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惊天动地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兄——”奴奴以为自己惹了塌天大祸,可怜兮兮地望着李风,眼泪在眼圈里面一个劲打转转。
李风连忙把小家伙抱在怀里,揉揉她的小脑瓜:“无妨无妨,塌了一块土坯,又不是天塌了,换上一块就好了。”
叫罗刹换了一块坯,把这一块儿重新抹上泥,一切就恢复原状。奴奴也重新露出笑脸,不过,小家伙很懂事,再也不在炕上蹦跶了。
有了这个样板之后,村民终于意识到火炕的神奇之处,于是,施工队立刻就变得抢手起来。只是干了没两天,就不得不停工:秋收到了,壮劳力全都得忙着收拾庄稼,搭炕大业,只能往后延期。
趁着秋收,李风也去田里转转。这个年代,种植的无非就是五谷。冬小麦早就收割完了,所以秋季收获的,主要是麻、黍(黄米)、稷(谷子)、菽(豆类),关中这边,暂时并没有种植水稻的历史。
给李风的印象就是:产量普遍不高。要说八百里秦川,也是有名的大粮仓了,不够凭着李风的经验来看,顶多亩产不超过二百斤。看来,以后还得在这方面下点工夫。
本来也想体验一下秋收的乐趣,却被老管家死活给拽回家里。没法子,李风就一门心思鼓捣那些买回来的药材,顺便,研究白酒的蒸馏。
这个时代的白酒,度数还真不高,虽然没有准确的测量工具,但是李风估摸着不会超过二十度,难怪唐人都是“会须一饮三百杯”呢。
无形中也给蒸馏提升了难度,那就多蒸几次好了。医用酒精的最佳效果是75度,低于50度,作用就微乎其微。
最后,两大坛酒,就只提炼出来一小罐酒精,估计能有一斤就不错了。凭着多年从医的感觉,这个度数应该在七十度左右。
酒精有了,还缺少药棉。李风在市场上已经了解,现在中原地区还没有卖棉花的呢。倒是皇帝的苑囿里有棉花这种植物生长,不过,是作为观赏用的。
李风觉得,必须尽早把棉花引种进来,这也涉及到他后续的计划。有了棉花,制作棉衣,就不用再担心严寒。
他已经跟波斯商人穆贵英探讨过了,棉花原产地是天竺。在大隋西边的高昌国那边,早就开始种植棉花,还用棉花加工成布匹,名叫“白叠布”,又白又软。(好像感觉哪里怪怪的)
高昌国就在后世的吐鲁番一带,李风已经委托穆贵英帮忙采购棉花种子。
穆贵英自然满口应承,交代说他过几日就要运送货物返回波斯。途径高昌的时候,便会收购棉籽,叫手下给李风捎带回来。
李风手头也不宽裕,就叫他在牙刷牙膏的利润里面扣除。穆贵英却连连摇手,表示不必。反倒是又从李风这里讨了几首四行诗,而且都是波斯原版的,便喜滋滋而去。
看来,不仅仅是隋唐人喜爱诗文,优美的诗歌,全世界通杀啊。
在秋收的这段时间,李风又跑了一次大兴城。叫老管家松了一口气的是,这次主要是取货,没再花钱。
医疗器械是优先级别打造的,被李风整理好,专门用了一个木箱装好。里面还有常用的药剂,背上药箱,李风觉得自己终于有了几分江湖游医的风采。
期间,穆贵英也带人来了一趟龙泉村,把牙刷和牙粉收走。因为农忙,所以制作的仅有上次的一半左右。
穆贵英这个胖头胖脑的家伙,还是有些头脑的,又提出来要制作不同档次的牙刷,最高级的,甚至可以用象牙做柄,专门售卖给那些所谓的贵族。
这个提议还是不错的,不过,像龙泉村这样的家庭纯手工小作坊,却也弄不来,只能徐徐图之。
跟穆贵英的分账,李风采用的是五五开。毕竟,他还准备跟这家伙长期合作呢。
这笔钱,全走李风的利润,村民那边,保持不变。以至于老管家有些怨言,但是却也不好跟李风发牢骚。
这段时间,最令李风高兴的是,青霉素总算是被他给提炼出来了,大喜大喜。
没错,就是青霉素。从长毛的蒸饼收集菌丝,然后进行培养。李风上学的时候,就完成过这种试验,没啥难度。
唯一的缺点就是无法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只能少量制作。这东西李风是留着以备不时之需的,轻易不会拿出来,所以,数量暂时也不用太多。
