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节 换皮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日后,第一轮考举的试卷,已经基本完成了审阅工作,所有卷宗皆被封存,然后被押解,进入未央宫的石渠阁。
在这里,兰台尚书以及刘彻身边的近侍凡五百人,将负责抄录所有士子的分数,然后,自然就是将通过第一轮的士子名单公布于众了。
这次考举,总计有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二人参加。
这些士子中,有农民子弟,有商贾之后,有名望弟子,更有列侯勋臣子侄,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阶级。
考举的大网之下,诸子百家更是被一网打尽。
这么多人参考,其中英雄豪杰,能人异士,自然不在少数。
刘彻案前,现在就摆放着几百份卷宗。
这些卷宗是从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二份卷宗中挑选出来呈递给刘彻审阅的卷子。
这些卷子都是由审阅的考官推荐,然后经过兰台尚书与义纵、颜异等刘彻心腹的筛选,最终才被呈递到刘彻面前的。
因而,这些卷子,自然都有着水准以上的文笔或者特殊的见解。
当然,也少不了某些走了后门,通过关系塞进来滥竽充数的卷子。
但能有这个能耐走通从批卷的考官到刘彻身边的近侍的人,岂是一般人?
这些家伙不是皇亲国戚,那就肯定是重臣子侄。
所幸的是,这样的人,数量不多。大抵也就十来个。
所以,刘彻捏着鼻子也就认了。
刘彻快速的阅览着所有的试卷,他看的很快。通常一张试卷,他只扫了一眼,就放在一边。
因为这次考举有卷面分的存在,所以,士子们在答题时,笔迹都很工整。
刘彻看起来,也就相对轻松一些。
就这么一目十行的看下去。不知不觉,刘彻已经看完大半的卷子。
但很可惜。只有寥寥几张卷子还算合他心意。
不过……
刘彻放下手中的卷子,揉了揉眼睛,感慨了一声:“这些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勋臣列侯子弟,能把书读到这个地步。也算是殊为难得了,也不能太过苛求!”
看了这么久,刘彻早发现端倪了。
那些被放在前面的卷子,一查身世来历籍贯家族,不是某列侯的儿子或者亲戚就是某位大臣、地方郡守的子侄,甚至干脆就跟薄窦有关系。
这样一来,符合他心意的卷子,数量少一些,也就能够理解了。
毕竟。列侯子侄,勋臣子弟,官二代们自小就是锦衣玉食。斗鸡走狗,这些家伙能把卷子做的有模有样,还能有所见地,就足以令人老怀大慰了。
难不成指望这些家伙头悬梁,锥刺股?
可能吗?
反正刘彻觉得不大可能,没有经历过苦难。在温室中长大的这些花骨朵,能有中人之姿。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毕竟,对这些家伙不能太过苛求……
老实说,他们没有欺男霸女,横行市井,斗鸡走狗,而是来参加考举,寻求为国效力,这在贵族阶级里,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但是,刘彻稍微想了想,觉得,假如把这些家伙直接放到地方亲民官的位置上,恐怕不是培养他们,而是在害他们了。
于是,刘彻将这些贵戚子弟的卷子让王道收起来,吩咐道:“传令下去,所有贵戚勋臣子侄,除非朕别有特令,不得分配进地方!”
“诺!”王道点头。
刘彻自然知道,他的这个决定,贵族勋臣阶级,肯定会叫好。
毕竟,中国自古以来,升官最快的途径,就是留在皇帝身边,越近越好。
宰相门前七品官,皇帝奴才胜郡守。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更何况,比起去下面地方,跟泥腿子打交道,与胥吏为伍,在长安的衙门里坐堂,自然清贵,也不*份。
只是,刘彻嘴角嗤笑一声。
话是这么说的没错,然而,他已经决定,改一改这个陋习了。
在刘彻看来,一个做过地方亲民官,且政绩卓越的人,自然要比嘴炮党们在晋升方面更多优势。
不然,干实事的得不到提拔,反倒是嘴炮党们坐在衙门里动动嘴皮子,就跟火箭一样晋升。
那谁还愿意去做实事?
后世明朝的东林党,天朝的口才派,造成的危害,后世人有目共睹,人所共知。
尤其是天朝的口才派,刘彻可是亲眼看过他们是怎么造孽的。
正因为知道嘴炮党上台会干什么,所以,刘彻是绝对不会给嘴炮党们生存的空间。
在他的规划中,今后汉室官员,想当九卿,必须要有一个看着漂亮的地方履历。
不然,就玩蛋去吧!
