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后手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随后,在朝堂上出手的却是那位最年轻的新科宰相李岘。//Www、qb5.C0m\
由他拟制曰:
“比缘军国务殷,或宣口敕处分。诸色取索及杖配囚徒,自今一切并停。如非正宣,并不得行。中外诸务,各归有司。英武军虞候及六军诸使、诸司等,比来或因论竞,悬自追摄,自今须一切经台、府。如所由处断不平,听具状奏闻。诸律令除十恶、杀人、奸、盗、造伪外,余烦冗一切删除,仍委中书、门下与法官详定闻奏。”
原本府县按鞫,三司制狱,必诣李辅国取决,随意区分,皆称制敕,无敢异议者,现在全部被罢置。
但是李辅国依旧可以侍直帷幄,宣传诏命,四方文奏,宝印符契,晨夕军号,依然一以委之。并保留了赐常居内宅,专掌禁兵的要职,宫中制敕还是必经银台门的内侍省押署,然后方可施行施行,宰相百司非时奏事,李辅国仍皆受关白、承旨的权利。
大理寺卿卢全中以怠于政事,贬嘀外州,以鸿胪寺少卿权衡继之。又命侍御史崔伯阳、刑部侍郎李晔、协助权衡清理大理寺积年的旧案,当然具体针对的是谁,可想而知。一向阿附李辅国的御史毛若虚,虽然没有被直接清算,却发出朝廷中枢,一时半会回不来了。有她这个例子,剩下的其他人,就算有想要巴结讨好中贵的,也不免要收敛了许多。
虽然对李辅国的地位没有什么损伤。但是倚位爪牙地察事厅一下去了两个得力的臂助,又被消夺干预司法的滥权,李辅国本人也低调的跑去养病,也算聊以安慰的结果。
不知道是不是心有灵犀,刚刚恢复右监门卫大将军头衔的高力士,也在南内杖杀了一个叫苟儿的贴身小黄门,理由是盗卖宫物,但稍微知道点内情的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托辞,象高力士这个级别地身边人,本身就是一个肥差,各种外官呈递的收入就很丰厚,根本不用头脑发昏的去盗窃什么宫廷物品赚点小钱。只怕他偷得是其他的东西。
而清风明月正在追查的事情似乎也于监门卫有关。
所谓左右监门卫,就是掌管皇城宫城之间诸门禁卫及门籍地军卫,与负责巡城禁街的金吾卫,以及“掌执御刀宿卫侍从”的千牛卫一样,都属于在京城执勤的内六卫之一。无论南北军衙,但凡进入宫廷里执勤的宿卫士兵。除了腰刀外是不允许自带其他武器,所有兵杖铠甲都是由监门卫配给。
同时。还掌管各种宫廷物料出入地登籍。文武官九品以驾仗及监门卫。卫以帐报内门。凡朝参、奏事、待诏官及扇仪仗出入者。阅其数。以物货器用入宫者。有籍有傍。左监门将军判入。右监门将军判出。月一易其籍。如果想要把什么人和东西藏在宫里。基本是无法绕过监门卫地。
相比之下。原本就掌握南内庭前五杖三班。和政公主地驸马柳谭。以佐领千牛备身。进为左千牛卫中郎将。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千牛”本为刀名。言刀之锐利可屠千牛。千牛刀常备身边。后比喻侍立皇帝左右之警卫人员。唐代设左右千牛卫。为内六卫之一。皆以千牛备身之名。管理由勋贵子弟出身侍卫人员地军籍。
另一件事。
我一直让人暗中关注地鱼朝恩。被指为安东观军容观察兼藩抚使。即日动身去代天子巡阅安东各军。等于变相地流放了。安东那么大块地方藩汉错杂。周边各国番族势力都有插手其中。东西两路驻军。无论是河东系。还是龙武系。都不是好惹地。
李辅国本来是高力士地家奴出身。因为小心侍奉。低调做人表现好。才被赏给了太子发达起来。有了权势后。他也不客气起来。处处压过高力士一头。没有丝毫对旧主地恭谦。现在鱼朝恩过于亲近太是正常地……
可惜到底是谁泄露了沈夫人地行踪,还没个下文,因为当时随身的人员都死在街道地乱战中,作为内长史的温哲,只能按照最原始地法子,憋着个劲逐一排查近期府上人员出入往来的接触记录,象红眼的疯狗一样盯谁咬谁,弄的府上有些人心惶惶。
