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出征平乱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朝中官员对唐枫能要再次带兵出征还是有着几许不愿的,在他们眼中这个只是同进士出身,且才不过三十挂零的年轻人能被封为安平侯,已经天大的幸事了,现在若是再让他带兵平叛立功,只会更加深他在民间和官场的威信。
不过现在的情况却又不得不重新用他,因为陕西、山西等地负担军势力越发坐大的事实已经传开,朝廷也已经无法控制,要想安抚受惊的百姓,就必须尽快出兵平乱。而现在各地的卫所官军不是溃不成军就是投降了反军,,能抵挡士气如虹的反军的,只有大明最是精锐的辽东边军了。而想要指挥这些骄兵悍将,让他们全力平贼,就必须有一个压得住他们的人,唐枫就是那个最适合的人选。
所以在崇祯于朝会上将自己的意思说出来后,虽然有几个臣子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最终却还是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尤其是内格辅臣的开声支持,使得唐枫再次出征的事情得到了最后的确定。只是对唐枫提出的要再开广东等几处沿海城市为港口,并且让大明自己造船队出海与海外诸国交易的建议,大家却是一致否定了。笑话,我大明乃礼仪之邦,岂能因一些蝇头小利而将祖宗的成法全部毁去呢?他们显然把苏州自从开埠以来所得到的种种好处给全然忽视了。
在皇帝让唐枫带兵平乱的圣旨尚在书写的时候,身在安平侯府中的唐枫已经知道了朝堂上的决定。现在唐枫的势力已经完全转入了暗处,那就是整个锦衣卫的力量。而锦衣卫也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大汉将军,一为缇骑,前者是皇帝的仪仗,后者才是密探。唐枫就把自己的势力延伸进了大汉将军这个系统,从而能对朝中事务知道得更为准确,这次的消息就是通过朝会上站班的大汉将军传出来的。
知道这个情况后,唐枫心里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终于能再次掌握实权了,而这一次,他不会再让权力从手里溜走了。至于担忧,则是在朝臣的不明智上,现在大明国库依旧空虚,而中原大地又起了风烟,若没有足够的钱银支持,天下安能得定?
“看来我的想法是正确,若没有真正的变革,我大明只能是如现在一般的苟延残喘。头痛医头,脚痛治脚,不断地平乱和抗金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我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了,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大明和汉族的兴盛!”唐枫负手在书房中走了几个来回后,于心里最终下定决心,他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光彩,那是在决定和阉党放手一搏时才闪现的光芒,这一次,他将会做出一生中最大的一个决定。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安平侯唐枫者,国之栋梁也……今有乱民宵小,为一己之私而动乱天下,使苍生受苦,社稷不安,朕心如沸……望安平侯能振我大明,扫清寰宇,不负朕之重托。钦此!”洋洋上千言的一道旨意由内侍抑扬顿挫地读了出来,跪在下面的唐枫却是没有听进去,已经知道了结果的他,对这样的圣旨当然没有什么兴趣了。
接旨后,那内侍又道:“安平侯,陛下让咱家通知您一声,等会让您进宫见驾。”
“是,臣记下了。”唐枫点头道。他知道皇帝对自己还是有些不放心,而且有些事情还要与自己进行商量,看能从辽东调出多少人马来。
果然,在唐枫进宫面圣时,崇祯就问出了一个有关调兵的问题:“辽东现有守军十万余,不过那里却有着十多处关隘,数座城池,所以不可能调出太多人马。以你之见,朝廷该调多少人马来平乱比较好呢?”
