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苏家养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又是一个潮湿的阴雨天,廊檐下的雨,滴滴答答,落在地上,积出一个浅洼。过了一会儿雨停了,一个少年蹲在廊下,看着水面映照出的清晰人影,愣愣地瞧着。
这是一张带着几分秀气的脸庞,很符合江南俊少的气质。
一个水滴从廊檐低落,打散了水面的人影,也让少年缓过了神。
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三年了,他还是会时常恍惚,无法相信自己已经穿越了的事实。
“公子,吃饭了!”
远远传来一声喊,少年回过神来,应声道:“来了!”
标准少年音,听起来舒服又悦耳。
丫鬟咯咯地笑,转身跑走了。
……
少年名叫苏义,苏家平辈中排行第八,因此家人都叫他八郎。三年前,苏义害了一场大病,遍请了名医也瞧不出什么来,只是高烧不退,药石无用,眼瞅着人就要没了,家里把棺材都准备好了,他却忽然发了一身的汗,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然而,谁也不知道,活过来的这个人,已经悄然换了一个灵魂,来自千年之后的灵魂。
刚刚醒来的苏义,时常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话,什么电脑,手机,王者,吃鸡……,弄得人们云里雾里。但随着时间流逝,他渐渐便不说了,人们只道他是烧糊涂了说怪话,也没人放在心上。
唯有苏义自己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来自二零二零年的中国,那一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他在家蹲了小半年,憋得嗷嗷直叫,好不容易解禁之后,他把全部积蓄都拿出来买了一辆车,打算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没有想到,这一走竟然出了车祸……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换了时空。
刚到这里的时候,记忆还很清晰,后来便渐渐模糊,有的时候一觉醒来,他有时候会分不清楚,到底那段来自于二零二零年的记忆,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镜花水月。他开始接受‘苏义’这个身份,试着融入现在的生活。
……
吃饭的地方是一处明亮轩敞的屋室,看到苏义来了,坐在上首主位略带病容的老者,向他笑着招手,道:“好侄子,上次见你时,还是五年前,那时你还是个孩子,如今已经俨然是个大小伙子了!若大哥还在,定老怀大慰!”
“叔父谬赞,侄儿愧不敢当。”苏义向老者行了礼,又向老者旁边稍年轻一些,但也已经头发花白,面上带着愁容的中年人道:“大哥。”
“嗯。”中年人不苟言笑,眼睛只是看着老者,眼泪含在眼眶,眼圈红红,显然是刚刚哭过。
“坐吧。”老者语气虚弱,示意了一下,急忙闭上了口,仿佛多说一句话,便多泄一分力气似的。
苏义瞧了眼自己的大哥,挨着他坐了下来。
这是一场家宴,被苏义称为大哥的人,名为苏迈。他原本是嘉禾县令,年初辞官,回到苏州湖隐居。上个月,得家人报信,得知叔父病重,苏迈便立即带着所有家眷赶到颍州探望。
叔侄多年不见,再度重逢,本是高兴之事。但苏辙此时的身体状况,让这喜悦大打折扣。
一顿家宴下来,欢笑远没有伤感多。叔侄二人常常聊着聊着,忽然就哭了起来,刚擦干眼泪,几杯酒下肚,谈及另一桩事,心中酸楚,又开始哭。也不知这眼泪怎么那么多,二人哭到喉咙沙哑,任谁劝也劝不住。
苏义在旁边也不好说话,几次张嘴,又闭上了,默默地看着。
家宴过后,叔侄二人要彻夜长谈,苏义便在丫鬟的带领下,来到了东院儿厢房住下。为了避免长夜无聊,丫鬟还给他拿来了几本书,苏义礼貌谢过,把书接了过来,摆在最上头的,便是一本《栾城集》。
苏义不禁苦笑了一声。
谁想得到,自己会穿越到一千多年前,还跟大文豪攀上了亲戚?
……
雨还在下,只是小了,稀稀拉拉的,不仔细瞧,还以为停了。
书房里,下人点了灯,又奉上清茶,便告退了。只留下叔侄二人落座,苏辙披着一个棉袍,怀里还抱着一个暖炉,饶是这样,依然牙齿打颤。
苏迈抓着叔父冰凉的手,眼中含泪:“叔父,上次见面时,您还精神矍铄,怎如今……?”
话说一半,苏迈便掉下泪来,哽咽着说不出话。反倒是苏辙看得开,道:“有什么可哭的,人皆有生老病死,我今年七十有四,已然是高寿了。这一辈子,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什么遗憾都没有,死了有什么可惜?”
