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孤也是这么想的(求订阅)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启穿着朝服,跟着内官身后一路朝着奉天殿而去。
此时一众大臣们都在奉天殿里上早朝呢,而根据大明的规矩,朱启这样皇子身份,但没有官职在身的,是无需上早朝的。
毕竟也没啥事情要跟朱元璋汇报的,过来占个位置干什么呢。
所以当内官喊朱启过来的时候,朱启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有关于疡病的事情。
难道是抗生素过敏反应出现了?也不对啊,自己书里也写了过敏反应的事情了啊。
就算是询问带路的内官,内官也只是笑脸盈盈的说道:
“殿下,陛下是有天大的功劳要给您呢。”
好家伙,怎么又是功劳啊?朱启那是一阵为难,说实话,真的挺不想要的。
到了奉天殿,就瞧见朱元璋坐在上首位置,下面一众人等都扭头看着站在门口的自己,朱启在门口行礼后喊道:
“儿臣拜见父皇。”
太子朱标这个时候直接走了过来,拉着朱启的手说道:
“三弟来我这里坐。”
朱启跟着朱标刚坐下,上面朱元璋便将事情说了一遍,很简单,辽东的纳哈出闹事,大家研究决定,就决定让你辽王朱启去辽地走一趟,疏通海道,给那些被纳哈出袭击的部落运输物资。
好家伙,朱启刚坐下来,屁股都没焐热,立马就站起来了,连连摆手说道:
“万万不可啊父皇!儿臣哪里懂什么海事,这要是去了,岂不是误了国家大事!”
朱启对于大明目前的水师力量并不是很了解,但他知道在洪武年间,渤海一代倭寇肆虐,高句丽也向着北元,他们的水师也是用来对付大明的,更别说还有辽东的北元水师。
倒不是朱启害怕他们,守卫疆土乃是大丈夫的责任,但让他当统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啊。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让朱启当大统帅,总管渤海海道之事,他连兵法都还没学全呢,这回又要去海上跟敌人干架,这哪能行啊。
历史上,疏通了渤海海道,扫清了倭寇,高句丽和北元水师的,乃是大将军傅友德。
傅友德那是何许人也啊?那是从东打到西,从南打到北,第二次北伐战争时候,唯有傅友德,七战七胜!
就连朱元璋在开国时候,都评论傅友德:“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
朱启觉得自己是万万比不了傅友德的,别到时候历史上肃清了海道,到自己手上还整失败了,可就是千古罪人了。
总之一句话,朱启觉得自己去燕云十六州肃清海事,那根本就是大本钟下送快递,上面摆下面寄啊!
朱启说的那叫一个情真意切,但朱元璋只是笑了笑,摆了摆手说道:
“老三,你就不要再谦虚了,你是什么本领,我还不知道吗,天下人都是有眼睛的,此事不用多说,就决定是你了。”
朱启那是想死的心都有了,自己啥本领自己最清楚啊,至今为止装的那些个逼,没有一个是自己的真本事啊,全都是别人的东西,就连云中山之战,也是采纳了朱棣的建议,才碰巧打出来的。
结果现在看样子是弄巧成拙了,朱元璋和这些臣工们,不会真以为我是天纵奇才了吧?
其实朱启还是想的保守了点,大家觉得辽王殿下何止是天纵奇才啊?应天府的百姓口中的辽王殿下,那就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就差没给辽王殿下建个寺庙给供奉着了。
臣工们虽然不会这么想,但也觉得辽王殿下确实是有真本事的,先不说文采斐然的事情了,但凡只要外出,就能立功,去凤阳一趟,查出平阳侯谋反,去太原一趟,挫败王保保的惊天阴谋,去定远县一趟,好家伙,朱桓直接被判了一个扒皮填草。
更别说最近鬼神一般的治疗疡病的手段,要不是亲眼所见,这些事情你说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做得,谁信啊?
