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双赢合作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英国获得了近千艘万吨轮,只算得上是解了燃眉之急。全\本\小\说\网\
要知道,当时中国海运力量缺口大约相当于四千艘万吨轮,因此不到一千艘万吨轮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而且必须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显然,这也是中国海军无法凭自身力量解决的问题。
为此,就不得不让中国政府出面了。
在与德意解决了瓜分英国的问题后,中国当局在同盟国集团外长级会议上明确提出,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彻底打败美国,而中国愿意承担主要的作战任务,并且为所有有许要的盟友提供帮助。
这下,德意志第二帝国坐不住了。
要知道,中国当局的这份声明,摆明了要充当同盟国集团的老大,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显然不甘心当老二。
结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做了类似的声明,即彻底打败美国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可能只做同样的表示,要想压倒中国,获得更多盟友的支持与认同,就得做出更多的贡献。
说白了,现在已经到了分割战争红利的时候了。
虽然美国还没有战败,但是所有人都相信,美国战败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根本不存在是否战败的问题。
当然,关键正是同盟国集团,特别是集团内部主要成员国是否愿意出力。
更重要的是。此时谁出的力最多,那么在战后就能分到最多的好处,甚至将直接决定战争红利的分配方式。
原因很简单,美国才是同盟国集团最大的敌人。
说白了,美国的实力就超过了其他所有敌国实力的总和。因此击败美国要比击败其他所有敌国都要困难。
在中德均明确表态之后,同盟国集团就得采取一致行动了。
到这个时候。中国当局才表露出了真正的意图。
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底,同盟国集团的最后一次外长级会议上,中国外长就明确提到应该以太平洋战场为重。
为此。中国不但承诺单独承担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任务。
当然。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不会答应。
要知道,这等于让中国坐上头号交椅。
对此,德意志第二帝国外长提出,必须为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建立联军司令部,即统一指挥所有作战行动,而不是分成太平洋方向与大西洋方向,更不是让每个国家的军队单独作战。
必须承认,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提议没有错。
问题是,在现实中不可能行得通。
要知道。即便成立联合司令部,也要划分战区与作战方向,而这些指挥机构不可能采取民主的方式,让各队平分指挥权,必须由某一个国家的军队掌握主要权力,其他国家的军队只提供配合。
当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人与外交家也明白这个道理。
说白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建议,就是希望借此机会获得与中队同等的指挥权。
也就是说,将由中队主宰太平洋方向上的进攻行动。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负责大西洋方向上的进攻行动。
对此,中德双方的外交家都心知肚明。
随后,双方就指挥权的分配问题进行了双边磋商。
到一九四六年初,等到中德双方在指挥权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之后,中国当局才提出了最主要的要求。
这就是,太平洋比大西洋大得多,跨越太平洋的航线将近两万公里,而横跨大西洋的航线只有六千公里,因此同盟国集团必须在太平洋上投入更多的运输力量,即便考虑到美国的核心是东部地区,太平洋上的运输力量也应该是大西洋上的两倍,才能保证同盟队能够顺利登上美国西海岸地区。
说得简单一点,德意等国得把部分运输船派往太平洋,交给中国海军使用。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提出的唯一要求。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当时中德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即德意志第二帝国支持中国在太平洋上的作战行动,而中国则承认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在击败美国之后,获得在美国东部地区的主导地位。
显然,这份协议摆明了把其他盟国都抛在了一边。
战后,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妥协,因为中国做出的让步明显大于收获。
说得简单一些,即便没有这份秘密协议,到了一九四六年下半年,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得把击败美国的希望放到中国身上,并且承认中国是击败美国的主要力量,没有中国就不可能击败美国。
要知道,拖下去的话,首先坚持不住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以当时的情况,别说击败美国,如果英国没有在一九四五年初投降,而是多坚持了一年半载,德意志第二帝国也要遇到大麻烦。说得简单一些,在英国投降前夕,德意志第二帝国离内乱已经不远了。
在一九四四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把配给额度降到了最低限度。
当时,一个成年男性公民,在每周工作六天半、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的情况下,每个月仅能获得七十五公斤面粉、六公斤鲜肉、八公斤鸡蛋与半公斤食用油,此外还能领到其他一些生活必须物资。这点物资,仅够维持两个成年人与一个儿童的正常消耗,而并非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儿童。受此影响,以往很少参与社会劳动的帝国妇女也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社会劳动力。即便夫妻双方都参加劳动,只要家里有三个孩子,那么两人领到的配给也仅勉强够维持最低标准的生活。
物资严重匮乏,已经引起了很多帝国民众的不满。
当时,帝国国内已经出现了反战思潮。
可以说,正是英国及时投降,德意志第二帝国才没有爆发内乱,毕竟所有帝国公民都把英国当成头号强敌。
在爱国主义热情的支持下,帝国民众继续忍辱负重。
到了一九四五年中期,随着从中国到欧洲的海运航线不再受到威胁,加上苏伊士运河已经可供小型船只通航,大量由中国提供的物资、特别是生活物资到达,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国内环境才有所改善。
只是,中国提供的援助只能解燃眉之急。