村民在田里忙碌,李风在家也忙忙碌碌的,日子倒是挺充实的。期间,李厚还把打出来的黄豆,给他们送过来一些食用。
“家里种没种绿豆啊?”李风顺嘴一问,结果还真种了,只不过收获的比较早,早就归仓了。
于是又讨要一些绿豆,李风有点馋绿豆芽了。话说隋炀帝的菜篮子工程搞得太差劲,除了菘菜(大白菜)之外,多数时候都是吃野菜。
绿豆芽黄豆芽都生一些,剩下的黄豆,炒完之后撒点细盐,吃着多少也能下点饭不是。就是这个时候,黄豆粒的个头有点小。
下了一场秋雨之后,李风就领着奴奴,带着家里的罗刹夜叉,去采蘑菇。蔬菜种类匮乏,到了冬天会更加严重,所以,晒点干蘑菇留着冬天吃,还是很有必要的。
出了村子往北走,阿房宫遗址附近,就有林子。奴奴太小,走一段路之后,李风看小家伙有点累了,就把她放到后背上,反正也没几两肉。
走着走着,就听后背嘟的一声轻响,然后李风就感觉到奴奴的小脸贴到他的后背上,可能是不好意思了:“大兄,奴奴豆豆吃多了。”
李风忍住笑,然后也觉得自己的肚子咕噜噜响,看来,炒黄豆不能多吃,后遗症还是很严重的。
于是把奴奴放到地上,他则往旁边走了几步,嘴里还说呢:“人有三急,这都是正常反应,大兄我也——”
猛听得轰的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如同大晴天打了个霹雳一般,把奴奴都惊得坐到地上。就连夜叉罗刹,也捂着耳朵,满眼震惊地望着李风:大郎的屁,惊天动地!
奴奴眨巴两下大眼睛:“大兄,你好厉害呦——”
这个也夸啊——李风脸上一黑:“不是我!”
四下望望,只见不远处有一个建筑,看样子应该是寺庙或者道观之类,正有一团黑烟,从院子里升起。
走,瞧瞧去!李风背起奴奴,一溜小跑,朝着那边的建筑奔过去。远远就看到正门上边写着“青云观”三个大字,看来是一座道观了。
旁边的侧门开着,李风直接冲了进去,只见最前面的院子里一片狼藉,有几名道士模样的人,正在那里忙碌。院子的角落处,还有一个像是丹炉一样的东西,歪倒在地上。
李风好像明白了:这些老道是在这炼丹呢,估计是不知道怎么鼓捣的,配方里面有黑火药的成分,所以炸炉啦!
“大兄——”奴奴以为自己惹了塌天大祸,可怜兮兮地望着李风,眼泪在眼圈里面一个劲打转转。
李风连忙把小家伙抱在怀里,揉揉她的小脑瓜:“无妨无妨,塌了一块土坯,又不是天塌了,换上一块就好了。”
叫罗刹换了一块坯,把这一块儿重新抹上泥,一切就恢复原状。奴奴也重新露出笑脸,不过,小家伙很懂事,再也不在炕上蹦跶了。
有了这个样板之后,村民终于意识到火炕的神奇之处,于是,施工队立刻就变得抢手起来。只是干了没两天,就不得不停工:秋收到了,壮劳力全都得忙着收拾庄稼,搭炕大业,只能往后延期。
趁着秋收,李风也去田里转转。这个年代,种植的无非就是五谷。冬小麦早就收割完了,所以秋季收获的,主要是麻、黍(黄米)、稷(谷子)、菽(豆类),关中这边,暂时并没有种植水稻的历史。
给李风的印象就是:产量普遍不高。要说八百里秦川,也是有名的大粮仓了,不够凭着李风的经验来看,顶多亩产不超过二百斤。看来,以后还得在这方面下点工夫。
本来也想体验一下秋收的乐趣,却被老管家死活给拽回家里。没法子,李风就一门心思鼓捣那些买回来的药材,顺便,研究白酒的蒸馏。
这个时代的白酒,度数还真不高,虽然没有准确的测量工具,但是李风估摸着不会超过二十度,难怪唐人都是“会须一饮三百杯”呢。
无形中也给蒸馏提升了难度,那就多蒸几次好了。医用酒精的最佳效果是75度,低于50度,作用就微乎其微。
最后,两大坛酒,就只提炼出来一小罐酒精,估计能有一斤就不错了。凭着多年从医的感觉,这个度数应该在七十度左右。
酒精有了,还缺少药棉。李风在市场上已经了解,现在中原地区还没有卖棉花的呢。倒是皇帝的苑囿里有棉花这种植物生长,不过,是作为观赏用的。
李风觉得,必须尽早把棉花引种进来,这也涉及到他后续的计划。有了棉花,制作棉衣,就不用再担心严寒。
他已经跟波斯商人穆贵英探讨过了,棉花原产地是天竺。在大隋西边的高昌国那边,早就开始种植棉花,还用棉花加工成布匹,名叫“白叠布”,又白又软。(好像感觉哪里怪怪的)
