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清丈土地的想法(求推荐票)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万历顾不得再换衣服,就马上赶往云台门,此时张居正早已在此等候。
“皇上,退朝之后,内阁收到司礼监文书房送来的奏疏。其中有一份《奏请清理上林苑投献田地疏》,臣觉得此事应由皇上定夺。”张居正说完,就把那份奏疏呈给了万历。
万历接过奏疏快速流览起来。正文的内容不多,估计也就五六百字左右,文风务实,直指上林苑接纳土地投献问题,没有牵强附会攀扯其他。事实也清楚,文中所写的情况,和田义调查出来的情况基本吻合。诉求也很明确,没有好高骛远,只要求把上林苑的问题解决。
可是这份奏疏附带的证明材料就有一些厚度了,有好几十页纸。哪块地,什么时候,由谁投献到上林苑,都记录得非常详细,可以说是证据充分。难怪他们没有选择在朝会上把这件事捅开,这份东西的内容太多了,估计要念完,一个朝会的时间就没了。
万历看到这里,心里觉得东厂办这事办得漂亮。这些要不是东厂特意安排各种场景,让这些御史们获得证据,凭那些人的调查能力,估计一两年都查不清。
“张先生,对于此事,你怎么看?”万历看完奏疏之后向张居正问道。
“皇上,田土投献之风近十几年来又呈愈演愈烈之势。开国之初,《大明律》就有明确条例:若将互争、及他人田产,妄作已业,投献官豪势要之人。与者、受者皆杖一百,徒三年。但这只针对了侵夺他人田产的投献。”
“随着役越来越重,主动投献之风兴起。弘治年间和嘉靖年间针对主动投献修改了《问刑条例》并且加重了刑罚,可是投献之风仍然难以遏制。”
张居正没有正面回答对上林苑的处理意见,而是给万历讲起了土地投献的起源和相关律法规定。
万历看到奏疏的署名,十分能理解张居正为什么急着请求召见,而且不正面回答对上林苑的态度。十四个御史、两个给事中,一共十六人联署,这些人中有一大半都是隆庆五年的进士。
而那一科,正是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身份担任的主考,象傅应祯、李桢、徐贞明这些同科进士都算是他的学生。如果张居正在这件事上,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支持奏疏的意见,那就会给人落下操控舆论的口实。
“朕让司苑局会同都察院整顿上林苑,原以为上林苑只有一些贪墨的情弊。真是没想到,这里竟然还隐藏着这么大量的投献土地。如果想要遏制土地投献之风,先生认为应该从何处着手?”
既然看到张居正有所顾忌,那万历干脆先表面自己的态度。
“臣以为,投献之风的根源有三。其一是《优免则例》给了勋贵、官绅一定额度的免税免役的优待。其二是地方法纪废驰、律法执行不力。其三是田土数量不明,归属不清。”
”而且这三条之中,犹以第三条最为严重,勋贵官绅所拥有的田地,早已大大超过了《优免则例》所规定的数量,这里面有大量的隐田......“
张居正试探着把自己真正意图表达出来了。清丈土地,厘清土地权属关系,才是重要的基础。开国两百多年来,随着土地的权属关系变更,现有朝廷掌握的土地数据,已经和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大量的隐田所造成的税收流失带来的危害,要比投献更为严重。
万历此时回想起前世看过的史料。万历三十八年制定的《优免则例》给的免税和免役是有定额的,京官一品免额一万亩,以下按品级递减,直到八品优免二千七百亩,地方官员减半。官员致仕以后,按原来品级的六成免额。未出仕的举人免额一千二百亩,生员(秀才)、监生免额八十亩。
根据史料的统计记载,免税的皇庄、王庄、勋贵庄田、太仆寺养马的草场加起来一共不超过一千万亩。所有的官员和举人、秀才这些免税田地理论总计也不会超过一千万亩。这些免税田地,只占当时全国田地总额不超过百分之五。
而张居正主持的全国土地清丈,应税土地面积从原来的四亿多亩,增长到五亿多亩,增长了将近百分之三十六,清出了近一亿四千多万亩的新增应税田地。
“张先生,你的意思是要实施土地清丈?”万历问道。
“皇上,土地清丈势在必行......”张居正面色凝重的陈述着土地清丈的必要性。
中国历史上凡是主持实施全国土地清丈的大都没有什么好结果。王安石和张居正都是这样。正是因为土地的清丈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万历刚登基的时候,就有人曾上疏奏请清丈土地,有些地方也有小规模的清丈行动。可是就这样,朝堂之上,反对之声汹涌澎湃,以至于最后不得不下旨,严令不准再提土地清丈。
直到万历六年,张居正才顶住压力开始在福-建试点清丈。到万历八年的时候上疏得到批准,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全国土地清查。