要知道,中国也同样存在物资匮乏的问题,难以承担几千万人的沉重负担,且中国提供的援助并不都是免费的。
事实上,在一九四四年底,中国也实施了更严格的配给标准。
虽然这个标准高于所有实施配给制的国家,成年人每月能获得六十公斤的主粮、十五公斤的肉制品与禽蛋、十公斤的副粮与一公斤的食用油,比成年人在参加繁重劳动时的热量消耗要高得多,但是中国当局没有理由让自己的公民饿着肚皮,然后去援助那些在战后很有可能与中国分道扬镳的盟友。
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只能靠自己了。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本来就不是产粮大国。西欧最大的产粮国是法国,然后是意大利。法国没什么好指望的,即便德军制订了极高的征收额度,法国农民也没有多少热情,而意大利富余的粮食也不多,难以提供太大的帮助。至于战败的俄罗斯,就算其乌克兰拥有欧洲粮仓的美育,在遭到了战火的摧残之后,最快需要两年、而最有可能要到三年之后才能让粮食生产恢复正常。
也就是说,在一九四六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很有可能会遇到大麻烦。
这就是巨大的粮食缺口。
显然,要是得不到外来援助,德意志第二帝国不见得能在一九四七年的秋季到来之前保持稳定。
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自然希望尽快击败美国。
由此可见,只要中国在这个时候保持强硬立场,那么首先做出让步的肯定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问题是,这对中国来说有什么好处?
别的不说,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爆发内乱,中国就绝对不是受益者。原因很简单,到时候中国不但要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平定内乱,还要单独攻打美国,而这将意味着中国要为最后的胜利付出更大的代价。
甚至可以说,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国爆发内乱,就很有可能无法取得完全胜利。
显然,中国在此时的头号敌人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是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为此,中国不但不能落井下石,还应该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渡过难关。只是,这不是无偿的,因为国家交往的核心是利益。
在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达成了秘密协议之后,中德还签署了一份公开协议。
这就是,从一九四六年一月开始,中国将每个月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一百五十万吨粮食等生活物资,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以海运船只来换得这些物资,即德意志第二帝国得帮助中国建造运输船只。
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这也唯一能够解决粮食危机的办法。
对中国来说,这也是在一九四六年获得足够多的运输船只的唯一办法。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前是欧洲的第二大造船国,造船能力仅次于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排在第五位。
最新全本:、、、、、、、、、、
从英国获得了近千艘万吨轮,只算得上是解了燃眉之急。全\本\小\说\网\
要知道,当时中国海运力量缺口大约相当于四千艘万吨轮,因此不到一千艘万吨轮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而且必须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显然,这也是中国海军无法凭自身力量解决的问题。
为此,就不得不让中国政府出面了。
在与德意解决了瓜分英国的问题后,中国当局在同盟国集团外长级会议上明确提出,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彻底打败美国,而中国愿意承担主要的作战任务,并且为所有有许要的盟友提供帮助。
这下,德意志第二帝国坐不住了。
要知道,中国当局的这份声明,摆明了要充当同盟国集团的老大,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显然不甘心当老二。
结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做了类似的声明,即彻底打败美国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可能只做同样的表示,要想压倒中国,获得更多盟友的支持与认同,就得做出更多的贡献。
说白了,现在已经到了分割战争红利的时候了。
虽然美国还没有战败,但是所有人都相信,美国战败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根本不存在是否战败的问题。
当然,关键正是同盟国集团,特别是集团内部主要成员国是否愿意出力。
更重要的是。此时谁出的力最多,那么在战后就能分到最多的好处,甚至将直接决定战争红利的分配方式。
原因很简单,美国才是同盟国集团最大的敌人。
说白了,美国的实力就超过了其他所有敌国实力的总和。因此击败美国要比击败其他所有敌国都要困难。
在中德均明确表态之后,同盟国集团就得采取一致行动了。
到这个时候。中国当局才表露出了真正的意图。
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底,同盟国集团的最后一次外长级会议上,中国外长就明确提到应该以太平洋战场为重。
为此。中国不但承诺单独承担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任务。
当然。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不会答应。
要知道,这等于让中国坐上头号交椅。
对此,德意志第二帝国外长提出,必须为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建立联军司令部,即统一指挥所有作战行动,而不是分成太平洋方向与大西洋方向,更不是让每个国家的军队单独作战。
必须承认,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提议没有错。
问题是,在现实中不可能行得通。
要知道。即便成立联合司令部,也要划分战区与作战方向,而这些指挥机构不可能采取民主的方式,让各队平分指挥权,必须由某一个国家的军队掌握主要权力,其他国家的军队只提供配合。
当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人与外交家也明白这个道理。
说白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建议,就是希望借此机会获得与中队同等的指挥权。
也就是说,将由中队主宰太平洋方向上的进攻行动。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负责大西洋方向上的进攻行动。
