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理由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是,”唐瑛笑笑:“陛下,如果臣说李义满之死怪不得盛彦师,不知道陛下会不会认为唐瑛有点异类?”
“不是盛彦师,李义满怎么会死?你这想法,本就出奇。”
“陛下喜欢唐瑛的,不就是这样的出奇之处吗?”唐瑛不失时机地扔了一个马屁过去,她还是很懂分寸的。
李渊笑了:“你既然明白,就快点说。”
“是。唐瑛认为,李义满是死在自己手上的。首先,他为了私人恩怨而不顾国家大义,此一不可取之处;其次,身陷囹圄,不思积极为自己争取权利,而是生气埋怨,并把自己给气死了,这样的脾性,也太经不起事了吧?有此二点,我认为,李义满是死在自己手里的,盛彦师没有杀他,所以,盛彦师罪不至死。”
“呵呵,有点道理,但,这不是为盛彦师开脱之词。若不是盛彦师逾规抓人,朝廷自会处置李义满为私人恩怨罔顾国家大事的责任。”
“盛彦师逾规抓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臣不清楚,但臣想,他或许只是想羁押李义满,然后让朝廷来处置。”唐瑛顿了一下继续说:“所以,唐瑛以为,对待盛彦师的问题上,先应该看他的目的,然后再论他的手段。但太子殿下却先论私,再论公。太子的说法是盛彦师私自做主,目无朝廷,逾规抓人,目无皇帝,说来说去,其实就两个字:面子。盛彦师抓人的做法,失了朝廷的面子,拂了陛下的面子。”
“你力争只处罚他,而不处死他,理由仅仅是因为他的做法出于公,而非出于私?”李渊捋捋胡须,笑着问唐瑛:“这个理由,有人提出来过,但,站不住脚。公有公的规则和律法,私有私的情义和道理。”
唐瑛犹豫了一下,终于下定了决心:“陛下,如果唐瑛说错了什么,你可不能怪罪我。”
李渊乐了,这个唐瑛呀,反对杀盛彦师,果然是有原因的:“说吧,朕何时因为你说实话而怪罪过你?”
“那,我先问陛下一个问题,你不能生气。”
“唔?这么严重呀?”看到唐瑛想把话收回去,李渊赶紧放下捉弄她的心思,笑道:“说吧,朕保证不生气。”
唐瑛看了一眼李渊的笑脸,踌躇了一下,终于把嘴边的话问了出来:“陛下,你们杀盛彦师,真的不是因为李义满是你们李家的人?”
“什么?”李渊愣了,他根本没想到唐瑛会问出这么一句话来。
唐瑛赶紧声明:“陛下,你答应不生气的。”
李渊扶额了:“你这女娃,想什么呢?你以为朝廷杀盛彦师,只是为了替李义满报仇?若是为此,何必杀盛彦师,把王薄杀了,不就完了嘛!”
唐瑛眉头紧皱:“陛下,那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朝廷不下令惩罚王薄,却下令杀盛彦师呢?李义满究竟有什么来头?”
李渊叹口气,苦笑一下:“看来,外面有人在说老李家得天下了,容不得别人动姓李的人了,是不是?”
唐瑛点头:“臣听过这样的话,但,臣并不相信这种说法,陛下不应该有这种想法。”
唐瑛不说陛下不会有这种想法,而说陛下不应该有这种想法,这让李渊明白了唐瑛的心思。他并没有因为这样的猜忌而生气,略微思考了一下,点点头:“你想说什么,朕清楚了。朕先回答你刚才的问题,为什么不下令惩罚王薄,因为王薄死了,被李义满的侄儿杀了。朝廷不该再为难一个死人吧?”
唐瑛啊了一声,这个事情她却不知道:“居然……李义满的侄儿敢这样报仇?朝廷不追究吗?陛下,既然王薄都死了,盛彦师更不应该为此而死呀?”
李渊叹口气:“唐瑛,你心思敏捷,能想到别人想不到或者不敢想的问题,朕很宽慰。但是,你呀,看问题也有些偏颇。你可知李义满的来历?”