“张先生,朕觉得清丈土地何不从上林苑开始?全国清丈一旦实施,涉及的事项千头万绪。如果以上林苑为试点进行清丈,一来是为了顺应民意清理投献,二来可以为以后大规模清丈培养可用之人,三来可以把清丈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解决,以供以后参考。”
明代御史和给事中的任职也是有一定入职条件的,需在知县的职位上干三年以上,政绩官声都优秀的官员,才会被选拨为御史和给事中。
隆庆五年这一科进士,刚刚中进士四五年,有不少优秀的人刚刚被选拔成为御史和给事中,成为了言官当中的少壮派。
这些少壮派初生牛犊不怕虎,正是热血的时候。所以才敢拿上林苑的事集体联名上疏。
既然你们都说这是民意了,那何不顺水推舟,明面上清理投献,顺便把土地清丈的试点也做了。
张居正听到万历的话,眼晴顿时一亮。张居正何曾不知,要想做好全国的土地清丈,光有皇帝的支持是仅仅不够的。还要有一批人得力而且有经验的人去执行。
“皇上英明,所思所想极为周全。一旦试点完成,臣恳请全国清丈。纵有千难万险,臣也愿为皇上,为大明冒天下之大不韪。”张居正神情庄重的跪拜在地说道。
“先生快快请起,土地清丈关系到大明的万年基业,也关系到黎民百姓的切身利益,不可不慎。由点及面徐徐图之,这些就有劳生先生了。”
万历一边把张居正扶起,一边说道。
万历现在觉得,张居正估计对清丈土地早就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万万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上林苑清理投献事件,竟然促动了张居正比历史上提前提出清丈全国的土地的建议。
“张先生,最近朕也曾两次到上林苑,查访农牧垦殖情况。但是发现上林苑目前之现状与当初太祖、成祖设立上林苑的初衷有违。”
“朕欲在上林苑实施一些变革,现说与先生听听,先生帮着参详参详。”
万历从上林苑回来之后,对上林苑的现有体制极为不满。今天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向张居正吹吹风,看看张居正的态度,取得张居正的支持。政治就是这样,不光有斗争,有妥协,但更多的是交换。
ps:新书期急需推荐票支持,各位看书的读者大大,请把你们手中的推荐票砸向我吧。书友群(677040317)
万历顾不得再换衣服,就马上赶往云台门,此时张居正早已在此等候。
“皇上,退朝之后,内阁收到司礼监文书房送来的奏疏。其中有一份《奏请清理上林苑投献田地疏》,臣觉得此事应由皇上定夺。”张居正说完,就把那份奏疏呈给了万历。
万历接过奏疏快速流览起来。正文的内容不多,估计也就五六百字左右,文风务实,直指上林苑接纳土地投献问题,没有牵强附会攀扯其他。事实也清楚,文中所写的情况,和田义调查出来的情况基本吻合。诉求也很明确,没有好高骛远,只要求把上林苑的问题解决。
可是这份奏疏附带的证明材料就有一些厚度了,有好几十页纸。哪块地,什么时候,由谁投献到上林苑,都记录得非常详细,可以说是证据充分。难怪他们没有选择在朝会上把这件事捅开,这份东西的内容太多了,估计要念完,一个朝会的时间就没了。
万历看到这里,心里觉得东厂办这事办得漂亮。这些要不是东厂特意安排各种场景,让这些御史们获得证据,凭那些人的调查能力,估计一两年都查不清。
“张先生,对于此事,你怎么看?”万历看完奏疏之后向张居正问道。
“皇上,田土投献之风近十几年来又呈愈演愈烈之势。开国之初,《大明律》就有明确条例:若将互争、及他人田产,妄作已业,投献官豪势要之人。与者、受者皆杖一百,徒三年。但这只针对了侵夺他人田产的投献。”
“随着役越来越重,主动投献之风兴起。弘治年间和嘉靖年间针对主动投献修改了《问刑条例》并且加重了刑罚,可是投献之风仍然难以遏制。”
张居正没有正面回答对上林苑的处理意见,而是给万历讲起了土地投献的起源和相关律法规定。
万历看到奏疏的署名,十分能理解张居正为什么急着请求召见,而且不正面回答对上林苑的态度。十四个御史、两个给事中,一共十六人联署,这些人中有一大半都是隆庆五年的进士。
而那一科,正是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身份担任的主考,象傅应祯、李桢、徐贞明这些同科进士都算是他的学生。如果张居正在这件事上,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支持奏疏的意见,那就会给人落下操控舆论的口实。
“朕让司苑局会同都察院整顿上林苑,原以为上林苑只有一些贪墨的情弊。真是没想到,这里竟然还隐藏着这么大量的投献土地。如果想要遏制土地投献之风,先生认为应该从何处着手?”
