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新车营组建的一些争议(求推荐票)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测温锥是什么东西?他是各种类似于陶瓷成份的材料制成的三角锥,用于指示记录窑炉的温度,德国人h赛格尔于1885年创制。但测温锥的测温原理其实在中国古代的陶瓷烧制中已经早就被应用,只不过没有形成标准化的产品。
测温锥测温原理很简单,就是把不同的陶瓷材料和耐火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做成一百个一套的标准锥。不同标号的测温锥在不同的高温下会发生弯曲变形。
每次在窑炉中放入几个不同标号的测温锥,根据观察不同标号锥的变形弯曲度,就可以得出当前窑炉的温度。测温范围可以从565度至2015度,正负误差在2度左右。
“你说的这个办法的确是一个测温的好办法,把测温的问题解决之后,记你一大功。”万历高兴的和那位学员说道。
“谢皇上。”
那位学员,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建议,就能得到皇上的肯定,心里非常激动。其他同组的学员纷纷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
“老张,赶紧召集各地有经验的窑匠到这里,和项目组的学员一起把测温锥给造出来。”
既然已经知道了原理,又没有太大的技术门槛,剩下的就是反复的试验和验证了。现在要人有人,要资源有资源,无非就是往里面砸银子的事了。现在银子不缺了,不用在这些地方,放在库房里也不能下崽。
万历回到乾清宫书房里泡上一杯茶,看着茶杯中忽上忽下起起落落的茶叶。今天测温锥的事情,让他回想起前世和一些同事、科技圈朋友的一些讨论。
为什么中华从十七世纪以后,科技慢慢落后于西方,以至于被全面超越,很多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归结于中西方对待科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不同。有人则认为是朝代的更迭、政治体制、儒学思想对科学发展的禁锢。
但是却有一种人的言论却是中华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科学技术,有的只是工匠们生产中的经验总结记录而已。仿佛一切近现代的科学都是发端于西方,中华的古人们就是一群愚民。对于这种思想上的”洋奴”,前世的自己一向是嗤之以鼻。
体制、思想、匠人地位等社会因素可能是阻碍中华科学进步的重要原因,但中华古人的智慧绝不可以轻视,他们目前所能达到的生产制造水平绝对没有想象中的差。那些离了电饭锅就不会煮饭、离了现代工具就不会制造的人如果真的回到古代,估计连废物都不如。
自己未来将要思考问题是,怎样才能把那些阻碍科技发展进步的因素,一个一个的拔除。落后就要挨打,前世的体会太深刻了。
.......................
“英国公,你听说了吗?彰武伯杨炳上的那道疏奏,现在兵部、内阁为这事都吵开了锅了。“
五军都督府衙门内,定国公徐文壁和英国公张溶笑着说道。
“吵有什么用?此事只要张居正不跳出来反对,这些人就是再吵吵也没用。京营本就是天子亲军,新设一个车营又怎么了?”英国公张溶不以为然的说道。
“呵呵,这个新车营,军官的调派都是皇上一言而决、所有军饷花费都是皇上从内库里拿钱,兵部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他们当然不乐意。”徐文壁说完慢悠悠的呷了一口茶。
京营等在京军官的俸禄都是不走兵部,是皇帝从内库中拿每年收的一百万两金花银中发放的,一年大概要发二十万两左右。但京营士兵的军饷钱粮是要通过兵部的从国库中拿钱,而且军官考核升迁也是要通过兵部。但这一次的新车营组建则完全绕开了兵部。
“那些文官老爷们,在咱们武人面前作威作福惯了,估计看出一些什么苗头,怕是要坐不住了。”
五军都督府对军官的升迁考核权,作战将领调配的建议权这些大权旁落之后,现在基本成了兵部的传声筒和摆设。就连贵为定国公的张溶,在某些公事上都被兵部的小文官怼得下不来台。新车营绕开兵部这些文官,由皇帝亲自抓,他们是喜闻乐见的。
“就是,他们放任那些边将自己划拉银子蓄养家丁作战,就可以反对皇上从内库出钱练一个新车营?这事如果那些人再吵吵,咱们该出声的时候还是要出声呀。”
徐文壁的意思很明确,如果有人在这件事情上反对。那就和勋贵们联合起来针对一些作战将领养家丁作战的事情上作文章。
这里的家丁可不是一般人家里的那些仆人家丁。而是一些作战将领觉得朝廷调派给自己的卫所兵没有战力,为了要打赢怎么办?一些将领就采用了募兵制,从军户以外招募兵丁加以训练成军,例如戚家军和俞家军。
但另外一些将领就依靠组建家丁部队,给予优厚的待遇和精良的装备来提升战力。家丁和募兵是有本制上的区别的,其实就是作战将领的私军。而且家丁部队数量最多的就是辽东的李成梁。要养家丁就要花大钱,那么钱从哪里来?当然就是吃空饷和想法子从其他地方搞钱了。
由于家丁部队作为作战主力取得了一些好的战绩,的确比卫所兵能打。所以朝廷上下也就都默认了这种不合理的奇特兵制的存在。
所以这些勋贵们现在也是愤愤不平的想,朝堂上对边将养家丁都当作看不见,皇帝自己练一营兵就叽叽歪歪。在这件事情上,勋贵们早就达成了默契。
.....................