可惜,我没在外面逍遥两天,在扶风刚和李嗣业喝杯茶,就接到京城召还的旨意,看来是许多人对我一直游荡在外头实在是不怎么放心。当然官面上的理由还是很正当的。
朝中有人提出要求,将在西域四十四国新开设的,由各种邸店、质铺、钱柜、行栈联合发展起来大小飞钱票号,纳入户部的管理中。
结果礼部也马上提出类似的要求,认为这些藩国的经营业务,应当属于礼部的范畴,其业务在东海、南海藩诸国,已经成例。
然后是掌天下钱谷金帛诸货币的太府寺少卿张光奇,也突然跳出来争取类似的权益,理由是太府寺正在统一天下分散在铸钱使、盐铁转运使、诸道节度使、州府刺史的币造权,并认为这些涉及流通事宜的勾当,当属铸钱使管辖的各地钱监一类,要求参与监管的权利。
朝廷突然对西域四十四国重视起来,当然这种重视,是上的,朝廷的千头万绪的事多要钱的地方多,国库实在穷的要紧,西北朝廷当初为了凑集前方军费,通过直接干预组织国家规模的贸易,已经尝到了不少甜头,在多条漫长的东西贸易线上,四十四国本身的商业价值。开始进入朝廷地视线。
这些年,在安西都护府增设营田、度支、转运诸使,又敕命礼部派宣抚官常驻其国,主持上供朝贡事宜云云,当然,这也只是官方的说法。西域最大最富饶的高昌、龟兹、疏勒、于滇列国都被大唐收入囊中,剩下的这些沙漠绿洲上的城邦小国,能够保留下来。纯粹是为了在列国朝贡的时候,用来凑数和充排场的,并不指望蚊子腿这点肉的。
但是西域作为东西方各大文明诸国各族地交通要冲,可以绕过战争敌对状态下的限制,在不损朝廷的脸面的情况下。直接从吐蕃啊、大食什么的那些敌国中,为朝廷套取急需地金银和钱币。于是也诞生了一大批以官授周转经营发家的新贵商贾,当然其中大多数都是胡人,按照族类又分作好几个群体,势力最大还是昭武九姓的栗末人。他们有先天的地理和人脉优势。
他们甚至有手段从天竺贩粮,穿过亲附吐蕃或是大食的势力范围。输送到河中资助军用,再从河中各族贩骏马牛中,再用朝廷回凭地官票,优先采买中土制定出口瓷丝纸茶盐糖酒等货物,完成回程。
由于作为新科礼部尚书的贺兰进明,要想与身兼政事宰相身份地户部尚书苗晋卿。争夺部门的利益,觉得分量和地位还差了点。于是毫不客气的把我也拉下水,提出可以采纳我作为输边模式首创和发起者的意见。
但是,
我回来的路上。居然被人拦截了,当然不是那种具有威胁意义的拦截。而是附近地天兴县令孙蓥、县尉谢夷甫,率领治下父老,站在我车队仪仗必经的道路中间,守株待兔堵住了我地去路。
交涉了好半天,才弄明白,这两位敢挡住我去路的县令、县尉大人,带着他们地百姓是找我告状来了。
要知道,官僚体制内许多人害怕和龙武军大交道,因为龙武军虽然不排斥和忌讳潜规则,但对往来数字拿捏的精准和明确,对任何部门来说都是相当头痛地事情,要知道无数的下层官僚、胥吏,就是靠这账目数据上的模糊边缘,混吃饭的。虽然无法禁绝上下其手的可能性,但至少增加了贪墨舞弊的成本。
而且如果把抓到小辫子,后果很严重的,因为龙武军的人是不会老实的遵循正常官僚体制内的规则和手段,来解决题的。至于告状,更是破天荒的事情。
按照官场的体制,除非有强力的人士包庇,否则越级上告是个大忌讳,这可是关系到前程问题,为官一任,无非是为了钱途和前程,特别还是文官向高过无数级武职请命的跨界行为,他们这种聚众拦截军队的性质,说严重了就是煽乱,被御史纠举上去发挥一下,罪及全家都不无可能。
因此,反正我也不急,难得以好奇的心情,破例接见了这两位很有勇气的县令和县尉大人,
当然说是告状,实际上更像是一种变相的抗议,原因是近年地方上与军屯庄的矛盾冲突。为此,他们还准备了一本厚实而详尽的调查记录。
原本武装还乡团有组织的迁回观众后,也占据了大片荒芜的土地,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军管性质的田庄、除了传统的种植业,还经营者各种特色的矿山、烧窑、营造坊、工房、养殖场、林场等等,作为龙武军的后勤基地。
