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一朝有二君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主神崛起、全职法师、异界直播间、诛天战帝、末世浮生、闲妻不淑、点满力量的我绝不会无用武之地、最强男神(网游)、精灵王的王妃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早朝的朝议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六福拖长了嗓音:“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众臣都无要事,并没有人站出来。李淳抬头看向六福,他此时应该宣布退朝的,然而六福却不知为何避开了他的目光,而是望向了大殿之外。
这时只听见殿外有人大声道:“奴才等有冤屈,特来面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是个太监的声音。李淳一愣:“进殿来说话。”
外头那人道:“奴才等身份卑贱,不敢进殿。”
嘴里这般说,可若真是觉得自己身份卑贱就不至于闹到朝会上来了。李淳于是吩咐道:“无妨,进来罢。”
只听见一阵窸窸窣窣,竟是大明宫的内监总管刘贞亮带着一大群徒子徒孙,浩浩荡荡数百人,躬着身子迈着太监的细碎步子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来,队伍太长,以致于从宣政殿里一直站到了殿前的台阶和广场上。
待刘贞亮在最前头跪下,所有太监亦跟着跪下,齐齐整整地磕了三个头。
这刘贞亮乃是这次发动宫变、扶陛下登基的首功之臣,李淳连忙起身去扶他,“刘公公请起,不知何事要鸣冤?”
刘贞亮倔强地伏在地上不肯起身,大声道:“陛下嫌弃奴才等残缺之身伺候不周全,要大肆裁减宫中内监,还请殿下劝陛下收回成命,给奴才等一条生路!”
李淳两条眉毛都快要拧到一起去了,他这父亲是怎么回事,如今终于当上了皇帝,就以为真的能随心随欲了么,丝毫不会顾念全局,光顾着添乱!
既然闹到这宣政殿里来了,叫他来收拾烂摊子,那就该叫陛下付出点代价才是。
李淳于是道:“刘公公言重了。陛下也是好意,宫中既然使唤不了那么些人,便也好叫众人都自谋个前程,如何说是不给生路了?”
刘贞亮会意,又“咚咚”磕了几个响头,声泪俱下,大声奏道:“宫里的公公们都是穷苦出身,自幼进宫,与家人早就失去联络。上无父母兄弟可倚靠,下无子孙儿女可傍身,都是断子绝孙的人,身子骨也不成,出去到了外头,连猪狗都不如!这做了宫里的奴才,就只能盼着到死都是宫里的人,半路离宫,可哪儿还有活路啊!”
后头跟着的一众徒子徒孙都跟着哀哀戚戚,潸然泪下。
内监都是受了宫刑的,并无生育能力,因生理不全,或受宫刑时留下些后遗症,年纪略大便多半都疾病缠身,尿失禁、腰酸背痛基本上个个都有。
一般人都不愿入宫做内监,但宫中旧例,每隔数年都强制地方进献一定数量的内监入宫服侍。因此地方官便强制一些交不起赋税或欠高利贷的穷苦人家的男孩受宫刑进宫做内监以抵债。
内监受刑时大多年幼,因此并无子嗣奉养,晚景多少都有些凄凉。若一辈子在宫中伺候也就罢了,便是老迈,宫中好歹还能找人医一医,死了也能赐一口薄棺装殓。
但皇上此时下令裁减冗员,这些内监离了宫,可怎么生活?外头百姓怨恨五坊使已久,难免不把敌意转移到这些出宫的老太监身上。
身体缺陷带来的病痛,外人的歧视嘲讽,加上又无子嗣可倚靠,入宫多年,家人早已寻不到了,他们将何以养身?
刘贞亮偷眼见一众文武大臣都有些动容,又继续说道:“奴才等对先帝和陛下忠心耿耿,倾尽全力拥护陛下登基,不说功劳,也该念奴才等的苦劳啊……”
李淳发动宫变时便是找了神策军的首领来护驾,又联合内廷宦官里应外合才成功助陛下上位。神策军一向是掌握在内监的手里,可以说这桩事里宦官功不可没。
李淳等他说完了,方才环顾四周,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众人心里都打着小九九,明知此时是陛下的旨意下得太草率,可又不好直接反驳,更怕话没说好得罪了刘贞亮,因此都面面相觑的不说话。
李淳看向王叔文:“王先生以为如何?”