“以臣之见,只要三万精兵就足够了。”唐枫对此早有准备,立刻就回答道。
“三万?朕听说那反军可是已有十多万之众了,你只有三万人马能成事吗?”崇祯不禁有些怀疑地问道。
“陛下,兵法有云,兵在精而不在多。虽然反军看似强盛,足有十多万人,可事实上他们能战的应该不过半数,其他的只是乱民而已。这些人只会跟在后面拣些便宜,真要到了关键时刻,他们只会成为负累,反而降低了反贼的战力。而且如今的辽东军大部是有着火铳和火炮的,只要运用得当,三万足以对敌了。另外,在山西等地,我大明的官军也依然有着剩余,只要陛下能给臣以便宜行事之权,便能调动那里的卫所官军,这样一算在兵力上,臣并不会比反军吃亏多少的。”唐枫不紧不慢,有理有据地说道。
“唔,安平侯说的也很在理。”崇祯点头道,“那朕就如你所请吧。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啊,早日平了乱事,也好救百姓于水火。”
“臣领旨。”唐枫恭敬地回了一声后,突然问道:“陛下,不知前次臣所说的那两个建议朝中大人们可允准了吗?”
“这个……对于皮岛毛文龙一事,众人都没有什么意见,很快就有人会从海路赶去那边了。想必以他的为人,还不会不遵朝廷的指示。只是那海禁,朝中众臣却是不能有一个统一的决定,现在毕竟我大明国内不稳,实在不宜生出什么争端,所以朕以为此事还是等到平息乱事之后再说吧。”
唐枫面上露出了惋惜,叹了口气道:“既然陛下和大人们都已拿定了主意,臣也无话可说。”虽然早知道了结果,但从皇帝口里听到此话,还是让他感到失望。
崇祯见状,便安慰和鼓励了唐枫几句,听在唐枫耳中,却觉得自己和皇帝间的关系更远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唐枫只觉得皇帝只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件工具,一件抵御外族,平定乱局的工具,当有一日天下大定,自己最好的结局就是软禁一生。当然,在有了这种感觉之后,他就不会束手待毙,他会用尽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唐枫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君权至上的一套根本不当回事,君要臣死那套,对他来说也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随着皇帝的圣旨下达,朝廷的调动就再次展开了。一道道的旨意送到了辽东,让那里的将领点出精锐之师来中原平乱,同时也有官员乘船出海,直奔东北的皮岛,寻那毛文龙,请他出兵骚扰金国沿海。同时在大同等地,当地的官员也与蒙古人通了消息,让他们陈兵金国边境,以牵制金人。
在利益和名声的双重下,毛文龙当即就同意了朝廷的意思,只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要朝廷也对自己麾下的将领进行封赏,如此一来他便完全取得了麾下将领们的衷心拥戴。而蒙古人,也提出了更多的边贸要求,在得到朝廷的许可后,也开始了对金国边境的威胁,一时间金国上下人人自危,自不敢对辽东生出什么别样心思了。
在如此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辽东的精兵也出了山海关,来到了北京城。带兵的乃是吴襄,而左良玉和孙传庭两人也随军回来了。这两人乃是唐枫在得知一切后亲自写信去辽东,让满桂派遣来的。论起对付金军,当然是满桂等久在辽东的将领比较有用,可是在陕西等多是山地,地形更是复杂的所在,却还是孙传庭他们更适合了。当然,留下满、祖等人,也是为了防止金人真个入侵辽东,有了他们坐镇,一时半会辽东还是能守住的。
在辽东大军到京之后,朝廷就开了一个誓师大会,将所有的将士都带到了原来三大营操练的校场之上,进行誓师。对此,唐枫自然无权反对了,他也希望能让麾下的将领们能生出更多的报国之心,这样对战力也是有着极大提升的。
但是,一个人的到来,却让所有人,包括唐枫都为之震惊。原来唐枫以为誓师会上,只会有兵部的大员来说上几句场面话,然后就由自己来鼓舞军心了。可谁想,在誓师会开到一半,黄罗伞盖就出现在了校场边上,居然是皇帝到了。
戴着翼龙冠,穿着滚龙袍的崇祯一出现,就使得整个场面都有些乱了。这里的将士们可是全副武装的,若是出了一点,伤了皇帝可是抄家的大罪,众人自然不敢大意了。唐枫更是连忙从点将台上下来,参拜皇帝。
崇祯对此只是淡然处之,并且说道:“朕是来给即将为国效力的大明将士们鼓劲的,一切都从简吧。”这句话更是让那些将领心存感激。