但事实就是如此,由不得你不信。
所以臣工们都觉得辽王殿下行,再加上朱元璋都这么说了,一个个的也没有反对意见。
只是这个关键时候,却见到胡惟庸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臣以为,辽王殿下虽然英明神武,但此时太医院推广治疗疡病新法之事,还多要仰赖辽王殿下坐镇,肃清渤海海道,臣觉得,也无需劳烦殿下出马,就让其他将军前去整顿便是了。”
胡惟庸这么一说,边上原先都还赞成的一些臣工,这个时候突然就改口了,纷纷附和胡惟庸的说法。
朱启看向了一脸正气的胡惟庸,好家伙,终于有个明白人了,你们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郎,怎么可能放心呢?
朱启脸上看上胡惟庸,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只是胡惟庸看到这个笑容,尴尬的低下了头,边上的臣工们,也是面面相觑,朝堂之上的氛围有点微妙,即便是朱启这个政治小白,也察觉到大家好像突然都安静了下来。
时不时的看看自己,又看看沉默不说话的胡惟庸。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皱了皱眉头,朱标看了看两边,随后开口说道:
“父皇,胡丞相所说是有点道理的,不过关于治疗疡病新法之事,胡丞相并不知道三弟已经准备妥当,早早编写了有上百页的书籍用以教学之用,所以儿臣觉得,派遣三弟前往北平,肃清渤海海道,运输物资之事并不影响。”
朱标如此说完,朱启原本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就沉下去了。
朱标都开口了,那胡惟庸和一众大臣们,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了,倒不是他们不敢跟朱标对着干,而是很清楚当朱标和朱元璋的意见一致的时候,那就没其他人什么事情了。
果然朱元璋脸色大喜,看着朱标说道:
“标儿和我想的一样,此时就不需要多议了,就这么决定了,赐封吾儿辽王为平辽指挥使,总管渤海海事,扶持关外部落与纳哈出周旋,燕云十六州随辽王节制!”
此事也就这么定下来了,至于其他的一些安排,絮絮叨叨的就不提了,可惜的是原先历史上负责此事的傅友德没有被派遣过来了。
但朱启想了一下,北平还有一位大佬,李文忠啊!
说起来李文忠还是自己的表哥呢,到时候过去了,啥事情都问问李文忠的意见,肯定是没错的!
朱元璋很快便宣布退朝,一众人等纷纷离开,朱启和朱标则跟随着朱元璋从另外一个门离开,朱元璋还有很多政务需要处理,勉励了朱启几句,吩咐他尽快准备早日出发之后,就带着朱标急匆匆的离开了。
这还说个啥啊,就上路呗!
朱启怀揣着悲愤的心情回到宫中,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出发了。
突然想到自己身为平辽指挥使,好像有选择自己副将的权利啊!
他赶忙去找朱标,将此事一说,朱标笑了笑,问道:“那你有何人选啊?”
朱棣肯定是要带上的,这臭小子是个军事天才,虽然现在还很稚嫩,但提出来的很多意见都非常的准确,再加上朱棣往后的战绩,把他带着肯定没错。
而后就是李景隆,这是个福星啊,他有啥军事建议,全都规避掉,肯定是没错,毕竟历史上这李景隆就没打过胜仗,再大的优势他都能打输了,不禁让人想大喊一声“严查内鬼”。
李景隆都带上了,那徐增寿没理由不带上,别看徐增寿好像很不讲义气的样子,但这小子圆滑的很,最关键的是他其实是很忠诚的一个人,平常大大咧咧的,更何况还是自己的大舅子,和他处好关系绝对没问题。
顺带也把李祺给喊上。
朱启一番名单送了过去,朱标自然不会阻拦,大明朝是勋贵政治,勋贵们与国同休,这些二代自然也需要经受锻炼。
至于说辽王朱启这个藩王带着勋贵二代去锻炼,会不会被人怀疑是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就不用多担心了。
别的朝代可能有这样的担忧,但在洪武一朝,只要朱标还在,哪个皇子要是敢去抢皇位,没有人会跟随的,不仅不跟随,第一时间就要告发你,怀疑你脑子是不是有毛病。
朱标很快就写好了递交给中书省审核的公文,上面就是让朱棣等人也跟随朱启一同前往北平办事的文书。
朱启看着这文书写好,突然又想到了一个人,赶忙说道:
“大哥,咱再加一个人。”
朱标又拿起了笔,笑着问道:
“谁啊?”
