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投资理财(求月票)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墨客小说网 www.mks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孟学斌是一如既往的西装,宽宽松松,符合这个年代的气质,脚下踩的牛皮鞋也擦得锃亮,因为任职住建局,是个不大不小的办公室主任,所以走哪里都要夹着公文包,让人一眼就看出此人定然是在体制内上班的。
孟学斌曾经帮助郑谦处理父亲郑伟的物流公司事件,当时解决的很干脆,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
所以郑谦对于这一次孟学斌带来的理财顾问,也是相当有期待的。
只不过当看到这个所谓的理财顾问时,那青涩的脸庞和玩世不恭的态度,让郑谦脸上有藏不住的疑问。
“你好,郑先生,我是正阳保险的理财经理,我叫张扬。”
张扬笑得很开心,因为皮肤略显黝黑,所以这一笑,一口大白牙便是闪闪发光一般。
但这一头三七分短发,加上花衬衫和喇叭裤,让郑谦感觉对方就是街头的小流氓一般,而且年龄看着也不大,跟郑谦差不多的样子。
不过,实际一问,张扬却已经三十好几了,跟孟学斌和楼泽的年纪是一挂的。
尽管郑谦不会以貌取人,但还是忍不住迟疑的看了一眼孟学斌。
孟学斌自信的拍了拍郑谦的胳膊:“不用担心,小张的本事大着呢,在国外基金会做过,有很多相关的丰富经验。”
郑谦闻言,也有了点信心,便邀请两人到自己办公室详谈。
一番了解下来,郑谦顿时对孟学斌刮目相看。
孟学斌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在华尔街待过四五年,后来因为中国人的身份,再加上1999年我国《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出台,极大的鼓舞了资本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的热情,所以就被原公司派来中国,与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机构联手合作,发展很是顺畅。
但可惜的是,当时由于还没有建立中小企业板,基金退出渠道不够通畅,导致许多资金无法收回,最终在2003年的时候失败了。
虽然投资项目失败,但孟学斌已经看到了国内市场蓬勃向上的发展前景,于是就辞去了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工作,去年回国便加入到了国内保险行业首屈一指的正阳保险中,担任理财顾问一职,因为超前的眼光和精准的投资以及巨额的回报率,让张扬在正阳保险里大放异彩。
可惜的是光芒太盛,因为不理解国内职场上的一些忌讳,尽管工作做的有声有色,但依然还是被排挤了。
但这并没有让张扬多么在乎,因为他的目标很高,志不在此。
去年下半年,张扬等到了机会。
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有利于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制度创新——深城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
这为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提供了IPO的退出方式,以前因为退出渠道的不顺畅而导致各种私募公司破产的缺陷,彻底解决。
这一下子便让张扬蠢蠢欲动,今年刚过完年,便频繁接触国内的许多资本圈大佬,想要拿到一些资金练练手。
不过,和张扬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这导致张扬私募之路并不顺畅。
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日益吸引留学海外的中国学子回国创业发展。
许多高科技项目、创业小团队,缺的就是一笔启动资金。
这是绝大多数海归刚开始创业时的情形。
在前世,类似于百度、搜狐这样的公司,创业伊始,都不过是两三个人,七八杆枪,只是因为不断得到风险投资基金的融资,这些公司才最终从一大批同类中脱颖而出。
张扬此刻想要做的就是这样的私募基金,帮助更多的高科技项目和创业小团队。
可惜,虽然从业十年,但张扬依然得不到国内资本的认可。
因为这几年,所有的热钱都涌向了楼市等传统行业。
像是网络科技项目,类似于搜索引擎、网购平台、社交网站等,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得不到国内资本的青睐的。
特别是经历了前几年的一场互联网泡沫之后,资本对此就更加谨慎。
所以前世许多类似的项目,能够在最开始发展起来,多数都是有国外资本的帮扶。
很多人奇怪这些顶级的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股权里掺杂了大量的国外资本,这就是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在最开始的时候,也就只有这样有实力的国外公司愿意投资这个领域。