而在唐枫草草地说了一番话后,崇祯更是登上的点将台,向下面的官军们说出了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来:“各位都是我大明的干城,没有你们,我辽东的土地、百姓和城池就不能得保,朕在这里多谢各位了。而今家国不幸,又出了一众反贼,只有你等才能替朕,替我大明分忧。朕在此立下誓言,当各位平乱成功之后,朕必会重重地封赏你们……”
从来没有想过能见到天子的一众将士,此时只有傻看的份了,他们心里开始澎湃出了爱国之情,这一刻,就是要他们都去死,也没有人会说一个不字的。这就是皇帝的权威了,他的几句话,就能将士气提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层面。
看到众将士跪伏在地,山呼万岁的时候,崇祯的嘴便漾开了一丝得意的笑容,他不着痕迹地看了不远处的唐枫一眼,知道经这一事后,唐枫在辽东军中的地位必然会受到动摇,这也是他最终肯让唐枫继续带兵前想到的一个手段。
对此,唐枫也是心知肚明的,崇祯对自己的猜忌已经很重,即便是需要依赖自己带兵出征的时候还做出此等小动作,等自己没了兵权,岂不是更难过了吗?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与崇祯之间的裂痕再次扩大了。
“只靠着这么几句话,一些不着虚无缥缈的所谓的赏赐,只能蒙蔽将士们一段时间而已。将士还是很现实的,当他们知道是什么人才能给他们以实在的好处后,他们必然会有另外的想法。”唐枫心里暗想道,对崇祯的这点手段,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但是当大军开拔出京时,一个人的出现,却使得唐枫有些措手不及了。那就是军中原来就有的,但唐枫却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职位——监军。除了当初阉党派他前往辽东时,给他的监军身份,唐枫还从来没有和这样的人打过交道,没想到如今却让他遇到了。
监军,虽然在名义上没有统率大军作战的权力,可事实上却实力极大,甚至能否决了统帅的决定,以及更换统帅。当然,后者是要有圣旨在手方可施行的。在汉民族数千年来的历史中,监军一直扮演着不太光彩的角色,而到了明朝,其破坏就更大了。因为监军多由御史和宦官担当,而明朝宦官权势极盛,他们自然就更能肆无忌惮地在军事指手画脚,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土木堡之败中的王振了。
而自从魏阉一党倒台之后,朝廷了阉宦的地位大不如前,可有些事情还是需要用到太监的,崇祯便在这次的事情上用到了一个在自己跟前还算用心的唐文征来做这个监军了。
当得知对方的来意后,表面上唐枫依然是笑呵呵的,但内心里却生出了滔天的大浪来。没想到皇帝对自己的不信任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完全没有跟自己商量,就派出了监军,这明显就是怕自己真个拥兵自重了。
对此,军中不少的将领也是颇有看法的。他们可是知道当初阉党在时干涉一切的坏处的,现在军中多了这么一个人,对大家来说都很不自在。这个时候,唐枫反而安抚了大家的心情,当着唐文征的面道:“唐公公也是受圣命监军而已,只要我们一心为国,能迅速平定了叛乱,唐公公只会给我们带来好处。他可是在皇上面前说得上话的人,咱们立了功劳,他自会向陛下禀明,到时候大家都能受赏了。”
见唐枫替自己说话,唐文征也是受若惊的。要知道唐枫之名可是极大,即便最近几年他多是在家中休养,对他当初败金人和灭阉党的事迹还是人人都知道的。这么一个行事果断而狠辣的人,即便是皇帝派来的人也不敢轻慢。现在听唐枫并没有因为自己可能掣肘他而生气,唐文征才算是安下了心来。同时他也觉得这是自己乃是皇帝钦点的监军的缘故,唐枫才会让着三分,这让他的信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在回到了自己营中,身边都是亲信的时候,唐枫的脸却阴沉了下来。他叫来了一直随在身边的张泰,面带凝重地道:“你叫几个可靠的兄弟,一天十二个时辰都盯着唐文征,无论他与什么人见面,递了什么东西出去都要查清楚了。还有,天上也给我看着点,别让他用飞鸽传信。”
“是!属下这就去安排。”张泰立刻答应道。
看到他离开,唐枫才坐到了自己的帅位之上,冷笑道:“以为派一个阉人到我身边就能压住我了吗?皇上,你也太小瞧我了,我只要一个手段,就能让他变成了聋子、瞎子和哑子,让他只能依着我的意思做事。”
在这样相互斗法中,三万辽东军开进了山西的东部,将要与反军展开战斗了。
这个时候,依旧在陕西建立自己的基业的高迎祥已经通过种种渠道得知了朝廷的应对。当听说有三万精兵将要来对付自己的时候,高迎祥的神情也为之一凝。前番的失败还在眼前,当初自己手握近八万大军,都不是四五万人马的敌手,现在朝廷派出了大明最精锐的辽东军,自己这五万人马能是敌手吗?