“诚意伯刘伯温。”
——————
内官拿着太子朱标的公文,送去了中书省,而后就会送达兵部正式生效。
朱启则是让人去通知朱棣等人,尽快收拾东西,跟随自己北上。
至于说为何最后要带上刘伯温,其实朱启是存着保全刘伯温的意思。
历史上刘伯温在洪武八年就会被胡惟庸给害死,自己这一去北平,保不住又要个一年半载的时间。
万一回来之后刘伯温被胡惟庸给害死了,那对于朱启来说,可就实在是太难受了,这样的天下名臣,多留在人间一日也是好的。
不过到了第二天一早,朱启才刚刚起床,便听到有人来汇报,说是刘伯温求见,已经在皇家娱乐中心等了好一会了。
朱启也不知道刘伯温这么早来找自己是干什么,不过也猜到十之八九是为了北上肃清海事的事情。
一番洗漱后便赶去了皇家娱乐中心,刘伯温一瞧见辽王殿下,赶忙上前问道:
“昨日胡惟庸在朝堂上谏言,不让殿下去北上肃清海事?殿下,可否此事?”
朱启一愣,点了点头,说道:
“确有此事。”
刘伯温摸了摸胡子,皱眉问道:
“殿下是如何反应的?”
朱启呵呵一笑,说道:
“我朝他笑了笑,并未多说什么。”
那能不笑吗,甚至还有点小感激呢,不过刘伯温突然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摸着胡子说道:
“殿下如此应对,想必那胡惟庸也没有想到,殿下竟然如此沉得住气。”
朱启一愣,心里面懵逼不已,这根沉得住气有什么关系?我应对胡惟庸什么了?要不是怕被人怀疑懦弱,我还想顺着他的话,干脆不去呢。
朱启没说话,刘伯温倒是继续说道:
“看来这胡惟庸,要开始针对殿下了……”
朱启一愣,胡惟庸针对我?为何啊?我跟他无冤无仇啊?
朱启心里很慌,但面上还是风平浪静,就听刘伯温继续说道:
“不过殿下应对得当,并未当场与其争锋相对,殿下年轻轻轻,能有如此城府,陛下是明事理的人,自然能看得出来殿下并没有争权之心,反倒是这胡惟庸,擅权妄为,恐怕大难临头之日不远了。”
朱启听到这番话,方才一下子惊醒过来,胡惟庸那样的聪明人,怎么可能会在朱元璋主动安排的情况下,随便提出反对意见呢,更何况自己这个辽王之前表现一直不错,胡惟庸完全没必要当面反对的。
那么他这样做,就只有一个目的,就如同刘伯温所说,这是胡惟庸在针对自己啊!不希望自己这个辽王继续立功了!
要说哪里得罪了胡惟庸,莫非是因为自己和刘伯温这几天走得很近?胡惟庸以为自己是浙东集团的保护伞了?
还是说,胡惟庸是太子党,觉得自己有想夺嫡的心思?
或者说,朱亮祖察觉到了蓝仙儿的身份,知道自己救治了蓝仙儿,将此事告诉了胡惟庸,让胡惟庸以为自己派出了刺客刺杀朱亮祖?
毕竟朱亮祖可是胡惟庸那边的人,而且还关系匪浅。
但最大的可能,应该还是和党争有关系,估摸着是因为刘伯温的缘故了。
朱启想通了这一点,于是平淡说了一句:
“孤也是这么想的。”
好家伙,看着刘伯温钦佩的神情,朱启一阵暗爽。
但爽归爽,朱启心里面其实还是有点慌的,果然不能把古人当傻子,更不能将朝堂不当一回事。
明朝党争是非常凶残的,自洪武开始便是如此,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虽然自己有皇子身份,有朱标,朱元璋这两大靠山,肯定是不会有问题的。
但每日里因为这些朝堂争端而伤神的话,也为免太累了点。
朱启决定了,此番肃清海事之后,说什么也要全身心的投身到娱乐行业里,每天日常躺平,打死也不要管朝堂的事情了。
没事给大明盼盼科技,造福下民生,多整点现代科普,可不比朝堂尔虞我诈强得多吗!