这也印证了孙正义的时间机器理论。
任何在发达国家中发生过的事情,大概率都会在现在的中国发生,更大概率会在中国的北上广先发生。
回顾全球经济发展和马斯洛需求,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
人均GDP到达某个时间节点就会发生以下事件:
当人均GDP到达1000至2000美元时,汽车开始走入家庭,人们开始观光旅游,人们喜欢喝烈性酒,连锁业态开始。
达到3000美元时,通常来说,国家的私家车会爆增,人们开始喜欢度假游,喜欢喝啤酒。
达到4000美元的时候,教育开始蓬勃发展,各种教育机构会在这个时候飞速的崛起,所以当母亲梁蓉办理“安新教育”机构的时候,郑谦不仅不反对,还表现出了非常支持的态度。
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的时候,类似于红酒拉菲这样的奢侈品就开始流行。
甚至随着汽车的逐渐普及,购物中心也会蓬勃发展,所以一些大佬就会提前布局,比如前世的万达集团。
当下国内一切的发展规律是有迹可循的。
因此在国外留学、工作的精英们在这些年,跟下饺子一样飞速回国,也炒热了“海归”这个身份。
现阶段,不是海归,都不好意思参与各种研讨会。
哪怕是海外的一些野鸡大学回来的,也非常吃香,盲目的得到很多人的青睐。
当然,这种人是撑不了多久的,早晚会露馅。
但张扬显然不是这样的人,名牌大学毕业,行业打拼近十年,拥有丰富的投资理财经验,如今缺的不过是一笔启动资金而已。
而且张扬的身份背景也不简单,跟楼泽、孟学斌也算是发小,基于对这两位的信任,郑谦很是爽快的把自己的资金库交给了张扬。
张扬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把郑谦现阶段可支配的资金做完了整合。
哪怕是见过了大量的热钱,但张扬还是感慨万千,娱乐圈的钱,是真他娘的好赚!
虽然这段时间,郑谦没有大量的工作收入。
但之前的收入累积,也已经超过了一亿两千万。
不过,因为去年买房买车花费的钱,再加上电影投资的钱,这一亿两千万,已经花去了大半。
但《天下无贼》的票房收益,却也让郑谦的资金库迅速得到补充。
除此之外,第三张专辑的收入,和《三体》的海外版税也已经倒账,再加上一些演唱会、商演和代言费,这些相加起来,已经超过七千万人民币。
相比较起来,公司对于艺人活动、通告的抽成,反而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经过张扬一天时间段盘点,最终得出了数据,郑谦如今可支配现金收入大概有1.5个亿左右,如果加上各种房产和歌曲、小说版权等被动收入,郑谦如今的资产,差不多达到了两个亿了。
但这个收入,也几乎到了郑谦现如今的能力天花板。
想要像是华仔、发哥或者王霏那样,实现资产大规模的跳跃,达到数十亿,那必须经过时间的累积。
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大规模的投资。
比如王霏,就热衷于在全世界买房。
这一点,是许多娱乐圈大佬共同的认知。
前世的大红人刘嘉玲就在采访时高谈阔论:如果赚到了钱,千万不要跟人合作做生意,你有钱就买房子。
类似的论调,在前世的王祖贤得到了准确的实验结果。
王祖贤身为香港影坛天后,早期风靡全亚洲,一度被日韩泰等国邀请合作。
经过早期资本的累积,达到一定数量后,王祖贤就开始在全球大肆买房。
在八九十年代,千万以内一套的房产,这位大佬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直接买下。
后来即便隐退,不再工作,经过这些房产的升值,十多年后,资产也轻松达到了三百亿。
用张扬的话来说,现在的郑谦,如果按部就班的累计资产,有钱就买房,十多年后,也能轻松破百亿收益。
当然,现阶段买房,回报率自然不如王祖贤那样惊人。
毕竟这位大佬在八九十年代就开始四处投资,到了2004年,楼市彻底热起来的时候,已经收手隐退了。
如果跟后世的那些身价动辄破数千亿的科技大佬相比,这百亿收益当然不值一提。
但就现在来说,已经让郑谦非常动心了。
只是这种坐等升值的笨方法,虽然很稳妥,但却让人感觉不到丝毫成功的喜悦。
这毕竟是死钱。
一眼就能望到头。
金钱如果不流动,那就产生不了商业价值,对社会的发展就做不出任何的贡献。
郑谦的觉悟还是很高的,在享受赚钱的同时,也应该造福社会,朝着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目标前进,实现共同富裕。
当然,共同富裕的前提,是我先富裕。
所以,用郑谦的话来说,房产必须投资,这是用来保本的,给自己留一个退路。
除此之外,张扬可以拿着这笔钱,用于投资一些朝阳产业。
郑谦尤其重点画出了如今在国内已经有崛起苗头的几个科技产业,让张扬重点关注。
张扬见状,却有些哭笑不得。
郑谦画出的那些产业,比如百度、QQ等,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势头,多得是人去撒钱,郑谦这点钱虽然也够一定规模,但绝对不是人家最优的选择。
郑谦了解到这一点后,也是有点气馁。
不过他还是迅速的在“茅台”上画了一笔。
“这……买茅台?能行?”