虽然实行的是军管,但是他们大多数人的日子过的要比地方上的普通百姓要滋润的多,因为他们占据的土地和山林,都是关内地区比较好的位置,而且虽然他们承担的赋税比普通百姓还要多上军队的那一份,但是却少了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也不用承当从乡、里、县、州层层过手造成的各耗,只要一次交齐税赋就可以安枕无忧了。
交足了公粮之后,剩余的产品无论是自用还是市价交易,大都绰绰有余,而且龙武军对军屯庄内的各种农副产品,实行保护价式的收购制度,还有定期的商队进行交易,因此还乡团的军屯户们手头往往比较宽裕,每年还可以举办各种节庆活动。
此外,由于军队的背景,地方上各种名目的摊派徭役,也不敢找上门来,如果有人是在不长眼这么做了,很快就会有三五成群的军人,找上门去喝茶谈心,当着全家老小的面,让对方深刻领会一番,乱打军屯庄的主意就是在拖龙武军的后腿,拖龙武军的后腿就是在给朝廷的脸面抹黑,给朝廷的脸面抹黑就是对皇帝大不敬之类的大道理……
随着地方上百姓陆续自发的迁回,他们组成的村落,与先行开发的军屯庄,因为田界、水源、河道、沟渠、堤坝、林木之类缘故产生的大小矛盾,也开始频频发生,不过由于军屯庄的特殊背景,对上那些地方百姓,无论数乡党械斗还是明面上打官司,大多数时候都是奈何不了他们的,对地方官府来说,在管辖上也变成了一个难题,因为他们对军屯庄子,没有明确的职权规定。再加上庄子里同时也安置了一些伤残老军和军人家官府多数地方官员为了安定和谐着想,多是抱多以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含混过去。
因此,也滋生出令一些弊端,许多百姓,通过各种关系和门路,千方百计的想加入庄中,而一些军管的庄头,也开始利用庄子的特殊地位谋取私利,乃至伪造名册收容投奔的同乡亲党,甚至私自容留庇护一些被官府追查捉拿的人,
由于唐代初期,对军人相当优待,不但授永业田,还免各种租、庸、调,阵亡或失踪军人的家属享受同等待遇,残疾军人待遇不减。
而士兵服役在外的期间,其家人也要按照服役距离的远近,减各种比例赋税,甚至可以直接免徭役的,由于唐律规定士兵服役的年龄,在18-60岁之间,因此这种恩及家人的优待,理论上也可以终身的。此外,早期唐代对外的开边战争一直不断,同事也不缺乏获得战利品和功勋的境遇。
因此唐代早期军人是一个让人羡慕乃至趋之若鹜的职业,许多浪荡子和游侠儿远赴边关投军,也是为了类似的理由,虽然高风险却也是高回报。
这种优待却也是后世所罕有,要知道在宋明那些所谓的“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时代”,只有拥有功名的士人阶层,才能够拥有免税赋除徭役的特权,在大多数时候,地位低下长官变相的奴仆和财产。
但到后来,这种优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而逐渐变得名存实亡,许多将领通过隐瞒阵亡士兵的名额,吃他们的空饷,而地方上士兵的家属,由于失去了土地,变成士门豪族的附庸,优待也变成了一句空话,当兵也就变成一种畏途,府兵制度也因此彻底崩溃。
不过在龙武军中,这种制度却被比较好沿袭了下来,事实上只要龙武军存在一天,就没有人敢对数量庞大军属提出赋税徭役的要求,因此成为龙武军的军属,竟然成为某种逃避繁重赋税徭役的捷径,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冒充顶替的情形。
现在变成另一项弊端,有动机不良者,花大价钱买通关节,凭这个身份对抗官府,虽然龙武军内部监管严密,但是对于军属这一块,就有些模糊。