他看了看苏迈,道:“就是……眼瞅着要入土了,有件事,想了又想还是要告诉你。”
“事?”苏迈茫然道:“叔父有事要告诉侄儿么?”
“嗯。”苏辙叹了口气,道:“本来我还犹豫,但今儿看到八郎,想了想还是决定说出来。你有没有觉着,这孩子……长得不像咱们苏家人?”
“啊?”苏迈懵了,他不明白叔父为何这样说,事关先人,苏迈急忙道:“叔父,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
苏辙点点头,道:“八郎其实不是兄长的亲生子。”
“什……什么?!”
窗外忽然响起一个炸雷,雨徒然变大了,苏迈吃惊非小,这太荒唐了。自己从小抚养长大的弟弟,竟然不是父亲的孩子?若这话不是从苏辙的口中说出,他怎么也不会相信的!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小弟是我看着长大,这怎么可能?!”苏迈快速捋了一下前因后果,连连摆手:“不可能,绝不可能,叔父莫玩笑了。”
“哪个跟你玩笑。”苏辙咳嗽了两声,苏迈忙轻拍他的后背,帮他把这口气顺下去,苏辙虚弱道:“我都已经这个样子了,还有心情与你玩笑?这件事是真的,是你父亲在信中告诉我的。这件事的原委,在这世上只有我知道!”
见苏迈还是不信,苏辙抬手指了一下旁边的书架,道:“第三排第一本,《论语》中间夹着的那封信,便是你父亲写给我的那一封,你自己瞧瞧,是不是他的笔迹。”
苏迈闻言,立即起身,很容易便在书架上找到了那本《论语》,翻开书页,果然有一封书信。信封上四个字,吾弟亲启。这四个字,横轻竖重、笔画舒展、用墨丰腴,苏迈再熟悉不过,正是自己父亲苏轼的字。苏迈把信打开,看罢之后,彻底呆住了,喃喃道:“怎会如此?父亲啊父亲,您这是……唉!”
看到苏迈的样子,苏辙哈哈笑了起来,笑了几声,又咳嗽,苏迈赶紧把书信放回《论语》中,过来帮他顺气。
过了一会儿,气顺了过来,苏辙喝了口热茶压了压,道:“我大哥这一辈子行事,从来都只在乎本心。他做出什么事来,我这个做弟弟的,都不会奇怪。信中只说了,八郎不是他的亲生子,细节却没有言明,后来见面时,他把前因后果都告诉了我,现在我说给你听。”
苏迈浑浑噩噩,还没从冲击中缓过来,闻言也只是点了下头,没有说什么话。
苏辙则陷入了回忆之中,娓娓道来:“那是……元祐八年,九月,你父亲奉旨任定州知州。屁股还没坐热,高太后病逝,哲宗继位,启用新党,次年六月,你父亲再遭贬谪,命他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改任惠州。就在这期间,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
“当时你父亲府中有一个小史,此人是个妙人。不但长得一表人才,写得一笔好字,且能使枪弄棒,蹴鞠杂耍,吹吹打打……好像什么都会一点,颇得你父亲的喜欢。你父亲得知要被贬惠州,不忍埋没他的前程,便把他推荐给了小王都太尉。但谁知,他在府上的时候,早与你三娘的侍女有了私情,甚至有了身孕。而此事,你父亲一无所知……或许,这小史自己当时也不知道。”
苏迈回忆了一下,似乎想起了三娘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但印象不深,毕竟是个侍女,他不记得也正常。
苏辙继续道:“等到侍女显怀,已经是去往惠州的半路上了。到了惠州,这侍女便早产,生下了八郎。但这侍女却难产而死,只留下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孩子。”
“当时,只有你三娘和你三弟陪伴你父亲左右。俩人都以为这孩子是你父亲酒后风流所得,但你父亲自己清楚,他没碰过这侍女。且这侍女临盆之际,也曾与你父亲坦白孩子的生父是谁。所以说,你父亲是彻彻底底被冤枉了。”
“但侍女已死,而这孩子的亲爹,当时也不过是个小吏。惠州又离东京相隔千里,若把孩子送回他父亲身边,就等于是要了这孩子的命,你父亲想了又想,索性就没澄清,把这件事给认了下来。就这样,八郎成了你的弟弟。”
“这封信。”苏辙笑道:“也是那时候写的,你父亲觉着他担下此事,全凭一个义字,于是就给孩子取名叫‘苏义’。”
苏辙像是说累了,缓缓眯起了眼,道:“剩下的事,你亲身经历,也不必我来说了。”
苏迈长长叹了口气,道:“绍圣三年,我上书求职韶州仁化令,获准。于是,便趁赴任之机,把家眷和三弟家眷都搬至惠州与父亲团聚。刚到不及两月,三娘病重,父亲又接到旨意,要贬去琼州。三娘临终之时,把刚将三岁的小弟托付给我娘子,从此之后,小弟便一直同我们夫妇生活,直到今日。”
苏迈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他不解道:“可是叔父,元符三年,官家继位,父亲得赦自琼北归,小弟已经七岁,父亲是见了他的,还一起生活了十个月。但关于小弟的身世,他直至病逝,他也没曾跟我过半句,他……为何不提呢?”