张扬有些疑惑,他在华尔街工作了四五年,在国内这几年,也收获了大量的见识,这些经验汇总在一起,告诉他,投资茅台,不可行。
国内市场不知道,但国外市场,古往今来都没有这么玩的。
“茅台2001年刚上市的时候,发行价31.39元一股,首日的开盘价是34.51元一股。”
张扬拿出了茅台的股价涨跌图,“茅台上市时的涨幅并不大,2003年的时候,甚至一度跌至22块一股,虽然这两年涨幅稳中有升,但现在,也不过才涨到34元一股,和最开始的开盘价差不多……”
34元一股,和后世动辄两千三一股的价格来说,简直就TM是撒钱啊!
郑谦坚定的指着“茅台”二字:“投它!买的越多越好,而且要像巴菲特一样,永不卖出!”
“巴菲特?”张扬有些疑惑。
“哦,我认识的一位朋友。”
郑谦回过神来,这个时代虽然也有股神,但貌似不叫巴菲特,于是便改口道:“一位炒股高手!”
张扬赞叹道:“的确是个高手,能喊出永不卖出这句话,就证明了这位朋友的厉害,好股票,长期持有是很重要的……不过,这个茅台,数据上来看,涨幅不大啊……”
他指了指自己列出的一些股票,比如保险业、牛乳业和一些电器品牌,这些股票涨幅都比茅台要高得多。
郑谦却摇头,坚定不移的指着茅台。
张扬无奈,点头答应。
随后,他便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按照郑谦的吩咐,在34元一股的价格上,小试牛刀,前前后后买了一百万股。
虽然花费了三千多万,但张扬手中却还有至少一个亿的资金可以使用。
于是张扬便开始按照郑谦的思路,在辞职创立“谦华”私募基金后,开始在科创产业发力,投资一些新兴产业,购买一些潜力股份。
当然,为了保底,张扬还会帮助者郑谦四处投资房产。
张扬本人除了固定年薪之外,每年还会享受1%的企业分红,随着任职时间的增加,分红比例会逐步上升,理论上最高可以拿到10%,为了这个比例,张扬自然是铆足了劲干活。
不过,人一旦有了见识,看不看得上这10%,还不一定。
像是张扬这样的理财高手,积累了经验和资本后,大多都会在中途跳槽单干。
郑谦也不担心这一点,只要张扬现阶段把谦华私募经营好就行了。
有了这样一位大管家,郑谦也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
这一年来,抱着这上亿的资金,郑谦也经常发愁,毕竟通货膨胀这么厉害,上亿的资金,如果不花出去,一年后这笔钱无形中就能蒸发上千万。
如何不让郑谦焦虑?