既然看到张居正有所顾忌,那万历干脆先表面自己的态度。
“臣以为,投献之风的根源有三。其一是《优免则例》给了勋贵、官绅一定额度的免税免役的优待。其二是地方法纪废驰、律法执行不力。其三是田土数量不明,归属不清。”
”而且这三条之中,犹以第三条最为严重,勋贵官绅所拥有的田地,早已大大超过了《优免则例》所规定的数量,这里面有大量的隐田......“
张居正试探着把自己真正意图表达出来了。清丈土地,厘清土地权属关系,才是重要的基础。开国两百多年来,随着土地的权属关系变更,现有朝廷掌握的土地数据,已经和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大量的隐田所造成的税收流失带来的危害,要比投献更为严重。
万历此时回想起前世看过的史料。万历三十八年制定的《优免则例》给的免税和免役是有定额的,京官一品免额一万亩,以下按品级递减,直到八品优免二千七百亩,地方官员减半。官员致仕以后,按原来品级的六成免额。未出仕的举人免额一千二百亩,生员(秀才)、监生免额八十亩。
根据史料的统计记载,免税的皇庄、王庄、勋贵庄田、太仆寺养马的草场加起来一共不超过一千万亩。所有的官员和举人、秀才这些免税田地理论总计也不会超过一千万亩。这些免税田地,只占当时全国田地总额不超过百分之五。
而张居正主持的全国土地清丈,应税土地面积从原来的四亿多亩,增长到五亿多亩,增长了将近百分之三十六,清出了近一亿四千多万亩的新增应税田地。
“张先生,你的意思是要实施土地清丈?”万历问道。
“皇上,土地清丈势在必行......”张居正面色凝重的陈述着土地清丈的必要性。
中国历史上凡是主持实施全国土地清丈的大都没有什么好结果。王安石和张居正都是这样。正是因为土地的清丈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万历刚登基的时候,就有人曾上疏奏请清丈土地,有些地方也有小规模的清丈行动。可是就这样,朝堂之上,反对之声汹涌澎湃,以至于最后不得不下旨,严令不准再提土地清丈。
直到万历六年,张居正才顶住压力开始在福-建试点清丈。到万历八年的时候上疏得到批准,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全国土地清查。
“张先生,朕觉得清丈土地何不从上林苑开始?全国清丈一旦实施,涉及的事项千头万绪。如果以上林苑为试点进行清丈,一来是为了顺应民意清理投献,二来可以为以后大规模清丈培养可用之人,三来可以把清丈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解决,以供以后参考。”
明代御史和给事中的任职也是有一定入职条件的,需在知县的职位上干三年以上,政绩官声都优秀的官员,才会被选拨为御史和给事中。
隆庆五年这一科进士,刚刚中进士四五年,有不少优秀的人刚刚被选拔成为御史和给事中,成为了言官当中的少壮派。
这些少壮派初生牛犊不怕虎,正是热血的时候。所以才敢拿上林苑的事集体联名上疏。
既然你们都说这是民意了,那何不顺水推舟,明面上清理投献,顺便把土地清丈的试点也做了。
张居正听到万历的话,眼晴顿时一亮。张居正何曾不知,要想做好全国的土地清丈,光有皇帝的支持是仅仅不够的。还要有一批人得力而且有经验的人去执行。
“皇上英明,所思所想极为周全。一旦试点完成,臣恳请全国清丈。纵有千难万险,臣也愿为皇上,为大明冒天下之大不韪。”张居正神情庄重的跪拜在地说道。
“先生快快请起,土地清丈关系到大明的万年基业,也关系到黎民百姓的切身利益,不可不慎。由点及面徐徐图之,这些就有劳生先生了。”
万历一边把张居正扶起,一边说道。
万历现在觉得,张居正估计对清丈土地早就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万万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上林苑清理投献事件,竟然促动了张居正比历史上提前提出清丈全国的土地的建议。
“张先生,最近朕也曾两次到上林苑,查访农牧垦殖情况。但是发现上林苑目前之现状与当初太祖、成祖设立上林苑的初衷有违。”
“朕欲在上林苑实施一些变革,现说与先生听听,先生帮着参详参详。”
万历从上林苑回来之后,对上林苑的现有体制极为不满。今天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向张居正吹吹风,看看张居正的态度,取得张居正的支持。政治就是这样,不光有斗争,有妥协,但更多的是交换。
ps:新书期急需推荐票支持,各位看书的读者大大,请把你们手中的推荐票砸向我吧。书友群(6770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