短歌行》还是很有效果的,这才刚写出来就立竿见影,短短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已经有两名有分量的人物过来向老夫示好了!”曹操笑逐颜开地说道。
“敢问丞相大人,都是哪两个人啊?”程昱好奇地问道。
“这第一个嘛,是西川刘璋的别驾,叫做张松。不过老夫并不喜欢他,长得獐头鼠目、尖嘴猴腮的,所以老夫也没怎么太搭理他,就把他打发走了,呵呵呵。”曹操讪笑着说道。
“丞相大人,那么第二位又是何方神圣啊?”荀攸又问道。
曹操狡黠一笑,说道:“猜猜看!”
程昱、贾诩、荀攸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都猜不出来是谁。
贾诩又道:“丞相,您还是直接告诉我们吧!”
曹操点了点头,把一块绢帛从衣袖中拿了出来,递给旁边的侍卫,吩咐道:“给大家念一下!”
侍卫按照曹操的指示,把黄盖给曹操写的信大声朗诵了一遍。
读完之后,只见下面的几个人表情各异。
程昱是老眉紧皱、一脸狐疑,贾诩是气定神闲、面色如常,荀攸则是一直暗自打量着曹操。
过了一会儿,曹操又问道:“你们可知,这封信出自何人之手啊?”
虽然信上没有署名,但在场的人都猜得出来,是江东的老将黄盖所写。
程昱走上前来,说道:“丞相,老朽这里有上中下三策,不知您想听哪一策?”
曹操好奇地道:“哦?仲德不妨分别讲一讲你的谋略!”
“老朽的下策,是老朽也给孙权写封信,说想要过去投降!老朽的中策,是我和老贾一起给孙权写信,说想要过去投降!老朽的上策,则是我们三个一起给孙权写信,说想要过去投降!”程昱调侃道。
曹操听得忍俊不禁,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笑过一阵之后,曹操问道:“仲德呀,你这出的是什么馊主意呀?你给孙权写信投降,他能信吗?还你们三个都写信?你是真把孙权当小孩儿了?哈哈哈!”
曹操说完之后,在场的几个人也都哄堂大笑起来。
程昱虽然没有直接道出自己对这封信的看法,但他开的这个玩笑,已经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黄盖给曹操写信投降,正如程昱给孙权写信投降一样,是根本不可信的。
黄盖从当年追随孙坚,再到孙策,再到孙权,已经是孙家的三代老臣了,又怎么可能在如此紧要关头突然背主投敌?
这便是程昱的看法。
曹操一看自己碰了个软钉子,也不计较,又把目光望向了贾诩。
贾诩站在那一声不吭,静静地发呆。
“文和,你在想什么呢?”曹操好奇地问道。
贾诩一听曹操招呼自己,这才回过神来,说道:“哦,丞相,老朽听完了这封信,不由想起了当年的官渡之战!”
曹操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便开怀大笑起来。
官渡之战的许攸是第一个过来投靠曹操的,也正是由于他及时投靠过来,才使得曹操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此时贾诩这么说,明显是在把黄盖比作当年的许攸,把与江东的这场仗比作当年的官渡之战。
其实贾诩也并不相信黄盖是真心投降,因为他与黄盖的年纪相仿,太知道这个年纪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和想法了。
贾诩今年六十二岁,程昱今年六十八岁,黄盖虽然不知具体年龄多大,但应该至少也在六十岁左右。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
乱世之中,人活到六十岁已经是高寿了,后边根本没几天活头儿了。
那么人在这个时候,最看重什么?
绝不是身份、地位、权力、钱财,而是声誉,一生的声誉。
正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一个人眼看着活一辈子了,谁愿意晚节不保,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把自己一辈子的声誉给毁了?
除非他是个傻子!
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子孙后代考虑、为自己的家人考虑。
所以程昱和贾诩听完了黄盖的这封信之后,便觉得其中肯定有诈。
但贾诩并不希望曹操拿下江东,更不希望他一统天下、登基称帝。
因为他怕到时曹操会来个秋后算账,曹操的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可是因他贾诩而战死沙场的。
所以贾诩虽然看出了其中有问题,却绝对不能说出来。
如果说了,那就是提醒曹操要防着黄盖、防着江东。
那么江东的阴谋就很难得逞,曹操也很难被江东算计。
如果不说,曹操真着了江东的道儿,他一统天下这场戏就还能一直唱下去。
只要曹操一直忙乎着一统天下,就没时间找贾诩秋后算账。
于是贾诩就在那装疯卖傻,假装想起了官渡之战,实际则是拐弯抹角地告诉曹操,黄盖投靠过来这件事十分可信。
曹操自然是非常满意,觉得自己的判断还是对的,就连贾诩也赞成。
荀攸一直在暗中打量着曹操的神色,他虽然也对此事充满了怀疑,但看到曹操是这般态度,也不好提出什么质疑。
他知道自己毕竟不是程昱,人家一把年纪了可以无所顾忌地在曹操面前畅所欲言,曹操也不会计较。
自己如今年过半百,但年轻的谋士可有的是,如果不懂得察言观色的话,自己随时就会被替换掉。
荀攸整理了一下语言,走上前几步,说道:“微臣恭喜丞相!我军在乌林一带屯兵数日,一直按兵不动,想必那江东部队内部也是人心惶惶。相信假以时日,还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投奔丞相的。到那时我们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拿下整个江东,正是兵不顿而利可全啊!”