当然,现在,这只能是一个想法。
东宫太皇太后,朝野庞大的元老勋臣阶级,都不可能让他可以随心所欲的顺着自己的心意调整政策,甚至改变国家战略。
唯一的好消息是,这些人同样看不惯嘴炮。
前世,就是这些人联合起来,废黩了嘴炮党把持的建元新政。
是以,实际上留在长安,前途未必光明,反倒是现在去地方,只要抢先做出了政绩,被刘彻树立为典型,那就想不飞黄腾达都难了!
更何况,这次下放基层的官员,全部都是分配在关中,天子脚下,出了政绩,刘彻自然能立刻知道。
相比之下,这长安城里,看似清贵悠闲,实则却是让人拉开了差距。
或许三五年,或许十年后,当今天的人再回首如今。恐怕,都会唏嘘不已。
在刘彻的规划中,这一批和下几批通过考举。去地方基层的士子,基本上是跟后世天朝改开恢复高考后的头几批大学生一样的。
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官僚的未来。
带着这样的想法,刘彻开始翻阅接下来的卷子,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卷子才是正菜。
本次考举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二名士子中的佼佼者,俱在其中。
换句话说。这些人都是一时之选,天纵奇才!
在刘彻眼中的地位。大抵就跟后世天朝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一样。
他们的前途不可限量,他们的未来光明万丈。
当然,能否真正考上西汉的清华北大,他们还需要过刘彻这一关!
正所谓。用则为龙,不用则为虫!
“希望不要令朕失望……”刘彻低声呢喃一句,就拿起了一张卷子,先是扫了一眼卷上的姓名。
呦!不错,居然是个熟人!
阳陵王温舒啊!
那位感慨冬天要是能再长两个月,让哥杀个过瘾的变态!
想不到这位居然也来参加考举了!刘彻原以为,这货估计还是个孩子呢,没想到,却是已经可以参加考举了。
本次考举的年纪最低要求是二十岁。而最高限制则是六十岁。
这么看的,王温舒,今年已经年满二十了?
再看王温舒自己填的学派。是法家,志愿则是:愿为地方廧夫。
“有志气!”刘彻点点头,这还是刘彻首次见到有人的志愿填的是地方衙门,当然更重要的是,王温舒这样一切唯上,而且背起黑锅来毫不犹豫的酷吏。正是所有皇帝都喜欢的。
刘彻自然也不例外。
皇帝需要施德装逼刷声望。
但更需要的是,有一把锋利的刀。为皇帝剪除异己,诛灭叛逆。
王温舒这样的人,是每个皇帝都需要的人才。
刘彻将王温舒的考卷直接翻到最后一页。
刘彻先扫了一眼王温舒解答的那几道数学题,不出所料,王温舒的算术水平只能中等,所以,那道去年无人答出的题目,他自也没可能答出来。
再看策论,刘彻就不由得抿起了嘴唇。
“江湖气息太重了些……”刘彻在心里判断,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略略有些耿直……”
“不过……朕喜欢……”刘彻咪起了眼睛,显然对王温舒的回答感觉很满意。
今年考举最后那道策问的题目是刘彻自己亲自拟定的。
题目是这样的:朕观三代王治,惶惶如日,昔在唐虞,画像而民不犯,日月所烛,莫不帅俾。周之成康,刑错不用,德及鸟兽,教通四海,海外肃慎,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凤鸣岐山,河洛出图,真乃圣治也!惜乎子孙不孝,致有桀纣之暴政,幽王之昏聩,社稷倾覆,宗庙崩坏,岂不令人痛哉?今朕获承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唯恐朕之不敏,以羞先帝遗德。
朕即不敏,往思三代先王,日思夜寐,为止所济。倚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
朕闻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撅有我师。
诸公皆贤达良士,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必有能教朕者。
简而易之,这其实是一道空泛的国策问政。
若以文字来看,似乎更适合嘴炮党发挥。
但,这却是刘彻挖的一个陷阱。
原因很简单,刘彻提了桀纣幽王这些坏典型,然后用这些坏典型问士子们,朕该怎么避免犯下这些家伙一样的错误呢?