“也是有原因的。”苏辙歇息了一会儿,缓过来一点儿了,开口道:“他自琼北归,曾写信给我,托我派人去小王都太尉府上寻孩子的生父,他在信中说……忽感不妙,觉大限将至,此生惟余此事挂心,要我寻到孩子生父,看看他如今是什么样的人,若他能照顾好八郎,便把孩子送回去,让他认祖归宗。但若他照顾不好,此事就作罢。”
苏迈想到苏义并没有送走,便问:“那孩子的生父……没找到?”
“找到了!”苏辙叹了口气,道:“算是没有缘分吧,当时孩子的父亲已经不在小王都太尉府上了,去了边关。正逢边关有战事,生死未卜。此事也就作罢了。”
苏迈越听越糊涂,微微蹙眉,道:“这么说,八郎的生父是去从军了?他到底是谁?可还在世?”苏辙点点头,道:“当然还在世,不然我与你说什么?八郎的生父,便是如今的殿帅府太尉——高俅!”
“他?”苏迈登时眉头紧皱,霍然而起,急道:“怎么会是他?不行,不能让小弟认他,我不同意,绝无可能!”
苏迈做了五年嘉禾县令,每个月都有朝廷的邸报送来。朝中大事,人员任命,升迁变动等,邸报上面都有。高俅这个名字可以说是这五年内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了。
传闻中,此人乃是官家潜邸之时的玩伴,官家登基,鸡犬升天,他也得了提拔。
大宋朝重文轻武,对文官的提拔任命,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并不完全由着皇帝的性子来。七品县官都要有进士出身,而高俅没有功名,文官这条路走不通。
文官不成,只好走武官之路。武官对出身要求不严,提拔任命有功就行。功劳这回事么,全凭一张嘴,可以说你临战畏敌,也可以说你身先士卒,空子很大,好做手脚。官家想留高俅做一个随迁转驾的人,这样的职位,只在掌管禁军的三衙里。但大宋有祖制,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于是官家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把他送去边关镀金,还特意嘱咐边帅刘仲武好生照顾。
谁也没想到,他恁地命好。在边关混的那几年,恰逢大宋连打了好几场胜仗。崇宁三年,吐蕃赵怀德反叛,刘仲武率军平叛获得大胜,功劳簿上高俅名列第三。大观二年,童贯及刘仲武通过多年谋划,成功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当时派去的使节,就是高俅。不止这些,近五年间边关报功大大小小二十余,件件都有高俅的名字。
短短五年,高俅青云直上,竟靠实打实的边功累至殿帅。如此魔幻的剧情,甭说苏迈这样当官儿的不信,就是大宋的普通百姓,也是没有人信的。
德不配位,自然要惹非议。于是,高俅的名声越来越臭。有人说他的功劳都是‘杀良冒功’,还有人说他能提拔这么快,全都是因为此人谄媚,克扣兵饷贿赂朝中重臣,因此官运亨通。还有人说,此人欺上媚下,专在民间为官家搜罗美女珠宝,所过之处,片草不留……
总而言之,一句好话没有。苏迈听到的所有关于高俅的事情,全部都是负面的印象。他怎能让一手带大的弟弟,认这样的人做父亲?
苏迈把顾虑说了,苏辙却笑笑,道:“大侄子,还记得“石钟山”么?”