但现在,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这些投资,短时间内虽然看不到资产涨幅,但郑谦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十几二十年后,哪怕比不了王祖贤,但未来,绝对能比得上发哥。
混个数十上百亿身价还是很简单的。
一想到这一点,郑谦就感觉生活充满了奔头。
忙完了投资上的事情,郑谦便继续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始为第四张新专辑操刀。
他接受了万峰的提议,准备在这张专辑里,放上三四首英文歌,试试水。
这张专辑的销售渠道已经不仅限于亚洲了。
按照环球唱片的意思,如果反响热烈,会跟欧美地区接洽进行渠道铺货。
所以除了中文歌之外,英文歌也是这张专辑的重中之重。
回忆着前世那些大火的英文歌曲,郑谦写作的速度飞速的加快。
孟学斌是一如既往的西装,宽宽松松,符合这个年代的气质,脚下踩的牛皮鞋也擦得锃亮,因为任职住建局,是个不大不小的办公室主任,所以走哪里都要夹着公文包,让人一眼就看出此人定然是在体制内上班的。
孟学斌曾经帮助郑谦处理父亲郑伟的物流公司事件,当时解决的很干脆,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
所以郑谦对于这一次孟学斌带来的理财顾问,也是相当有期待的。
只不过当看到这个所谓的理财顾问时,那青涩的脸庞和玩世不恭的态度,让郑谦脸上有藏不住的疑问。
“你好,郑先生,我是正阳保险的理财经理,我叫张扬。”
张扬笑得很开心,因为皮肤略显黝黑,所以这一笑,一口大白牙便是闪闪发光一般。
但这一头三七分短发,加上花衬衫和喇叭裤,让郑谦感觉对方就是街头的小流氓一般,而且年龄看着也不大,跟郑谦差不多的样子。
不过,实际一问,张扬却已经三十好几了,跟孟学斌和楼泽的年纪是一挂的。
尽管郑谦不会以貌取人,但还是忍不住迟疑的看了一眼孟学斌。
孟学斌自信的拍了拍郑谦的胳膊:“不用担心,小张的本事大着呢,在国外基金会做过,有很多相关的丰富经验。”
郑谦闻言,也有了点信心,便邀请两人到自己办公室详谈。
一番了解下来,郑谦顿时对孟学斌刮目相看。
孟学斌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在华尔街待过四五年,后来因为中国人的身份,再加上1999年我国《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出台,极大的鼓舞了资本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的热情,所以就被原公司派来中国,与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机构联手合作,发展很是顺畅。
但可惜的是,当时由于还没有建立中小企业板,基金退出渠道不够通畅,导致许多资金无法收回,最终在2003年的时候失败了。
虽然投资项目失败,但孟学斌已经看到了国内市场蓬勃向上的发展前景,于是就辞去了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工作,去年回国便加入到了国内保险行业首屈一指的正阳保险中,担任理财顾问一职,因为超前的眼光和精准的投资以及巨额的回报率,让张扬在正阳保险里大放异彩。
可惜的是光芒太盛,因为不理解国内职场上的一些忌讳,尽管工作做的有声有色,但依然还是被排挤了。
但这并没有让张扬多么在乎,因为他的目标很高,志不在此。
去年下半年,张扬等到了机会。
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有利于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制度创新——深城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
这为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提供了IPO的退出方式,以前因为退出渠道的不顺畅而导致各种私募公司破产的缺陷,彻底解决。
这一下子便让张扬蠢蠢欲动,今年刚过完年,便频繁接触国内的许多资本圈大佬,想要拿到一些资金练练手。
不过,和张扬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这导致张扬私募之路并不顺畅。
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日益吸引留学海外的中国学子回国创业发展。
许多高科技项目、创业小团队,缺的就是一笔启动资金。
这是绝大多数海归刚开始创业时的情形。
在前世,类似于百度、搜狐这样的公司,创业伊始,都不过是两三个人,七八杆枪,只是因为不断得到风险投资基金的融资,这些公司才最终从一大批同类中脱颖而出。
张扬此刻想要做的就是这样的私募基金,帮助更多的高科技项目和创业小团队。
可惜,虽然从业十年,但张扬依然得不到国内资本的认可。
因为这几年,所有的热钱都涌向了楼市等传统行业。
像是网络科技项目,类似于搜索引擎、网购平台、社交网站等,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得不到国内资本的青睐的。
特别是经历了前几年的一场互联网泡沫之后,资本对此就更加谨慎。
所以前世许多类似的项目,能够在最开始发展起来,多数都是有国外资本的帮扶。