对此,中德双方的外交家都心知肚明。
随后,双方就指挥权的分配问题进行了双边磋商。
到一九四六年初,等到中德双方在指挥权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之后,中国当局才提出了最主要的要求。
这就是,太平洋比大西洋大得多,跨越太平洋的航线将近两万公里,而横跨大西洋的航线只有六千公里,因此同盟国集团必须在太平洋上投入更多的运输力量,即便考虑到美国的核心是东部地区,太平洋上的运输力量也应该是大西洋上的两倍,才能保证同盟队能够顺利登上美国西海岸地区。
说得简单一点,德意等国得把部分运输船派往太平洋,交给中国海军使用。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提出的唯一要求。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当时中德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即德意志第二帝国支持中国在太平洋上的作战行动,而中国则承认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在击败美国之后,获得在美国东部地区的主导地位。
显然,这份协议摆明了把其他盟国都抛在了一边。
战后,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妥协,因为中国做出的让步明显大于收获。
说得简单一些,即便没有这份秘密协议,到了一九四六年下半年,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得把击败美国的希望放到中国身上,并且承认中国是击败美国的主要力量,没有中国就不可能击败美国。
要知道,拖下去的话,首先坚持不住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以当时的情况,别说击败美国,如果英国没有在一九四五年初投降,而是多坚持了一年半载,德意志第二帝国也要遇到大麻烦。说得简单一些,在英国投降前夕,德意志第二帝国离内乱已经不远了。
在一九四四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把配给额度降到了最低限度。
当时,一个成年男性公民,在每周工作六天半、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的情况下,每个月仅能获得七十五公斤面粉、六公斤鲜肉、八公斤鸡蛋与半公斤食用油,此外还能领到其他一些生活必须物资。这点物资,仅够维持两个成年人与一个儿童的正常消耗,而并非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儿童。受此影响,以往很少参与社会劳动的帝国妇女也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社会劳动力。即便夫妻双方都参加劳动,只要家里有三个孩子,那么两人领到的配给也仅勉强够维持最低标准的生活。
物资严重匮乏,已经引起了很多帝国民众的不满。
当时,帝国国内已经出现了反战思潮。
可以说,正是英国及时投降,德意志第二帝国才没有爆发内乱,毕竟所有帝国公民都把英国当成头号强敌。
在爱国主义热情的支持下,帝国民众继续忍辱负重。
到了一九四五年中期,随着从中国到欧洲的海运航线不再受到威胁,加上苏伊士运河已经可供小型船只通航,大量由中国提供的物资、特别是生活物资到达,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国内环境才有所改善。
只是,中国提供的援助只能解燃眉之急。
要知道,中国也同样存在物资匮乏的问题,难以承担几千万人的沉重负担,且中国提供的援助并不都是免费的。
事实上,在一九四四年底,中国也实施了更严格的配给标准。
虽然这个标准高于所有实施配给制的国家,成年人每月能获得六十公斤的主粮、十五公斤的肉制品与禽蛋、十公斤的副粮与一公斤的食用油,比成年人在参加繁重劳动时的热量消耗要高得多,但是中国当局没有理由让自己的公民饿着肚皮,然后去援助那些在战后很有可能与中国分道扬镳的盟友。
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只能靠自己了。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本来就不是产粮大国。西欧最大的产粮国是法国,然后是意大利。法国没什么好指望的,即便德军制订了极高的征收额度,法国农民也没有多少热情,而意大利富余的粮食也不多,难以提供太大的帮助。至于战败的俄罗斯,就算其乌克兰拥有欧洲粮仓的美育,在遭到了战火的摧残之后,最快需要两年、而最有可能要到三年之后才能让粮食生产恢复正常。
也就是说,在一九四六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很有可能会遇到大麻烦。
这就是巨大的粮食缺口。
显然,要是得不到外来援助,德意志第二帝国不见得能在一九四七年的秋季到来之前保持稳定。
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自然希望尽快击败美国。
由此可见,只要中国在这个时候保持强硬立场,那么首先做出让步的肯定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问题是,这对中国来说有什么好处?
别的不说,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爆发内乱,中国就绝对不是受益者。原因很简单,到时候中国不但要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平定内乱,还要单独攻打美国,而这将意味着中国要为最后的胜利付出更大的代价。
甚至可以说,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国爆发内乱,就很有可能无法取得完全胜利。
显然,中国在此时的头号敌人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是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为此,中国不但不能落井下石,还应该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渡过难关。只是,这不是无偿的,因为国家交往的核心是利益。
在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达成了秘密协议之后,中德还签署了一份公开协议。
这就是,从一九四六年一月开始,中国将每个月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一百五十万吨粮食等生活物资,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以海运船只来换得这些物资,即德意志第二帝国得帮助中国建造运输船只。
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这也唯一能够解决粮食危机的办法。
对中国来说,这也是在一九四六年获得足够多的运输船只的唯一办法。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前是欧洲的第二大造船国,造船能力仅次于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排在第五位。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