唐瑛点点头:“听说也是义军首领,规模小,自保而已。”
李渊点头:“对,他本是山东历城的一个豪杰,不满前朝暴政,也为了自保和保乡护土,揭竿而起。不过,这个人没野心,更是山东众多小义军中第一个向朝廷表臣服的人,在徐元朗拉拢他时,又被他断然拒绝。”
“哦,如此说来,此人还是颇有些见地和忠心。”唐瑛好像明白了一些。
李渊笑笑:“如果李义满不死,这件事也算不上大事,朝廷出面调解一下,给双方一点惩戒,各打五十大板也就没事了。可他偏偏死了,死在宋州监牢里了。在眼下这个关键时刻,他的死就举足轻重了。你明白朕的意思了吗?”
“河北山东正在打仗……”唐瑛苦笑了,她这才明白盛彦师真正的死因:“原来,陛下是出于稳定江湖豪杰的想法,才做出这种决定的。只可惜,盛彦师死的有些不值。”
李渊点点头,也叹惜一声:“此人还是很有才干的。但,在大局面前,朕不得不杀了他,以安抚山东甚至是江南的投向大唐的豪杰们。这件事,朕也问过二郎的意见,他回答朕一个字:杀。”
唐瑛点头了,李世民身在山东平叛的前线,更清楚李义满之死可能造成的后果,所以,主张杀盛彦师也说的过去。只不过,这件事怎么想怎么不对味,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新兴的大唐帝国,急需一部囊括全局的律法,不然,这种混乱各自为政的局面,还会造成第二个第三个冤死的盛彦师。
“盛彦师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从而稀里糊涂地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叹气一声,唐瑛向李渊建议:“陛下,您应该考虑制定大唐律法的事了。再出现类似的事情,官员们有法可依,有法能用,就不会擅自做主,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冤情了。”
“呵呵,唐瑛,这次,你和太子想到一块去了。”李渊哈哈一笑:“这件事出来之后,太子就向朕建议赶紧修订律法,和你建议地方官员文武分治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你们都是想,不能让下面这些人自以为是,胡乱做主了。”
“哦。”唐瑛哦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了。李建成,想的也很周全嘛,只是,这个人对自己怕是还有防备之心,不然,这些话为什么没对她说呢?
李渊看看唐瑛,笑着问:“你对太子不满,可是因为太子没有对你解释清楚?还是觉得太子并不尊重你的想法?”
唐瑛一愣,赶紧摇头:“陛下误会了,唐瑛说过,我与太子之争,只是观点不同,不存在什么满与不满之说。再说,唐瑛是臣,太子是君,太子没有治唐瑛不敬之罪,已经很大度了。”
“哈哈哈,你这女娃,言不由衷。”李渊笑了数声后,才道:“唐瑛,你参与东宫事务也有段时间了,觉得太子为人如何?办事能力如何?”
唐瑛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抬眼看到李渊鼓励的目光,她笑了一下:“陛下。说实话,太子每日为朝政而操心,勤勉二字当的起。太子在处理朝中事务时,也是游刃有余,想的周全,对臣子们也体贴有加。”
“唔,没什么不足的地方?”
“要说不足,也有。”唐瑛犹豫了一下,方回答道:“臣觉得,太子决定一件事,经常反复思虑,不能立刻下决断,因此,处理事务不能做到又快又好,这……有时候,可能稍稍耽搁了一些。不过,太子在大事上的决断还可以。”
“你说的对。”李渊不停地点头:“太子呀,做事就是喜欢犹豫,讲究精细,总想做的越完美越好。他就少了一些杀伐决断的味道,这点,比不上秦王。只是,太子比秦王心细,于朝政而言,却是好事,遇事多想想,没坏处。”
“嗯。”唐瑛点头认同这一说法:“战场上瞬息万变,需要秦王那样的果敢决断;朝廷事务繁琐,倒是应该仔细一些。”
“呵呵,你和太子再处长点就知道了,太子,人很好。”
“嗯,太子对陛下和臣子们都很好。”
李渊看了看唐瑛微垂的眼帘,意味深长地笑了:“唐瑛,你对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察事务也很细致,往往能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发现一些事情。但是,你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个人成见太深,这种缺点,阻碍了你的视线,你看问题就不全面了,反而影响了你的判断。”
“这……”唐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李渊说的有些道理。
“朕知道,你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对门阀豪族官吏都有些偏见。”李渊叹口气:“可是,此一时彼一时,你现在身为朝廷之臣,看问题就不要老看那些阴暗面,多想想时局,多考虑一些为什么别人的意见会与你相左。”
唐瑛轻轻点头:“是,臣明白了,以后不会再这么偏激了。”
“偏激没错,朕身边偏激的人很多。”李渊笑道:“只要偏激的有道理,朕还是很欣赏的。呵呵,杜伏威向朕递上了要来长安的请求,朕马上就答应了。”
唐瑛马上向李渊表示祝贺:“恭喜陛下,江南定也。”
李渊微微摇头:“还不一定呢。看看再说吧,江南,要平定没那么容易。只是,眼下我们还顾不上那边。”
唐瑛想了想:“难道还会有什么变数?杜伏威可是最大的势力了,他来了长安,就表示完全放弃了武装势力,就是表示把整个江南拱手献给了朝廷呀。”
“只身前来,说明杜伏威聪明,他的人马交给了他的义子,如果朕对他好,那么,他的义子就对朕忠心,朕如果给他的东西不能让他满意,这,就有变数了。”
唐瑛暗自撇了一下嘴,搜索了一下自己的记忆,摇摇头,杜伏威,《说唐》里,这家伙连好汉都算不上,他的手下也没什么厉害的人才,再说,她的记忆里,李世民也没打过杜伏威,江南归顺的很顺利。李渊这只老狐狸,自己是造反派出身,就天天疑心别人也会造反,当皇帝的,是不是都喜欢疑神疑鬼呀?