因为吸取了前次失败的教训,高迎祥这次招收人马不再只看数量,在人马的质量上也比较看重了。所以几个月过去,第一个起义的他麾下只有五万许人马,居然被王嘉胤部给比了下去。但是他却有信心以这劣势兵力将王嘉胤部全歼,因为这五万人马都是精壮的男子,而且还都有着朝廷的制式兵甲,那可是大增战力的啊。
可即便如此,当听说来的乃是辽东军的时候,高迎祥的心里还是忐忑难安。他立刻将麾下的一众将领都叫到了跟前,与他们商议如何对敌一事。
对此,李自成的建议为大家所接受,那就是紧守固有的城池,把山西放弃,以避开官军的锋芒。想必其他的反军一定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就让他们先与明军战上几场,待到消磨了敌人的锐气之后,闯军再前去收拾残局。若是明军大胜的话,还可以在陕西这个熟悉的地面上靠着地利与敌周旋。
随着高迎祥的这个决定,以及其他几路反军的不同反应,新一轮的内战打响了……
重振大明的第十三卷重振大明
朝中官员对唐枫能要再次带兵出征还是有着几许不愿的,在他们眼中这个只是同进士出身,且才不过三十挂零的年轻人能被封为安平侯,已经天大的幸事了,现在若是再让他带兵平叛立功,只会更加深他在民间和官场的威信。
不过现在的情况却又不得不重新用他,因为陕西、山西等地负担军势力越发坐大的事实已经传开,朝廷也已经无法控制,要想安抚受惊的百姓,就必须尽快出兵平乱。而现在各地的卫所官军不是溃不成军就是投降了反军,,能抵挡士气如虹的反军的,只有大明最是精锐的辽东边军了。而想要指挥这些骄兵悍将,让他们全力平贼,就必须有一个压得住他们的人,唐枫就是那个最适合的人选。
所以在崇祯于朝会上将自己的意思说出来后,虽然有几个臣子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最终却还是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尤其是内格辅臣的开声支持,使得唐枫再次出征的事情得到了最后的确定。只是对唐枫提出的要再开广东等几处沿海城市为港口,并且让大明自己造船队出海与海外诸国交易的建议,大家却是一致否定了。笑话,我大明乃礼仪之邦,岂能因一些蝇头小利而将祖宗的成法全部毁去呢?他们显然把苏州自从开埠以来所得到的种种好处给全然忽视了。
在皇帝让唐枫带兵平乱的圣旨尚在书写的时候,身在安平侯府中的唐枫已经知道了朝堂上的决定。现在唐枫的势力已经完全转入了暗处,那就是整个锦衣卫的力量。而锦衣卫也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大汉将军,一为缇骑,前者是皇帝的仪仗,后者才是密探。唐枫就把自己的势力延伸进了大汉将军这个系统,从而能对朝中事务知道得更为准确,这次的消息就是通过朝会上站班的大汉将军传出来的。
知道这个情况后,唐枫心里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终于能再次掌握实权了,而这一次,他不会再让权力从手里溜走了。至于担忧,则是在朝臣的不明智上,现在大明国库依旧空虚,而中原大地又起了风烟,若没有足够的钱银支持,天下安能得定?