“谭大人,王大人,下官听闻彰武伯上疏新练车营,但这个车营的编制与现在的军制不符呀,兵部上下现在已是议论纷纷。”
从兵部右侍郎职位上刚刚升任兵部左侍郎的吴道直,找到兵部尚书谭纶和王崇古说道。
“咳...咳...彰武伯的上疏,皇上又没有批复交兵部商议,下面的人议论什么呀?不就是京营下的一个新车营吗?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王尚书还兼着协理京营戎政呢。”
谭纶身体一直不好,所以现在也不太想管这些闲事。
“这事我是知道的,彰武伯上疏之前也和我商议过,只不过我没有在奏疏上联名而已。”
”这个新车营只是为了验证新装备、新战法。军饷待遇、操练方法肯定和现有的的军制有所不同。如果把他们列入现有军制内管辖,你让其他的各营怎么想?怎么看?”
王崇古从宣大总督的位置上调回京之后,现在兼着兵部尚书和协理京营戎政两个职。在这件事情上彰武伯、女婿杨俊卿、外甥张四维都和自己通过气,皇上的意思、张居正的态度、勋贵们的态度他都已经清楚了。
“告诉下面那些人,彰武伯奏疏的处理意见自然有内阁票拟,如果没有旨意交兵部商议,就不要胡乱议论。”
王崇古知道这个事已经多方达成一致了,不想让这些兵部的官员乱跳出来胡乱搅事情。
“是,那下官先行告退。”吴道直说完就行礼告退。
“子理,这件事您怎么看?”待吴道直走后王崇古问道。
“这件事,张阁老没意见,我自然没有意见。有些事呀,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好还是不好呢?”谭纶笑了笑说道。
谭纶话虽然说得含糊,可是心中并不反对新车营的尝试。他在浙-江和戚、俞并肩作战抗倭,现在又在兵部尚书这个高位上,对大明现在军制上的问题,自然看得更加的清楚。
新车营的组建,虽然在下面有些反对和争议的声音。但是高层的几方相互默认,于是波澜不惊的顺利通过了。
ps:新书期急需推荐票支持,各位看书的读者大大,请把你们手中的推荐票砸向我吧。书友群(677040317)
测温锥是什么东西?他是各种类似于陶瓷成份的材料制成的三角锥,用于指示记录窑炉的温度,德国人h赛格尔于1885年创制。但测温锥的测温原理其实在中国古代的陶瓷烧制中已经早就被应用,只不过没有形成标准化的产品。
测温锥测温原理很简单,就是把不同的陶瓷材料和耐火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做成一百个一套的标准锥。不同标号的测温锥在不同的高温下会发生弯曲变形。
每次在窑炉中放入几个不同标号的测温锥,根据观察不同标号锥的变形弯曲度,就可以得出当前窑炉的温度。测温范围可以从565度至2015度,正负误差在2度左右。
“你说的这个办法的确是一个测温的好办法,把测温的问题解决之后,记你一大功。”万历高兴的和那位学员说道。
“谢皇上。”
那位学员,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建议,就能得到皇上的肯定,心里非常激动。其他同组的学员纷纷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
“老张,赶紧召集各地有经验的窑匠到这里,和项目组的学员一起把测温锥给造出来。”
既然已经知道了原理,又没有太大的技术门槛,剩下的就是反复的试验和验证了。现在要人有人,要资源有资源,无非就是往里面砸银子的事了。现在银子不缺了,不用在这些地方,放在库房里也不能下崽。
万历回到乾清宫书房里泡上一杯茶,看着茶杯中忽上忽下起起落落的茶叶。今天测温锥的事情,让他回想起前世和一些同事、科技圈朋友的一些讨论。
为什么中华从十七世纪以后,科技慢慢落后于西方,以至于被全面超越,很多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归结于中西方对待科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不同。有人则认为是朝代的更迭、政治体制、儒学思想对科学发展的禁锢。
但是却有一种人的言论却是中华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科学技术,有的只是工匠们生产中的经验总结记录而已。仿佛一切近现代的科学都是发端于西方,中华的古人们就是一群愚民。对于这种思想上的”洋奴”,前世的自己一向是嗤之以鼻。
体制、思想、匠人地位等社会因素可能是阻碍中华科学进步的重要原因,但中华古人的智慧绝不可以轻视,他们目前所能达到的生产制造水平绝对没有想象中的差。那些离了电饭锅就不会煮饭、离了现代工具就不会制造的人如果真的回到古代,估计连废物都不如。
自己未来将要思考问题是,怎样才能把那些阻碍科技发展进步的因素,一个一个的拔除。落后就要挨打,前世的体会太深刻了。
.......................