李渊没有关注唐瑛的表情,他已经在思考如何安置杜伏威了。江南的隐患能消除最好,不能的话,从哪里调兵去江南最好呢?巴蜀的李孝恭和李靖,顺江而下应该最快。至于江北,等平定了山东再说吧。
武德五年七月,杜伏威留下义子王雄诞率部在江南,自己携妻带子,从江南来到长安,以降臣的姿态觐见李渊,让李渊大为高兴。李渊也投桃报李,不仅亲自下阶携杜伏威同坐御榻,还拜杜伏威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位在齐王李元吉上。
重赏杜伏威的同时,李渊还封杜伏威之子为山阳公,封地赏金还不够,李渊还亲自督促户部在长安内城为杜伏威选了一处大宅院,赏赐无数奇珍异宝,显示出超常的宠溺,惹的多少人眼馋心热。
一时间,江南还有巴蜀的那些对大唐持观望态度的一些小义军首领,仿佛在杜伏威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纷纷向大唐表示忠心或臣服。江南和巴蜀等地,一时间真呈现出了和平发展的假象。(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是,”唐瑛笑笑:“陛下,如果臣说李义满之死怪不得盛彦师,不知道陛下会不会认为唐瑛有点异类?”
“不是盛彦师,李义满怎么会死?你这想法,本就出奇。”
“陛下喜欢唐瑛的,不就是这样的出奇之处吗?”唐瑛不失时机地扔了一个马屁过去,她还是很懂分寸的。
李渊笑了:“你既然明白,就快点说。”
“是。唐瑛认为,李义满是死在自己手上的。首先,他为了私人恩怨而不顾国家大义,此一不可取之处;其次,身陷囹圄,不思积极为自己争取权利,而是生气埋怨,并把自己给气死了,这样的脾性,也太经不起事了吧?有此二点,我认为,李义满是死在自己手里的,盛彦师没有杀他,所以,盛彦师罪不至死。”
“呵呵,有点道理,但,这不是为盛彦师开脱之词。若不是盛彦师逾规抓人,朝廷自会处置李义满为私人恩怨罔顾国家大事的责任。”
“盛彦师逾规抓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臣不清楚,但臣想,他或许只是想羁押李义满,然后让朝廷来处置。”唐瑛顿了一下继续说:“所以,唐瑛以为,对待盛彦师的问题上,先应该看他的目的,然后再论他的手段。但太子殿下却先论私,再论公。太子的说法是盛彦师私自做主,目无朝廷,逾规抓人,目无皇帝,说来说去,其实就两个字:面子。盛彦师抓人的做法,失了朝廷的面子,拂了陛下的面子。”
“你力争只处罚他,而不处死他,理由仅仅是因为他的做法出于公,而非出于私?”李渊捋捋胡须,笑着问唐瑛:“这个理由,有人提出来过,但,站不住脚。公有公的规则和律法,私有私的情义和道理。”
唐瑛犹豫了一下,终于下定了决心:“陛下,如果唐瑛说错了什么,你可不能怪罪我。”
李渊乐了,这个唐瑛呀,反对杀盛彦师,果然是有原因的:“说吧,朕何时因为你说实话而怪罪过你?”