苏迈一愣,旋即明白了苏辙的意思。
石钟山,旁人听不懂,但苏迈却听得懂,这牵扯到三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当时乌台诗案刚了,苏轼获罪贬谪黄州,年轻的苏迈侍奉左右。有一天,父子俩不知怎的竟谈到了鄱阳湖畔石钟山。父子均不知此名由来,苏迈翻遍了书籍,在《水经注》等古书中找出许多说法,但苏轼都觉得是牵强附会。苏迈还想找更多的论证,苏轼却阻止了他,对他说:“大凡研究学问、考证事物,切不可人云亦云,或者光凭道听途说就妄下结论。要想知道真相,还需实地踏查,亲眼所见。”
于是此事便搁置,一晃就是五年。元丰七年,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苏轼送他到湖口,附近便是一片石钟山。父子俩乘着小舟来到山的绝壁下,沿着山脚寻找。寻到一个地方,只听见一阵阵清畅高扬的声音,如钟鼓不绝。原来,这里的山脚下遍布石窍,大小、形状、深浅各不相同。它们不停地受到波涛撞击,才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就像是秦汉时期的编钟一样,石钟山之名便由此而来。
一个疑惑,五年才解,苏门求实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苏辙见苏迈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道:“你关于高俅的所有印象,都是道听途说,做不得数。你父亲临终之际,还念着把孩子送回去,说‘此生惟余此事挂心’,这事便算是他的遗愿了。”他咳了一声,道:“眼瞧着,我便要跟他相见了,若他问起我,我该怎么说?思前想后,还是想把这事儿给办了。”
“也是巧了。”苏辙挣扎起身,苏迈赶紧扶着,俩人来到桌案,苏辙从砚台下面拿起一封信,道:“我还未来得及去寻他,他已找上我了,你瞧瞧。”
苏迈忙扶着苏辙坐下,才把信接过来打开。
“高俅拜谨小苏学士尊鉴。”
“昔年俅为大苏学士府上小史,得君提携,引荐至小王都太尉处,后辗转至今上潜邸,官家不弃,方有今日之高俅。举荐之情,俅没齿难忘。大苏学士病卒之时,俅尚在边关,不能登门吊孝,引以为憾。每每思之,涕泪横流者,无所报也……”
“……今俅忝居高位,心下惶恐不安。蒙官家不弃,唯有肝脑涂地,以报圣恩。然有一事,难以启齿,今厚颜说出,还望小苏学士帮衬。”
“崇宁三年,吾率军与吐蕃叛贼交战,伤及下腹。今虽已娶妻纳妾,却仍无一有出。忧愁之间,想起昔年在大苏学士府上之时,曾与三娘子侍女梅兰相好,一别经年,不知她是否还好,是否……有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俅恐谢世之后,无颜面对祖宗,故此厚颜乞求,望公帮忙打探,不胜感激。若公有所请,而俅力能及,必尽心竭力,以报苏门恩义。高俅叩敬。”
读完了信,苏迈更加愤然,把信丢在桌上,怒气冲冲:“果然是个厚颜无耻之徒,他若有良心,怎不早点来信?偏偏等小弟开了窍,有了才名之后跑来认儿子,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叔父,小弟绝不能与此人相认!”
“我已给他回了信了。”苏辙慢悠悠道:“殿帅府来接人的马车,已经到了三天了。”
“叔父!”苏迈大惊,道:“叔父!您真的铁了心的,要把小弟送回去?”
“你先不要急,且听我说完。我做这个决定,原因有三。”苏辙没有理会苏迈的激动,缓缓道:“其一,这是你父亲的遗愿,我要为他办妥。其二,血脉亲情是斩不断的,他既是高俅之子,早晚要认祖归宗。高俅如今贵为殿帅,是官家心中有数的几个人,圣宠正隆。他既然给我写信,必然是已经打探清楚了,瞒是瞒不住的,他若强行把八郎带走,凭我苏家如何抵挡?”
“其三……”苏辙看向苏迈,道:“官家继位之后,立元祐党人碑,不许元祐党人子孙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考。元祐后人纵有盖世才华,也不能为朝廷所用。若八郎是苏家人,他这一生的前途也就毁了。若他是苏家人,有此命也就认了。可他不是苏家血脉,你怎忍心害他一生?”
“这……”最后这一句话,直击灵魂。苏迈的坚定被击垮了,他神情有些恍惚,心中满是挣扎。
过来好久,苏迈垂下泪来:“叔父,您说的这些道理,侄儿都懂,可……可小弟是我从小带到大,我俩名为兄弟,实则形同父子,就这样把他送走,我这心里,实在是难受啊!”