倘若有人巴巴拉拉的扯什么德政仁义,那他就要大错特错了!
因为在汉室,天子是不可能有错的!
假如天子错了,那么错的肯定是这个世界!
在汉室,大臣可以劝谏,甚至可以犯言直谏,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绝对不能让皇帝有错。
所以汉室臣子的奏折在劝谏的时候,都会以‘臣xx昧死以闻’开头,用‘臣愚所不能明陛下之意。顿首死罪,伏维上奏’结尾。
看到了吧,游戏规则就是这样。
就连丞相在劝谏的时候。都要用昧死以闻来铺垫。
你一个士子,居然敢说天子有错?
皮痒了还是活的不耐烦了啊?
汉太宗孝文皇帝的除诽谤令,限定的对象可是只有不识字的农民……
所以前世颜异反对盐铁官营,给张汤上了点眼药,这些都没能动摇他的地位。
但是,当颜异跳出来质疑小猪的白鹿皮币,认为这个东西是错误的时候。
他就被腹诽了。
刘彻记得很清楚。张汤是这么给颜异定罪的:这货居然在听到有人评论陛下的诏命的时候,没有说话。嘴唇却动了,这肯定是腹诽啊,应该处死!
然后颜异就被处死了……
堂堂大农令,两千石大员。就这样憋屈的被杀了。
满朝上下,却没有一个人敢帮他开口。
因为,颜异破坏了潜规则——天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怎么可能会有错?肯定是你错了……
而等到小猪把天下搞的民生凋敝,海内怨望四起,就查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了的时候,一道罪己诏,就将一切都消弭于无形,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当今天子都承认自己错了……
那老百姓也就觉得值了。也认为天子知错能改,果然是圣天子……
所以,可以预料。这次的儒家,特别是鲁儒派系,要被刘彻坑死了。
敢在这试卷上说刘彻某个政策错误的家伙,给自己买棺材倒不至于,但这辈子,别想做官了。却是肯定的。
王温舒的提供给刘彻的答案,颇有些剑走偏锋的意味。
这货看得出来。还是有些墨水的。
他先是举了桀纣和幽王的那几个著名罪行,什么酒池肉林啊,炮烙啊,烽火戏诸侯啊,然后再拍了刘彻的马屁,列举了刘彻登基后实行的仁政和国策,说刘彻的政策,已经是能与三皇五帝的仁政并列的大大的好政策。
然后他就话锋一转,提到了刘彻担忧的子孙不孝的问题。
他说国事崩坏,一般是吏治先开始。
所以,汉家江山万万年,陛下您虽然已经打好了根基,但,还需要在吏治上做一些小小的补充。
到这里就露出了王温舒的屁股了。
他向刘彻建议,应该准许官员的下级,向廷尉和丞相举报上级的不法行为,还要鼓励百姓状告那些不法官员。
对于贪赃枉法之人。
王温舒的建议是:杀一儆百!
发现一个就杀一个,以后肯定就没有贪官污吏了,这样汉家社稷就可以万万年,永永无期。
这就是刘彻为什么说他江湖气太重了的缘故。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和天朝太祖敢这么对官僚阶级下刀子啊!
其他的帝王都是收买拉拢。
当真以为其他皇帝不想学?
非也!
实在是力有未逮啊!
况且,明太祖朱元璋杀的官吏胆寒,结果是什么,被人骂了一万年,同样的还有天朝太祖,一生辛勤,结果又是什么?
刘彻还没高尚到会为了人民之类的高大上理由,去赌一把的程度。
不过,话又说回来,王温舒的这个回答还是很符合刘彻心意的。
对官僚阶级,有时候太客气,人家就会骑到皇帝脖子上拉屎拉尿了。
譬如宋朝的文臣,明朝中后期的文官集团。
皇帝只靠施恩,可没办法让人心悦诚服,关键还得有一把刀子悬在官僚们的脖子上。
刘彻需要王温舒这样敢杀人能杀人的臣子,去帮他杀掉一些吃相太过难看的官僚,震慑一下那些胡作非为,以为自己是土皇帝的地方豪强。
用汉宣帝的话说,这是‘汉家自有制度,以霸王道杂之’
用刘彻理解就是手拿刀剑,口吐仁义。
“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山姆大叔,确实已深得统治精髓……”刘彻在心里感叹着。
这样想着,刘彻将王温舒的卷子放到一个写了华阴县的签挡中。
尽管考举还有两轮才算完成,但王温舒仅靠这篇策论,在刘彻眼中就已经可以保送到第三轮了。
相应的,他的起点,也就比别人高了。
华阴县还缺一个四百石的尉丞,刘彻决定让王温舒去干上一干,顺便磨砺一下他。
要知道,华阴,那可是关中出了名的官吏险途,当地宗族势力强大,甚至有宗族就是从秦代就一直生活在当地的地头蛇。
汉兴以后,刘邦又安置了一帮山东老兄弟在当地。
这些山东老兄弟现在虽然死的差不多了,但他们有子孙啊!