“看来我的想法是正确,若没有真正的变革,我大明只能是如现在一般的苟延残喘。头痛医头,脚痛治脚,不断地平乱和抗金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我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了,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大明和汉族的兴盛!”唐枫负手在书房中走了几个来回后,于心里最终下定决心,他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光彩,那是在决定和阉党放手一搏时才闪现的光芒,这一次,他将会做出一生中最大的一个决定。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安平侯唐枫者,国之栋梁也……今有乱民宵小,为一己之私而动乱天下,使苍生受苦,社稷不安,朕心如沸……望安平侯能振我大明,扫清寰宇,不负朕之重托。钦此!”洋洋上千言的一道旨意由内侍抑扬顿挫地读了出来,跪在下面的唐枫却是没有听进去,已经知道了结果的他,对这样的圣旨当然没有什么兴趣了。
接旨后,那内侍又道:“安平侯,陛下让咱家通知您一声,等会让您进宫见驾。”
“是,臣记下了。”唐枫点头道。他知道皇帝对自己还是有些不放心,而且有些事情还要与自己进行商量,看能从辽东调出多少人马来。
果然,在唐枫进宫面圣时,崇祯就问出了一个有关调兵的问题:“辽东现有守军十万余,不过那里却有着十多处关隘,数座城池,所以不可能调出太多人马。以你之见,朝廷该调多少人马来平乱比较好呢?”
“以臣之见,只要三万精兵就足够了。”唐枫对此早有准备,立刻就回答道。
“三万?朕听说那反军可是已有十多万之众了,你只有三万人马能成事吗?”崇祯不禁有些怀疑地问道。
“陛下,兵法有云,兵在精而不在多。虽然反军看似强盛,足有十多万人,可事实上他们能战的应该不过半数,其他的只是乱民而已。这些人只会跟在后面拣些便宜,真要到了关键时刻,他们只会成为负累,反而降低了反贼的战力。而且如今的辽东军大部是有着火铳和火炮的,只要运用得当,三万足以对敌了。另外,在山西等地,我大明的官军也依然有着剩余,只要陛下能给臣以便宜行事之权,便能调动那里的卫所官军,这样一算在兵力上,臣并不会比反军吃亏多少的。”唐枫不紧不慢,有理有据地说道。
“唔,安平侯说的也很在理。”崇祯点头道,“那朕就如你所请吧。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啊,早日平了乱事,也好救百姓于水火。”
“臣领旨。”唐枫恭敬地回了一声后,突然问道:“陛下,不知前次臣所说的那两个建议朝中大人们可允准了吗?”
“这个……对于皮岛毛文龙一事,众人都没有什么意见,很快就有人会从海路赶去那边了。想必以他的为人,还不会不遵朝廷的指示。只是那海禁,朝中众臣却是不能有一个统一的决定,现在毕竟我大明国内不稳,实在不宜生出什么争端,所以朕以为此事还是等到平息乱事之后再说吧。”
唐枫面上露出了惋惜,叹了口气道:“既然陛下和大人们都已拿定了主意,臣也无话可说。”虽然早知道了结果,但从皇帝口里听到此话,还是让他感到失望。
崇祯见状,便安慰和鼓励了唐枫几句,听在唐枫耳中,却觉得自己和皇帝间的关系更远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唐枫只觉得皇帝只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件工具,一件抵御外族,平定乱局的工具,当有一日天下大定,自己最好的结局就是软禁一生。当然,在有了这种感觉之后,他就不会束手待毙,他会用尽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唐枫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君权至上的一套根本不当回事,君要臣死那套,对他来说也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随着皇帝的圣旨下达,朝廷的调动就再次展开了。一道道的旨意送到了辽东,让那里的将领点出精锐之师来中原平乱,同时也有官员乘船出海,直奔东北的皮岛,寻那毛文龙,请他出兵骚扰金国沿海。同时在大同等地,当地的官员也与蒙古人通了消息,让他们陈兵金国边境,以牵制金人。
