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小说网 > 李二:收手吧!大唐已经无敌了 > 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要三十里地

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要三十里地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跃子,朕看那土堆里还有东西,你且与朕说说这又是何物?”

    李跃闻言连忙取出一枚红薯道:“陛下,此物名曰红薯,虽说有一定的种植要求,但单论产量来说比土豆只高不下,而且极为顶饱。”

    李二看着已经开始渗糖的红薯拿起勺子挖了一勺送入口中。

    刚一入口,李二目中顿时精光大盛,脸上也是潮红一片。

    顾不得红薯内部烫嘴的温度,一勺一勺的将红薯送入口中。

    李二本来就喜欢甜食,每日宫中必须要来一碗长孙秘制的莲子羹来喝喝。

    平时的甜食也是数不胜数。

    但大唐没有后世的糖果蛋糕,连白砂糖都没有。

    一直用糖霜来代替,如今吃到这样一口天生自带甜度的粮食,内心更是欣喜异常。

    “跃子,你且与朕说说,这红薯种植有何要求?”

    “回禀陛下,臣曾听家师说过,红薯原产在气温极高的地方,性喜高温,对低温反应敏感,最忌霜冻。生长期至少要求120天无霜冻。

    生长期内的气温不低于一定的温度,否则红薯栽培就难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无论是气温或土温,对红薯生长都有重大影响,适宜的生长期愈长对甘薯生长愈有利,温度愈高生长愈快。 ”

    “那亩产呢?”李二眼里看着红薯甚至比土豆都多了几分喜爱。

    “陛下,微臣不敢妄言,但亩产二十石是绝对少不了的。”

    李跃的话也不是乱说,红薯虽然产量比土豆还要凶残几分,但这玩意对地质和温度要求还是太高了。

    后世的华夏没有用红薯作为主粮也是同样的道理。

    又大口吃了一枚红薯,李二一时间感觉自己竟然有些涨肚。

    没有在意种红薯的先决条件,李二闻言淡淡道。

    “不错,食用简单,产量惊人,美味无比。

    李跃此事也算的上是大功一件,你且与朕说说想要什么封赏?”

    李跃闻言心里顿时一惊,一想到腹黑的李二连忙让他山呼道。

    “陛下万万不可,拥有土豆红薯本就是我大唐之福,微臣不敢要什么封赏,只求陛下待到种植实验结束能快速将此物推广到天下即可。”

    听到这话,李靖瞬间松了口气。

    十几岁的年纪,李跃的爵位着实够高了。

    要是在做封赏,这小子以后在拿出什么奇怪的东西该让李二如何自处?

    难不成要李二再给他分个异姓王爷当当?

    李二闻言顿时笑道:“这些场面话都是谁教你的?

    你小子一天天这么不着调,什么时候还有这样高的觉悟了?”

    “说吧!想要什么?朕能给的就尽量满足你。”

    “好吧,陛下陛下既然开口,那微臣就却之不恭了。”

    “微臣想在南山附近要一块土地,多了不要,三十里足以。”

    唐代以唐太宗李二的双步(左右脚各迈一步)为尺寸标准,叫作“步”,并规定三百步为一里.一“步”的五分之—为一尺,唐代—尺合现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

    李二闻言顿时眉头一挑,“哦?地方但是可以给你,但你要与朕说说想那里做甚?

    你小子出世还没几天呢,莫不是又想开始隐居。”

    终南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发祥圣地。

    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

    华夏最早的一部史书,同时也是我国最早的历史地理文献《尚书·禹贡》中已提到“终南”之名:“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其中多篇提及“终南”。

    《国风·秦风·终南》曰:“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小雅·南山有台》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小雅·节南山》曰:“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山海经》中将终南山简称为“南山”。

    此地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前世李跃经常跑去游玩。

    他还记得曾经一个京城的朋友在离别终南山的时候对他说:真舍不得这么快离开。

    队员跟李跃一样,都是世俗之人,并没有隐世修行的念想。

    但他们都爬过很多的山,很少有终南山这样自带仙气儿,像塞壬之歌,莫名上瘾。

    前世三次的终南山之行,感触很深的一点是这里的生态和风貌仍旧比较原始。

    人类的活动没有伤及自然环境的根基。

    行走山间,唯有溪声鸟鸣相伴;不同季节,各种野生瓜果飘香,摘了就可以果腹。

    在中国古代,山水和禅意是内在相通的。

    在国外同理,当一个人试图脱离社会城市文明,离群索居寻找自我的时候,他们也会走进荒野山林。

    否则便不会诞生诸如梭罗的《瓦尔登湖》或者迪拉德的《听客溪的朝圣》。

    李二也清楚终南山里边有一大堆隐士在里边躲避来逃避现实,因此也是一时间对他要地方起了好奇。

    “陛下有此担心,其实大可不必,老实说在微臣眼里,那里不过是秦岭中一座山,或者说,一片区域。

    微臣对于所谓的隐居着实提不起兴趣,所谓的隐居不过是逃避现实躲避责任而已。”

    古时候去终南山隐居一般分为佛道教徒、有功利之心的人(成语终南捷径)、厌世者以及其他。

    李跃的前世,去终南山隐居无外乎还是这几类,不过,终南捷径已经较少了(但仍然还是有一些人抱有不纯的目的去隐居)。

    厌世者的比例应该有所增加,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隐居此山中。

    除去这些,还有大批体验隐居文化的人,不过这些人仅仅是短居,而不是长时间住山。

    “小子想要的其实就是在周边建立起一所我大唐最大的学校,仅此而已。”

    “哦?你这小子怎么会平白生出办学的想法?莫非你觉得那几位老先生教不了你?”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