刘伯温也就是来确认,并且提个醒而已,两人交谈之后,刘伯温便告辞回去收拾行李去了。
三天之后,朱启便带着一帮人等,上路前往北平而去……
——————
(求票)
朱启穿着朝服,跟着内官身后一路朝着奉天殿而去。
此时一众大臣们都在奉天殿里上早朝呢,而根据大明的规矩,朱启这样皇子身份,但没有官职在身的,是无需上早朝的。
毕竟也没啥事情要跟朱元璋汇报的,过来占个位置干什么呢。
所以当内官喊朱启过来的时候,朱启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有关于疡病的事情。
难道是抗生素过敏反应出现了?也不对啊,自己书里也写了过敏反应的事情了啊。
就算是询问带路的内官,内官也只是笑脸盈盈的说道:
“殿下,陛下是有天大的功劳要给您呢。”
好家伙,怎么又是功劳啊?朱启那是一阵为难,说实话,真的挺不想要的。
到了奉天殿,就瞧见朱元璋坐在上首位置,下面一众人等都扭头看着站在门口的自己,朱启在门口行礼后喊道:
“儿臣拜见父皇。”
太子朱标这个时候直接走了过来,拉着朱启的手说道:
“三弟来我这里坐。”
朱启跟着朱标刚坐下,上面朱元璋便将事情说了一遍,很简单,辽东的纳哈出闹事,大家研究决定,就决定让你辽王朱启去辽地走一趟,疏通海道,给那些被纳哈出袭击的部落运输物资。
好家伙,朱启刚坐下来,屁股都没焐热,立马就站起来了,连连摆手说道:
“万万不可啊父皇!儿臣哪里懂什么海事,这要是去了,岂不是误了国家大事!”
朱启对于大明目前的水师力量并不是很了解,但他知道在洪武年间,渤海一代倭寇肆虐,高句丽也向着北元,他们的水师也是用来对付大明的,更别说还有辽东的北元水师。
倒不是朱启害怕他们,守卫疆土乃是大丈夫的责任,但让他当统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啊。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让朱启当大统帅,总管渤海海道之事,他连兵法都还没学全呢,这回又要去海上跟敌人干架,这哪能行啊。
历史上,疏通了渤海海道,扫清了倭寇,高句丽和北元水师的,乃是大将军傅友德。
傅友德那是何许人也啊?那是从东打到西,从南打到北,第二次北伐战争时候,唯有傅友德,七战七胜!
就连朱元璋在开国时候,都评论傅友德:“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
朱启觉得自己是万万比不了傅友德的,别到时候历史上肃清了海道,到自己手上还整失败了,可就是千古罪人了。
总之一句话,朱启觉得自己去燕云十六州肃清海事,那根本就是大本钟下送快递,上面摆下面寄啊!
朱启说的那叫一个情真意切,但朱元璋只是笑了笑,摆了摆手说道:
“老三,你就不要再谦虚了,你是什么本领,我还不知道吗,天下人都是有眼睛的,此事不用多说,就决定是你了。”
朱启那是想死的心都有了,自己啥本领自己最清楚啊,至今为止装的那些个逼,没有一个是自己的真本事啊,全都是别人的东西,就连云中山之战,也是采纳了朱棣的建议,才碰巧打出来的。
结果现在看样子是弄巧成拙了,朱元璋和这些臣工们,不会真以为我是天纵奇才了吧?
其实朱启还是想的保守了点,大家觉得辽王殿下何止是天纵奇才啊?应天府的百姓口中的辽王殿下,那就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就差没给辽王殿下建个寺庙给供奉着了。
臣工们虽然不会这么想,但也觉得辽王殿下确实是有真本事的,先不说文采斐然的事情了,但凡只要外出,就能立功,去凤阳一趟,查出平阳侯谋反,去太原一趟,挫败王保保的惊天阴谋,去定远县一趟,好家伙,朱桓直接被判了一个扒皮填草。
更别说最近鬼神一般的治疗疡病的手段,要不是亲眼所见,这些事情你说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做得,谁信啊?
但事实就是如此,由不得你不信。
所以臣工们都觉得辽王殿下行,再加上朱元璋都这么说了,一个个的也没有反对意见。
只是这个关键时候,却见到胡惟庸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臣以为,辽王殿下虽然英明神武,但此时太医院推广治疗疡病新法之事,还多要仰赖辽王殿下坐镇,肃清渤海海道,臣觉得,也无需劳烦殿下出马,就让其他将军前去整顿便是了。”
胡惟庸这么一说,边上原先都还赞成的一些臣工,这个时候突然就改口了,纷纷附和胡惟庸的说法。
朱启看向了一脸正气的胡惟庸,好家伙,终于有个明白人了,你们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郎,怎么可能放心呢?