“那,我先问陛下一个问题,你不能生气。”
“唔?这么严重呀?”看到唐瑛想把话收回去,李渊赶紧放下捉弄她的心思,笑道:“说吧,朕保证不生气。”
唐瑛看了一眼李渊的笑脸,踌躇了一下,终于把嘴边的话问了出来:“陛下,你们杀盛彦师,真的不是因为李义满是你们李家的人?”
“什么?”李渊愣了,他根本没想到唐瑛会问出这么一句话来。
唐瑛赶紧声明:“陛下,你答应不生气的。”
李渊扶额了:“你这女娃,想什么呢?你以为朝廷杀盛彦师,只是为了替李义满报仇?若是为此,何必杀盛彦师,把王薄杀了,不就完了嘛!”
唐瑛眉头紧皱:“陛下,那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朝廷不下令惩罚王薄,却下令杀盛彦师呢?李义满究竟有什么来头?”
李渊叹口气,苦笑一下:“看来,外面有人在说老李家得天下了,容不得别人动姓李的人了,是不是?”
唐瑛点头:“臣听过这样的话,但,臣并不相信这种说法,陛下不应该有这种想法。”
唐瑛不说陛下不会有这种想法,而说陛下不应该有这种想法,这让李渊明白了唐瑛的心思。他并没有因为这样的猜忌而生气,略微思考了一下,点点头:“你想说什么,朕清楚了。朕先回答你刚才的问题,为什么不下令惩罚王薄,因为王薄死了,被李义满的侄儿杀了。朝廷不该再为难一个死人吧?”
唐瑛啊了一声,这个事情她却不知道:“居然……李义满的侄儿敢这样报仇?朝廷不追究吗?陛下,既然王薄都死了,盛彦师更不应该为此而死呀?”
李渊叹口气:“唐瑛,你心思敏捷,能想到别人想不到或者不敢想的问题,朕很宽慰。但是,你呀,看问题也有些偏颇。你可知李义满的来历?”
唐瑛点点头:“听说也是义军首领,规模小,自保而已。”
李渊点头:“对,他本是山东历城的一个豪杰,不满前朝暴政,也为了自保和保乡护土,揭竿而起。不过,这个人没野心,更是山东众多小义军中第一个向朝廷表臣服的人,在徐元朗拉拢他时,又被他断然拒绝。”
“哦,如此说来,此人还是颇有些见地和忠心。”唐瑛好像明白了一些。
李渊笑笑:“如果李义满不死,这件事也算不上大事,朝廷出面调解一下,给双方一点惩戒,各打五十大板也就没事了。可他偏偏死了,死在宋州监牢里了。在眼下这个关键时刻,他的死就举足轻重了。你明白朕的意思了吗?”
“河北山东正在打仗……”唐瑛苦笑了,她这才明白盛彦师真正的死因:“原来,陛下是出于稳定江湖豪杰的想法,才做出这种决定的。只可惜,盛彦师死的有些不值。”
李渊点点头,也叹惜一声:“此人还是很有才干的。但,在大局面前,朕不得不杀了他,以安抚山东甚至是江南的投向大唐的豪杰们。这件事,朕也问过二郎的意见,他回答朕一个字:杀。”
唐瑛点头了,李世民身在山东平叛的前线,更清楚李义满之死可能造成的后果,所以,主张杀盛彦师也说的过去。只不过,这件事怎么想怎么不对味,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新兴的大唐帝国,急需一部囊括全局的律法,不然,这种混乱各自为政的局面,还会造成第二个第三个冤死的盛彦师。
“盛彦师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从而稀里糊涂地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叹气一声,唐瑛向李渊建议:“陛下,您应该考虑制定大唐律法的事了。再出现类似的事情,官员们有法可依,有法能用,就不会擅自做主,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冤情了。”
“呵呵,唐瑛,这次,你和太子想到一块去了。”李渊哈哈一笑:“这件事出来之后,太子就向朕建议赶紧修订律法,和你建议地方官员文武分治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你们都是想,不能让下面这些人自以为是,胡乱做主了。”
“哦。”唐瑛哦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了。李建成,想的也很周全嘛,只是,这个人对自己怕是还有防备之心,不然,这些话为什么没对她说呢?
李渊看看唐瑛,笑着问:“你对太子不满,可是因为太子没有对你解释清楚?还是觉得太子并不尊重你的想法?”
