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小说网 > 秦疆 > 第549章,强虏灰飞烟灭14

第549章,强虏灰飞烟灭14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白起道:“不必担心,清军必然不会守卫北京城的。”张煌言问:“这却为何?”白起道:“北京城虽然坚固,但是清军一向不注重守卫城池,他们缺少守城的经验,而且更重要的,北京城中的百姓,是不会与他们一心的。一旦清军进入北京城,而我义军将其四面包围,城中的百姓们再来个里应外合,清军全军覆没的可能性会很大。因此我想,多尔衮是绝不会坐守城中,等我们去攻的。”

    刘宗敏哈哈大笑:“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追上去就是了。”

    白起扫了一眼众人:“你们要明白一点,这一追可不是普通的追杀逃敌,而是一场长途追袭,我们要人不卸甲,马不离鞍,可能连饭都吃不上。”

    刘宗敏满不在乎:“我们吃不上饭,清军一样吃不上饭,这个时候,就看谁能咬牙挺住了。”

    白起道:“正是如此,诸军听了,本帅此令一下,断无更改,上至将军,下至小卒,全都要追杀上去,就算马被累死,人也要步行追击,无论几天几夜,只要清军不被赶出关外,我们绝不收兵。”

    众人听了,都高声叫喊起来:“得令。”

    于是联军开始了一场疯狂的追击战。多尔衮一路败回大营,吴三桂开了营门,将其接进来,可是没等他们关闭辕门,已经有不少联军人马,尾随着清军的马屁股钻进大营来,使得清军无法紧闭营门,联军大队追兵在后面杀到,立时踏破了清军大寨。

    多尔衮连马都没下,就听到营门处杀声四起,举目一瞧,营门那边已经起了火,混杂着惊天动地的喊叫之声,也不知有多少人马杀了进来。

    吴三桂与洪承畴也来到多尔衮身边,两个人都面色凝重,他们听得出来,追兵已经尾随着赶到了。

    洪承畴道:“王爷,不能让反贼将大营攻破,那样我们会收不住脚的。”

    多尔衮立时下令,所有人马返身迎战,一定要将联军赶出大营。

    但是清军与关宁军的十万人马刚刚喘过口气来,马力和人力都乏了,而且仓促之间,形不成攻击队形,但是联军一路向前杀到,士气正旺,尤其是大顺军,他们憋着一肚子的恶气,想报一报上次的一箭之仇,此时又是人多势众,因此无所顾忌,拼力厮杀。数十万人马立时将清军大营冲得七零八落。

    多尔衮一看不妙,红着眼睛指挥着部下清军死命挡住。这些清军将士也都异常骁勇,虽然已经人困马乏,但仍旧遵行着多尔衮的命令,上前与联军以死相搏。

    清军在与汉人的作战之中,绝少败绩,以前除了与袁崇焕作战时,打过两次败仗之外,几乎是百战百胜。他们从塞外冲到北京附近,攻城掠地,劫夺人口和财产,如入无人之境,还夺下了整个辽东,自然不会将汉人军队放在眼里。

    但是多尔衮却万万没有料到,自己这一战,居然如此不利,首先他没有想到秦军会如此顽强,两万多人马在白起的指挥之下,顶住了他六万大军的围攻,没有崩溃,其次,不光是他,就连洪承畴和吴三桂也认为,这回的联军虽然人马众多,却只不过是乌合之众,各支人马之间,离心离德,不会形成凝聚力。这样的人马打起仗来,一定会调动不灵,相互之间没有呼应。

    可是真打起来,清军这才发现,联军当中以秦军为首,各支人马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而且白起调度有方,各军也都听他的号令。哪里像一群乌合之众的表现?

    之所以联军会有如此战斗精神,其根源便是白起指挥的秦军,一直在给各军做着表率。他率先渡河,已经令各军很是佩服,方才又以孤军,拖住了清军的主力,使清军失去了机动能力。这此做法,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不得不服。

    有了这样的统帅,各军才心甘情愿被他指挥。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汉人的同仇敌忾之心。清军作为蛮族,自然不得人心,而中原的各支人马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过节,但是却都把清军视为自己的敌人而非盟友。因此清军虽然厉害,却是孤军深入。没有后方,没有根基。

    白起就是看准了这一点,这才猛冲猛打,不给清军以立足之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联军冲进清军大营,战况开始变得极不利于清军,因为大顺军当中很多人马还没有死命拼杀过,算是生力军,杀上来的时候生龙活虎,气势汹汹。而清军已经连续作战,体力不支了。

    洪承畴远远地瞧着,眉头越皱越紧,他看得出来,清军已经渐渐支持不住,再打下去,损失越来越大,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在多尔衮身边轻声道:“王爷,这样打下去不成啊,我们该放弃大营,向北京撤退。”

    多尔衮咬着牙,板着脸,不发一言。他知道,只要撤退令一下,这一场战就算彻底败了,日后见了皇太极,如何交代?