朱启脸上看上胡惟庸,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只是胡惟庸看到这个笑容,尴尬的低下了头,边上的臣工们,也是面面相觑,朝堂之上的氛围有点微妙,即便是朱启这个政治小白,也察觉到大家好像突然都安静了下来。
时不时的看看自己,又看看沉默不说话的胡惟庸。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皱了皱眉头,朱标看了看两边,随后开口说道:
“父皇,胡丞相所说是有点道理的,不过关于治疗疡病新法之事,胡丞相并不知道三弟已经准备妥当,早早编写了有上百页的书籍用以教学之用,所以儿臣觉得,派遣三弟前往北平,肃清渤海海道,运输物资之事并不影响。”
朱标如此说完,朱启原本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就沉下去了。
朱标都开口了,那胡惟庸和一众大臣们,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了,倒不是他们不敢跟朱标对着干,而是很清楚当朱标和朱元璋的意见一致的时候,那就没其他人什么事情了。
果然朱元璋脸色大喜,看着朱标说道:
“标儿和我想的一样,此时就不需要多议了,就这么决定了,赐封吾儿辽王为平辽指挥使,总管渤海海事,扶持关外部落与纳哈出周旋,燕云十六州随辽王节制!”
此事也就这么定下来了,至于其他的一些安排,絮絮叨叨的就不提了,可惜的是原先历史上负责此事的傅友德没有被派遣过来了。
但朱启想了一下,北平还有一位大佬,李文忠啊!
说起来李文忠还是自己的表哥呢,到时候过去了,啥事情都问问李文忠的意见,肯定是没错的!
朱元璋很快便宣布退朝,一众人等纷纷离开,朱启和朱标则跟随着朱元璋从另外一个门离开,朱元璋还有很多政务需要处理,勉励了朱启几句,吩咐他尽快准备早日出发之后,就带着朱标急匆匆的离开了。
这还说个啥啊,就上路呗!
朱启怀揣着悲愤的心情回到宫中,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出发了。
突然想到自己身为平辽指挥使,好像有选择自己副将的权利啊!
他赶忙去找朱标,将此事一说,朱标笑了笑,问道:“那你有何人选啊?”
朱棣肯定是要带上的,这臭小子是个军事天才,虽然现在还很稚嫩,但提出来的很多意见都非常的准确,再加上朱棣往后的战绩,把他带着肯定没错。
而后就是李景隆,这是个福星啊,他有啥军事建议,全都规避掉,肯定是没错,毕竟历史上这李景隆就没打过胜仗,再大的优势他都能打输了,不禁让人想大喊一声“严查内鬼”。
李景隆都带上了,那徐增寿没理由不带上,别看徐增寿好像很不讲义气的样子,但这小子圆滑的很,最关键的是他其实是很忠诚的一个人,平常大大咧咧的,更何况还是自己的大舅子,和他处好关系绝对没问题。
顺带也把李祺给喊上。
朱启一番名单送了过去,朱标自然不会阻拦,大明朝是勋贵政治,勋贵们与国同休,这些二代自然也需要经受锻炼。
至于说辽王朱启这个藩王带着勋贵二代去锻炼,会不会被人怀疑是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就不用多担心了。
别的朝代可能有这样的担忧,但在洪武一朝,只要朱标还在,哪个皇子要是敢去抢皇位,没有人会跟随的,不仅不跟随,第一时间就要告发你,怀疑你脑子是不是有毛病。
朱标很快就写好了递交给中书省审核的公文,上面就是让朱棣等人也跟随朱启一同前往北平办事的文书。
朱启看着这文书写好,突然又想到了一个人,赶忙说道:
“大哥,咱再加一个人。”
朱标又拿起了笔,笑着问道:
“谁啊?”