唐瑛一愣,赶紧摇头:“陛下误会了,唐瑛说过,我与太子之争,只是观点不同,不存在什么满与不满之说。再说,唐瑛是臣,太子是君,太子没有治唐瑛不敬之罪,已经很大度了。”
“哈哈哈,你这女娃,言不由衷。”李渊笑了数声后,才道:“唐瑛,你参与东宫事务也有段时间了,觉得太子为人如何?办事能力如何?”
唐瑛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抬眼看到李渊鼓励的目光,她笑了一下:“陛下。说实话,太子每日为朝政而操心,勤勉二字当的起。太子在处理朝中事务时,也是游刃有余,想的周全,对臣子们也体贴有加。”
“唔,没什么不足的地方?”
“要说不足,也有。”唐瑛犹豫了一下,方回答道:“臣觉得,太子决定一件事,经常反复思虑,不能立刻下决断,因此,处理事务不能做到又快又好,这……有时候,可能稍稍耽搁了一些。不过,太子在大事上的决断还可以。”
“你说的对。”李渊不停地点头:“太子呀,做事就是喜欢犹豫,讲究精细,总想做的越完美越好。他就少了一些杀伐决断的味道,这点,比不上秦王。只是,太子比秦王心细,于朝政而言,却是好事,遇事多想想,没坏处。”
“嗯。”唐瑛点头认同这一说法:“战场上瞬息万变,需要秦王那样的果敢决断;朝廷事务繁琐,倒是应该仔细一些。”
“呵呵,你和太子再处长点就知道了,太子,人很好。”
“嗯,太子对陛下和臣子们都很好。”
李渊看了看唐瑛微垂的眼帘,意味深长地笑了:“唐瑛,你对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察事务也很细致,往往能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发现一些事情。但是,你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个人成见太深,这种缺点,阻碍了你的视线,你看问题就不全面了,反而影响了你的判断。”
“这……”唐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李渊说的有些道理。
“朕知道,你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对门阀豪族官吏都有些偏见。”李渊叹口气:“可是,此一时彼一时,你现在身为朝廷之臣,看问题就不要老看那些阴暗面,多想想时局,多考虑一些为什么别人的意见会与你相左。”
唐瑛轻轻点头:“是,臣明白了,以后不会再这么偏激了。”
“偏激没错,朕身边偏激的人很多。”李渊笑道:“只要偏激的有道理,朕还是很欣赏的。呵呵,杜伏威向朕递上了要来长安的请求,朕马上就答应了。”
唐瑛马上向李渊表示祝贺:“恭喜陛下,江南定也。”
李渊微微摇头:“还不一定呢。看看再说吧,江南,要平定没那么容易。只是,眼下我们还顾不上那边。”
唐瑛想了想:“难道还会有什么变数?杜伏威可是最大的势力了,他来了长安,就表示完全放弃了武装势力,就是表示把整个江南拱手献给了朝廷呀。”
“只身前来,说明杜伏威聪明,他的人马交给了他的义子,如果朕对他好,那么,他的义子就对朕忠心,朕如果给他的东西不能让他满意,这,就有变数了。”
唐瑛暗自撇了一下嘴,搜索了一下自己的记忆,摇摇头,杜伏威,《说唐》里,这家伙连好汉都算不上,他的手下也没什么厉害的人才,再说,她的记忆里,李世民也没打过杜伏威,江南归顺的很顺利。李渊这只老狐狸,自己是造反派出身,就天天疑心别人也会造反,当皇帝的,是不是都喜欢疑神疑鬼呀?
李渊没有关注唐瑛的表情,他已经在思考如何安置杜伏威了。江南的隐患能消除最好,不能的话,从哪里调兵去江南最好呢?巴蜀的李孝恭和李靖,顺江而下应该最快。至于江北,等平定了山东再说吧。
武德五年七月,杜伏威留下义子王雄诞率部在江南,自己携妻带子,从江南来到长安,以降臣的姿态觐见李渊,让李渊大为高兴。李渊也投桃报李,不仅亲自下阶携杜伏威同坐御榻,还拜杜伏威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位在齐王李元吉上。
重赏杜伏威的同时,李渊还封杜伏威之子为山阳公,封地赏金还不够,李渊还亲自督促户部在长安内城为杜伏威选了一处大宅院,赏赐无数奇珍异宝,显示出超常的宠溺,惹的多少人眼馋心热。
一时间,江南还有巴蜀的那些对大唐持观望态度的一些小义军首领,仿佛在杜伏威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纷纷向大唐表示忠心或臣服。江南和巴蜀等地,一时间真呈现出了和平发展的假象。(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