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张济张绣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七十五章张济张绣
汉建安元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全\本\小\说\网\但是和普通百姓最切身相关的是一件事却是和粮食有关。
这一年,天下大旱,蝗虫成灾,许多地方皆颗粒无收。尤其是兖州、豫州、冀州、青州等中原大州,情况更为严重,百姓们天天扑在地上挖草根,吃树皮,饶是如此,也受不了,每日里都有数以千计的百姓因为饥饿而身死。
军队中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存粮逐渐耗尽,袁绍的士兵被派出去挖野菜,曹下令除了战事需要外,士兵的每日粮食均减半,袁术靡下的士卒则干脆到河塘里捉鱼虾以充作食物。也有军纪不严的,趁机到百姓家里搜刮,本就无粮食,何来一粒米?自然也是两手空空地回来了。
地主豪强家里有粮,但他们是不会轻易拿出来的,不仅如此,在原先修建的壁坞基础上,他们还加强了守卫,增高了坞墙,凡有前来袭扰的xiǎo股部队,自然是攻不进去。有拖家带口前来投奔的普通百姓,则被一张张冰冷的脸拒之于mén外,多一张嘴,便多一份粮食消耗,luàn世之中,还是先保住自己大家族和亲近之人的xing命再说。
江南亦有旱情,因地处水乡,大河纵横,xiǎo河密集成网,加之这几年抓紧时间修建的水利设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受到的影响很有限。农夫们每日里多做的事情,无非是自沟渠边不停流淌的清水中多舀几桶水浇灌而已。
有更多的流民听说江南旱情不大,粮食充足,又可以参加民屯,只有有人,生产物资皆由官府提供,于是便争先恐后地渡江而来。仅仅是丹阳郡,一年之间便新增人口八万余。
这么多流民的涌入,不仅使得更多的荒地得到了开垦,粮食产量大增,也为周瑜军队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兵源。在当时的时代,有人就代表有了一切,人一边在生产粮食,一边又在消耗粮食,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需求,使得手工业和商业也开始蓬勃地发展起来了。
原先的全国第一大郡为南阳郡,号称拥有百万民众,数十万亩良田,较为富庶,钱粮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因此成为袁术发家的本钱。如今的丹阳郡,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加之周瑜刻意地迁移偏僻之地的百姓,常住的人口已经接近八十万,照此势头,超过南阳郡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和南阳郡想比,除了人口数量的差异外,无论在农田水利、教育设施,还是社会治安、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丹阳郡更是处处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让南阳郡望尘而叹。
就在建安元年八月,骄阳似火的季节里,南阳郡的百姓承受了比气候还要惨烈的事情,这使得有更多的当地百姓迁徙南下了。
这件事情便是张济、张绣的西凉铁骑对南阳郡的入侵。
自从王允、吕布杀了董卓,又设计杀了西凉军的大部分高级将领后,张济慌忙间移兵到了上庸、南乡一带,在那里站稳了脚跟,因为有苍茫连绵的山脉作为屏障,又有浩浩dàngdàng的汉水和丹水补充水源,水草丰美,他们独霸此地,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张济,武威祖厉人,是董卓靡下的一员大将,虽地位不及李?、郭汜、樊稠、董?等人,但因他对董卓的赤胆忠心,屡屡受到董卓的嘉奖。吕布假传董卓将令,调西凉军的高级将领们入洛阳时,张济正率部在陈留、颍川一带掠劫百姓,因此逃过一劫。
董卓及众多西凉军高级将领被杀后,张济无所依靠,又不愿投入一向与他不和的徐荣帐下,便硬着头皮四处闯dàng,终于在上庸、南乡一带落下脚来。