“雏鸟总有一日要展翅高飞,你留,又能留几日?我观八郎面相,绝非凡物,早晚要成就一番事业。你早些放他走,也算是帮了他。他不是薄情寡恩之人,将来对苏家也能有个照顾。”苏辙拉过苏迈的手,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道:“你我都老了,孩子们却还年轻,要多为他们考虑……得留个希望啊。”
又是一个潮湿的阴雨天,廊檐下的雨,滴滴答答,落在地上,积出一个浅洼。过了一会儿雨停了,一个少年蹲在廊下,看着水面映照出的清晰人影,愣愣地瞧着。
这是一张带着几分秀气的脸庞,很符合江南俊少的气质。
一个水滴从廊檐低落,打散了水面的人影,也让少年缓过了神。
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三年了,他还是会时常恍惚,无法相信自己已经穿越了的事实。
“公子,吃饭了!”
远远传来一声喊,少年回过神来,应声道:“来了!”
标准少年音,听起来舒服又悦耳。
丫鬟咯咯地笑,转身跑走了。
……
少年名叫苏义,苏家平辈中排行第八,因此家人都叫他八郎。三年前,苏义害了一场大病,遍请了名医也瞧不出什么来,只是高烧不退,药石无用,眼瞅着人就要没了,家里把棺材都准备好了,他却忽然发了一身的汗,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然而,谁也不知道,活过来的这个人,已经悄然换了一个灵魂,来自千年之后的灵魂。
刚刚醒来的苏义,时常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话,什么电脑,手机,王者,吃鸡……,弄得人们云里雾里。但随着时间流逝,他渐渐便不说了,人们只道他是烧糊涂了说怪话,也没人放在心上。
唯有苏义自己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来自二零二零年的中国,那一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他在家蹲了小半年,憋得嗷嗷直叫,好不容易解禁之后,他把全部积蓄都拿出来买了一辆车,打算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没有想到,这一走竟然出了车祸……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换了时空。
刚到这里的时候,记忆还很清晰,后来便渐渐模糊,有的时候一觉醒来,他有时候会分不清楚,到底那段来自于二零二零年的记忆,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镜花水月。他开始接受‘苏义’这个身份,试着融入现在的生活。
……
吃饭的地方是一处明亮轩敞的屋室,看到苏义来了,坐在上首主位略带病容的老者,向他笑着招手,道:“好侄子,上次见你时,还是五年前,那时你还是个孩子,如今已经俨然是个大小伙子了!若大哥还在,定老怀大慰!”
“叔父谬赞,侄儿愧不敢当。”苏义向老者行了礼,又向老者旁边稍年轻一些,但也已经头发花白,面上带着愁容的中年人道:“大哥。”
“嗯。”中年人不苟言笑,眼睛只是看着老者,眼泪含在眼眶,眼圈红红,显然是刚刚哭过。
“坐吧。”老者语气虚弱,示意了一下,急忙闭上了口,仿佛多说一句话,便多泄一分力气似的。
苏义瞧了眼自己的大哥,挨着他坐了下来。
这是一场家宴,被苏义称为大哥的人,名为苏迈。他原本是嘉禾县令,年初辞官,回到苏州湖隐居。上个月,得家人报信,得知叔父病重,苏迈便立即带着所有家眷赶到颍州探望。
叔侄多年不见,再度重逢,本是高兴之事。但苏辙此时的身体状况,让这喜悦大打折扣。
一顿家宴下来,欢笑远没有伤感多。叔侄二人常常聊着聊着,忽然就哭了起来,刚擦干眼泪,几杯酒下肚,谈及另一桩事,心中酸楚,又开始哭。也不知这眼泪怎么那么多,二人哭到喉咙沙哑,任谁劝也劝不住。
苏义在旁边也不好说话,几次张嘴,又闭上了,默默地看着。
家宴过后,叔侄二人要彻夜长谈,苏义便在丫鬟的带领下,来到了东院儿厢房住下。为了避免长夜无聊,丫鬟还给他拿来了几本书,苏义礼貌谢过,把书接了过来,摆在最上头的,便是一本《栾城集》。
苏义不禁苦笑了一声。
谁想得到,自己会穿越到一千多年前,还跟大文豪攀上了亲戚?
……
雨还在下,只是小了,稀稀拉拉的,不仔细瞧,还以为停了。
书房里,下人点了灯,又奉上清茶,便告退了。只留下叔侄二人落座,苏辙披着一个棉袍,怀里还抱着一个暖炉,饶是这样,依然牙齿打颤。
苏迈抓着叔父冰凉的手,眼中含泪:“叔父,上次见面时,您还精神矍铄,怎如今……?”
话说一半,苏迈便掉下泪来,哽咽着说不出话。反倒是苏辙看得开,道:“有什么可哭的,人皆有生老病死,我今年七十有四,已然是高寿了。这一辈子,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什么遗憾都没有,死了有什么可惜?”
