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雍州大练兵

作者:青瓷等烟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翰乎心中虽然不悦,但是脸上却是笑意盈盈的说道:“好好好,既然是拓拔族长亲自来为我们两族消除间隙,那我翰乎自然不会那么不知好歹!以后大家同为拓拔族长的手下,那就不要再起争端了!”

    慕容革然他们遥辇氏现在只剩下七十多名族人,而翰乎这段时间的壮大发展族人足足有近千人。

    要是拓拔烈不出面阻止的话,翰乎弄死慕容革然他们真的是分分钟的事。

    而拓拔烈之所以保护慕容革然,既是不想失去一名勇猛的战将,也是不想让别的部落看到自己都不能庇护已经臣服于自己的子民,而离心离德四下叛去。

    可翰乎的开明、识时务着实让拓拔烈省了不少心。

    原本拓拔烈若是帮翰乎他们一族杀了慕容革然和他残余的七十多名族人,或许能换来翰乎以及他族人们的忠心臣服。

    但是现在却不一样,翰乎虽然表面上臣服于拓拔烈,实际上则是想找出是谁在背后支持着他。

    翰乎认为,自己要是有了那人的支持,自己这一族未必赶不上拓拔烈的族群壮大速度。

    而在雍州地界,自从周易召开了那次县级以上干部大会后,整个雍州都在有条不紊的发展。

    雍州二十三县再也没有出现各种乱七八糟、虚开名目的税种。

    再加上连日的大雨缓解了北境的干旱,整个雍州老百姓们的生活也总算是恢复了正常。

    所有人无不对太守周易感激涕零,是太守周易他们才能免遭匈奴、契丹联军的侵害,也是因为太守周易的存在,所以赋税都恢复了正常。

    不仅如此在雍州各县实施的“两不愁三保障”、九年义务教育等政策方针下,各地百姓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虽然上次打败了匈奴、契丹数十万联军的入侵,但周易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骄傲。

    周易重新复盘了一下这场入侵战,自己能赢下来很大程度是运气使然。

    匈奴、契丹联军此次来犯,准备太过仓促,两方人马准备的粮食不够,最后打得只能使用战亡将士们的马匹。

    此举虽然能解一时大军的粮草问题,但是却不能持久。

    二来匈奴、契丹本就不擅长打这种攻城战,却还依旧在平凉、平江两地和周易死磕。

    当然这其中多半原因还是因为契丹人中传言这两座城市极其富裕,有着大量的牛羊、粮食,所以两方联军才不舍得放弃的。

    但是他们若是直接放下平江、平凉两县,不管不顾的将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往南方打去,直接边打边抢粮。

    虽说那样匈奴契丹两军的危险也很大,但回报也是不小的,陈国还真可能被他们给平推了国都,皇帝直接南逃。

    那时周易的平凉、平江两县就会像汪洋中的孤舟一般。

    匈奴未平、契丹未灭,对于边塞一线的雍州而言这始终是个大祸患。

    因此周易在雍州各县,大肆召集兵勇,练军守备。

    原本还在静安城中每日勾栏听曲的王大锤也被周易拉到了军队之中,做起了‘八十万禁军教头’,传授士兵们八极拳和百鸟朝凤枪。

    林镇远在加入了周易的军队后,他也算是大开眼界了。

    以往在他们威武卫的军队中,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操练队列练习搏杀、箭术。

    只有精锐才会每日加之以特别的练兵之法操练。

    而周易这里却是按照现代化士兵的要求每日操练。

    这些操练都是非常科学全面的,不仅仅包含了力量和耐力训练,还包含了其他如韧性训练,灵活性训练,爆发力训练等等。

    对于这些训练内容,原来林镇远所掌管的威武卫自然不可能全面铺开,将士们的体能在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下,没有及时得到营养补充,那身体迟早要垮掉。

    但周易却不一样,有着无限物资的周易,让杨修他们将那些精米、榨菜、棉花卖的也不知道赚了多少银子。

    杨修、白胜他们赚来的银子都被周易买来了大量的牲口,而周易他所掌管的威武卫现在伙食又上了一个台阶,不禁每天吃三顿干饭,还时不时有老坛酸菜牛肉面和一些肉食可以吃。

    要是对比一下青州、幽州、并州三地的士兵,会明显发现周易的士兵们要比其他地方的士兵壮上一圈。

    可以说,现在雍州最好最吃香的职业莫过于周易的威武卫了,只是周易招收的要求有些人不一定达得到。

    不仅吃的好,就连工资也高,一人参军,一个月的工资足够养过一家五口人了。

    因此在周易成为太守半年内,整个威武卫的大军人数就超过了十五万,不过周易对上面却只声称雍州人少,只招到了五万士兵。

    至于另外十万人,周易隐瞒不报,林镇远虽然也知道,但他并不会去揭发周易。

    因为林镇远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已经对陈国朝廷失望透顶了。

    以前尚且还有个闻太师主导对抗奸相严松,但是自从闻太师乞骸骨告老还乡后,整个朝堂之上再无一人敢提出和严松相悖的意见。

    就连原本闻太师的亲传弟子孔应贤也倒向了严松。

    不得不说,投靠严松之后还是挺香的。

    这孔应贤也因此从一个没有实权的翰林院学士升职到了工部左侍郎之位。

    工部那可是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

    从古至今,但凡是主管工程的,只有不会捞油水的,没有捞不着油水的。

    这孔应贤当初在翰林院学士的虚位上尚且能利用闻伯约的名头各种捞油水,更何况现在有了实职之位。

    而且在孔应贤当上了工部左侍郎之位时,很快就迎来了一个大项目——为皇帝李玄机五十大寿督造长生殿。

    这督造长生殿可是个肥差,别以为只是为皇帝简单的建造一座宫殿,皇家之事从来没有简单一说,这长生殿建的可是一个宫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