在利益和名声的双重下,毛文龙当即就同意了朝廷的意思,只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要朝廷也对自己麾下的将领进行封赏,如此一来他便完全取得了麾下将领们的衷心拥戴。而蒙古人,也提出了更多的边贸要求,在得到朝廷的许可后,也开始了对金国边境的威胁,一时间金国上下人人自危,自不敢对辽东生出什么别样心思了。
在如此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辽东的精兵也出了山海关,来到了北京城。带兵的乃是吴襄,而左良玉和孙传庭两人也随军回来了。这两人乃是唐枫在得知一切后亲自写信去辽东,让满桂派遣来的。论起对付金军,当然是满桂等久在辽东的将领比较有用,可是在陕西等多是山地,地形更是复杂的所在,却还是孙传庭他们更适合了。当然,留下满、祖等人,也是为了防止金人真个入侵辽东,有了他们坐镇,一时半会辽东还是能守住的。
在辽东大军到京之后,朝廷就开了一个誓师大会,将所有的将士都带到了原来三大营操练的校场之上,进行誓师。对此,唐枫自然无权反对了,他也希望能让麾下的将领们能生出更多的报国之心,这样对战力也是有着极大提升的。
但是,一个人的到来,却让所有人,包括唐枫都为之震惊。原来唐枫以为誓师会上,只会有兵部的大员来说上几句场面话,然后就由自己来鼓舞军心了。可谁想,在誓师会开到一半,黄罗伞盖就出现在了校场边上,居然是皇帝到了。
戴着翼龙冠,穿着滚龙袍的崇祯一出现,就使得整个场面都有些乱了。这里的将士们可是全副武装的,若是出了一点,伤了皇帝可是抄家的大罪,众人自然不敢大意了。唐枫更是连忙从点将台上下来,参拜皇帝。
崇祯对此只是淡然处之,并且说道:“朕是来给即将为国效力的大明将士们鼓劲的,一切都从简吧。”这句话更是让那些将领心存感激。
而在唐枫草草地说了一番话后,崇祯更是登上的点将台,向下面的官军们说出了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来:“各位都是我大明的干城,没有你们,我辽东的土地、百姓和城池就不能得保,朕在这里多谢各位了。而今家国不幸,又出了一众反贼,只有你等才能替朕,替我大明分忧。朕在此立下誓言,当各位平乱成功之后,朕必会重重地封赏你们……”
从来没有想过能见到天子的一众将士,此时只有傻看的份了,他们心里开始澎湃出了爱国之情,这一刻,就是要他们都去死,也没有人会说一个不字的。这就是皇帝的权威了,他的几句话,就能将士气提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层面。
看到众将士跪伏在地,山呼万岁的时候,崇祯的嘴便漾开了一丝得意的笑容,他不着痕迹地看了不远处的唐枫一眼,知道经这一事后,唐枫在辽东军中的地位必然会受到动摇,这也是他最终肯让唐枫继续带兵前想到的一个手段。
对此,唐枫也是心知肚明的,崇祯对自己的猜忌已经很重,即便是需要依赖自己带兵出征的时候还做出此等小动作,等自己没了兵权,岂不是更难过了吗?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与崇祯之间的裂痕再次扩大了。
“只靠着这么几句话,一些不着虚无缥缈的所谓的赏赐,只能蒙蔽将士们一段时间而已。将士还是很现实的,当他们知道是什么人才能给他们以实在的好处后,他们必然会有另外的想法。”唐枫心里暗想道,对崇祯的这点手段,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但是当大军开拔出京时,一个人的出现,却使得唐枫有些措手不及了。那就是军中原来就有的,但唐枫却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职位——监军。除了当初阉党派他前往辽东时,给他的监军身份,唐枫还从来没有和这样的人打过交道,没想到如今却让他遇到了。