王叔文向来是瞧不起宦官的,自然是乐得看见陛下削减宦官的人数和势力。可现下闹到宣政殿来了,事情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叫刘贞亮这么一说,倒是叫人人都瞧见了是陛下过河拆桥。
他只好上前一步奏道:“陛下素来节俭,如今有意缩减宫中开支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臣以为,不必骤然裁减,可令各州府逐年减少进献的内监人数。”
李淳点点头:“王先生说得有理,既然如此,不如王先生和本殿一起去太和殿面见陛下,陈明利弊。”
王叔文只得答应。
次日,听说太子亲自上表,为内监求情,力陈其晚景凄楚、身世飘零,陛下深受感动,怜悯宦官离宫后生计无着,于是收回成命,另外下旨,将自愿离宫的宫女三百余人、教坊乐女六
百余人赐钱放归。内监之数除个别自请离宫者外,基本没有变动。
陛下已经不甘于“病倒”在太和殿了,他正在慢慢的“病愈”,白麻内命的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开始慢慢的全面施行他的“新政”了。
他虽然还不曾正式出现在朝堂之上。但前朝有太子监国坐镇,内廷却又有王叔文持圣上白麻内命任命官员、履行圣意,俨然出现两个各自独立的小朝廷。
文武百官甚至有些无所适从,根本不知道是该在朝议的时候递折子给太子,还是该直接把折子交给王叔文,由他私下传递到内廷直接给圣上批阅。
原以为那裁减内监的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了,不料仅仅过了三天,王叔文再度以圣上的白麻内命,任命老将、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京西神策军节度使,度支郎中韩泰为神策军行营行军司马。
神策军是由刘贞亮统领的,陛下如今把自己的人安插进去,而且安插的是在军中颇有威望的老将军,摆明了,是在极力牵制神策军,企图削减宦官势力。
不过即使是老将,想要插手也没那么容易。刘贞亮以新官对旧事不清楚需先交割事务等理由,一再拖延着,将范希朝架空。范希朝虽然领兵征战经验丰富,可这些阴谋手段又如何玩得过淫浸宫廷数十年的老太监,也只得被牵着鼻子走。
李淳在朝堂上的势力自然没有他老爹这二十六年来积累的多,目前来看,他所能倚靠的势力中,最主要便是神策军和内监。而现在王叔文倚靠白麻内命来任命官员、排斥宦官,等于说,已经向他发出了挑战。
王叔文等人的革新措施虽然大多都是有利于百姓的,但施行起来颇多难处。
革新党派的人物多半出自江南寒门,以科举进士出身,恃才傲物,待人接物上总有些清高,得罪人时常难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多多少少受到了北方世家大族的排斥。
世家大族毕竟雄踞北方千百年,甚至在大唐建立之前,便已经有了极大的影响,就连高祖皇帝登基的时候修家谱,都要往世家大族的门第上靠。则天皇后登基的时候,因武氏门第寒微,也颇费过一番心思。
朝中的局势渐渐的变得微妙起来。
不久,侍御史窦群、御史中丞武元衡等人上表弹劾王叔文,对革新政策诸多抨击指责,斥责他们在朝中互结朋党。两位宰相皆称病不朝,等于说间接地宣布了不与革新派党人合作,退居观望。
但不管怎么说,宫内节俭,宫外严加惩治贪污腐败,王叔文改革新政还是初见了成效,国库出现小小的盈余。
这是德宗一朝数十年来都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于是,在一次朝议上,李淳代圣上拟旨,加拜王叔文为户部侍郎。
内监总管、神策军都知兵马使刘贞亮上奏曰:“王翰林夙兴夜寐,为圣上操劳,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王翰林已身兼数职,不单先有度支、盐铁转运副使,又有翰林学士之职,今又加户部侍郎一职。臣以为,一心一用,方能集中精力办好事情,不叫圣上失望。今盐铁转运一事一向由王翰林负责,老奴以为,应去其翰林学士一职,集中精力为圣上分忧!”
李淳闲闲地看了他一眼,沉吟片刻,道:“王翰林确实太辛苦了,准奏。”
这边王叔文的脸色顿时青一阵白一阵的。须知,翰林学士可不是个一般的职位。这翰林学士虽然品级不高,却是能够直接出入内廷、传达圣上密诏的人物,掌握着内廷的机密,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顾问和起草文书的官员。
按照规定,翰林学士夜里甚至可以值宿禁中,有“内相”之称。如今太子就拿一个户部侍郎的职位,把他这个翰林学士的职位给替换下来了!
王叔文双膝一软,跪了下来:“太子殿下设身处地为下臣考虑,下臣实在是感激不尽。可是下臣处理盐铁上的事务,皆是由圣上亲自下密旨,圣上身处内宫,多有不便,还请殿下多加通融!”
这时革新派的许多官员都醒悟过来,忙一起下跪求情:“请殿下通融!”