他看了看苏迈,道:“就是……眼瞅着要入土了,有件事,想了又想还是要告诉你。”
“事?”苏迈茫然道:“叔父有事要告诉侄儿么?”
“嗯。”苏辙叹了口气,道:“本来我还犹豫,但今儿看到八郎,想了想还是决定说出来。你有没有觉着,这孩子……长得不像咱们苏家人?”
“啊?”苏迈懵了,他不明白叔父为何这样说,事关先人,苏迈急忙道:“叔父,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
苏辙点点头,道:“八郎其实不是兄长的亲生子。”
“什……什么?!”
窗外忽然响起一个炸雷,雨徒然变大了,苏迈吃惊非小,这太荒唐了。自己从小抚养长大的弟弟,竟然不是父亲的孩子?若这话不是从苏辙的口中说出,他怎么也不会相信的!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小弟是我看着长大,这怎么可能?!”苏迈快速捋了一下前因后果,连连摆手:“不可能,绝不可能,叔父莫玩笑了。”
“哪个跟你玩笑。”苏辙咳嗽了两声,苏迈忙轻拍他的后背,帮他把这口气顺下去,苏辙虚弱道:“我都已经这个样子了,还有心情与你玩笑?这件事是真的,是你父亲在信中告诉我的。这件事的原委,在这世上只有我知道!”
见苏迈还是不信,苏辙抬手指了一下旁边的书架,道:“第三排第一本,《论语》中间夹着的那封信,便是你父亲写给我的那一封,你自己瞧瞧,是不是他的笔迹。”
苏迈闻言,立即起身,很容易便在书架上找到了那本《论语》,翻开书页,果然有一封书信。信封上四个字,吾弟亲启。这四个字,横轻竖重、笔画舒展、用墨丰腴,苏迈再熟悉不过,正是自己父亲苏轼的字。苏迈把信打开,看罢之后,彻底呆住了,喃喃道:“怎会如此?父亲啊父亲,您这是……唉!”
看到苏迈的样子,苏辙哈哈笑了起来,笑了几声,又咳嗽,苏迈赶紧把书信放回《论语》中,过来帮他顺气。
过了一会儿,气顺了过来,苏辙喝了口热茶压了压,道:“我大哥这一辈子行事,从来都只在乎本心。他做出什么事来,我这个做弟弟的,都不会奇怪。信中只说了,八郎不是他的亲生子,细节却没有言明,后来见面时,他把前因后果都告诉了我,现在我说给你听。”
苏迈浑浑噩噩,还没从冲击中缓过来,闻言也只是点了下头,没有说什么话。
苏辙则陷入了回忆之中,娓娓道来:“那是……元祐八年,九月,你父亲奉旨任定州知州。屁股还没坐热,高太后病逝,哲宗继位,启用新党,次年六月,你父亲再遭贬谪,命他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改任惠州。就在这期间,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
“当时你父亲府中有一个小史,此人是个妙人。不但长得一表人才,写得一笔好字,且能使枪弄棒,蹴鞠杂耍,吹吹打打……好像什么都会一点,颇得你父亲的喜欢。你父亲得知要被贬惠州,不忍埋没他的前程,便把他推荐给了小王都太尉。但谁知,他在府上的时候,早与你三娘的侍女有了私情,甚至有了身孕。而此事,你父亲一无所知……或许,这小史自己当时也不知道。”
苏迈回忆了一下,似乎想起了三娘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但印象不深,毕竟是个侍女,他不记得也正常。
苏辙继续道:“等到侍女显怀,已经是去往惠州的半路上了。到了惠州,这侍女便早产,生下了八郎。但这侍女却难产而死,只留下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孩子。”
“当时,只有你三娘和你三弟陪伴你父亲左右。俩人都以为这孩子是你父亲酒后风流所得,但你父亲自己清楚,他没碰过这侍女。且这侍女临盆之际,也曾与你父亲坦白孩子的生父是谁。所以说,你父亲是彻彻底底被冤枉了。”
“但侍女已死,而这孩子的亲爹,当时也不过是个小吏。惠州又离东京相隔千里,若把孩子送回他父亲身边,就等于是要了这孩子的命,你父亲想了又想,索性就没澄清,把这件事给认了下来。就这样,八郎成了你的弟弟。”
“这封信。”苏辙笑道:“也是那时候写的,你父亲觉着他担下此事,全凭一个义字,于是就给孩子取名叫‘苏义’。”
苏辙像是说累了,缓缓眯起了眼,道:“剩下的事,你亲身经历,也不必我来说了。”
苏迈长长叹了口气,道:“绍圣三年,我上书求职韶州仁化令,获准。于是,便趁赴任之机,把家眷和三弟家眷都搬至惠州与父亲团聚。刚到不及两月,三娘病重,父亲又接到旨意,要贬去琼州。三娘临终之时,把刚将三岁的小弟托付给我娘子,从此之后,小弟便一直同我们夫妇生活,直到今日。”
苏迈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他不解道:“可是叔父,元符三年,官家继位,父亲得赦自琼北归,小弟已经七岁,父亲是见了他的,还一起生活了十个月。但关于小弟的身世,他直至病逝,他也没曾跟我过半句,他……为何不提呢?”