很多人奇怪这些顶级的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股权里掺杂了大量的国外资本,这就是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在最开始的时候,也就只有这样有实力的国外公司愿意投资这个领域。
这也印证了孙正义的时间机器理论。
任何在发达国家中发生过的事情,大概率都会在现在的中国发生,更大概率会在中国的北上广先发生。
回顾全球经济发展和马斯洛需求,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
人均GDP到达某个时间节点就会发生以下事件:
当人均GDP到达1000至2000美元时,汽车开始走入家庭,人们开始观光旅游,人们喜欢喝烈性酒,连锁业态开始。
达到3000美元时,通常来说,国家的私家车会爆增,人们开始喜欢度假游,喜欢喝啤酒。
达到4000美元的时候,教育开始蓬勃发展,各种教育机构会在这个时候飞速的崛起,所以当母亲梁蓉办理“安新教育”机构的时候,郑谦不仅不反对,还表现出了非常支持的态度。
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的时候,类似于红酒拉菲这样的奢侈品就开始流行。
甚至随着汽车的逐渐普及,购物中心也会蓬勃发展,所以一些大佬就会提前布局,比如前世的万达集团。
当下国内一切的发展规律是有迹可循的。
因此在国外留学、工作的精英们在这些年,跟下饺子一样飞速回国,也炒热了“海归”这个身份。
现阶段,不是海归,都不好意思参与各种研讨会。
哪怕是海外的一些野鸡大学回来的,也非常吃香,盲目的得到很多人的青睐。
当然,这种人是撑不了多久的,早晚会露馅。
但张扬显然不是这样的人,名牌大学毕业,行业打拼近十年,拥有丰富的投资理财经验,如今缺的不过是一笔启动资金而已。
而且张扬的身份背景也不简单,跟楼泽、孟学斌也算是发小,基于对这两位的信任,郑谦很是爽快的把自己的资金库交给了张扬。
张扬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把郑谦现阶段可支配的资金做完了整合。
哪怕是见过了大量的热钱,但张扬还是感慨万千,娱乐圈的钱,是真他娘的好赚!
虽然这段时间,郑谦没有大量的工作收入。
但之前的收入累积,也已经超过了一亿两千万。
不过,因为去年买房买车花费的钱,再加上电影投资的钱,这一亿两千万,已经花去了大半。
但《天下无贼》的票房收益,却也让郑谦的资金库迅速得到补充。
除此之外,第三张专辑的收入,和《三体》的海外版税也已经倒账,再加上一些演唱会、商演和代言费,这些相加起来,已经超过七千万人民币。
相比较起来,公司对于艺人活动、通告的抽成,反而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经过张扬一天时间段盘点,最终得出了数据,郑谦如今可支配现金收入大概有1.5个亿左右,如果加上各种房产和歌曲、小说版权等被动收入,郑谦如今的资产,差不多达到了两个亿了。
但这个收入,也几乎到了郑谦现如今的能力天花板。
想要像是华仔、发哥或者王霏那样,实现资产大规模的跳跃,达到数十亿,那必须经过时间的累积。
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大规模的投资。
比如王霏,就热衷于在全世界买房。
这一点,是许多娱乐圈大佬共同的认知。
前世的大红人刘嘉玲就在采访时高谈阔论:如果赚到了钱,千万不要跟人合作做生意,你有钱就买房子。
类似的论调,在前世的王祖贤得到了准确的实验结果。
王祖贤身为香港影坛天后,早期风靡全亚洲,一度被日韩泰等国邀请合作。
经过早期资本的累积,达到一定数量后,王祖贤就开始在全球大肆买房。
在八九十年代,千万以内一套的房产,这位大佬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直接买下。
后来即便隐退,不再工作,经过这些房产的升值,十多年后,资产也轻松达到了三百亿。
用张扬的话来说,现在的郑谦,如果按部就班的累计资产,有钱就买房,十多年后,也能轻松破百亿收益。
当然,现阶段买房,回报率自然不如王祖贤那样惊人。
毕竟这位大佬在八九十年代就开始四处投资,到了2004年,楼市彻底热起来的时候,已经收手隐退了。
如果跟后世的那些身价动辄破数千亿的科技大佬相比,这百亿收益当然不值一提。
但就现在来说,已经让郑谦非常动心了。
只是这种坐等升值的笨方法,虽然很稳妥,但却让人感觉不到丝毫成功的喜悦。
这毕竟是死钱。
一眼就能望到头。
金钱如果不流动,那就产生不了商业价值,对社会的发展就做不出任何的贡献。
郑谦的觉悟还是很高的,在享受赚钱的同时,也应该造福社会,朝着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目标前进,实现共同富裕。
当然,共同富裕的前提,是我先富裕。
所以,用郑谦的话来说,房产必须投资,这是用来保本的,给自己留一个退路。
除此之外,张扬可以拿着这笔钱,用于投资一些朝阳产业。
郑谦尤其重点画出了如今在国内已经有崛起苗头的几个科技产业,让张扬重点关注。
张扬见状,却有些哭笑不得。
郑谦画出的那些产业,比如百度、QQ等,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势头,多得是人去撒钱,郑谦这点钱虽然也够一定规模,但绝对不是人家最优的选择。
郑谦了解到这一点后,也是有点气馁。
不过他还是迅速的在“茅台”上画了一笔。
“这……买茅台?能行?”