李淳想了想,道:“你说得也有些道理。但圣上龙体一直没有康复,你也不便拿太多朝堂上的事去请示。本殿既然是监国,你大可以直接递折子来,若有要事,本殿自会回禀圣上。既然只是盐铁上的官司,那就逢三、五、七日许你入内廷面圣。”
也就是说,每十天里,允许他面圣三次。这已是李淳为堵悠悠众口法外开恩了。王叔文无奈,只好领着这一起官员叩头谢恩。
早朝的朝议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六福拖长了嗓音:“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众臣都无要事,并没有人站出来。李淳抬头看向六福,他此时应该宣布退朝的,然而六福却不知为何避开了他的目光,而是望向了大殿之外。
这时只听见殿外有人大声道:“奴才等有冤屈,特来面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是个太监的声音。李淳一愣:“进殿来说话。”
外头那人道:“奴才等身份卑贱,不敢进殿。”
嘴里这般说,可若真是觉得自己身份卑贱就不至于闹到朝会上来了。李淳于是吩咐道:“无妨,进来罢。”
只听见一阵窸窸窣窣,竟是大明宫的内监总管刘贞亮带着一大群徒子徒孙,浩浩荡荡数百人,躬着身子迈着太监的细碎步子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来,队伍太长,以致于从宣政殿里一直站到了殿前的台阶和广场上。
待刘贞亮在最前头跪下,所有太监亦跟着跪下,齐齐整整地磕了三个头。
这刘贞亮乃是这次发动宫变、扶陛下登基的首功之臣,李淳连忙起身去扶他,“刘公公请起,不知何事要鸣冤?”
刘贞亮倔强地伏在地上不肯起身,大声道:“陛下嫌弃奴才等残缺之身伺候不周全,要大肆裁减宫中内监,还请殿下劝陛下收回成命,给奴才等一条生路!”
李淳两条眉毛都快要拧到一起去了,他这父亲是怎么回事,如今终于当上了皇帝,就以为真的能随心随欲了么,丝毫不会顾念全局,光顾着添乱!
既然闹到这宣政殿里来了,叫他来收拾烂摊子,那就该叫陛下付出点代价才是。
李淳于是道:“刘公公言重了。陛下也是好意,宫中既然使唤不了那么些人,便也好叫众人都自谋个前程,如何说是不给生路了?”
刘贞亮会意,又“咚咚”磕了几个响头,声泪俱下,大声奏道:“宫里的公公们都是穷苦出身,自幼进宫,与家人早就失去联络。上无父母兄弟可倚靠,下无子孙儿女可傍身,都是断子绝孙的人,身子骨也不成,出去到了外头,连猪狗都不如!这做了宫里的奴才,就只能盼着到死都是宫里的人,半路离宫,可哪儿还有活路啊!”
后头跟着的一众徒子徒孙都跟着哀哀戚戚,潸然泪下。
内监都是受了宫刑的,并无生育能力,因生理不全,或受宫刑时留下些后遗症,年纪略大便多半都疾病缠身,尿失禁、腰酸背痛基本上个个都有。
一般人都不愿入宫做内监,但宫中旧例,每隔数年都强制地方进献一定数量的内监入宫服侍。因此地方官便强制一些交不起赋税或欠高利贷的穷苦人家的男孩受宫刑进宫做内监以抵债。
内监受刑时大多年幼,因此并无子嗣奉养,晚景多少都有些凄凉。若一辈子在宫中伺候也就罢了,便是老迈,宫中好歹还能找人医一医,死了也能赐一口薄棺装殓。
但皇上此时下令裁减冗员,这些内监离了宫,可怎么生活?外头百姓怨恨五坊使已久,难免不把敌意转移到这些出宫的老太监身上。
身体缺陷带来的病痛,外人的歧视嘲讽,加上又无子嗣可倚靠,入宫多年,家人早已寻不到了,他们将何以养身?
刘贞亮偷眼见一众文武大臣都有些动容,又继续说道:“奴才等对先帝和陛下忠心耿耿,倾尽全力拥护陛下登基,不说功劳,也该念奴才等的苦劳啊……”
李淳发动宫变时便是找了神策军的首领来护驾,又联合内廷宦官里应外合才成功助陛下上位。神策军一向是掌握在内监的手里,可以说这桩事里宦官功不可没。
李淳等他说完了,方才环顾四周,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众人心里都打着小九九,明知此时是陛下的旨意下得太草率,可又不好直接反驳,更怕话没说好得罪了刘贞亮,因此都面面相觑的不说话。
李淳看向王叔文:“王先生以为如何?”