监军,虽然在名义上没有统率大军作战的权力,可事实上却实力极大,甚至能否决了统帅的决定,以及更换统帅。当然,后者是要有圣旨在手方可施行的。在汉民族数千年来的历史中,监军一直扮演着不太光彩的角色,而到了明朝,其破坏就更大了。因为监军多由御史和宦官担当,而明朝宦官权势极盛,他们自然就更能肆无忌惮地在军事指手画脚,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土木堡之败中的王振了。
而自从魏阉一党倒台之后,朝廷了阉宦的地位大不如前,可有些事情还是需要用到太监的,崇祯便在这次的事情上用到了一个在自己跟前还算用心的唐文征来做这个监军了。
当得知对方的来意后,表面上唐枫依然是笑呵呵的,但内心里却生出了滔天的大浪来。没想到皇帝对自己的不信任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完全没有跟自己商量,就派出了监军,这明显就是怕自己真个拥兵自重了。
对此,军中不少的将领也是颇有看法的。他们可是知道当初阉党在时干涉一切的坏处的,现在军中多了这么一个人,对大家来说都很不自在。这个时候,唐枫反而安抚了大家的心情,当着唐文征的面道:“唐公公也是受圣命监军而已,只要我们一心为国,能迅速平定了叛乱,唐公公只会给我们带来好处。他可是在皇上面前说得上话的人,咱们立了功劳,他自会向陛下禀明,到时候大家都能受赏了。”
见唐枫替自己说话,唐文征也是受若惊的。要知道唐枫之名可是极大,即便最近几年他多是在家中休养,对他当初败金人和灭阉党的事迹还是人人都知道的。这么一个行事果断而狠辣的人,即便是皇帝派来的人也不敢轻慢。现在听唐枫并没有因为自己可能掣肘他而生气,唐文征才算是安下了心来。同时他也觉得这是自己乃是皇帝钦点的监军的缘故,唐枫才会让着三分,这让他的信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在回到了自己营中,身边都是亲信的时候,唐枫的脸却阴沉了下来。他叫来了一直随在身边的张泰,面带凝重地道:“你叫几个可靠的兄弟,一天十二个时辰都盯着唐文征,无论他与什么人见面,递了什么东西出去都要查清楚了。还有,天上也给我看着点,别让他用飞鸽传信。”
“是!属下这就去安排。”张泰立刻答应道。
看到他离开,唐枫才坐到了自己的帅位之上,冷笑道:“以为派一个阉人到我身边就能压住我了吗?皇上,你也太小瞧我了,我只要一个手段,就能让他变成了聋子、瞎子和哑子,让他只能依着我的意思做事。”
在这样相互斗法中,三万辽东军开进了山西的东部,将要与反军展开战斗了。
这个时候,依旧在陕西建立自己的基业的高迎祥已经通过种种渠道得知了朝廷的应对。当听说有三万精兵将要来对付自己的时候,高迎祥的神情也为之一凝。前番的失败还在眼前,当初自己手握近八万大军,都不是四五万人马的敌手,现在朝廷派出了大明最精锐的辽东军,自己这五万人马能是敌手吗?
因为吸取了前次失败的教训,高迎祥这次招收人马不再只看数量,在人马的质量上也比较看重了。所以几个月过去,第一个起义的他麾下只有五万许人马,居然被王嘉胤部给比了下去。但是他却有信心以这劣势兵力将王嘉胤部全歼,因为这五万人马都是精壮的男子,而且还都有着朝廷的制式兵甲,那可是大增战力的啊。
可即便如此,当听说来的乃是辽东军的时候,高迎祥的心里还是忐忑难安。他立刻将麾下的一众将领都叫到了跟前,与他们商议如何对敌一事。
对此,李自成的建议为大家所接受,那就是紧守固有的城池,把山西放弃,以避开官军的锋芒。想必其他的反军一定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就让他们先与明军战上几场,待到消磨了敌人的锐气之后,闯军再前去收拾残局。若是明军大胜的话,还可以在陕西这个熟悉的地面上靠着地利与敌周旋。
随着高迎祥的这个决定,以及其他几路反军的不同反应,新一轮的内战打响了……
重振大明的第十三卷重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