最新全本:、、、、、、、、、、
随后,在朝堂上出手的却是那位最年轻的新科宰相李岘。//Www、qb5.C0m\
由他拟制曰:
“比缘军国务殷,或宣口敕处分。诸色取索及杖配囚徒,自今一切并停。如非正宣,并不得行。中外诸务,各归有司。英武军虞候及六军诸使、诸司等,比来或因论竞,悬自追摄,自今须一切经台、府。如所由处断不平,听具状奏闻。诸律令除十恶、杀人、奸、盗、造伪外,余烦冗一切删除,仍委中书、门下与法官详定闻奏。”
原本府县按鞫,三司制狱,必诣李辅国取决,随意区分,皆称制敕,无敢异议者,现在全部被罢置。
但是李辅国依旧可以侍直帷幄,宣传诏命,四方文奏,宝印符契,晨夕军号,依然一以委之。并保留了赐常居内宅,专掌禁兵的要职,宫中制敕还是必经银台门的内侍省押署,然后方可施行施行,宰相百司非时奏事,李辅国仍皆受关白、承旨的权利。
大理寺卿卢全中以怠于政事,贬嘀外州,以鸿胪寺少卿权衡继之。又命侍御史崔伯阳、刑部侍郎李晔、协助权衡清理大理寺积年的旧案,当然具体针对的是谁,可想而知。一向阿附李辅国的御史毛若虚,虽然没有被直接清算,却发出朝廷中枢,一时半会回不来了。有她这个例子,剩下的其他人,就算有想要巴结讨好中贵的,也不免要收敛了许多。
虽然对李辅国的地位没有什么损伤。但是倚位爪牙地察事厅一下去了两个得力的臂助,又被消夺干预司法的滥权,李辅国本人也低调的跑去养病,也算聊以安慰的结果。
不知道是不是心有灵犀,刚刚恢复右监门卫大将军头衔的高力士,也在南内杖杀了一个叫苟儿的贴身小黄门,理由是盗卖宫物,但稍微知道点内情的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托辞,象高力士这个级别地身边人,本身就是一个肥差,各种外官呈递的收入就很丰厚,根本不用头脑发昏的去盗窃什么宫廷物品赚点小钱。只怕他偷得是其他的东西。
而清风明月正在追查的事情似乎也于监门卫有关。
所谓左右监门卫,就是掌管皇城宫城之间诸门禁卫及门籍地军卫,与负责巡城禁街的金吾卫,以及“掌执御刀宿卫侍从”的千牛卫一样,都属于在京城执勤的内六卫之一。无论南北军衙,但凡进入宫廷里执勤的宿卫士兵。除了腰刀外是不允许自带其他武器,所有兵杖铠甲都是由监门卫配给。
同时。还掌管各种宫廷物料出入地登籍。文武官九品以驾仗及监门卫。卫以帐报内门。凡朝参、奏事、待诏官及扇仪仗出入者。阅其数。以物货器用入宫者。有籍有傍。左监门将军判入。右监门将军判出。月一易其籍。如果想要把什么人和东西藏在宫里。基本是无法绕过监门卫地。
相比之下。原本就掌握南内庭前五杖三班。和政公主地驸马柳谭。以佐领千牛备身。进为左千牛卫中郎将。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千牛”本为刀名。言刀之锐利可屠千牛。千牛刀常备身边。后比喻侍立皇帝左右之警卫人员。唐代设左右千牛卫。为内六卫之一。皆以千牛备身之名。管理由勋贵子弟出身侍卫人员地军籍。
另一件事。
我一直让人暗中关注地鱼朝恩。被指为安东观军容观察兼藩抚使。即日动身去代天子巡阅安东各军。等于变相地流放了。安东那么大块地方藩汉错杂。周边各国番族势力都有插手其中。东西两路驻军。无论是河东系。还是龙武系。都不是好惹地。
李辅国本来是高力士地家奴出身。因为小心侍奉。低调做人表现好。才被赏给了太子发达起来。有了权势后。他也不客气起来。处处压过高力士一头。没有丝毫对旧主地恭谦。现在鱼朝恩过于亲近太是正常地……
可惜到底是谁泄露了沈夫人地行踪,还没个下文,因为当时随身的人员都死在街道地乱战中,作为内长史的温哲,只能按照最原始地法子,憋着个劲逐一排查近期府上人员出入往来的接触记录,象红眼的疯狗一样盯谁咬谁,弄的府上有些人心惶惶。