王叔文向来是瞧不起宦官的,自然是乐得看见陛下削减宦官的人数和势力。可现下闹到宣政殿来了,事情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叫刘贞亮这么一说,倒是叫人人都瞧见了是陛下过河拆桥。
他只好上前一步奏道:“陛下素来节俭,如今有意缩减宫中开支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臣以为,不必骤然裁减,可令各州府逐年减少进献的内监人数。”
李淳点点头:“王先生说得有理,既然如此,不如王先生和本殿一起去太和殿面见陛下,陈明利弊。”
王叔文只得答应。
次日,听说太子亲自上表,为内监求情,力陈其晚景凄楚、身世飘零,陛下深受感动,怜悯宦官离宫后生计无着,于是收回成命,另外下旨,将自愿离宫的宫女三百余人、教坊乐女六
百余人赐钱放归。内监之数除个别自请离宫者外,基本没有变动。
陛下已经不甘于“病倒”在太和殿了,他正在慢慢的“病愈”,白麻内命的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开始慢慢的全面施行他的“新政”了。
他虽然还不曾正式出现在朝堂之上。但前朝有太子监国坐镇,内廷却又有王叔文持圣上白麻内命任命官员、履行圣意,俨然出现两个各自独立的小朝廷。
文武百官甚至有些无所适从,根本不知道是该在朝议的时候递折子给太子,还是该直接把折子交给王叔文,由他私下传递到内廷直接给圣上批阅。
原以为那裁减内监的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了,不料仅仅过了三天,王叔文再度以圣上的白麻内命,任命老将、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京西神策军节度使,度支郎中韩泰为神策军行营行军司马。
神策军是由刘贞亮统领的,陛下如今把自己的人安插进去,而且安插的是在军中颇有威望的老将军,摆明了,是在极力牵制神策军,企图削减宦官势力。
不过即使是老将,想要插手也没那么容易。刘贞亮以新官对旧事不清楚需先交割事务等理由,一再拖延着,将范希朝架空。范希朝虽然领兵征战经验丰富,可这些阴谋手段又如何玩得过淫浸宫廷数十年的老太监,也只得被牵着鼻子走。
李淳在朝堂上的势力自然没有他老爹这二十六年来积累的多,目前来看,他所能倚靠的势力中,最主要便是神策军和内监。而现在王叔文倚靠白麻内命来任命官员、排斥宦官,等于说,已经向他发出了挑战。
王叔文等人的革新措施虽然大多都是有利于百姓的,但施行起来颇多难处。
革新党派的人物多半出自江南寒门,以科举进士出身,恃才傲物,待人接物上总有些清高,得罪人时常难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多多少少受到了北方世家大族的排斥。
世家大族毕竟雄踞北方千百年,甚至在大唐建立之前,便已经有了极大的影响,就连高祖皇帝登基的时候修家谱,都要往世家大族的门第上靠。则天皇后登基的时候,因武氏门第寒微,也颇费过一番心思。
朝中的局势渐渐的变得微妙起来。
不久,侍御史窦群、御史中丞武元衡等人上表弹劾王叔文,对革新政策诸多抨击指责,斥责他们在朝中互结朋党。两位宰相皆称病不朝,等于说间接地宣布了不与革新派党人合作,退居观望。
但不管怎么说,宫内节俭,宫外严加惩治贪污腐败,王叔文改革新政还是初见了成效,国库出现小小的盈余。
这是德宗一朝数十年来都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于是,在一次朝议上,李淳代圣上拟旨,加拜王叔文为户部侍郎。
内监总管、神策军都知兵马使刘贞亮上奏曰:“王翰林夙兴夜寐,为圣上操劳,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王翰林已身兼数职,不单先有度支、盐铁转运副使,又有翰林学士之职,今又加户部侍郎一职。臣以为,一心一用,方能集中精力办好事情,不叫圣上失望。今盐铁转运一事一向由王翰林负责,老奴以为,应去其翰林学士一职,集中精力为圣上分忧!”
李淳闲闲地看了他一眼,沉吟片刻,道:“王翰林确实太辛苦了,准奏。”
这边王叔文的脸色顿时青一阵白一阵的。须知,翰林学士可不是个一般的职位。这翰林学士虽然品级不高,却是能够直接出入内廷、传达圣上密诏的人物,掌握着内廷的机密,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顾问和起草文书的官员。
按照规定,翰林学士夜里甚至可以值宿禁中,有“内相”之称。如今太子就拿一个户部侍郎的职位,把他这个翰林学士的职位给替换下来了!
王叔文双膝一软,跪了下来:“太子殿下设身处地为下臣考虑,下臣实在是感激不尽。可是下臣处理盐铁上的事务,皆是由圣上亲自下密旨,圣上身处内宫,多有不便,还请殿下多加通融!”
这时革新派的许多官员都醒悟过来,忙一起下跪求情:“请殿下通融!”
李淳想了想,道:“你说得也有些道理。但圣上龙体一直没有康复,你也不便拿太多朝堂上的事去请示。本殿既然是监国,你大可以直接递折子来,若有要事,本殿自会回禀圣上。既然只是盐铁上的官司,那就逢三、五、七日许你入内廷面圣。”
也就是说,每十天里,允许他面圣三次。这已是李淳为堵悠悠众口法外开恩了。王叔文无奈,只好领着这一起官员叩头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