“诚意伯刘伯温。”
——————
内官拿着太子朱标的公文,送去了中书省,而后就会送达兵部正式生效。
朱启则是让人去通知朱棣等人,尽快收拾东西,跟随自己北上。
至于说为何最后要带上刘伯温,其实朱启是存着保全刘伯温的意思。
历史上刘伯温在洪武八年就会被胡惟庸给害死,自己这一去北平,保不住又要个一年半载的时间。
万一回来之后刘伯温被胡惟庸给害死了,那对于朱启来说,可就实在是太难受了,这样的天下名臣,多留在人间一日也是好的。
不过到了第二天一早,朱启才刚刚起床,便听到有人来汇报,说是刘伯温求见,已经在皇家娱乐中心等了好一会了。
朱启也不知道刘伯温这么早来找自己是干什么,不过也猜到十之八九是为了北上肃清海事的事情。
一番洗漱后便赶去了皇家娱乐中心,刘伯温一瞧见辽王殿下,赶忙上前问道:
“昨日胡惟庸在朝堂上谏言,不让殿下去北上肃清海事?殿下,可否此事?”
朱启一愣,点了点头,说道:
“确有此事。”
刘伯温摸了摸胡子,皱眉问道:
“殿下是如何反应的?”
朱启呵呵一笑,说道:
“我朝他笑了笑,并未多说什么。”
那能不笑吗,甚至还有点小感激呢,不过刘伯温突然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摸着胡子说道:
“殿下如此应对,想必那胡惟庸也没有想到,殿下竟然如此沉得住气。”
朱启一愣,心里面懵逼不已,这根沉得住气有什么关系?我应对胡惟庸什么了?要不是怕被人怀疑懦弱,我还想顺着他的话,干脆不去呢。
朱启没说话,刘伯温倒是继续说道:
“看来这胡惟庸,要开始针对殿下了……”
朱启一愣,胡惟庸针对我?为何啊?我跟他无冤无仇啊?
朱启心里很慌,但面上还是风平浪静,就听刘伯温继续说道:
“不过殿下应对得当,并未当场与其争锋相对,殿下年轻轻轻,能有如此城府,陛下是明事理的人,自然能看得出来殿下并没有争权之心,反倒是这胡惟庸,擅权妄为,恐怕大难临头之日不远了。”
朱启听到这番话,方才一下子惊醒过来,胡惟庸那样的聪明人,怎么可能会在朱元璋主动安排的情况下,随便提出反对意见呢,更何况自己这个辽王之前表现一直不错,胡惟庸完全没必要当面反对的。
那么他这样做,就只有一个目的,就如同刘伯温所说,这是胡惟庸在针对自己啊!不希望自己这个辽王继续立功了!
要说哪里得罪了胡惟庸,莫非是因为自己和刘伯温这几天走得很近?胡惟庸以为自己是浙东集团的保护伞了?
还是说,胡惟庸是太子党,觉得自己有想夺嫡的心思?
或者说,朱亮祖察觉到了蓝仙儿的身份,知道自己救治了蓝仙儿,将此事告诉了胡惟庸,让胡惟庸以为自己派出了刺客刺杀朱亮祖?
毕竟朱亮祖可是胡惟庸那边的人,而且还关系匪浅。
但最大的可能,应该还是和党争有关系,估摸着是因为刘伯温的缘故了。
朱启想通了这一点,于是平淡说了一句:
“孤也是这么想的。”
好家伙,看着刘伯温钦佩的神情,朱启一阵暗爽。
但爽归爽,朱启心里面其实还是有点慌的,果然不能把古人当傻子,更不能将朝堂不当一回事。
明朝党争是非常凶残的,自洪武开始便是如此,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虽然自己有皇子身份,有朱标,朱元璋这两大靠山,肯定是不会有问题的。
但每日里因为这些朝堂争端而伤神的话,也为免太累了点。
朱启决定了,此番肃清海事之后,说什么也要全身心的投身到娱乐行业里,每天日常躺平,打死也不要管朝堂的事情了。
没事给大明盼盼科技,造福下民生,多整点现代科普,可不比朝堂尔虞我诈强得多吗!
刘伯温也就是来确认,并且提个醒而已,两人交谈之后,刘伯温便告辞回去收拾行李去了。
三天之后,朱启便带着一帮人等,上路前往北平而去……
——————
(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