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天晴了雨停了,朱祁镇又行了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空之中石碑开始缓缓滚动。
【大明王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大明第一战神。】
“庙号竟然是英宗,还有着大明第一战神的称号,看来又是一位英武的君主。”
朱元璋看到石碑上的第一行文字,激动的攥起了拳头。
看到朱祁镇的庙号为‘英宗,朱标算是彻底认为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如朱棣了,但一想到他们都是大明的皇帝,他便释怀笑道:
“恭喜父皇,咱大明又添一位明君,老四这一脉出了四位雄主,真是可喜可贺。”
朱元璋有些被喜悦冲昏了头脑,,紧盯着天空之中石碑,一寸也不敢挪动,口中激动道:
“只希望我这位乖玄孙能够活长一些,千万别想他爹和他爷爷一般过早便驾崩了。”
朱标摇了摇头,轻笑道:“父皇放心,这朱祁镇既然能被称为大明第一战神,想必力能扛鼎,以一敌十不在话下,自然能够长寿。”
“你倒是提醒咱了,想不到这小子还是大明第一战神,这称号可是连咱都没有,咱倒要好好看看。这小子到底哪里猛了,竟能猛得过咱老朱。”
说罢,朱元璋视线不敢有丝毫偏移,紧紧盯着天空的石碑,生怕自己错过任何消息。
...
永乐帝时期。
朱棣猛的拍了拍胖子朱高炽和朱瞻基的肩膀,笑道:“老大,瞻基,你们两个真给我长脸,算上你们两个一共出了三位明君。”
朱高炽有些害怕,干笑两声,语气有些畏惧的说道:“呵呵...爹高兴就好。”
朱瞻基脾气不似朱高炽,得到朱棣表扬后,咧嘴大笑:“那是,我儿可是被誉为大明第一战神,皇爷爷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儿子?老子都这么厉害,儿子又会有多怂呢?”
朱棣拧了拧朱瞻基的耳朵,骂道:“你儿子厉害关你屁事?你要是真有能耐,就给咱活长一些,能好好治理咱大明才算得上厉害呢。”
朱瞻基白了朱棣一眼,:“皇爷爷可就冤枉我了,我也想多活几年啊!是我不想活吗?”
...
明英宗时期。
王振忙着张罗桌子上的饭菜。
偶然间瞥见石碑上的内容,连忙朝着朱祁镇下跪,脸上堆满笑意道,:“恭喜陛下,老奴果然没看错,陛下就是大明的圣主!”
王振的话音刚落下,朱祁镇脸上的笑容便随之落下,:“哈哈哈...想不到后世对朕的评价这么高,还是后人有眼力劲,懂朕。”
“英宗,英明神武。朕喜欢这个庙号!”
王振赶忙上前拍马屁,:“陛下,臣要提前恭喜陛下大军凯旋了。”
“哦?王振,你是从何处看出这次北征,朕一定得以凯旋的?难道就看朕的‘英宗’庙号?朕自认为,只凭借登基以来的功绩足以配得上‘英宗’二字。”
朱祁镇挑眉问道。
王振脸上笑意更加浓烈,连忙道:“陛下以往的功绩当然配得上‘英宗’,但这英宗只是其次,你注意看后边。”
“大明第一战神?”
朱祁镇视线一扫轻喃道。
王振点了点头,:“没错,陛下可以联想太宗皇帝李世民,他就是因为将那些边疆的吐蕃,突厥打趴下了,被那些蛮夷称为天可汗,
还有那高宗皇帝李治,那些倭国的武士也曾因为十分敬畏大唐,将他称为‘天皇天帝’。陛下这个大明第一战神显然是和太宗皇帝和高宗皇帝一般,都是将蛮夷打服了之后给的称号。
所以说陛下此番征战瓦剌必将打败瓦剌。”
朱祁镇也是缓过神来,仔细想了想王振的说辞,当即大笑道:“好。看来之后的北征定然会大捷。你传令下去,明日三更造饭,五更开拔。朕要打瓦拉人一个措手不及。”
朱祁镇现在自信达到了顶峰,丝毫不顾及明军的具体情况。
王振有些犹豫了,:“这....陛下,征战瓦剌本就是大事,不宜操之过急。”
“哦?怎得?王振,你也和那些鼠目寸光的大臣一般,瞧不起朕?认为朕此次御驾亲征就是胡闹?”