可惜,我没在外面逍遥两天,在扶风刚和李嗣业喝杯茶,就接到京城召还的旨意,看来是许多人对我一直游荡在外头实在是不怎么放心。当然官面上的理由还是很正当的。
朝中有人提出要求,将在西域四十四国新开设的,由各种邸店、质铺、钱柜、行栈联合发展起来大小飞钱票号,纳入户部的管理中。
结果礼部也马上提出类似的要求,认为这些藩国的经营业务,应当属于礼部的范畴,其业务在东海、南海藩诸国,已经成例。
然后是掌天下钱谷金帛诸货币的太府寺少卿张光奇,也突然跳出来争取类似的权益,理由是太府寺正在统一天下分散在铸钱使、盐铁转运使、诸道节度使、州府刺史的币造权,并认为这些涉及流通事宜的勾当,当属铸钱使管辖的各地钱监一类,要求参与监管的权利。
朝廷突然对西域四十四国重视起来,当然这种重视,是上的,朝廷的千头万绪的事多要钱的地方多,国库实在穷的要紧,西北朝廷当初为了凑集前方军费,通过直接干预组织国家规模的贸易,已经尝到了不少甜头,在多条漫长的东西贸易线上,四十四国本身的商业价值。开始进入朝廷地视线。
这些年,在安西都护府增设营田、度支、转运诸使,又敕命礼部派宣抚官常驻其国,主持上供朝贡事宜云云,当然,这也只是官方的说法。西域最大最富饶的高昌、龟兹、疏勒、于滇列国都被大唐收入囊中,剩下的这些沙漠绿洲上的城邦小国,能够保留下来。纯粹是为了在列国朝贡的时候,用来凑数和充排场的,并不指望蚊子腿这点肉的。
但是西域作为东西方各大文明诸国各族地交通要冲,可以绕过战争敌对状态下的限制,在不损朝廷的脸面的情况下。直接从吐蕃啊、大食什么的那些敌国中,为朝廷套取急需地金银和钱币。于是也诞生了一大批以官授周转经营发家的新贵商贾,当然其中大多数都是胡人,按照族类又分作好几个群体,势力最大还是昭武九姓的栗末人。他们有先天的地理和人脉优势。
他们甚至有手段从天竺贩粮,穿过亲附吐蕃或是大食的势力范围。输送到河中资助军用,再从河中各族贩骏马牛中,再用朝廷回凭地官票,优先采买中土制定出口瓷丝纸茶盐糖酒等货物,完成回程。
由于作为新科礼部尚书的贺兰进明,要想与身兼政事宰相身份地户部尚书苗晋卿。争夺部门的利益,觉得分量和地位还差了点。于是毫不客气的把我也拉下水,提出可以采纳我作为输边模式首创和发起者的意见。
但是,
我回来的路上。居然被人拦截了,当然不是那种具有威胁意义的拦截。而是附近地天兴县令孙蓥、县尉谢夷甫,率领治下父老,站在我车队仪仗必经的道路中间,守株待兔堵住了我地去路。
交涉了好半天,才弄明白,这两位敢挡住我去路的县令、县尉大人,带着他们地百姓是找我告状来了。
要知道,官僚体制内许多人害怕和龙武军大交道,因为龙武军虽然不排斥和忌讳潜规则,但对往来数字拿捏的精准和明确,对任何部门来说都是相当头痛地事情,要知道无数的下层官僚、胥吏,就是靠这账目数据上的模糊边缘,混吃饭的。虽然无法禁绝上下其手的可能性,但至少增加了贪墨舞弊的成本。
而且如果把抓到小辫子,后果很严重的,因为龙武军的人是不会老实的遵循正常官僚体制内的规则和手段,来解决题的。至于告状,更是破天荒的事情。
按照官场的体制,除非有强力的人士包庇,否则越级上告是个大忌讳,这可是关系到前程问题,为官一任,无非是为了钱途和前程,特别还是文官向高过无数级武职请命的跨界行为,他们这种聚众拦截军队的性质,说严重了就是煽乱,被御史纠举上去发挥一下,罪及全家都不无可能。
因此,反正我也不急,难得以好奇的心情,破例接见了这两位很有勇气的县令和县尉大人,
当然说是告状,实际上更像是一种变相的抗议,原因是近年地方上与军屯庄的矛盾冲突。为此,他们还准备了一本厚实而详尽的调查记录。
原本武装还乡团有组织的迁回观众后,也占据了大片荒芜的土地,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军管性质的田庄、除了传统的种植业,还经营者各种特色的矿山、烧窑、营造坊、工房、养殖场、林场等等,作为龙武军的后勤基地。