    但他更清楚,此时如果不撤军,一旦被联军包围,必定损伤惨重,到时候更无法向皇太极交代。此时无论怎么权衡利弊,也要先尽可能保住人马。

    于是多尔衮只得下令,全线撤退,向北方夺路而走。

    此令一下,三千铁骑卫队护着多尔衮,穿营而过,向北京方向逃去。

    紧接着,清军人马开始全线逃散。吴三桂与洪承畴率领着关宁军,也马不停蹄地尾随多尔衮,一路向北而去。

    当清军不再抵抗,联军更是士气大振,白起连发号令,所有人马冲将上去,追歼逃敌,不得怠慢,哪个敢停滞不前,任意逗留,当场斩首。

    于是黄河以北的大地上,出现了极为惨烈壮观的一幕,数十万人马你逃我追,片刻不停,烟尘滚滚,遮天盖地,飞沙走石,风声鹤唳。到处是两军人马在逃亡与追杀,方圆数十里的地面上,不时有清军落入联军包围,双方冲突,嘶咬在一起,联军如同追猎的杀手,而清军则像困兽一般,也极为凶恶,每每追及一部分清军,联军要想将之绞杀,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有时候甚至死的人还要多于清军。

    白起一边指挥着人马追赶逃敌,一边仔细观察着清军的反应。他发现这些清军确实厉害,即使在逃亡的过程中,也没有怕死的表现。一旦被围或被追及,立刻翻身投入战斗,红着眼睛与联军厮杀,直战到最后倒地而死,也绝不投降。

    面对着这样的敌人,白起心头升起了一股侥幸的感觉。

    如果不是多尔衮主动前来袭击联军,又将人马分开,给了自己机会的话,这一仗岂能如此顺利取胜?一旦清军和关宁军抱成一团,据营而守,将联军挡住,然后派人马袭击联军粮道的话,用不了几天,联军的粮草就会断绝,这一战的结果可能就会改写。

    白起是一个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人,当年长平之战,他活埋了赵军四十万人之后,立刻向当时的秦王提出,要一鼓作气,攻下赵国都城邯郸。如果秦王没有听信范雎的建议,而是同意了白起的主意,那么赵国很可能就会成为第一个灭亡的大国。

    而此时白起是幸运的,因为他出征之时,秦王曾经当面说过,一切战事不要奏报,全由他作主。这位秦王是个明智的君主,敢于放权,让他放手去干。所以白起可以无所顾忌,一切为了取胜,任何阴招,险招,都可以放心使用。

    此时白起见清军撤走,心头冷笑,传令人马不顾一切地冲上去,杀死每一个被追上的清兵。

    这个时候,活捉是没有意义的。活捉一个敌军,便要有两个联军士兵来看守。这样会大大减弱联军的军力。而且白起的脾气便是杀人不眨眼,四十万降兵都可以一天活埋掉,何况战场上那些不肯缴械的敌人。

    杀了才是最干净的。

    其实这一令对于那些已经杀红了眼睛的联军是没有多少作用的,他们面对蛮族人,丝毫没有让其活下来的意思,就算没有白起的格杀令,他们也不打算留其性命。

    于是联军一路追赶,一路狂杀,清军与联军的尸体,布满了道路。

    清军从大营开始北撤,一直逃过了安阳,逃进了直隶境内。他们一连两天,跑了数百里路,但是联军仍旧没有任何放松的意思,仍旧在后面死追不舍。清军没有办法,已经跑了这么远,收住脚是不可能的,多尔衮只得下令,让自己的人马分多路逃走,在北京城会合。

    一连数天,联军追击逃敌,真的是人不卸甲,马不离鞍,谁追累了,马跑不动了,便停下休息一阵,草草地吃些干粮,喂喂马匹,然后又继续前追,数十万人马始终有人在追赶清军,这令清军终于开始恐慌,开始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