这些功臣后代,从龙将士的后人,虽然已经不能享受祖辈给他们的特权,但发起疯来,动不动就我爷爷我爹当年跟太祖高皇帝如何如何,而且这些人与长安的列侯勋臣集团,有着千丝百缕的联系,这些人常常不是某位列侯先祖的心腹之后,就是他家家臣之子,甚至有人的母亲、奶奶什么的,就是某位大人物的乳母。
在这样的情况下,华阴等几个山东老兄弟后代聚集的地方,简直就是一般官吏畏之如虎的险地。
去了这些地方的,很少有能顶得住压力的。
常常不是被迫或者半推半就的同流合污,就是挂冠而去。
但刘彻却不能再容忍这些家伙继续躺在先祖的功劳薄上吸食国家的血液,贪吃懒做了。
再这样下去,这些家伙估计要演变成八旗子弟了……
还是派几个酷吏去教育一下他们比较好。
“国朝至今五十余年,也是到了该换皮的时候了……”刘彻心里想着。
纵观历史,谁都能发现,任何一个朝代,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次主动或者被动的换皮,以此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汉室发展到现在,也确实是到了要换皮的时候了。
这是大势所趋。
刘彻心里很清楚,所以,他才要掌握主动权。
主动选择朝那个方向进化,总比被嘴炮党和利益集团裹挟着换皮要好。(未完待续)
ps:明天要去长沙吃酒,上午会有更新,然后,估计得周一晚上才能有空写了~~
三日后,第一轮考举的试卷,已经基本完成了审阅工作,所有卷宗皆被封存,然后被押解,进入未央宫的石渠阁。
在这里,兰台尚书以及刘彻身边的近侍凡五百人,将负责抄录所有士子的分数,然后,自然就是将通过第一轮的士子名单公布于众了。
这次考举,总计有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二人参加。
这些士子中,有农民子弟,有商贾之后,有名望弟子,更有列侯勋臣子侄,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阶级。
考举的大网之下,诸子百家更是被一网打尽。
这么多人参考,其中英雄豪杰,能人异士,自然不在少数。
刘彻案前,现在就摆放着几百份卷宗。
这些卷宗是从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二份卷宗中挑选出来呈递给刘彻审阅的卷子。
这些卷子都是由审阅的考官推荐,然后经过兰台尚书与义纵、颜异等刘彻心腹的筛选,最终才被呈递到刘彻面前的。
因而,这些卷子,自然都有着水准以上的文笔或者特殊的见解。
当然,也少不了某些走了后门,通过关系塞进来滥竽充数的卷子。
但能有这个能耐走通从批卷的考官到刘彻身边的近侍的人,岂是一般人?
这些家伙不是皇亲国戚,那就肯定是重臣子侄。
所幸的是,这样的人,数量不多。大抵也就十来个。
所以,刘彻捏着鼻子也就认了。
刘彻快速的阅览着所有的试卷,他看的很快。通常一张试卷,他只扫了一眼,就放在一边。
因为这次考举有卷面分的存在,所以,士子们在答题时,笔迹都很工整。
刘彻看起来,也就相对轻松一些。
就这么一目十行的看下去。不知不觉,刘彻已经看完大半的卷子。
但很可惜。只有寥寥几张卷子还算合他心意。
不过……
刘彻放下手中的卷子,揉了揉眼睛,感慨了一声:“这些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勋臣列侯子弟,能把书读到这个地步。也算是殊为难得了,也不能太过苛求!”