“也是有原因的。”苏辙歇息了一会儿,缓过来一点儿了,开口道:“他自琼北归,曾写信给我,托我派人去小王都太尉府上寻孩子的生父,他在信中说……忽感不妙,觉大限将至,此生惟余此事挂心,要我寻到孩子生父,看看他如今是什么样的人,若他能照顾好八郎,便把孩子送回去,让他认祖归宗。但若他照顾不好,此事就作罢。”
苏迈想到苏义并没有送走,便问:“那孩子的生父……没找到?”
“找到了!”苏辙叹了口气,道:“算是没有缘分吧,当时孩子的父亲已经不在小王都太尉府上了,去了边关。正逢边关有战事,生死未卜。此事也就作罢了。”
苏迈越听越糊涂,微微蹙眉,道:“这么说,八郎的生父是去从军了?他到底是谁?可还在世?”苏辙点点头,道:“当然还在世,不然我与你说什么?八郎的生父,便是如今的殿帅府太尉——高俅!”
“他?”苏迈登时眉头紧皱,霍然而起,急道:“怎么会是他?不行,不能让小弟认他,我不同意,绝无可能!”
苏迈做了五年嘉禾县令,每个月都有朝廷的邸报送来。朝中大事,人员任命,升迁变动等,邸报上面都有。高俅这个名字可以说是这五年内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了。
传闻中,此人乃是官家潜邸之时的玩伴,官家登基,鸡犬升天,他也得了提拔。
大宋朝重文轻武,对文官的提拔任命,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并不完全由着皇帝的性子来。七品县官都要有进士出身,而高俅没有功名,文官这条路走不通。
文官不成,只好走武官之路。武官对出身要求不严,提拔任命有功就行。功劳这回事么,全凭一张嘴,可以说你临战畏敌,也可以说你身先士卒,空子很大,好做手脚。官家想留高俅做一个随迁转驾的人,这样的职位,只在掌管禁军的三衙里。但大宋有祖制,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于是官家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把他送去边关镀金,还特意嘱咐边帅刘仲武好生照顾。
谁也没想到,他恁地命好。在边关混的那几年,恰逢大宋连打了好几场胜仗。崇宁三年,吐蕃赵怀德反叛,刘仲武率军平叛获得大胜,功劳簿上高俅名列第三。大观二年,童贯及刘仲武通过多年谋划,成功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当时派去的使节,就是高俅。不止这些,近五年间边关报功大大小小二十余,件件都有高俅的名字。
短短五年,高俅青云直上,竟靠实打实的边功累至殿帅。如此魔幻的剧情,甭说苏迈这样当官儿的不信,就是大宋的普通百姓,也是没有人信的。
德不配位,自然要惹非议。于是,高俅的名声越来越臭。有人说他的功劳都是‘杀良冒功’,还有人说他能提拔这么快,全都是因为此人谄媚,克扣兵饷贿赂朝中重臣,因此官运亨通。还有人说,此人欺上媚下,专在民间为官家搜罗美女珠宝,所过之处,片草不留……
总而言之,一句好话没有。苏迈听到的所有关于高俅的事情,全部都是负面的印象。他怎能让一手带大的弟弟,认这样的人做父亲?
苏迈把顾虑说了,苏辙却笑笑,道:“大侄子,还记得“石钟山”么?”