虽然实行的是军管,但是他们大多数人的日子过的要比地方上的普通百姓要滋润的多,因为他们占据的土地和山林,都是关内地区比较好的位置,而且虽然他们承担的赋税比普通百姓还要多上军队的那一份,但是却少了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也不用承当从乡、里、县、州层层过手造成的各耗,只要一次交齐税赋就可以安枕无忧了。
交足了公粮之后,剩余的产品无论是自用还是市价交易,大都绰绰有余,而且龙武军对军屯庄内的各种农副产品,实行保护价式的收购制度,还有定期的商队进行交易,因此还乡团的军屯户们手头往往比较宽裕,每年还可以举办各种节庆活动。
此外,由于军队的背景,地方上各种名目的摊派徭役,也不敢找上门来,如果有人是在不长眼这么做了,很快就会有三五成群的军人,找上门去喝茶谈心,当着全家老小的面,让对方深刻领会一番,乱打军屯庄的主意就是在拖龙武军的后腿,拖龙武军的后腿就是在给朝廷的脸面抹黑,给朝廷的脸面抹黑就是对皇帝大不敬之类的大道理……
随着地方上百姓陆续自发的迁回,他们组成的村落,与先行开发的军屯庄,因为田界、水源、河道、沟渠、堤坝、林木之类缘故产生的大小矛盾,也开始频频发生,不过由于军屯庄的特殊背景,对上那些地方百姓,无论数乡党械斗还是明面上打官司,大多数时候都是奈何不了他们的,对地方官府来说,在管辖上也变成了一个难题,因为他们对军屯庄子,没有明确的职权规定。再加上庄子里同时也安置了一些伤残老军和军人家官府多数地方官员为了安定和谐着想,多是抱多以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含混过去。
因此,也滋生出令一些弊端,许多百姓,通过各种关系和门路,千方百计的想加入庄中,而一些军管的庄头,也开始利用庄子的特殊地位谋取私利,乃至伪造名册收容投奔的同乡亲党,甚至私自容留庇护一些被官府追查捉拿的人,
由于唐代初期,对军人相当优待,不但授永业田,还免各种租、庸、调,阵亡或失踪军人的家属享受同等待遇,残疾军人待遇不减。
而士兵服役在外的期间,其家人也要按照服役距离的远近,减各种比例赋税,甚至可以直接免徭役的,由于唐律规定士兵服役的年龄,在18-60岁之间,因此这种恩及家人的优待,理论上也可以终身的。此外,早期唐代对外的开边战争一直不断,同事也不缺乏获得战利品和功勋的境遇。
因此唐代早期军人是一个让人羡慕乃至趋之若鹜的职业,许多浪荡子和游侠儿远赴边关投军,也是为了类似的理由,虽然高风险却也是高回报。
这种优待却也是后世所罕有,要知道在宋明那些所谓的“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时代”,只有拥有功名的士人阶层,才能够拥有免税赋除徭役的特权,在大多数时候,地位低下长官变相的奴仆和财产。
但到后来,这种优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而逐渐变得名存实亡,许多将领通过隐瞒阵亡士兵的名额,吃他们的空饷,而地方上士兵的家属,由于失去了土地,变成士门豪族的附庸,优待也变成了一句空话,当兵也就变成一种畏途,府兵制度也因此彻底崩溃。
不过在龙武军中,这种制度却被比较好沿袭了下来,事实上只要龙武军存在一天,就没有人敢对数量庞大军属提出赋税徭役的要求,因此成为龙武军的军属,竟然成为某种逃避繁重赋税徭役的捷径,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冒充顶替的情形。
现在变成另一项弊端,有动机不良者,花大价钱买通关节,凭这个身份对抗官府,虽然龙武军内部监管严密,但是对于军属这一块,就有些模糊。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