看了这么久,刘彻早发现端倪了。
那些被放在前面的卷子,一查身世来历籍贯家族,不是某列侯的儿子或者亲戚就是某位大臣、地方郡守的子侄,甚至干脆就跟薄窦有关系。
这样一来,符合他心意的卷子,数量少一些,也就能够理解了。
毕竟。列侯子侄,勋臣子弟,官二代们自小就是锦衣玉食。斗鸡走狗,这些家伙能把卷子做的有模有样,还能有所见地,就足以令人老怀大慰了。
难不成指望这些家伙头悬梁,锥刺股?
可能吗?
反正刘彻觉得不大可能,没有经历过苦难。在温室中长大的这些花骨朵,能有中人之姿。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毕竟,对这些家伙不能太过苛求……
老实说,他们没有欺男霸女,横行市井,斗鸡走狗,而是来参加考举,寻求为国效力,这在贵族阶级里,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但是,刘彻稍微想了想,觉得,假如把这些家伙直接放到地方亲民官的位置上,恐怕不是培养他们,而是在害他们了。
于是,刘彻将这些贵戚子弟的卷子让王道收起来,吩咐道:“传令下去,所有贵戚勋臣子侄,除非朕别有特令,不得分配进地方!”
“诺!”王道点头。
刘彻自然知道,他的这个决定,贵族勋臣阶级,肯定会叫好。
毕竟,中国自古以来,升官最快的途径,就是留在皇帝身边,越近越好。
宰相门前七品官,皇帝奴才胜郡守。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更何况,比起去下面地方,跟泥腿子打交道,与胥吏为伍,在长安的衙门里坐堂,自然清贵,也不*份。
只是,刘彻嘴角嗤笑一声。
话是这么说的没错,然而,他已经决定,改一改这个陋习了。
在刘彻看来,一个做过地方亲民官,且政绩卓越的人,自然要比嘴炮党们在晋升方面更多优势。
不然,干实事的得不到提拔,反倒是嘴炮党们坐在衙门里动动嘴皮子,就跟火箭一样晋升。
那谁还愿意去做实事?
后世明朝的东林党,天朝的口才派,造成的危害,后世人有目共睹,人所共知。
尤其是天朝的口才派,刘彻可是亲眼看过他们是怎么造孽的。
正因为知道嘴炮党上台会干什么,所以,刘彻是绝对不会给嘴炮党们生存的空间。
在他的规划中,今后汉室官员,想当九卿,必须要有一个看着漂亮的地方履历。
不然,就玩蛋去吧!
当然,现在,这只能是一个想法。
东宫太皇太后,朝野庞大的元老勋臣阶级,都不可能让他可以随心所欲的顺着自己的心意调整政策,甚至改变国家战略。
唯一的好消息是,这些人同样看不惯嘴炮。
前世,就是这些人联合起来,废黩了嘴炮党把持的建元新政。
是以,实际上留在长安,前途未必光明,反倒是现在去地方,只要抢先做出了政绩,被刘彻树立为典型,那就想不飞黄腾达都难了!
更何况,这次下放基层的官员,全部都是分配在关中,天子脚下,出了政绩,刘彻自然能立刻知道。
相比之下,这长安城里,看似清贵悠闲,实则却是让人拉开了差距。
或许三五年,或许十年后,当今天的人再回首如今。恐怕,都会唏嘘不已。
在刘彻的规划中,这一批和下几批通过考举。去地方基层的士子,基本上是跟后世天朝改开恢复高考后的头几批大学生一样的。
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官僚的未来。
带着这样的想法,刘彻开始翻阅接下来的卷子,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卷子才是正菜。
本次考举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二名士子中的佼佼者,俱在其中。
换句话说。这些人都是一时之选,天纵奇才!
在刘彻眼中的地位。大抵就跟后世天朝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一样。
他们的前途不可限量,他们的未来光明万丈。
当然,能否真正考上西汉的清华北大,他们还需要过刘彻这一关!
正所谓。用则为龙,不用则为虫!
“希望不要令朕失望……”刘彻低声呢喃一句,就拿起了一张卷子,先是扫了一眼卷上的姓名。
呦!不错,居然是个熟人!
阳陵王温舒啊!
那位感慨冬天要是能再长两个月,让哥杀个过瘾的变态!
想不到这位居然也来参加考举了!刘彻原以为,这货估计还是个孩子呢,没想到,却是已经可以参加考举了。
本次考举的年纪最低要求是二十岁。而最高限制则是六十岁。
这么看的,王温舒,今年已经年满二十了?