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引经据典地道:“不错,孙子有云: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虽然曹操自己已经做出了判断和决定,但为了显示他不独断专行、刚愎自用,还是要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另一方面,黄盖投靠过来也是个喜讯,理应让大家分享一下喜悦。
第二日一大早,曹操便把程昱、贾诩、荀攸几个谋士叫到了中军大帐。
“这个,孔夫子说得好,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舌端,下士杀人怀石盘!我的那篇《短歌行》还是很有效果的,这才刚写出来就立竿见影,短短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已经有两名有分量的人物过来向老夫示好了!”曹操笑逐颜开地说道。
“敢问丞相大人,都是哪两个人啊?”程昱好奇地问道。
“这第一个嘛,是西川刘璋的别驾,叫做张松。不过老夫并不喜欢他,长得獐头鼠目、尖嘴猴腮的,所以老夫也没怎么太搭理他,就把他打发走了,呵呵呵。”曹操讪笑着说道。
“丞相大人,那么第二位又是何方神圣啊?”荀攸又问道。
曹操狡黠一笑,说道:“猜猜看!”
程昱、贾诩、荀攸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都猜不出来是谁。
贾诩又道:“丞相,您还是直接告诉我们吧!”
曹操点了点头,把一块绢帛从衣袖中拿了出来,递给旁边的侍卫,吩咐道:“给大家念一下!”
侍卫按照曹操的指示,把黄盖给曹操写的信大声朗诵了一遍。
读完之后,只见下面的几个人表情各异。
程昱是老眉紧皱、一脸狐疑,贾诩是气定神闲、面色如常,荀攸则是一直暗自打量着曹操。
过了一会儿,曹操又问道:“你们可知,这封信出自何人之手啊?”
虽然信上没有署名,但在场的人都猜得出来,是江东的老将黄盖所写。
程昱走上前来,说道:“丞相,老朽这里有上中下三策,不知您想听哪一策?”
曹操好奇地道:“哦?仲德不妨分别讲一讲你的谋略!”
“老朽的下策,是老朽也给孙权写封信,说想要过去投降!老朽的中策,是我和老贾一起给孙权写信,说想要过去投降!老朽的上策,则是我们三个一起给孙权写信,说想要过去投降!”程昱调侃道。
曹操听得忍俊不禁,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笑过一阵之后,曹操问道:“仲德呀,你这出的是什么馊主意呀?你给孙权写信投降,他能信吗?还你们三个都写信?你是真把孙权当小孩儿了?哈哈哈!”
曹操说完之后,在场的几个人也都哄堂大笑起来。
程昱虽然没有直接道出自己对这封信的看法,但他开的这个玩笑,已经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黄盖给曹操写信投降,正如程昱给孙权写信投降一样,是根本不可信的。
黄盖从当年追随孙坚,再到孙策,再到孙权,已经是孙家的三代老臣了,又怎么可能在如此紧要关头突然背主投敌?
这便是程昱的看法。
曹操一看自己碰了个软钉子,也不计较,又把目光望向了贾诩。
贾诩站在那一声不吭,静静地发呆。
“文和,你在想什么呢?”曹操好奇地问道。
贾诩一听曹操招呼自己,这才回过神来,说道:“哦,丞相,老朽听完了这封信,不由想起了当年的官渡之战!”
曹操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便开怀大笑起来。
官渡之战的许攸是第一个过来投靠曹操的,也正是由于他及时投靠过来,才使得曹操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此时贾诩这么说,明显是在把黄盖比作当年的许攸,把与江东的这场仗比作当年的官渡之战。
其实贾诩也并不相信黄盖是真心投降,因为他与黄盖的年纪相仿,太知道这个年纪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和想法了。
贾诩今年六十二岁,程昱今年六十八岁,黄盖虽然不知具体年龄多大,但应该至少也在六十岁左右。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
乱世之中,人活到六十岁已经是高寿了,后边根本没几天活头儿了。
那么人在这个时候,最看重什么?
绝不是身份、地位、权力、钱财,而是声誉,一生的声誉。
正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一个人眼看着活一辈子了,谁愿意晚节不保,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把自己一辈子的声誉给毁了?
除非他是个傻子!
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子孙后代考虑、为自己的家人考虑。
所以程昱和贾诩听完了黄盖的这封信之后,便觉得其中肯定有诈。
但贾诩并不希望曹操拿下江东,更不希望他一统天下、登基称帝。
因为他怕到时曹操会来个秋后算账,曹操的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可是因他贾诩而战死沙场的。
所以贾诩虽然看出了其中有问题,却绝对不能说出来。
如果说了,那就是提醒曹操要防着黄盖、防着江东。
那么江东的阴谋就很难得逞,曹操也很难被江东算计。
如果不说,曹操真着了江东的道儿,他一统天下这场戏就还能一直唱下去。
只要曹操一直忙乎着一统天下,就没时间找贾诩秋后算账。
于是贾诩就在那装疯卖傻,假装想起了官渡之战,实际则是拐弯抹角地告诉曹操,黄盖投靠过来这件事十分可信。
曹操自然是非常满意,觉得自己的判断还是对的,就连贾诩也赞成。
荀攸一直在暗中打量着曹操的神色,他虽然也对此事充满了怀疑,但看到曹操是这般态度,也不好提出什么质疑。
他知道自己毕竟不是程昱,人家一把年纪了可以无所顾忌地在曹操面前畅所欲言,曹操也不会计较。
自己如今年过半百,但年轻的谋士可有的是,如果不懂得察言观色的话,自己随时就会被替换掉。
荀攸整理了一下语言,走上前几步,说道:“微臣恭喜丞相!我军在乌林一带屯兵数日,一直按兵不动,想必那江东部队内部也是人心惶惶。相信假以时日,还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投奔丞相的。到那时我们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拿下整个江东,正是兵不顿而利可全啊!”
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引经据典地道:“不错,孙子有云: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