张扬有些疑惑,他在华尔街工作了四五年,在国内这几年,也收获了大量的见识,这些经验汇总在一起,告诉他,投资茅台,不可行。
国内市场不知道,但国外市场,古往今来都没有这么玩的。
“茅台2001年刚上市的时候,发行价31.39元一股,首日的开盘价是34.51元一股。”
张扬拿出了茅台的股价涨跌图,“茅台上市时的涨幅并不大,2003年的时候,甚至一度跌至22块一股,虽然这两年涨幅稳中有升,但现在,也不过才涨到34元一股,和最开始的开盘价差不多……”
34元一股,和后世动辄两千三一股的价格来说,简直就TM是撒钱啊!
郑谦坚定的指着“茅台”二字:“投它!买的越多越好,而且要像巴菲特一样,永不卖出!”
“巴菲特?”张扬有些疑惑。
“哦,我认识的一位朋友。”
郑谦回过神来,这个时代虽然也有股神,但貌似不叫巴菲特,于是便改口道:“一位炒股高手!”
张扬赞叹道:“的确是个高手,能喊出永不卖出这句话,就证明了这位朋友的厉害,好股票,长期持有是很重要的……不过,这个茅台,数据上来看,涨幅不大啊……”
他指了指自己列出的一些股票,比如保险业、牛乳业和一些电器品牌,这些股票涨幅都比茅台要高得多。
郑谦却摇头,坚定不移的指着茅台。
张扬无奈,点头答应。
随后,他便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按照郑谦的吩咐,在34元一股的价格上,小试牛刀,前前后后买了一百万股。
虽然花费了三千多万,但张扬手中却还有至少一个亿的资金可以使用。
于是张扬便开始按照郑谦的思路,在辞职创立“谦华”私募基金后,开始在科创产业发力,投资一些新兴产业,购买一些潜力股份。
当然,为了保底,张扬还会帮助者郑谦四处投资房产。
张扬本人除了固定年薪之外,每年还会享受1%的企业分红,随着任职时间的增加,分红比例会逐步上升,理论上最高可以拿到10%,为了这个比例,张扬自然是铆足了劲干活。
不过,人一旦有了见识,看不看得上这10%,还不一定。
像是张扬这样的理财高手,积累了经验和资本后,大多都会在中途跳槽单干。
郑谦也不担心这一点,只要张扬现阶段把谦华私募经营好就行了。
有了这样一位大管家,郑谦也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
这一年来,抱着这上亿的资金,郑谦也经常发愁,毕竟通货膨胀这么厉害,上亿的资金,如果不花出去,一年后这笔钱无形中就能蒸发上千万。
如何不让郑谦焦虑?
但现在,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这些投资,短时间内虽然看不到资产涨幅,但郑谦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十几二十年后,哪怕比不了王祖贤,但未来,绝对能比得上发哥。
混个数十上百亿身价还是很简单的。
一想到这一点,郑谦就感觉生活充满了奔头。
忙完了投资上的事情,郑谦便继续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始为第四张新专辑操刀。
他接受了万峰的提议,准备在这张专辑里,放上三四首英文歌,试试水。
这张专辑的销售渠道已经不仅限于亚洲了。
按照环球唱片的意思,如果反响热烈,会跟欧美地区接洽进行渠道铺货。
所以除了中文歌之外,英文歌也是这张专辑的重中之重。
回忆着前世那些大火的英文歌曲,郑谦写作的速度飞速的加快。