张绣是张济的侄子,少年勇武,使一杆虎头金枪,万夫莫敌,人送外号“北地枪王”。边章、韩遂在凉州作luàn之时,金城的?胜袭杀祖厉长刘隽。张绣当时为县吏,不久就寻找机会刺杀了?胜,本郡的人都认为他很讲义气,于是张绣招合少年,成为本地豪杰。
张济占据上庸后,便以张绣为副将,辅佐自己。而张绣也不孚众望,率领着西凉军队东讨西伐,西抗张鲁,东讨刘表,北防吕布,使得他们在上庸安安稳稳地过了几年。
上庸,此地古为庸国,为巴师八国之首。昔日周武王会同庸、蜀、羌、?、微、卢、彭、濮等巴师八国,共同伐纣,会战于牧野,大获全胜。chun秋中期,庸国的疆土,比早期的秦及周宗姬封侯国及巴国还大,与南方自己崛起的楚国不相上下。周武王在分封土地时,最大的宗姬国不过百里,xiǎo者仅五十里,秦un秋周平王时只有一个赵城。而庸国横跨长江和汗水流域,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强大的武力,“唯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
公元前年,庸国趁着楚国灾荒,起兵东进,想要扩大疆域,不料反被楚庄王联合西部的巴国、秦国所灭,国土被楚、秦、巴三国瓜分。成语“庸人自扰”因此而来。此后,楚人吸收庸国的先进文化,国力大增。
建安元年,上庸也遭遇了百年未遇的旱灾,汉水和丹水几近干涸,河chuáng上只有涓涓细流在无力地流动。农夫们想尽了办法,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青绿的秧苗在田间枯死。偏偏又有铺天盖地的蝗虫飞来,所过之处,寸草不生,饥饿的人们没有食物,气急之下捕获了很多蝗虫烤了来吃,结果染上了疾病,互相传播开来,形成了一场可怕的瘟疫。
在这种情况下,张济和张绣叔侄无奈地做出决定,暂时退出上庸,转向富庶的荆州寻找新的安身之处。此时,他们靡下的西凉军队已经休整数年,又增募了不少人马,共有一万五千余人,其中一半是骑兵。
穰城,是南阳郡中除了宛城之外最大的一座县城un秋战国时期即是重要的军镇,城高墙厚,宽约三丈的护城河水清澈见底、bo光粼粼,是座易守难攻之城。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非常感谢各位书友的欣赏,在此xiǎo生有礼了还请多多点击,多多收藏,多多推荐,多多投票,多多打赏谢谢
最新全本:、、、、、、、、、、
第三百七十五章张济张绣
汉建安元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全\本\小\说\网\但是和普通百姓最切身相关的是一件事却是和粮食有关。
这一年,天下大旱,蝗虫成灾,许多地方皆颗粒无收。尤其是兖州、豫州、冀州、青州等中原大州,情况更为严重,百姓们天天扑在地上挖草根,吃树皮,饶是如此,也受不了,每日里都有数以千计的百姓因为饥饿而身死。
军队中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存粮逐渐耗尽,袁绍的士兵被派出去挖野菜,曹下令除了战事需要外,士兵的每日粮食均减半,袁术靡下的士卒则干脆到河塘里捉鱼虾以充作食物。也有军纪不严的,趁机到百姓家里搜刮,本就无粮食,何来一粒米?自然也是两手空空地回来了。
地主豪强家里有粮,但他们是不会轻易拿出来的,不仅如此,在原先修建的壁坞基础上,他们还加强了守卫,增高了坞墙,凡有前来袭扰的xiǎo股部队,自然是攻不进去。有拖家带口前来投奔的普通百姓,则被一张张冰冷的脸拒之于mén外,多一张嘴,便多一份粮食消耗,luàn世之中,还是先保住自己大家族和亲近之人的xing命再说。
江南亦有旱情,因地处水乡,大河纵横,xiǎo河密集成网,加之这几年抓紧时间修建的水利设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受到的影响很有限。农夫们每日里多做的事情,无非是自沟渠边不停流淌的清水中多舀几桶水浇灌而已。
有更多的流民听说江南旱情不大,粮食充足,又可以参加民屯,只有有人,生产物资皆由官府提供,于是便争先恐后地渡江而来。仅仅是丹阳郡,一年之间便新增人口八万余。
这么多流民的涌入,不仅使得更多的荒地得到了开垦,粮食产量大增,也为周瑜军队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兵源。在当时的时代,有人就代表有了一切,人一边在生产粮食,一边又在消耗粮食,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需求,使得手工业和商业也开始蓬勃地发展起来了。