朱祁镇脸上笑意瞬间收敛起来。
王振不敢违逆朱祁镇,赶忙道:“老奴不敢,老奴只是想说,地方乡绅的粮草还未完全送达,若是陛下不将粮草收下,被南下打秋风的瓦拉人抢走了的话,对我大明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古来将军都懂,每一场战争都要提前几个月准备粮草后,才能让大军开拔。
可朱祁镇偏不。
虽说他效仿了自己的爷爷御驾亲征,但整个出征过程只准备了五天时间。
所以,别说准备粮草了,在二十万的明军之中,能完整凑出完整战甲的不超过两万。
因此,在第一次与瓦剌人作战之时便吃了大亏,几乎被瓦剌人碾压。
最后,手下将领求爷爷告奶奶的,好不容易从当地乡绅家里讨来一些粮草,勉强支撑起和瓦剌人作战。
大军扎营在此也是为了等粮草,可天晴了雨停了,朱祁镇以为自己又行了,又要提前开拔。
若是再提前开拔,手底下的士兵只会因为粮草不足,更快被打垮。
朱祁镇仔细考虑王振的话,点了点头,:“也有道理,这批辎重好歹也是老百姓省吃俭用给我大明将士省出来的。不要的话实在太可惜,朕姑且再等等吧,等粮草一到,大军立马开拔瓦剌总部。”
见自己终于劝住了朱祁镇,王振算是松了一口气,:陛下,咱们继续看天空的石碑吧。看陛下征战瓦剌的英姿。”
经由王振提醒,朱祁镇方才想起石碑的事情,让原本有些困乏的他立马便清醒过来。
【公元1427年,朱祁镇出生于北平紫荆城。朱瞻基特别喜欢这个儿子,取名为朱祁镇。】
【同年,朱瞻基以“无过而废”废后,改立朱祁镇母亲孙贵妃为后,在朱祁镇三个月大之时,立为太子。】
【公元1428年,朱瞻基将太监王振派到东宫,当朱祁镇第一任老师。】
【公元1435年,朱瞻基驾崩,九岁的朱祁镇登基。由于朱祁镇年幼,朱瞻基的母亲太皇太后代理朱祁镇决议。】
【张氏明智地将国家大事都交给了以“三杨”和英国公张辅为代表的一帮贤臣国家栋梁来打理,有效地确保了朝政的自然运转。】
【朱祁镇登基以后,王振受宠愈加,随之而产生的,就是他的权力欲望极度膨胀,他干政乱政的野心日益凸显。】
大明位面。
看到太监干政的字样,朱元璋当即便暴跳起来,指着石碑大骂:“太监!又是太监!咱说过多少遍了,不让太监干政,你们把咱的话都当耳旁风了?”