高昌国就在后世的吐鲁番一带,李风已经委托穆贵英帮忙采购棉花种子。
穆贵英自然满口应承,交代说他过几日就要运送货物返回波斯。途径高昌的时候,便会收购棉籽,叫手下给李风捎带回来。
李风手头也不宽裕,就叫他在牙刷牙膏的利润里面扣除。穆贵英却连连摇手,表示不必。反倒是又从李风这里讨了几首四行诗,而且都是波斯原版的,便喜滋滋而去。
看来,不仅仅是隋唐人喜爱诗文,优美的诗歌,全世界通杀啊。
在秋收的这段时间,李风又跑了一次大兴城。叫老管家松了一口气的是,这次主要是取货,没再花钱。
医疗器械是优先级别打造的,被李风整理好,专门用了一个木箱装好。里面还有常用的药剂,背上药箱,李风觉得自己终于有了几分江湖游医的风采。
期间,穆贵英也带人来了一趟龙泉村,把牙刷和牙粉收走。因为农忙,所以制作的仅有上次的一半左右。
穆贵英这个胖头胖脑的家伙,还是有些头脑的,又提出来要制作不同档次的牙刷,最高级的,甚至可以用象牙做柄,专门售卖给那些所谓的贵族。
这个提议还是不错的,不过,像龙泉村这样的家庭纯手工小作坊,却也弄不来,只能徐徐图之。
跟穆贵英的分账,李风采用的是五五开。毕竟,他还准备跟这家伙长期合作呢。
这笔钱,全走李风的利润,村民那边,保持不变。以至于老管家有些怨言,但是却也不好跟李风发牢骚。
这段时间,最令李风高兴的是,青霉素总算是被他给提炼出来了,大喜大喜。
没错,就是青霉素。从长毛的蒸饼收集菌丝,然后进行培养。李风上学的时候,就完成过这种试验,没啥难度。
唯一的缺点就是无法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只能少量制作。这东西李风是留着以备不时之需的,轻易不会拿出来,所以,数量暂时也不用太多。
村民在田里忙碌,李风在家也忙忙碌碌的,日子倒是挺充实的。期间,李厚还把打出来的黄豆,给他们送过来一些食用。
“家里种没种绿豆啊?”李风顺嘴一问,结果还真种了,只不过收获的比较早,早就归仓了。
于是又讨要一些绿豆,李风有点馋绿豆芽了。话说隋炀帝的菜篮子工程搞得太差劲,除了菘菜(大白菜)之外,多数时候都是吃野菜。
绿豆芽黄豆芽都生一些,剩下的黄豆,炒完之后撒点细盐,吃着多少也能下点饭不是。就是这个时候,黄豆粒的个头有点小。
下了一场秋雨之后,李风就领着奴奴,带着家里的罗刹夜叉,去采蘑菇。蔬菜种类匮乏,到了冬天会更加严重,所以,晒点干蘑菇留着冬天吃,还是很有必要的。
出了村子往北走,阿房宫遗址附近,就有林子。奴奴太小,走一段路之后,李风看小家伙有点累了,就把她放到后背上,反正也没几两肉。
走着走着,就听后背嘟的一声轻响,然后李风就感觉到奴奴的小脸贴到他的后背上,可能是不好意思了:“大兄,奴奴豆豆吃多了。”
李风忍住笑,然后也觉得自己的肚子咕噜噜响,看来,炒黄豆不能多吃,后遗症还是很严重的。
于是把奴奴放到地上,他则往旁边走了几步,嘴里还说呢:“人有三急,这都是正常反应,大兄我也——”
猛听得轰的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如同大晴天打了个霹雳一般,把奴奴都惊得坐到地上。就连夜叉罗刹,也捂着耳朵,满眼震惊地望着李风:大郎的屁,惊天动地!
奴奴眨巴两下大眼睛:“大兄,你好厉害呦——”
这个也夸啊——李风脸上一黑:“不是我!”
四下望望,只见不远处有一个建筑,看样子应该是寺庙或者道观之类,正有一团黑烟,从院子里升起。
走,瞧瞧去!李风背起奴奴,一溜小跑,朝着那边的建筑奔过去。远远就看到正门上边写着“青云观”三个大字,看来是一座道观了。
旁边的侧门开着,李风直接冲了进去,只见最前面的院子里一片狼藉,有几名道士模样的人,正在那里忙碌。院子的角落处,还有一个像是丹炉一样的东西,歪倒在地上。
李风好像明白了:这些老道是在这炼丹呢,估计是不知道怎么鼓捣的,配方里面有黑火药的成分,所以炸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