再看王温舒自己填的学派。是法家,志愿则是:愿为地方廧夫。
“有志气!”刘彻点点头,这还是刘彻首次见到有人的志愿填的是地方衙门,当然更重要的是,王温舒这样一切唯上,而且背起黑锅来毫不犹豫的酷吏。正是所有皇帝都喜欢的。
刘彻自然也不例外。
皇帝需要施德装逼刷声望。
但更需要的是,有一把锋利的刀。为皇帝剪除异己,诛灭叛逆。
王温舒这样的人,是每个皇帝都需要的人才。
刘彻将王温舒的考卷直接翻到最后一页。
刘彻先扫了一眼王温舒解答的那几道数学题,不出所料,王温舒的算术水平只能中等,所以,那道去年无人答出的题目,他自也没可能答出来。
再看策论,刘彻就不由得抿起了嘴唇。
“江湖气息太重了些……”刘彻在心里判断,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略略有些耿直……”
“不过……朕喜欢……”刘彻咪起了眼睛,显然对王温舒的回答感觉很满意。
今年考举最后那道策问的题目是刘彻自己亲自拟定的。
题目是这样的:朕观三代王治,惶惶如日,昔在唐虞,画像而民不犯,日月所烛,莫不帅俾。周之成康,刑错不用,德及鸟兽,教通四海,海外肃慎,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凤鸣岐山,河洛出图,真乃圣治也!惜乎子孙不孝,致有桀纣之暴政,幽王之昏聩,社稷倾覆,宗庙崩坏,岂不令人痛哉?今朕获承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唯恐朕之不敏,以羞先帝遗德。
朕即不敏,往思三代先王,日思夜寐,为止所济。倚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
朕闻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撅有我师。
诸公皆贤达良士,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必有能教朕者。
简而易之,这其实是一道空泛的国策问政。
若以文字来看,似乎更适合嘴炮党发挥。
但,这却是刘彻挖的一个陷阱。
原因很简单,刘彻提了桀纣幽王这些坏典型,然后用这些坏典型问士子们,朕该怎么避免犯下这些家伙一样的错误呢?
倘若有人巴巴拉拉的扯什么德政仁义,那他就要大错特错了!
因为在汉室,天子是不可能有错的!
假如天子错了,那么错的肯定是这个世界!
在汉室,大臣可以劝谏,甚至可以犯言直谏,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绝对不能让皇帝有错。
所以汉室臣子的奏折在劝谏的时候,都会以‘臣xx昧死以闻’开头,用‘臣愚所不能明陛下之意。顿首死罪,伏维上奏’结尾。
看到了吧,游戏规则就是这样。
就连丞相在劝谏的时候。都要用昧死以闻来铺垫。
你一个士子,居然敢说天子有错?
皮痒了还是活的不耐烦了啊?
汉太宗孝文皇帝的除诽谤令,限定的对象可是只有不识字的农民……
所以前世颜异反对盐铁官营,给张汤上了点眼药,这些都没能动摇他的地位。
但是,当颜异跳出来质疑小猪的白鹿皮币,认为这个东西是错误的时候。
他就被腹诽了。
刘彻记得很清楚。张汤是这么给颜异定罪的:这货居然在听到有人评论陛下的诏命的时候,没有说话。嘴唇却动了,这肯定是腹诽啊,应该处死!
然后颜异就被处死了……
堂堂大农令,两千石大员。就这样憋屈的被杀了。
满朝上下,却没有一个人敢帮他开口。
因为,颜异破坏了潜规则——天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怎么可能会有错?肯定是你错了……
而等到小猪把天下搞的民生凋敝,海内怨望四起,就查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了的时候,一道罪己诏,就将一切都消弭于无形,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当今天子都承认自己错了……
那老百姓也就觉得值了。也认为天子知错能改,果然是圣天子……
所以,可以预料。这次的儒家,特别是鲁儒派系,要被刘彻坑死了。
敢在这试卷上说刘彻某个政策错误的家伙,给自己买棺材倒不至于,但这辈子,别想做官了。却是肯定的。
王温舒的提供给刘彻的答案,颇有些剑走偏锋的意味。
这货看得出来。还是有些墨水的。
他先是举了桀纣和幽王的那几个著名罪行,什么酒池肉林啊,炮烙啊,烽火戏诸侯啊,然后再拍了刘彻的马屁,列举了刘彻登基后实行的仁政和国策,说刘彻的政策,已经是能与三皇五帝的仁政并列的大大的好政策。
然后他就话锋一转,提到了刘彻担忧的子孙不孝的问题。
他说国事崩坏,一般是吏治先开始。
所以,汉家江山万万年,陛下您虽然已经打好了根基,但,还需要在吏治上做一些小小的补充。
到这里就露出了王温舒的屁股了。
他向刘彻建议,应该准许官员的下级,向廷尉和丞相举报上级的不法行为,还要鼓励百姓状告那些不法官员。
对于贪赃枉法之人。
王温舒的建议是:杀一儆百!