朱标看了看入戏太深的朱元璋,尴尬的挠了挠头,干笑道:“父皇,那已经老四曾孙时候的事情了。”
闻言,朱元璋收敛了怒气,指着石碑上的朱祁镇,:“我在宫里不是挂了一块牌子,禁止宦官干政,一定是朱棣那小子没教育到位,等他进宫,咱要让他抄写一千遍,让他给咱记牢喽。”
随意骂了一句朱棣后,朱元璋忧心忡忡的看向天空之中的石碑。
“父皇息怒。”
“祁镇既然能称为英宗,定然出类拔萃、聪明智慧,想必年纪大一些便能看出这太监干政的弊端。”
朱标赶忙安慰道。
吃了朱标给的定心丸后,朱元璋总算缓了缓心神,压制住了自身的怒火。
“我玄孙儿既然是英宗,想必有一千种方法治一治那死太监,这样的畜生但敢干政,定要诛他三族。”
朱标赶忙在一旁安慰,:“太监干政自古以来都没什么好下场,父皇相信祁镇。
天空之中石碑开始缓缓滚动。
【大明王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大明第一战神。】
“庙号竟然是英宗,还有着大明第一战神的称号,看来又是一位英武的君主。”
朱元璋看到石碑上的第一行文字,激动的攥起了拳头。
看到朱祁镇的庙号为‘英宗,朱标算是彻底认为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如朱棣了,但一想到他们都是大明的皇帝,他便释怀笑道:
“恭喜父皇,咱大明又添一位明君,老四这一脉出了四位雄主,真是可喜可贺。”
朱元璋有些被喜悦冲昏了头脑,,紧盯着天空之中石碑,一寸也不敢挪动,口中激动道:
“只希望我这位乖玄孙能够活长一些,千万别想他爹和他爷爷一般过早便驾崩了。”
朱标摇了摇头,轻笑道:“父皇放心,这朱祁镇既然能被称为大明第一战神,想必力能扛鼎,以一敌十不在话下,自然能够长寿。”
“你倒是提醒咱了,想不到这小子还是大明第一战神,这称号可是连咱都没有,咱倒要好好看看。这小子到底哪里猛了,竟能猛得过咱老朱。”
说罢,朱元璋视线不敢有丝毫偏移,紧紧盯着天空的石碑,生怕自己错过任何消息。
...
永乐帝时期。
朱棣猛的拍了拍胖子朱高炽和朱瞻基的肩膀,笑道:“老大,瞻基,你们两个真给我长脸,算上你们两个一共出了三位明君。”
朱高炽有些害怕,干笑两声,语气有些畏惧的说道:“呵呵...爹高兴就好。”
朱瞻基脾气不似朱高炽,得到朱棣表扬后,咧嘴大笑:“那是,我儿可是被誉为大明第一战神,皇爷爷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儿子?老子都这么厉害,儿子又会有多怂呢?”
朱棣拧了拧朱瞻基的耳朵,骂道:“你儿子厉害关你屁事?你要是真有能耐,就给咱活长一些,能好好治理咱大明才算得上厉害呢。”
朱瞻基白了朱棣一眼,:“皇爷爷可就冤枉我了,我也想多活几年啊!是我不想活吗?”
...
明英宗时期。
王振忙着张罗桌子上的饭菜。
偶然间瞥见石碑上的内容,连忙朝着朱祁镇下跪,脸上堆满笑意道,:“恭喜陛下,老奴果然没看错,陛下就是大明的圣主!”
王振的话音刚落下,朱祁镇脸上的笑容便随之落下,:“哈哈哈...想不到后世对朕的评价这么高,还是后人有眼力劲,懂朕。”
“英宗,英明神武。朕喜欢这个庙号!”
王振赶忙上前拍马屁,:“陛下,臣要提前恭喜陛下大军凯旋了。”
“哦?王振,你是从何处看出这次北征,朕一定得以凯旋的?难道就看朕的‘英宗’庙号?朕自认为,只凭借登基以来的功绩足以配得上‘英宗’二字。”
朱祁镇挑眉问道。
王振脸上笑意更加浓烈,连忙道:“陛下以往的功绩当然配得上‘英宗’,但这英宗只是其次,你注意看后边。”
“大明第一战神?”
朱祁镇视线一扫轻喃道。
王振点了点头,:“没错,陛下可以联想太宗皇帝李世民,他就是因为将那些边疆的吐蕃,突厥打趴下了,被那些蛮夷称为天可汗,
还有那高宗皇帝李治,那些倭国的武士也曾因为十分敬畏大唐,将他称为‘天皇天帝’。陛下这个大明第一战神显然是和太宗皇帝和高宗皇帝一般,都是将蛮夷打服了之后给的称号。
所以说陛下此番征战瓦剌必将打败瓦剌。”
朱祁镇也是缓过神来,仔细想了想王振的说辞,当即大笑道:“好。看来之后的北征定然会大捷。你传令下去,明日三更造饭,五更开拔。朕要打瓦拉人一个措手不及。”
朱祁镇现在自信达到了顶峰,丝毫不顾及明军的具体情况。
王振有些犹豫了,:“这....陛下,征战瓦剌本就是大事,不宜操之过急。”
“哦?怎得?王振,你也和那些鼠目寸光的大臣一般,瞧不起朕?认为朕此次御驾亲征就是胡闹?”