苏迈一愣,旋即明白了苏辙的意思。
石钟山,旁人听不懂,但苏迈却听得懂,这牵扯到三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当时乌台诗案刚了,苏轼获罪贬谪黄州,年轻的苏迈侍奉左右。有一天,父子俩不知怎的竟谈到了鄱阳湖畔石钟山。父子均不知此名由来,苏迈翻遍了书籍,在《水经注》等古书中找出许多说法,但苏轼都觉得是牵强附会。苏迈还想找更多的论证,苏轼却阻止了他,对他说:“大凡研究学问、考证事物,切不可人云亦云,或者光凭道听途说就妄下结论。要想知道真相,还需实地踏查,亲眼所见。”
于是此事便搁置,一晃就是五年。元丰七年,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苏轼送他到湖口,附近便是一片石钟山。父子俩乘着小舟来到山的绝壁下,沿着山脚寻找。寻到一个地方,只听见一阵阵清畅高扬的声音,如钟鼓不绝。原来,这里的山脚下遍布石窍,大小、形状、深浅各不相同。它们不停地受到波涛撞击,才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就像是秦汉时期的编钟一样,石钟山之名便由此而来。
一个疑惑,五年才解,苏门求实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苏辙见苏迈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道:“你关于高俅的所有印象,都是道听途说,做不得数。你父亲临终之际,还念着把孩子送回去,说‘此生惟余此事挂心’,这事便算是他的遗愿了。”他咳了一声,道:“眼瞧着,我便要跟他相见了,若他问起我,我该怎么说?思前想后,还是想把这事儿给办了。”
“也是巧了。”苏辙挣扎起身,苏迈赶紧扶着,俩人来到桌案,苏辙从砚台下面拿起一封信,道:“我还未来得及去寻他,他已找上我了,你瞧瞧。”
苏迈忙扶着苏辙坐下,才把信接过来打开。
“高俅拜谨小苏学士尊鉴。”
“昔年俅为大苏学士府上小史,得君提携,引荐至小王都太尉处,后辗转至今上潜邸,官家不弃,方有今日之高俅。举荐之情,俅没齿难忘。大苏学士病卒之时,俅尚在边关,不能登门吊孝,引以为憾。每每思之,涕泪横流者,无所报也……”
“……今俅忝居高位,心下惶恐不安。蒙官家不弃,唯有肝脑涂地,以报圣恩。然有一事,难以启齿,今厚颜说出,还望小苏学士帮衬。”
“崇宁三年,吾率军与吐蕃叛贼交战,伤及下腹。今虽已娶妻纳妾,却仍无一有出。忧愁之间,想起昔年在大苏学士府上之时,曾与三娘子侍女梅兰相好,一别经年,不知她是否还好,是否……有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俅恐谢世之后,无颜面对祖宗,故此厚颜乞求,望公帮忙打探,不胜感激。若公有所请,而俅力能及,必尽心竭力,以报苏门恩义。高俅叩敬。”
读完了信,苏迈更加愤然,把信丢在桌上,怒气冲冲:“果然是个厚颜无耻之徒,他若有良心,怎不早点来信?偏偏等小弟开了窍,有了才名之后跑来认儿子,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叔父,小弟绝不能与此人相认!”
“我已给他回了信了。”苏辙慢悠悠道:“殿帅府来接人的马车,已经到了三天了。”
“叔父!”苏迈大惊,道:“叔父!您真的铁了心的,要把小弟送回去?”
“你先不要急,且听我说完。我做这个决定,原因有三。”苏辙没有理会苏迈的激动,缓缓道:“其一,这是你父亲的遗愿,我要为他办妥。其二,血脉亲情是斩不断的,他既是高俅之子,早晚要认祖归宗。高俅如今贵为殿帅,是官家心中有数的几个人,圣宠正隆。他既然给我写信,必然是已经打探清楚了,瞒是瞒不住的,他若强行把八郎带走,凭我苏家如何抵挡?”
“其三……”苏辙看向苏迈,道:“官家继位之后,立元祐党人碑,不许元祐党人子孙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考。元祐后人纵有盖世才华,也不能为朝廷所用。若八郎是苏家人,他这一生的前途也就毁了。若他是苏家人,有此命也就认了。可他不是苏家血脉,你怎忍心害他一生?”
“这……”最后这一句话,直击灵魂。苏迈的坚定被击垮了,他神情有些恍惚,心中满是挣扎。
过来好久,苏迈垂下泪来:“叔父,您说的这些道理,侄儿都懂,可……可小弟是我从小带到大,我俩名为兄弟,实则形同父子,就这样把他送走,我这心里,实在是难受啊!”
“雏鸟总有一日要展翅高飞,你留,又能留几日?我观八郎面相,绝非凡物,早晚要成就一番事业。你早些放他走,也算是帮了他。他不是薄情寡恩之人,将来对苏家也能有个照顾。”苏辙拉过苏迈的手,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道:“你我都老了,孩子们却还年轻,要多为他们考虑……得留个希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