发现一个就杀一个,以后肯定就没有贪官污吏了,这样汉家社稷就可以万万年,永永无期。
这就是刘彻为什么说他江湖气太重了的缘故。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和天朝太祖敢这么对官僚阶级下刀子啊!
其他的帝王都是收买拉拢。
当真以为其他皇帝不想学?
非也!
实在是力有未逮啊!
况且,明太祖朱元璋杀的官吏胆寒,结果是什么,被人骂了一万年,同样的还有天朝太祖,一生辛勤,结果又是什么?
刘彻还没高尚到会为了人民之类的高大上理由,去赌一把的程度。
不过,话又说回来,王温舒的这个回答还是很符合刘彻心意的。
对官僚阶级,有时候太客气,人家就会骑到皇帝脖子上拉屎拉尿了。
譬如宋朝的文臣,明朝中后期的文官集团。
皇帝只靠施恩,可没办法让人心悦诚服,关键还得有一把刀子悬在官僚们的脖子上。
刘彻需要王温舒这样敢杀人能杀人的臣子,去帮他杀掉一些吃相太过难看的官僚,震慑一下那些胡作非为,以为自己是土皇帝的地方豪强。
用汉宣帝的话说,这是‘汉家自有制度,以霸王道杂之’
用刘彻理解就是手拿刀剑,口吐仁义。
“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山姆大叔,确实已深得统治精髓……”刘彻在心里感叹着。
这样想着,刘彻将王温舒的卷子放到一个写了华阴县的签挡中。
尽管考举还有两轮才算完成,但王温舒仅靠这篇策论,在刘彻眼中就已经可以保送到第三轮了。
相应的,他的起点,也就比别人高了。
华阴县还缺一个四百石的尉丞,刘彻决定让王温舒去干上一干,顺便磨砺一下他。
要知道,华阴,那可是关中出了名的官吏险途,当地宗族势力强大,甚至有宗族就是从秦代就一直生活在当地的地头蛇。
汉兴以后,刘邦又安置了一帮山东老兄弟在当地。
这些山东老兄弟现在虽然死的差不多了,但他们有子孙啊!
这些功臣后代,从龙将士的后人,虽然已经不能享受祖辈给他们的特权,但发起疯来,动不动就我爷爷我爹当年跟太祖高皇帝如何如何,而且这些人与长安的列侯勋臣集团,有着千丝百缕的联系,这些人常常不是某位列侯先祖的心腹之后,就是他家家臣之子,甚至有人的母亲、奶奶什么的,就是某位大人物的乳母。
在这样的情况下,华阴等几个山东老兄弟后代聚集的地方,简直就是一般官吏畏之如虎的险地。
去了这些地方的,很少有能顶得住压力的。
常常不是被迫或者半推半就的同流合污,就是挂冠而去。
但刘彻却不能再容忍这些家伙继续躺在先祖的功劳薄上吸食国家的血液,贪吃懒做了。
再这样下去,这些家伙估计要演变成八旗子弟了……
还是派几个酷吏去教育一下他们比较好。
“国朝至今五十余年,也是到了该换皮的时候了……”刘彻心里想着。
纵观历史,谁都能发现,任何一个朝代,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次主动或者被动的换皮,以此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汉室发展到现在,也确实是到了要换皮的时候了。
这是大势所趋。
刘彻心里很清楚,所以,他才要掌握主动权。
主动选择朝那个方向进化,总比被嘴炮党和利益集团裹挟着换皮要好。(未完待续)
ps:明天要去长沙吃酒,上午会有更新,然后,估计得周一晚上才能有空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