朱祁镇脸上笑意瞬间收敛起来。
王振不敢违逆朱祁镇,赶忙道:“老奴不敢,老奴只是想说,地方乡绅的粮草还未完全送达,若是陛下不将粮草收下,被南下打秋风的瓦拉人抢走了的话,对我大明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古来将军都懂,每一场战争都要提前几个月准备粮草后,才能让大军开拔。
可朱祁镇偏不。
虽说他效仿了自己的爷爷御驾亲征,但整个出征过程只准备了五天时间。
所以,别说准备粮草了,在二十万的明军之中,能完整凑出完整战甲的不超过两万。
因此,在第一次与瓦剌人作战之时便吃了大亏,几乎被瓦剌人碾压。
最后,手下将领求爷爷告奶奶的,好不容易从当地乡绅家里讨来一些粮草,勉强支撑起和瓦剌人作战。
大军扎营在此也是为了等粮草,可天晴了雨停了,朱祁镇以为自己又行了,又要提前开拔。
若是再提前开拔,手底下的士兵只会因为粮草不足,更快被打垮。
朱祁镇仔细考虑王振的话,点了点头,:“也有道理,这批辎重好歹也是老百姓省吃俭用给我大明将士省出来的。不要的话实在太可惜,朕姑且再等等吧,等粮草一到,大军立马开拔瓦剌总部。”
见自己终于劝住了朱祁镇,王振算是松了一口气,:陛下,咱们继续看天空的石碑吧。看陛下征战瓦剌的英姿。”
经由王振提醒,朱祁镇方才想起石碑的事情,让原本有些困乏的他立马便清醒过来。
【公元1427年,朱祁镇出生于北平紫荆城。朱瞻基特别喜欢这个儿子,取名为朱祁镇。】
【同年,朱瞻基以“无过而废”废后,改立朱祁镇母亲孙贵妃为后,在朱祁镇三个月大之时,立为太子。】
【公元1428年,朱瞻基将太监王振派到东宫,当朱祁镇第一任老师。】
【公元1435年,朱瞻基驾崩,九岁的朱祁镇登基。由于朱祁镇年幼,朱瞻基的母亲太皇太后代理朱祁镇决议。】
【张氏明智地将国家大事都交给了以“三杨”和英国公张辅为代表的一帮贤臣国家栋梁来打理,有效地确保了朝政的自然运转。】
【朱祁镇登基以后,王振受宠愈加,随之而产生的,就是他的权力欲望极度膨胀,他干政乱政的野心日益凸显。】
大明位面。
看到太监干政的字样,朱元璋当即便暴跳起来,指着石碑大骂:“太监!又是太监!咱说过多少遍了,不让太监干政,你们把咱的话都当耳旁风了?”
朱标看了看入戏太深的朱元璋,尴尬的挠了挠头,干笑道:“父皇,那已经老四曾孙时候的事情了。”
闻言,朱元璋收敛了怒气,指着石碑上的朱祁镇,:“我在宫里不是挂了一块牌子,禁止宦官干政,一定是朱棣那小子没教育到位,等他进宫,咱要让他抄写一千遍,让他给咱记牢喽。”
随意骂了一句朱棣后,朱元璋忧心忡忡的看向天空之中的石碑。
“父皇息怒。”
“祁镇既然能称为英宗,定然出类拔萃、聪明智慧,想必年纪大一些便能看出这太监干政的弊端。”
朱标赶忙安慰道。
吃了朱标给的定心丸后,朱元璋总算缓了缓心神,压制住了自身的怒火。
“我玄孙儿既然是英宗,想必有一千种方法治一治那死太监,这样的畜生但敢干政,定要诛他三族。”
朱标赶忙在一旁安慰,:“太监干政自古以来都没什么好下场,父皇相信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