原先的全国第一大郡为南阳郡,号称拥有百万民众,数十万亩良田,较为富庶,钱粮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因此成为袁术发家的本钱。如今的丹阳郡,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加之周瑜刻意地迁移偏僻之地的百姓,常住的人口已经接近八十万,照此势头,超过南阳郡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和南阳郡想比,除了人口数量的差异外,无论在农田水利、教育设施,还是社会治安、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丹阳郡更是处处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让南阳郡望尘而叹。
就在建安元年八月,骄阳似火的季节里,南阳郡的百姓承受了比气候还要惨烈的事情,这使得有更多的当地百姓迁徙南下了。
这件事情便是张济、张绣的西凉铁骑对南阳郡的入侵。
自从王允、吕布杀了董卓,又设计杀了西凉军的大部分高级将领后,张济慌忙间移兵到了上庸、南乡一带,在那里站稳了脚跟,因为有苍茫连绵的山脉作为屏障,又有浩浩dàngdàng的汉水和丹水补充水源,水草丰美,他们独霸此地,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张济,武威祖厉人,是董卓靡下的一员大将,虽地位不及李?、郭汜、樊稠、董?等人,但因他对董卓的赤胆忠心,屡屡受到董卓的嘉奖。吕布假传董卓将令,调西凉军的高级将领们入洛阳时,张济正率部在陈留、颍川一带掠劫百姓,因此逃过一劫。
董卓及众多西凉军高级将领被杀后,张济无所依靠,又不愿投入一向与他不和的徐荣帐下,便硬着头皮四处闯dàng,终于在上庸、南乡一带落下脚来。
张绣是张济的侄子,少年勇武,使一杆虎头金枪,万夫莫敌,人送外号“北地枪王”。边章、韩遂在凉州作luàn之时,金城的?胜袭杀祖厉长刘隽。张绣当时为县吏,不久就寻找机会刺杀了?胜,本郡的人都认为他很讲义气,于是张绣招合少年,成为本地豪杰。
张济占据上庸后,便以张绣为副将,辅佐自己。而张绣也不孚众望,率领着西凉军队东讨西伐,西抗张鲁,东讨刘表,北防吕布,使得他们在上庸安安稳稳地过了几年。
上庸,此地古为庸国,为巴师八国之首。昔日周武王会同庸、蜀、羌、?、微、卢、彭、濮等巴师八国,共同伐纣,会战于牧野,大获全胜。chun秋中期,庸国的疆土,比早期的秦及周宗姬封侯国及巴国还大,与南方自己崛起的楚国不相上下。周武王在分封土地时,最大的宗姬国不过百里,xiǎo者仅五十里,秦un秋周平王时只有一个赵城。而庸国横跨长江和汗水流域,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强大的武力,“唯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
公元前年,庸国趁着楚国灾荒,起兵东进,想要扩大疆域,不料反被楚庄王联合西部的巴国、秦国所灭,国土被楚、秦、巴三国瓜分。成语“庸人自扰”因此而来。此后,楚人吸收庸国的先进文化,国力大增。
建安元年,上庸也遭遇了百年未遇的旱灾,汉水和丹水几近干涸,河chuáng上只有涓涓细流在无力地流动。农夫们想尽了办法,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青绿的秧苗在田间枯死。偏偏又有铺天盖地的蝗虫飞来,所过之处,寸草不生,饥饿的人们没有食物,气急之下捕获了很多蝗虫烤了来吃,结果染上了疾病,互相传播开来,形成了一场可怕的瘟疫。
在这种情况下,张济和张绣叔侄无奈地做出决定,暂时退出上庸,转向富庶的荆州寻找新的安身之处。此时,他们靡下的西凉军队已经休整数年,又增募了不少人马,共有一万五千余人,其中一半是骑兵。
穰城,是南阳郡中除了宛城之外最大的一座县城un秋战国时期即是重要的军镇,城高墙厚,宽约三丈的护城河水清澈见底、bo光粼粼,是座易守难攻之城。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非常感谢各位书友的欣赏,在此xiǎo生有礼了还请多多点击,多多收藏,多多推荐,多多投票,多多打赏谢谢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