“英国公,你听说了吗?彰武伯杨炳上的那道疏奏,现在兵部、内阁为这事都吵开了锅了。“
五军都督府衙门内,定国公徐文壁和英国公张溶笑着说道。
“吵有什么用?此事只要张居正不跳出来反对,这些人就是再吵吵也没用。京营本就是天子亲军,新设一个车营又怎么了?”英国公张溶不以为然的说道。
“呵呵,这个新车营,军官的调派都是皇上一言而决、所有军饷花费都是皇上从内库里拿钱,兵部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他们当然不乐意。”徐文壁说完慢悠悠的呷了一口茶。
京营等在京军官的俸禄都是不走兵部,是皇帝从内库中拿每年收的一百万两金花银中发放的,一年大概要发二十万两左右。但京营士兵的军饷钱粮是要通过兵部的从国库中拿钱,而且军官考核升迁也是要通过兵部。但这一次的新车营组建则完全绕开了兵部。
“那些文官老爷们,在咱们武人面前作威作福惯了,估计看出一些什么苗头,怕是要坐不住了。”
五军都督府对军官的升迁考核权,作战将领调配的建议权这些大权旁落之后,现在基本成了兵部的传声筒和摆设。就连贵为定国公的张溶,在某些公事上都被兵部的小文官怼得下不来台。新车营绕开兵部这些文官,由皇帝亲自抓,他们是喜闻乐见的。
“就是,他们放任那些边将自己划拉银子蓄养家丁作战,就可以反对皇上从内库出钱练一个新车营?这事如果那些人再吵吵,咱们该出声的时候还是要出声呀。”
徐文壁的意思很明确,如果有人在这件事情上反对。那就和勋贵们联合起来针对一些作战将领养家丁作战的事情上作文章。
这里的家丁可不是一般人家里的那些仆人家丁。而是一些作战将领觉得朝廷调派给自己的卫所兵没有战力,为了要打赢怎么办?一些将领就采用了募兵制,从军户以外招募兵丁加以训练成军,例如戚家军和俞家军。
但另外一些将领就依靠组建家丁部队,给予优厚的待遇和精良的装备来提升战力。家丁和募兵是有本制上的区别的,其实就是作战将领的私军。而且家丁部队数量最多的就是辽东的李成梁。要养家丁就要花大钱,那么钱从哪里来?当然就是吃空饷和想法子从其他地方搞钱了。
由于家丁部队作为作战主力取得了一些好的战绩,的确比卫所兵能打。所以朝廷上下也就都默认了这种不合理的奇特兵制的存在。
所以这些勋贵们现在也是愤愤不平的想,朝堂上对边将养家丁都当作看不见,皇帝自己练一营兵就叽叽歪歪。在这件事情上,勋贵们早就达成了默契。
.....................
“谭大人,王大人,下官听闻彰武伯上疏新练车营,但这个车营的编制与现在的军制不符呀,兵部上下现在已是议论纷纷。”
从兵部右侍郎职位上刚刚升任兵部左侍郎的吴道直,找到兵部尚书谭纶和王崇古说道。
“咳...咳...彰武伯的上疏,皇上又没有批复交兵部商议,下面的人议论什么呀?不就是京营下的一个新车营吗?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王尚书还兼着协理京营戎政呢。”
谭纶身体一直不好,所以现在也不太想管这些闲事。
“这事我是知道的,彰武伯上疏之前也和我商议过,只不过我没有在奏疏上联名而已。”
”这个新车营只是为了验证新装备、新战法。军饷待遇、操练方法肯定和现有的的军制有所不同。如果把他们列入现有军制内管辖,你让其他的各营怎么想?怎么看?”
王崇古从宣大总督的位置上调回京之后,现在兼着兵部尚书和协理京营戎政两个职。在这件事情上彰武伯、女婿杨俊卿、外甥张四维都和自己通过气,皇上的意思、张居正的态度、勋贵们的态度他都已经清楚了。
“告诉下面那些人,彰武伯奏疏的处理意见自然有内阁票拟,如果没有旨意交兵部商议,就不要胡乱议论。”
王崇古知道这个事已经多方达成一致了,不想让这些兵部的官员乱跳出来胡乱搅事情。
“是,那下官先行告退。”吴道直说完就行礼告退。
“子理,这件事您怎么看?”待吴道直走后王崇古问道。
“这件事,张阁老没意见,我自然没有意见。有些事呀,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好还是不好呢?”谭纶笑了笑说道。
谭纶话虽然说得含糊,可是心中并不反对新车营的尝试。他在浙-江和戚、俞并肩作战抗倭,现在又在兵部尚书这个高位上,对大明现在军制上的问题,自然看得更加的清楚。
新车营的组建,虽然在下面有些反对和争议的声音。但是高层的几方相互默认,于是波澜不惊的顺利通过了。
ps:新书期急需推荐票支持,各位看书的读者大大,请把你们手中的推荐票砸向我吧。书友群(6770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